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栽培大麦×野生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的杂交研究(Ⅱ)——种间杂种的胚胎学观察
1
作者
刘宪虎
黄永秀
+3 位作者
柳参奎
赵
诚
坤
许明子
吴基日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1990年第2期1-5,共5页
对栽培大麦×野生大麦杂交的胚胎发育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如下:栽培大麦与野生大麦的种间杂交可交配性很差,多数子房均未受精,少数子房中观察到虽然能受精,但极不正常,受精延迟而且不完整,仅发生卵的单受精,并且发育中途停止,在众...
对栽培大麦×野生大麦杂交的胚胎发育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如下:栽培大麦与野生大麦的种间杂交可交配性很差,多数子房均未受精,少数子房中观察到虽然能受精,但极不正常,受精延迟而且不完整,仅发生卵的单受精,并且发育中途停止,在众多制片中末发现有胚乳发育,也未发现胚的进一步分化和成熟。说明栽培大麦与野生大麦杂交存在合子前和合子后面的困难,讨论了这些困难产生的可能原因,并认为引起合子后困难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不能形成胚乳,因此认为通过杂种胚的离体培养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合子后发育困难,而能获得杂种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品种
HORDEUM
可交配性
胚乳发育
短芒大麦草
单受精
种间杂种
离体培养
胚胎发育情况
种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栽培大麦×野生大麦(Hordeum brenisubula)的杂交研究(Ⅰ)——通过幼胚的离体培养获得远缘杂种植株
2
作者
黄永秀
刘宪虎
+1 位作者
赵
诚
坤
荆绍凌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1989年第1期103-107,121,共6页
本文对栽培大麦×野生大麦杂种胚的离体培养进行了初步研究,旨在为将野生大麦(Hordeum brenisubula)的一些优良特性转移到栽培大麦提供有效的方法和途径。1986~1987年对7个栽培大麦×野生大麦组合的杂种胚进行了离体培养试验,...
本文对栽培大麦×野生大麦杂种胚的离体培养进行了初步研究,旨在为将野生大麦(Hordeum brenisubula)的一些优良特性转移到栽培大麦提供有效的方法和途径。1986~1987年对7个栽培大麦×野生大麦组合的杂种胚进行了离体培养试验,结果如下:对照试验(只杂交,不进行杂种胚的离体培养)的483个颖花无一结实,说明不进行离体培养杂种胚很难发育成种子。在离体培养的2206个杂种胚中共得到了91株绿苗。可以看出:由于杂交组合的不同(即母本不同),出苗率有显著差异,7个组合的平均出苗率为4.13%,变幅为1.72~12.71%,不同组合获得有效胚(可接种的胚)的成功率不同,认为选择适当的母本可以提高远缘杂交的成功率和出苗率;胚的大小不同,出苗率亦不同,大胚的平均出苗率为22.01%,变幅为2.78~43.75%,小胚的平均出苗率为1.65%,变幅为0.60~7.84%,大胚的出苗率显著高于小胚,因此认为提高大胚的比例是提高出苗率的有效途径;不同胚龄(授粉接种的天数)出苗率不同,授粉后12—19天接种的胚均出了苗,而20天以上的胚均未出苗,调查发现,胚龄为15天以上时,有效胚的百分率逐渐下降,认为接种的最佳时期为授粉后12~14天。91株绿苗经移栽成活了57株,根据形态可将57株成活株分成三种类型,即:父本(野生)类型、中间类型母本(栽培)类型。对三种类型进行了形态上的定性描述,并讨论了它们的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体培养
大麦品种
HORDEUM
远缘杂种
种胚
幼胚
球茎大麦
颖花数
中间类型
胚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栽培大麦×野生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的杂交研究(Ⅱ)——种间杂种的胚胎学观察
1
作者
刘宪虎
黄永秀
柳参奎
赵
诚
坤
许明子
吴基日
机构
延边农学院农学系育种教研室
延边农学院农学系遗专教研室
出处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1990年第2期1-5,共5页
文摘
对栽培大麦×野生大麦杂交的胚胎发育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如下:栽培大麦与野生大麦的种间杂交可交配性很差,多数子房均未受精,少数子房中观察到虽然能受精,但极不正常,受精延迟而且不完整,仅发生卵的单受精,并且发育中途停止,在众多制片中末发现有胚乳发育,也未发现胚的进一步分化和成熟。说明栽培大麦与野生大麦杂交存在合子前和合子后面的困难,讨论了这些困难产生的可能原因,并认为引起合子后困难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不能形成胚乳,因此认为通过杂种胚的离体培养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合子后发育困难,而能获得杂种植株。
关键词
大麦品种
HORDEUM
可交配性
胚乳发育
短芒大麦草
单受精
种间杂种
离体培养
胚胎发育情况
种胚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栽培大麦×野生大麦(Hordeum brenisubula)的杂交研究(Ⅰ)——通过幼胚的离体培养获得远缘杂种植株
2
作者
黄永秀
刘宪虎
赵
诚
坤
荆绍凌
机构
延边农学院农学系作物育种教研室
延边农学院农学系遗传教研室
延边农学院农学系
出处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1989年第1期103-107,121,共6页
文摘
本文对栽培大麦×野生大麦杂种胚的离体培养进行了初步研究,旨在为将野生大麦(Hordeum brenisubula)的一些优良特性转移到栽培大麦提供有效的方法和途径。1986~1987年对7个栽培大麦×野生大麦组合的杂种胚进行了离体培养试验,结果如下:对照试验(只杂交,不进行杂种胚的离体培养)的483个颖花无一结实,说明不进行离体培养杂种胚很难发育成种子。在离体培养的2206个杂种胚中共得到了91株绿苗。可以看出:由于杂交组合的不同(即母本不同),出苗率有显著差异,7个组合的平均出苗率为4.13%,变幅为1.72~12.71%,不同组合获得有效胚(可接种的胚)的成功率不同,认为选择适当的母本可以提高远缘杂交的成功率和出苗率;胚的大小不同,出苗率亦不同,大胚的平均出苗率为22.01%,变幅为2.78~43.75%,小胚的平均出苗率为1.65%,变幅为0.60~7.84%,大胚的出苗率显著高于小胚,因此认为提高大胚的比例是提高出苗率的有效途径;不同胚龄(授粉接种的天数)出苗率不同,授粉后12—19天接种的胚均出了苗,而20天以上的胚均未出苗,调查发现,胚龄为15天以上时,有效胚的百分率逐渐下降,认为接种的最佳时期为授粉后12~14天。91株绿苗经移栽成活了57株,根据形态可将57株成活株分成三种类型,即:父本(野生)类型、中间类型母本(栽培)类型。对三种类型进行了形态上的定性描述,并讨论了它们的形成机理。
关键词
离体培养
大麦品种
HORDEUM
远缘杂种
种胚
幼胚
球茎大麦
颖花数
中间类型
胚龄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栽培大麦×野生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的杂交研究(Ⅱ)——种间杂种的胚胎学观察
刘宪虎
黄永秀
柳参奎
赵
诚
坤
许明子
吴基日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199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栽培大麦×野生大麦(Hordeum brenisubula)的杂交研究(Ⅰ)——通过幼胚的离体培养获得远缘杂种植株
黄永秀
刘宪虎
赵
诚
坤
荆绍凌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198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