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的多层螺旋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6
1
作者 杨立 林芬 +7 位作者 李颖 王新疆 锡海 绍宏 吴坚 刘新 蔡祖龙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0期2858-2862,共5页
目的探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多层螺旋CT(MSCT)诊断和与冠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应用64层螺旋CT对可疑冠心病(CHD)者,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3名CT诊断医师独立判断MB-MCA的存在,结果一致时确定为MB-MCA。测量壁冠状... 目的探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多层螺旋CT(MSCT)诊断和与冠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应用64层螺旋CT对可疑冠心病(CHD)者,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3名CT诊断医师独立判断MB-MCA的存在,结果一致时确定为MB-MCA。测量壁冠状动脉(MCA)长度、肌桥(MB)厚度,结果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记录MB-MCA近、远段血管形态变化。根据这三项指标,提出载MB—MCA冠脉积分计算方法。确定载MB-MCA冠脉硬化情况,应用秩和统计分析,判断血管硬化与MB—MCA的关系。结果900例可疑CHD者,冠脉CTA发现MB-MCA167例(18.56%,167/900),180处。MB-MCA位于左前降支者占92.78%(167/180)。MSCT显示MCA可被心肌完全包绕(36.11%,65/180)或不完全包绕(63.89%,115/180)。MCA长度为18.7mm±10.2mm。MB厚度为1.7mm±1.2mm。70%的MCA前段和/或远段邻近血管走行迂曲成角。载MB-MCA冠脉积分评分方法:MCA长度〈10mm、MB不全包绕血管、邻近血管平滑,每项1分;MCA长度10—20mm、MB〈1mm、邻近血管一侧成角,每项2分;MCA程度〉20mm、MB〉1mm、邻近血管近、远段两侧成角,每项3分。167例中,88例可见冠状动脉硬化征象(52.69%),统计学结果提示载MB.MCA冠脉硬化与MB-MCA形态积分无明显相关(u=1.234,P〉0.05)。结论64层螺旋CT可用于判断MB.MCA和载MB-MCA冠脉的结构特征;临床怀疑CHD者MB-MCA检出率为18.56%;载MB.MCA冠脉硬化与MB-MCA形态积分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 壁冠状动脉 多层螺旋CT 影像诊断
原文传递
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对照 被引量:57
2
作者 杨立 林芬 +4 位作者 卢才义 李颖 王新疆 锡海 李玉峰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46-1149,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和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能力。方法对76例先后进行MSCT和CAG检查者,CT诊断和CAG诊断医师分别判断MB-MCA的有无,载MB-MCA血管形态特征。(1)采用双盲法MSCT和CAG分别独立阅片;(2)相...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和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能力。方法对76例先后进行MSCT和CAG检查者,CT诊断和CAG诊断医师分别判断MB-MCA的有无,载MB-MCA血管形态特征。(1)采用双盲法MSCT和CAG分别独立阅片;(2)相互参照另1种检查结果后再次阅片。应用卡方统计分析方法,判断2种方法发现MB-MCA和判断血管迂曲有无差异。结果双盲法MSCT发现MB-MCA27例29处,CAG发现2例2处(χ2=24.55,P<0.05),MSCT发现22处(75.86%)载MB-MCA冠状动脉节段迂曲,CAG发现1处(χ2=28.82,P<0.05),2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互对照后再次评价,MSCT发现MB-MCA数量同前,CAG新发现7例7处,位置与MSCT一致,2种方法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χ2=10.52,P<0.05)。对22例MSCT诊断局部迂曲者,CAG也可证实,2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P>0.05)。结论MSCT较CAG容易发现MB-MCA,CAG发现局部血管迂曲对MB-MCA有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循环
原文传递
64层螺旋CT评价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价值 被引量:44
3
作者 刘新 李颖 +5 位作者 杨立 锡海 王新疆 绍宏 张玉霄 蔡祖龙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08-811,共4页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14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患者(共37个支架)进行CT冠状动脉成像(CTA)。在CTA上,通过肉眼观察和测量支架内CT值两种方法诊断ISR。以冠状动脉造影(ISR...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14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患者(共37个支架)进行CT冠状动脉成像(CTA)。在CTA上,通过肉眼观察和测量支架内CT值两种方法诊断ISR。以冠状动脉造影(ISR≥50%)为标准,计算并比较两种方法诊断ISR的准确性。结果37个支架中,CCA检出ISR(≥50%)11个,正常(包括ISR<50%)26个。与CCA对照,CTA肉眼观察法正确诊断ISR 2个,正常18个,CT值测量法则分别正确诊断ISR 3个,正常21个。两种方法诊断ISR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8%、69%、20%、67%和27%、81%、38%、72%。两种方法各项准确性指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诊断ISR十分困难,但对排除ISR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支架
原文传递
颅内MR血管壁成像技术与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52
4
作者 锡海 +8 位作者 李澄 严福华 李睿 陈硕 郑海荣 刘新 张紫豪 杨旗 许建荣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45-1059,共15页
MR血管壁成像是颅内动脉疾病的最佳无创性评估手段,现已被广泛应用于颅内动脉狭窄的病因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预测.然而,由于受到MR厂商、磁场强度、接收线圈、采集序列和空间分辨率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医院或成像中心采用的成像方案存在... MR血管壁成像是颅内动脉疾病的最佳无创性评估手段,现已被广泛应用于颅内动脉狭窄的病因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预测.然而,由于受到MR厂商、磁场强度、接收线圈、采集序列和空间分辨率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医院或成像中心采用的成像方案存在较大的差异,严重影响这一成像技术的临床推广.本文汇聚了国内脑血管MR领域专家的实践经验和重要观点,形成了共识性意见,对颅内动脉MR血管壁成像进行标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CT和MR血管成像诊断粥样硬化斑块和狭窄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4
5
作者 刘新 锡海 +4 位作者 程流泉 绍宏 蔡祖龙 蔡幼铨 杨立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56-1160,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成分的斑块对管腔狭窄的影响以及CT和MR血管成像(CTA、MRA)诊断不同成分斑块所致狭窄的准确性。方法30例冠心病患者在2周内行冠状动脉CTA、MR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CTA采用16层螺旋CT,MRA采用屏气三维快速稳态平衡进动... 目的探讨不同成分的斑块对管腔狭窄的影响以及CT和MR血管成像(CTA、MRA)诊断不同成分斑块所致狭窄的准确性。方法30例冠心病患者在2周内行冠状动脉CTA、MR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CTA采用16层螺旋CT,MRA采用屏气三维快速稳态平衡进动(FIESTA)技术。CTA上将斑块分为非钙化和钙化斑块,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双盲评价这2种斑块在CTA和MRA上引起的显著性狭窄(≥50%)。以CAG为标准,评价CTA和MRA诊断显著性狭窄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结果30例冠心病患者CTA共发现53个斑块,其中有28个非钙化斑块和25个钙化斑块。28个非钙化斑块中,CAG显示非显著性狭窄(<50%)7个,显著性狭窄(≥50%)21个。CTA和MRA诊断非钙化斑块显著性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7%、85.7%和47.6%、71.4%。CTA与CAG一致性好(Kappa值为0.65)。25个钙化斑块中,CAG显示非显著性狭窄19个,显著性狭窄6个。CTA和MRA诊断钙化斑块显著性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3%、31.6%和83.3%、73.7%,MRA与CAG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46)。非钙化和钙化斑块在CAG上发生显著性狭窄的概率有统计学意义(χ2=11.78,P<0.01)。结论非钙化斑块和以非钙化成分为主的混合斑块是导致显著性狭窄的主要原因。完全钙化的斑块不引起或仅引起<50%的狭窄。CTA诊断非钙化斑块引起的显著性狭窄有很好的准确性,而MRA评价严重钙化斑块引起的管腔变化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心率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7
6
作者 李颖 杨立 +2 位作者 刘新 王新疆 锡海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477-1480,共4页
目的 评价心率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260例行64层CT冠状动脉CTA检查的连续病例进行分析评价,心率为46~113次/min,平均(72.10±12.54)次/min.应用1~4级评分标准进行图像质量评分,统计检查成功率(评分2以... 目的 评价心率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260例行64层CT冠状动脉CTA检查的连续病例进行分析评价,心率为46~113次/min,平均(72.10±12.54)次/min.应用1~4级评分标准进行图像质量评分,统计检查成功率(评分2以上)和图像优良率(评分3以上),比较心率为<60次/min、60~69次/min、70~79次/min、80~89次/min和≥90次/min 时冠脉图像质量与心率的关系.同时分析不同心率下图像重建时相选择.统计分析心率与成像质量的关系以及不同心率时,冠脉检查成功率、显示优良率和重建心动周期时相的差异.结果 260名受检者,冠状动脉显示成功率为99.26%(2581/2600),显示优良率为88.69%(2306/2600).心率与成像质量呈负相关(r=-0.92).心率<70次/min与心率≥70次/min者在显示优良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χ^2=44.68,P<0.01).心率<80次/min,重建时相以舒张中期(50%~75%)为主,心率≥80次/min,重建时相以收缩末期(25%~45%)为主(χ^2=98.88,P=0.000).结论 心率与冠状动脉成像质量明显相关,64层螺旋CT在高心率下可以获得达诊断标准冠脉图像,心率在70次/min以下图像质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冠状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血管造影、MRA和CTA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程流泉 锡海 +5 位作者 高元桂 马林 王新疆 蔡幼铨 刘宏斌 盖鲁粤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2期85-91,共7页
目的: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为参照,比较冠状动脉MRA和CTA诊断狭窄的准确性,探讨斑块的MRA表现。材料和方法:30例冠心病患者在2周内接受冠状动脉MRA、CTA和CA检查。MRA使用呼吸导航触发的高分辨三维FIESTA序列,CTA检查使用64排螺旋CT。... 目的: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为参照,比较冠状动脉MRA和CTA诊断狭窄的准确性,探讨斑块的MRA表现。材料和方法:30例冠心病患者在2周内接受冠状动脉MRA、CTA和CA检查。MRA使用呼吸导航触发的高分辨三维FIESTA序列,CTA检查使用64排螺旋CT。以CA为诊断金标准,评价MRA和CTA检测≥50%狭窄血管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斑块的MRA表现。结果:MRA和CTA判断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3.0%、86.9%、86.1%和85.1%、87.2%、86.8%。斑块的MRA复杂信号是MRA高、低估冠脉狭窄的主要原因,钙化是导致CTA高估狭窄的主要原因,MRA可以校正CTA对钙化所致狭窄的错误判断。结论:高分辨三维FIESTA序列MRA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的效能与CTA接近,MRA对显示钙化斑块导致的管腔狭窄比CTA有优势;斑块的MRA表现比较复杂,给狭窄的判断带来困难,也为斑块性质的判断提供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CTA MRA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对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起源的显示 被引量:26
8
作者 王新江 杨立 +4 位作者 蔡祖龙 锡海 李颖 刘新 林芬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510-1512,共3页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异常起源的螺旋CT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1日-2006年5月1日行冠状动脉检查的患者的CTA结果,共2274人,其中冠状动脉异常起源者共24例,发生率为1.06%.其中男22例,女2例,年龄36~79岁,平均52.8岁.对患者图像...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异常起源的螺旋CT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1日-2006年5月1日行冠状动脉检查的患者的CTA结果,共2274人,其中冠状动脉异常起源者共24例,发生率为1.06%.其中男22例,女2例,年龄36~79岁,平均52.8岁.对患者图像分别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现(VR)法重建图像.结果 右冠状动脉开口于左冠窦6例,开口高位5例;左主干开口高位4例,开口于左冠窦后缘2例;左前降支与左回旋支分别开口于左冠窦5例;左回旋支开口于右冠窦1例;左右冠状动脉共干1例.所有图像通过不同的重建方法可以清晰直观地显示异常血管的起始和行程.结论 64层螺旋CT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异常起源及行程异常,可为心血管医生提供有价值的影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变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评价 被引量:20
9
作者 林芬 杨立 +2 位作者 王新江 锡海 吴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45-548,共4页
目的探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形态学特征及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729例可疑或确诊冠心病(CHD)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结果,由2位心血管CT诊断医师独立判断MB-MCA的存在,结果一致时诊断为MB-... 目的探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形态学特征及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729例可疑或确诊冠心病(CHD)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结果,由2位心血管CT诊断医师独立判断MB-MCA的存在,结果一致时诊断为MB-MCA。测量MB厚度、MCA长度及管径,记录MB-MCA位置、包绕情况、MCA两端成角情况,并记录MCA本身以及其近、远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应用卡方检验,分析心肌桥近段、远段冠状动脉及壁冠状动脉自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6729例患者中发现MB-MCA总计1214例(18.0%),1262处。MB-MCA位于LAD者占90.7%(1145例)。MSCT显示MCA可被心肌完全包绕(39.3%,496/1262)或不完全包绕(60.7%,766/1262)。MCA长度为(18.6±9.0)mm。MB厚度为(2.2±1.7)mm。77.3%的MCA近端或(和)远端成角。MB-MCA近段和远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率分别为53.3%和2.3%,MCA本身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率为0.5%,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64层螺旋CT能够清楚显示载MB-MCA冠状动脉全程和MB-MCA本身,并用于评价MB-MCA形态学特征。心肌桥近段冠状动脉易发生粥样硬化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诊断
下载PDF
磁共振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特征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19
10
作者 王嵇 辉林 +4 位作者 曹烨 刘晓晟 子周 锡海 许建荣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12期1320-1323,共4页
目的:应用3.0T磁共振测定颈动脉斑块负荷、成分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及梗塞体积的相关性。方法:对62例急性颈内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血管壁磁共振检查,测量颈动脉管腔狭窄率和斑块负荷(最大管壁厚度及管壁体积标准化指数),评价斑... 目的:应用3.0T磁共振测定颈动脉斑块负荷、成分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及梗塞体积的相关性。方法:对62例急性颈内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血管壁磁共振检查,测量颈动脉管腔狭窄率和斑块负荷(最大管壁厚度及管壁体积标准化指数),评价斑块成分(坏死脂核,出血,钙化及纤维帽破裂),测得DWI急性脑梗死体积,计算OR值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结果:症状侧颈动脉狭窄程度、最大管壁厚度、管壁体积标准化指数和斑块内出血、钙化和纤维帽破裂的发生率均高于非症状侧(P值均<0.05);症状侧颈动脉管壁体积标准化指数与同侧颈内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体积有较强的正相关(Spearman秩相关系数0.327,P<0.05)。斑块内出血和钙化是较强的急性脑梗死暴露因素(OR值分别为2.4和2.1,P值均<0.05)。结论:症状侧与非症状侧颈动脉斑块特征存在差异,且与急性脑梗死存在相关,提示这些特征可能为斑块不稳定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出血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0
11
作者 崔园园 锡海 蔡剑鸣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316-318,共3页
心脑血管病如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导致人类死亡的所有疾病之首,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作为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主要原因之一,为动脉粥样硬化(AS)易损斑块破裂引发的急性血栓栓塞。病理学上,AS易损斑块的主要特征包括:(1)大脂质核薄纤维帽;... 心脑血管病如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导致人类死亡的所有疾病之首,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作为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主要原因之一,为动脉粥样硬化(AS)易损斑块破裂引发的急性血栓栓塞。病理学上,AS易损斑块的主要特征包括:(1)大脂质核薄纤维帽;(2)斑块内出血(IPH);(3)纤维帽破裂或溃疡形成;(4)炎性细胞的浸润和(或)新生血管化。近年来,作为易损斑块特征之一的IPH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心肌梗死 卒中 类胰蛋白酶类 毛细血管通透性
下载PDF
64层CT评价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与急性心脏事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吴坚 杨立 +2 位作者 林芬 王新江 锡海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应用64层CT评价导致急性心脏事件(acute cardiac event,ACE)的管腔狭窄与非钙化斑块的特点。资料与方法随访40例经64层CT证实的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患者7~12个月,比较ACE患者和非ACE患者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的形态特点(斑块的长度、... 目的应用64层CT评价导致急性心脏事件(acute cardiac event,ACE)的管腔狭窄与非钙化斑块的特点。资料与方法随访40例经64层CT证实的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患者7~12个月,比较ACE患者和非ACE患者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的形态特点(斑块的长度、厚度、CT值、表面规则度)及管腔狭窄程度。结果40例患者中10例随访过程中发生ACE,占25%,其中9例管腔狭窄≥50%。ACE患者的非钙化斑块厚度(3.4±0.9)mm较非ACE患者的非钙化斑块厚度(2.5±0.7)mm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CE患者斑块的长度、CT值及表面规则度与非ACE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管腔严重狭窄者ACE发生率升高,ACE患者的非钙化斑块较未发生ACE患者的非钙化斑块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脏事件 多层螺旋CT 非钙化斑块
原文传递
易损斑块磁共振成像:共识与挑战 被引量:17
13
作者 苑纯 锡海 《磁共振成像》 CAS 2010年第6期429-431,共3页
研究显示,黑血管壁成像技术能够较为准确地识别和定量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特征,尤其在颈动脉血管床。采用磁共振技术早期识别易损斑块的重要特征将有助于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因此,有必要对该技术进行临床推广应用。然而,目前... 研究显示,黑血管壁成像技术能够较为准确地识别和定量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特征,尤其在颈动脉血管床。采用磁共振技术早期识别易损斑块的重要特征将有助于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因此,有必要对该技术进行临床推广应用。然而,目前广泛推广磁共振斑块成像技术亦存在一定的挑战性,如应用该技术在冠状动脉等其他血管床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以及如何权衡效益/费用比等等。本文重点描述应用磁共振斑块成像技术的共识性观点和所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下载PDF
Riolan动脉弓的CTA影像表现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新江 蔡祖龙 +4 位作者 绍宏 锡海 黄辉 林芬 杨立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分析多层面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Riolan动脉弓的影像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2006年2月腹部大血管病变行CTA检查,合并有Riolan动脉弓显示的病例共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19~80岁,平均52.1岁。8例男性患者有... 目的:分析多层面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Riolan动脉弓的影像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2006年2月腹部大血管病变行CTA检查,合并有Riolan动脉弓显示的病例共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19~80岁,平均52.1岁。8例男性患者有动脉硬化和/或高血压病史,1例男性患者为先天性腹主动脉缩窄;5例女性患者均有多发性大动脉炎病史。结果:14例中腹主动脉闭塞7例,肠系膜上动脉闭塞2例、狭窄7例、正常5例。肠系膜下动脉闭塞6例、狭窄3例、正常5例。Riolan动脉弓直径为4~10mm,平均6.9mm。结论:Riolan动脉弓的出现通常提示肠系膜上或下动脉出现了严重的狭窄或闭塞,多层面螺旋CT血管造影不仅可以清晰的显示Riolan动脉弓,而且可以很好显示相关血管狭窄与闭塞情况,对临床治疗方案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三维磁共振管壁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闭塞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进 孙贝贝 +3 位作者 李晓 锡海 许建荣 辉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3-316,共4页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评价三维磁共振管壁成像(3D-MR-VWI)技术诊断颈动脉闭塞形态学特征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纳入经超声诊断为颅外段颈动脉闭塞(CAO),并于1周内完成3D-MR-VWI和DSA检查的124例患者。评价3D-MR-VWI与DS...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评价三维磁共振管壁成像(3D-MR-VWI)技术诊断颈动脉闭塞形态学特征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纳入经超声诊断为颅外段颈动脉闭塞(CAO),并于1周内完成3D-MR-VWI和DSA检查的124例患者。评价3D-MR-VWI与DSA在诊断CAO类型和闭塞发生部位的一致性。结果3D-MR-VWI对于颈动脉完全闭塞及闭塞起始部位的诊断与DSA结果均有较高的一致性(Cohen’s κ=0.85,95%CI 0.71~0.94;Cohen’s κ=0.85,95%CI 0.71~0.97)。3DMR-VWI诊断颈动脉完全闭塞的敏感度为97.0%,特异度为86.7%,准确率为94.6%。结论3D-MR-VWI能够准确诊断CAO并判定闭塞的形态学特征,可为临床诊治颈动脉闭塞性病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动脉闭塞性疾病 磁共振成像 脑血管造影术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与脑缺血事件相关性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6
作者 陈潇祎 庄仲 锡海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6期538-543,共6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斑块进展可表现为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脂质核增大、斑块内出血、纤维帽破裂等特征。随着血管影像技术的发展,以评价斑块进展为目的的前瞻性研究越来越广泛。...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斑块进展可表现为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脂质核增大、斑块内出血、纤维帽破裂等特征。随着血管影像技术的发展,以评价斑块进展为目的的前瞻性研究越来越广泛。大量研究表明,斑块进展与未来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显著相关。本文将对评价斑块的影像学方法的可重复性以及斑块进展与未来脑血管事件相关性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更好地理解脑血管病的发病过程,并为疾病的预防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 进展 影像学 脑血管病
下载PDF
三维黑血磁共振成像与DSA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辉林 万杰清 +6 位作者 曹烨 樊翊凌 刘晓晟 锡海 王津楠 许建荣 江基尧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97-800,共4页
目的通过与DSA比较,评价三维黑血磁共振成像(3D—BB—MRI)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同时对4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DSA和3D—BB—MRI检查,比较两者在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病变累及范围、破溃斑块检出的差异。结果以DSA... 目的通过与DSA比较,评价三维黑血磁共振成像(3D—BB—MRI)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同时对4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DSA和3D—BB—MRI检查,比较两者在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病变累及范围、破溃斑块检出的差异。结果以DSA为金标准,3D—BB—MRI判断颈动脉狭窄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965,以狭窄率70%为判断点,其灵敏度为93.1%、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95.6%和阳性预测值为100%。3D—BB—MRI显示溃疡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3.9%、准确度为95.6%和阳性预测值为85.7%。3D—BB—MRI和DSA的病变累及范围分别为(18.4±8.2)mm和(14.0±6.2)mm,P〈0.05。结论3D—BB—MRI能较准确地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溃疡斑块,在显示病变累及范围方面具有优势,可辅助DSA为临床提供可靠、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 磁共振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不同CT成像参数对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辅助软件诊断肺结节良恶性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邓莎莎 薛蕴菁 +4 位作者 刘琦 王友森 徐雪 锡海 刘柏韵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03-1006,1011,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CT成像参数对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辅助软件(DL-CAD)诊断肺结节良恶性效能的影响,并确定最优成像参数。资料与方法收集行胸外科手术治疗的126例肺结节患者共169个肺结节,包括良性35个、恶性134个,进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采用... 目的探讨不同CT成像参数对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辅助软件(DL-CAD)诊断肺结节良恶性效能的影响,并确定最优成像参数。资料与方法收集行胸外科手术治疗的126例肺结节患者共169个肺结节,包括良性35个、恶性134个,进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采用不同的图像算法(bone算法和standard算法)和后置迭代重建算法(ASIR-V)(30%ASIR-V和50%ASIR-V)重建图像,并导入DL-CAD进行分析,同时记录肺结节恶性概率值及良恶性诊断结果。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不同CT成像参数下的DL-CAD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及诊断效能。结果DL-CAD对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效能在CT增强模式下优于平扫模式(AUC:P<0.001;整体效能:P=0.064),bone算法的诊断效能优于standard算法(AUC:P=0.045;整体效能:P=0.013)。结论CT增强扫描及重建算法会影响DL-CAD对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效能,在CT增强模式下,使用bone算法,并应用30%ASIR-V或50%ASIR-V,DL-CAD对肺结节良恶性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人工智能 病理学 外科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轻度狭窄与无狭窄颈动脉斑块高分辨率MRI特征 被引量:13
19
作者 庄仲 刘舰 +2 位作者 李飞宇 彭晓刚 锡海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09-1213,共5页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患者轻度狭窄或无狭窄颈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高分辨率MRI(HRMRI)特征。方法对103例近期出现脑血管病症状且伴颈动脉AS斑块的患者行颈动脉HRMRI。排除图像质量差或颈动脉严重狭窄(狭窄程度≥50%)者。对颈动脉斑块进...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患者轻度狭窄或无狭窄颈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高分辨率MRI(HRMRI)特征。方法对103例近期出现脑血管病症状且伴颈动脉AS斑块的患者行颈动脉HRMRI。排除图像质量差或颈动脉严重狭窄(狭窄程度≥50%)者。对颈动脉斑块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比较无狭窄(无狭窄组)与轻度狭窄(轻度狭窄组,狭窄程度1%~49%)颈动脉AS斑块的负荷及成分特征差异。结果最终86例患者共155支颈动脉血管纳入研究,轻度狭窄组24支,无狭窄组131支。无狭窄与轻度狭窄组颈动脉管腔面积[(53.40±15.29)mm^2 vs(41.30±11.57)mm^2,P<0.001]和最大管壁厚度[(2.16±0.90)mm vs(3.30±1.25)mm,P=0.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管壁面积[(31.69±6.80)mm^2 vs(32.80±9.33)mm^2,P=0.5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狭窄组和轻度狭窄组存在中度风险斑块、高风险斑块者分别占10.69%(14/131)、6.11%(8/131)和20.83%(5/24)、20.83%(5/24)。颈动脉最大管壁厚度与管腔狭窄程度之间呈正相关(r=0.430,P<0.001)。结论无狭窄或轻度狭窄的颈动脉血管仍存在发生不稳定斑块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评分与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特征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韩旭 锡海 +2 位作者 崔豹 马露 蔡剑鸣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7-121,共5页
目的探讨脑缺血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评分(CAS)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近期(<2周)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96例进行颈动脉高分辨MRI检查。测量颈动脉斑块所致的管腔狭窄、最大管壁厚度及斑块累... 目的探讨脑缺血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评分(CAS)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近期(<2周)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96例进行颈动脉高分辨MRI检查。测量颈动脉斑块所致的管腔狭窄、最大管壁厚度及斑块累及范围。选取颈动脉斑块内仅含富脂质核不稳定成分的图像,使用CASCAD软件进行分析,计算CAS值,根据CAS值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分析CAS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96例患者检测到148支颈动脉斑块内仅含富脂质核,平均CAS值(21.6±17.5)%,其中CAS 1级29支、2级52支、3级41支、4级26支。CAS值与颈动脉管腔狭窄、管壁最大厚度及斑块累及范围呈正相关(r=0.610、r=0.569和r=0.527,P<0.01)。不同CAS级别颈动脉管腔狭窄、最大管壁厚度及斑块累及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S值与LDL及HDL/TG比值相关(r=0.469,P<0.01;r=-0.269,P<0.05);高危组收缩压、舒张压及LDL水平较低危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CAS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关系密切,且与脂质代谢相关。CAS级别越高,未来颈动脉斑块发生出血及纤维帽破裂的可能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脑缺血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狭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