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肠道菌群及生物化学指标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5
1
作者 任士萌 梅璐 +3 位作者 黄煌 曹少锋 郑鹏远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69-375,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肠道菌群结构与生物化学指标改变的相关性,以期为NAFLD临床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随机纳入NAFLD患者(NAFLD组)48例、NAFL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NAFLD合并2型糖尿病组)40例和体检健康者(...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肠道菌群结构与生物化学指标改变的相关性,以期为NAFLD临床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随机纳入NAFLD患者(NAFLD组)48例、NAFL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NAFLD合并2型糖尿病组)40例和体检健康者(健康组)30例,检测其体质量指数及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尿酸和空腹血糖,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空腹胰岛素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用16SrDNA高通量测序检测3组对象肠道菌群,最后综合分析各研究因素间的相关性。各组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用LSD法,不符合正态分布或方差齐性的多组间比较采用K-W秩和检验。结果NAFLD组体质量指数、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尿酸、肿瘤坏死因子-α、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均高于健康组,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NAFLD组比较,NAFLD合并2型糖尿病组年龄、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升高,体质量指数、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健康组比较,NAFLD组厚壁菌门丰度降低(P=0.016),NAFLD合并2型糖尿病组厚壁菌门丰度降低(P<0.001)。NAFLD合并2型糖尿病组拟杆菌门丰度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在"属"水平,NAFLD组Roseburia、Subdoligranulum的丰度降低,且NAFLD合并2型糖尿病组Roseburia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此外,NAFLD合并2型糖尿病组Faecalibacterium、Blautia、Anaerostipes、Fusicatenibacter丰度均低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Fusicatenibacter、Blautia、An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非酒精性 胰岛素抵抗 肠道菌群 炎症反应
原文传递
降脂益生菌调节胆固醇代谢改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 被引量:15
2
作者 曹少锋 梅璐 +5 位作者 黄煌 孙向东 蒋杰 任士萌 郑鹏远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8期869-874,共6页
目的研究一种由鼠李糖乳杆菌DM9054和植物乳杆菌86066构成的降脂益生菌组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胆固醇代谢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24只雄性LDL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益生菌干预组。高脂饮食(HFD)15周建立小鼠... 目的研究一种由鼠李糖乳杆菌DM9054和植物乳杆菌86066构成的降脂益生菌组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胆固醇代谢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24只雄性LDL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益生菌干预组。高脂饮食(HFD)15周建立小鼠NAFLD模型,造模同时干预组给予鼠李糖乳杆菌DM9054联合植物乳杆菌86066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实验过程中监测各组小鼠体重变化。实验结束后,检测小鼠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的水平差异。检测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使用Realtime PCR检测小鼠肠道内法尼脂受体(FXR)mRNA、顶端膜钠依赖的胆汁酸转运体(ASBT)mRNA、纤维生长因子15(FGF-15)mRNA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5(ABCG-5)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肝脏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FXR、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8(ABCG-8)、清道夫受体BI(SR-BI)、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R)、胆盐输出泵(ABCB-11)、纤维生长因子受体4(FGFR-4)和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REBP-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降脂益生菌干预组小鼠体重减轻(P<0.05);小鼠血清TC、TG、LDL水平降低,HDL水平升高(P<0.05);小鼠肝脏脂肪变性和炎性细胞浸润的现象显著减少;小鼠肠道ASBT mRNA和ABCG-5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s<0.05),FGF-15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FXR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肝脏FGFR-4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SREBP-2和HMGCR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s<0.05),FXR、CYP7A1、SR-BI、ABCG-8和ABCB-11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s>0.05)。结论降脂益生菌可能通过激活FXR-FGF15通路调节胆汁酸代谢;通过下调SREBP-2表达水平,抑制HMGCR表达,减少胆固醇的生成,从而起到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益生菌 胆固醇代谢
原文传递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肠道菌群与行为症状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郑鹏远 +4 位作者 刘思濛 汤有才 李恩耀 孙榛誉 江淼淼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63-669,共7页
目的探索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肠道菌群的构成及其与行为症状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30名ASD儿童为ASD组,20名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统计两组相关基本信息.对两组儿童粪便样本中细菌16S rRNA基因的V3-V4高... 目的探索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肠道菌群的构成及其与行为症状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30名ASD儿童为ASD组,20名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统计两组相关基本信息.对两组儿童粪便样本中细菌16S rRNA基因的V3-V4高变区进行测序,并采用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评估ASD儿童行为症状的严重程度.应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ASD儿童肠道菌群与行为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研究表明两组儿童肠道微生态菌群结构存在显著差异.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SD组儿童α多样性指数(Shannon和Shannoneven)显著降低(P<0.05);粪便Firmicutes比例显著降低,而Acidobacteria比例显著增高(P<0.05).ASD组儿童粪便的优势菌群为Megamonas、Megasphaera、Barnesiella等;而健康对照组儿童粪便的优势菌群为Eubacterium_rectale_group、Ezakiella、Streptococcus等.且Megamonas丰度与ASD儿童健康/身体/行为和语言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ASD的发展及其行为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肠道菌群结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肠道微生态 行为症状 儿童
下载PDF
降脂益生菌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肠黏膜屏障功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0
4
作者 郑鹏远 +3 位作者 梅璐 孙向东 李进鹏 何晓燕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20-627,共8页
目的探讨降脂益生菌(DM9054和86066)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小鼠肠黏膜屏障功能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24只雄性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敲除(Ldlr^-/-)小鼠随机分... 目的探讨降脂益生菌(DM9054和86066)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小鼠肠黏膜屏障功能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24只雄性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敲除(Ldl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正常饮食,模型组及干预组给予高脂饮食,干预组同时给予鼠李糖乳杆菌联合植物乳杆菌灌胃,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连续高脂饮食12周建立小鼠NAFLD模型。干预结束后,qPCR法检测肝脏和肠道炎症因子、肝脏胆固醇合成基因的表达水平;HE染色评估肝脏、肠道病理变化;Western blot分析肠道紧密连接蛋白及肝脏HMG-CoA还原酶(HMG-CoA reductase, HMGCR)的蛋白质表达水平;16S rDNA高通量测序法分析各组小鼠肠道菌群变化特点。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较,降脂益生菌干预显著减轻了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肝脏脂肪变性、炎症反应,降低了肝脏胆固醇的合成(P<0.05)。此外,降脂益生菌干预亦减轻肠道炎症反应,改善高脂饮食对肠黏膜的屏障功能破坏,并且使肠道菌群结构趋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脂益生菌可能通过降低肝脏胆固醇的合成,减轻肝脏和肠道炎症,改善高脂饮食对肠黏膜的屏障功能破坏,调节肠道菌群结构,从而起到改善小鼠NAFLD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益生菌 肠道屏障功能 肠道菌群
原文传递
孤独症谱系障碍小鼠肠道屏障功能研究
5
作者 刘思濛 席华媛 +4 位作者 孙向东 郑瑞娟 汤有才 郑鹏远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8-15,共8页
目的研究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模型小鼠肠道屏障功能及肠道动力的改变情况,为微生物-肠-脑轴在ASD发病中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C57bl/6J雌鼠和雄鼠交配,丙戊酸钠(VPA)诱导的ASD模型及对照组小鼠分别于孕12.5天皮下注射VPA或生理盐水。... 目的研究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模型小鼠肠道屏障功能及肠道动力的改变情况,为微生物-肠-脑轴在ASD发病中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C57bl/6J雌鼠和雄鼠交配,丙戊酸钠(VPA)诱导的ASD模型及对照组小鼠分别于孕12.5天皮下注射VPA或生理盐水。BTBR模型组为BTBR T+Itpr3tf/J小鼠交配所产幼雄鼠。各组小鼠出生3周后,每窝随机选择2只雄鼠,各组5窝,共计10只,纳入相应组别。各组小鼠6周开始按如下顺序进行行为学检测:旷场实验、埋珠实验、三室社交实验、发声检测和自我梳理实验,各检测间隔5 d。评估小鼠肠道动力(粪便含水量及小肠推进率)和小鼠肠道屏障功能:FITC-葡聚糖灌胃后光谱仪检测小鼠血清中FITC-葡聚糖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结肠TREK1,CLDN1,CLDN3,OCLN及ZO1蛋白的表达;qPCR检测各组小鼠结肠Il6,Tnf-α和Ifn-γ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行为学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BTBR组和VPA组小鼠穿越旷场中间区次数和停留时间显著降低(P<0.05);于目标小鼠侧室的停留时间率显著降低(P<0.05);埋珠率和自我梳理时间均显著升高(P<0.05);在(20~50)kHz和(50~100)kHz频率范围的发声次数及持续时间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BTBR组小鼠粪便含水量显著降低(P<0.05),而VPA组小鼠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TBR组和VPA组小鼠小肠推进率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BTBR组和VPA组小鼠血清FITC-葡聚糖水平均升高,结肠TREK1,CLDN1,CLDN3,OCLD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结肠Il6,Tnf-α和Ifn-γ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ZO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鉴于BTBR及VPA模型小鼠均表现出与ASD患者类似的广泛行为障碍,上述模型可作为ASD研究的可靠参考。与此同时,两种ASD小鼠模型均出现肠道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下调,肠道屏障通透性和促炎细胞因子水平的增高,表明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肠道屏障功能 紧密连接蛋白 促炎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大剂量奥沙拉秦治疗慢性复发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樊宏伟 孙晓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22期3833-3835,共3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奥沙拉秦治疗慢性复发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UC患者104例,根据就诊序号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2)、常规组(n=52)。常规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片治疗,研... 目的:探讨大剂量奥沙拉秦治疗慢性复发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UC患者104例,根据就诊序号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2)、常规组(n=52)。常规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片治疗,研究组给予大剂量奥沙拉秦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症状积分、病情相关指标[白介素-6(IL-6)、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IL-6、ox-LDL、TNF-α、IL-8、IL-1β、MDA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SOD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大剂量奥沙拉秦治疗慢性复发UC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抑制机体炎症反应,促进临床症状改善,控制病情复发,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沙拉秦 溃疡性结肠炎 柳氮磺胺吡啶片 血清炎性因子
下载PDF
瑞巴派特治疗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效果评价
7
作者 樊宏伟 孙晓 《社区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505-509,共5页
目的探讨联合瑞巴派特治疗在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07-01-2021-07-19南阳市中心医院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01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1)、对照组(n=50)。2组均给予常规四联疗... 目的探讨联合瑞巴派特治疗在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07-01-2021-07-19南阳市中心医院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01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1)、对照组(n=50)。2组均给予常规四联疗法,对照组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0.5 g/次,2次/d,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联合瑞巴派特治疗,0.1 g/次,3次/d。干预1个月后,通过门诊复查统计相关资料。对比2组疗效、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胃部分泌物[胃泌素(GAS)、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动素(MTL)、胃蛋白酶原Ⅱ(PGⅡ)]、病情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蛋白[免疫球蛋白A(IgA)、G(IgG)]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失访1例,观察组失访2例,2组均49例患者完成干预。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76%(43/49),高于对照组的69.39%(3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9,P=0.027;Hp根除率为89.80%(44/49),高于对照组的65.31%(32/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40,P=0.004。治疗后观察组GAS水平为(126.37±13.96)ng/L,低于对照组的(147.53±16.5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482,P<0.001;PGⅠ水平为(226.51±23.13)μg/L,低于对照组的(252.34±28.6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66,P<0.001;PGⅡ水平为(13.96±1.31)μg/L,低于对照组的(16.53±1.2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52,P<0.001;IL-6水平为(27.68±4.26)ng/L,低于对照组的(34.95±6.2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58,P<0.001;TNF-α水平为(25.94±10.23)pg/L,低于对照组的(36.18±11.97)p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552,P<0.001;MMP-9水平为(79.69±13.56)g/L,低于对照组的(105.21±13.54)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22,P<0.001。治疗后观察组MTL水平为(421.34±41.05)ng/L,高于对照组的(345.56±40.67)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3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巴派特 双歧杆菌 幽门螺杆菌 免疫功能 根除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