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素雾化吸入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的观察 被引量:18
1
作者 梁国容 莫诚航 邓家 《临床内科杂志》 CAS 1998年第5期244-245,共2页
为了探讨肝素雾化吸入能否降低BHR,对36例患者随机分两组进行观察,其中实验组(24例)用肝素25000U雾化吸入,每天1次,疗程7天。结果,治疗前后组胺支气管激发试验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下降20%时组胺浓度(PC20FEV1)分别为2.05... 为了探讨肝素雾化吸入能否降低BHR,对36例患者随机分两组进行观察,其中实验组(24例)用肝素25000U雾化吸入,每天1次,疗程7天。结果,治疗前后组胺支气管激发试验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下降20%时组胺浓度(PC20FEV1)分别为2.05±1.21mg/ml和4.23±1.75mg/ml(P<0.05);对照组(12例)用生理盐水雾化,治疗前后PC20OFEV1分别为1.94±1.05mg/ml和2.00±1008mg/ml(P>0.05)。提示肝素雾化吸入可抑制组胺所致的支气管收缩,并降低BH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气道高反应性 雾化吸入 哮喘 药物疗法
原文传递
吡那地尔防治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钟小宁 梁国容 +4 位作者 何志义 李山 陈一强 施焕中 邓家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727-729,I031,共4页
目的研究钾通道开放剂吡那地尔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及其肺血管重建的影响。方法Wister大鼠46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5只;低氧组16只;治疗组(低氧+吡那地尔)15只。低氧组及治疗组建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动... 目的研究钾通道开放剂吡那地尔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及其肺血管重建的影响。方法Wister大鼠46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5只;低氧组16只;治疗组(低氧+吡那地尔)15只。低氧组及治疗组建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治疗组于每天缺氧前腹腔注射吡那地尔3mg/kg。 4周后测定各组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RV)/左心室+室间隔(LV+ S)比值和肺小动脉病理及其形态计量学。结果(1)低氧组mPAP、RV/(LV+S)分别为(28.4 ± 2.8)mmHg和(0.30±0.03),明显高于对照组(16.2±1.8)mm Hg和(0.22±0.03)(P<0.01),管壁厚度与血管外径比值(MT%)、管壁面积与血管总面积比值(MA%)分别为(25.7±2.6)%和(75.3±5.6)%,亦明显高于对照组(18.5±2.9)%和(59.9±6.6)%(P<0.01),管腔面积与血管总面积比值(VA%)为(24.3±5.6)%,明显低于对照组(40.7±8.1)%(P<0.01)。提示慢性缺氧导致大鼠发生明显肺动脉高压及右心室肥厚和肺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等肺血管重建等改变。(2)治疗组mPAP、R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肺血管重建 吡那地尔 防治
原文传递
雾化吸入灭活草分枝杆菌治疗中度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郭素娟 李超乾 +7 位作者 黄锡奎 姜小红 吴高慧 王红哲 李颖华 何英 邓家 梁国容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3-417,共5页
目的 首次将雾化吸入灭活草分枝杆菌用于防治中度支气管哮喘,并观察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对照性研究.收集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确诊的哮喘患者,满足以下条件纳入研究:年龄≥14岁,符合2008年... 目的 首次将雾化吸入灭活草分枝杆菌用于防治中度支气管哮喘,并观察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对照性研究.收集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确诊的哮喘患者,满足以下条件纳入研究:年龄≥14岁,符合2008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中度标准,在1个月内无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酮替芬或孟鲁斯特等抗炎抗过敏药物并无明显呼吸道感染及已知有其他任何严重的疾病或异常.选取100名哮喘患者,其中男/女比例为37/63,年龄(32.11±12.95)岁.将其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A组为治疗组,男/女比例为16/34,年龄(33.56±14.23)岁;B组为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1/29,年龄(30.66±11.50)岁;各50名.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A组雾化吸入灭活草分枝杆菌F.U.36注射液1.72μg/mL×2支加入3 mL生理盐水,1次/d,连续5 d.B组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50/100μg),每天两次,持续使用.观察1个月,期间两组患者均可按需吸入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缓解症状并记录使用喷数.于第0天、第6天、第31天查患者肺功能及哮喘激发试验,治疗前后测ACT评分.结果 于治疗后第6天、第31天,A组哮喘激发试验转阴率分别为82%,78%,B组分别为84%,90%,两组治疗后患者激发试验均明显转阴,经x2检验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治疗后A,B组乙酰甲胆碱累积用量明显增加(P<0.05),而两组之间无差别;A组治疗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有改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显著增高(P<0.05),在第31天较A组明显增高(P<0.05);两组最大呼气流量(PEF)在治疗后第6天、第31天均显著增高(P<0.05),在第31天B组较A组增高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均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草分枝杆菌 雾化吸入 气道高反应性 哮喘控制测试 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 最大呼气流量
原文传递
无创性检查对哮喘长期缓解患儿气道炎症的评价 被引量:10
4
作者 蒋敏 农光民 +4 位作者 李树全 邓家 余奇松 李燕 张毓娴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941-945,共5页
目的探索常用无创性检查对哮喘长期缓解的评价。方法选择45例哮喘患儿,分发作组、短期缓解组、长期缓解组;另设对照组12例。检测肺功能、乙酰甲胆碱(Mch)支气管激发试验、诱导痰液计数EOS%、酶联免疫荧光法测定痰液及血清嗜酸性细胞阳... 目的探索常用无创性检查对哮喘长期缓解的评价。方法选择45例哮喘患儿,分发作组、短期缓解组、长期缓解组;另设对照组12例。检测肺功能、乙酰甲胆碱(Mch)支气管激发试验、诱导痰液计数EOS%、酶联免疫荧光法测定痰液及血清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ELISA法检测痰液及血清IL-5。结果①46.15%长期缓解期患儿FEF75<80%预计值,高于对照组(P<0.05);FEF25为(106.3±14.8)%,高于发作组(P<0.05)。②长期缓解患儿气道高反应性(AHR)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缓解期患儿痰液EOS%,血清ECP,痰液、血清IL-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液ECP高于对照组(P<0.05)。④各小气道通气指标与Mch激发试验、痰液EOS%、ECP、IL-5呈负相关(P均<0.05)。⑤小气道阻塞哮喘患儿AHR重于小气道功能正常者(P<0.05),小气道阻塞患儿各小气道指标与痰IL-5呈负相关(P<0.05)。⑥Mch激发试验与痰液、血清ECP,痰液IL-5呈正相关(P均<0.05)。⑦两组缓解期患儿肺功能,AHR,痰液EOS%、ECP、IL-5,血清ECP、IL-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⑧上述指标对哮喘长期缓解无预测价值(P>0.05)。结论长期缓解哮喘患儿存在一定程度小气道功能异常及气道炎症,痰液ECP是反映气道炎症更敏感的指标。研究所选取的无创性检查对评价哮喘缓解均有一定指导作用,但对哮喘长期缓解无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儿童 长期缓解 气道炎症 无创性检查
下载PDF
脉冲振荡肺功能测定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邓家 《医学综述》 2000年第6期253-255,共3页
脉冲振荡技术(Impulse Oscllometry,IOS)是基于强迫振荡的原理,在静息呼吸状态下,测定不同脉冲频率下患者呼吸阻抗的变化。最早由Dubious于1956年提出。因当时技术条件所限,该理论一直不能应用于临床。至1971年Smidt和Muysers发表了单... 脉冲振荡技术(Impulse Oscllometry,IOS)是基于强迫振荡的原理,在静息呼吸状态下,测定不同脉冲频率下患者呼吸阻抗的变化。最早由Dubious于1956年提出。因当时技术条件所限,该理论一直不能应用于临床。至1971年Smidt和Muysers发表了单频振荡的测定方法,使该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76年Candsert又提出多频技术,在多频率范围的深入研究基础上,Muller和Vogel等于1981年提出了脉冲振荡法。脉冲振荡肺功能测定,检查方法非常简单,其突出特点是受试者只需自主呼吸,即可快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振荡 肺功能测定 原理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小剂量红霉素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Th1/Tc1介导气道炎症和运动耐力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黄惠娟 钟小宁 +3 位作者 欧莉梅 何志义 邓家 张建全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10期207-214,共8页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小剂量红霉素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Th1/Tc1介导气道炎症和运动耐力影响。方法采用前瞻的、随机分组、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将36例稳定期COPD患者(Ⅱ~Ⅳ级)分为红霉素组(加用红霉素375mg/d,18例)和对照...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小剂量红霉素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Th1/Tc1介导气道炎症和运动耐力影响。方法采用前瞻的、随机分组、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将36例稳定期COPD患者(Ⅱ~Ⅳ级)分为红霉素组(加用红霉素375mg/d,18例)和对照组(A组,18例),红霉素组又分为一年组(B组,口服红霉素375mg/d,12个月,9例)和半年组(C组,口服红霉素375mg/d,6个月,9例)。分别测定第1天和第6、12个月诱导痰中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肺功能和6min步行距离(6MW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分别测定诱导痰和外周血中的γ-IFN、TNF-α、IL-8、IL-10、IL-12的浓度。结果与A组相同时间点比较,B组第6、12个月和C组第6个月的痰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外周血和诱导痰中的γ-IFN、TNF-α、IL-8浓度减少,深吸气量、6MWD、外周血和诱导痰中IL-10浓度增加(P<0.05);B组第6、12个月和C组第6个月的痰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外周血和诱导痰中的γ-IFN、TNF-α、IL-8、IL-12浓度比治疗前降低,6MWD、外周血和诱导痰中的IL-10浓度上升;B组第12个月痰TNF-α、IL-8、IL-12和血IL-12浓度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长期小剂量红霉素应用可抑制稳定期COPD患者Th1/Tc1介导气道炎症,提高运动耐力,一定程度改善肺功能。与使用红霉素6个月相比,使用至12个月更能持续地抑制气道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红霉素 免疫 运动耐量
原文传递
N-乙酰半胱氨酸对吸烟所致大鼠肺部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邹小英 何志义 +3 位作者 邓家 邓静敏 柳广南 钟小宁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013-2015,共3页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香烟烟雾诱导肺部炎症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吸烟组、NAC干预组(吸烟+NAC灌胃)、正常对照3组,每组8只;NAC干预组、吸烟组大鼠被动吸烟共4周,干预组大鼠每天上午吸烟前给予NAC灌胃共...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香烟烟雾诱导肺部炎症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吸烟组、NAC干预组(吸烟+NAC灌胃)、正常对照3组,每组8只;NAC干预组、吸烟组大鼠被动吸烟共4周,干预组大鼠每天上午吸烟前给予NAC灌胃共4周。通过肺组织HE染色观察气道炎症改变、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记数并分类、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8(IL-8)、谷胱甘肽(GSH)含量及BALF细胞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结果:NAC干预组气道炎症浸润较被动吸烟组明显减轻,BALF中IL-8浓度明显低于吸烟组,GSH浓度明显高于吸烟组,NF-κB的表达明显低于吸烟组。结论:NAC可增强气道的抗氧化能力,并通过下调NF-κB活性,抑制IL-8的合成,减轻肺部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氨酸 气道炎症 白细胞介素-8 NF—κB 吸烟
下载PDF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欧莉梅 钟小宁 +2 位作者 何志义 邓家 黄惠娟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97-1100,共4页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小剂量红霉素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气道的中性粒细胞功能以及肺功能、运动耐力、呼吸症状和生活质量等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应用前瞻、随机分组、对照的方法,将2007年1—7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小剂量红霉素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气道的中性粒细胞功能以及肺功能、运动耐力、呼吸症状和生活质量等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应用前瞻、随机分组、对照的方法,将2007年1—7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及社区的36例稳定期COPD患者(Ⅱ~Ⅳ级)分为红霉素组(常规治疗+红霉素375 mg/d)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3、6个月后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31例稳定期COPD患者完成。(1)与对照组比较,红霉素组治疗3、6个月后痰的炎症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降低,中性粒细胞比例下降;红霉素组治疗3、6个月后痰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6个月后中性粒细胞比例下降(P<0.05)。(2)与治疗前相比,红霉素组在治疗6个月后痰和血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浓度均显著降低,中性粒细胞趋化减少(P<0.05)。(3)治疗前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均无显著差异。(4)与对照组及组内比较,红霉素组治疗6个月后6 m in步行距离(6MWD)显著提高(P<0.05)。(5)红霉素组治疗6个月后一般健康状况(GH)较治疗前提高(P<0.05),社会功能(SF)治疗3、6个月后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MRC呼吸困难评分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红霉素组6个月内急性加重次数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长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稳定期COPD患者可以减少痰中性粒细胞的数量,抑制其活化;提高运功耐力;减少急性加重次数,一定程度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红霉素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降香黄檀根瘤以及根瘤菌形态和超微结构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邓家 叶绍明 +4 位作者 林铭业 蓝雅惠 燕羽 樊容源 潘彩玲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9-267,共9页
【目的】探明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根瘤的形态特征、组织学特点以及超微结构,明晰瘤内根瘤菌的超微特征,为豆科植物根瘤的分类研究提供新的基础资料。【方法】以降香黄檀根瘤为材料,制作石蜡切片、超薄切片和扫描电镜样品,利... 【目的】探明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根瘤的形态特征、组织学特点以及超微结构,明晰瘤内根瘤菌的超微特征,为豆科植物根瘤的分类研究提供新的基础资料。【方法】以降香黄檀根瘤为材料,制作石蜡切片、超薄切片和扫描电镜样品,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降香黄檀根瘤形态和显微结构,利用透射电镜和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根瘤细胞和根瘤菌在超微视野下的特征,并测定不同瘤龄的根瘤豆血红蛋白含量,分析根瘤结构与固氮功能的关系。【结果】①形态特征:降香黄檀根瘤从1 d发育至60 d,形状由圆形逐渐分化为椭圆形、杠铃形及不规则椭圆形等,颜色由黄白色向黄褐色转变,着生部位由侧根和基部逐渐向主根扩散;根瘤发育过程中,豆血红蛋白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瘤龄3-5 d的根瘤中达到最高。②组织学特点:降香黄檀根瘤含有2-3个侵染区域;维管束分布于侵染区域周围,其内的环纹导管以端壁首尾相连。③超微结构:透射电镜观察下,降香黄檀根瘤侵染细胞与非侵染细胞存在明显不同。侵染细胞体积膨大,不含液泡,内含多个含有膜结构的泡囊,膜内包被着由根瘤菌分化成的类菌体,而线粒体和内质网等细胞器被挤至细胞壁边缘;非侵染细胞几乎被液泡充满,细胞壁厚薄不均,淀粉粒和一些质体围绕细胞核存在。形态各异的类菌体拥有细胞壁和细胞膜,内含多磷酸盐(PP)颗粒和聚-β-羟基丁酸盐(PHB)颗粒。降香黄檀根瘤侵染细胞内存在两种膜合成状态,一是膜小泡参与泡囊膜的合成,二是泡囊膜附近出现絮状膜物质,泡囊膜可解离。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大量长杆状根瘤菌类菌体交织缠绕,多个泡囊膜贴合在一起呈现连续状,形成紧密的膜系统。【结论】降香黄檀根瘤属于“有限型”根瘤。瘤龄显著影响降香黄檀根瘤豆血红蛋白含量。降香黄檀根瘤维管组织发达,瘤内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香黄檀 根瘤 根瘤菌 超微结构 类菌体 共生固氮
原文传递
氨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眩晕的效果分析
10
作者 邓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083-0086,共4页
分析氨氯地平+美托洛尔方案用于高血压眩晕治疗中疗效。方法 98例2021年3月-2023年3月收治高血压眩晕患者为样本,随机分组,氨氯地平+美托洛尔治疗纳入A组,氨氯地平治疗纳入B组。结果 A组血压、症状积分、不良反应、治疗满意度等指标均优... 分析氨氯地平+美托洛尔方案用于高血压眩晕治疗中疗效。方法 98例2021年3月-2023年3月收治高血压眩晕患者为样本,随机分组,氨氯地平+美托洛尔治疗纳入A组,氨氯地平治疗纳入B组。结果 A组血压、症状积分、不良反应、治疗满意度等指标均优于B组,P<0.05。结论 氨氯地平+美托洛尔方案治疗高血压眩晕,可有效控制血压,还可舒缓高血压眩晕症状,减少用药不良反应,整体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氯地平 美托洛尔 高血压眩晕 疗效
下载PDF
施氮与pH处理对尾巨桉-降香黄檀间作体系幼苗生长的影响
11
作者 吴昊 邓家 +2 位作者 何雅琴 林铭业 叶绍明 《林草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24,共14页
探讨豆科树种降香黄檀与桉树间作体系下根瘤与幼苗生长生理对不同施氮处理与pH环境的响应,为探索高效生物固氮的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模式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盆栽可控实验模拟尾巨桉-降香黄檀间作体系;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氮素... 探讨豆科树种降香黄檀与桉树间作体系下根瘤与幼苗生长生理对不同施氮处理与pH环境的响应,为探索高效生物固氮的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模式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盆栽可控实验模拟尾巨桉-降香黄檀间作体系;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氮素及pH分别设置N1,N2,N3,N4及pH4.5,pH5.5,pH7.5,pH9.5各4个浓度梯度处理。结果表明:1)在N2与N3施氮处理下,降香黄檀的结瘤能力被显著抑制(P<0.05),而N1处理幼苗根系结瘤能力与对照组(CK)无显著差异,且均在pH7.5处理下根系结瘤能力最强;2)尾巨桉的生物量与光合指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除pH9.5处理外,降香黄檀的生物量与光合指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3)施氮后降香黄檀与尾巨桉的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硝酸还原酶(NR)含量均有提高,而丙二醛(MDA)含量表现相反趋势;4)除N3处理外,降香黄檀与尾巨桉幼苗在pH5.5处理下的生物量均大于pH4.5和pH9.5处理下的;5)冗余分析的结果表明,间作体系下,降香黄檀的结瘤能力会受到降香黄檀生理状况与尾巨桉生物量的限制。综上,适量氮添加与土壤pH处理调节有益于降香黄檀与尾巨桉幼苗在该体系中的共同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巨桉 降香黄檀 根瘤 生长生理 间作
下载PDF
γδT细胞在变应原雾化吸入减敏防治过敏性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姜晓红 李超乾 +3 位作者 何英 邓家 覃惠清 梁国容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2-163,166,共3页
目的:探讨γδT细胞在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来自门诊的40例粉尘螨和屋尘螨点刺阳性、部分控制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和吸入减敏组(B组),每组各20例。所有患者接受相同的基础治疗,常规治疗组... 目的:探讨γδT细胞在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来自门诊的40例粉尘螨和屋尘螨点刺阳性、部分控制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和吸入减敏组(B组),每组各20例。所有患者接受相同的基础治疗,常规治疗组雾化吸入生理盐水5mL、吸入减敏组雾化吸入特异性变应原,每周2次,持续6个月。治疗前后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及诱导痰中γδT细胞占淋巴细胞百分比;IL-4+、IFN-γ+γδT细胞占淋巴细胞百分比。结果:治疗后B组外周血、诱导痰中γδT细胞占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治疗前;B组外周血和诱导痰中IFN-γ+γδT细胞占淋巴细胞百分比增高。结论:特异性变应原雾化吸入减敏疗法有效防治哮喘可能与γδT细胞有关;γδT细胞可能参与哮喘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敏 哮喘 ΓΔT细胞 IL-4 IFN-Γ
下载PDF
Pinacidil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压和血浆内皮素-1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梁国容 钟小宁 +3 位作者 何志义 邓家 陈一强 邓静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001-1011,共11页
目的 :探讨钾通道开放剂pinacidil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HPH)及对血浆内皮素 - 1(ET - 1)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 4 5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 3组 :①对照组 ;②低氧组 ,每天低氧 8h ,共 4周 ;③治疗组 ,每天低氧前半小时腹腔注射pinacidil3m... 目的 :探讨钾通道开放剂pinacidil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HPH)及对血浆内皮素 - 1(ET - 1)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 4 5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 3组 :①对照组 ;②低氧组 ,每天低氧 8h ,共 4周 ;③治疗组 ,每天低氧前半小时腹腔注射pinacidil3mg/kg ,共 4周 ,4周后观察 3组平均肺动脉压 (mPAP) ,右心室肥厚指标、血浆中ET - 1的水平。结果 :①低氧组大鼠mPAP明显高于对照组。右心室肥厚显著 ,血浆中ET - 1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②治疗组mPAP明显低于低氧组 ,右心室肥厚轻于低氧组 ,血浆中ET - 1含量明显低于低氧组。结论 :pinacidil能有效降低HPH中肺动脉压力、阻抑右心室肥厚 ,并影响血浆中ET - 1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肺动脉高压 内皮素为 PINACIDIL 大鼠 钾通道开放剂
下载PDF
杉木纯林及其混交林土壤团聚体活性有机碳组分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樊容源 叶绍明 +2 位作者 张钱春 何雅琴 邓家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28,37,共10页
为研究杉木纯林及其混交林土壤团聚体活性有机碳组分特征,以广西亚热带地区杉木-米老排、杉木-火力楠混交林及杉木人工纯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0~40 cm土层不同粒径(>2、1~2、0.25~1、<0.25 mm)团聚体总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组分含... 为研究杉木纯林及其混交林土壤团聚体活性有机碳组分特征,以广西亚热带地区杉木-米老排、杉木-火力楠混交林及杉木人工纯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0~40 cm土层不同粒径(>2、1~2、0.25~1、<0.25 mm)团聚体总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储量、贡献率以及碳库特征指数变化。结果表明,杉木纯林及其混交林土壤团聚体主要以>2mm粒径为主,团聚体占比随粒径减小呈减小趋势;杉木-米老排、杉木-火力楠混交林土壤团聚体总有机碳含量在8.57~38.37 g·kg^(-1),高于杉木纯林的6.46~24.33 g·kg^(-1),均随粒径减小而增加,随土层加深而减少;3种林分活性有机碳组分储量表现为低活性有机碳>中活性有机碳>高活性有机碳,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大团聚体(>0.25 mm)占比较大,其对土壤活性有机碳贡献率高,是土壤有机碳的主要载体;杉木-米老排混交林、杉木-火力楠混交林碳库管理指数整体>100%,其效应大小为杉木-火力楠混交林>杉木-米老排混交林>杉木纯林。相关性分析表明,TOC(total organic carbon)、LLOC(low labile organic carbon)及MWD(Mean weight diameter)、GMD(geometric mean diameter)与CPMI(carbon pool management index)、CPI(carbon pool index)显著正相关,MLOC、HLOC与各指标相关性不显著。环境因子及粒径分级对TOC、LLOC影响效应一致,MLOC、HLOC因其高敏性及不稳定性对各影响因子响应程度不高。杉木-米老排、杉木-火力楠混交林在土壤稳定性及活性有机碳保持方面优于杉木人工纯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混交林 土壤团聚体 活性有机碳组分 碳库特征指数
下载PDF
接种促生菌对尾巨桉-降香黄檀混作幼苗光合生理特性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铭业 廖良宁 +2 位作者 姚贤宇 邓家 叶绍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26-1135,共10页
该试验以盆栽尾巨桉和降香黄檀幼苗为材料,设置BM处理(尾巨桉接种巨大芽孢杆菌,降香黄檀不接种)、RJ处理(降香黄檀接种大豆根瘤菌,尾巨桉不接种)以及对照组(CK,尾巨桉和降香黄檀均不接菌),探究接种2种促生细菌对尾巨桉-降香黄檀混作幼... 该试验以盆栽尾巨桉和降香黄檀幼苗为材料,设置BM处理(尾巨桉接种巨大芽孢杆菌,降香黄檀不接种)、RJ处理(降香黄檀接种大豆根瘤菌,尾巨桉不接种)以及对照组(CK,尾巨桉和降香黄檀均不接菌),探究接种2种促生细菌对尾巨桉-降香黄檀混作幼苗的光合生理、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及分配的影响,明确在混交体系中接种促生菌对促进植物生长的优势。结果显示:(1)BM处理显著降低尾巨桉的叶绿素含量(P<0.05),BM和RJ处理均提高了尾巨桉和降香黄檀的苗高、地径以及叶片的氮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但降低了胞间CO_(2)浓度。(2)RJ处理显著提高了尾巨桉及降香黄檀叶片和全株生物量,BM处理仅显著提高降香黄檀根、茎、叶、全株的生物量和尾巨桉叶的生物量(P<0.05)。(3)各接菌处理条件下2种植物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其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接种大豆根瘤菌和巨大芽孢杆菌均促进尾巨桉-降香黄檀混作幼苗的生理代谢,2种促生菌能通过增强光合作用来促进植株生物量的累积;从植株生物量变化来看,接种菌株的利他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巨桉 降香黄檀 促生菌 光合参数 生物量
下载PDF
智慧教育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信息化教学 被引量:1
16
作者 邓家 《中小学电教(下)》 2023年第3期13-15,共3页
在教育改革持续推进的过程中,智慧教育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经过不断深入的探寻实践,教师对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智慧教育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并在教学中能够进行有效的应用。但新时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高中思想政治教师需要在智慧教育视域... 在教育改革持续推进的过程中,智慧教育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经过不断深入的探寻实践,教师对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智慧教育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并在教学中能够进行有效的应用。但新时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高中思想政治教师需要在智慧教育视域下保持对信息化教学的探究意识,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摸索信息技术更多的应用方式,以满足不断发展的教育改革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教育 高中思想政治课 信息技术
原文传递
呼吸衰竭的脑脊液酸碱平衡紊乱 被引量:2
17
作者 施焕中 许辉 +3 位作者 邓家 梁国容 吴聪 秦志强 《广西医学》 CAS 1993年第5期381-383,共3页
本文同步测定了18例Ⅱ型呼吸衰竭患者CSF和动脉血的血气分析,并与15例健康正常人作对照研究。结果发现:对照组CSF pH非常显著低于血pH(P<0.01),P_(CSF)CO_2高于PaCO_2而P_(CSF)O_2低于PaO_2(P<0.01),CSF的BE、AB和BB均比动脉血显... 本文同步测定了18例Ⅱ型呼吸衰竭患者CSF和动脉血的血气分析,并与15例健康正常人作对照研究。结果发现:对照组CSF pH非常显著低于血pH(P<0.01),P_(CSF)CO_2高于PaCO_2而P_(CSF)O_2低于PaO_2(P<0.01),CSF的BE、AB和BB均比动脉血显著低(P<0.01);呼衰组P_(CSF)CO_2和PaCO_2相差不明显(P>0.05),P_(CSF)O_2明显高于PaO_2,CSF BE、AB和BB亦明显低于动脉血水平;呼衰时P_(CSF)CO_2显著大于正常P_(CSF)CO_2,由于前者HCO_3代偿性增多,其pH却明显高于后者(P<0.01),而呼衰时P_(CSF)O_2大大地高于正常P_(CSF)O_2。正常对照组CSF pH与P_(CSF)CO_2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n=15,r=-0.792 P<0.01),但与其余四项指标均无明显关系(P>0.05);呼衰组CSF pH与P_(CSF)CO_2以及其他指标之间全无相关关系(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脑脊液 酸碱平衡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痰白细胞介素-16的测定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钟小宁 柳广南 +2 位作者 陆光润 邓静敏 邓家 《广西科学》 CAS 1999年第3期208-209,共2页
收集19 例急性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 O P D)患者,6 例 C O P D缓解期患者以及10 例正常对照者的痰液,以酶联免疫吸附法 ( E L I S A) 测定其痰液白细胞介素 16 ( I L16) 水平, 以探讨 I L16 ... 收集19 例急性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 O P D)患者,6 例 C O P D缓解期患者以及10 例正常对照者的痰液,以酶联免疫吸附法 ( E L I S A) 测定其痰液白细胞介素 16 ( I L16) 水平, 以探讨 I L16 在 C O P 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对 C O P D气道炎症的临床意义。结果, C O P D 患者急性发作期痰 I L16 水平(1 233±49244 ng/ L) 和缓解期 (1 232±51353 ng/ L) 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 (66077±31211 ng/ L) ( P< 005 )。此外, C O P D患者痰液 I L16 水平与 F E Vl呈负相关(r= - 0.43, P< 005 )。以上结果表明, I L16 参与了 C O P D气道炎症的发病过程, 其机制可能与激活 T 淋巴细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阻塞性肺疾病 白细胞介素-16 COPD 痰液
下载PDF
低氧对大鼠肺血管重建及血浆内皮素-1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梁国容 何志义 +3 位作者 汤春园 邓家 钟小宁 陈一强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5期748-751,共4页
目的 :探讨低氧对肺动脉压、肺血管重建及对内皮素 - 1(ET- 1)的影响。方法 :将 30只雄性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 :1对照组 ;2低氧组 ,每天 8h,共 4周 ,4周后观察平均肺动脉压力 (m PAP) ,右心室游离壁 (RV) /左心室 +室间隔 (L V+S)... 目的 :探讨低氧对肺动脉压、肺血管重建及对内皮素 - 1(ET- 1)的影响。方法 :将 30只雄性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 :1对照组 ;2低氧组 ,每天 8h,共 4周 ,4周后观察平均肺动脉压力 (m PAP) ,右心室游离壁 (RV) /左心室 +室间隔 (L V+S)。通过图像分析仪测量肺小动脉管壁厚度占外径百分比 (MT% )、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 (MA% )及血浆中 ET- 1的水平。结果 :1低氧组大鼠较正常对照组 m PAP明显升高 (P <0 .0 1) ,右心室肥厚显著 (P <0 .0 1) ;2肺小动脉 MT%、MA%较对照组亦明显升高 (P均 <0 .0 1) ;3血浆中 ET- 1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0 .0 1)。结论 :低氧可致肺动脉高压肺小动脉重建 ,血浆中的 ET- 1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症 肺血管 重建 ET-1 大鼠
下载PDF
IOS新技术在COPD患者气道阻力测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邓家 钟小宁 梁国容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527-528,共2页
目的 :探讨强迫震荡肺功能 (IOS)新技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气道阻力测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强迫震荡肺功能仪设备 ,分别对 30例健康正常人和 30例 COPD患者进行气道阻力测定 ,同时测定肺通气功能。结果 :COPD患者... 目的 :探讨强迫震荡肺功能 (IOS)新技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气道阻力测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强迫震荡肺功能仪设备 ,分别对 30例健康正常人和 30例 COPD患者进行气道阻力测定 ,同时测定肺通气功能。结果 :COPD患者气道阻力呼吸阻抗 (Zrs)、共振频率 (Fres)、呼吸道总粘性阻力 (R5)测定值明显高于健康正常人 (P <0 .0 1) ;而周边弹性阻力 X5则显著低于健康正常人 (P <0 .0 1)。此外 COPD患者通气功能轻、中、重度障碍时 X5出现不同程度变化。IOS各项指标如 Zrs、Fres、R5均与通气功能障碍程度呈正相关 ,P均 <0 .0 1。X5却与障碍程度呈负相关 (P <0 .0 1)。结论 :IOS是一种快速简便 ,依从性好 ,更符合生理性 ,无创性测定气道阻力的新技术。对重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震荡法 气道阻力 肺疾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