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米格列奈与瑞格列奈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T2DM)在糖代谢、心血管危险因子、氧化应激方面的影响,了解米格列奈药物的短期和中期疗效。方法 2010年4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新诊断90例T2D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n=45),A组...目的比较米格列奈与瑞格列奈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T2DM)在糖代谢、心血管危险因子、氧化应激方面的影响,了解米格列奈药物的短期和中期疗效。方法 2010年4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新诊断90例T2D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n=45),A组给予瑞格列奈+二甲双胍,B组给予米格列奈+二甲双胍,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记录3 d内的动态血糖水平和波动趋势,之后12周定期随访相应指标。结果 2组治疗后3 d,空腹血糖、3餐后平均血糖(MBG)及日内血糖平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B组餐后1 h及2 h MBG降幅大于A组(P<0.05),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小于A组(P<0.05);12周后,2组空腹及餐后1、2 h血糖均明显降低,B组降幅大于A组;空腹及餐后1、2 h胰岛素(FINS、1 h INS、2 h INS)不同程度升高,B组1 h INS、2 h INS增幅大于A组;B组降低HbA1c幅度大于A组;2组均能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ISI),B组优于A组(P<0.05);B组低血糖发生人次低于A组。2组均能不同程度降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纤维蛋白原(FG)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2组对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下降作用均不明显(P>0.05);B组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升高丙二醛(MDA)优于A组(P<0.05)。结论米格列奈与瑞格列奈均能在短期内降低新诊断T2DM患者的血糖,但米格列奈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小;中期治疗后,与瑞格列奈比较,米格列奈能更好地提高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改善氧化应激因子。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不同年龄阶段骨密度的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014年在我院进行骨密度检查的444例2型糖尿病男性及208例健康对照组男性。采用美国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所有男性的腰椎(L1-4)、左侧股骨近端...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不同年龄阶段骨密度的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014年在我院进行骨密度检查的444例2型糖尿病男性及208例健康对照组男性。采用美国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所有男性的腰椎(L1-4)、左侧股骨近端(Neck)、大转子(Torch)、华氏三角(Ward’s)和髋部总体(Htot)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进行测量。糖尿病组患者按每10岁分段,比较各年龄段间BMD的变化。同时将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按每5岁进行分段,比较糖尿病组与同龄对照组BMD的差异。将糖尿病组不同部位的BMD与体重指数(BMI)、糖尿病病程、肌酐(Cr)、血清钙(Ca)、磷(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糖尿病组组内比较:Neck和Ward’s三角的BMD在不同年龄段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140~44岁年龄段两者在Ward’s三角的BMD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45~59岁年龄段两组之间不同部位的BMD无统计学差异(P〉0.05)。360~64岁年龄段两组在L1、L2、Torch、Neck及Htot部位的BMD存在差异(P〈0.05)。465~69岁年龄段两组在L1、L2、L3、L4、Neck、Htot部位的BMD存在统计学差异。60~69岁年龄段糖尿病组各部位的BMD均高于对照组(P〉0.05)。(3)相关性分析:男性T2DM患者的L1BMD与BMI、肌酐、血钙成正相关,L2、L3 BMD与BMI、肌酐成正相关,L4 BMD与BMI成正相关,Torch、Neck、Ward’s三角、HtotBMD与BMI、总胆固醇、血钙、磷成正相关,与年龄、病程成负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男性患者的不同年龄阶段骨密度变化较同龄健康男性不同。其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BMI、年龄、糖尿病病程为主要影响因素。对于50岁以上的糖尿病男性患者应重视骨密度检测,早期筛查骨质疏松。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身体成分的关系。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治疗的657例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50~80岁,其中男性351例,女性306例。记录受试者的糖尿病病程...目的分析不同性别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身体成分的关系。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治疗的657例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50~80岁,其中男性351例,女性306例。记录受试者的糖尿病病程、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检测血脂(TC、TG、HDL、LDL)、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受试者腰椎(L1~4)、股骨颈(Neck)、大转子(Troch)和Ward三角(Wards)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体脂率(PBF)、去脂体重(FFM)、肌肉量(SLM)、骨骼肌含量(SMM)及骨骼肌质量指数(SMI),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FFM、SLM、SMM、SMI、腰椎L1~4、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三角的BMD均显著高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P<0. 001),而体脂率明显低于女性(P<0. 001);按性别分组,男性、女性的BMI、FFM、SLM、SMM、SMI与各部位的BMD均呈显著正相关(P<0. 01)。其中,反映骨骼肌肉含量的指标如FFM、SLM、SMM、SMI与BMD的相关性高于反映脂肪含量的指标PBF;多元线性回归显示,骨密度随着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身体成分中,SLM对各部位BMD无明显影响,PBF、FFM、SMM、SMI对各部位BMD的影响不同。结论骨骼肌肉含量及体脂率对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有重要影响,糖尿病患者需重视体成分对骨质疏松的影响,应加强锻炼,合理控制体脂率。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比较米格列奈与瑞格列奈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T2DM)在糖代谢、心血管危险因子、氧化应激方面的影响,了解米格列奈药物的短期和中期疗效。方法 2010年4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新诊断90例T2D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n=45),A组给予瑞格列奈+二甲双胍,B组给予米格列奈+二甲双胍,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记录3 d内的动态血糖水平和波动趋势,之后12周定期随访相应指标。结果 2组治疗后3 d,空腹血糖、3餐后平均血糖(MBG)及日内血糖平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B组餐后1 h及2 h MBG降幅大于A组(P<0.05),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小于A组(P<0.05);12周后,2组空腹及餐后1、2 h血糖均明显降低,B组降幅大于A组;空腹及餐后1、2 h胰岛素(FINS、1 h INS、2 h INS)不同程度升高,B组1 h INS、2 h INS增幅大于A组;B组降低HbA1c幅度大于A组;2组均能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ISI),B组优于A组(P<0.05);B组低血糖发生人次低于A组。2组均能不同程度降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纤维蛋白原(FG)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2组对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下降作用均不明显(P>0.05);B组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升高丙二醛(MDA)优于A组(P<0.05)。结论米格列奈与瑞格列奈均能在短期内降低新诊断T2DM患者的血糖,但米格列奈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小;中期治疗后,与瑞格列奈比较,米格列奈能更好地提高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改善氧化应激因子。
文摘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不同年龄阶段骨密度的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014年在我院进行骨密度检查的444例2型糖尿病男性及208例健康对照组男性。采用美国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所有男性的腰椎(L1-4)、左侧股骨近端(Neck)、大转子(Torch)、华氏三角(Ward’s)和髋部总体(Htot)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进行测量。糖尿病组患者按每10岁分段,比较各年龄段间BMD的变化。同时将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按每5岁进行分段,比较糖尿病组与同龄对照组BMD的差异。将糖尿病组不同部位的BMD与体重指数(BMI)、糖尿病病程、肌酐(Cr)、血清钙(Ca)、磷(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糖尿病组组内比较:Neck和Ward’s三角的BMD在不同年龄段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140~44岁年龄段两者在Ward’s三角的BMD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45~59岁年龄段两组之间不同部位的BMD无统计学差异(P〉0.05)。360~64岁年龄段两组在L1、L2、Torch、Neck及Htot部位的BMD存在差异(P〈0.05)。465~69岁年龄段两组在L1、L2、L3、L4、Neck、Htot部位的BMD存在统计学差异。60~69岁年龄段糖尿病组各部位的BMD均高于对照组(P〉0.05)。(3)相关性分析:男性T2DM患者的L1BMD与BMI、肌酐、血钙成正相关,L2、L3 BMD与BMI、肌酐成正相关,L4 BMD与BMI成正相关,Torch、Neck、Ward’s三角、HtotBMD与BMI、总胆固醇、血钙、磷成正相关,与年龄、病程成负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男性患者的不同年龄阶段骨密度变化较同龄健康男性不同。其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BMI、年龄、糖尿病病程为主要影响因素。对于50岁以上的糖尿病男性患者应重视骨密度检测,早期筛查骨质疏松。
文摘目的分析不同性别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身体成分的关系。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治疗的657例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50~80岁,其中男性351例,女性306例。记录受试者的糖尿病病程、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检测血脂(TC、TG、HDL、LDL)、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受试者腰椎(L1~4)、股骨颈(Neck)、大转子(Troch)和Ward三角(Wards)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体脂率(PBF)、去脂体重(FFM)、肌肉量(SLM)、骨骼肌含量(SMM)及骨骼肌质量指数(SMI),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FFM、SLM、SMM、SMI、腰椎L1~4、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三角的BMD均显著高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P<0. 001),而体脂率明显低于女性(P<0. 001);按性别分组,男性、女性的BMI、FFM、SLM、SMM、SMI与各部位的BMD均呈显著正相关(P<0. 01)。其中,反映骨骼肌肉含量的指标如FFM、SLM、SMM、SMI与BMD的相关性高于反映脂肪含量的指标PBF;多元线性回归显示,骨密度随着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身体成分中,SLM对各部位BMD无明显影响,PBF、FFM、SMM、SMI对各部位BMD的影响不同。结论骨骼肌肉含量及体脂率对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有重要影响,糖尿病患者需重视体成分对骨质疏松的影响,应加强锻炼,合理控制体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