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生菌预防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酪酸梭菌二联活菌及布拉氏酵母菌疗效比较 被引量:20
1
作者 许玲芬 关竹 +4 位作者 王洋 王立云 郭晓丽 毛志芹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5年第4期257-261,共5页
目的:评价酪酸梭菌二联活菌(常乐康)对因感染性疾病住院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的预防作用,并与布拉氏酵母菌(亿活)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1年5月至2... 目的:评价酪酸梭菌二联活菌(常乐康)对因感染性疾病住院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的预防作用,并与布拉氏酵母菌(亿活)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病房因各种感染性疾病住院,需用抗生素治疗的患儿552例,完成480例。其中试验组又分为2个亚组:常乐康组80例:口服常乐康840 mg/次,2次/d,疗程1周;亿活组160例:口服亿活250 mg/次,2次/d,疗程1周;对照组:未给予任何益生菌制剂。两组患儿均常规给予抗生素类药物及对症治疗原发病。每日观察记录大便次数,根据Bristol粪便评估量表评价粪便性状,统计腹泻发生率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观察7 d内试验组AAD发生率为4.2%(10/240),对照组为20.4%(49/2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84,P=0.006)。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发生AAD的风险下降了58.5%,其中常乐康组下降64.7%(RR=0.394,95%CI 0.183-0.875,P=0.008),亿活组下降51.6%(RR=0.484,95%CI 0.276-0.774,P =0.007),常乐康组较亿活组下降38.2%(RR =0.728,95% CI 0.257-0.784, P=0.009)。试验组较对照组AAD患儿平均便次减少,腹泻持续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观察期间未见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酪酸梭菌二联活菌和布拉氏酵母菌均能有效降低感染性疾病住院患儿发生AAD的风险,减轻腹泻症状,缩短腹泻持续时间,未发现不良反应。酪酸梭菌二联活菌和布拉氏酵母菌对中国北方儿童AAD的保护效力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儿童
原文传递
sIgA在炎症性肠病小鼠肠黏膜中的表达及布拉酵母菌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8
2
作者 王瑰娜 毛志芹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1131-1135,共5页
目的建立TNBS小鼠炎症性肠病(IBD)模型,探讨肠道sIgA含量变化与IBD发病的相关性。研究布拉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SB)对炎症状态下肠道sIgA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法将小鼠分成3组:WT组、TNBS组、TNBS+SB组;14d后观察小鼠一般... 目的建立TNBS小鼠炎症性肠病(IBD)模型,探讨肠道sIgA含量变化与IBD发病的相关性。研究布拉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SB)对炎症状态下肠道sIgA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法将小鼠分成3组:WT组、TNBS组、TNBS+SB组;14d后观察小鼠一般状态,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处死小鼠后收集结肠组织,行形态观察和大体形态损伤评分;HE染色;ELISA法检测肠液中sIgA浓度;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对结肠组织sIgA蛋白进行定位和定量研究。结果 TNBS组小鼠较WT组腹泻次数增加、体重下降明显,SB干预后症状缓解,体重增加,DAI评分明显下降(P<0.01);TNBS组与WT组比较结肠大体损伤评分明显升高(P<0.01),SB治疗2周后评分明显下降(P<0.01);光镜下TNBS组炎症改变较WT组、TNBS+SB组明显;sIgA主要表达于肠腺腺腔内,肠腺之间以及肠绒毛固有层中;肠液中sIgA浓度水平及结肠组织中sIgA表达,TNBS组较WT组和TNBS+SB组均明显下降(P<0.01;P<0.01),TNBS+SB组与WT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gA含量的变化与炎症性肠病的发生有相关性。布拉酵母菌能够上调sIgA水平,说明其可能是通过相应途径促进sIgA表达从而减轻IBD的肠道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GA 炎症性肠病 布拉酵母菌 小鼠
原文传递
尼曼-皮克病2例临床分析
3
作者 李帅全 +4 位作者 王利红 郭广恩 田远 蒋陈东 张艳丽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10期1069-1072,共4页
目的分析2例尼曼-皮克病(NPD)患儿(B型、C1型各1例)临床资料,探讨其骨髓细胞形态学表现及遗传学特征。方法2021年9月及2022年1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诊治NPD患儿2例,分析其临床表现、酶学检测、肝胆胰脾超声检查、骨髓穿刺检查、基因... 目的分析2例尼曼-皮克病(NPD)患儿(B型、C1型各1例)临床资料,探讨其骨髓细胞形态学表现及遗传学特征。方法2021年9月及2022年1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诊治NPD患儿2例,分析其临床表现、酶学检测、肝胆胰脾超声检查、骨髓穿刺检查、基因检测结果及诊断、治疗、转归情况。结果2例患儿均因呼吸道症状就诊,无神经系统症状,体格检查及超声检查发现肝脾肿大,骨髓涂片可见泡沫细胞。患儿1血清酸性鞘磷脂酶水平降低,存在SMPD1基因c.7delC(p.Arg3Alafs*74)及c.926T>C(p.Leu309Pro)复合杂合突变,突变分别来自其父母,与NPD-B型相关;患儿2血清酸性鞘磷脂酶水平正常,存在NPC1基因c.2336dupT(p.Val780Argfs*9)及c.269C>G(p.Pro90Arg)复合杂合突变,突变分别来自其父母,与NPD-C1型相关。患儿1、2分别确诊为NPD-B型、NPD-C1型。NPD-B型患儿确诊后行脾脏半切除术,3个月后行异基因脐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1年随访肝脾无继续增大,智力、运动发育基本正常,无神经系统症状。NPD-C1型患儿确诊后口服麦格司他胶囊,口服2年后随访,肝脾肿大无缩小,智力正常,运动发育迟缓,无其他神经系统症状。结论对不明原因肝脾肿大患儿需警惕NPD,应尽早行酶学检测、骨髓穿刺检查及基因检测;骨髓泡沫细胞是NPD重要的诊断线索,确诊需行基因检测和酶学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曼-皮克病 酸性鞘磷脂酶 骨髓细胞形态学 泡沫细胞 基因检测 酶学检测
原文传递
以高T淋巴细胞血症起病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帅全 雪莲 +2 位作者 王西阁 魏园玉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6-148,共3页
1岁4月龄患儿以发热起病,临床表现为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例0.26,存在贫血、血小板降低、低纤维蛋白原血症、高甘油三酯、铁蛋白升高、可溶性CD25升高、EB病毒感染,同时有高T淋巴细胞血症,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 1岁4月龄患儿以发热起病,临床表现为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例0.26,存在贫血、血小板降低、低纤维蛋白原血症、高甘油三酯、铁蛋白升高、可溶性CD25升高、EB病毒感染,同时有高T淋巴细胞血症,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给予甲泼尼龙、人免疫球蛋白、更昔洛韦抗病毒对症治疗,8周后疗效评估达完全应答,未行维持治疗,随访1年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综合征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肝脾肿大 EB病毒感染 高甘油三酯 T淋巴细胞 人免疫球蛋白 淋巴结肿大
原文传递
CALR基因Ⅰ型突变的儿童纤维化前期原发性骨髓纤维化1例
5
作者 李帅全 +7 位作者 雪莲 王西阁 李四保 宋丽丽 周玉洁 臧文涛 郝腾 姚小静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28-930,共3页
患儿男,8岁,以“头痛、呕吐”就诊,治疗过程中血小板计数最高2312×10^(9)/L,骨髓病理提示有核细胞增生过度,可见异形巨核细胞,部分呈“云朵样”,骨髓间质未见网状纤维明显增生,CALR基因Ⅰ型突变阳性,诊断为儿童纤维化前期原发性骨... 患儿男,8岁,以“头痛、呕吐”就诊,治疗过程中血小板计数最高2312×10^(9)/L,骨髓病理提示有核细胞增生过度,可见异形巨核细胞,部分呈“云朵样”,骨髓间质未见网状纤维明显增生,CALR基因Ⅰ型突变阳性,诊断为儿童纤维化前期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羟基脲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半年后复查骨髓病理,未见纤维化进展及骨髓转化。随访2年半,无明显肝脾肿大、血栓及出血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核细胞增生 肝脾肿大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骨髓病理 出血事件 网状纤维 巨核细胞 血小板计数
原文传递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儿口咽部病原学分析
6
作者 姚硝鉴 会茹 +2 位作者 杨玉霞 梁彩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12-16,共5页
分析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 RSV)感染患儿口咽部病原学,为临床医生精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RSV阳性住院患儿口咽拭子标本,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定性、单重PCR定量检测其病原体。结... 分析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 RSV)感染患儿口咽部病原学,为临床医生精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RSV阳性住院患儿口咽拭子标本,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定性、单重PCR定量检测其病原体。结果 在277例患儿中,小于1岁113例(40.8%)、1~3岁78例(28.2%)、3岁及以上86例(31.0%)。检出细菌共282例,其中肺炎链球菌检出率最高,共检出78例(27.7%),其次为卡他莫拉菌、流感嗜血杆菌,各检出77例(27.3%)、69例(24.5%);不同年龄组中细菌的检出率和载量均值前三位都是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病毒及特殊病原体58例,其中人鼻病毒检出率最高,共29例(50%);在不同年龄组中,人鼻病毒检出率及载量均值均占首位。结论 合胞病毒感染患儿口咽部细菌以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为主,合并病毒以鼻病毒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病原学 儿童 载量
下载PDF
多胎妊娠延迟分娩1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程春花 李根霞 +1 位作者 吕晓峰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1年第7期1492-1496,1501,共6页
目的:探讨多胎妊娠延迟分娩的围生期管理及母婴结局。方法:选择2013-2021年本院多胎妊娠延迟分娩11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处理、分娩孕周、延迟分娩间隔时间、新生儿及孕妇预后。将病例分为第1个胎儿娩出后1周C反应蛋白(C... 目的:探讨多胎妊娠延迟分娩的围生期管理及母婴结局。方法:选择2013-2021年本院多胎妊娠延迟分娩11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处理、分娩孕周、延迟分娩间隔时间、新生儿及孕妇预后。将病例分为第1个胎儿娩出后1周C反应蛋白(CRP)正常范围组及CRP异常组,分析比较两组出现症状当日、第1个胎儿娩出当日、第1个胎儿娩出后1周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新生儿体重及延迟分娩间隔。结果:7例双胎妊娠,4例三胎妊娠。第1个胎儿平均分娩孕周18.8孕周,分娩体重平均190g,围生儿存活率0%。平均延迟间隔65.9(1~140)d。保留胎儿分娩孕周16~39周,平均分娩孕周28.0周。平均分娩体重1188g。共存活6个,保留胎儿存活6/14,围生期胎儿存活率23.1%(6/26)。存活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2260(1550~2950)g。CRP正常组和CRP异常组保留胎儿分娩体重和分娩延迟间隔存在差异(P<0.05)。结论:多胎妊娠延迟分娩可显著延长妊娠孕周,提高围生儿存活率。第1个胎儿娩出后1周的CRP可作为预后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胎妊娠 多胎妊娠 延迟分娩 C反应蛋白 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