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授精后5h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杨慧军 李媛 +5 位作者 吴克良 李梅 马水英 仲万霞 陈子江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39-142,共4页
目的探讨授精后5 h对可能受精失败的卵子行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的可行性。方法授精后3、4、5 h分别观察卵子是否排出第二极体。若已经排出第二极体,则认为卵子已经被激活,是受精的征象。如果患者在授精后5 h观察少于65%... 目的探讨授精后5 h对可能受精失败的卵子行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的可行性。方法授精后3、4、5 h分别观察卵子是否排出第二极体。若已经排出第二极体,则认为卵子已经被激活,是受精的征象。如果患者在授精后5 h观察少于65%的卵子排出第二极体,则剩余的只有第一极体的卵子接受补救性ICSI。1 050例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患者,按照有无补救性ICSI将患者分为2组:Ⅰ组:部分接受补救性ICSI,本组又按照有无补救性ICSI将卵子分为两部分:补救性ICSI部分及IVF部分;Ⅱ组:未接受补救性ICSI。201例接受ICSI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①Ⅰ组患者卵子在授精后3、4、5 h第二极体排出率均低于Ⅱ组(P<0.05),Ⅰ组患者原发不孕的比例、不明原因性不孕的比例高于Ⅱ组(P<0.05);②Ⅰ组、Ⅱ组、对照组,受精率、多精受精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Ⅰ组补救性ICSI部分卵子优胚率低于Ⅱ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IVF中精卵共培养3 h是可行的;授精后5 h第二极体的排出可作为卵子激活的征象;授精后5 h行补救性ICSI可获得可观的临床结局,且不会增加多精受精率;低受精率可能更易出现在原因不明性不孕及原发不孕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授精 极体 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