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脂饲料及维生素D_3联合应用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被引量:41
1
作者 刘磊 焦向英 +1 位作者 张炜芳 赵荣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6期681-683,692,共4页
目的建立适合于心血管疾病研究的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方法健康Wistar大鼠24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组:高脂+VD3组、高脂组、对照组。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Ca2+,分离各组大鼠主动脉弓,置于10%中性福尔马林中固定,作HE... 目的建立适合于心血管疾病研究的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方法健康Wistar大鼠24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组:高脂+VD3组、高脂组、对照组。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Ca2+,分离各组大鼠主动脉弓,置于10%中性福尔马林中固定,作HE染色及von Kossa染色。结果试验后,高脂饲料+VD3组及高脂饲料组血清TC、TG水平均明显升高,同对照组相比P<0.01,高脂饲料+VD3组血钙水平明显高于高脂饲料组和对照组。高脂饲料组可见大鼠主动脉壁管壁明显增厚,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高脂饲料+VD3组可见血管内较典型的动脉粥样斑块。von Kossa染色有大量黑色钙沉积于血管中膜。结论用大剂量维生素D3腹腔注射,联合应用高脂饲料喂养的方法可建立理想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模型 高脂 维生素D 大鼠
下载PDF
心脏β_1受体自身抗体的检测 被引量:21
2
作者 刘慧荣 王凤芝 +1 位作者 张炜芳 赵荣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CSCD 1999年第6期339-341,共3页
目的 为拓展心脏病的临床监测手段,研究一种理想的特异性心脏β1 受体自身抗体的检测方法。方法 以合成的人心脏β1 受体细胞外第二环功能表位肽段为特异性抗原,建立了一种链霉亲合素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检测了122 例3 ... 目的 为拓展心脏病的临床监测手段,研究一种理想的特异性心脏β1 受体自身抗体的检测方法。方法 以合成的人心脏β1 受体细胞外第二环功能表位肽段为特异性抗原,建立了一种链霉亲合素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检测了122 例3 种心脏病患者和100 名健康人血清中抗β1 受体的自身抗体。结果 阴性参考血清的批内变异系数( CV) 和日间CV 分别为0-024 和0-063 ;阳性参考血清则分别为0-056 和0-118 。用标准抗原吸收后,吸光度A 值降低了3 倍。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以及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血清中,抗β1 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47 % (25/53) 、52 % (16/31) 和45 % (17/38) ,均明显高于健康人血清的阳性率8 % (8/100) 。结论 该方法稳定性、特异性良好,为临床检测β1 受体自身抗体提供了一种实际可用的、快速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素能受体 自身抗体 心血管病 ELISA
原文传递
NO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在缺血预处理中的作用 被引量:21
3
作者 焦向英 罗宁 赵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254-1257,共4页
目的 :明确NO对心脏缺血再灌注 (IR)损伤的影响及其在缺血预处理 (IP)保护机制中的作用 ,同时观察NO对缺血再灌注凋亡的影响。方法 :使用在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 ,实验共分为 6组 :IR组 ,IR +L -arg组 ,IR +L -NAME组 ,IP组 ,IP +L ... 目的 :明确NO对心脏缺血再灌注 (IR)损伤的影响及其在缺血预处理 (IP)保护机制中的作用 ,同时观察NO对缺血再灌注凋亡的影响。方法 :使用在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 ,实验共分为 6组 :IR组 ,IR +L -arg组 ,IR +L -NAME组 ,IP组 ,IP +L -arg组 ,IP +L -NAME组 ,观察分析心功能、梗塞面积、中性粒细胞 (PMN)计数、心肌髓过氧化物酶 (MPO)活性、TUNEL阳性细胞计数等指标。结果 :L -arg ,L -NAME均明显减轻了IR引起的PMN浸润和心肌细胞凋亡。缺血预处理前给予NO前体L -arg增加NO生成或使用L -NAME阻断NO生成对缺血预处理保护作用无明显影响。结论 :缺血前组予L -arg增加内源性NO生成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发挥保护作用 ;组予L -NAME可能通过减少再灌注其ONOO-的生成而减轻心肌损伤和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缺血预处理 大鼠 一氧化氮 细胞凋亡 心脏缺血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HIF-1)的基础研究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4
作者 赵荣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225-230,共6页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 羟化作用 PI-3K-AKT-FRAP信号途径 MAPK信号途径 靶基因
下载PDF
高血压性心脏病抗G-蛋白偶联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与M_2-胆碱能受体自身抗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麟 张健 +4 位作者 陶贞寅 宋艳丽 惠汝太 赵荣 刘力生 《高血压杂志》 CSCD 1998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抗心肌β1和M2的自身抗体是否与高血压性心脏病有关。方法以心脏G-蛋白偶联受体β1和M2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的合成肽作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4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HCD)患者、36例单... 目的抗心肌β1和M2的自身抗体是否与高血压性心脏病有关。方法以心脏G-蛋白偶联受体β1和M2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的合成肽作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4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HCD)患者、36例单纯性高血压患者和41例正常人(对照组)血清中抗β1和M2受体的自身抗体。结果抗心肌β1受体自身抗体的检出率,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为47.7%(22/44),显著高于高血压患者11.1%(4/36)与正常人12.1(5/41);抗心肌M2受体自身抗体的检出率,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为45.5%(20/44),显著高于高血压患者8.3%(3/36)与正常人9.8%(4/36)。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血清中抗β1和M2受体的自身抗体滴度分别为1∶96与1∶103,远高于单纯性高血压和对照组的1∶40与1∶24的相应抗体滴度(P<0.05)。结论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不仅存在抗心肌β1和M2受体的自身抗体而且其抗体滴度也明显高于单纯性高血压及正常人,检测该抗体对预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是否并发心肌病变,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心脏病 Β1受体 M2受体 免疫学
下载PDF
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与心脏β_1与M_2受体自身抗体产生的关系 被引量:7
6
作者 李飒 刘慧荣 +1 位作者 焦向英 赵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1060-1063,共4页
目的: 研究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与心脏受体自身抗体产生的关系。方法: 在缩窄主动脉与阿霉素中毒引起的两种心功能不全大鼠模型上,利用合成的心脏β1 与M2 受体细胞外第二环抗原肽段进行SA- ELISA 检测,观察血清中这两种... 目的: 研究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与心脏受体自身抗体产生的关系。方法: 在缩窄主动脉与阿霉素中毒引起的两种心功能不全大鼠模型上,利用合成的心脏β1 与M2 受体细胞外第二环抗原肽段进行SA- ELISA 检测,观察血清中这两种自身抗体的动态变化。结果:(1) 两组模型大鼠血清中的自身抗体在处理前均呈低阳性率、低滴度,于处理后15 ~20 d 出现高阳性率、高滴度,与处理前相比有显著差异。(2) 两组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与自身抗体滴度之间呈正相关。(3) 自身抗体在产生后有一个自然衰退的过程。结论: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能够促进β1 受体及M2 受体自身抗体的产生。目的: 研究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与心脏受体自身抗体产生的关系。方法: 在缩窄主动脉与阿霉素中毒引起的两种心功能不全大鼠模型上,利用合成的心脏β1 与M2 受体细胞外第二环抗原肽段进行SA- ELISA 检测,观察血清中这两种自身抗体的动态变化。结果:(1) 两组模型大鼠血清中的自身抗体在处理前均呈低阳性率、低滴度,于处理后15 ~20 d 出现高阳性率、高滴度,与处理前相比有显著差异。(2) 两组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与自身抗体滴度之间呈正相关。(3) 自身抗体在产生后有一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功能试验 自身抗体 受体 Β1受体 M2受体
下载PDF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病因研究的若干进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麟 宋潜英 +1 位作者 赵荣 刘力生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7-159,共3页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病因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抗心脏β_1和M_2受体自身抗体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孟宪敏 张麟 +2 位作者 李莉 赵荣 刘力生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499-501,共3页
目的:探讨抗心脏G-蛋白偶联型β1 和M2 受体的自身抗体是否与风湿性心脏病(RVHD)心力衰竭有关。方法:以心脏G-蛋白偶联受体β1 和M2 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序列的合成肽作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目的:探讨抗心脏G-蛋白偶联型β1 和M2 受体的自身抗体是否与风湿性心脏病(RVHD)心力衰竭有关。方法:以心脏G-蛋白偶联受体β1 和M2 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序列的合成肽作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50 例RVHD患者和41 例正常人血清中抗心脏β1 和M2 受体的自身抗体。结果:50 例RVHD心力衰竭患者中有20 例存在抗心脏β1 受体自身抗体(40.0% ),正常组仅5 例(12.2% );前组又有24 例存在抗心脏M2 受体自身抗体(48.0% ),正常组仅4 例(9.8% )。RVHD组β1 和M2 自身抗体的滴度分别为1∶104 与1∶117,正常组为1∶40 与1∶24(P< 0.05);心功能Ⅱ~Ⅲ级的阳性率及抗体滴度也明显高于心功能Ⅳ级。结论:抗心脏β1 和M2 受体的自身抗体与RVHD有关,这两种自身抗体可能参与RVHD心力衰竭的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肾上腺素能 风湿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自身抗体
原文传递
高糖高脂对培养成年小鼠心肌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 被引量:9
9
作者 焦向英 王晓樑 +1 位作者 马新亮 赵荣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建立培养成年小鼠心肌细胞模型,给予高糖高脂刺激观察是否可以引起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并分析其机制。方法:分离培养成年小鼠心肌细胞,以最小必需培养基(minimum essential medium,MEM)加20 mmol/L甘露醇作为正常对照培养基(正常... 目的:建立培养成年小鼠心肌细胞模型,给予高糖高脂刺激观察是否可以引起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并分析其机制。方法:分离培养成年小鼠心肌细胞,以最小必需培养基(minimum essential medium,MEM)加20 mmol/L甘露醇作为正常对照培养基(正常对照组,n=10);以MEM+高糖(20 mmol/L葡萄糖)高脂(50μmol/L软脂酸)培养模拟糖尿病(高糖高脂组,n=10),心肌细胞分别在两种培养基中培养24 h后测定指标。结果:高糖高脂组乳酸脱氢酶(LDH)、细胞凋亡蛋白酶caspase-3活性显著升高,过氧化亚硝基损伤标志物硝基酪氨酸生成增多,同时心肌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表达水平和一氧化氮(NO)生成增多,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蛋白表达水平和超氧阴离子生成增多,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在培养的成年小鼠心肌细胞,高糖高脂可引起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这主要是由于高糖高脂引起的iNOS大量表达所生成的NO和NADPH氧化酶表达增高生成的超氧阴离子反应产生的大量过氧化亚硝基所诱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 高脂 凋亡 细胞培养 心肌细胞
下载PDF
血小板激活因子及其拮抗剂银杏内酯B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7
10
作者 焦向英 罗宁 +1 位作者 支建明 赵荣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1-87,共7页
目的 探讨外源性血小板激活因子 (PAF)激活的多核形中性粒细胞 (PMN)是否具有低浓度氧自由基模拟缺血预适应 (IP)对缺血再灌注 (IR)所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结扎冠脉左前降支 30min ,再灌注 3h制备大鼠心脏IR模型。以缺血前给... 目的 探讨外源性血小板激活因子 (PAF)激活的多核形中性粒细胞 (PMN)是否具有低浓度氧自由基模拟缺血预适应 (IP)对缺血再灌注 (IR)所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结扎冠脉左前降支 30min ,再灌注 3h制备大鼠心脏IR模型。以缺血前给予 2次 5min缺血 ,10min再灌注作为IP。实验分为6组 ,IR组、IR +PAF组和IR +银杏内酯B(GB、PAF拮抗剂 )组 ,分别于缺血前 2 5和 10miniv生理盐水、PAF(3μg·kg- 1)和GB (5mg·kg- 1) ;IP +IR组、IP +IR +PAF组和IP +IR +GB组分别于IP 2次 10min再灌注开始时iv相应药物。观察分析心功能、梗死面积、PMN计数、心肌髓过氧化物酶活性、TUNEL阳性细胞计数等指标。结果 给予PAF明显加重IR引起的心脏损伤、PMN浸润及凋亡的程度 ;GB对IR引起的心功能下降没有明显影响 ,但明显减少梗死面积、PMN浸润及凋亡细胞 ;PAF明显削弱IP的保护作用 ;GB对IP作用未见明显影响。结论 IR后PMN浸润可能是引起心肌细胞凋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PAF激活PMN可能不具有模拟IP对IR所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反而取消IP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血小板激活因子 银杏内酯B 缺血预适应 中性粒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低氧后处理诱导的低氧诱导因子-1α表达上调减轻H9c2心肌细胞低氧/复氧损伤 被引量:8
11
作者 赵焕新 李晓宇 +4 位作者 姚红 武烨 杨蓉 赵荣 刘慧荣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3-300,共8页
本文旨在探讨低氧后处理(hypoxic postconditioning)对低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所致的心肌细胞损伤以及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表达的影响,并分析二者之间可能的关系。利用H9c2心肌细胞... 本文旨在探讨低氧后处理(hypoxic postconditioning)对低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所致的心肌细胞损伤以及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表达的影响,并分析二者之间可能的关系。利用H9c2心肌细胞株建立低氧/复氧和低氧后处理模型,通过测定细胞存活率、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的活性及caspase-3活性来观察低氧/复氧造成的H9c2细胞的损伤,用Westernblot检测H9c2细胞内HIF-1α的蛋白水平,用real-timePCR检测细胞内HIF-1α的mRNA水平。结果显示,低氧后处理提高了低氧/复氧H9c2细胞的存活率,降低了LDH及caspase-3活性。同时,低氧后处理增加了H9c2细胞内HIF-1α的蛋白水平。预先利用HIF-1α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DMOG上调HIF-1α的蛋白水平后,由低氧/复氧导致的H9c2细胞的损伤明显减轻,其效应与低氧后处理完全一致。对H9c2细胞内HIF-1α蛋白水平与细胞存活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743,P<0.01);而运用siRNA方法抑制细胞内HIF-1α基因表达后,显著削弱了低氧后处理减轻低氧/复氧细胞损伤的效应。以上结果提示,HIF-1α表达上调是低氧后处理减轻细胞低氧/复氧损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后处理 低氧诱导因子-1Α 低氧 复氧
原文传递
预缺血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焦向英 罗宁 赵荣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1-44,共4页
为观察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的致凋亡作用和再灌注早期不同阶段中性粒细胞浸润与凋亡的关系及预缺血对凋亡的影响 ,制备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 ,实验分为四组 :缺血 +1h再灌注组、缺血 +2h再灌注组 ,缺血 +3h再灌注组及预缺血组 ,观... 为观察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的致凋亡作用和再灌注早期不同阶段中性粒细胞浸润与凋亡的关系及预缺血对凋亡的影响 ,制备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 ,实验分为四组 :缺血 +1h再灌注组、缺血 +2h再灌注组 ,缺血 +3h再灌注组及预缺血组 ,观察分析心功能、梗死面积、中性粒细胞计数、心肌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凋亡指数等指标。结果发现 ,缺血再灌注明显引起心脏功能损伤、中性粒细胞浸润和心肌细胞凋亡 ,且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加重 ,预缺血明显减轻其损伤并抑制凋亡。心肌细胞凋亡与中性粒细胞浸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结果提示 ,预缺血可通过减轻凋亡对心肌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缺血 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中性粒细胞 一氧化氮
下载PDF
正常与心力衰竭大鼠心脏抗β_1受体自身抗体生物效应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岳莉英 刘慧荣 赵荣 《临床医药实践》 2004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 :对比观察正常与病理性心脏 β1 受体自身抗体的生物效应。方法 :分级盐析法结合离子交换层析法分离提纯正常无抗体组、β1 受体生理性抗体组及 β1 受体病理性抗体组大鼠血清中的 Ig G,应用乳鼠心肌细胞培养技术及放射免疫分析方... 目的 :对比观察正常与病理性心脏 β1 受体自身抗体的生物效应。方法 :分级盐析法结合离子交换层析法分离提纯正常无抗体组、β1 受体生理性抗体组及 β1 受体病理性抗体组大鼠血清中的 Ig G,应用乳鼠心肌细胞培养技术及放射免疫分析方法 ,观察各组自身抗体及 β1 受体单克隆抗体对培养乳鼠心肌细胞跳动频率和大鼠心室肌细胞c AMP产生量的影响。结果 :在正常大鼠血清中 ,抗 β1 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与抗体滴度均显著低于病理性抗体组大鼠阳性血清的阳性率和抗体滴度。生理性抗体、病理性抗体和单克隆抗体均表现出激动剂样生物学效应 ,且具有浓度依赖性。但是 ,在相近抗体浓度条件下 ,生理性抗体对心率和 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抗心脏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 生物效应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关于足球比赛队员移动距离之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荣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58-60,共3页
本文以北京足球队和高雄足球队为研究对象,采用笔记法,对双方队员在比赛中的移动方式、移动距离及移动轨迹进行了分析研究,方法科学,数据精确,可供各队制订训练计划时参考。
关键词 足球比赛 移动方式 移动距离 移动轨迹
下载PDF
吡格列酮抗高脂血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武烨 燕子 +4 位作者 王晓樑 闫莉 吕小萍 赵荣 刘慧荣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04-705,共2页
关键词 抗高脂血症 缺血/再灌注损伤 大鼠心肌 吡格列酮 致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患者 冠状动脉梗阻 独立危险因素
下载PDF
β_3肾上腺素受体在心脏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美霞 刘慧荣 赵荣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1-54,共4页
1996年首次发现在人类心室肌组织中存在β3肾上腺素受体(β3-adrenoceptor,β3AR),可以介导负性变力作用。该受体的结构与功能特性明显不同于β1AR和β2AR,这可能有助于深入了解病理情况下,心脏对儿茶酚胺的异常反应规律。心房中也存在... 1996年首次发现在人类心室肌组织中存在β3肾上腺素受体(β3-adrenoceptor,β3AR),可以介导负性变力作用。该受体的结构与功能特性明显不同于β1AR和β2AR,这可能有助于深入了解病理情况下,心脏对儿茶酚胺的异常反应规律。心房中也存在β3AR,其作用尚无定论。心室β3AR主要通过抑制型G蛋白(G i)-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一氧化氮(NO)-环-磷酸鸟苷(cGMP)-Ca2+通路介导负性变力作用。心衰时,β3AR表达上调,与其偶联的G i也上调,由于该受体不易脱敏并易被高浓度儿茶酚胺激活,因此该受体介导的负性变力作用可能参与心衰的病理生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肾上腺素受体 G蛋白 一氧化氮 环-磷酸鸟苷 心力衰竭
下载PDF
四种不同高血压大鼠模型形成过程中血清抗AT_(1A)受体自身抗体的检测(英文)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蓉芳 王瑾 +3 位作者 焦向英 刘慧荣 赵荣 支建明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0-94,共5页
本实验采用不同的方法复制两肾一夹(two-kidney one-clip renal hypertensive,2KIC)、神经性、DOCA-盐高血压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观察AT1A受体自身抗体(AT1A-receptor autoantibodies,AT1A-AAs)在不同高血压发病的变化规律,同时对... 本实验采用不同的方法复制两肾一夹(two-kidney one-clip renal hypertensive,2KIC)、神经性、DOCA-盐高血压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观察AT1A受体自身抗体(AT1A-receptor autoantibodies,AT1A-AAs)在不同高血压发病的变化规律,同时对自身抗体生物活性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高血压发病过程中AT1A-AAs的阳性率和滴度均明显增加,在四种模型中,自发性高血压组最明显,2K1C和神经性组次之。AT1A-AAs的生物活性显示,可增加培养的新生鼠心肌细胞跳动频率和血管收缩张力。结果提示,自身免疫机制参与了高血压的形成,AT1A-AAs可能与心肌肥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1A受体 自身抗体 高血压 大鼠
下载PDF
基本刺激周长对豚鼠乳头肌两种触发性二联律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马季骅 赵荣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75-176,共2页
其他作者在对迟发后除极(DAD)和触发激动(TA)的研究中曾记录到两种触发性二联律。一种二联律的组成为驱动性动作电位(AP)在前,触发性AP在后;另一种为触发性AP在前,驱动性AP在后。关于这两种二联律在基本刺激周长(BCL)改变时的变化特点... 其他作者在对迟发后除极(DAD)和触发激动(TA)的研究中曾记录到两种触发性二联律。一种二联律的组成为驱动性动作电位(AP)在前,触发性AP在后;另一种为触发性AP在前,驱动性AP在后。关于这两种二联律在基本刺激周长(BCL)改变时的变化特点目前尚未见报道,本实验对此进行探讨,以期对触发性心律失常有进一步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发刺激 心室乳肌 动体电位
下载PDF
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发病过程中心血管AT_1-受体自身抗体的变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支建明 赵录英 +1 位作者 焦向英 赵荣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7-320,共4页
实验观察了肾血管性高血压(RVH)大鼠血浆中抗AT1-受体自身抗体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变化规律。采用两肾一夹Goldblatt RVH模型,以合成的大鼠AT1-受体细胞外第二环165-191位氨基酸序列作为特异性抗原,用SA-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抗A... 实验观察了肾血管性高血压(RVH)大鼠血浆中抗AT1-受体自身抗体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变化规律。采用两肾一夹Goldblatt RVH模型,以合成的大鼠AT1-受体细胞外第二环165-191位氨基酸序列作为特异性抗原,用SA-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抗AT1-受体自身抗体。结果表明,RVH模型组术后2周时大鼠血清中抗AT1-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和平均滴度与术前相比明显增高,较高的阳性率和平均滴度持续几周后逐渐下降,12周时下降到正常水平。结果提示,自身免疫机制参与了高血压的形成,抗AT1-受体自身抗体可能与心肌肥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血管性高血压 大鼠 发病过程 心血管AT1-受体 血管紧张素Ⅱ 自身抗体
下载PDF
β_3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姚红 马秀 +4 位作者 闫莉 田珏 杨光照 赵荣 刘慧荣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4739-4741,共3页
[目的]检测扩张型心肌病(CDM)患者血清中β3肾上腺素受体(β3AR)自身抗体,并分析其类型和可能的医学意义。[方法]以合成的人β3AR细胞外第一、二、三环肽段作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临床甄选的60例CDM患者及103例正常对照者... [目的]检测扩张型心肌病(CDM)患者血清中β3肾上腺素受体(β3AR)自身抗体,并分析其类型和可能的医学意义。[方法]以合成的人β3AR细胞外第一、二、三环肽段作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临床甄选的60例CDM患者及103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β3AR自身抗体。[结果]DCM患者血清中β3AR细胞外第一环和第二环的IgG类自身抗体阳性率(30.0%和41.7%)及抗体水平(0.46±0.08和1.17±0.17)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且与心功能有关;β3AR细胞外第二环IgM类自身抗体阳性率(50.0%)也显著高于正常人,但与心功能无关。β3AR细胞外第二环的自身抗体水平明显高于第一环和第三环的自身抗体。而IgG类自身抗体水平明显高于IgM类。[结论]β3AR自身抗体,尤其是β3AR细胞外第二环的IgG类自身抗体可能作为重要的功能性抗体,参与DCM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充血性 受体 肾上腺素能Β3 自身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