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榴石的历史与文化
1
作者 朱琳 陈奕萌 《中国宝石》 2021年第2期76-80,共5页
石榴石,中国古时称为“紫鸦乌”或“子牙乌”,是一种在青铜时代就已经做为宝石级研磨料(Abrasive)的矿物。每一种石榴石因化学成分的不同,颜色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常见的有镁铝石榴石、铁铝石榴石、锰铝石榴石以及钙铝石榴石等。
关键词 石榴石 宝石级 青铜时代 历史与文化 鸦乌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检查表2019版最新修订及解读 被引量:97
2
作者 康海琼 周红俊 +8 位作者 刘根林 郑樱 郝春霞 张缨 卫波 王一吉 袁媛 蒙倩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83-985,共3页
目的探讨2019版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ISNCSCI)检查表的修订之处及其意义。方法通过逐字对比ASIA国际标准委员会提供的2019版ISNCSCI检查表(英文版)与2015版ISNCSCI检查表(英文版),找出修订之处,结合临床经验,分析并解读其修订意... 目的探讨2019版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ISNCSCI)检查表的修订之处及其意义。方法通过逐字对比ASIA国际标准委员会提供的2019版ISNCSCI检查表(英文版)与2015版ISNCSCI检查表(英文版),找出修订之处,结合临床经验,分析并解读其修订意义。结果与2015版相比,2019版共有5处改动。新版的检查表对运动、感觉评分及部分保留带(ZPP)的定义进行重大修订。结论ASIA标准委员会根据应用2015版ISNCSCI检查表的实践体会,对该检查表进行较大的修订,提出更加科学的记录方法,使之能更加直观、清楚地反映检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 修订 解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检查表最新修订及解读 被引量:70
3
作者 王一吉 周红俊 +8 位作者 李建军 刘根林 郑樱 郝春霞 张缨 卫波 康海琼 袁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79-882,共4页
目的探讨最新版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ISNCSCI-2013)检查表的修订之处及其意义。方法通过详细对比ASIA国际标准委员会提供的最新版ISNCSCI-2013检查表(英文版)与ISNCSCI-2011检查表(英文版),找出修订之处,同时根据ISNCSCI-2011检... 目的探讨最新版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ISNCSCI-2013)检查表的修订之处及其意义。方法通过详细对比ASIA国际标准委员会提供的最新版ISNCSCI-2013检查表(英文版)与ISNCSCI-2011检查表(英文版),找出修订之处,同时根据ISNCSCI-2011检查表使用体会,分析其修订意义。结果与ISNCSCI-2011检查表相比,ISNCSCI-2013共有11处改动。新版的检查表更便于区分和强调某些条目,同时对某些条目进行了细化。结论 ASIA标准委员会根据应用ISNCSCI-2011检查表的实践体会,对该检查表进行较大的修改,提出了更加科学的记录方法,使之能更加直观、清楚地反映出检查结果。本次修订更有利于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估结果的记录和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 版本 修订 解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肠道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28
4
作者 李建军 +1 位作者 杜良杰 杨明亮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8期758-760,共3页
脊髓损伤后肠道运动的频率降低,大便失禁,结肠功能紊乱,直肠功能障碍,成为影响脊髓损伤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障碍。本文将对脊髓损伤后肠道的状况和护理进行综述。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肠道功能紊乱 护理 综述
下载PDF
肌力定量检查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5
作者 刘根林 李建军 +7 位作者 周红俊 康海琼 郑樱 郝春霞 张缨 卫波 袁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66-769,共4页
由于徒手肌力检查不能定量反映肌力增强的训练效果,人们越来越多地开始应用等速仪器和手持测力计等工具进行肌力定量检查。本文简要回顾了临床常用肌力检查方法的发展历程,对各种肌力定量检查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 由于徒手肌力检查不能定量反映肌力增强的训练效果,人们越来越多地开始应用等速仪器和手持测力计等工具进行肌力定量检查。本文简要回顾了临床常用肌力检查方法的发展历程,对各种肌力定量检查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临床肌力检查的具体操作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力 定量检查 等速仪器 手持测力计 测试 康复 综述
下载PDF
慢性束缚应激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的改良与评价 被引量:21
6
作者 周天然 张瑶 +3 位作者 夏炎 操红缨 谈博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163-168,共6页
【目的】对慢性束缚应激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大鼠模型进行改良,并建立客观的评价方法。【方法】将30只SD大鼠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模型1 h组、模型2 h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模型1 h组、模型2 h组分别每日束缚1 h和... 【目的】对慢性束缚应激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大鼠模型进行改良,并建立客观的评价方法。【方法】将30只SD大鼠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模型1 h组、模型2 h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模型1 h组、模型2 h组分别每日束缚1 h和2 h,持续造模14 d。造模开始后第7、14、21、28天,观察各组大鼠4 h粪便粒数、粪便面积、体质量变化;于第28天时,进行腹壁回缩反射(AWR)评分以评价内脏敏感性,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胃窦部、十二指肠、中段回肠、结肠组织病理改变,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PCR)法检测结肠组织5-羟色胺受体3A(5-HT3AR)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1 h组大鼠第7、14、21、28天的粪便粒数无明显变化(P>0.05),仅在第14天粪便面积显著升高,体质量下降(P<0.05或P<0.01),而模型2 h组大鼠的粪便粒数、粪便面积在第21、28天均显著升高,体质量在第7、14、21、28天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模型1 h、2 h组AWR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模型1 h、2 h组大鼠的胃、十二指肠、回肠、结肠组织样本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的病理改变。q PCR结果显示,模型2 h组结肠5-HT3AR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模型1 h组结肠5-HT3AR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束缚应激2 h,持续14 d可完成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制备;粪便面积和AWR评分可作为其客观评价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慢性束缚应激 模型评价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原文传递
从参与角色看中国社会工作实习教育的现状 被引量:19
7
作者 万江红 《社会工作》 2008年第18期7-9,共3页
社会工作实习教育需要多方互动,其中涉及到实习学生、实习教学者、实习机构、实习督导、服务对象、社会资源等参与角色。这些角色的扮演情况直接关系着社会工作实习教育的状况。
关键词 社会工作实习 参与角色 现状
下载PDF
儿童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120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一吉 周红俊 +7 位作者 卫波 刘根林 郑樱 张缨 郝春霞 康海琼 袁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收治的120例儿童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0~7岁、8~13岁2组。对2组患儿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损伤程度... 目的探讨儿童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收治的120例儿童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0~7岁、8~13岁2组。对2组患儿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损伤程度以及并发症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患儿中,男31例(25.8%),女89例(74.2%),0—7岁患儿最多(96例,80.0%)。致伤原因前3位的分别是体育运动60例(50.0%)、交通事故25例(29.2%)、其他外伤11例(12.5%)。低能量损伤71例(59.2%),高能量损伤49例(40.8%),低能量损伤多为完全性(56例,78.9%)。并发症发生率为59.2%,其中前3位分别是泌尿系感染35例(29.2%)、肾积水12例(10.0%)、压疮10例(8.3%)。结论应重视低能量导致的儿童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特别是有轻微外伤史的0~7岁年龄段的儿童,同时也要注意高能量导致的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脊髓损伤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儿童脊髓损伤275例人口学与损伤特点 被引量:18
9
作者 王一吉 周红俊 +7 位作者 卫波 刘根林 郑樱 郝春霞 张缨 康海琼 袁媛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1798-1800,共3页
目的分析14岁以下儿童脊髓损伤住院患者人口学和损伤特点,为儿童脊髓损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1989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收治的275例14岁以下儿童脊髓损伤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受伤日期及损伤情况等资料进行回顾... 目的分析14岁以下儿童脊髓损伤住院患者人口学和损伤特点,为儿童脊髓损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1989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收治的275例14岁以下儿童脊髓损伤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受伤日期及损伤情况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5例患儿中,男111例(40.4%),女164例(59.6%)。4.0~7.0岁年龄组患儿最多(48.0%,132/275例),其中女93例(70.5%,93/132例)。致伤原因中前3位分别是交通事故损伤74例(26.9%)、非外伤性损伤72例(26.2%)、体育运动损伤70例(25.5%)。2003年至2014年最主要的致伤原因为体育运动损伤(28.0%,65/232例),远高于1987至2002年(11.6%,5/4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5.135,P=0.023)。体育运动损伤中男女比例差距最大(男7例,女63例)。4.0—7.0岁年龄组最主要的致伤原因是体育运动损伤(48.2%,55/114例)。外伤性脊髓损伤巾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141例(69.5%,141/203例),脊柱骨折62例(30.5%,62/203例);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中主要为胸髓损伤(85.8%,121/141例),4.0~7.0岁的患儿最多(64.5%,78/121例),体育运动损伤是其最常见的致伤原因(64.1%,50/78例)。最早l例体育运动损伤发生在1995年,从2001年开始全国范围内每年都有发生。体育运动损伤以脊柱过伸损伤为主(90.0%,63/70例),夏秋季多见,主要为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98.4%,62/63例),胸髓完全性损伤最多(75.8%,47/62例)。结论体育运动损伤是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近12年来住院脊髓损伤患儿的主要致伤原因,发病有增多趋势,以4.0~7.0岁女童最多,其原因与舞蹈练习脊柱过伸有关,且大多为胸髓完全性损伤,损伤程度较重,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 回顾性研究 儿童
原文传递
数字评分法在脊髓损伤患者感觉异常关键点评分中的信度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一吉 周红俊 +8 位作者 袁媛 刘根林 郑樱 郝春霞 张缨 卫波 康海琼 蒙倩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17-1119,共3页
目的检验数字评分法在脊髓损伤感觉异常关键点评分中的重测信度和评测者间信度。方法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采用数字评分法对69例脊髓损伤患者的感觉异常关键点进行评分。评测者A对关键点进行第一次评分,次日评测者B对同一关键点进行... 目的检验数字评分法在脊髓损伤感觉异常关键点评分中的重测信度和评测者间信度。方法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采用数字评分法对69例脊髓损伤患者的感觉异常关键点进行评分。评测者A对关键点进行第一次评分,次日评测者B对同一关键点进行再次评分。3周后由评测者A再次对同一患者进行评分。结果两侧肢体针刺觉评分和轻触觉评分的重测信度(r>0.88,P<0.001)和评测者间信度(ICC>0.93,P<0.001)均良好。颈段、胸段和腰段针刺觉评分和轻触觉评分的重测信度(r>0.88,P<0.001)和评测者间信度(ICC>0.93,P<0.001)均良好。结论数字评分法在脊髓损伤患者感觉异常关键点评分中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和评测者间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数字评分法 感觉功能 信度
下载PDF
猪肺炎支原体套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5
11
作者 冯志新 +4 位作者 刘茂军 吴叙苏 甘源 张映 邵国青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95,共5页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猪肺炎支原体P36(L-乳酸脱氢酶)全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2对引物,建立套式PCR方法。运用该方法对猪肺炎支原体不同菌株培养物进行了扩增,并对经肺内免疫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不...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猪肺炎支原体P36(L-乳酸脱氢酶)全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2对引物,建立套式PCR方法。运用该方法对猪肺炎支原体不同菌株培养物进行了扩增,并对经肺内免疫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不同菌种均能扩增出427 bp的目的条带,而其他病原菌未出现特异性扩增条带。建立的套式PCR方法检测猪肺炎支原体的最低检测限度为10个CCU(颜色变化单位)。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结果表明,经肺内免疫的猪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扩增结果均为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肺炎支原体 P36 套式PCR
下载PDF
循证护理干预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康复期间胃肠功能恢复、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25-127,共3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循证护理干预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康复期间胃肠功能恢复、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 目的探究与分析循证护理干预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康复期间胃肠功能恢复、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评分、自我管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恢复时间及排便恢复时间均缩短,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331~12.859,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生活质量评分较高、护理满意度评分较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007、10.069,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遵医行为、定期检查、饮食控制、戒烟戒酒、自我监测患者所占比例较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572~10.397,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常见并发症发生合计率较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68,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康复期间能够帮助促进其胃肠功能的康复,并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患者对此种护理干预手段的满意度也较高,还可以帮助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干预 急性重症胰腺炎 胃肠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抑制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增殖和胶质瘢痕形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武亮 李建军 +2 位作者 陈亮 远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3期201-204,共4页
对星形胶质细胞(AS)的性质和功能、脊髓损伤后的AS病理变化和作用、抑制AS增殖和胶质瘢痕形成的实验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认为,AS激活后的不同分化时期对脊髓损伤修复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成熟以后,AS可以分泌有害因子,形成化学性胶质... 对星形胶质细胞(AS)的性质和功能、脊髓损伤后的AS病理变化和作用、抑制AS增殖和胶质瘢痕形成的实验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认为,AS激活后的不同分化时期对脊髓损伤修复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成熟以后,AS可以分泌有害因子,形成化学性胶质屏障,严重影响神经再生和阻碍轴突延长。脊髓损伤后AS被激活,静止态、活化态和增殖态往往并存,形成原因复杂,目前采取单一的方法很难有效控制AS增殖和胶质瘢痕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SCI) 星形胶质细胞(AS) 胶质瘢痕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 综述
下载PDF
儿童脊髓损伤致伤原因变化特点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根林 周红俊 +9 位作者 李建军 王一吉 郑樱 郝春霞 张缨 卫波 康海琼 袁媛 蒙倩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3-376,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脊髓损伤致伤原因变化特点与预防策略。方法对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本院收治的14岁以下脊髓损伤患儿进行致伤原因和人口学特点的回顾性分析。结果脊髓损伤患儿共221例,其中男童62例,女童159例;在1~13岁各年龄段均... 目的探讨儿童脊髓损伤致伤原因变化特点与预防策略。方法对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本院收治的14岁以下脊髓损伤患儿进行致伤原因和人口学特点的回顾性分析。结果脊髓损伤患儿共221例,其中男童62例,女童159例;在1~13岁各年龄段均有分布,中位数6岁;4~7岁患儿最多(55.7%),以女童为主(83.7%)。儿童脊髓损伤的前5位致伤原因分别是体育运动损伤78例(35.3%)、非外伤性损伤56例(25.3%)、其他外伤48例(21.7%)、交通事故24例(10.9%)和高处坠落12例(5.4%)。在体育运动损伤病例中,下腰动作导致的脊髓损伤75例(96.2%),主要发生在5~7岁(80.0%),均为无骨折脱位型胸脊髓损伤,其中完全性脊髓损伤53例(70.7%)。结论近年来儿童因练习舞蹈下腰动作导致的脊髓损伤增多,应重视下腰训练前的专业评估和风险教育,积极采取防范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脊髓损伤 致伤原因 下腰 预防
下载PDF
1991—2010年我国旅游外汇收入省际差异的演变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启媛 +1 位作者 周恬羽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7-72,共6页
以我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分析1991—2010年各省份旅游外汇收入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各省份国际旅游收入的绝对差异呈快速扩大态势,虽然相对差异总体呈逐渐缩小趋势,但下降幅度较小;②各省份国际旅游收入发... 以我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分析1991—2010年各省份旅游外汇收入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各省份国际旅游收入的绝对差异呈快速扩大态势,虽然相对差异总体呈逐渐缩小趋势,但下降幅度较小;②各省份国际旅游收入发展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两极绝对收入差距在扩大,相对收入差距在缩小;③国际旅游收入地域空间集聚态势明显,高收入省份全部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在此基础上,从旅游资源禀赋、目的地可达性、对外开放水平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对我国入境旅游发展区域差异及空间格局的成因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加快我国中西部地区入境旅游发展、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外汇收入 省际差异 时空演变
下载PDF
国内应用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一吉 周红俊 +8 位作者 李建军 刘根林 郑樱 卫波 郝春霞 张缨 康海琼 袁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29-1233,共5页
目的调查国内研究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ISNCSCI)的使用情况并推广。方法对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数据库的文章进行检索,检索词为"脊髓损伤"、"截瘫"、"四肢瘫"。结果国内文章ISNCSCI使用率... 目的调查国内研究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ISNCSCI)的使用情况并推广。方法对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数据库的文章进行检索,检索词为"脊髓损伤"、"截瘫"、"四肢瘫"。结果国内文章ISNCSCI使用率为46.6%,康复科使用率60.7%,脊柱外科使用率为47.8%,骨科使用率为35.3%。结论 ISNCSCI在国内脊髓损伤患者的研究中未广泛使用,在对ISNCSCI的认识和使用上存在一定滞后性,应加强对ISNCSCI重要性的认识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 中国
下载PDF
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挑战、路径与对策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青山 徐伟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237-244,共8页
随着全球化经济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顾客消费已从基于产品的功能性消费向基于服务的体验性消费转变,制造业服务化成为制造企业获取核心竞争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提升中国综合实力的必然手段。在分析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理论与实践的基... 随着全球化经济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顾客消费已从基于产品的功能性消费向基于服务的体验性消费转变,制造业服务化成为制造企业获取核心竞争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提升中国综合实力的必然手段。在分析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我国制造业服务化面临的挑战,提出服务化转型的路径,并从产业和企业两方面给出具体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全球化 服务化 产业优化 产业升级
下载PDF
新商业时代下会展经济跨界融合发展模式的探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栗婧雯 《现代营销(上)》 2020年第2期62-64,共3页
在新的商业时代,"互联网+"促进了各个行业的转型和发展,也改变了会议展览的经济模式。传统的会展业必须适应新的需求和新技术的发展,跨界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同时保持了强调经验和有效性的独特优势。在跨界融合方面,本文分析... 在新的商业时代,"互联网+"促进了各个行业的转型和发展,也改变了会议展览的经济模式。传统的会展业必须适应新的需求和新技术的发展,跨界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同时保持了强调经验和有效性的独特优势。在跨界融合方面,本文分析了互联网,会展业和连锁产业的融合发展,探讨了会展经济的跨界融合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商业时代 会展 经济跨界 融合发展 模式措施
下载PDF
颈髓损伤后血压和心率变化的有关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周红俊 +7 位作者 刘根林 郑樱 郝春霞 张缨 康海琼 卫波 王一吉 袁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3-155,共3页
颈髓损伤后,患者会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血压、心率波动明显。常见的有体位性低血压和心率减慢。
关键词 脊髓损伤 体位性低血压 心率 综述
下载PDF
儿童下腰后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及MRI特点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根林 周红俊 +9 位作者 李建军 卫波 王一吉 张缨 蒙倩茹 郑樱 郝春霞 康海琼 袁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56-465,共10页
目的探讨儿童下腰后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及MRI特点。方法对2002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北京博爱医院收治的下腰后脊髓损伤儿童的住院病历及MRI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下腰后脊髓损伤儿童共120例,其中女童119例,男童1例;年龄38~16... 目的探讨儿童下腰后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及MRI特点。方法对2002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北京博爱医院收治的下腰后脊髓损伤儿童的住院病历及MRI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下腰后脊髓损伤儿童共120例,其中女童119例,男童1例;年龄38~162个月,中位数76个月;每年7月和9月发病人数较多(32例,26.7%),周末发病人数较多(67例,55.8%)。临床主要表现为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和大小便障碍(120例,100%)。常见首发症状:突发腰疼(39例,32.5%)、下肢无力(30例,25.0%)和腿疼(10例,8.3%)。症状达顶峰时间5 min~2 d,中位数50 min。104例下腰后脊髓损伤儿童1周内MRI特点:脊髓信号异常涉及下颈段及其以下的所有脊髓节段,信号异常的节段数量2~15个,中位数7个。常见信号异常节段为:T996例(92.3%)、T1096例(92.3%)、T1190例(86.5%)。随访48例完全性脊髓损伤儿童MRI特点:伤后最早37 d即开始出现损伤节段以下至圆锥的广泛脊髓萎缩,随病程延长萎缩逐步加重,并可出现损伤节段以上的脊髓萎缩;随访31例不完全性SCI儿童的MRI,可见脊髓腰膨大局灶性脊髓信号异常,随病程延长出现脊髓腰膨大不同程度萎缩。所有病例均诊断为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其中完全性胸段脊髓损伤89例(74.2%),不完全性胸、腰段脊髓损伤31例(25.8%)。常见并发症:脊柱侧弯、髋关节发育异常、泌尿系感染、肾积水、骨质疏松、下肢病理性骨折和膝外翻。结论下腰后儿童脊髓损伤临床主要表现为突发腰疼、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和大小便障碍。大多数病例为胸段完全性脊髓损伤,MRI特点为早期出现以T9、T10为中心的多节段脊髓信号异常,晚期出现损伤节段以下至圆锥的广泛脊髓明显萎缩,可伴有损伤节段以上脊髓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腰 儿童 脊髓损伤 症状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