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流控液滴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
作者 刘赵淼 杨洋 +1 位作者 杜宇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82-296,共15页
微液滴具有体积小、比表面积大,速度快、通量高,大小均匀、体系封闭,内部稳定等特性,在药物控释、病毒检测、颗粒材料合成、催化剂等领域中均有重要应用。微流控技术的发展为微液滴生成中实现尺寸规格、结构形貌和功能特性等的可控设计... 微液滴具有体积小、比表面积大,速度快、通量高,大小均匀、体系封闭,内部稳定等特性,在药物控释、病毒检测、颗粒材料合成、催化剂等领域中均有重要应用。微流控技术的发展为微液滴生成中实现尺寸规格、结构形貌和功能特性等的可控设计和精确操控提供了全新平台。本文概述了微流控液滴技术的基本原理、液滴生成方式及其基本操控,比较分析了微液滴的传统制备法与微流控合成法的异同,介绍了近年来微流控液滴技术在功能材料合成、生物医学和食品加工等领域中的研究新进展,探讨并展望了微流控液滴技术的潜在价值和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技术 微液滴 液滴操控 微通道 评述
下载PDF
几何尺寸对矩形微通道液体流动和传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2
作者 刘赵淼 申峰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39-145,共7页
基于连续介质方法数值研究液体在不同几何结构微通道中的流动和传热性能。在相同热边界条件下,通过比较水力直径、通道长度和宽高比等几何参数对液体微流动的影响,得到各参数对泊肃叶数(Po)和努塞尔数(Nu)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截面宽... 基于连续介质方法数值研究液体在不同几何结构微通道中的流动和传热性能。在相同热边界条件下,通过比较水力直径、通道长度和宽高比等几何参数对液体微流动的影响,得到各参数对泊肃叶数(Po)和努塞尔数(Nu)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截面宽高比越大,Po数越小,且雷诺数对泊肃叶数基本无影响;雷诺数(Re)小于500情况下,水力直径小于0.545 mm时,Po数随水力直径减小而减小,水力直径大于0.545 mm时,水力直径变化对Po数基本无影响;Po数不随通道长度变化而变化,但略受流动雷诺数影响;在Re=20~1 800时,Nu数正比于水力直径和宽高比,但是通道长度对Nu数的作用受流动Re数的影响;在通道材料和流动介质相同的条件下,Nu数和Re数之间的关系受通道几何参数的影响,并且拟合得到其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传热 流动 几何结构
下载PDF
压电式微滴按需喷射的过程控制和规律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赵淼 徐元迪 +3 位作者 任彦霖 高山山 钟希祥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31-1042,共12页
微滴喷射增材制造技术中沉积微滴的大小与均匀性是影响成型件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设计了一种用于生成均匀微滴的压电驱动式微滴喷射装置,通过压电材料带动柔性膜片振动,将液体从喷嘴中喷出生成微滴,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 微滴喷射增材制造技术中沉积微滴的大小与均匀性是影响成型件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设计了一种用于生成均匀微滴的压电驱动式微滴喷射装置,通过压电材料带动柔性膜片振动,将液体从喷嘴中喷出生成微滴,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控制参数下膜片振幅及其对生成微滴尺寸和均匀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膜片振幅大小受到驱动电压和压电频率的共同影响,压电频率是导致膜片中心点振幅实验测量值小于理论计算值的主要原因,膜片振动会导致喷嘴内部压力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微滴生成尺寸.在相同驱动电压条件下,压电频率为10 Hz时存在压电膜片振幅最大值.随着膜片振幅的增大,喷孔处液体速度和液柱长度增大到临界值时可以生成微滴,当喷孔处的液柱长度超过临界值时,会形成卫星液滴.当膜片振幅区间在30μm^42μm可以稳定生成微滴,生成最小微滴尺寸为339.8μm,直径最大变化率为0.29%,相邻两微滴间距最大变化率为2.67%,生成微滴的尺寸及均匀性较好.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压电式微滴喷射装置的液滴生成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驱动 按需喷射 膜片振幅 微滴直径
下载PDF
不同压力差下微通道尺寸和表面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赵淼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00-205,共6页
该文数值模拟液体在圆形和梯形截面微通道内的流动,分析了层流和湍流下液体在微圆管内的流动状态。着重研究不同压力差、微通道尺寸和表面粗糙度下,液体在微通道内的流动摩擦系数,并通过摩擦系数随雷诺数的变化曲线推断微通道流动转捩... 该文数值模拟液体在圆形和梯形截面微通道内的流动,分析了层流和湍流下液体在微圆管内的流动状态。着重研究不同压力差、微通道尺寸和表面粗糙度下,液体在微通道内的流动摩擦系数,并通过摩擦系数随雷诺数的变化曲线推断微通道流动转捩的雷诺数范围。研究表明:微通道中流动的摩擦系数随雷诺数的增大逐渐减小;通道截面的当量直径会改变过渡状态存在的雷诺数范围;粗糙度会影响湍流状态下流动的摩擦系数,相同雷诺数下,粗糙度越大,摩擦系数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液体流动 数值模拟 摩擦系数 粗糙度
原文传递
基于遗传算法的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特征波长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浩光 于云华 +1 位作者 沈学锋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437-2442,共6页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虽在多领域获得广泛应用,但应用时仍以实验室仪器为主,目前光谱仪存在体积大、功耗高、价格贵等问题,有能力购买与使用此类仪器的主要是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等,常用的基于傅里叶变换或光栅原理的光谱仪价格通常...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虽在多领域获得广泛应用,但应用时仍以实验室仪器为主,目前光谱仪存在体积大、功耗高、价格贵等问题,有能力购买与使用此类仪器的主要是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等,常用的基于傅里叶变换或光栅原理的光谱仪价格通常高达几十万元,超出中小企业、普通百姓的经济承受能力,因此近红外光谱仪的进一步推广应用仍有难度。降低仪器造价并实现微型化,是推广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向,近红外光谱仪小型化的努力方向有CT正交型光栅技术以及微机电系统技术,但这两种技术方案对光谱仪体积缩小幅度有限,仍存在价格高、内部有移动部件等问题,难以做到真正微型化。据光谱仪的工作原理可知,其价格高低及微型化难度与仪器所能检测波段以及分辨率密切相关,以线性渐变滤光片与InGaAs探测器为例,分辨率越高,检测的波长点越多,其价格越高,制造难度越大。针对某一特定的定性分析任务,若能从大量波长点中挑选出少量特征波长点,并利用挑选得到的少量特征波长点完成对被测样本的定性分析任务,则可降低仪器制造成本,并降低光谱仪微型化难度,从而有利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以玉米单倍体和多倍体籽粒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两类籽粒分类任务,分多天以漫透射方式采集被研究对象的近红外光谱,按时间顺序将所采数据分为5个数据集,对第1个数据集使用遗传算法提取出10个特征波长点,再将提取得到10个特征波长点,用于剩余4个数据集的单倍体、二倍体鉴别,以检验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使用10个特征波长点能够获得与全光谱基本一致的鉴别效果,说明使用少量特征波长点上的吸光度值也能够有效鉴别单倍体,可为其他领域某特定任务开发低成本便携式微型近红外光谱仪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近红外光谱 特征波长 微型近红外光谱仪
下载PDF
热管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被引量:8
6
作者 《节能》 2010年第8期8-10,共3页
简要介绍热管技术的发展经过。通过列举实例,重点论述国内外热管技术在冻土病害防治、太阳能采暖、工业、电力电子、粮食果蔬储藏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并指出目前该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据此,对热管技术的发展提出展望。
关键词 热管 技术 应用 发展
下载PDF
基于栈式自编码神经网络的包衣单籽粒玉米品种识别 被引量:8
7
作者 李浩光 李卫军 +3 位作者 覃鸿 于丽娜 于云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422-428,共7页
常规近红外定性识别研究中,玉米籽粒为表皮裸露状态,未经种衣剂覆盖处理,但是在实际农业生产中,为抵御病虫害侵袭,提高玉米种子发芽率,达到保产增产的功效,玉米种子常需经种衣剂包裹处理。玉米种衣剂的类型多样,对近红外光谱具有一定的... 常规近红外定性识别研究中,玉米籽粒为表皮裸露状态,未经种衣剂覆盖处理,但是在实际农业生产中,为抵御病虫害侵袭,提高玉米种子发芽率,达到保产增产的功效,玉米种子常需经种衣剂包裹处理。玉米种衣剂的类型多样,对近红外光谱具有一定的吸收,因此种衣剂对近红外定性识别具有干扰作用。本文针对种衣剂对玉米品种识别准确性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栈式自编码神经网络(SAE)的近红外光谱定性建模方法。首先采用无种衣剂玉米籽粒光谱作为训练集,通过栈式自编码无监督学习算法与softmax分类器构建栈式自编码网络定性分析模型,再利用所建模型对有种衣剂玉米籽粒进行品种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基于SAE的建模方法能够将种衣剂对玉米籽粒识别率的影响降低至3%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识别 栈式自编码神经网络 种衣剂
下载PDF
分岔结构处双乳液滴的动力学特性研究
8
作者 刘赵淼 孙超 +1 位作者 王翔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4-1222,共9页
复合液滴在化工、医药和生物检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尺寸以及壳层厚度是复合液滴应用过程中的关键特征参数,研究复合液滴的动力学特性对建立相应的操控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进一步实现复合液滴的按需制备.采用微流控技术制备了Y形... 复合液滴在化工、医药和生物检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尺寸以及壳层厚度是复合液滴应用过程中的关键特征参数,研究复合液滴的动力学特性对建立相应的操控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进一步实现复合液滴的按需制备.采用微流控技术制备了Y形和T形两种分岔结构,研究了双重乳化液滴(双乳液滴)在分岔结构处的流动行为.根据内、外液滴的分裂次数,将流动模式划分为二次分裂、一次分裂和不分裂3种.分析了流动模式的转变规律以及液滴长度对流动模式转变的影响,通过内、外液滴延伸长度、颈部宽度和缝隙宽度等特征参数的演化过程,将液滴运动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不分裂模式下为挤压、过渡和恢复,一次分裂以及二次分裂模式下为挤压、过渡和断裂,并讨论了相应的动力学机制.发现液滴长度的增加能有效降低液滴与通道之间的间隙宽度,导致双乳液滴所受的挤压力与剪切力增加,有利于液滴的分裂.基于比较成熟的单乳液滴理论,分别建立了内、外液滴的临界分裂条件,T形分岔结构的分裂临界线高于Y形,并进一步构建了内、外液滴毛细数和初始长度决定的流动模式分布图,可以很好地划分不同模式的分布区域,对于调控双乳液滴特性参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乳液滴 动力学特性 分裂模式 临界条件 通道结构
下载PDF
扩展腔对方波型微混合器混合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刘赵淼 王文凯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4-262,共9页
微混合器凭借节约试剂、混合强度高和易于集成等优点,在材料合成、医药制备和生化检测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为了进一步提高混合性能,保证混合过程的安全性及生化反应结果的准确性,设计了一种带扩展腔的新型方波型微混合器.在综合考... 微混合器凭借节约试剂、混合强度高和易于集成等优点,在材料合成、医药制备和生化检测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为了进一步提高混合性能,保证混合过程的安全性及生化反应结果的准确性,设计了一种带扩展腔的新型方波型微混合器.在综合考虑混合强度和压降的前提下,通过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分析了窄缝宽度、窄缝长度和扩展腔高度对微混合器混合性能的影响并得到了不同雷诺数Re条件下的最优结构参数.与方波型微混合器的混合性能进行比较,发现Re 5时,带扩展腔的方波型微混合器的混合强度更高,其中Re=20时两者混合强度相差最多,可达12%.在相同Re下,带扩展腔的方波型微混合器的压降要低于方波型微混合器.对带扩展腔的方波型微混合器进行内部流场分析,发现扩展腔结构能在流体层流状态的基础上引入涡流,使通道中流体的流动状态发生改变、对流增强,进而混合性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混合器 混合强度 压降 结构优化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粒子群算法的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预处理及特征提取参数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浩光 于云华 +1 位作者 沈学锋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742-2747,共6页
在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时,为取得良好识别效果,预处理及特征提取是不可或缺环节。预处理主要是为消除各种干扰因素对光谱数据影响,常用预处理方法有平滑、一阶导、归一化等;而特征提取方法能剔除数据中的无关信息,保留有效信息,常用特征... 在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时,为取得良好识别效果,预处理及特征提取是不可或缺环节。预处理主要是为消除各种干扰因素对光谱数据影响,常用预处理方法有平滑、一阶导、归一化等;而特征提取方法能剔除数据中的无关信息,保留有效信息,常用特征提取方法有偏最小二乘、主成分分析、线性判别分析等。不同预处理及特征提取方法具有不同特点,构建定性分析模型时,单一使用某种预处理或特征提取方法往往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常需将多种预处理及多种特征提取方法组合使用以提升模型性能。在各预处理及特征提取环节中往往有可变参数如特征提取维数等需要设定,这些可变参数对模型性能有重要影响,因此采用多个预处理及多个特征提取方法就存在多参数需要确定的问题。研究中常采用试凑法求各待定参数最优值,欲求得多个待定参数中某一个参数最优值,首先需据经验固定其他参数值,然后将某一个待优化参数代入近红外定性分析模型进行试凑,以求得模型最优识别率所对应参数值,并将其作为最优值。利用试凑法逐个求得多个待优化参数后,再将参数组合设置到定性分析模型中,最后进行定性鉴别,但试凑法求得的参数组合难以保证为全局最优解。除试凑法外,还可通过多重循环嵌套方法来获取近定性分析模型预处理与特征提取环节最优参数组合,但是该方法需消耗大量计算机内存与计算时间,而且效率低。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的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模型预处理与特征提取参数优化方法,可快速获得预处理与特征提取环节的最优参数组合,并保证代入最优参数组合的定性分析模型具有最优识别性能,采用粒子群算法对平滑系数、一阶导系数、偏最小二乘特征提取维数等参数进行寻优,并将该方法与多重循环嵌套方法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群算法 特征提取 参数寻优 定性分析
下载PDF
新时代“实验流体力学”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4
11
作者 申峰 刘赵淼 《实验室科学》 2021年第4期130-132,136,共4页
实验教学在研究型大学工科专业学生的培养中举足轻重。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对流体力学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十年来,完成了具有新时代特征、虚实结合的“实验流体力学”教学改革探索。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建立现代... 实验教学在研究型大学工科专业学生的培养中举足轻重。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对流体力学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十年来,完成了具有新时代特征、虚实结合的“实验流体力学”教学改革探索。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建立现代流体力学实验室和虚拟仿真实验室;从科研项目中开发综合创新实验内容;设立独立的关注最新前沿研究的实验流体力学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流体力学 现代实验技术 虚拟仿真实验 综合创新实验 实践教学
下载PDF
不同心排出量下主动脉瓣血流动力学的PIV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赵淼 杨刚 +5 位作者 钟希祥 李梦麒 薛贺波 齐轶鹏 史艺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18-1926,共9页
主动脉瓣发生病变时导致心排出量(cardiac output,CO)减少,而心排出量减少与主动脉瓣血流动力学耦合作用,引发瓣膜继发性疾病.本文基于医学影像数据三维重构带有冠状动脉的主动脉根部,制备高度光滑和透明的主动脉根部实验模型,构建体外... 主动脉瓣发生病变时导致心排出量(cardiac output,CO)减少,而心排出量减少与主动脉瓣血流动力学耦合作用,引发瓣膜继发性疾病.本文基于医学影像数据三维重构带有冠状动脉的主动脉根部,制备高度光滑和透明的主动脉根部实验模型,构建体外脉动循环模拟系统,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研究冠状动脉存在时心排出量对主动脉瓣速度分布、黏性剪应力(viscous shear stress,VSS)和雷诺剪应力(Reynolds shear stress,RSS)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冠状动脉的存在改变了主动脉窦中的涡旋运动和涡度,冠状动脉存在时流体经由冠状动脉流出,主动脉窦中的涡旋运动逐渐消失,涡度较早开始减小.峰值期,中心对称流动两侧区域存在正、负高黏性剪切区域,存在冠状动脉一侧的升主动脉下游存在高雷诺剪应力区域.心排出量显著影响主动脉瓣的速度分布、VSS和RSS等血液流动和受力状况.随着心排出量增大,冠状动脉存在时峰值期的最大速度、VSS和RSS增大,即CO=2.1,2.8,3.5和4.2 L/min时,最大速度分别为0.98,1.13,1.21和1.37 m/s,最大VSS分别为0.87,0.95,0.96和1.02 N/m2,最大RSS分别为103.76,116.25,138.68和146.55 N/m2.心排出量较低时,主动脉瓣较低的跨瓣流动速度和黏性剪应力易导致血栓形成,研究结果可为主动脉瓣置换术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 冠状动脉 心排出量 涡旋运动 血流动力学 PIV
下载PDF
W/O/W型双乳液滴在微通道内生成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赵淼 杜宇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4-331,共8页
以双乳液滴为模板制备的新型腔室型微颗粒为物质封装提供了一个受保护的内部空间,研究三相流速对双乳液滴生成机制的影响,对合成单分散微粒及精确调控有重要指导意义。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三相同轴毛细管微通道内W/O/... 以双乳液滴为模板制备的新型腔室型微颗粒为物质封装提供了一个受保护的内部空间,研究三相流速对双乳液滴生成机制的影响,对合成单分散微粒及精确调控有重要指导意义。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三相同轴毛细管微通道内W/O/W型双乳液滴的生成过程,主要考察了三相流速对双乳液滴生成模式、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外相流量的增加,双乳液滴的尺寸急剧减小,频率显著增加,液滴生成模式由Dripping流转换为Narrowing Jetting流,双重乳液的单分散度降低。随着中间相流量的增大,双乳液滴外径大幅增加,而内径却呈相反规律变化,液滴生成频率先增大后趋于稳定。此时液滴生成模式由Dripping流转换为Widening Jetting流;当Q2/Q1>6后,将会生成多核型双乳液滴,在未添加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内部液核将自发相互融合。双乳液滴的内径随内相流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大,在外部水相流量一定条件下,双乳液滴外径与内、中相流量之和成正比,与二者之比Q1/Q2无关。通过三相流量调节实现了对生成双乳液滴的尺寸规格、核-壳比率及其所含内部腔室结构等的精确操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液滴 双乳液滴 同轴流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主动脉瓣倾斜角度血流动力学的PIV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赵淼 薛贺波 +5 位作者 杨刚 房永超 李梦麒 齐轶鹏 史艺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11-1821,共11页
瓣叶血栓是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典型的继发性瓣膜疾病,血流动力学特征异常在其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本文利用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系统,实验研究了主动脉瓣开口纵向轴线与升主动脉纵向轴线之间倾斜角度(α=0°,... 瓣叶血栓是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典型的继发性瓣膜疾病,血流动力学特征异常在其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本文利用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系统,实验研究了主动脉瓣开口纵向轴线与升主动脉纵向轴线之间倾斜角度(α=0°,α=5°,α=10°和α=15°)对速度、涡度和黏性剪应力分布等血流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α=0°时,主动脉根部跨瓣血液流动为中心对称流动,而α=5°,α=10°和α=15°时跨瓣血液流动向升主动脉的左冠状动脉一侧倾斜.随着倾斜角度增大,跨瓣血液流动方向倾斜程度增加,血液流动冲击升主动脉壁,损伤内皮细胞导致血栓形成.主动脉瓣倾斜时主动脉窦血液流动速度增大,涡旋也更向主动脉窦底部运动,不利于血液从冠状动脉口流出向心肌供血.同时,主动脉根部的高涡度和高黏性剪应力区域也向升主动脉的左冠状动脉一侧倾斜,主动脉窦的高涡度区域位于主动脉窦底部、高黏性剪应力区域分布于主动脉窦壁面处.主动脉瓣存在倾斜角度时,涡度和黏性剪应力较大,特别是α=10°和α=15°,为血栓形成提供了有利环境.研究结果可为临床主动脉瓣置换术参数选择以及继发性瓣膜疾病的避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 倾斜角度 血流动力学 粒子图像测速
下载PDF
喉部形状设计对微喷管内流动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赵淼 张谭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279-2284,共6页
采用连续介质方法和直接模拟Monte Carlo(DSMC)方法数值模拟研究了喉部宽度为34μm的二维Laval型微喷管内流场的流动状况.设计了三种不同喉部形状的微喷管:尖角型、圆角型和平角型.计算分析了喉部形状、扩张比等方面对流场结构及推进性... 采用连续介质方法和直接模拟Monte Carlo(DSMC)方法数值模拟研究了喉部宽度为34μm的二维Laval型微喷管内流场的流动状况.设计了三种不同喉部形状的微喷管:尖角型、圆角型和平角型.计算分析了喉部形状、扩张比等方面对流场结构及推进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圆角型微喷管的综合性能最优,平角型微喷管具有较大的比冲效率;适当增大扩张比能提高微喷管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喷管 喉部形状 推进性能 连续介质 直接模拟Monte Carlo(DSMC)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几何构型对平面混沌式微混合器混合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赵淼 赵晟 +4 位作者 王文凯 李梦麒 殷参 徐迎丽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21-1329,I0001,I0002,共11页
微混合器作为实验室芯片(LOC)和微全分析系统(μTAS)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分析和化学合成等领域,大多用于分析检测系统中的前处理部分,实现检测样本与试剂的充分混合,提升检测精度和效率。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在五边形混合腔内... 微混合器作为实验室芯片(LOC)和微全分析系统(μTAS)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分析和化学合成等领域,大多用于分析检测系统中的前处理部分,实现检测样本与试剂的充分混合,提升检测精度和效率。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在五边形混合腔内布置窄缝和障碍物的新型平面被动式微混合器,充分利用流体的射流特性及挡板成涡原理,强化流体扰动,打破流体流动的层流状态,可有效地促进流体混合。通过高速摄影和Micro-PIV系统相结合,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准确性,总结了在不同雷诺数(R e)下微混合器的流动特性及混合机理。在综合考虑混合强度和压降的前提下,分析了窄缝宽度、混合腔形状、障碍物形状对微混合器混合性能及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窄缝宽度的缩小可显著提升混合强度,实现高效混合;当R e≤5和Re≥20时,经过优化后的五边形混合腔微混合器与四边形混合腔微混合器相比,由于引入了渐扩结构,可实现在压降减小的同时提升混合强度;当Re≥20时,工字形挡板和凹槽挡板引起的混合强度优于矩形挡板。本研究结果为微流控和微全分析前处理部分中具有高效混合功能的微混合器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混合器 几何构型 混合强度 压降
下载PDF
微通道中液滴和粒子的运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翔 +1 位作者 申峰 刘赵淼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38,共14页
微流控技术的快速发展反映了新型检测器件对微型化和集成化的要求,以及当前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逐步向多学科交叉领域过渡的趋势。其中,液滴和粒子是微流控技术中两种重要的操控对象。液滴和粒子的微尺度流动通常处于层流范围,然而尺度... 微流控技术的快速发展反映了新型检测器件对微型化和集成化的要求,以及当前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逐步向多学科交叉领域过渡的趋势。其中,液滴和粒子是微流控技术中两种重要的操控对象。液滴和粒子的微尺度流动通常处于层流范围,然而尺度效应和界面效应将非线性因素引入流动,且受到通道结构、流动条件等多个控制参数的耦合影响,使得微尺度系统表现出多种复杂的流动现象。因此,从流体动力学的机理研究出发揭示微尺度流动的物理机制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课题组近年来关于微通道中液滴和粒子运动的研究,分析了液滴/粒子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界定了不同流动模式的分布状况及临界条件,明确了主导流动的关键参数并建立了相应的受力模型,以期探寻不同行为的操控方法。本文工作可为微尺度下复杂流动理论体系的完善及相关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动 多相流动 液滴 粒子 运动特性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油分检测的玉米单倍体鉴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浩光 于云华 +1 位作者 沈学锋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89-1094,共6页
目前,在单倍体育种技术中,可先使用低场核磁共振方法定量测得玉米单倍体与二倍体的油分,再依据二者油分差异鉴别单倍体,该方法在实际育种工作中已取得初步应用,但核磁共振鉴别单倍体方法存在速度慢、价格贵、维护难等缺点,难以获得大范... 目前,在单倍体育种技术中,可先使用低场核磁共振方法定量测得玉米单倍体与二倍体的油分,再依据二者油分差异鉴别单倍体,该方法在实际育种工作中已取得初步应用,但核磁共振鉴别单倍体方法存在速度慢、价格贵、维护难等缺点,难以获得大范围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有诸多优点并在各领域取得广泛应用,相关研究也表明该技术可用于玉米单倍体的定性鉴别,但是目前该方法用于鉴别单倍体实验研究时涉及的玉米品种相对较少,对于某些品种识别效果较差,且内部机理类似于黑盒,难以指明单倍体、二倍体两类种子是依据何种物质的差别进行区分,有时难以获得农业领域专家认可。根据花粉直感效应的原理,玉米单倍体与二倍体存在明显的油分区别,通过油分鉴别单倍体原理直观明白,易于被业内专家接受。因此,提出了一种先定量得到油分,再依据定量分析所得油分进行分类的方法,即首先使用玉米单籽粒的近红外光谱定量回归分析得到各籽粒的油分含量,再利用定量分析所得的油分值,并使用最小平方误差方法对单倍体、二倍体混合籽粒进行定性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近红外定量分析方法的识别精度与核磁共振方法相当,与几种定性分析方法比较,在训练集规模相同时,近红外定量分析方法所得识别率优于几种定性分析方法,进一步表明近红外定量分析方法鉴别单倍体具有一定优势,可满足育种行业精度要求,能够为尽快实现单倍体工程化育种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分 单倍体 近红外光谱 定量 分类
下载PDF
SVDD的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光谱质量判定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浩光 于云华 +1 位作者 沈学锋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783-3787,共5页
近红外光谱属微弱信号,其质量易受被测物体自身状态及各种外界因素干扰,具体而言,在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中,影响光谱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光谱仪状态改变、光谱采集人员错误操作、奇异样本干扰等。建模时若混入质量较差的光谱易影响所建模型... 近红外光谱属微弱信号,其质量易受被测物体自身状态及各种外界因素干扰,具体而言,在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中,影响光谱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光谱仪状态改变、光谱采集人员错误操作、奇异样本干扰等。建模时若混入质量较差的光谱易影响所建模型的稳健性与适用性,因此光谱质量判定是确保模型预测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用于定量分析的光谱质量判定研究较多,而用于定性分析的光谱质量判定研究较少,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数据描述的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光谱质量判定方法,采用自制漫透射近红外光谱装置采集单籽粒玉米光谱,以正常状况下采集的某品种玉米单籽粒漫透射光谱作为正常样本,而人为漏光、近红外探测器窗口覆盖玉米表皮碎屑、光源强度改变、光源与被测玉米籽粒距离改变、相近品种玉米籽粒混入等几种情况下所采集光谱作为异常样本,在此数据集基础上研究了基于支持向量机数据描述的定性分析光谱质量判定模型建立的原理与方法,其后将支持向量机数据描述方法与常用的马氏距离法、局部异常因子法等光谱质量判定方法进行了对比,并以正常样本正确识别率与异常样本正确拒识率的均值作为评价标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相比其他两种方法,基于支持向量机数据描述的光谱质量判定方法具有最优判定能力,建模集正常样本数目会影响光谱质量判定能力,在实际使用光谱质量判定方法时,建模集应包含足量样本。在近红外定性分析时可以将该方法作为剔除异常光谱的手段,在预处理、特征提取,模式分类等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步骤前首先进行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光谱质量判定步骤,并剔除异常光谱,可有效提高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模型的可靠性,亦为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光谱质量判定提供新的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定性鉴别 质量判定 支持向量数据描述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on transient flow patterns in simplified saccular intracranial aneurysm models using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20
作者 Feng Shen Xinran Lu +1 位作者 Yan Pang Zhaomiao Liu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82-94,共13页
The hemodynamics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IA)comprises complex transient flow patterns that affect its growth and rupture.Owing to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geometrical factors and pulsatile flow conditions,the transien... The hemodynamics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IA)comprises complex transient flow patterns that affect its growth and rupture.Owing to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geometrical factors and pulsatile flow conditions,the transient flow patterns in the IA are still unclear.The purpose of this work is to reveal the effect of the aspect ratio(AR,sac height/neck width)on the evolution of the internal flow patterns and the hemodynamics of the IA.We proposed an easy method to fabricate three simplified elastic IA models and measured the transient flow characteristics by using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Transient vortex structures in the IA modes during a cardiac cycle were systemically measured and many new flow phenomena were found,including the vortex morphology(size,structure,and core location),a high-speed jet,wall compliance effects,and three flow modes during retrograde flow phas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R of the IA affects the transient flow patterns as well as the wall shear stress(WSS)in complex ways.The results could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transient flow behaviors in IA and guide related clinical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acranial aneurysm HEMODYNAMICS VORTEX Flow pattern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