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1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与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1
作者 陈晓吟 王艳芳 +4 位作者 林仕英 师晋萍 何玉清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9年第4期262-264,共3页
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方法:将60例尖锐湿疣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二氧化碳激光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ALA-PDT进行治疗。结果:ALA-PDT组较激光组复发率明显降低,而且无溃疡、瘢痕和尿道狭窄等... 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方法:将60例尖锐湿疣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二氧化碳激光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ALA-PDT进行治疗。结果:ALA-PDT组较激光组复发率明显降低,而且无溃疡、瘢痕和尿道狭窄等不良反应。结论:ALA-PDT虽然不能完全替代现有的治疗方法,但可改变其传统疗法易复发的特点,且治疗简单、安全、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 尖锐湿疣 疗效
下载PDF
光动力联合CO2激光治疗对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肖常青 邓景航 +2 位作者 曾茂娟 李润祥 《中国性科学》 2020年第4期139-143,共5页
目的探讨光动力联合CO2激光治疗对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6月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诊治的90例尖锐湿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光动力治疗组(n=30)、CO2激光治疗组(n=30)及... 目的探讨光动力联合CO2激光治疗对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6月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诊治的90例尖锐湿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光动力治疗组(n=30)、CO2激光治疗组(n=30)及光动力联合CO2激光治疗组(n=30),并选择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30)。比较光动力治疗组、CO2激光治疗组和光动力联合CO2激光治疗组这三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引发情况以及3个月、6个月及1年的复发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光动力联合CO2激光治疗组的疣病变清除率显著大于光动力治疗组及CO2激光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动力联合CO2激光治疗组的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发生率显著小于光动力治疗组及CO2激光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光动力联合CO2激光治疗组尖锐湿疣患者的CD4^+、CD8^+以及CD4^ +/CD8^+、Th1/Th2比值显著高于光动力治疗组及CO2激光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光动力联合CO2激光治疗组尖锐湿疣患者的IL-6、IL-8、TNF-α值显著低于光动力治疗组及CO2激光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动力联合CO2激光治疗对尖锐湿疣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且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尖锐湿疣的治疗过程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治疗 CO2激光治疗 尖锐湿疣 T淋巴细胞亚群 炎性因子
下载PDF
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艾拉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患者的疗效及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晓吟 王艳芳 +2 位作者 王焕丽 杨日东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4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分析全程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艾拉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患者( CA )的疗效及依从性的影响,探讨其在艾拉光动力治疗的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12年1月1日~2013年4月31日于我所性病科就诊的99例尖锐湿疣患者,依照就诊先后顺序分... 目的:分析全程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艾拉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患者( CA )的疗效及依从性的影响,探讨其在艾拉光动力治疗的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12年1月1日~2013年4月31日于我所性病科就诊的99例尖锐湿疣患者,依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49例,均采用艾拉光动力治疗,两组方法相同。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实验组给予全程系统化护理干预。自制调查问卷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况变化、治愈率及满意度的调查。结果:CA患者存在恐惧、焦虑、多疑和忧郁等负性情绪,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存在的心理问题无明显差异( P值均>0.05)。治疗2个月后,实验组患者各种负性心理状况的人数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实验组治愈率达94.0%,与对照组(81.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5,P<0.05);实验组满意度达96.0%,与对照组(71.4%)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03,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仅有4例复发,而对照组有25例患者病情反复,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7,P<0.05)。结论:医护人员应关注艾拉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患者心理情况,并采取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治愈率及患者满意度,取得更满意的临床效果,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拉光动力 尖锐湿疣 护理干预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23在生殖器疱疹感染中的意义
4
作者 费实 毕超 +4 位作者 林仕英 杨日东 梁艳华 黎小东 《疑难病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433-434,共2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3(IL-23)在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通过ELISA法检测HSV病毒感染所致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患者外周血IL-23、IL-12、IFN-γ含量,以及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液中IFN-γ浓度,并以不同浓度...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3(IL-23)在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通过ELISA法检测HSV病毒感染所致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患者外周血IL-23、IL-12、IFN-γ含量,以及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液中IFN-γ浓度,并以不同浓度(0,2 ng/ml,10 ng/ml,50 ng/ml)IL-23进行诱导,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RGH组血清IL-23、IL-12、IFN-γ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23剂量依赖性诱导患者PBMC产生IFN-γ,不同浓度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L-23在RGH患者体内水平低下,Th1/Th2平衡失调;IL-23能在体外刺激T细胞产生IFN-γ,发挥抗病毒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3 单纯疱疹病毒 干扰素-Γ
下载PDF
谈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被引量:73
5
作者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高校 辅导员 专业化建设 学生 思想政治工作 素质教育
原文传递
仝小林教授运用不同剂量葛根芩连汤治疗2型糖尿病验案 被引量:88
6
作者 赵林华 +3 位作者 姬航宇 周强 夏乐 仝小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49-251,共3页
葛根芩连汤,在《伤寒论》中主治太阳病邪热内传、大肠传导失司所致的下利,仝小林教授以"异病同治"为指导思想,将其用于湿热蕴脾型糖尿病的治疗。本文选取其在临床实践中根据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及血糖水平,选用不同剂量的葛根芩... 葛根芩连汤,在《伤寒论》中主治太阳病邪热内传、大肠传导失司所致的下利,仝小林教授以"异病同治"为指导思想,将其用于湿热蕴脾型糖尿病的治疗。本文选取其在临床实践中根据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及血糖水平,选用不同剂量的葛根芩连汤治疗糖尿病湿热蕴脾证的有效案例加以分析,提示根据疾病的病情和病势,要采用合适的剂量,方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芩连汤 糖尿病 剂量
原文传递
菖蒲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75
7
作者 张维昊 +1 位作者 吴小刚 宋立荣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5-358,共4页
采用两厢培养池研究了菖蒲(Acoruscalamus)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的化感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排除藻菌作用和营养竞争前提下,共培养条件下的菖蒲可抑制微囊藻的生长,使藻液光密度(OD680)降低;抑制效应取决于菖蒲和微囊藻... 采用两厢培养池研究了菖蒲(Acoruscalamus)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的化感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排除藻菌作用和营养竞争前提下,共培养条件下的菖蒲可抑制微囊藻的生长,使藻液光密度(OD680)降低;抑制效应取决于菖蒲和微囊藻之间的相对生物量,实验条件下100g菖蒲在初始藻液光密度为0.2时有最强抑藻效应;抑藻化感物质的释放与菖蒲根茎密切相关,根茎受损的菖蒲无抑藻效应;在抑藻过程中对藻细胞的生理指标分析表明,菖蒲的存在降低了藻细胞内的蛋白含量,使SOD、MDA和CAT等抗氧化系统酶的活性增加,化感物质造成活性氧的过量积累可能是微囊藻死亡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菖蒲 铜绿微囊藻 化感作用
下载PDF
方药量效关系研究思路探讨 被引量:54
8
作者 仝小林 王跃生 +8 位作者 傅延龄 徐国良 饶毅 余日跃 宋军 刘峰 赵林华 焦拥政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65-967,共3页
阐释方药量效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对未来方药量效关系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系统地研究、总结和提炼方药剂量理论对于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指导临床合理选择剂量,安全有效地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量效关系 经方 剂量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心肌细胞裂解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诱导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0
9
作者 袁岩 +3 位作者 张抒扬 吴炜 陈浩 严晓伟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0-173,共4页
目的 通过向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培养体系中添加心肌细胞裂解液的方法,体外模拟心肌微环境,观察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的诱导作用,并与诱导分化剂 5 氮杂胞苷 ( 5 aza)比较。方法 分离新生乳鼠的心肌细胞并制成心肌细胞裂解液,自成... 目的 通过向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培养体系中添加心肌细胞裂解液的方法,体外模拟心肌微环境,观察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的诱导作用,并与诱导分化剂 5 氮杂胞苷 ( 5 aza)比较。方法 分离新生乳鼠的心肌细胞并制成心肌细胞裂解液,自成年大鼠骨髓中分离MSCs,用含有心肌细胞裂解液的培养基(A组)、含有 5 aza的培养基 (B组 )、含有 5 aza和心肌细胞裂解液的培养基(C组)以及普通培养基(对照组)培养。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并通过免疫组化分析分化后细胞表达α 肌动蛋白、心脏特异性肌钙蛋白T(cTnT)、连接蛋白 43及CD31的情况。结果 A、B组的MSCs在培养 1周后均形成肌细胞形态,并且均表达α 肌动蛋白和cTnT;A组MSCs分化的肌样细胞所含的肌纤维较B组更丰实,细胞生长趋势也优于B组,并且可以表达CD31;B组MSCs分化的肌样细胞不表达CD31;对照组细胞仅表达α 肌动蛋白。结论 心肌细胞裂解液是体外诱导MSCs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理想条件,优于传统的 5 aza,在心肌细胞移植技术中可以用于体外模拟心肌细胞微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CD31 表达 分化诱导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Α-肌动蛋白 对照组 成肌细胞 心肌样细胞 培养基
原文传递
N-末端心房利钠肽和脑利钠肽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41
10
作者 黄陈军 朱文玲 +2 位作者 郭丽琳 林雪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05-407,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浆N 末端心房利钠肽 (Nt proANP)及N 末端脑利钠肽 (Nt proBNP)对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早期诊断和呼吸困难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 2 0 0 1年 12月~ 2 0 0 2年 4月在北京协和医院门诊、急诊及住院的患者 111例 ... 目的 探讨血浆N 末端心房利钠肽 (Nt proANP)及N 末端脑利钠肽 (Nt proBNP)对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早期诊断和呼吸困难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 2 0 0 1年 12月~ 2 0 0 2年 4月在北京协和医院门诊、急诊及住院的患者 111例 ,其中有呼吸困难表现的CHF患者 (LVEF≤4 5 % ) 5 0例 ,有呼吸困难表现的非CHF患者 2 1例 ,正常对照组 4 0例。超声心动图测定LVEF ;ELISA法测定血浆Nt proANP和Nt proBNP浓度。 结果 CHF组的血浆Nt proANP、Nt proBNP浓度比对照组有显著的提高 [分别为 (114 9 7± 5 2 7 7)比 (194 8± 93 2 )pmol/L和 (70 2 4± 30 0 9)比(187 7± 5 3 5 ) pmol/L ,P <0 0 0 1];有呼吸困难的CHF组比呼吸困难非CHF组的Nt proANP、Nt proBNP浓度有显著的提高 [分别为 (114 9 7± 5 2 7 7)比 (30 5 6± 12 4 1) pmol/L和 (70 2 4± 30 0 9)比 (2 4 4 8± 5 5 3) pmol/L ,P <0 0 0 1]。取正常对照组利钠肽类物质 (NPs)浓度的 x +1 96s为正常上限值 ,Nt proANP诊断CHF的敏感性为 90 % ,特异性为 90 % ;Nt proBNP诊断CHF的敏感性为94 % ,特异性为 95 %。在CHF组内 ,血浆Nt proBNP浓度在心功能不同分级之间均有显著差异。Nt proANP和Nt proBNP浓度与LVEF均呈显著负相关 (r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N—末端心房利钠肽 脑利钠肽 早期诊断 鉴别诊断 临床意义 超声心动图 治疗
原文传递
仝小林辨治肥胖型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临证思路 被引量:47
11
作者 白煜 白宇宁 +1 位作者 仝小林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14-1116,共3页
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生紧密相关,2型糖尿病中约有40%-50%合并脂代谢异常,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仝小林教授总结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肥胖型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的基本病机为"中满内热、膏浊为患",临床以胃肠实热证... 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生紧密相关,2型糖尿病中约有40%-50%合并脂代谢异常,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仝小林教授总结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肥胖型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的基本病机为"中满内热、膏浊为患",临床以胃肠实热证、肝胃郁热证多见,提出"糖、脂、肥"同调理论,采用清热降浊法指导下组成的清热降浊方、降糖调脂方加减治疗,并经过临床研究证实,取得明确疗效,为治疗该病提供了新的辨治方法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2型糖尿病 中满内热 膏浊蓄积 清热消膏降浊
原文传递
火针赞刺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 被引量:42
12
作者 王映辉 黄石玺 +27 位作者 刘保延 郭玉峰 丁旭 刘瓦利 赵吉平 王丽平 杨骏 符晓敏 彭唯娜 刘萍 王寅 孙彩霞 张晓红 王军 毛湄 徐明珠 马立新 张桂萍 张小薇 赵婷 叶永铭 汤立新 沈冬 刘军 周雪忠 张敏丽 段行武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74-777,共4页
目的:评价火针赞刺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建立和完善火针赞刺法治疗带状疱疹的技术操作规范。方法:采用多中心单盲平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利用计算机程序产生随机安排并隐藏,入组病例109例,治疗组(55例)以"火针赞刺... 目的:评价火针赞刺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建立和完善火针赞刺法治疗带状疱疹的技术操作规范。方法:采用多中心单盲平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利用计算机程序产生随机安排并隐藏,入组病例109例,治疗组(55例)以"火针赞刺法"(火针点刺加拔罐出血法)在疱疹局部治疗。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疗效标准(标准A)和临床症状体征量化综合积分(标准B)判定疗效,所有主要结果均采用意向性分析。结果:治疗组痊愈率分别为90.9%(标准A)及76.4%(标准B),总有效率为100%及98.2%;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38.9%(标准A)及27.8%(标准B),总有效率为92.6%及92.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且治疗组在疼痛、疱疹皮损积分疗效;疼痛缓解时间、神经痛消除时间、皮损结痂时间、脱痂时间指标疗效;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直接费用分析、患者对治疗满意度分析等方面,相对于对照组,具有疗效优势(均P<0.05)。观察期间治疗组除个别患者局部进针时疼痛外,未发现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针灸疗法 火针疗法/方法 多中心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及干扰素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39
13
作者 薛红霞 +3 位作者 次玲娟 张玉霞 史军然 周秀敏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6年第26期2888-2890,共3页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及干扰素联合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选取11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予氧驱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及干扰素治疗,对...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及干扰素联合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选取11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予氧驱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及干扰素治疗,对照组仅予氧驱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喘憋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及干扰素联合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治疗,并且能够迅速缓解患儿喘憋症状,缩短住院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对提高临床痊愈率、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托溴铵 布地奈德 干扰素 毛细支气管炎 雾化吸入
下载PDF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研究进展述评 被引量:39
14
作者 田佳星 赵林华 +1 位作者 仝小林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2093-2097,共5页
糖尿病作为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迅猛增长,但控制现状却不理想,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成为未来糖尿病管理的重中之重。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历史已有数千年,在糖尿病这类复杂疾病的防控中... 糖尿病作为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迅猛增长,但控制现状却不理想,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成为未来糖尿病管理的重中之重。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历史已有数千年,在糖尿病这类复杂疾病的防控中独具优势。针对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相关研究、应用优势及发展趋势给予总结与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消渴 脾瘅 血糖 治未病 活血通络
原文传递
Clinical Observations on the Dose-effect Relationship of Gegen Qin Lian Decoction (葛根芩连汤) on 54 Out-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被引量:39
15
作者 仝小林 赵林华 +5 位作者 周强 夏乐 张家成 陈欣燕 姬航宇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期56-59,共4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different dosages of Gegen Qin Lian Decoction (葛根芩连汤) o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Methods: Fifty-four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from low dosage group (20 cases), me...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different dosages of Gegen Qin Lian Decoction (葛根芩连汤) o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Methods: Fifty-four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from low dosage group (20 cases), medium dosage group (19 cases) and high dosage group (15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different dosage of Gegen Qin Lian Decoction for 12 weeks. Fasting blood-glucose (FBG), postprandial blood sugar (PBG) and Hemoglobin A1c (HbAlc) were determin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With the increase of dosage, the overall effective rate of glycaemic control increased, and FBG, PBG, HbAlc decreased. The overall effective rate of blood glucose control of high dosage, medium dosage and low dosage group were 80%, 47%, 30% respectively,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high dosage group and low dosage group. The decrease of FBG, PBG and HbAlc of high dosage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rom low dosage too. These data was analyzed by trend χ2 test and covariance analysis. Conclusion: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different dosage of Gegen Qin Lian Decoction has dose-effect relationship in reducing HbAlc and FB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gen Qin Lian Decoction dose-effect relationship type2 diabetes
原文传递
早发冠心病的临床特点研究 被引量:36
16
作者 戴宇翔 张抒扬 +2 位作者 田然 朱文玲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86-589,共4页
目的分析早发冠心病患者的传统危险因素、脂类代谢情况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收集临床资料和血管造影结果,对早发冠心病患者、非早发冠心病患者和非冠心病患者的传统危险因素、脂类代谢情况、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目的分析早发冠心病患者的传统危险因素、脂类代谢情况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收集临床资料和血管造影结果,对早发冠心病患者、非早发冠心病患者和非冠心病患者的传统危险因素、脂类代谢情况、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早发冠心病与非早发冠心病比较,具有以下临床特点:①传统危险因素较少(2.50±1.28比2.76±1.43,P〈0.05);②吸烟[50.3%(73/145)比38.0%(82/217),P〈0.05]和阳性家族史[29.7%(43/145)比19.9%(43/217),P〈0.05]比率较高,高血压比率较低[59.3%(86/145)比73.3%(159/217),P〈0.05];③甘油三酯水平较高[(2.13±1.89)mmol/L比(1.78±1.14)mmol/L,P〈0.05];④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起病为主[66.2%(96/145)比42.6%(89/209),P〈0.05],并且以单支血管受累为主[51.0%(74/145)比30.4%(66/217),P〈0,05];⑤病例平均病变积分较低(4.86±2.30比5.92±2.66,P〈0.05),轻度病变比率较高[46.9%(68/145)比31.2%(68/217),P〈0.05]。(2)logistic回归发现阳性家族史是早发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66,95%c,1.060-2.940,P:0.029),吸烟(OR=1.561,95%C10.971—2.510,P=0.066)起较重要的作用。结论与非早发冠心病相比,早发冠心病患者中传统危险因素虽所占比例较少,但冠心病阳性家族史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以及吸烟比例明显高于非早发冠心病患者,常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起病为主,常为单支不稳定病变。提示冠心病阳性家族史即遗传倾向和代谢综合征在早发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危险因素 脂类代谢
原文传递
血清PCT、IL-6和hs-CRP早期诊断新生儿肺炎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38
17
作者 杨青原 符珍珠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9年第2期140-145,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早期诊断新生儿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观察组)和同期于我院正常分娩的60例足月健康新生儿(对照组)作为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早期诊断新生儿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观察组)和同期于我院正常分娩的60例足月健康新生儿(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二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新生儿均行血清PCT、IL-6和hs-CRP等相关临床指标的检测与检查,记录所有新生儿性别、出生日龄等一般临床资料并比较不同新生儿上述临床资料及指标水平的差异,分析不同临床指标对新生儿肺炎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1)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可知,11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中有62例为细菌性感染,占56.36%;(2)新生儿肺炎两组患儿血清PCT、IL-6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新生儿,而细菌性感染新生儿肺炎患儿其血清PCT、IL-6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非细菌性感染新生儿肺炎患儿(P<0.05);(3)细菌性感染新生儿肺炎患儿治疗后血清PCT、IL-6和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但治疗后的血清PCT、IL-6和hs-CRP水平与对照组新生儿比较均无差异(P>0.05);(4)细菌性感染新生儿肺炎患儿其血清PCT、IL-6和hs-CRP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细菌性感染新生儿肺炎患儿(P<0.05);(5)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得,血清PCT、IL-6与hs-CRP以及IL-6与hs-CRP均呈正相关(P<0.05);(6)血清PCT早期诊断新生儿肺炎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IL-6和hs-CRP诊断高,且当血清PCT>1.0μg/L时较高,但血清PCT、IL-6和hs-CRP联合检测早期诊断新生儿肺炎灵敏度和特异性均更佳,分别为93.8%和9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IL-6和hs-CRP在新生儿肺炎患儿中均以较高水平表达,其中PCT早期诊断新生儿肺炎较IL-6和hs-CRP好,但PCT、IL-6和hs-CRP联合检测早期诊断新生儿肺炎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值得作为临床上早期诊断新生儿肺炎的首选检查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降钙素原 白介素-6 超敏C-反应蛋白 新生儿肺炎
原文传递
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儿童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及预防儿童上呼吸道病毒感染诱发毛细支气管炎效果研究 被引量:33
18
作者 史军然 +3 位作者 薛红霞 周秀敏 高虹 薛宁宁 《临床误诊误治》 2019年第5期24-29,共6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儿童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及预防儿童上呼吸道病毒感染诱发毛细支气管炎效果。方法选取有毛细支气管炎病史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140例,按入院顺序交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70例。观察组在对症...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儿童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及预防儿童上呼吸道病毒感染诱发毛细支气管炎效果。方法选取有毛细支气管炎病史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140例,按入院顺序交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70例。观察组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雾化吸入,对照组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雾化吸入,两组均治疗7 d。观察比较两组总病程、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治疗效果及预防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发病7 d内诱发毛细支气管炎效果,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病程、退热时间及咳嗽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8.6%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1.4%;治疗7 d内,观察组毛细支气管炎发生率为15.7%低于对照组毛细支气管炎发生率35.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血清TNF-α、IL-6及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儿童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及预防儿童上呼吸道病毒感染诱发毛细支气管炎效果优于利巴韦林注射液雾化吸入,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干扰素Α1B 上呼吸道感染 病毒 毛细支气管炎
下载PDF
仝小林从“六郁”谈糖尿病前期的中医证治 被引量:31
19
作者 逄冰 刘文科 +4 位作者 郑玉娇 李青伟 王翼天 金德 《北京中医药》 2017年第6期505-507,共3页
"六郁"理论为金元医家朱丹溪系统提出。通过回溯经典,认为糖尿病前期的核心病机和重要病理基础是食、气、血、火、痰、湿六郁与虚(脾虚、气阴两虚)共同作用的结果。糖尿病前期实胖型患者以食郁为核心,六郁相兼为病;虚胖型患... "六郁"理论为金元医家朱丹溪系统提出。通过回溯经典,认为糖尿病前期的核心病机和重要病理基础是食、气、血、火、痰、湿六郁与虚(脾虚、气阴两虚)共同作用的结果。糖尿病前期实胖型患者以食郁为核心,六郁相兼为病;虚胖型患者以脾虚胃郁为根本;中等体型/消瘦型患者多以肝郁为主,而年老、久病的糖尿病前期人群以气阴两虚为主。在"六郁"理论指导下,确立糖尿病前期的主要证型为脾胃壅滞证、肝郁气滞证、湿热蕴脾证、脾虚痰阻证与气阴两虚证;在"治未病"思想指导下,以开郁为重要治则,积极干预糖尿病前期,有效预防并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郁 糖尿病前期 治未病 仝小林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三峡水库长江干流及其支流枯水期浮游植物多样性与水质 被引量:30
20
作者 朱爱民 胡菊香 +2 位作者 李嗣新 梁友光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8-385,共8页
2010年4月对长江干流和26条支流未淹没区与回水区的浮游植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硅藻、绿藻和蓝藻共占浮游植物种类的93.33%~93.88%.干流优势种类有1门1种、未淹没区有3门6种、回水区有5门6种,出现率分别为15.38%、9.23%和25.00%.回水... 2010年4月对长江干流和26条支流未淹没区与回水区的浮游植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硅藻、绿藻和蓝藻共占浮游植物种类的93.33%~93.88%.干流优势种类有1门1种、未淹没区有3门6种、回水区有5门6种,出现率分别为15.38%、9.23%和25.00%.回水区现存量平均值最高、未淹没区其次、干流最低.现存量组成在干流、未淹没区和回水区之间有差异,绿藻所占比例干流最高,硅藻所占比例未淹没区最高,隐藻、蓝藻和甲藻所占比例均在回水区最高.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性指数(J),未淹没区最高、干流次之、回水区最低.17条支流回水区H'和8条支流回水区J均低于未淹没区.水质评价显示,轻或无污染断面(采样点)的比例,干流为76.92%,未淹没区为84.62%,回水区为47.06%.19条(73.08%)支流回水区出现中污染或重污染,7条(26.92%)支流未淹没区出现中污染或重污染.三峡工程蓄水对回水区浮游植物与水质影响比长江干流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长江干流 支流 浮游植物 多样性 水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