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省玉米病毒病严重发生情况考察报告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寿伦 邵振润 +2 位作者 郭振中 杨万海 《玉米科学》 CAS CSCD 1997年第3期61-65,共5页
玉米病毒病近年明显回升,1996年在北方部分地区暴发流行。通过赴山东省的实地考察,了解到病毒病对玉米生产的威胁比较大。山东省玉米的病毒病主要是玉米粗缩病,在不同地区、不同田间环境、不同种植方式和播种期,其发生特点和发病程... 玉米病毒病近年明显回升,1996年在北方部分地区暴发流行。通过赴山东省的实地考察,了解到病毒病对玉米生产的威胁比较大。山东省玉米的病毒病主要是玉米粗缩病,在不同地区、不同田间环境、不同种植方式和播种期,其发生特点和发病程度明显不同。初步分析,在玉米品种不抗病的情况下,目前的种植制度有利于灰飞虱发生和粗缩病毒(MRDV)完成侵染循环,这是玉米粗缩病在一个时期内严重发生的重要原因,而年度间发病程度的差异,则主要受气候因素的影响。据此,提出了目前病毒病监测和治理的应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粗缩病 流行原因 治理对策 病毒病 山东
下载PDF
甘薯天蛾发生规律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冯玲 刘汉舒 +3 位作者 高兴文 宋文鹏 赵百灵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4期465-470,共6页
甘薯天峨HerseconvolvuliLinnaeus在山东省一年发生4代,以蛹在土壤中越冬,各虫态历期:以越冬代卵期最长,平均为6.2d,第一代卵期为5.6d,第二、三代卵期分别为3.6和3.4d。幼虫也以越冬代历期最长,为22.0d,第一代为15.6d,... 甘薯天峨HerseconvolvuliLinnaeus在山东省一年发生4代,以蛹在土壤中越冬,各虫态历期:以越冬代卵期最长,平均为6.2d,第一代卵期为5.6d,第二、三代卵期分别为3.6和3.4d。幼虫也以越冬代历期最长,为22.0d,第一代为15.6d,第二、三代历期分别为11.6和13d。成虫有超光性,对糖醋液和杨树枝把无趋性。以2.5%敌杀死、45%马拉硫磷乳油和BT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可达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天蛾 历期 生活史 习性
下载PDF
山东省小麦病虫害分区预测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原永兰 +3 位作者 郭振宗 杨万海 刘敬东 冯玲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1期89-97,共9页
对影响1982~1991年山东省及各类型区小麦病虫发生量(预报量y)的环境因素(预报因子XJ),在一元线性回归初选的基础上,经逐步回归、逐步判别、多元回归和多级判别分析进行精选,共建立全省和各类型区预测模型186个,... 对影响1982~1991年山东省及各类型区小麦病虫发生量(预报量y)的环境因素(预报因子XJ),在一元线性回归初选的基础上,经逐步回归、逐步判别、多元回归和多级判别分析进行精选,共建立全省和各类型区预测模型186个,从中筛选出最优预测模型30个,于1993年和1994年应用,平均预测准确率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病虫害 预测 数学模型 山东
下载PDF
多种病虫综合危害小麦产量损失率及综合防治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原永兰 +3 位作者 郭振宗 杨万海 冯玲 刘敬东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4期471-479,共9页
通过田间开放式小区试验研究,明确了小麦穗期多病虫同时危害与产量损失的关系:建立了小麦穗期受麦蚜X1、白粉病X2和叶锈病X3同时危害与产量损失的相关模式。设立了麦蚜X1、白粉病X2的经济阈值模型。并提出了稳期病虫的综合... 通过田间开放式小区试验研究,明确了小麦穗期多病虫同时危害与产量损失的关系:建立了小麦穗期受麦蚜X1、白粉病X2和叶锈病X3同时危害与产量损失的相关模式。设立了麦蚜X1、白粉病X2的经济阈值模型。并提出了稳期病虫的综合防治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病虫害 产量 损失率 综合防治
下载PDF
稀点雪灯蛾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郭振宗 +2 位作者 王俊清 袁保彪 刘建立 《山东农业科学》 1992年第2期20-22,共3页
稀点雪灯蛾(Spilosoma urticae Esper)为害麦套玉米幼苗、棉苗,一般被害株率为20~30%,重者80%以上。1989~1991年研究结果表明,稀点雪灯蛾一年发生三代,各虫态历期:卵期第一代平均5.3天,第二代3.9天,第三代4.2天;幼虫期分别是26.5天,2... 稀点雪灯蛾(Spilosoma urticae Esper)为害麦套玉米幼苗、棉苗,一般被害株率为20~30%,重者80%以上。1989~1991年研究结果表明,稀点雪灯蛾一年发生三代,各虫态历期:卵期第一代平均5.3天,第二代3.9天,第三代4.2天;幼虫期分别是26.5天,25.2天和27.5天。第一代卵的历期均较其他各代长,第三代幼虫历期较前两代长。稀点雪灯蛾以蛹越冬。成虫有趋光性,对糖醋盆和杨树枝把无趋性,老熟幼虫活动迅速。成虫和幼虫均喜欢栖息在环境郁蔽潮湿的地方,怕高温干燥。一代稀点雪灯蛾动态防治指标为百墩5头。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和40%氧乐畏乳油1500倍液防效达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点雪灯蛾 发生规律 防治
下载PDF
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在小麦丛矮病测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郭振宗 杨万海 《病虫测报》 1992年第1期31-32,共2页
小麦丛矮病是我国北方麦区的一种主要病害。七十年代,河北省发生普遍而严重,八十年代初,我省的部分地区发生较重。1983年聊城地区发病面积达60余万亩,近8万亩绝产,对小麦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自1982年我省将丛矮病列为主要测报对象之一... 小麦丛矮病是我国北方麦区的一种主要病害。七十年代,河北省发生普遍而严重,八十年代初,我省的部分地区发生较重。1983年聊城地区发病面积达60余万亩,近8万亩绝产,对小麦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自1982年我省将丛矮病列为主要测报对象之一。小麦丛矮病的病原为小麦丛矮病毒,该病毒寄主范围广,除侵染小麦外,还侵染多种禾本科杂草,它的传毒介体是灰飞虱[Laodelphex striafellus(Fall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丛矮病 发病面积 八十年代 传毒介体 酶标记物 寄主范围 带毒率 羊抗兔 酶联免疫检测 抗原抗体
原文传递
稀点雪灯蛾危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郭振宗 +2 位作者 王俊靖 袁保彪 刘建立 《中国植保导刊》 1993年第1期18-19,共2页
自1987年以来,一代稀点雪灯蛾(Spilo-soma urticae Esper)在我省已成为麦套玉米的主要害虫。轻者玉米小苗受害,重者缺苗断垄,甚至翻种。为经济有效地控制一代稀点雪灯蛾的危害,于1990——1992年,对其为害损失率和防治指标进行了研究。1... 自1987年以来,一代稀点雪灯蛾(Spilo-soma urticae Esper)在我省已成为麦套玉米的主要害虫。轻者玉米小苗受害,重者缺苗断垄,甚至翻种。为经济有效地控制一代稀点雪灯蛾的危害,于1990——1992年,对其为害损失率和防治指标进行了研究。1 试验内容与方法1.1 人工接虫测定危害损失率选择有代表性的麦田进行试验,每小区种20株玉米,用纱网笼罩。分别接虫1、2、4、5、6头,以不接虫为对照,共6个处理,随机排列,重复3次。当套种玉米正值二叶一心时,大田幼虫正处三龄盛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点雪灯蛾 防治指标 缺苗断垄 麦套 纱网 虫口密度 随机排列 被害率 校正系数 敏感期
原文传递
山东省小麦病虫害综合发生区划研究
8
作者 原永兰 《莱阳农学院学报》 1994年第A06期54-61,共8页
关键词 小麦 病虫害 综合发生区 区划 山东
下载PDF
稀点雪灯蛾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9
作者 郭振宗 +2 位作者 王俊清 刘建立 袁保彪 《病虫测报》 1992年第4期42-44,共3页
稀点雪灯蛾[spilosoma urticae(Esper)]在山东省一年发生三代,主要以一代幼虫为害麦套玉米幼苗和麦套棉苗。该虫在我省自1987年严重发生以来,已成为套种玉米的主要害虫,确定其分布型,采取适宜的调查抽样方法,是做好预测预报和适时防治... 稀点雪灯蛾[spilosoma urticae(Esper)]在山东省一年发生三代,主要以一代幼虫为害麦套玉米幼苗和麦套棉苗。该虫在我省自1987年严重发生以来,已成为套种玉米的主要害虫,确定其分布型,采取适宜的调查抽样方法,是做好预测预报和适时防治的科学依据之一,为此,我们进行了稀点雪灯蛾田间分布型和序贯抽样技术的研究。一、稀点雪灯蛾田间分布型测定1991年在惠民县选择地力较均匀的麦套玉米和麦套棉田共11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点雪灯蛾 分布型 麦套棉 玉米幼苗 套种玉米 抽样技术 小麦群体 序贯抽样 预测预报 抽样方法
原文传递
山东省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衍变及控制对策研究
10
作者 《莱阳农学院学报》 1994年第A06期88-91,147,共5页
关键词 小麦 病虫害 发生趋势 控制 对策
下载PDF
甘薯天蛾危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汉舒 +4 位作者 冯玲 高兴文 宋文鹏 赵百灵 张广毅 《山东农业科学》 1998年第3期33-35,共3页
通过1995~1996年两年的研究,采用人工接虫的方法,建立了一、二、三、四代甘薯天蛾危害春、夏薯产量损失相关模式,与大田自然虫口密度下危害所造成的损失基本一致。提出了一代危害春薯和二代危害夏薯的防治指标为百株10头... 通过1995~1996年两年的研究,采用人工接虫的方法,建立了一、二、三、四代甘薯天蛾危害春、夏薯产量损失相关模式,与大田自然虫口密度下危害所造成的损失基本一致。提出了一代危害春薯和二代危害夏薯的防治指标为百株10头,二代危害春薯和三、四代危害夏薯的防治指标为百株100头或5头/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天蛾 危害损失率 防治指标
下载PDF
甘薯天蛾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冯玲 刘汉舒 +1 位作者 高兴文 《山东农业科学》 1996年第6期32-34,共3页
通过冬耕灭虫、灯光诱杀、天敌利用和药剂防治四个方面对防治甘薯天蛾的技术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冬耕能有效降低越冬虫源,比非冬耕田越冬蛹的死亡率提高28%;灯光诱杀可降低产卵量,50m以内控制效果可达30%以上。保护... 通过冬耕灭虫、灯光诱杀、天敌利用和药剂防治四个方面对防治甘薯天蛾的技术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冬耕能有效降低越冬虫源,比非冬耕田越冬蛹的死亡率提高28%;灯光诱杀可降低产卵量,50m以内控制效果可达30%以上。保护利用天敌能明显提高寄生率。药剂防治以敌杀死和Bt防治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天蛾 综合防治 甘薯
下载PDF
鲁西南甘薯天蛾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汉舒 尤桂爱 +3 位作者 张广义 孙明海 詹召芳 《华东昆虫学报》 1998年第1期42-46,共5页
甘薯天蛾在鲁西南一年发生3-4代,以蛹在土中7-15cm深处越冬。各代幼虫发生期:第1代发生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第2代于7月上旬至下旬,第3代8月上旬至9月上旬,而第4代则于9月上旬至10月下旬。发育起点温度15.... 甘薯天蛾在鲁西南一年发生3-4代,以蛹在土中7-15cm深处越冬。各代幼虫发生期:第1代发生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第2代于7月上旬至下旬,第3代8月上旬至9月上旬,而第4代则于9月上旬至10月下旬。发育起点温度15.6±1.3℃,有效积温370.6±13日度。温度、天敌、降水是影响此虫发生的重要因素。采用高效低毒农药、点灯诱杀、保护利用天敌等措施综合防治甘薯天蛾,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天蛾 天敌 点灯诱杀 高效低毒农药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防治研究 保护利用 幼虫 越冬
全文增补中
山东省首次发生小麦吸浆虫
14
作者 郭振宗 宫明祥 《病虫测报》 1991年第1期58-58,共1页
小麦吸浆虫是我国北方麦产区发生危害较重的一种害虫,最近几年又有所上升,但我省曾先后多次在全省范围内普查,一直没有发现小麦吸浆虫的发生危害。1990年在我省鱼台县罗屯乡首次发现小麦吸浆虫后,经全省普查,在济宁、枣庄、德州三市地的... 小麦吸浆虫是我国北方麦产区发生危害较重的一种害虫,最近几年又有所上升,但我省曾先后多次在全省范围内普查,一直没有发现小麦吸浆虫的发生危害。1990年在我省鱼台县罗屯乡首次发现小麦吸浆虫后,经全省普查,在济宁、枣庄、德州三市地的9个县(区),即:济宁郊区、嘉祥、鱼台、金乡、滕州、峄城、薛城、枣庄中区、乐陵县市区,查到有吸浆虫的发生,发生面积50多万亩,估算因其危害,全省的损失小麦2 700万 kg。最重的鱼台县有3 000亩小麦减产在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台县 薛城 加权平均 三市 嘉祥 中区 峄城 发生范围 制定防治策略 预测预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