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Benzo[a]azulene单元的锯齿状梯形共轭聚合物的表面在位合成
1
作者 吴名辉 Markus Mühlinghaus +5 位作者 李雪超 徐超婕 陈强 张海明 Klaus Müllen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共3页
梯形共轭聚合物(CLPs)因其独特的光电性质而受到广泛关注。绝大多数CLPs是通过溶液方法合成的,但近年来,在超高真空环境中进行的表面原位合成策略逐渐崭露头角,成为CPL合成的新方法。表面原位合成方法能够克服传统溶液合成的限制,如随... 梯形共轭聚合物(CLPs)因其独特的光电性质而受到广泛关注。绝大多数CLPs是通过溶液方法合成的,但近年来,在超高真空环境中进行的表面原位合成策略逐渐崭露头角,成为CPL合成的新方法。表面原位合成方法能够克服传统溶液合成的限制,如随着聚合度增加而受限的溶解度和结构稳定性,从而实现复杂共轭结构的精确合成。Azulene衍生物是在表面合成非苯型CLPs的有吸引力的前体。与传统的只含六元环的CLPs相比,使用烷基取代的azulene作为前体分子,有望获得具有复杂骨架结构的CLPs,从而调控其电子性质,但目前很少有人探索这种策略。本文报道了3,3'-二溴-2,2’-二甲基-1,1’-联薁(DBMA)在Au(111)表面上的热化学反应。在室温的Au(111)衬底上,我们发现沉积的分子在重构表面的fcc(面心立方堆积)区域形成无定型的聚集体,并在100℃以下保持形貌不变。当退火温度高于150℃后,DBMA发生脱溴反应并与金原子络合形成具有复杂空间立体结构的2,2’-二甲基-1,1’-联薁有机金属聚合物,并展现出迥异的图像特征。随后在更高温度下退火,有机金属聚合物脱去金属原子并经历碳碳偶联反应。该过程伴随着甲基与相邻薁单元之间的分子内环化反应,形成了含有benzo[a]azulene单元的梯形共轭聚合物。有趣的是,我们发现当一侧甲基参与反应并在聚合物中形成六元环时,会显著地弯折聚合物链,使得另一侧甲基与薁单元之间的距离增加,并抑制预期的环化过程。我们通过键分辨扫描探针显微镜对反应过程中的相关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反应结果与反应中间结构的应力关联紧密。我们的结果表明,烷基取代的azulene前体可应用于非苯型碳纳米结构的表面合成,并有望实现扩展的非苯型二维碳纳米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在位合成 非苯型碳纳米结构 梯形共轭聚合物 扫描探针显微镜 键分辨原子力显微镜
下载PDF
非接触式原子力显微镜在分子几何结构解析中的应用进展
2
作者 金珍 张慧 +2 位作者 马泓冰 张海明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69-774,共6页
具有化学键分辨的非接触式原子力显微(nc-AFM)表征展现出了优异的分子结构解析能力,是近十年来显微表征领域里的代表性进展,成为表面分子相关研究的重要工具。本文首先介绍了化学键分辨的非接触式原子力显微镜的核心部件:qPlus传感器,... 具有化学键分辨的非接触式原子力显微(nc-AFM)表征展现出了优异的分子结构解析能力,是近十年来显微表征领域里的代表性进展,成为表面分子相关研究的重要工具。本文首先介绍了化学键分辨的非接触式原子力显微镜的核心部件:qPlus传感器,以及实现化学键分辨所必须的针尖修饰技术;围绕该表征方法在分子几何结构成像上的功能,重点介绍了nc-AFM在天然产物结构确定以及表面在位反应研究上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接触式原子力显微术 qPlus传感器 化学键分辨图 表面在位反应
原文传递
利用Langmuir-Blodgett技术构筑表面微结构的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黄春玉 吕男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52-859,共8页
由于表面纳/微结构在微电子和生物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其构筑方法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已经发展出了多种表面纳/微结构的构筑方法,然而在大面积上构筑表面结构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自组装技术作为一种无模... 由于表面纳/微结构在微电子和生物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其构筑方法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已经发展出了多种表面纳/微结构的构筑方法,然而在大面积上构筑表面结构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自组装技术作为一种无模板的构筑方法,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着重介绍了近年来Langmuir-Blodgett(LB)技术在表面图案化中的应用。文中介绍了纳/微米级条带结构、岛状结构及纳米线状结构的构筑方法,其中条带结构的形成方向可以平行或垂直于LB膜的转移方向。这些结构的构筑不仅可以用传统的两亲性分子,还可以用纳米粒子和纳米线等作为构筑材料。同时简单介绍了以LB技术构筑的表面纳/微米级结构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GMUIR-BLODGETT膜 表面图案化 纳/微结构
下载PDF
基于MX_4结构的配位化合物析氢反应催化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姚会影 杨涛 +4 位作者 黄幸 朱嘉 李青 徐伟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8-341,共14页
具有MX4结构的(M=Fe,Co,Ni,Cu等,X=N,S,Se等)小分子配位化合物及配位聚合物(MX4催化剂),由于其新颖的结构和优异的电催化析氢性能受到研究人员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综述了MX4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其中MX4催化剂活性受金属中心、配位原子、... 具有MX4结构的(M=Fe,Co,Ni,Cu等,X=N,S,Se等)小分子配位化合物及配位聚合物(MX4催化剂),由于其新颖的结构和优异的电催化析氢性能受到研究人员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综述了MX4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其中MX4催化剂活性受金属中心、配位原子、配体的结构以及材料的形貌、尺寸等因素的影响。理论计算有助于分析催化剂中这些因素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也有助于通过理论模拟,设计更合理的催化剂分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析氢反应 配位化合物 MX4结构
下载PDF
超高真空条件下表面辅助反应 被引量:1
5
作者 汪宏 张海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4-170,共17页
在金属单晶表面上直接合成制备各种共价键连接聚合结构,由于其独特的路线及在电子学、光电子学等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传统的有机合成反应不同,表面辅助反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产物的结构,知悉具体的反应过程,更... 在金属单晶表面上直接合成制备各种共价键连接聚合结构,由于其独特的路线及在电子学、光电子学等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传统的有机合成反应不同,表面辅助反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产物的结构,知悉具体的反应过程,更重要的是还能制备一些采用传统方法所不能得到的新型材料。前驱体分子的种类、衬底的选择以及反应条件等因素都与反应的发生紧密相关。在表面上制备出的有序共价组装结构除了比传统的自组装单层膜(SAMs)结构具有更高的机械强度及热力学稳定性外,分子间连接的共价键还能作为电子传输的通道,使其应用范围得到很大地扩展。本文对近年来报道的超高真空环境下的一些表面辅助反应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各个反应发生的机理,并将其与溶液中发生的反应相对比,讨论了衬底表面在反应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辅助反应 金属表面 超高真空 共价键 扫描隧道显微镜
下载PDF
表面在位化学与液相化学反应的关联和差别
6
作者 张俊杰 仲启刚 +11 位作者 牛凯丰 吉鹏辉 李雪超 郝争明 宋璐莹 王丽娜 韩洋洋 杨标 孙科伟 李青 张海明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10-440,共31页
作为一门化学与物理交叉的新兴学科,表面在位化学(on-surface chemistry)自诞生以来一直处于表面科学的研究前沿.表面在位化学反应既依托于传统溶液反应,又与传统液相化学反应有着明显的区别.传统溶液反应中的诸多经验、理论在表面在位... 作为一门化学与物理交叉的新兴学科,表面在位化学(on-surface chemistry)自诞生以来一直处于表面科学的研究前沿.表面在位化学反应既依托于传统溶液反应,又与传统液相化学反应有着明显的区别.传统溶液反应中的诸多经验、理论在表面在位化学反应中依旧适用,很多经典的溶液反应也能在表面上得以实现.然而,利用表面限域效应可以引发一系列在传统溶液反应中难以实现的,具有高精度、高选择性的化学反应,这使得表面在位化学在功能性大分子设计、合成化学以及新材料制备中显示出十分诱人的潜能.本文总结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表面在位化学反应,通过比较其与传统溶液反应路径和产物上的差别,归纳了表面在位化学的特点,并对这种"新型"反应手段未来将会面临到的机遇与挑战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在位化学反应 常规化学反应 扫描隧道显微镜 原子力显微镜 DFT理论计算
原文传递
基于裂结技术的单分子化学反应研究进展综述
7
作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06-807,共2页
随着单分子尺度电学表征技术的快速发展,单分子电子学的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分子电子器件的研究范畴,也成为了单分子尺度化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借助单分子尺度电学表征方法,研究人员可以将待测分子体系两端修饰诸如硫醇或者吡啶等锚定基团.
关键词 单分子 分子尺度 化学反应
下载PDF
基于轴向耦合纳米线异质结实现双色单模激光
8
作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7-228,共2页
微纳激光作为一种波长或亚波长的相干光源,在高通量生物化学传感、激光显示以及片上光信息传输与处理等诸多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目前的多色微纳激光器通常是将不同增益介质集成在同一器件中而实现的。
关键词 单模激光 纳米线 双色 结实 异质 耦合 轴向 相干光源
下载PDF
利用自组装策略调控表面反应动力学
9
作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9-230,共2页
反应动力学的调控是化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利用载体的限域效应调控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已有很多1-4.反应分子所构成的自组装也有类似的限域效应,比如作为模板负载客体分子,然而自组装的限域效应对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常常被忽视。
关键词 表面反应动力学 自组装 调控 利用 限域效应 客体分子 化学研究 类似
下载PDF
电势诱导的N-异丁酰基-L-半胱氨酸分子在金(111)表面的相转变(英文)
10
作者 陈爱喜 汪宏 +3 位作者 段赛 张海明 徐昕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10-1016,共7页
自组装单层膜修饰的功能性基底在生物传感,色谱分析,生物相容性材料等方面均具有潜在应用。本文利用原位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镜(EC-STM)研究了电势诱导的N-异丁酰基-L-半胱氨酸(L-NIBC)分子在Au(111)表面自组装结构的相转变。我们把Au(1... 自组装单层膜修饰的功能性基底在生物传感,色谱分析,生物相容性材料等方面均具有潜在应用。本文利用原位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镜(EC-STM)研究了电势诱导的N-异丁酰基-L-半胱氨酸(L-NIBC)分子在Au(111)表面自组装结构的相转变。我们把Au(111)基底分别浸润在纯的NIBC水溶液和pH=7(磷酸盐缓冲溶液调节)的NIBC溶液中,分别制备了NIBC的α相和β相两种不同的自组装结构。EC-STM观测显示,当改变金的电极电势时,α相和β相的NIBC自组装单层膜出现了多种不同的结构变化。当电压从0.7 V(相对于饱和甘汞电极而言)降低到0.2 V时,α相由有序结构变为无序结构。而对于β相的样品,当E<0.3 V时,为无序结构;当电极电势增大到0.4 V<E<0.5 V时,出现γ相;继续增大到0.5 V<E<0.7 V时,变为β相。另外,EC-STM图像也证实存在β相转变为α相的可能。综合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的结果,我们提出,β相转变为α相的原因可以解释为电极电势的变化引起了Au-COO^-键的断裂,从而引发分子吸附构型变化而导致相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 硫醇 相转变 电势诱导 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镜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有机小分子半导体生长及光电性能原位实时测量表征之集成系统
11
作者 王文冲 +3 位作者 黄丽珍 王燕东 申学礼 孙迎辉 《中国科技成果》 2019年第8期17-18,共2页
有机小分子半导体器件制作过程分为薄膜和器件制作及表征两个方面。真空沉积是其常用的薄膜制备技术。所谓真空沉积,是将分子材料安装在容器中,通过加热使分子源材料温度高于其升华点或蒸发点,进而使分子脱离容器并定向喷射向衬底表面... 有机小分子半导体器件制作过程分为薄膜和器件制作及表征两个方面。真空沉积是其常用的薄膜制备技术。所谓真空沉积,是将分子材料安装在容器中,通过加热使分子源材料温度高于其升华点或蒸发点,进而使分子脱离容器并定向喷射向衬底表面并形成薄膜的过程。分子在衬底表面的薄膜形成涉及到吸附、迁移、成核或者脱附等一系列过程,其与分子与表面的作用、温度和生长速率等参数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小分子 半导体生长 集成系统 实时测量 光电性能 表征 半导体器件 衬底表面
原文传递
对羟基二联苯诱导的表面金属-有机键断裂
12
作者 徐智超 李雪超 +2 位作者 唐雁宁 张海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41-1245,共5页
金属-有机杂化结构是表面在位反应过程中常见的中间体.金属-有机杂化结构中金属-有机键的断裂需要克服较高的活化能垒,往往会引起一系列竞争副反应以及分子的脱附.本文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了4,4′-二羟基联苯分子在金属表面与预先制... 金属-有机杂化结构是表面在位反应过程中常见的中间体.金属-有机杂化结构中金属-有机键的断裂需要克服较高的活化能垒,往往会引起一系列竞争副反应以及分子的脱附.本文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了4,4′-二羟基联苯分子在金属表面与预先制备的金属-有机链的作用,发现其氧端能有效地降低金属有机杂化体系断键的能垒,使得金属-有机键的断键反应能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该结果提供了一种调控表面反应中间物的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隧道显微镜 表面在位反应 金属-有机杂化结构
下载PDF
高催化活性M-BHT(M=Co,Cu)电催化还原CO_(2)为CH_(4)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13
作者 杨涛 姚会影 +3 位作者 李青 郝伟 朱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68-1275,共8页
具有独特电子结构和丰富催化位点的二维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是具有高活性的CO2还原反应的电催化剂.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发现单层Co-BHT(BHT=benzenehexathiol,苯六硫醇)将CO2还原为CH4时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吉布斯自由能变化计... 具有独特电子结构和丰富催化位点的二维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是具有高活性的CO2还原反应的电催化剂.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发现单层Co-BHT(BHT=benzenehexathiol,苯六硫醇)将CO2还原为CH4时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吉布斯自由能变化计算结果表明,在Co-BHT上将CO2还原成CH4的最佳反应路径为CO_(2)→^(*)COOH→^(*)CO→*CHO→^(*)CHOH→*CH→*CH_(2)→^(*)CH_(3)→CH_(4);整个反应的速度控制步骤为*CO→*CHO;速度控制步骤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ΔGL)为0.66 eV,比在二维Cu-C3N4(ΔG_(L)=0.75 eV)和传统的Cu(211)表面(ΔG_(L)=0.74 eV)将CO2还原为CH4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都小.而在单层Cu-BHT表面的反应路径和速度控制步骤(CO2→^(*)COOH)与Co-BHT均不同,且ΔG_(L)为0.76 eV.与Cu-BHT相比,Co-BHT将CO_(2)还原为CH_(4)的ΔG_(L)更低,这可能归因于Co-BHT的d能带中心高于Cu-BHT,导致Co-BHT与中间体的相互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还原反应 二维电催化剂 密度泛函理论 电催化机理 吉布斯自由能
下载PDF
Triazatriangulene platform for self-assembled monolayers of free-standing diarylethene
14
作者 Qing Wang Liang Ma +9 位作者 Zhonghua Liu Xu Zhang Zhaoyang Zhang Zhichun Shangguan Xianhui Huang Yuqing Liu Jingtao Lv Haiming Zhang Lifeng Chi Tao Li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SCD 2018年第10期1345-1350,共6页
Incorporating functional molecules into molecular junc- tions as active components is a topic of major interest in the field of molecular electronics [1-7]. Many efforts have been devoted to fabricating switchable mol... Incorporating functional molecules into molecular junc- tions as active components is a topic of major interest in the field of molecular electronics [1-7]. Many efforts have been devoted to fabricating switchable molecular elec- tronic devices that are responsive to external stimuli [8,9]. Among various stimuli (e.g., redox process [ 10], pH[ 11 ], magnetic field [12]), light offers a dean, non-invasive, low-cost and easily addressable way for triggering mole- cular switches in electrical devices [13,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单分子层 二芳基乙烯 功能基团 锚定 三角 英文 传输测试 器件性能
原文传递
有机-有机界面效应的原位及非原位研究
15
作者 冀连连 王现鹏 +7 位作者 张莹莹 申学礼 薛娣 王璐 王滋 王文冲 黄丽珍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1,共2页
有机-有机异质结构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有机电子器件,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s)和有机太阳能电池等。全面理解有机-有机异质结构的界面效应,对于器件的设计和性能优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有机半导体具有多... 有机-有机异质结构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有机电子器件,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s)和有机太阳能电池等。全面理解有机-有机异质结构的界面效应,对于器件的设计和性能优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有机半导体具有多样的化学特性以及分子间较弱的范德华力,界面电荷传输特性与有机-有机电子结构、环境气氛等密切相关。在此,我们报道了随着顶层半导体并五苯(pentacene)的沉积,并五苯/酞菁氧钒(VOPc)异质结构的原位实时电学性能监测。结果显示,异质结构晶体管的p型迁移率从0.4 cm2∙V−1∙s^(−1)下降至0.2 cm2∙V−1∙s^(−1),而n型迁移率从0.01 cm2∙V−1∙s^(−1)迅速增加至约0.9 cm2∙V−1∙s^(−1)。这种n型输运行为的增强归因于pentacene向VOPc的界面电子转移效应以及由此导致的VOPc层中陷阱态的填充。此外,非原位实验对比表明,当晶体管制备过程暴露于大气时会明显抑制这种界面电荷转移效应,导致沉积pentacene后n型输运几乎没有得到改善。薄膜形态、开尔文探针力显微镜(KPF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的结果表明,界面处存在从pentacene到VOPc的电子转移。进一步的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由于pentacene/VOPc之间较强的相互作用,pentacene往VOPc的电荷转移量约为0.15 e。此外,O_(2)/H2O的存在会抑制这种界面电荷转移效应,这与我们的实验结果一致。本研究通过原位电学表征对有机-有机界面之间的电荷转移效应给出了深入解释,有利于进一步的器件性能优化及界面效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有机异质结构 原位表征 电荷转移效应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 O_(2)/H2O掺杂
下载PDF
界面分子组装与表面图案化 被引量:4
16
作者 邹勃 张丽 +2 位作者 吴立新 张希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41-443,共3页
关键词 界面分子组装 表面图案化 纳米表面结构 超分子科学 超分子构筑 树状分子 化学吸附 表面聚集
原文传递
类液晶作为高性能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有源层
17
作者 王治芳 Daniel Martin-Jimenez +10 位作者 张莹莹 Miguel Wiche 刘拉程 Daniel Ebeling 仲启刚 Florian Fontein Andre Schirmeisen 黄丽珍 王滋 王文冲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4期1518-1526,共9页
高载流子迁移率和器件性能的一致性对于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在阵列和集成电路上的应用至关重要.然而,同时具备高性能和小批间差的方法当前仍然是个挑战.本论文在原子力显微镜和偏振荧光显微镜表征的基础上,报道了在PTCDI-C1_(3)分子模板上... 高载流子迁移率和器件性能的一致性对于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在阵列和集成电路上的应用至关重要.然而,同时具备高性能和小批间差的方法当前仍然是个挑战.本论文在原子力显微镜和偏振荧光显微镜表征的基础上,报道了在PTCDI-C1_(3)分子模板上生长具有大晶畴的dif-TES-ADT类液晶状薄膜的方法.我们进一步将所获得的薄膜用作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载流子传输通道,其饱和载流子迁移率高达1.62±0.26 cm^(2)V^(-1)s^(-1).更重要的是,在重复三个批次之间,每次50个器件的迁移率批间差仅为16%.这一发现为设计材料和器件结构以同时实现高载流子迁移率和器件均匀性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 载流子迁移率 载流子传输 有源层 集成电路 器件性能 偏振荧光 原子力显微镜
原文传递
有机分子提纯设备的研发改造与性能测试 被引量:1
18
作者 申学礼 李速华 《科技视界》 2017年第32期64-65,共2页
有机半导体电子器件的性能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源材料的纯度对器件性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为了制备性能优越的有机半导体电子器件,首先必须要得到高纯度的源材料分子。目前而言,对有机分子进行提纯的常用方法有:温度梯... 有机半导体电子器件的性能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源材料的纯度对器件性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为了制备性能优越的有机半导体电子器件,首先必须要得到高纯度的源材料分子。目前而言,对有机分子进行提纯的常用方法有:温度梯度升华法[1]、区域熔融法[2]、重结晶法[3]等。但这些方法都要求源材料的质量较多,而且往往需要二次提纯或多次提纯,整个提纯过程即耗时、又耗材。基于以上缺点,我们对实验室现有的提纯设备进行了优化、改造,最终自主研发出一种性能优越的倒置提纯仪。经过我们的测试:该提纯仪不仅可以实现对源材料的微量提纯(质量小于1g),而且可以对市场上在售的高纯度有机分子(纯度前为98%),进行更高纯度的提纯,达到几乎100%纯度的提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分子 微量提纯 设备改造 倒置提纯仪
下载PDF
利用STM探究碳三十二烷在石墨表面的自组装机理
19
作者 申学礼 《科技视界》 2017年第23期79-80,共2页
自组装成膜技术是制备分子器件的重要方法之一,表面分子自组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自组装单层膜的结构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自组装单层膜形成机理的研究,可以为分子器件的优化设计、以及性能提升提供重要参考价值。本文以扫描隧... 自组装成膜技术是制备分子器件的重要方法之一,表面分子自组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自组装单层膜的结构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自组装单层膜形成机理的研究,可以为分子器件的优化设计、以及性能提升提供重要参考价值。本文以扫描隧道显微镜为主要研究手段,对有机分子碳三十二烷在石墨表面上的自组装机理进行了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隧道显微镜 碳三十二烷 自组装单层膜 空间位阻效应
下载PDF
Molecular beam epitaxy growth of monolayer hexagonal MnTe_(2)on Si(111)substrate
20
作者 S Lu K Peng +16 位作者 P D Wang A X Chen W Ren X W Fang Y Wu Z Y Li H F Li F Y Cheng K L Xiong J Y Yang J Z Wang S A Ding Y P Jiang) L Wang Q Li F S Li L F Chi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142-147,共6页
Monolayer MnTe_(2)stabilized as 1 T structure has been theoretically predicted to be a two-dimensional(2 D)ferromagnetic metal and can be tuned via strain engineering.There is no naturally van der Waals(vdW)layered Mn... Monolayer MnTe_(2)stabilized as 1 T structure has been theoretically predicted to be a two-dimensional(2 D)ferromagnetic metal and can be tuned via strain engineering.There is no naturally van der Waals(vdW)layered MnTe_(2)bulk,leaving mechanical exfoliation impossible to prepare monolayer MnTe_(2).Herein,by means of molecular beam epitaxy(MBE),we successfully prepared monolayer hexagonal MnTe_(2)on Si(111)under Te rich condition.Sharp reflection high-energy electron diffraction(RHEED)and low-energy electron diffraction(LEED)patterns suggest the monolayer is atomically flat without surface reconstruction.The valence state of Mn^(4+)and the atom ratio of([Te]:[Mn])further confirm the MnTe_(2)compound.Scanning tunneling spectroscopy(STS)shows the hexagonal MnTe_(2)monolayer is a semiconductor with a large bandgap of~2.78 eV.The valence-band maximum(VBM)locates at theΓpoint,as illustrated by angle-resolved photoemission spectroscopy(ARPES),below which three hole-type bands with parabolic dispersion can be identified.The successful synthesis of monolayer MnTe_(2)film provides a new platform to investigate the 2D magnet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lecular beam epitaxy hexagonal MnTe_(2) band structur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