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色建筑评价设计标识一星级项目——徐矿城保障房绿色建筑规划设计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倩 《建设科技》 2011年第10期39-41,共3页
徐矿城保障房项目目前已经部分上房,入住业主对该项目建筑节能率、住区绿地率及环保、节能设施等的使用效果反馈意见的满意高度达90%以上,认可率非常高,真正实现了绿色建筑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效统一。
关键词 建筑规划设计 建筑评价 保障 星级 标识 使用效果 社会效益 绿色建筑
下载PDF
徐州岩溶场地嵌岩桩桩身承载力分布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涛 叶建平 +3 位作者 梁中政 陶文俊 梁树理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2707-2712,共6页
嵌岩桩在我国建筑工程中应用广泛,与普通地区嵌岩桩的承载特性不同,岩溶地区的岩溶发育程度会对嵌岩桩承载力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探究溶洞高度和嵌固深度等各因素变化时桩身承载力分布的变化情况,本文针对岩溶地区地质特征选取徐州... 嵌岩桩在我国建筑工程中应用广泛,与普通地区嵌岩桩的承载特性不同,岩溶地区的岩溶发育程度会对嵌岩桩承载力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探究溶洞高度和嵌固深度等各因素变化时桩身承载力分布的变化情况,本文针对岩溶地区地质特征选取徐州市徐海路建筑工程和骆驼山工业园建筑工程桩基静荷载试验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别研究嵌岩桩穿越溶洞时溶洞高度、嵌固深度和桩径大小变化时桩端阻力和桩侧阻力的整体分布变化趋势。结果显示:随着嵌固深度的增加,桩端阻力承载性能减小;溶洞高度增加,桩侧摩阻力减小,桩端阻力增大;桩径越大单位面积桩端阻力越小,对比800mm桩径的嵌岩桩,选用600mm桩径时单桩承载力能得到更有效的发挥且更加经济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岩桩 岩溶 竖向承载力 曲线拟合 桩端阻力 桩侧阻力
下载PDF
小柱网无梁楼盖在人防地下车库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19年第6期135-137,共3页
针对人防地下车库结构所受荷载较大,建造成本居高不下的实际情况,从结构形式分析着手,通过对姚庄三期人防地下车库设计方案的分析及比较,得出小柱网无梁楼盖人防地下车库在经济上具有明显优势的结论.
关键词 大柱网 小柱网 小柱网无梁楼盖 人防地下车库 经济效益
下载PDF
彭城路工程4号楼基础设计方案
4
作者 杜韶 王维木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32-45,共2页
【正】彭城路窄段拓宽工程是市政府旧城区改造的重点工程.该工程4#楼为框架一筒体结构:主楼地上二十八层,局部三十一层,地下两层,建筑高度近百米;裙楼地上四层,地下一层.该工程场区处于徐州复背斜的东南翼,岩层为寒武系中统的徐庄组... 【正】彭城路窄段拓宽工程是市政府旧城区改造的重点工程.该工程4#楼为框架一筒体结构:主楼地上二十八层,局部三十一层,地下两层,建筑高度近百米;裙楼地上四层,地下一层.该工程场区处于徐州复背斜的东南翼,岩层为寒武系中统的徐庄组和毛庄组,岩性为页岩、砂岩和灰岩.场区有两条断层,但均属非活动性断层,场区是稳定的.场区岩层较浅,普遍埋深十几米.彭城路工程的两栋高层1#楼和3#楼已成功地设计了人工挖孔灌注桩.4#楼按此桩型对地质情况进行了勘察.初步探明:4#楼下主要分布着页岩和灰岩.岩表层强风化严重,且程度不等,差者成土状,强度很低,大约地下35—40米才有中等风化到微风化基岩.这样人工挖孔灌注桩就不再适宜,只好改用天然地基作持力层.经过进一步勘察认定:场地类别为Ⅱ类;场区没有液化土层.土层大致分为两大部分:上部为杂填土,下部为老粘土.杂填土平均厚度9.8米,分为三部分:1—1层砖瓦石块较多,土质松散;1—2层主要是粉质粘土、淤泥质粘土和粉土,分布不均匀,处于软塑状态;1—3层为粉质粘土,孔隙比和液性指数均大于1,属高压缩性土.粘土层平均厚度8.3米,属第四纪冲洪积膨胀土,分为两部分:2—1层粘土,分布均匀,平均厚度2.3米,压缩性较低,处于硬塑状态;承载力280KPa.2—2层为砂礓粘土,含有大量钙锰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方案 天然地基 人工挖孔 灌注桩 压缩性 平均厚度 持力层 差异沉降 框架一筒体结构 后浇带
下载PDF
静压预应力管桩的几个问题探讨
5
作者 《环球慈善》 2019年第6期74-74,共1页
静压预应力管桩,技术应用已近成熟,但尚需技术工作者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
关键词 管桩 静压桩 问题
下载PDF
绿色建筑技术在徐矿城保障房中的应用
6
作者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2019年第2期0200-0200,共1页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我们也消耗了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推行“绿色”“、环保” “节能”已成为必然,这也是当下世界发展潮流。全世界 40% 的能源消耗实际上来自于建筑物的能耗,因此,推进建筑行业节能工作,...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我们也消耗了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推行“绿色”“、环保” “节能”已成为必然,这也是当下世界发展潮流。全世界 40% 的能源消耗实际上来自于建筑物的能耗,因此,推进建筑行业节能工作,发展绿色建筑,体现的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成为现代创新建设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建筑技术 徐矿城 保障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