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湖地区稻麦高产的氮肥适宜用量及其对地下水的影响 被引量:163
1
作者 王德建 林静慧 +2 位作者 孙瑞娟 夏立忠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26-432,共7页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与土壤渗漏仪 (Lysimeter)模拟试验 ,研究太湖地区稻麦生产中氮肥过量施用带来氮肥利用率低与环境污染问题 ,探讨本区稻麦高产与减少氮肥淋洗的适宜氮肥用量。初步试验结果表明 ,氮肥适宜用量随着稻麦产量的提高而增加 ...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与土壤渗漏仪 (Lysimeter)模拟试验 ,研究太湖地区稻麦生产中氮肥过量施用带来氮肥利用率低与环境污染问题 ,探讨本区稻麦高产与减少氮肥淋洗的适宜氮肥用量。初步试验结果表明 ,氮肥适宜用量随着稻麦产量的提高而增加 ,本区两种主要土壤水稻、小麦高产的氮肥适宜用量(以N计 )分别为 2 2 5~ 2 70kghm- 2 与 1 80~ 2 2 5kghm- 2 ;适宜的氮肥用量使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和每穗的结实颖花数均高 ,因而产量高。氮素的淋洗以NO- 3 N为主 ,主要发生在麦季与泡田插秧初期 ,其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 ,每hm2 施N 2 2 5kg的模拟试验 ,麦季渗漏液的NO- 3 N浓度在 5 4~ 2 1 3mgL- 1,有60 %的样次超过污染标准 (NO- 3 N 1 0mgL- 1) ;田间试验 ,麦季施N量在 2 70~ 31 5kghm- 2 范围内 ,地下水NO- 3 N浓度在 1 9~ 1 1 0mgL- 1,有 2 0 %的样次接近 ,1 0 %的样次超过污染标准。长期NO- 3 N渗漏累积 ,势必对地下水构成潜在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地区 氮肥 适宜用量 地下水 硝态氮淋洗 施肥 水稻 小麦
下载PDF
基于PSR框架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69
2
作者 郭旭东 邱扬 +1 位作者 刘康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79-489,共11页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State-Response,PSR)"模式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是国际土地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土地退化的严峻形势要求建立能够衡量土地质量变化的指标体系。介绍了基于PSR框架的土地质量指...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State-Response,PSR)"模式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是国际土地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土地退化的严峻形势要求建立能够衡量土地质量变化的指标体系。介绍了基于PSR框架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的来源、基本概念、评价框架和研究计划。介绍了国际土地质量指标研究计划中提出的养分平衡、产量差额、农业土地利用强度与利用多样性、土地覆被、土壤质量、土地退化、农业生物多样性、水质量、林地质量、牧草地质量、土地污染等11项土地质量指标。在总结、分析国内外土地质量指标体系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研究不足基础上,提出未来我国有关部门在土地质量方面的研究趋势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R框架 土地质量指标体系 “压力-状态-响应”模式 土地退化 经济增长 土地规划
下载PDF
黄土高原县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及预测——以陕西省横山县为例 被引量:76
3
作者 郭旭东 +1 位作者 傅伯杰 虎陈霞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77-584,共8页
研究土壤属性空间变异及其分布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对于了解生态系统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以横山县为例,采集了254个耕层(0~20cm)土样,利用数字地形与遥感影像分析技术,提取相关地形与遥感指数,分析不同土地利用、地形条件下... 研究土壤属性空间变异及其分布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对于了解生态系统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以横山县为例,采集了254个耕层(0~20cm)土样,利用数字地形与遥感影像分析技术,提取相关地形与遥感指数,分析不同土地利用、地形条件下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及分布特征,并结合回归分析与地统计学进行空间分布预测。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其养分含量差异显著,水田和川地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而全磷含量以梯田最高。不同坡度分析表明,“0~3°”坡度等级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坡度等级;不同坡向土壤养分含量差异均不显著,但存在一个明显的趋势,即阴坡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整体上要较阳坡高。土壤有机质与高程H呈现负相关,与坡向的余弦值cosα、复合地形指数CTI、修正后的土壤调节植被指数MSAVI及湿度指数WI呈正相关。土壤全氮与相关环境因子的关系基本与有机质的一致。而土壤全磷与修正后的土壤调节植被指数MSAVI及湿度指数WI正相关。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用相关环境变量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拟合预测较好,而对于全磷,预测结果较差;回归一克里格预测有效地减小了残差,消除了平滑效应,与实测值较为接近,预测精度高于多元线性逐步回归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环境因子 空间变异 黄土高原
下载PDF
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容重及水分空间变异特征 被引量:75
4
作者 郭旭东 +1 位作者 傅伯杰 虎陈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47-654,共8页
在黄土高原小流域尺度上,地形和土地利用是影响土壤变异的重要因素。在横山县朱家沟小流域采集了82个样点,选取土壤容重和水分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不同土地利用及不同景观位置下二者的变异及分布特征;分析了土壤容重和水分与地形因素... 在黄土高原小流域尺度上,地形和土地利用是影响土壤变异的重要因素。在横山县朱家沟小流域采集了82个样点,选取土壤容重和水分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不同土地利用及不同景观位置下二者的变异及分布特征;分析了土壤容重和水分与地形因素的关系并利用地形与土地利用信息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土壤容重变异较小,其大小次序为:灌木林地>荒草地>梯田>坝地>林地>坡耕地;土壤水分变化相对较大,大小次序为:坝地>荒草地>灌木林地>坡耕地>林地>梯田。在不同景观位置,土壤容重大小变化表现为:坡顶>沟平地>坡下>坡上>坡中;土壤水分大小变化为:沟平地>坡中>坡下>坡上>坡顶。基于数字地形分析技术,提取相关地形指数,与土壤容重和水分进行相关分析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重与复合地形指数CTI正相关;土壤水分与高程呈现负相关关系,和剖面曲率正相关。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发现模型对土壤容重预测结果比较理想,但对于土壤水分的预测存在较大的平滑效应,残差较大,须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容重及水分 空间变异 地形因子 回归分析
下载PDF
基于参与性调查的农户对退耕政策及生态环境的认知与响应 被引量:70
5
作者 郭旭东 +2 位作者 傅伯杰 王静 何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741-1747,共7页
采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PRA)对黄土丘陵区107户农户进行了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并根据研究区内地形等条件将所调查农户分为旱地农户和川水地农户两组,就目前农户对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态度及农户对生态环境的意识及行为的异同进行分析比较... 采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PRA)对黄土丘陵区107户农户进行了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并根据研究区内地形等条件将所调查农户分为旱地农户和川水地农户两组,就目前农户对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态度及农户对生态环境的意识及行为的异同进行分析比较。尝试从农户行为角度研究区域发展问题,并基于对农户行为的分析,对区域相关政策制定、实施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等提出相关建议。研究表明:研究区农户对于土地依赖性较大,旱地农户表现尤为突出,大多数农户对于退耕持支持态度。农户进行的相关水土保护措施,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农户经过决策后有意识的自觉行为,而是农户为了保证基本农业生产,采取的相应的对策所产生的效应。在土地管理及水土保护措施方面,除了相关的种植措施外,旱地农户更多倾向于通过工程措施来获取好的回报,而川水地农户更多注重于现有土地质量的管护,来进一步提高现有耕地的质量。农户对于环境重要性的认识较为明确,川水地农户认识要比旱地农户更充分一些。与10a前相比,近80%的农户认为当地的生态环境有所好转,然而近45%的农户在生产活动过程中根本不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两组农户之间差异不大。超过55%的农户认为生态环境恶化首要原因是气候的影响,干旱是关键因子,其次是过度放牧(24.5%)和水土流失(22.5%)等,两组农户对于生态环境恶化原因的认识具有较大的差别,旱地农户认为生态环境的恶化主要原因是干旱和水土流失,而川水地农户认为生态环境的恶化主要原因是干旱和过度放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性农户评估 黄土丘陵区 退耕政策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太湖地区稻田土壤养分淋洗特征 被引量:61
6
作者 王德建 +1 位作者 林静慧 龑德智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1879-1883,共5页
通过排水采集器 (Lysimeter)模拟试验 ,研究了太湖地区不同施肥水平下稻季农田养分淋洗特点 .结果表明 ,施肥后田面水NH4+ N浓度升高很快 ,2~ 3d达到峰值 ,最高值达 2 6 .2mg·L-1,随后下降很快 ,这一周期约 7~ 10d .渗漏水中NH4... 通过排水采集器 (Lysimeter)模拟试验 ,研究了太湖地区不同施肥水平下稻季农田养分淋洗特点 .结果表明 ,施肥后田面水NH4+ N浓度升高很快 ,2~ 3d达到峰值 ,最高值达 2 6 .2mg·L-1,随后下降很快 ,这一周期约 7~ 10d .渗漏水中NH4+ N浓度很低 ,稻季NH4+ N淋洗的氮仅占施肥量的 0 .0 0 8%~ 0 .0 74 % .渗漏液中NO3 - N含量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其浓度范围在 0~ 7.14mg·L-1,在土壤剖面中呈上低下高的趋势 ,稻季氮素的淋洗仍以NO3 - N为主 ,净淋洗量在 3.2~ 8.3kg·hm-2 之间 ,占总施肥量的 1.4 0 %~ 2 .78% .田面水磷浓度在施磷肥后 1d即达最高值 ,随后下降 ,下层渗漏液中T P含量很低 ,几乎不受施肥量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地区 稻季 养分淋洗
下载PDF
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及预测 被引量:71
7
作者 郭旭东 +1 位作者 傅伯杰 虎陈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46-954,共9页
在黄土高原小流域尺度上,地形和土地利用是影响土壤属性变异的重要因素。在横山县朱家沟小流域采集111个表层土样,比较不同土地利用及景观位置土壤养分变异及分布特征,分析土壤养分与地形因素的关系并利用相关环境信息进行空间预测。结... 在黄土高原小流域尺度上,地形和土地利用是影响土壤属性变异的重要因素。在横山县朱家沟小流域采集111个表层土样,比较不同土地利用及景观位置土壤养分变异及分布特征,分析土壤养分与地形因素的关系并利用相关环境信息进行空间预测。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存在显著性差异。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表现为坝地最高,灌木地最低,而全磷含量以梯田最高。在不同景观位置,沟平地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景观位置,而全磷差异不显著。土壤有机质与复合地形指数CTI、汇流动力SPI、沉积物运移指数STI显著负相关,全氮与沉积物运移指数STI显著负相关,而全磷只与坡度β显著负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预测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较好,而全磷预测结果较差;回归-克里格预测有效地减小了残差,与实测值较为接近,预测精度高于回归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空间变异 环境因子 空间预测 小流域
下载PDF
长三角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嘉兴市为例 被引量:59
8
作者 虎陈霞 郭旭东 +1 位作者 张忠明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3-340,共8页
基于浙江省嘉兴市1979~2012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评估了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了30多年来嘉兴市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动态变化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和景观格局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1979~2012年,嘉兴市建设用地面积... 基于浙江省嘉兴市1979~2012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评估了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了30多年来嘉兴市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动态变化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和景观格局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1979~2012年,嘉兴市建设用地面积变化最大,增加了136.6%,相应的耕地面积减少了15.5%。(2)1979~2012年,嘉兴市景观破碎度指数从0.6531上升到0.876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耕地景观破碎度指数不断增加、聚集度指数减小。(3)1979~2012年,嘉兴市的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了14.7%,2000~2012年嘉兴市总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尤为显著,生态系统各单项服务价值整体也呈现下降趋势,耕地为嘉兴市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占嘉兴市总生态系统服务的70%以上。(4)运用相关分析方法对嘉兴市土地利用类型和景观格局对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分析表明,耕地和水域与生态服务价值呈正相关,而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与生态服务价值呈负相关;景观多样性指数(SHDI)和耕地破碎度指数与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嘉兴市
原文传递
黄土丘陵沟壑区县域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特征及预测 被引量:53
9
作者 郭旭东 +1 位作者 傅伯杰 虎陈霞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2-122,I0004,共12页
分析、预测土壤属性空间变异及其动态是区域土地质量评价和可持续土地利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陕西省横山县采集了254个耕层(0-20cm)土样,利用数字地形与遥感影像分析技术,提取了相关地形与遥感指数,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地形... 分析、预测土壤属性空间变异及其动态是区域土地质量评价和可持续土地利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陕西省横山县采集了254个耕层(0-20cm)土样,利用数字地形与遥感影像分析技术,提取了相关地形与遥感指数,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地形条件下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及分布特征,并利用相关因子进行回归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县域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很低,变异性较大。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质差异显著,其中以水稻田有机质含量最高,而林地和灌木林地相对较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次序为:水稻田>川地>梯田>坝地>荒草地> 坡耕地>林地>灌木林地。不同坡度分析表明.“0-3°”这一坡度等级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坡度等级;不同坡向有机质含量差异不显著,但不同坡向有机质含量存在一个明显的趋势,阴坡有机质含量整体上要比阳坡高。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与高程h呈现负相关关系,与坡向的余弦值 COSα正相关,与复合地形指数CTI正相关;土壤有机质和修正后的土壤调节植被指数(MSAVI) 以及湿度指数(WI)正相关。利用相关环境变量及遥感指数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预测结果不甚理想,存在一个平滑效应,对于残差解释相对较低,须进一步研究以更好的解释残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土地利用 地形因素 遥感指数 空间变异 预测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的多尺度分析——以横山县为例 被引量:48
10
作者 刘世梁 郭旭东 +2 位作者 傅伯杰 王静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5-108,共4页
人类干扰所造成的土地利用和植被的镶嵌化分布及地貌特征等影响着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异,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退化严重,使得土壤特性对其环境因子的变化更加敏感。以横山县为例,从两种尺度上,利用野外调查,实验室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CCA),... 人类干扰所造成的土地利用和植被的镶嵌化分布及地貌特征等影响着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异,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退化严重,使得土壤特性对其环境因子的变化更加敏感。以横山县为例,从两种尺度上,利用野外调查,实验室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CCA),得到不同尺度下(小流域尺度和县域尺度)土壤理化性质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坡度是影响土壤养分的重要影响因子,小流域尺度上,坡度和土壤养分、土壤黏粒含量成正相关;县域尺度上,坡度和主要土壤养分等呈负相关。而海拔高度和坡向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仅次于坡度,在不同尺度上也有差异。ANOVA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总氮、总磷、速效氮和黏粒百分比在两个尺度上的不同土地利用之间差异显著。地形因子和土壤性质的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性质的差异是地形因子和土地利用等外部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其作用表现出较大的尺度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性质 土地利用 景观 空间分异 典范对应分析 土壤养分空间变异 多尺度分析 黄土高原 横山 黄土丘陵沟壑区
下载PDF
黄土高原典型脆弱区生态安全多尺度评价 被引量:44
11
作者 刘世梁 郭旭东 +1 位作者 王静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554-1559,共6页
区域生态安全目前受到广泛重视,生态脆弱区的生态安全评价及驱动因子研究尤为重要.以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为研究对象,从市域和县域两个尺度上,分析案例区的生态安全驱动指标,评价其生态安全状况.选择了榆林市和横山县两个行政单元,针对... 区域生态安全目前受到广泛重视,生态脆弱区的生态安全评价及驱动因子研究尤为重要.以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为研究对象,从市域和县域两个尺度上,分析案例区的生态安全驱动指标,评价其生态安全状况.选择了榆林市和横山县两个行政单元,针对区域特征,构建了不同尺度上的生态安全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不同尺度上生态安全的空间分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榆林市12个县的生态安全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基本上是东北低,西南高.横山县总体也是北部、东北部生态安全水平低,而西南部高生态安全水平在不同尺度上存在着差异.不同尺度上气候、地貌因子所占的权重不大,而人类干扰因子所占的权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土地利用 黄土高原 驱动因子 榆林
下载PDF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框架的县级土地质量评价指标研究 被引量:43
12
作者 郭旭东 邱扬 +1 位作者 王静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79-583,共5页
以陕西省安塞县为例,针对其水土流失问题,建立了基于PSR框架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压力指标包括地形、农用地、人口、收入及格局指标,状态指标包括土壤侵蚀、土壤肥力和粮食作物产量指标,响应指标包括土地利用和政策指标。运用G IS、模... 以陕西省安塞县为例,针对其水土流失问题,建立了基于PSR框架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压力指标包括地形、农用地、人口、收入及格局指标,状态指标包括土壤侵蚀、土壤肥力和粮食作物产量指标,响应指标包括土地利用和政策指标。运用G IS、模型模拟和统计分析的方法计算土地质量指标的数值,采用分级赋值、综合打分的方法评价土地质量。结果表明,安塞县土地的压力较大,整体状态偏低,响应措施也不积极。探讨了指标在土地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性并提出今后土地质量可能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状态-响应”框架 土地质量指标 县级 土地质量评价
下载PDF
公众对耕地保护及多功能价值的认知与参与意愿研究--基于浙江省苍南县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8
13
作者 虎陈霞 刘卫东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908-1913,共6页
通过参与性访谈对苍南县214名调查对象进行了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研究了公众对耕地保护及其多功能价值的认知与参与意愿,并根据受访者所从事行业将其分为非农和农业两组对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土地政策的稳定性和长效性,以及农业收... 通过参与性访谈对苍南县214名调查对象进行了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研究了公众对耕地保护及其多功能价值的认知与参与意愿,并根据受访者所从事行业将其分为非农和农业两组对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土地政策的稳定性和长效性,以及农业收益高低是影响农户耕地保护和投资的主要因素。公众耕地保护意识较强,超过85%的受访者认为保护耕地很重要。但公众对于耕地保护的支付意愿不高,这点在农业受访者中表现尤为突出。公众对于耕地多功能性的认知存在较大的不足和误区,尤其是对耕地的生态功能方面的认识。通过逻辑回归分析发现,公众的文化程度、年龄和所从事的行业是影响他们对耕地保护及其多功能性认知与参与意愿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多功能价值 认知 参与 公众
下载PDF
基于PSR框架,针对土壤侵蚀小流域的土地质量评价 被引量:21
14
作者 郭旭东 邱扬 +2 位作者 王静 张爱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884-1894,共11页
土壤侵蚀与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退化的重要形式。建立基于“压力 -状态 -响应 (PSR)”模式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能够比较明确反映出土地质量变化的因果关系 ,从而有助于决策者采取合适的土地政策和管理措施 ,进行退化土地的恢复重建。在我... 土壤侵蚀与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退化的重要形式。建立基于“压力 -状态 -响应 (PSR)”模式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能够比较明确反映出土地质量变化的因果关系 ,从而有助于决策者采取合适的土地政策和管理措施 ,进行退化土地的恢复重建。在我国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选取安塞县大南沟小流域进行案例分析 ,分别以栅格 (10 m× 10 m)和小流域整体为评价对象建立起基于 PSR框架 ,针对土壤侵蚀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前者 (以栅格为评价对象 )的压力指标主要为坡度 ,状态指标包括土壤侵蚀强度、土壤肥力和植被盖度 ,响应指标为土地利用类型 ;后者 (以小流域整体为评价对象 )指标包括 3个方面 ,即基于栅格计算的指标、统计指标和格局指标。具体的的压力指标包括地形压力、耕地压力、农作物收入压力以及格局压力等指标 ,状态指标包括土壤侵蚀强度、土壤肥力、植物盖度、流域出口水土流失和格局状态指标 ,响应指标包括非农地面积比重和梯田占农地面积比重等指标。以小流域 1998年土地利用图为基础 ,运用模型模拟和统计分析对小流域整体和小流域内土地质量的相对差异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小流域平均坡度 2 7.85°,最大坡度高达 5 9.39°,耕地平均坡度 2 4 .5 6°,耕地面积比重4 2 .8% ,农作物收入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状态-响应”框架 土地质量 土壤侵蚀 指标体系
下载PDF
道路网络对黄土高原过渡区土地生态安全的影响 被引量:22
15
作者 刘世梁 郭旭东 +2 位作者 傅伯杰 王静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6-132,共7页
作为生态脆弱区,黄土高原及其风沙过渡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人类干扰是造成土壤侵蚀、土地退化加剧的主要原因,而道路网络作为人类干扰的途径,贯穿于各类景观,其存在和发展产生了许多生态效应,同时对土地生态安全产生影响。在分析道路... 作为生态脆弱区,黄土高原及其风沙过渡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人类干扰是造成土壤侵蚀、土地退化加剧的主要原因,而道路网络作为人类干扰的途径,贯穿于各类景观,其存在和发展产生了许多生态效应,同时对土地生态安全产生影响。在分析道路对景观影响的基础上,论述道路网络和土地生态安全的关系,基于生态效应,从格局和过程研究入手,提出基于格局和过程的生态安全指数,综合评估道路网络潜在生态影响及累积性后果,进而分析道路网络对典型脆弱区生态安全的影响。以陕北横山县为研究区,利用GIS分析道路网络对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道路所造成的生态安全在空间尺度上差异较大,道路密度和生态安全水平具有较高的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网络 生态安全 景观格局 土地利用 黄土高原
原文传递
基于环境相关法的土壤属性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为例 被引量:23
16
作者 郭旭东 +1 位作者 傅伯杰 虎陈霞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4-558,共5页
在横山县朱家沟小流域采集111个样点,分析土壤属性与地形因子相互关系,进行空间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密度与复合地形指数CTI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质与复合地形指数CTI、汇流动力指数SPI、沉积物运移指数STI显著负相关,全磷只与坡度β... 在横山县朱家沟小流域采集111个样点,分析土壤属性与地形因子相互关系,进行空间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密度与复合地形指数CTI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质与复合地形指数CTI、汇流动力指数SPI、沉积物运移指数STI显著负相关,全磷只与坡度β显著负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对于土壤密度和有机质拟合较好,而对于全磷,预测结果较差;回归-克里格预测有效地减小了残差,消除了平滑效应,预测极差更宽,对于局部的变异及地形、土地利用的关系体现更为细化,提高了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土壤属性 环境因子 空间预测
下载PDF
太湖地区麦季氮素淋失特征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德建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3-165,共3页
通过排水采集器模拟试验,研究了太湖地区不同施肥水平下,麦作期间农田氮素淋洗特点。结果表明,麦季氮素渗漏损失以NO3--N为主,占总氮量的36.2%~99.1%,平均高达82.9%,NO3--N淋洗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施肥水平及肥料种类,对于NO3... 通过排水采集器模拟试验,研究了太湖地区不同施肥水平下,麦作期间农田氮素淋洗特点。结果表明,麦季氮素渗漏损失以NO3--N为主,占总氮量的36.2%~99.1%,平均高达82.9%,NO3--N淋洗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施肥水平及肥料种类,对于NO3--N淋洗有着不同的影响,在试验的施肥水平下,麦作期间氮素淋失对地下水存在潜在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地区 氮素淋失 麦作期间 排水采集器 模拟试验 施肥
原文传递
土壤质量与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 被引量:13
18
作者 郭旭东 +2 位作者 王静 傅伯杰 程烨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3-169,共7页
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农业应当包含对于资源的成功管理来满足人类需求的变化 ,同时维持或提高环境质量 ,保护自然资源。土壤质量是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的重要指标 ,本文在深入剖析土壤质量与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内... 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农业应当包含对于资源的成功管理来满足人类需求的变化 ,同时维持或提高环境质量 ,保护自然资源。土壤质量是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的重要指标 ,本文在深入剖析土壤质量与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内涵基础上 ,总结、分析了土壤质量和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的相互关系 ,提出了二者研究的发展趋势。并就土壤质量研究如何在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等做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量 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 关系 趋势
下载PDF
村镇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以四川省葛仙山镇为例 被引量:12
19
作者 虎陈霞 郭旭东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881-2886,共6页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土地利用水平与人类社会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紧密相关。目前,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快速发展,城镇土地利用方式正在从粗放外延式向集约内涵式转化,而农村地区由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大部分土地集约利...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土地利用水平与人类社会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紧密相关。目前,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快速发展,城镇土地利用方式正在从粗放外延式向集约内涵式转化,而农村地区由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大部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低,土地利用效率低。因此,研究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对转换目前农村土地利用方式并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基于行政村空间尺度,利用四川省彭州市2006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和葛仙山镇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模糊评价法和因子分析法,对四川省葛仙山镇20个行政村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葛仙山镇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较低,属于低度集约利用水平,各行政村之间没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受地形和区位等因素影响,北部丘陵山区的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低于南部平原坝区。因子分析表明提高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投入水平是促进葛仙山镇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的两个首要解决问题。尤其是减少北部丘陵山区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提高对建设用地的利用强度,加大对土地的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投入,进一步挖掘北部丘陵山区的土地利用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的强度,是葛仙山镇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的首要任务。同时,还需加强葛仙山镇村镇土地整理的力度,多途径挖掘土地利用潜力,扩大人均耕地面积,提高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村 土地 集约利用 评价
下载PDF
2001—2018年浙江省酸雨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罗涛 +1 位作者 傅智慧 俞洁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4-110,共7页
利用2001—2018年浙江省32个城市酸雨观测资料,结合数理统计和GIS空间插值,分析了全省降水酸度变化、化学组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以2009年为拐点,浙江省酸雨污染呈先加重后减轻的趋势,降水酸度和酸雨率均得到显著改善。200... 利用2001—2018年浙江省32个城市酸雨观测资料,结合数理统计和GIS空间插值,分析了全省降水酸度变化、化学组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以2009年为拐点,浙江省酸雨污染呈先加重后减轻的趋势,降水酸度和酸雨率均得到显著改善。2009年后,轻酸雨城市的比例不断上升。至2018年,全省大部分城市均处于轻酸雨区,并有部分非酸雨城市出现。降水中的硫酸根离子浓度呈显著下降趋势,硝酸根离子浓度呈波动变化,但变化不显著。硫酸根离子与硝酸根离子的当量浓度比值呈显著下降趋势,由2002年的3.48降至2018年的1.35,酸雨类型由硫酸主导型向复合型转变。二氧化氮、硝酸根离子和可吸入颗粒物是影响降水pH的主要因素,氮氧化物对浙江省降水酸度的影响不断增大。因此,在加强区域硫氮协同控制的同时,着力加强氮氧化物深度减排是进一步改善浙江省酸雨状况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变化特征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浙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