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指纹图谱的一种定性定量研究新方法:总量统计矩分析法 被引量:86
1
作者 贺福元 周宏灏 +2 位作者 凯文 刘文龙 刘平安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5-201,共7页
本文运用了统计矩原理阐明并建立中药复方多成分指纹图谱定性定量分析法:总量统计矩方法。包括4个参数:①总零阶矩AUCT;②总响应率AUCPWT;③总量一阶矩MCRTT,亦总量中心矩或总量平均保留时间,用λ-T表示;④总体二阶矩VCRTT,亦为平均保... 本文运用了统计矩原理阐明并建立中药复方多成分指纹图谱定性定量分析法:总量统计矩方法。包括4个参数:①总零阶矩AUCT;②总响应率AUCPWT;③总量一阶矩MCRTT,亦总量中心矩或总量平均保留时间,用λ-T表示;④总体二阶矩VCRTT,亦为平均保留时间方差,用σ-T2表示。AUCT能用于中药复方指纹图谱定量分析,AUCPWT、MCRTT、VCRTT能用于中药复方指纹图谱定性分析。以此法研究不同产地大黄醇浸膏成分HPLC指纹图谱,得总量统计矩参数:AUCT为3.273×108μV·s;AUCPWT为2.286×106μV·s·mg-1;MCRTT为33.50min;VCRTT为484.4min2;浓度CT为143.2mg·mL-1。本法具有加合运算的特征,能消除溶剂干扰,获得纯品的总量统计矩参数;具偶联性,能与多维向量偶联构成多维曲线中心矩及偏差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纹图谱 中药 统计矩原理 总量统计矩 谱量学 大黄
下载PDF
超分子化学对中医药理论的特殊影响 被引量:71
2
作者 贺福元 周逸群 +6 位作者 凯文 俊林 石继连 刘文龙 杨岩涛 唐宇 刘志刚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34-1543,共10页
该文归纳总结超分子化学研究的现状,分析中医药可能的超分子形式,结合中医药现代化所存在问题,旨在阐述超分子化学对诠释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特殊作用。与传统的由原子间化学键构成化学相比,超分子化学是以多种弱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非共价键... 该文归纳总结超分子化学研究的现状,分析中医药可能的超分子形式,结合中医药现代化所存在问题,旨在阐述超分子化学对诠释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特殊作用。与传统的由原子间化学键构成化学相比,超分子化学是以多种弱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非共价键化学,体现出分子间宏观作用的表观化学属性,可诠释中医药理论的微观物质基础。人体及中药成分可以自身或相互络合、复合、螯合、包合、中和,以自组装、自组织、自识别及自复制的形式形成超分子物质;中医的经络脏腑结构可能是基于细胞内外的超分子"印迹模板"特有分子空间的孔穴通道结构;机体内及中药成分与中医经络脏腑是通过超分子孔穴通道的"印迹模板"而产生相互作用。当小分子与经络脏腑产生印迹作用时,相当于人体在心脏搏血推动下,客体小分子物质在经络脏腑主体大分子的印迹模板通道按"气析"进行迁移,宏观表现出中医所述经络脏腑对小分子作用的各向异性,亦脏象;当中药成分与经络脏腑"印迹模板"通道产生作用时,宏观上表现出中药药性与药效规律。因此,中医药基础理论特殊的表达形式正是基于机体内各种分子群与经络脏腑孔穴的"印迹模板"能否匹配性地产生"气析"作用的规律宏观表达,宜用超分子化学进行诠释。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是基于包括单分子在内的超分子群混合物;中药复方配伍能显著性地改变这一"印迹模板"作用规律。在进行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时,应特别重视超分子的作用规律,这是中医药理论区别于基于单分子特征作用规律所建立的现代医学最为本质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基础理论 经络脏腑 脏象 中药药性 超分子 化学 物质基础 方证关联 中药 中药复方 气析 中医 药现代化
原文传递
基于分子对接技术的补阳还五汤成分与缺血性脑卒中靶点的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43
3
作者 樊启猛 杨岩涛 +8 位作者 肖美凤 刘文龙 周晋 贺玉婷 贺鹏 李海英 潘雪 贺福元 凯文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4200-4208,共9页
目的运用分子对接技术研究补阳还五汤成分与缺血性脑卒中靶点的相互作用,探索补阳还五汤的有效物质基础及主要作用靶点。方法选取与缺血性脑卒中有关的人体46个关键蛋白靶标,从数据库中筛选204个补阳还五汤活性成分,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将... 目的运用分子对接技术研究补阳还五汤成分与缺血性脑卒中靶点的相互作用,探索补阳还五汤的有效物质基础及主要作用靶点。方法选取与缺血性脑卒中有关的人体46个关键蛋白靶标,从数据库中筛选204个补阳还五汤活性成分,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将所获得的活性分子与关键靶点对接,得到TotalScore,同时建立多成分-多靶点网络模型,再运用总量统计矩相似度法分析各靶点与所有靶点总体行为的相似性。结果通过分子对接虚拟筛选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活性小分子,其中有22个成分与40个或以上蛋白靶点有较好的相互作用,虚拟筛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靶点,其中22个蛋白靶点与80个或以上成分有较好的相互作用。结论基于分子对接的虚拟筛选方法可用来寻找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活性成分及主要靶点,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分子对接 缺血性脑卒中 相互作用 超分子化学 药物代谢网络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中药复方动力学数学模型-总量统计矩法的研究 被引量:37
4
作者 贺福元 罗杰英 凯文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6年第6期13-18,共6页
目的:建立中药复方的药物动力学总量统计矩分析方法。方法:用统计矩原理阐明并建立中药复方总成分动力学参数体系及其与单个成分的动力学参数的关系。结果:建立了中药复方总量统计矩数学模型,包括总量零阶矩(AUC)、一阶矩(MRT)、二阶... 目的:建立中药复方的药物动力学总量统计矩分析方法。方法:用统计矩原理阐明并建立中药复方总成分动力学参数体系及其与单个成分的动力学参数的关系。结果:建立了中药复方总量统计矩数学模型,包括总量零阶矩(AUC)、一阶矩(MRT)、二阶矩(VRT)、表观半哀期、表观清除率、生物利用度、平均稳态浓度、达稳时间、平均吸收时间、平均溶解时间、平均崩解时间等动力学参数概念。结论:统计矩原理能建立适应中药复方多成分分析的药物动力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药物动力学 数学模型
下载PDF
机器学习技术在气动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37
5
作者 陈海昕 凯文 李润泽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7-63,共17页
近年来优化设计在气动设计中发挥了越来越多的作用,但实用性和效率是制约其发挥作用的两大障碍。在大型客机超临界机翼设计中,通过"人在回路"(依靠人的经验在优化进行过程中实施必要干预)等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机器学习技... 近年来优化设计在气动设计中发挥了越来越多的作用,但实用性和效率是制约其发挥作用的两大障碍。在大型客机超临界机翼设计中,通过"人在回路"(依靠人的经验在优化进行过程中实施必要干预)等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机器学习技术逐步得到发展。提出了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模拟人在优化过程中的合理行为和作用机制,以深层次利用信息和知识,改善优化的实用性和效率。梳理了机器学习技术在气动优化中应用的发展脉络,并结合工作实践介绍了机器学习在优化设计中的典型应用。进一步探讨了深度学习在气动优化中的可能应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优化 机器学习 空气动力学设计 计算流体力学(CFD) 深度学习
原文传递
中药谱效学研究方向方法初探 被引量:30
6
作者 贺福元 罗杰英 +1 位作者 刘文龙 凯文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4年第6期44-50,共7页
目的:提出中药谱效学基本概念、研究方向及方法。方法:根据目前中医药学科的现代科学属性,结合相关交叉学科知识与文献,以及近几年科研工作,对其方法进行初探。结果:提出了首先应建立与动物(人)“证”模型相对应的状态函数关系式的现代... 目的:提出中药谱效学基本概念、研究方向及方法。方法:根据目前中医药学科的现代科学属性,结合相关交叉学科知识与文献,以及近几年科研工作,对其方法进行初探。结果:提出了首先应建立与动物(人)“证”模型相对应的状态函数关系式的现代中医药数理表述体系,再根据与“证”相一致所对应的基因表达下特性蛋白质与效应体(药物)的齿合关系,按亲合色谱,以效应体靶向分离物——特性蛋白质为固定相,采用LC/MS质量或效应型检测器,建立质量或效应指纹图谱。根据效应体作用前后(体内药物浓度为零)效应值的变化趋势研究该指纹图谱与生物体状态函数值变化关系,可揭示中药复方作用物质基础:包括效应体(结合成分群)的数目及构成比,以及对机体的作用方向和程度。结论:中药谱效学研究为中医药体系现代化的关键问题,我们应稳妥推动中药谱效学的建立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指纹图谱 效应 靶向 现代中医 体内 构成比 变化关系 体系 初探
下载PDF
中药复方成分提取动力学数学模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9
7
作者 贺福元 凯文 +3 位作者 罗杰英 刘伟 刘文龙 常青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90-495,共6页
目的:建立中药复方成分提取动力学数学模型,并对补阳还五汤中黄芪甲苷的提取动力学参数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根据Fick定律、Noyes-whitney溶出理论和药材提取过程的实际情况,考虑到溶出成分的分解消除,建立包括代数式的微积分方程组的... 目的:建立中药复方成分提取动力学数学模型,并对补阳还五汤中黄芪甲苷的提取动力学参数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根据Fick定律、Noyes-whitney溶出理论和药材提取过程的实际情况,考虑到溶出成分的分解消除,建立包括代数式的微积分方程组的中药复方溶出动力学数学模型,求解得函数表达式,并对动力学参数求算进行分析。运用该模型研究了补阳还五汤中黄芪甲苷的动力学参数。结果:建立了包含3项e的指数形式的成分溶出浓度解析解及各参数分析方法。黄芪甲苷的动力学参数M,α,N,,βL,π,K,k1,′k2,′1ρ,2ρ,tmax,cmax,AUC,w0,P,D分别为0.061 27%,0.280 2min-1,-1.027%,0.008 965min-1,1.077%,0.002 665min-1,3.451×10-3min-1,3.188×10-3min-1,0.375 9min-1,1.420min,0.754 7min,184.9min,0.057 21 mg.mL-1,289.9min,0.070 11%,46.24%,22.35%。结论:封闭可溶中药复方扩散体系的成分溶出符合线性动力学数学模型,各参数可根据溶出浓度表达式关系计算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动力学 数学模型 补阳还五汤 黄芪甲苷 参数分析
下载PDF
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总量统计矩法的实验验证研究 被引量:32
8
作者 贺福元 凯文 +5 位作者 刘文龙 石继连 伍勇 刘伟 贺庆平 李博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3-262,共10页
目的:对已建立的药物动力学总量统计矩法用补阳还五汤中黄芪甲苷、芍药苷、川芎嗪3个成分进行验证,建立中药复方多成分体系的药物动力学实验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条件为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黄芪甲... 目的:对已建立的药物动力学总量统计矩法用补阳还五汤中黄芪甲苷、芍药苷、川芎嗪3个成分进行验证,建立中药复方多成分体系的药物动力学实验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条件为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黄芪甲苷ELSD测定;流动相乙腈-1%乙酸溶液(35∶65),流速1 mL·min-1;柱压(15.0±0.408)MPa;温度30℃;芍药苷、川芎嗪的检测波长254 nm,流动相甲醇-水(33∶67),流速1 mL·min-1;柱压(20.71±0.42)MPa。单个成分房室模型药物动力学参数采用DAS软件处理,总量统计矩按公式计算。结果:3个单成分在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都遵循二室模型(P<0.01),与叠加总浓度比,单个成分各参数相差最大上万倍,而总量统计矩参数的RSD为3.5%,3个成分药物动力学的总量统计矩参数AUCt(119.8±27.20)g.min·L-1;MRTt(210.0±54.49)min;VRTt(5.608±2.723)×104 min2;CLt为(0.319 6±0.068 8)mL·min-1·kg-1;Vt为(64.12±8.243)mL·kg-1;t0.95t为(588.9±149.4)min。这就说明3个成分总量的半衰期为(145.5±37.76)min,3药在0~674.2 min内代谢95%的浓度。结论:中药复方多成分药物动力学可采用总量统计矩法进行研究,该法能表征多成分体系总量的量-时变化的动力学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量统计矩 药物动力学 谱动学 补阳还五汤 黄芪甲苷 芍药苷 川芎嗪
原文传递
中药复方对人体作用本质:“网通虹势”的多重遗传谱效动力学 被引量:32
9
作者 贺福元 凯文 +5 位作者 刘文龙 石继连 邹欢 唐宇 刘平安 周宏灏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0-247,共8页
目的:从学科的属性与特点探讨中药复方对人体作用本质:"网通虹势"多重遗传谱效动力学。分析中药学科与遗传药理学科研究的特点,根据中药复方药效物质作用的本源,结合中药现代化的要求,提出中药现代化的思路与方法。结果:与西... 目的:从学科的属性与特点探讨中药复方对人体作用本质:"网通虹势"多重遗传谱效动力学。分析中药学科与遗传药理学科研究的特点,根据中药复方药效物质作用的本源,结合中药现代化的要求,提出中药现代化的思路与方法。结果:与西药相比,中药复方为具有自然界原生物体遗传信息的多成分有机整体,在以初生、次生代谢酶系,特别是细胞色素P-450(CYP450)家族酶的作用下合成,进入人体内能被人体以CYP450家族酶为主的酶系按"网通虹势"规律代谢,并与人体内的初生代谢酶系(受体)按质量作用定律产生"反治互补"的药理效应,体现多重遗传谱效动力学特点。结论:中药复方与人体的药效本质是生物体间多重遗传药理学作用,体现"网通虹势"谱效动力学特征,是自然界生物体之间普遍遵循的作用规律,可用遗传多态性的规律来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复方 多重遗传 药理学 遗传中药药理学 网通虹势 药效动力学 药物代谢
原文传递
超分子“印迹模板”(药素)特征的中药药理学研究方法探索 被引量:31
10
作者 贺福元 贺红 +5 位作者 凯文 周逸群 石继连 刘文龙 杨岩涛 唐宇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4313-4318,共6页
该文在前文超分子化学对中医药理论特殊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中药成分的自然本源,阐述中药与人体经络脏腑超分子"印迹模板"通道结构(证素)的"气析"作用,从自然界超分子"印迹模板"自主作用的普遍规律... 该文在前文超分子化学对中医药理论特殊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中药成分的自然本源,阐述中药与人体经络脏腑超分子"印迹模板"通道结构(证素)的"气析"作用,从自然界超分子"印迹模板"自主作用的普遍规律层面揭示中药"药素"属性,揭示别于西药药理学的中药药理学研究应遵循的方法。中药药理学研究受中医药基础理论指导,是由经络脏腑与中药成分群的超分子主客体"气析"作用关系决定的,在这种基于"分子社会"与经络脏腑通道的"印迹模板"能否匹配性地产生"气析"作用的宏观规律特殊表达过程中,超分子化学自主作用贯穿始终。中药药理学受中医药理论指导,是基于中医药理论,能用超分子化学诠释。基于经典的原子间的化学键形成的单分子化学结构构效关系奠定西药药理学,基于"分子社会"弱键的超分子"印迹模板"(药素)则构筑中药药理学大厦。中药药理学是在西药药理学基础上发展的针对"分子社会"间的超分子药理学,宜采用宏观数理定量表征和微观定性分析双重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中药药理学 超分子药理学 药理学 中医药基础理论 超分子 物质基础 证素 药素 气析 气素 中医药现代化 经络脏腑 数理特征化 分子社会
原文传递
生物遗传多态性规律揭示中药材质量稳定性规律的探讨 被引量:31
11
作者 贺福元 周宏灏 +2 位作者 罗杰英 刘塔斯 凯文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6,12,共6页
根据遗传学、遗传药理学、分子生物学原理,结合中医药学科属性与中药药效物质作用的本质,分析中药材质量稳定性规律应遵循生物多态性规律的科学内涵;同时根据中药现代化的要求,提出了中药材质控的现代化模式及其研究方法。与西药相比,... 根据遗传学、遗传药理学、分子生物学原理,结合中医药学科属性与中药药效物质作用的本质,分析中药材质量稳定性规律应遵循生物多态性规律的科学内涵;同时根据中药现代化的要求,提出了中药材质控的现代化模式及其研究方法。与西药相比,中药为自然界的产物,多由动植物组成,其有效成分为一个有机整体,在初生、次生代谢酶系,特别是CYP450酶系的作用下合成,进入人体内能被人体的代谢酶系代谢并与原植物代谢酶相似的人体内受体酶靶点产生诱导、抑制和不可逆等反应。按质量作用定律,人体必然向与中药药性相同的方向移动,达到中医学的反治互补的效应作用,体现"网通虹势"现象,中药与人体的作用本质是双重遗传药理学的作用。中药材质量稳定性规律研究首先应遵循中药材自身的生物多态性规律,其次应受人体遗传药理学个性化用药原理指导。中药及人体的遗传多态性是客观存在,不同地域的植株成分信息熵变频率的正态概率分布曲线的均值与方差不同,在满足各品种单次投药量的前提下,中药材的质量是稳定的,体现Hardy-Weinberg平衡时的群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态性 中药材 信息熵 遗传中药药理学 网通虹势
下载PDF
超早期康复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应用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9
12
作者 胡蓉 凯文 +3 位作者 陈青 胡海平 许时来 余兆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9期1530-1535,共6页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应用超早期康复护理(即评估患者病情稳定后,术后48 h内实施超早期康复护理)对神经功能、肢体功能、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应用超早期康复护理(即评估患者病情稳定后,术后48 h内实施超早期康复护理)对神经功能、肢体功能、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析术后早期护理需求并应用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干预前、干预后第1、3、6个月以神经缺损功能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以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定肢体功能,以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定生活质量,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SS-QO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能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质量,预防并发症,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超早期康复护理 神经功能 肢体功能 生活质量 并发症
下载PDF
基于超分子化学的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方法探讨(1)中药归经 被引量:30
13
作者 贺福元 凯文 +4 位作者 杨岩涛 周逸群 石继连 刘文龙 唐宇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624-1629,共6页
在超分子化学对中医药基本理论特殊影响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中药归经的历史沿革、中药生物体的自然本源,阐述中药成分群与人体经络脏腑的超分子"印迹模板"空穴通道结构自主作用的普遍规律:作为天然超分子"印迹模板&q... 在超分子化学对中医药基本理论特殊影响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中药归经的历史沿革、中药生物体的自然本源,阐述中药成分群与人体经络脏腑的超分子"印迹模板"空穴通道结构自主作用的普遍规律:作为天然超分子"印迹模板"聚集体的中药,进入人体后,必然寻找到与自身"印迹模板"相吻合的人体经络脏腑的超分子主体发生自识别、自组织、自组装与自复制作用,从而产生针对经络脏腑的特异性药效,宏观上表现出中药归经现象。这种作用规律可采用体外、体内实验方法进行研究,体外方法主要采用超分子化学结构分析、动力学与热力学参数测算方法;体内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客体成分分布、谱效动力学参数、网络谱效动力学参数分析方法,其中穴药法能化简超分子主客体关系的研究。因此,中药归经是揭示自然界生物体主客体大小分子按"印迹模板"相互交流的普遍规律,是阐明中医药理论物质基础的第一道屏障,是实现中医药基础理论现代化的突破口,在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超分子化学 归经 中医药基础理论 物质基础 气析 中药药理学 中医药现代化 经络脏腑 数理特征化 子拓扑学 分子连接性指数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附子温阳作用机制 被引量:31
14
作者 张序晴 李赛 +4 位作者 彭兰 王志琪 曾嵘 任卫琼 凯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3-148,共6页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方法,探讨附子温阳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以心力衰竭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为疾病模型,应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根据口服生物利用度(OB)和药物相似度(DL)来筛选附子的活性成分,并预测出相应靶标;经人类表型术语集(H...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方法,探讨附子温阳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以心力衰竭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为疾病模型,应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根据口服生物利用度(OB)和药物相似度(DL)来筛选附子的活性成分,并预测出相应靶标;经人类表型术语集(HPO)数据库检索心力衰竭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疾病靶标;然后在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STRING)分别构建"附子成分-潜在靶标-心力衰竭"和"附子成分-潜在靶标-类风湿性关节炎"网络,通过Cytoscape软件将上述网络可视化,再根据节点介度、紧密度和连接度分别得到上述两个疾病网络的关键节点,借助GATHER数据库平台对关键节点进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的基因功能富集分析。结果 "附子成分-潜在靶标-心力衰竭"网络包含146个节点,关键节点53个;"附子成分-潜在靶标-类风湿性关节炎"网络包含26个节点,关键节点10个;附子与心力衰竭相关的KEGG通路2条,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的KEGG通路3条;两种疾病的共同通路为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PGs)代谢通路和白三烯(Leukotrienes,LTs)代谢通路。结论经网络药理学测算,附子温阳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影响机体的PGs、LTs代谢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温阳 网络药理学 心力衰竭 类风湿性关节炎 前列腺素 白三烯
原文传递
中药分子印迹技术对中医药理论的特殊影响 被引量:28
15
作者 夏赞韶 贺福元 +3 位作者 凯文 刘文龙 石继连 唐宇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66-1270,共5页
目的:根据分子印迹技术与实验研究现状探讨中药分子印迹现象对中医药基础理论的影响。方法:结合分子印迹理论基本原理,分析中药分子产生印迹现象的物质基础,结合中医药学科基础理论与中药现代化的要求,寻找更直接的中药作用物质基础。结... 目的:根据分子印迹技术与实验研究现状探讨中药分子印迹现象对中医药基础理论的影响。方法:结合分子印迹理论基本原理,分析中药分子产生印迹现象的物质基础,结合中医药学科基础理论与中药现代化的要求,寻找更直接的中药作用物质基础。结果:与单成分结构相比,中药及复方成分可以相互络合、复合、螯合、包合、中和、自组装、化学反应形成超分子化合物,中药的物质基础是包括了单成分群在内的超分子体的混合物,超分子与分子之间存在印迹现象,因此在进行中药药性、质量控制、炮制、药物制剂制备、药理学研究时,应特别重视中药超分子之间的印迹作用,中药复方配伍能显著性地改变这一作用形式。结论:中药的物质基础是基于单分子群的超分子混合物,超分子与分子群之间按印迹规律形成作用,这是中药复方区别于单分子药物又一显著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超分子 物质基础 分子印迹 中药炮制 中药制剂 质量控制 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性
原文传递
鱼腥草及其制剂的药理与免疫毒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6
作者 贺福元 凯文 +5 位作者 唐昱 李鹏 黄胜 邱云 邹欢 周宏灏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25-329,共5页
鱼腥草是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干燥地上部分,主要活性成分为挥发油和黄酮类化合物。近年来,鱼腥草注射液出现了严重的免疫毒性反应,被停止生产使用,对制药行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文对鱼腥草的用药沿革、产地、栽培、有效成分和制剂方法... 鱼腥草是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干燥地上部分,主要活性成分为挥发油和黄酮类化合物。近年来,鱼腥草注射液出现了严重的免疫毒性反应,被停止生产使用,对制药行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文对鱼腥草的用药沿革、产地、栽培、有效成分和制剂方法对成分的影响、药理作用、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及免疫毒性研究进展等进行分析总结,旨在探讨鱼腥草及其制剂的药理与毒理作用,为正确认识其免疫毒性机制、研究致敏成分和改进制剂工艺及鱼腥草注射剂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免疫/毒性 药理作用
下载PDF
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探讨 被引量:23
17
作者 贺福元 罗杰英 +2 位作者 凯文 刘西京 杨勇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582-1586,共5页
根据目前中(西)药药动学研究的方法,分析中药学科的特点,结合生物数学知识及多年单成分药动学研究工作,分析了中药药动学研究现状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中药多成分体系药动学研究新方法——总量统计矩法,该法既能满足中医宏观要求(宏... 根据目前中(西)药药动学研究的方法,分析中药学科的特点,结合生物数学知识及多年单成分药动学研究工作,分析了中药药动学研究现状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中药多成分体系药动学研究新方法——总量统计矩法,该法既能满足中医宏观要求(宏观量化可算)又能满足现代科学微观可测(可按目前单个成分药动学方法进行研究)的要求。适应中医药理论要求的新的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方法可以在目前单个成分(指标)的药动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药动学 总量统计矩 数学模型 谱效学 药效学
下载PDF
北京平原区两年内土壤中五种重金属元素化学形态变化及生物有效性 被引量:20
18
作者 安永龙 黄勇 +3 位作者 孙朝 凯文 李迪 黄丹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42-1149,共8页
为了监测北京市平原区2015年和2016年土壤中5种重金属As、Cd、Hg、Pb、Zn化学形态的变化趋势,运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对土壤重金属进行了形态分析,并对影响重金属元素生物有效性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年内研究区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 为了监测北京市平原区2015年和2016年土壤中5种重金属As、Cd、Hg、Pb、Zn化学形态的变化趋势,运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对土壤重金属进行了形态分析,并对影响重金属元素生物有效性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年内研究区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变化微弱,有效态含量以Cd元素最高,达到45.67%,故潜在生态危害性最大;其次为Zn元素,达12.16%,其中碳酸盐结合态占比虽大,但由于研究区土壤呈偏碱性,Zn元素的迁移能力较弱,潜在危害性较小;As、Hg、Pb均以难迁移态存在,故潜在危害性也较小。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生物活性系数及迁移系数分别为:Cd>Zn>Pb>As>Hg和Cd>As>Zn>Pb=Hg,其中Cd元素2年的生物活性系数和迁移系数最高,展现出较强的生物活性和迁移能力,其余重金属元素的活性系数和迁移系数较低,潜在危害性较弱。影响重金属元素生物有效性的因素较复杂,以重金属元素全量为主,p H、有机质、CEC等理化性质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 土壤 重金属元素 形态 生物有效性
下载PDF
中药归经研究的现状及“穴药”法的提出 被引量:19
19
作者 凯文 贺福元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43-1648,共6页
目的:分析中药归经研究的现状,提出并阐明"穴药"法的中药归经研究法。方法:对中药有效成分群(物)的归经及与经络脏腑功能(象)的互应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剖析,找出其不足与解决问题的对策。结果:特定的中药成分群对特定的经络... 目的:分析中药归经研究的现状,提出并阐明"穴药"法的中药归经研究法。方法:对中药有效成分群(物)的归经及与经络脏腑功能(象)的互应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剖析,找出其不足与解决问题的对策。结果:特定的中药成分群对特定的经络脏腑有选择性的作用,这是中药归经的物质基础,体现"物"性;经络脏腑的功能状态以一定的证候表现出来,体现"象"性,一定功能的经络脏腑对特征中药成分群有反作用,可用于探知和表征经络脏腑,体现"候"性,三者实为"物-象-候"印迹关系。经络脏腑功能状态也可通过针刺特异腧穴改变,而这种改变可以通过中药定量药理学参数表征,据此可建立中药归经研究的"穴药"新方法,也可以探讨中药成分与病证网络靶点的关系,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结论:中药与经络脏腑及其功能三者互为"物-象-候"印迹关系,可通过针刺特异性腧穴改变,"穴药"法既是中药归经研究最简捷的方法,也是探知经络脏象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归经 经络脏腑 证候 物-象-候 网络药理学 拓扑网络 网络谱效动力学 中药药性 中医药现代化 穴药 印迹
原文传递
循生物演化轨迹,析经络超分子体属性 被引量:18
20
作者 凯文 陶叶琴 +6 位作者 唐闻汉 贺福元 刘文龙 石继连 杨岩涛 周逸群 常小荣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5-330,共6页
将人体置于整个自然界中,循生物演化轨迹,运用超分子化学探讨人体经络脏腑的"印迹模板"通道结构属性。在漫长的生物演化史上,生物体内"分子社会"中各级分子按超分子"印迹模板"自识别、自组装、自组织、... 将人体置于整个自然界中,循生物演化轨迹,运用超分子化学探讨人体经络脏腑的"印迹模板"通道结构属性。在漫长的生物演化史上,生物体内"分子社会"中各级分子按超分子"印迹模板"自识别、自组装、自组织、自复制作用,逐级形成各种形式的高度有序性超分子体,形成了地球上原始生物化学系统,据此不断演化,最终进化成人体。在这个超分子体形成过程中,大分子母体(主体)必然保留小分子子体(客体)的"印迹模板"通道结构,并按一定方式连接起来与外界客体沟通,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否则生命现象将无以为继,这便是人体产生经络的生物超分子化学本质。因此,人体是自然生物界的巨复超分子体,拥有进化各阶段的超分子"印迹模板",由此连接便形成了经络,汇聚便形成了穴位,积聚便形成了脏腑。在心血推动下,小分子客体流与经络主体按"印迹模板"的匹配性产生印迹"气析"作用,也就是客体在经络主体运行的"气"象,具各向异性作用,宏观上表现为生理、病理经络脏象及其能受药物、针刺治疗的作用规律,据此可对目前各种经络观点进行解释,并能形成统一经络超分子体假说:生物体经络及其所产生的现象是由其微观超分子体的"印迹模板"特征和自主作用规律决定,这一规律贯穿生物界始终,这便是生物体经络运行物质本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 脏腑 超分子 分子社会 气析 气素 证素 药素 中医药现代化 生物进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