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6—2019年中国高校学生健康素养水平Meta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石珺怡 刘菊芬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89-694,共6页
目的对2016—2019年中国高校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研究进行Meta分析,了解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为提升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提供建议。方法系统检索万方、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和PubMed中有关中国在校大学生健康素养... 目的对2016—2019年中国高校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研究进行Meta分析,了解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为提升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提供建议。方法系统检索万方、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和PubMed中有关中国在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的中英文文献,检索起止时间为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7月10日,使用R 3.5.1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8篇文献,总样本量为54893人,总体健康素养水平为19.04%(95%CI:14.40%~25.16%),健康知识与观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基本健康技能水平及95%CI分别为31.02%(24.88%~37.16%)、28.82%(21.73%~35.91%)和35.02%(26.12%~43.92%);安全与急救、科学健康观、健康信息素养、慢性病预防、传染病预防和基本医疗素养水平及95%CI分别为54.22%(43.28%~65.15%)、55.21%(45.87%~64.54%)、36.11%(28.45%~43.76%)、26.51%(18.96%~34.06%)、24.73%(20.68%~28.79%)、20.92%(15.14%~28.91%)。与2015年及之前相比,除基本健康技能、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预防和基本医疗素养水平外,各类健康素养水平均有上升。亚组分析发现,汉族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稍高于少数民族;城市和发达地区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稍高于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医学生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其他专业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学生总体健康素养水平较以往有所增高,但各方面素养发展不均衡。各方应协力提升大学生健康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学生 健康素养 META分析
下载PDF
中国某健康体检人群痔的流行病学特征
2
作者 郭呈华 +8 位作者 林芝 蔡珊 刘国臻 潘烺 吕筠 李立明 满塞丽麦 王波 余灿清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5-819,共5页
目的:分析我国某健康体检人群中痔的分布特点,为痔的精准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在某全国连锁的体检中心接受健康检查的18岁以上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及直肠... 目的:分析我国某健康体检人群中痔的分布特点,为痔的精准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在某全国连锁的体检中心接受健康检查的18岁以上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及直肠检查结果,描述痔的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以2010年第6次人口普查作为标准人口,对年龄和地区进行直接标化,报告分为性别、年龄组的痔标化检出率。结果:共纳入2 940 295名健康体检者,平均年龄(41.7±14.0)岁,其中女性占52.6%。在全年龄组人群中,男、女性痔的标化检出率分别为17.7%和43.7%(P<0.001)。从年龄分布来看,女性痔标化检出率呈倒U型,30~39岁年龄组的痔标化检出率最高(63.5%);男性痔标化检出率随年龄增加,以50~59岁年龄组最高(17.2%),60岁及以上年龄组检出率略有降低(趋势检验P<0.001)。此外,男性痔标化检出率随体重指数升高呈上升趋势(趋势检验P<0.001),高血压人群痔标化检出率在男性和女性中均显著高于正常血压人群(P<0.001)。结论:我国成人痔检出率与性别、年龄、肥胖及高血压等因素密切相关,但本研究基于体检人群开展,结论外推到一般人群时需慎重;识别出痔患病的高危人群和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宣教工作和早期筛查,可以减少痔的发生,提升我国居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检查 检出率
下载PDF
形形色色“消费陷井”忙坏“3·15”
3
作者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4年第7期6-6,7,共2页
关键词 “消费陷井” “3·15” 执法者 自我保护意识 法律法规
下载PDF
2000—2020年育龄妇女叶酸水平评估 被引量:3
4
作者 刘菊芬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77-385,共9页
目的分析2000-2020年全球育龄妇女的叶酸水平, 探讨社会经济因素对叶酸水平的影响, 为我国未来制定相关增补政策提供支持。方法以中文关键词"叶酸""缺乏""水平""妇女"和"育龄", 英... 目的分析2000-2020年全球育龄妇女的叶酸水平, 探讨社会经济因素对叶酸水平的影响, 为我国未来制定相关增补政策提供支持。方法以中文关键词"叶酸""缺乏""水平""妇女"和"育龄", 英文关键词"folate""folic acid""deficiency""status""women""childbearing"和"reproductive"检索中国知网和PubMed, 以英文关键词"micronutrients"和"nutrition"检索全球健康数据交换数据库(GDHx)、反映炎症的生物标志物和贫血的营养决定因素数据集(BRINDA)以及基础工作出版物(Ground Work)。检索时间限定为2000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 语种限定为中文和英文, 经过题目、摘要和全文筛选后共纳入45篇文献。对纳入文献中育龄妇女叶酸状况等进行描述性分析, 并对收入与叶酸状况进行Kruskal-WallisH检验和Nemenyi检验。结果育龄妇女血清叶酸缺乏率与红细胞叶酸不足率的M(Q1, Q3)分别为15.0%(3.5%, 37.0%)和49.0%(22.0%, 83.0%)。不同收入国家育龄妇女血清叶酸水平及血清叶酸缺乏率差异较大, 低收入国家育龄妇女血清叶酸缺乏率显著高于中、高收入国家。结论 2000-2020年大多数国家育龄妇女叶酸水平尚未达到理想状态, 应开展更多的叶酸增补方案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缺乏 社会经济因素 育龄妇女 叶酸增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