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省区域性暴雨过程综合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蔡新玲 程肖侠 《陕西气象》 2012年第6期16-19,共4页
利用逐日降水量资料对陕西省1961—2010年区域性暴雨过程特征进行了分析。选取暴雨过程平均雨量、最大雨量、暴雨覆盖范围及持续时间等单项指标,采用等权重技术方案构建综合指数计算模型。利用重现期和百分位两种方法确定区域性暴雨过... 利用逐日降水量资料对陕西省1961—2010年区域性暴雨过程特征进行了分析。选取暴雨过程平均雨量、最大雨量、暴雨覆盖范围及持续时间等单项指标,采用等权重技术方案构建综合指数计算模型。利用重现期和百分位两种方法确定区域性暴雨过程综合评估指标阈值,并对2011年暴雨过程进行了评估定位,结果比较客观,方法简单可行,便于业务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过程 综合评估 指标
下载PDF
近45年来陕西省可利用的降水资源特征及变化 被引量:14
2
作者 蔡新玲 乔秋文 +2 位作者 王繁强 姜创业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2-287,共6页
利用陕西省1961-2005年月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讨论了该地区45年来降水以及可利用的降水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陕西省降水及可利用的降水资源呈现南多北少的特点,夏季最大,分别占全年的47%和45%,冬季最小,分别占3%和1%;陕北地区可利... 利用陕西省1961-2005年月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讨论了该地区45年来降水以及可利用的降水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陕西省降水及可利用的降水资源呈现南多北少的特点,夏季最大,分别占全年的47%和45%,冬季最小,分别占3%和1%;陕北地区可利用降水资源高度集中在夏季,占全年的58%,关中和陕南秋季较丰富,关中集中在秋季,占到全年的50%。而可利用降水系数南北各区均以秋季最高,全年平均则陕南最高,陕北次之,关中最低。45年来,全省平均可利用降水资源的总体趋势是减少的,这是由于陕北和关中的降水减少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蒸发 水资源 气候变化 陕西
原文传递
渭河流域降雨结构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11
3
作者 蔡新玲 蔡依晅 +4 位作者 叶殿秀 乔秋文 赵晓萌 李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70-375,共6页
为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渭河流域降水结构的时空变化,利用渭河流域71个气象站1981—2012年汛期(5—9月)逐时降水资料,选取降水发生率和降水贡献率两个指标,结合线性倾向率和非参数Mann-Kendall检验法探讨了流域降水结构的变化趋势及不同... 为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渭河流域降水结构的时空变化,利用渭河流域71个气象站1981—2012年汛期(5—9月)逐时降水资料,选取降水发生率和降水贡献率两个指标,结合线性倾向率和非参数Mann-Kendall检验法探讨了流域降水结构的变化趋势及不同降水历时和不同降水等级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渭河流域各历时降水发生率随历时增加呈指数形式快速递减,降水贡献率随历时增长先快速增大,后波动减小。流域上游短历时降水发生率和贡献率较高,而流域中下游长历时降水发生率和贡献率较高。(2)渭河流域1~6h的短历时和48h以上长历时降水发生率和贡献率均表现为减小趋势,7~24h历时降水发生率和贡献率为增加趋势,这种变化趋势在流域的中下游更加显著。(3)渭河流域降水发生率随降水等级的增加呈指数下降,小雨发生率最高,而暴雨的发生率最低。比较而言,流域上游小雨和中雨的发生率和贡献率较高,而流域中下游大雨和暴雨发生率和贡献率较高,特别是在渭河干流,暴雨贡献率在25%以上。(4)渭河流域小雨级别的降水事件发生率和贡献率均表现为显著的下降趋势,而暴雨级别降水发生率和贡献率表现为增加趋势,这种变化趋势将可能使流域防洪形势趋于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流域 降水历时 降水等级
下载PDF
陕西关中重污染天气低空流场的分型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胡淑兰 胡琳 +2 位作者 林扬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2-130,共9页
利用陕西关中区域内五市(西安、咸阳、渭南、铜川、宝鸡)有PM_(2.5)监测数据以来的2014—2019年各市污染指数(AQI)筛选代表年,定义关中区域污染和区域重污染天气过程,结合陕西WRF(Weather research & forecasting model)模拟数据,... 利用陕西关中区域内五市(西安、咸阳、渭南、铜川、宝鸡)有PM_(2.5)监测数据以来的2014—2019年各市污染指数(AQI)筛选代表年,定义关中区域污染和区域重污染天气过程,结合陕西WRF(Weather research & forecasting model)模拟数据,对影响关中区域的流场分型,并重点研究了各流场分型与PM_(2.5)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根据关中区域低空流场,将重污染天气日流场分为:东部来流(A~C)、西部/南部来流(D~F)、北部来流非转向(G)和无显著流场(H)4个大类,根据出现时间和地点等,东部来流又分为东北来流(A)、东北来流夜间型(B)、渭南绕山来流(C),西部/南部来流分为西南/南部来流(D)、北部来流转向(E)、宝鸡来流(F),共8个类型分别记为A~H。(2)区域重污染过程中东部来流出现最多,频率达到59.8%,其中B、C型占比均达到25.0%以上;各流场分型昼夜变化较大,在昼间(08:00—19:00)流场中,出现最多的是C型流场,在夜间(20:00—07:00)流场中B、E、F型比较活跃,出现最多的是B型流场,另外A、D、G、H型夜间出现比昼间多。(3)关中区域重污染主要出现在冬季,除因供暖导致的污染物的排放量增加外,低空流场对污染物扩散影响显著,从流场分型上看,静稳天气、山谷风、北方污染物输送是导致关中区域重污染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关中 低空流场分型 区域重污染天气过程
下载PDF
第十四届全运会期间西安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蔡新玲 李茜 +1 位作者 刘波 《陕西气象》 2021年第6期21-26,共6页
利用西安1951—2019年8—10月气象要素时、日值资料,对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前后西安的气温、降水、风和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平均状况、极值及变化特征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全运会期间西安的... 利用西安1951—2019年8—10月气象要素时、日值资料,对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前后西安的气温、降水、风和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平均状况、极值及变化特征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全运会期间西安的温湿条件适宜。9月15—27日,平均2~3 d会出现1次降雨,雨量接近中雨级别;降水日各时次降水发生频率变化不大,但降水量日变化明显,07—12时较大,21—06时相对较小。全运会期间西安日最大风速的变化较大,主要以东北风和西南风居多;平均风速日变化较明显,白天大,夜间小。全运会期间西安高温、暴雨、沙尘、大雨、雷暴等高影响天气事件出现概率较小,但霾和中等以上降雨事件出现概率相对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运会 气象条件 高影响事件 西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