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凋落物C/N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1
作者 李天 苗淑杰 +2 位作者 余洁 玉蝶 乔云发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86-1695,共10页
凋落物输入会影响土壤有机碳(SOC)矿化过程,其影响程度主要受凋落物C/N、土壤肥力和温度条件的影响,然而,这三因素的综合影响仍不清楚。以低肥力土壤(LF)和高肥力土壤(HF)为研究对象,分别添加7种不同C/N的凋落物,并设置培养温度为23℃... 凋落物输入会影响土壤有机碳(SOC)矿化过程,其影响程度主要受凋落物C/N、土壤肥力和温度条件的影响,然而,这三因素的综合影响仍不清楚。以低肥力土壤(LF)和高肥力土壤(HF)为研究对象,分别添加7种不同C/N的凋落物,并设置培养温度为23℃和33℃,进行恒温避光培养,期间动态监测CO_(2)排放的变化,以揭示SOC矿化过程应对三因子的响应机制。结果显示,凋落物添加显著增加CO_(2)峰值排放速率,且与C/N>30的凋落物相比,添加C/N<30的凋落物对CO_(2)的峰值排放速率的促进作用更显著。CO_(2)峰值排放速率同时受土壤肥力和培养温度影响,HF-33℃条件下的CO_(2)峰值排放速率最高。添加C/N<30的凋落物显著增加了CO_(2)累积排放量,在LF-23℃、LF-33℃、HF-23℃和HF-33℃条件下,最大增幅分别为407%、304%、345%和160%。相关分析显示,SOC矿化率与凋落物C/N间呈负相关关系,这说明低质量凋落物会抑制SOC矿化。在LF-23℃、LF-33℃、HF-23℃和HF-33℃处理下,与凋落物C/N最低的CN1相比,添加C/N最高的CN7后,SOC矿化率的降幅分别达3.53、3.04、1.71和2.06倍。土壤肥力影响SOC矿化,HF的SOC矿化率较LF高1.29-2.66倍。培养温度对SOC矿化的影响在HF中表现出显著差异,与CK相比,在HF中添加凋落物显著降低了SOC矿化温度敏感性(Q10)。综合PLS-PM模型可知,SOC矿化是凋落物C/N、土壤肥力和培养温度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凋落物的C/N比对SOC矿化产生显著的负效应,土壤肥力则对SOC矿化产生主要的正效应,而温度的正效应则相对较小。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不同土壤肥力和温度背景下,C/N不同的外源有机物输入对SOC矿化的影响及其背后的综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输入 凋落物碳氮比 有机碳矿化 CO_(2)释放速率 室内培养 温度敏感性
下载PDF
小麦秸秆添加对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2
作者 余洁 苗淑杰 +3 位作者 乔云发 李天 王校益 玉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41-2049,共9页
为探究在相同培养条件下,小麦秸秆添加对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室内培养法,向黑土、风沙土、紫色土和黄棕壤添加小麦秸秆,以揭示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矿化对外源碳添加的响应机制差异。结果表明:与未添加秸秆处理相比,... 为探究在相同培养条件下,小麦秸秆添加对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室内培养法,向黑土、风沙土、紫色土和黄棕壤添加小麦秸秆,以揭示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矿化对外源碳添加的响应机制差异。结果表明:与未添加秸秆处理相比,添加秸秆处理的4种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均表现为前21 d显著增加,之后趋于稳定。在培养的前7 d,4种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迅速增加2.41~3.87倍,此后持续稳步增加;培养结束后,未添加秸秆的4种土壤间CO_(2)累积排放量未见显著差异;添加秸秆处理各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显著增加,较未添加秸秆提升2.52~3.41倍,其中紫色土CO_(2)累积排放量显著低于其他3种类型土壤,为2760.74 mg·kg^(-1),黑土增加最显著,为4168.99 mg·kg^(-1)。相关分析表明,无论是否添加秸秆,土壤有机碳的矿化率均受到全氮的主导作用,且二者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无论是否添加秸秆,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均主要受到土壤pH的影响,且与pH呈显著负相关;添加秸秆处理中CO_(2)累积排放量还同时受到土壤C/N的正向作用。研究表明,同一种秸秆添加到不同类型土壤中时,土壤本身性质的差异会导致土壤有机碳矿化对其的响应也存在差异,因此在实际秸秆还田时需要依据不同土壤特性制定合理的秸秆还田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 土壤类型 秸秆 动态变化 理化性质
下载PDF
多元主体视角下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与动力机制——基于河南王家村的个案研究
3
作者 刘华芹 玉蝶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8,共8页
基于河南王家村的田野调查,以多元主体为研究视角,分析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与动力机制。认为乡村振兴是领军人物、外出精英、村干部、村民和地方政府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结果,其中乡情是外出精英反哺家乡的社会心理动因,基于地缘、血缘... 基于河南王家村的田野调查,以多元主体为研究视角,分析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与动力机制。认为乡村振兴是领军人物、外出精英、村干部、村民和地方政府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结果,其中乡情是外出精英反哺家乡的社会心理动因,基于地缘、血缘和“同乡同业”的社会网络是形成村庄共同体和集体行动的社会组织基础,追求良好的名声和人际关系是村民参与的社会文化根源,而政绩和发展是地方政府集中资源打造示范村的行动逻辑。王家村个案可提供重要启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重视培育乡村领袖人物,激励与乡土带有亲缘和地缘关系的资本下乡,发挥乡村传统网络和价值的作用,探索和完善政府的角色和干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多元主体 实践路径 动力机制
下载PDF
宗族记忆重构下的祖先认同与关系实践——以河南N村Z氏为例
4
作者 台文泽 玉蝶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1年第2期136-143,156,共9页
围绕宗族记忆对宗族关系认同作用的讨论主要表现为对其促进作用的肯定。通过考察河南Z姓宗族近期举行的一次旨在整合全族关系的祖茔立碑活动,揭示了该活动以祖先为中心的谱系记忆重构之于宗族关系的整合作用是十分表面化、短暂性的,其... 围绕宗族记忆对宗族关系认同作用的讨论主要表现为对其促进作用的肯定。通过考察河南Z姓宗族近期举行的一次旨在整合全族关系的祖茔立碑活动,揭示了该活动以祖先为中心的谱系记忆重构之于宗族关系的整合作用是十分表面化、短暂性的,其实际效应与其说是拉近了当下日益疏远的族人关系,还不如说在既有的现实背景下会让族人对彼此关系的距离有了更清晰的感知和认识,而无论是宗族记忆重构在关系整合实践中所显现的血缘距离局限与非血缘因素制约,还是在长远意义上反映出的寻求关系整合的动力不足、文化自觉的欠缺,都高度印证了当代乡村社会变迁中的差序格局理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社会变迁 宗族记忆重构 祖先崇拜:差序格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