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侧枝循环对脑梗死发病机制及NIHSS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27
1
作者 闫俊 常嵘 +2 位作者 李伟旺 辛伽伦 刘之荣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636-1637,共2页
目的:研究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率≥70%或闭塞)导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责任血管范围内侧枝循环与脑梗死发病机制及NIHSS评分的关系。方法:连续性收集经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单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123例... 目的:研究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率≥70%或闭塞)导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责任血管范围内侧枝循环与脑梗死发病机制及NIHSS评分的关系。方法:连续性收集经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单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123例,分为侧枝循环开放组与未开放组,头颅磁共振+弥散(MRI+DWI)分析梗死灶特点,记录入院NHISS评分与治疗7d后NIHSS评分,分析侧枝循环对脑梗发病机制分型及NIHSS评分的影响。结果:(1)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病理机制分型中,侧枝循环开放组病理机制中动脉-动脉栓塞机制最常见(17例,40.5%),其次为载体动脉阻塞穿支动脉(13例,31.0%),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7例,16.7%)及混合机制(5例,11.9%)所占比例较少;侧枝循环未开放组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所占比例最大(32例,39.5%),其次为载体动脉阻塞穿支动脉(20例,24.7%),动脉-动脉栓塞(17例,21.0%)及混合机制(12例,14.8%)。(2)侧枝循环开放组经药物治疗前后NIHSS评分均较无侧枝代偿组分值低,神经功能好转率高。结论: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重度狭窄(或闭塞)导致的急性脑梗死,侧枝循环可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病理机制分型及NIHSS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颅内动脉硬化 大脑中动脉 @卒中量表
下载PDF
药物洗脱支架在急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闭塞性卒中患者急诊血管成形术中的临床疗效
2
作者 辛伽伦 袁兴运 +8 位作者 刘志勤 师瑞 蒋锋 刘锋昌 李伟旺 张恒 郭强 何剑波 姚力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6期539-544,共6页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闭塞性卒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5日至2023年3月1日在西电集团医院、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西京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安市中心医院、西安大兴医院、西安...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闭塞性卒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5日至2023年3月1日在西电集团医院、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西京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安市中心医院、西安大兴医院、西安市北方医院收治的急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所致卒中行急诊颅内DES治疗的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临床基线特征、影像学特点[CT-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弥散加权成像(DWI)-ASPECTS、CT灌注成像(CTP)]、手术效果和围手术期情况[患者入院到股动脉穿刺成功时间(DPT)、术后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术后即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24 h NIHSS评分、术后30 d NIHSS评分、术后3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临床预后随访(术后90 d mRS评分、术后90 d内脑卒中复发率、死亡率)以及术后90 d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采用t检验比较基线NIHSS、mRS评分和术后30 d NIHSS、mRS评分的差异。结果34例患者年龄为(64.6±6.5)岁,男性24例(70.6%),合并高血压者27例(79.4%)、糖尿病17例(50.0%)、高脂血症12例(35.3%)、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2例(35.3%)、心房纤颤0例、吸烟者20例(58.8%);发病至就诊时间为(8.9±4.6)h,基线NIHSS评分为(7.9±1.1)分,基线mRS评分为(2.7±1.1)分;CT-ASPECTS评分为(9.8±0.4)分,DWI-ASPECTS评分为(8.0±1.0)分,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者22例(64.7%),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者12例(35.3%),CTP平均错配体积为(96.5±30.1)ml。34例患者术后即刻均达到mTICI分级3级,成功再通率为100%;术后1例发生无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发生率为0;术后30 d NIHSS评分为(3.6±2.3)分,较基线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75,P=0.001);术后30 d mRS评分为(1.6±0.8)分,较基线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4,P=0.038)。术后90 d随访显示85.7%(29/34)的患者获得良好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大脑中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介入治疗 药物洗脱支架
原文传递
抑制EphA4受体活性对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发育影响的研究
3
作者 辛伽伦 黄冬 +1 位作者 夏冬东 刘之荣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5期13-15,24,共4页
目的探讨抑制EphA4受体活性对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发育的影响。方法将分离纯化的OPC随机分为正常组、EphA4受体抑制剂处理组(EphA4-FC组)。EphA4-FC组加入250 nmol/L EphA4-FC,培养至第2天。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正常组OPC特异性标... 目的探讨抑制EphA4受体活性对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发育的影响。方法将分离纯化的OPC随机分为正常组、EphA4受体抑制剂处理组(EphA4-FC组)。EphA4-FC组加入250 nmol/L EphA4-FC,培养至第2天。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正常组OPC特异性标志物NG2与EphA4受体的共表达情况;通过细胞计数观察两组OPC数量变化情况;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两组细胞蛋白样品中OPC特异性蛋白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α受体(PDGFαR)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正常体外培养OPC高表达EphA4受体;与正常组比较,EphA4-FC组的NG^(2+)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5)。Western blot显示,与正常组比较,EphA4-FC组细胞蛋白中PDGFαR的表达显著增高(P<0.05)。结论培养的OPC上高表达EphA4受体,通过抑制EphA4受体可以促进OPC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hA4受体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 慢性脑缺血 脑白质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