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去甲长春花碱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0
1
作者 徐兵河 袁芃 +3 位作者 李青 张频 赵龙 周际昌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21-522,共2页
关键词 去甲长春花碱 顺铂 乳腺癌 药物疗法 治疗 疗效
原文传递
泰索帝联合顺铂治疗31例蒽环类耐药性晚期乳腺癌疗效分析 被引量:46
2
作者 徐兵河 赵龙 +1 位作者 王佳玉 袁芃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71-473,共3页
目的观察泰索帝联合顺铂方案治疗蒽环类耐药性晚期乳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00年4月至2005年3月,以泰索帝联合顺铂方案治疗蒽环类耐药性晚期乳腺癌31例。泰索帝75 mg/m^2,静滴,第1天;顺铂75 mg/m^2,静滴,第1天加水化、利尿、止吐... 目的观察泰索帝联合顺铂方案治疗蒽环类耐药性晚期乳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00年4月至2005年3月,以泰索帝联合顺铂方案治疗蒽环类耐药性晚期乳腺癌31例。泰索帝75 mg/m^2,静滴,第1天;顺铂75 mg/m^2,静滴,第1天加水化、利尿、止吐等治疗;21 d为1周期。本组中位化疗周期数为4(2~8)周期。结果31例均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CR)2例(6.5%),部分缓解(PR)15例(48.4%),稳定(SD)7例(22.6%),进展(PD)7例(22.6%),总有效率(CR+PR) 54.9%,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5个月。1年生存率66.7%。主要毒性为恶心、呕吐和骨髓抑制。结论泰索帝和顺铂联合方案治疗蒽环类耐药性晚期乳腺癌疗效较好,使用方便,毒性反应较轻,是蒽环类耐药性乳腺癌的有效解救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紫杉醇 顺铂 蒽环类 乳腺肿瘤
原文传递
培美曲塞治疗19例复发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被引量:35
3
作者 郝学志 张湘茹 +3 位作者 胡兴胜 王彬 赵龙 黄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7期575-577,共3页
背景与目的:晚期复发的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效果差,可选择的药物不多。本研究探讨培美曲塞单药或联合顺铂/卡铂治疗晚期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复发性晚期NSCLC患者19例,其中男性9例,女... 背景与目的:晚期复发的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效果差,可选择的药物不多。本研究探讨培美曲塞单药或联合顺铂/卡铂治疗晚期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复发性晚期NSCLC患者19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0例,中位年龄48岁,KPS评分≥70。单药治疗:培美曲塞500mg/m2,第1天静脉滴注每3周重复;联合治疗:培美曲塞500 mg/m2第1天+顺铂60 mg/m2第2天静脉滴注每3周重复;或培美曲塞500 mg/m2第1天+卡铂300 mg/m2第2天静脉滴注每3周重复。至少2周期以上可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9例中16例可评价疗效,全组无CR/PR病例,MR 2例,SD 10例,PD 4例,疾病控制率75%(12/16)。中位生存时间9个月,1年生存率为31%(5/16)。主要不良反应为粒细胞下降、贫血和胃肠道反应。结论:培美曲塞单药或联合铂类治疗晚期复发NSCLC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美曲塞 复发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顺铂 卡铂
下载PDF
多西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蒽环类药物耐药性晚期乳腺癌的初步临床结果 被引量:24
4
作者 徐兵河 赵龙 +1 位作者 袁芃 储大同 《癌症进展》 2004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 观察多西紫杉醇(docetaxel)联合卡培他滨(capecitabine)治疗蒽环类耐药性晚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 2002年6月-2003年10月,以此方案治疗蒽环类药物耐药的晚期乳腺癌16例。全组化疗共52周期,中位周期数3周期(2-6周期)。结果 CR 2例,P... 目的 观察多西紫杉醇(docetaxel)联合卡培他滨(capecitabine)治疗蒽环类耐药性晚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 2002年6月-2003年10月,以此方案治疗蒽环类药物耐药的晚期乳腺癌16例。全组化疗共52周期,中位周期数3周期(2-6周期)。结果 CR 2例,PR 7例,SD 4例,PD 3例,总有效率(CR+PR)56.2%。全组中位缓解期5个月(2-14个月)。主要剂量毒性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手足综合征,骨髓抑制以白细胞减少为主,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8.7%。结论 多西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对蒽环类药物耐药的转移性乳腺癌有较好的疗效,且毒性可以耐受,可以考虑作为解救化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紫杉醇 卡培他滨 联合化疗 乳腺癌
下载PDF
饲料中菌酶协同作用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25
5
作者 李旺 丁轲 +1 位作者 曹平华 赵龙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469-3475,共7页
发酵和酶解是饲料原料尤其是非常规原料常用的生物处理手段,能够改善饲料营养价值、降低抗营养因子含量、提高饲料消化率等。菌酶协同作用是将发酵和酶解的处理方式有机结合在一起,协同对饲料原料进行加工处理,以达到更好的饲用效果。... 发酵和酶解是饲料原料尤其是非常规原料常用的生物处理手段,能够改善饲料营养价值、降低抗营养因子含量、提高饲料消化率等。菌酶协同作用是将发酵和酶解的处理方式有机结合在一起,协同对饲料原料进行加工处理,以达到更好的饲用效果。本文综述了饲料菌酶协同作用的目的,即分解大分子营养物质、降低抗营养因子含量、增加特定目标产物,总结了目前菌酶协同作用的基质以及所用的菌种和酶,分析了菌酶协同作用的一次发酵工艺和两步法协同处理工艺的区别,并对现有菌酶协同作用的评价体系做了评论,对菌酶协同作用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做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酶协同作用 发酵 酶解
下载PDF
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杨晟 王燕 +11 位作者 胡兴胜 王宏羽 郝学志 许建萍 汪麟 王彬 李峻岭 赵龙 姜培娣 屈凤莲 张湘茹 石远凯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63-268,共6页
背景与目的西妥昔单抗是作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单克隆抗体。已有的研究表明在化疗基础上加用西妥昔单抗,可以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但来自东方人群的数据有限。本研究旨在分析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中国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背景与目的西妥昔单抗是作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单克隆抗体。已有的研究表明在化疗基础上加用西妥昔单抗,可以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但来自东方人群的数据有限。本研究旨在分析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中国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纳入接受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数据,包括患者的临床特征、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共纳入40例患者,其中29例为男性,36例为腺癌,23例既往接受过姑息性化疗(中位2个化疗方案),上一个化疗方案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2.3个月。采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后,全组患者的缓解率为32.5%(13/40)。既往未接受过化疗和接受过化疗的患者缓解率分别为52.9%(9/17)和17.4%(4/23)(P=0.018)。全组患者的中位PFS为4.8个月。既往未接受过化疗的患者中位PFS为8.4个月,而接受过化疗者的PFS为4.1个月(P=0.062)。全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17.1个月。不良反应可处理,未发生治疗相关死亡。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有望提高中国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并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西妥昔单抗 靶向治疗 化疗
下载PDF
希罗达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储大同 刘基巍 +8 位作者 李维廉 宋三泰 赵扬冰 宋恕平 赵龙 朱建新 王怀谨 张嘉庆 北京希罗达治疗乳腺癌协作组100021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321-324,共4页
目的:评价希罗达(Xeloda)治疗国人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2001年6月至2002年8月,共入选76例转移性乳腺癌病人。所有病人均予希罗达2 500mg/m^2/天,分早晚两次,饭后30分钟内口服,连服14天,间歇7天,即每个治疗周期为21天;至... 目的:评价希罗达(Xeloda)治疗国人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2001年6月至2002年8月,共入选76例转移性乳腺癌病人。所有病人均予希罗达2 500mg/m^2/天,分早晚两次,饭后30分钟内口服,连服14天,间歇7天,即每个治疗周期为21天;至少治疗2周期。结果:76例中,1例完全缓解,25例部分缓解。病情稳定34例(44.7%),疾病进展为 15例(19.7%)。总有效率为 34.2%。肿瘤控制率(CR+PR+SD)为 78.9%。毒性反应 Ⅰ/Ⅱ级主要为手足综合征 19例(25.0%)、恶心13例(17.1%)和腹泻12例(15.8%); Ⅲ级主要为恶心2例(2.6%)、呕吐2例(2.6%)、血小板减少2例(2.6%)、GOT升高2例(2.6%)及头晕1例(1.3%),无Ⅳ级毒性。结论:口服希罗达治疗国人复治的转移性乳腺癌疗效较高,耐受性好,可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罗达 治疗 转移性乳腺癌 疗效 安全性 临床研究
下载PDF
毕赤酵母优化表达外源蛋白策略 被引量:15
8
作者 余占桥 马青山 +1 位作者 赵龙 张日俊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35-1042,共8页
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表达系统是一种异源蛋白表达的理想系统,但目前并非所有的外源蛋白都能在毕赤酵母中成功高效表达,不同的蛋白表现为不同表达水平、生物活性及稳定性。从遗传因素和表达条件综述了外源蛋白在毕赤酵母中的优化... 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表达系统是一种异源蛋白表达的理想系统,但目前并非所有的外源蛋白都能在毕赤酵母中成功高效表达,不同的蛋白表现为不同表达水平、生物活性及稳定性。从遗传因素和表达条件综述了外源蛋白在毕赤酵母中的优化表达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赤酵母 外源蛋白 优化表达
原文传递
去甲长春花碱为主方案治疗蒽环类药物耐药性晚期乳腺癌的疗效 被引量:15
9
作者 袁芃 徐兵河 +2 位作者 李青 张频 赵龙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602-604,共3页
目的:观察抗肿瘤新药去甲长春花碱(Navelbine,NVB)为主的联合方案化疗治疗蒽环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1995年9月~1999年2月,以此法治疗晚期乳腺癌21例,其中,NVB+ADM治疗9例,NVB+DDP治疗8例,NVB+MIT 4例。全组化疗... 目的:观察抗肿瘤新药去甲长春花碱(Navelbine,NVB)为主的联合方案化疗治疗蒽环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1995年9月~1999年2月,以此法治疗晚期乳腺癌21例,其中,NVB+ADM治疗9例,NVB+DDP治疗8例,NVB+MIT 4例。全组化疗共54周期,中位数3周期(2~4周期)。结果:CR 2例,PR 8例,SD 8例,PD 3例,总有效率(CR+PR)47.6%。全组中位缓解期5个月(2~17个月)。主要剂量限制毒性为骨髓抑制,以白细胞减少为主,Ⅱ~Ⅲ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90.5%。静脉炎发生率为14.3%(3/21)。结论:以NVB为主的联合化疗对蒽环类药物耐药的转移性乳腺癌有较好的疗效,且毒性可以耐受,可以考虑作为后续化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长春花碱 蒽环类药物 乳腺癌 化疗疗法 耐药性 疗效
下载PDF
乳腺癌合并脉管瘤栓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赵卫红 徐兵河 +3 位作者 张频 李青 赵龙 孙燕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合并脉管瘤栓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分子生物学特性、生存率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62例乳腺癌合并脉管瘤栓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分子生物学指标和各种治疗方式对生存的影响。结果全组262例... 目的探讨乳腺癌合并脉管瘤栓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分子生物学特性、生存率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62例乳腺癌合并脉管瘤栓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分子生物学指标和各种治疗方式对生存的影响。结果全组262例患者占同期收治乳腺癌患者的5.2%,中位年龄43岁。其中,浸润导管癌247例,占94.3%。Ⅰ期患者13例(5.0%),Ⅱ期82例(31.3%),Ⅲ期154例(58.8%),Ⅳ期3例(1.1%)、未明10例(3.8%)。ER(+)占67.7%,PR(+)占68.0%;p53(+)占54.2%;PCNA(+)占93.3%;c-erbB2(+++)占20.8%,c-erbB2(++)占16.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无病生存率的因素为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分期以及是否放疗。影响总生存率的因素为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分期、脉管瘤栓的位置以及是否放疗;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和是否放疗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5年和10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7.6%和50.7%,5年和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2.8%和52.9%。结论乳腺癌合并脉管瘤栓患者具有较差的生物学特性,手术和放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为淋巴结转移和放疗。抗血管和淋巴管生成靶向治疗可能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脉管瘤栓 病理特点 预后
原文传递
副乳腺癌1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袁芃 徐兵河 +2 位作者 赵龙 张频 李青 《实用癌症杂志》 2004年第2期186-187,共2页
目的 探讨副乳腺癌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方法。方法 对 195 8年 10月~ 2 0 0 2年 12月收治的 13例副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随访至 2 0 0 2年 12月 ,4例出现远处转移 ,并死于该病 ,1例死于其它疾病 ,余 8例健在... 目的 探讨副乳腺癌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方法。方法 对 195 8年 10月~ 2 0 0 2年 12月收治的 13例副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随访至 2 0 0 2年 12月 ,4例出现远处转移 ,并死于该病 ,1例死于其它疾病 ,余 8例健在。 5年生存率 41.7% ( 5 /12 )。结论 副乳腺癌是 1种罕见但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和术后病理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乳腺癌 诊断 综合疗法 影像学检查 手术方式 肿瘤转移
下载PDF
土壤中高产蛋白酶菌株产酶条件及酶学性质 被引量:15
12
作者 曹慧 张腾月 +5 位作者 赵龙 李源 杨佳萌 张朋振 任世威 张会会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072-2081,共10页
【背景】微生物蛋白酶已经成为工业用蛋白酶的主要来源,筛选具有特殊环境适应性的微生物成为生物酶资源的开发热点。【目的】通过对青藏高原土壤微生物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优化及相关特性研究,寻找新的蛋白酶资源,为高原菌种资源利用... 【背景】微生物蛋白酶已经成为工业用蛋白酶的主要来源,筛选具有特殊环境适应性的微生物成为生物酶资源的开发热点。【目的】通过对青藏高原土壤微生物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优化及相关特性研究,寻找新的蛋白酶资源,为高原菌种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对筛选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菌株进行发酵条件优化及酶学性质的探究。【结果】筛选出一株高产蛋白酶菌株XC2,经鉴定菌株XC2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XC2最优产酶条件:可溶性淀粉4.0%,牛肉膏1.0%,K+0.6%,培养温度34°C、初始pH 7.0、接种量2.0%的条件下200 r/min振荡培养13 h,所产蛋白酶活力最高为638.5 U/mL。XC2所产蛋白酶最适反应温度60°C,最适pH9.0;40-50°C、pH8.0-10.0条件下酶活稳定性较高;Mn2+对酶活力有明显激活作用,而Zn2+、Cu2+、Fe2+、Fe3+对酶活力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枯草芽孢杆菌XC2有较强的产碱性蛋白酶的能力,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 筛选鉴定 产酶条件优化 酶学性质 青藏高原
原文传递
产纤维素酶细菌的筛选鉴定与特性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赵龙 陈林 +5 位作者 杜东晓 董惠心 李旺 李元晓 何万领 曹平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30期83-88,共6页
为了筛选获得产纤维素酶细菌,为新型饲料添加剂的开发提供材料基础。本研究以玉米田土壤为样品,使用刚果红平板法筛选产纤维素酶细菌并分析其所产酶的特性。通过试验,筛选获得产纤维素酶菌株,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法将其鉴定为巨大芽孢... 为了筛选获得产纤维素酶细菌,为新型饲料添加剂的开发提供材料基础。本研究以玉米田土壤为样品,使用刚果红平板法筛选产纤维素酶细菌并分析其所产酶的特性。通过试验,筛选获得产纤维素酶菌株,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法将其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对巨大芽孢杆菌XT2所产纤维素酶进行酶学特性分析,发现其最适反应条件为50℃,pH 6.0,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K+对纤维素酶具有激活作用,Mg^(2+)、Ca^(2+)和Mn^(2+)对酶活具有抑制作用。该菌生长至20 h时,所产纤维素酶活力最高,达到0.774 U/mL。该产纤维素酶芽孢杆菌的成功分离获取为饲料新资源的开发以及新型饲料添加剂的研制提供了菌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芽孢杆菌 筛选 鉴定 酶学特性
下载PDF
男性乳癌3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袁芃 徐兵河 赵龙 《癌症进展》 2005年第2期170-172,共3页
目的 探讨男性乳癌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方法。方法 对 1985年 10月~ 1999年 9月收治的 31例男性乳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随访至 2 0 0 4年 9月 ,2例局部复发 ,8例出现远处转移。 5年生存率 71 0 % (2 2 / 31)。结... 目的 探讨男性乳癌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方法。方法 对 1985年 10月~ 1999年 9月收治的 31例男性乳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随访至 2 0 0 4年 9月 ,2例局部复发 ,8例出现远处转移。 5年生存率 71 0 % (2 2 / 31)。结论 男性乳癌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诊断主要依靠术后病理 ,淋巴结转移是主要的预后因素。综合治疗可能有助于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乳癌 诊断 综合疗法
下载PDF
不同处理方法对豆粕中抗原蛋白和酸溶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旺 何万领 +3 位作者 丁轲 李元晓 曹平华 赵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5-32,共8页
【目的】研究发酵、酶解和物理处理方式对豆粕大豆抗原蛋白分解和酸溶蛋白含量的影响,为筛选合适的豆粕加工处理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菌种组合、发酵水分、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豆粕抗原蛋白和酸溶蛋... 【目的】研究发酵、酶解和物理处理方式对豆粕大豆抗原蛋白分解和酸溶蛋白含量的影响,为筛选合适的豆粕加工处理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菌种组合、发酵水分、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豆粕抗原蛋白和酸溶蛋白含量的影响,确定最佳发酵方案。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计,研究蛋白酶用量、酶解水分、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对豆粕抗原蛋白和酸溶蛋白含量的影响,确定最佳酶解方案。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烘焙(温度设置为160,200,240℃)、微波(火力设置为小火、中火、高火)和蒸汽蒸制(时间设置为15,20,25 min)对豆粕抗原蛋白和酸溶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豆粕发酵最优方案:以枯草芽孢杆菌和产朊假丝酵母作为发酵菌种、发酵水分40%、35℃发酵72 h,该方案所得的发酵豆粕酸溶蛋白含量为17.36%,且抗原蛋白分解较好。豆粕酶解最优方案:蛋白酶添加量为0.3%、水分含量为60%,40℃酶解48 h,该方案所得酶解豆粕酸溶蛋白含量为8.76%,且抗原蛋白分解效果较好。与未经处理的对照相比,烘焙、微波和蒸汽处理的豆粕酸溶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且不同处理方式间差异显著(P<0.05),但同一处理方式不同处理水平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微波对豆粕抗原蛋白分解最好,烘焙和蒸汽对抗原蛋白也有一定的降解作用。【结论】发酵、酶解和物理处理均能提高豆粕酸溶蛋白含量,降低豆粕中的抗原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粕 抗原蛋白 酸溶蛋白 酶解 发酵
下载PDF
21例乳腺癌术后孤立性肺转移的临床分析及预后 被引量:8
16
作者 袁芃 徐兵河 +5 位作者 张频 李青 王佳玉 马飞 赵龙 孙燕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98-700,709,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孤立肺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因素。方法:自1999年1月~2009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对35例乳腺癌术后孤立肺结节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对上述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生存期及预后因素进行了单...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孤立肺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因素。方法:自1999年1月~2009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对35例乳腺癌术后孤立肺结节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对上述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生存期及预后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结果:乳腺癌手术至发现肺结节的时间为6~177个月,中位时间48个月。经病理证买,乳腺癌肺转移21例(60.0%),原发性肺癌8例(22.9%),良性病变6例(17.1%)。乳腺癌肺转移患者中,术后2、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5.2%(20/21)、71.4%(15/21)、19.0%(4/21)。从肺转移切除术至再次出现病情进展的中位时间(PFS)为32个月(3~73个月);全组患者生存期为12~103个月,中位时间43个月。经过单因素分析,影响乳腺癌肺转移术后至病情再次进展(PFS)的因素包括乳腺癌原发肿瘤大小、有无脉管瘤栓以及肺转移术后是否接受化疗(P<0.05);而原发肿瘤至肺转移的时间(无瘤生存期,DFS)以及肺转移术后是否化疗与肺转移术后生存期(OS)有关(P<0.05)。但经过多因素分析,上述因素对PFS无显著关系。结论:乳腺癌术后孤立肺结节的外科治疗具有诊断和治疗的作用,术后全身治疗对提高无进展生存及总生存可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肺转移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2个枯草芽孢杆菌源纤维素酶基因的克隆、融合表达及其酶学性质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丁轲 邱静静 +7 位作者 罗伟光 李旺 李元晓 曹平华 何万领 赵龙 王玉琴 张春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725-2733,共9页
本试验旨在构建不同纤维素酶的融合表达系统及探讨融合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利用PCR技术从实验室前期分离的枯草芽孢杆菌中分别扩增2个纤维素酶基因Cel42和Cel22,设计一段柔性接头(GSGGGS),通过酶切连接将2个纤维素酶基因构建在一个开... 本试验旨在构建不同纤维素酶的融合表达系统及探讨融合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利用PCR技术从实验室前期分离的枯草芽孢杆菌中分别扩增2个纤维素酶基因Cel42和Cel22,设计一段柔性接头(GSGGGS),通过酶切连接将2个纤维素酶基因构建在一个开放阅读框(ORF)内,插入到pET32a(+)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32a(+)-Cel42-Cel22,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克隆了2个纤维素酶基因Cel42和Cel22,并构建了重组表达系统BL21(DE3)/pET32a(+)-Cel42-Cel22,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估计其分子质量约为101 ku,粗酶液中葡聚糖内切酶活性为57.62 U/mL,葡聚糖外切酶活性为32.57 U/mL。试验所得融合纤维素酶Cel42-Cel22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H为6.0,温度在30~70℃范围内时可维持70%以上的纤维素酶活性,pH在4.0~9.0范围内时可保持75%以上的纤维素酶活性,除Mn^(2+)外的其他金属离子对纤维素酶的活性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Hg^(2+)和Cu^(2+)对的抑制作用较明显。由此可见,本试验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表达出了融合纤维素酶Cel42-Cel22,且该酶具有一定的活性,可适应较宽广的温度和pH范围,对金属离子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枯草芽孢杆菌 克隆 融合表达 酶学性质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赵龙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14期6-12,共7页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多样性在整个土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对其多样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受到环境和人为干扰等多方面的影响,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其研究的方法也从传统...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多样性在整个土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对其多样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受到环境和人为干扰等多方面的影响,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其研究的方法也从传统培养法发展到生化法和分子生物学法。目前青藏高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已经取得一些进展,本文从青藏高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和研究现状等方面简要地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的相关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影响因素 研究方法
下载PDF
乳酸菌不同饲喂方式对肉鸡生长性能、粗蛋白质表观代谢率及肠道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程鹏 张静博 +4 位作者 赵龙 丁轲 曹平华 马彦博 李旺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680-5690,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乳酸菌不同饲喂方式对肉鸡生长性能、粗蛋白质表观代谢率及肠道健康的影响,以探讨乳酸菌在肉鸡上的适宜饲喂方式。选择1日龄的爱拔益加(AA)肉鸡19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 本试验旨在研究乳酸菌不同饲喂方式对肉鸡生长性能、粗蛋白质表观代谢率及肠道健康的影响,以探讨乳酸菌在肉鸡上的适宜饲喂方式。选择1日龄的爱拔益加(AA)肉鸡19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拌料组(MIX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乳酸菌菌液;灌服组(OI组)饲喂基础饲粮,并口腔灌服乳酸菌菌液;饮水组(DW组)饲喂基础饲粮,并在饮水中添加乳酸菌菌液。乳酸菌菌液活菌数为4×109 CFU/mL。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在1~42日龄,DW组和MIX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CON组(P<0.05),MIX组、OI组和DW组料重比显著低于CON组(P<0.05)。2)21和42日龄时,MIX组、OI组和DW组粗蛋白质表观代谢率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3)21日龄,MIX组、OI组和DW组空肠绒毛高度、绒毛表面积和绒隐比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隐窝深度显著低于CON组(P<0.05);MIX组、DW组回肠绒毛表面积、绒隐比显著高于CON组(P<0.05)。42日龄,DW组空肠、回肠绒毛高度、绒隐比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各组盲肠主要微生物是厚壁菌门、拟杆菌门。21、42日龄时,MIX组、OI组和DW组盲肠双歧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CON组(P<0.05)。综上所述,3种乳酸菌饲喂方式均可不同程度提高肉鸡生长性能和粗蛋白质表观代谢率,改善肠道形态和肠道菌群结构,其中以饮水方式饲喂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生长性能 肠道健康 粗蛋白质表观代谢率 饲喂方式
下载PDF
榄香烯乳注射液耐受性试验Ⅰ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子平 储大同 +4 位作者 刘雨桃 李峻岭 赵龙 周立强 张湘茹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1867-1870,共4页
目的:探讨榄香烯乳剂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探索最大耐受剂量,为Ⅱ期临床研究推荐最佳剂量。方法:设置6个剂量组,每组入选3例患者。初始剂量750 mg·d-1,递增幅度250 mg,最高剂量2 000 mg·d-1。采用持续静脉滴注,qd,每周连续给药5... 目的:探讨榄香烯乳剂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探索最大耐受剂量,为Ⅱ期临床研究推荐最佳剂量。方法:设置6个剂量组,每组入选3例患者。初始剂量750 mg·d-1,递增幅度250 mg,最高剂量2 000 mg·d-1。采用持续静脉滴注,qd,每周连续给药5 d,休息2d,28 d为一周期。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抗肿瘤药物常见毒性反应分级标准及加拿大通用毒性评价标准(NCIC-CTC)评价不良反应,并初步观察疗效。结果:19例患者参加了临床试验,主要不良反应为三酰甘油及胆固醇水平升高,其余可见非感染性发热、消化道反应、白细胞下降等。不良反应与剂量升高无相关趋势。直到2 000 mg·d-1仍没有摸索到最大耐受剂量。根据耐受及生存情况,1 250 mg·d-1为合理使用剂量。结论:榄香烯乳剂注射液耐受性良好,结合生存情况,临床推荐1 250 mg·d-1为Ⅱ期临床使用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揽香烯乳剂注射液 Ⅰ期临床研究 剂量限制性毒性 最大耐受剂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