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宽切缘根治切除治疗伴微血管侵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及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短期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1
1
作者 孔德帅 袁俊建 +4 位作者 陈雄飞 李凤山 刘汝海 《临床误诊误治》 2019年第7期85-88,共4页
目的分析宽切缘根治切除治疗伴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tion,MVI)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及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34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及随访资料... 目的分析宽切缘根治切除治疗伴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tion,MVI)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及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34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MVI阳性组和MVI阴性组采用宽切缘与窄切缘手术治疗后3年的复发率及生存率;比较宽切缘组(切缘≥1cm)和窄切缘组(切缘<1cm)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影响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短期预后的因素。结果MVI阳性组采用宽切缘手术切除患者较窄切缘手术切除患者,术后3年复发率明显降低,3年生存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VI阴性组不同手术切缘患者术后3年复发率及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宽切缘组和窄切缘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窄切缘、肿瘤直径>5cm、MVI阳性、肿瘤包膜不完整及血清甲胎蛋白水平过高为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宽切缘根治切除治疗伴MVI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较好,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窄切缘、肿瘤直径>5cm、MVI阳性、肿瘤包膜不完整及血清甲胎蛋白水平过高为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宽切缘 微血管侵犯 预后
下载PDF
血清miR-143和miR-145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袁俊建 孔德帅 +4 位作者 陈雄飞 李凤山 刘汝海 《临床误诊误治》 2019年第7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miR-143和miR-145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6年1月收治的85例肝癌患者作为肝癌组,良性肝病患者50例作为良性肝病组及体检健康者80例作为健康组。应用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式反应测定3组血清m... 目的探讨血清miR-143和miR-145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6年1月收治的85例肝癌患者作为肝癌组,良性肝病患者50例作为良性肝病组及体检健康者80例作为健康组。应用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式反应测定3组血清miR-143、miR-145表达水平;分析肝癌组临床特征与血清miR-143、miR-145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应用Kaplan-Meire生存曲线分析miR-143、miR-145高低表达肝癌患者的复发转移率和生存率差异。结果肝癌组和良性肝病组miR-143、miR-145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组,且肝癌组miR-143、miR-145表达水平亦高于良性肝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癌患者血清miR-143、miR-145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无关,与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等级、甲胎蛋白水平、TNM分级及有无癌栓有关。Kaplan-Meire生存曲线分析显示:miR-143、miR-145高表达肝癌患者复发转移率高于低表达肝癌患者,而生存率低于低表达肝癌患者(P<0.01)。结论肝癌患者血清miR-143、miR-145表达水平升高,其高表达对肝癌患者预后有明显影响,可作为肝癌预后的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MIR-143 MIR-145 预后
下载PDF
miR-143、miR-145联合血清AFP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3
作者 袁俊建 孔德帅 +4 位作者 陈雄飞 李凤山 刘汝海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29-32,共4页
目的 探讨miR-143、miR-145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60例作为肝癌组,取同期肝硬化60例作为肝硬化组、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 目的 探讨miR-143、miR-145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60例作为肝癌组,取同期肝硬化60例作为肝硬化组、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3组miR-143、miR-145、AFP水平,计算不同检查方式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 肝癌组miR-143、miR-145、血清AFP水平高于肝硬化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miR-143+miR-145+AFP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及特异度高于AFP、miR-145+AFP、miR-143+AFP单一诊断(P<0.05)。结论 miR-143、miR-145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升高,联合AFP检测可提高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及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MIR-143 MIR-145 血清甲胎蛋白 诊断
下载PDF
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02例报告 被引量:8
4
作者 柴伟 +4 位作者 孟宇 孔德帅 刘汝海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90-493,共4页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total 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TLPD)的安全性及短期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对102例胰管直径≥3mm恶性肿瘤行TLPD,术中完成标本整块切除后按照Child顺序进行腔镜下消化...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total 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TLPD)的安全性及短期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对102例胰管直径≥3mm恶性肿瘤行TLPD,术中完成标本整块切除后按照Child顺序进行腔镜下消化道重建,胰肠吻合采用胰管对空肠黏膜吻合。结果102例顺利完成TLPD。手术时间(427±159)min,术中出血量(294±107)ml,胰肠吻合时间为(36.1±14.7)min,淋巴结清扫数目(15.2±5.7)枚,R0切除率94.1%(96/102),术后进食流质饮食时间(5.5±2.6)d,术后ICU入住时间(3.5±2.3)d,术后住院时间(10.9±5.9)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7.3%(38/102),其中A级胰漏发生率19.6%(20/102),B或C级胰漏发生率10.8%(11/102)。100例随访(11.4±4.7)月,术后6个月无瘤生存率90.0%(90/100),因肿瘤复发转移导致死亡13例(术后6~12个月死亡3例,13~24个月死亡8例,25~30个月死亡2例),肿瘤外因素死亡3例。结论对胰管直径≥3mm恶性肿瘤患者施行TLPD安全可靠,短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肠吻合 胰漏
下载PDF
全腹腔镜与开腹Bismuth-Ⅲb型肝门胆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柴伟 张执全 +4 位作者 孟宇 刘汝海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77-380,共4页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Bismuth-Ⅲb型肝门胆管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沧州市中心医院109例Bismuth-Ⅲb型肝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接受腔镜手术的17例患者设为实验组,筛选同时期相匹配的17...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Bismuth-Ⅲb型肝门胆管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沧州市中心医院109例Bismuth-Ⅲb型肝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接受腔镜手术的17例患者设为实验组,筛选同时期相匹配的17例开腹手术患者设为对照组,将两组各项临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420.8±136.5)min比(292.3±65.6)min]、手术切口总长度[(8.2±4.7)cm比(20.4±5.8)cm]、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9.4%(5/17)比52.9%(9/17)]、术后进流食时间、术后ICU入住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出血量[(325.2±98.7)ml比(367.4±72.9)ml]、病理结果、淋巴结清扫数目、RO切除率、肿瘤复发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腹腔镜Bismuth-IDE型肝门胆管癌根治术安全、可行,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腹腔镜 疗效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芍药苷调节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亚娜 许晓琳 +5 位作者 马文华 崔罗方 刘丽 徐林丽 张艳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4-858,共5页
目的探讨芍药苷(PAE)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大鼠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月桂酸钠注射法建立TAO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腹腔注射适量0.9%NaCl)、模型组(腹腔注射适量0.9%NaCl)、低剂量实验组(腹腔内注射5 mg·k... 目的探讨芍药苷(PAE)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大鼠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月桂酸钠注射法建立TAO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腹腔注射适量0.9%NaCl)、模型组(腹腔注射适量0.9%NaCl)、低剂量实验组(腹腔内注射5 mg·kg^(-1)·d^(-1) PAE)、高剂量实验组(腹腔内注射20 mg·kg^(-1)·d^(-1) PAE)、高剂量+激动药剂(腹腔注射20 mg·kg^(-1)·d^(-1) PAE+尾静脉注射10 ng·mL^(-1)·kg^(-1)·d^(-1)740 Y-P)组。用磁珠凝固法检测凝血酶时间(TT);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检测白细胞介素(IL)-1β、内皮素1(ET-1)水平;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PI3K(p-PI3K)、蛋白激酶B(AKT)、p-AKT、核因子(NF)-κB p65、p-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实验组、高剂量实验组、高剂量+激动药组的TT分别为(14.88±1.32)、(10.02±0.95)、(12.65±1.22)、(14.70±1.36)和(10.64±1.21)s,IL-1β分别为(154.23±13.45)、(356.69±31.17)、(268.62±23.58)、(199.64±20.87)和(337.48±31.46)pg·mL^(-1),ET-1分别为(6.78±0.68)、(14.43±1.14)、(11.23±1.07)、(8.20±0.81)和(13.33±1.27)pg·mL^(-1),p-PI3K/PI3K分别为0.36±0.04、0.76±0.07、0.59±0.05、0.44±0.04和0.69±0.07,p-AKT/AKT分别为0.52±0.05、0.90±0.09、0.74±0.08、0.61±0.06和0.86±0.08,p-NF-κB p65/NF-κB p65分别为0.28±0.03、0.95±0.04、0.69±0.07、0.35±0.05和0.87±0.08。模型组的上述指标与假手术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高剂量实验组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剂量+激动药组的上述指标与高剂量实验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AE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NF-κB信号通路改善TAO大鼠的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苷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的术式选择及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柴伟 +4 位作者 孟宇 孔德帅 刘汝海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98-102,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LPD)的术式选择及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间沧州市中心医院188例行LPD患者的临床资料。胰管直径≥3 mm的102例患者行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TLPD),采用胰管空肠黏膜端侧吻...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LPD)的术式选择及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间沧州市中心医院188例行LPD患者的临床资料。胰管直径≥3 mm的102例患者行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TLPD),采用胰管空肠黏膜端侧吻合重建消化道,为TLPD组;胰管直径<3 mm的86例患者行腹腔镜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LAPD),采用荷包套入式胰肠端侧吻合重建消化道,为LAPD组。分析比较两组各项临床数据。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ASA分级、术前血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及血白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TLPD组患者的切口总长度、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LAPD组[(8.2±1.4)cm比(12.9±2.6)cm,(10.9±5.9)d比(14.3±6.5)d],而胰肠吻合时间显著长于LAPD组[(36.1±14.7)min比(14.0±4.2)min],术后胰瘘发生率显著高于LAPD组(30.4%比1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R0切除率、术后ICU入住时间、术后进流食时间、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无瘤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LPD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但对于胰管直径<3 mm的病例,选择LAPD可增加手术安全性,降低术后胰瘘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胰腺瘘
原文传递
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袁俊建 柴伟 +3 位作者 李金超 孟宇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786-789,793,共5页
目的 探讨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沧州市中心医院自2019年3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120例行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所有患者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率。根据是否发生胰瘘将120例患者分... 目的 探讨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沧州市中心医院自2019年3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120例行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所有患者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率。根据是否发生胰瘘将120例患者分为胰瘘组(n=27)与无胰瘘组(n=93)。比较胰瘘组与无胰瘘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检验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结果 1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术后胰瘘发生率为22.5%(27/120)。胰瘘组患者术前合并低蛋白血症、脾切除比例均高于无胰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胰腺肿瘤类型、胰管直径、残余胰腺质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合并低蛋白血症、脾切除、胰腺肿瘤类型、胰管直径均为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风险较高,且术前合并低蛋白血症、脾切除、胰腺肿瘤类型、胰管直径均为其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以减少术后胰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 术后胰瘘 低蛋白血症 胰管直径 脾切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荷包套入式胰肠端侧吻合法对术后胰痿发生率的影响——单中心581例临床经验总结 被引量:3
9
作者 柴伟 +4 位作者 孟宇 孔德帅 刘汝海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492-496,共5页
目的探讨荷包套入式胰肠端侧吻合法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痿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8年9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普外科581例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开放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en pancreaticoduode... 目的探讨荷包套入式胰肠端侧吻合法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痿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8年9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普外科581例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开放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en pancreaticoduodenectomy,OPD)327例、腹腔镜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assisted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APD)175例、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total 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TLPD)79例,胰肠吻合均采用荷包套入式端侧吻合。统计分析各组及总体术后胰痿发生率情况。结果采用荷包套入式胰肠端侧吻合法术后总体B或C级胰痿发生率为3.10%(18/581)o0PD组术后B或C级胰痿发生率为2.75%(9/327),LAPD组术后B或C级胰痿发生率为2.29%(4/175),TLPD组术后B或C级胰痿发生率为6.33%(5/79)03组分别按胰腺质地各自分为a、b两个亚组,亚组间比较胰管直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V0.05),但胰肠吻合时间及术后胰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荷包套入式胰肠端侧吻合法具有操作简单、适应性强、安全高效等特点,并可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痿发生率控制在理想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肠吻合 胰腺痿
原文传递
基于列线图构建和验证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肝切除术后的预后评估模型 被引量:3
10
作者 +4 位作者 孔德帅 李金超 王振勇 刘汝海 柴伟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518-523,共6页
目的分析影响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PVTT⁃HCC)患者肝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基于列线图模型构建和验证预后评估模型。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08年1月—2017年11月在本院行肝切除术的PVTT⁃HCC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截至2021... 目的分析影响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PVTT⁃HCC)患者肝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基于列线图模型构建和验证预后评估模型。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08年1月—2017年11月在本院行肝切除术的PVTT⁃HCC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截至2021年1月。主要预测结局为1、3、5年总生存率。按照7∶3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在训练集中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影响,并基于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同时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采用C⁃index评价模型的区分度,一致性曲线评估模型的校准度。结果共231例患者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纳入分析,其中训练集162例,验证集69例。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AFP≥400μg/L、AST≥40 U/L、ALP≥80 U/L、肿瘤个数>1个及肿瘤包膜不完整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在训练集中,列线图模型预测1、3、5年总生存率的C⁃index分别为0.826(95%CI:0.791~0.861)、0.818(95%CI:0.782~0.854)、0.781(95%CI:0.742~0.820),在验证集中分别为0.814(95%CI:0.777~0.851)、0.798(95%CI:0.758~0.837)、0.769(95%CI:0.728~0.810)。校正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均有较好的校准度。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准确预测PVTT⁃HCC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门静脉癌栓 肝切除术 列线图模型 预后
下载PDF
生肌玉红膏对血栓性脉管炎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亚娜 宋晓聪 +7 位作者 吴静 崔罗方 刘丽 马文华 徐林丽 南桂英 王慧玲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34期36-40,共5页
目的探究生肌玉红膏对血栓性脉管炎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取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血管内皮祖细胞(EPC)干预组、生肌玉红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均建立血栓性脉管炎模型,正常组与模型... 目的探究生肌玉红膏对血栓性脉管炎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取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血管内皮祖细胞(EPC)干预组、生肌玉红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均建立血栓性脉管炎模型,正常组与模型组尾静脉每天1次输注1 mL生理盐水,EPC干预组输注数量为5×105个EPC细胞后创面外敷生肌玉红膏,生肌玉红膏组创面外敷生肌玉红膏。将EPC细胞培养后观察细胞形态,检测IL-6、IL-8、TNF-α、TGF-β_(1)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CD34、CD133,TUNEL法检测平滑肌细胞凋亡率,免疫印迹法检测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6、IL-8、TNF-α、TGF-β_(1)水平及平滑肌细胞数高于正常组(P均<0.05),EPC干预组以上指标均低于模型组(P均<0.05),生肌玉红膏组以上指标均高于EPC干预组(P均<0.05)。模型组大鼠血管组织中CD34、CD133及血管组织中VEGF、bFGF蛋白表达低于正常组(P均<0.05),EPC干预组以上指标高于模型组(P均<0.05),生肌玉红膏组以上指标低于EPC干预组(P均<0.05)。正常组大鼠生长良好;模型组大鼠血栓显著,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EPC干预组血栓变化缓解,伴随少量炎性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排列趋于整齐;生肌玉红膏组少量血栓,血管平滑肌细胞排列略显紊乱。模型组大鼠血管组织中CD34、CD133表达低于正常组(P均<0.05),EPC干预组以上指标高于模型组(P均<0.05),生肌玉红膏组CD34、CD133指标低于EPC干预组(P均<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管组织中平滑肌细胞凋亡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EPC干预组血管组织中平滑肌细胞凋亡率高(P均<0.05);与EPC干预组比较,生肌玉红膏组平滑肌细胞凋亡率较低(P均<0.05)。模型组大鼠血管组织中VEGF、bFGF蛋白表达低于正常组(P均<0.05),EPC干预组VEGF、bFGF蛋白表达高于模型组,生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脉管炎 生肌玉红膏 血管内皮细胞分化 血管平滑肌细胞 大鼠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柴伟 +4 位作者 孟宇 孔德帅 刘汝海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291-295,共5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D)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的近期疗效,探讨LAPD的手术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施行的102例LAPD和179例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两组各项临...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D)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的近期疗效,探讨LAPD的手术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施行的102例LAPD和179例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两组各项临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LAPD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OPD组[(381±67)min vs (245±43)min],但LAPD组术中出血量更少[(186±102)mL vs(322±75)mL],手术切口更小[(8.1±3.9)cm vs (18.9±4.3)cm],术后进流食时间、术后ICU入住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更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R0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无瘤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PD具有与传统OPD手术相似的安全性和肿瘤根治效果,而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但LAPD手术时间更长,对术者经验要求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腹腔镜辅助手术 胰瘘
下载PDF
局部热疗联合替吉奥及奥沙利铂治疗胃癌腹腔转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维 +3 位作者 孔德帅 张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29期5716-5719,共4页
目的:评价局部热疗联合替吉奥及奥沙利铂治疗胃癌腹腔转移的疗效、患者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6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82例胃癌腹腔转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替吉奥及奥沙利铂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评价局部热疗联合替吉奥及奥沙利铂治疗胃癌腹腔转移的疗效、患者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6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82例胃癌腹腔转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替吉奥及奥沙利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局部热疗,疗程为4周,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均有一定疗效,观察组的有效率为5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存质量提高率为7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呕吐13例,腹泻1例,口腔粘膜炎8例,对照组发生呕吐12例,3例腹泻,口腔粘膜炎9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减少7例,对照组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热疗联合替吉奥及奥沙利铂治疗胃癌腹腔转移的疗效较好,患者生存质量改善,不良反应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热疗 替吉奥 奥沙利铂 胃癌 腹腔转移
原文传递
左后下动脉优先入路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柴伟 张执全 +5 位作者 孟宇 袁俊建 刘汝海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429-433,共5页
目的探讨左后下动脉优先入路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间沧州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3例行左后下动脉优先入路的LPD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完成术中探查后优先由肠系膜下... 目的探讨左后下动脉优先入路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间沧州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3例行左后下动脉优先入路的LPD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完成术中探查后优先由肠系膜下静脉与Treitz韧带之间进入胰头十二指肠后间隙,显露下腔静脉、左肾静脉及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完成16组淋巴结探查,同时在肠系膜上动脉左侧离断胰腺钩突系膜,切断胰十二指肠下动脉。明确肿瘤可切除后常规切除标本,按照Child顺序进行全腔镜下消化道重建。结果33例患者均成功实施左后下动脉优先入路LPD,手术时间为(379.2±64.8)min,左后下入路肠系膜上动脉探查及钩突离断时间为(40.7±16.3)min,术中出血量为(276.4±103.5)ml,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4.4±5.6)枚,R0切除率为1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9.4%(13/33),其中胰瘘发生率为27.3%(9/33),B或C级胰瘘发生率为12.1%(4/33);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6.4±6.7)d。结论左后下动脉优先入路解剖层面清晰、操作简单,可优先完成对肠系膜上动脉及胰腺钩突的解剖及探查,并可实现肠系膜上动脉右侧至少180°的钩突系膜切除,提高手术R0切除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肠系膜上动脉 动脉入路
原文传递
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后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柴伟 张执全 +5 位作者 袁俊建 孟宇 刘汝海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43-446,共4页
目的分析总结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laparoscopic duodenum-preserving pancreatic head resection,LDPPHR)后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沧州市中心医院普外科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完成的32例LDPPHR患者... 目的分析总结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laparoscopic duodenum-preserving pancreatic head resection,LDPPHR)后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沧州市中心医院普外科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完成的32例LDPPHR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针对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32例患者均成功实施LDPPHR,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9%(7/32),其中包括严重并发症3例(1例术后长期胰瘘、1例术后十二指肠乳头狭窄致梗阻性黄疸、1例术后腹腔出血),均行二次手术治愈;轻微并发症4例,均为单纯性胰瘘,延长带管时间治愈。结论LDPPHR治疗胰头部良性病变技术上可行,但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患者远期生存质量有待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切除术 十二指肠 腹腔镜 并发症
原文传递
改良胰肠荷包套入式吻合方式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振勇 李凤山 +3 位作者 刘汝海 孔德帅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胰腺空肠端侧荷包套入式吻合方式在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行改良胰腺空肠荷包套入式吻合术的临床资料。观察术中胰肠吻合时间、... 目的探讨改良胰腺空肠端侧荷包套入式吻合方式在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行改良胰腺空肠荷包套入式吻合术的临床资料。观察术中胰肠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检测术后第3、5、7天胰肠吻合口周围引流物淀粉酶浓度。术后患者每3个月复查上腹部增强CT,随访1年,随访截止时间2017年7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胰肠吻合时间(11±3)min,术中出血量(465±161)mL,术后第3、5、7天胰肠吻合口周围引流物淀粉酶浓度[M(Q)]分别为18.0(64.5)U、16.0(112.2)U、7.0(19.5)U,引流液淀粉酶呈逐渐减少趋势(F=18.104,P<0.05)。术后并发症:生化漏1例;腹腔内出血1例,再次剖腹探查发现为空肠切开处黏膜出血。36例患者获得随访,无胰管结石及急慢性胰腺炎,无腹泻等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的表现。结论改良胰腺空肠荷包套入式吻合方式操作简便、省时、可靠,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肠吻合 胰瘘
下载PDF
荷包套入式胰肠端侧吻合法对老年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柴伟 +4 位作者 孟宇 孔德帅 刘汝海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087-2090,共4页
目的探讨荷包套入式胰肠端侧吻合法对老年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沧州市中心医院普通外科施行的377例年龄≥70岁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TLPD)组52例、腹... 目的探讨荷包套入式胰肠端侧吻合法对老年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沧州市中心医院普通外科施行的377例年龄≥70岁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TLPD)组52例、腹腔镜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D)组113例、开放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组212例,均采用荷包套入式胰肠端侧吻合。将各组及总体术后胰瘘发生率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总体B或C级胰瘘发生率为4.24%(16/377)。其中TLPD组为7.69%(4/52)、LAPD组为4.42%(5/113)、OPD组为3.30%(7/212)。按胰腺质地软硬各自分为a、b两个亚组,质硬胰腺组胰管直径显著大于质软胰腺组(P<0.05),但术后胰瘘发生率及术中胰肠吻合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荷包套入式胰肠端侧吻合法的应用可将老年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率控制在相对理想水平,且安全、高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肠吻合 胰腺瘘
下载PDF
转录因子Snail与胆道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肖志富 +2 位作者 沈玮博 杨东运 吴祥松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15期2997-3000,共4页
胆道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较隐匿,早期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及体征,恶性程度高,转移早,一经临床确诊多为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低,预后差。目前,虽然有关胆道肿瘤相关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很多,但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Snail转录抑制因子对... 胆道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较隐匿,早期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及体征,恶性程度高,转移早,一经临床确诊多为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低,预后差。目前,虽然有关胆道肿瘤相关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很多,但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Snail转录抑制因子对生物胚胎的发育和细胞的分化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在上皮细胞正常分化和增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相关研究表明Snail与消化道肿瘤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本文拟就国内外有关转录因子snail与胆道癌发生发展的相互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旨在为胆道癌的临床诊治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AIL 上皮间质转化 胆道癌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FXYD6过表达对肝细胞癌SMMC7721细胞5-Fu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雄飞 丁立爽 +5 位作者 孔德帅 廖丽丽 张耀敏 李凤山 刘汝海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11期41-44,共4页
目的观察FXYD离子转运调节因子6(FXYD6)过表达对肝细胞癌SMMC7721细胞5-氟尿嘧啶(5-Fu)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肝细胞癌SMMC7721细胞分为过表达组和对照组,分别转染pcDNA3.1/FXYD6和pcD-NA3.1/Vector真核质粒,培养48 h筛选SMMC7721抗... 目的观察FXYD离子转运调节因子6(FXYD6)过表达对肝细胞癌SMMC7721细胞5-氟尿嘧啶(5-Fu)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肝细胞癌SMMC7721细胞分为过表达组和对照组,分别转染pcDNA3.1/FXYD6和pcD-NA3.1/Vector真核质粒,培养48 h筛选SMMC7721抗性克隆。取两组转染后的抗性克隆细胞,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12.5、25、50、100μg/mL的5-Fu作用24、36、48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取两组转染后的细胞,加入终浓度为25μg/L的5-Fu作用48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随着5-Fu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两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均呈升高趋势。5-Fu浓度为12.5μg/mL时,两组作用24、36、48 h的细胞增殖抑制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5-Fu浓度为25、50、100μg/mL时,过表达组作用24、36、48 h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均<0.01)。观察组细胞凋亡率为35.62%±3.98%,对照组为46.19%±6.60%,两组比较P<0.01。结论 FXYD6蛋白过表达可降低肝细胞癌SMMC7721细胞对5-Fu的化疗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XYD6蛋白 肝细胞癌 SMMC7721细胞 5-氟尿嘧啶 化疗敏感性
下载PDF
IFITM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对胰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20
作者 +6 位作者 刘汝海 李凤山 张执全 孔德帅 张耀敏 石倩倩 刘婷婷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1-358,共8页
背景与目的: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IFITM1)是一种在淋巴细胞中转导同型黏附信号的膜复合物,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量异常,但是其在胰腺癌中的作用机制则仍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初步探讨IFITM1的表达对胰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用We... 背景与目的: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IFITM1)是一种在淋巴细胞中转导同型黏附信号的膜复合物,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量异常,但是其在胰腺癌中的作用机制则仍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初步探讨IFITM1的表达对胰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用Western blot法检测78例胰腺癌患者(32例转移,46例未转移)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IFITM1的表达。将胰腺癌PANC-1细胞转染IFITM1过表达质粒(IFITM1组)或转染IFITM1过表达质粒同时添加ERK_(1/2)通路抑制剂LY3214996(IFITM1+LY3214996组)后,以无处理的PANC-1细胞为对照组,分别用检测Western blot、CCK-8实验、流式细胞术、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IFITM1蛋白与ERK_(1/2)蛋白磷酸化水平(ERK_(1/2)/p-ERK_(1/2))、细胞增殖活力、凋亡以及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IFITM1蛋白相对表达量在胰腺癌组织中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在有转移的胰腺癌组织中明显高于无转移的胰腺癌组织(均P<0.05)。与对照组PANC-1细胞比较,IFITM1组PANC-1细胞的IFITM1蛋白表达水平、ERK_(1/2)/p-ERK_(1/2)水平明显升高,凋亡率明显降低,细胞增殖活力、迁移与侵袭能力均明显增强(均P<0.05);IFITM1+LY3214996组PANC-1细胞除IFITM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外(P<0.05),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IFITM1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且与胰腺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磷酸化激活ERK_(1/2)路调控胰腺癌细胞的生长、迁移和侵袭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 细胞增殖 肿瘤侵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