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目光向外”:中国现代华侨研究的一个倾向暨“侨乡”称谓的考察 被引量:7
1
作者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8年第1期42-45,共4页
关键词 华侨研究 侨乡 中国现代 称谓 目光 《光明日报》 新中国成立 字面意思
下载PDF
朱熹校书考 被引量:4
2
作者 《安徽史学》 2000年第1期21-29,共9页
关键词 朱熹 乾道 十五年 校定 蔡元定 朱子 淳熙 误字 校印本 庆元 《韩文考异》 绍熙 校书
下载PDF
南朝梁元帝《职贡图》题记佚文的新发现 被引量:6
3
作者 《文史》 CSSCI 2011年第1期111-118,共8页
南朝梁元帝萧绎(508—554)所作《职贡图》画卷,今存世有三种摹本,第一种传为唐阎立本摹本,藏台湾“故宫博物院”,着绿称唐阎立本《王会图》,内容为鲁国等二十四国使者着色画像,每段以楷书署明国名;第二种传为南唐顾德谦摹本,... 南朝梁元帝萧绎(508—554)所作《职贡图》画卷,今存世有三种摹本,第一种传为唐阎立本摹本,藏台湾“故宫博物院”,着绿称唐阎立本《王会图》,内容为鲁国等二十四国使者着色画像,每段以楷书署明国名;第二种传为南唐顾德谦摹本,藏台湾“故宫博物院”,着录称《梁元帝番客人朝图》,内容为鲁国等三十三国使者白描画像(共三十五段,其中重复二国,失题名二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 故宫博物院 佚文 题记 阎立本 摹本 南唐 台湾地区
下载PDF
北宋宣和殿更名考论
4
作者 薛文强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68-73,共6页
史载宋徽宗重和二年(1119年)改元为宣和元年,宣和殿随之改名为保和殿。文章通过对宣和殿与保和殿相关史料的重新梳理发现:宣和元年之后的史料记载中仍存在宣和殿,与保和殿同见于宣和初年后史料中,而带宣和殿职事官,自宣和初年改为带保... 史载宋徽宗重和二年(1119年)改元为宣和元年,宣和殿随之改名为保和殿。文章通过对宣和殿与保和殿相关史料的重新梳理发现:宣和元年之后的史料记载中仍存在宣和殿,与保和殿同见于宣和初年后史料中,而带宣和殿职事官,自宣和初年改为带保和殿职事官后再无记载,出现在史料记载中的只有带保和殿职事官。笔者据此认为宣和元年随改元一起改名的只是带宣和殿的职事官名,宣和殿具体殿名未改,而重和二年的改元正是徽宗以其所久居的殿名“宣和”为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和殿 改元 更名 带宣和殿职事官
下载PDF
宋李公麟《万国职贡图》伪作辨证——宋元时期中外关系史料研究之一 被引量:4
5
作者 《暨南史学》 CSSCI 2013年第1期202-222,共21页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传为宋李公麟作《万国职贡图》一卷,有吐蕃、宾童龙、暹罗、回鹘、女王、扶桑、浡泥、女送、三佛齐、鞑旦国等十国使者画像及题记。题记署元人虞集书,卷末有元人李衎、明人王达题跋。论文首先考察历代书画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传为宋李公麟作《万国职贡图》一卷,有吐蕃、宾童龙、暹罗、回鹘、女王、扶桑、浡泥、女送、三佛齐、鞑旦国等十国使者画像及题记。题记署元人虞集书,卷末有元人李衎、明人王达题跋。论文首先考察历代书画著录中所见李公麟《职贡图》知见传本,判断其中各件无法构成合理的流传系谱,难以视为李氏原作。再以传世书画作品中虞集、李衎、王达真迹为参照进行比对,判定卷内虞集所书题记,卷末李衎、王达题跋亦伪。复由题记内容之史料来源、产生时代等问题进行考察,考证传为李公麟作《万国职贡图》诸国题记,实自明人王圻等撰《三才图会》一书抄撮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贡图 李公麟 宋史 中外关系 书画辨伪
原文传递
南朝梁元帝《职贡图》题记佚文续拾 被引量:5
6
作者 《文史》 CSSCI 2011年第4期237-242,共6页
南朝梁元帝萧绎(508—554)所作《职贡图》画像与题记,是研究南北朝时期历史地理与中外关系的重要史料。惜《职贡图》今存北宋摹本残阙严重,仅存十三国题记,学者每引以为憾事。
关键词 题记 南朝 佚文 南北朝时期 中外关系 历史地理
下载PDF
杨慈湖与南宋后期的儒学格局 被引量:2
7
作者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14,共5页
陆象山门人杨简(号慈湖)是南宋后期最有影响的儒者,慈湖心学在南宋后期儒学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一方面与南宋中后期掌握政局枢机的史氏家族的支持有相当的关系,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慈湖心学在政治、文化中心地域的广泛传布。慈湖去世之后,在... 陆象山门人杨简(号慈湖)是南宋后期最有影响的儒者,慈湖心学在南宋后期儒学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一方面与南宋中后期掌握政局枢机的史氏家族的支持有相当的关系,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慈湖心学在政治、文化中心地域的广泛传布。慈湖去世之后,在浙江一带兴盛一时的陆学,逐渐失势让位于朱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简 慈湖 朱熹 理学
下载PDF
暨南大学南洋文化事业部的历史沿革 被引量:3
8
作者 《东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12,共9页
1927年诞生的暨南大学南洋文化事业部,是中国现代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久、成绩最多、声名最著的东南亚与华侨华人研究的专门机构,它开辟了中国现代东南亚与华侨华人研究的一个"新纪元"。关于这一机构的历史沿革,已有的叙述... 1927年诞生的暨南大学南洋文化事业部,是中国现代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久、成绩最多、声名最著的东南亚与华侨华人研究的专门机构,它开辟了中国现代东南亚与华侨华人研究的一个"新纪元"。关于这一机构的历史沿革,已有的叙述或有讹误与疏略之处。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考察,提出较为清楚准确的表述,以供学者了解暨大校情以及进行东南亚与华侨华人研究学术史回顾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暨南大学 南洋文化事业部 东南亚研究 华侨华人研究
下载PDF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成书问题辨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88-191,共4页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为全面总结有清一代学术思想的开拓性著作,为清代学术史研究奠定了基本格局,影响至为深远。但关于这部广泛流传的著作本身的历史,迄今尚少有比较细致准确的研究。关于此书的成书过程与早期版本情形,既有学...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为全面总结有清一代学术思想的开拓性著作,为清代学术史研究奠定了基本格局,影响至为深远。但关于这部广泛流传的著作本身的历史,迄今尚少有比较细致准确的研究。关于此书的成书过程与早期版本情形,既有学术文献的叙述颇不明朗。本文广泛稽考相关文献,对这部学术名著的早期历史进行梳理,深入讨论有关撰述、发表、成书等方面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近三百年
下载PDF
汉代经学师法与家法问题探微 被引量:2
10
作者 《暨南史学》 2014年第1期23-35,共13页
师法与家法是汉代经学的两个核心概念。晚清经学家皮锡瑞著《经学历史》所作解释,是迄今最为通行的看法,代表了晚近以来经学史的常识性观点。论文首先对清代经学论述进行回溯,考证皮氏之说源出乾隆时著名学者王鸣盛;其次根据汉代史传记... 师法与家法是汉代经学的两个核心概念。晚清经学家皮锡瑞著《经学历史》所作解释,是迄今最为通行的看法,代表了晚近以来经学史的常识性观点。论文首先对清代经学论述进行回溯,考证皮氏之说源出乾隆时著名学者王鸣盛;其次根据汉代史传记载,指出师法与家法之间不存在源流关系,皮氏所谓'前汉重师法,后汉重家法'的说法为误;进而提出师法与家法二者的意义层次不同,师法为泛言,与师道、师言、师说同义;家法则有实指,指学者治经别有创获,独创一家之学,其一家之经说,即为一家之家法;西汉时期经学家法流行,而东汉博士的家派多不能查明,除了史料阙略的原因之外,并提示了汉代经学由专门走向兼综的历史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法 家法 《经学历史》 皮锡瑞 蒋湘南
原文传递
梁陈之际南方豪族崛起的先声:南朝名将兰钦家世与生平蠡测 被引量:2
11
作者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3-132,共10页
南朝萧梁名将兰钦的家世与生平,传世史籍的记述颇多模糊不清之处,相互抵触难通。比勘校读相关史料,从历史地理、姓氏源流等方面对其籍贯进行考察,可以发现兰钦可能出于南方兰姓,族属源于巴蛮;兰钦可能是岭南人,他早年生活在始兴郡,兰氏... 南朝萧梁名将兰钦的家世与生平,传世史籍的记述颇多模糊不清之处,相互抵触难通。比勘校读相关史料,从历史地理、姓氏源流等方面对其籍贯进行考察,可以发现兰钦可能出于南方兰姓,族属源于巴蛮;兰钦可能是岭南人,他早年生活在始兴郡,兰氏家族在始兴豪族中具有深厚的势力和影响,兰钦在梁朝中后期成为军事力量的重要一员,是梁陈之际南方豪族兴起走上历史舞台的先声。《隋书》的《天文志》《五行志》中关于兰钦举兵谋反的殊异记载,折射出萧梁国史的隐讳缺失,当是权力因素干预历史书写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 兰钦 中昌魏 始兴郡 地方豪族
原文传递
中国现代华侨研究的发端:何海鸣与《侨务旬刊》述略 被引量:1
12
作者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15年第2期78-84,共7页
论文对何海鸣本人生平,《侨务旬刊》出版状况、稿件来源、文献内容、学术价值、传播影响以及文献存佚等基本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认为何海鸣是中国现代华侨研究的先行者,他于1921年4月创办《侨务旬刊》,至1926年2月停刊,持续五... 论文对何海鸣本人生平,《侨务旬刊》出版状况、稿件来源、文献内容、学术价值、传播影响以及文献存佚等基本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认为何海鸣是中国现代华侨研究的先行者,他于1921年4月创办《侨务旬刊》,至1926年2月停刊,持续五年之久,共出版141期。在20世纪早期出现的几种华侨研究杂志中,《侨务旬刊》办刊时间最久,刊物期数最多,刊布学术论著最为繁富,是这个阶段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刊物,成为现代华侨研究史的一个里程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侨研究 南洋研究 《侨务旬刊》 何海鸣
下载PDF
《梁书》刘孝绰“少妹”公案文本辨析
13
作者 潘龙威 《暨南史学》 2022年第1期26-31,共6页
南朝萧梁时期的文坛中心人物刘孝绰,在担任廷尉卿期间,被御史中丞到洽以关涉名教的罪名弹劾。记载这一事件的《梁书》关键文本为“携少妹(姝)于华省”,中华书局原点校本《梁书》校勘记引用“昔人”的观点,认为“妹姝”二字互倒。近年学... 南朝萧梁时期的文坛中心人物刘孝绰,在担任廷尉卿期间,被御史中丞到洽以关涉名教的罪名弹劾。记载这一事件的《梁书》关键文本为“携少妹(姝)于华省”,中华书局原点校本《梁书》校勘记引用“昔人”的观点,认为“妹姝”二字互倒。近年学者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不同意这种看法,相关讨论延伸至《文选》编纂问题的研究领域,成为中古文学史研究的一桩著名公案。前贤讨论囿于版本文献资源的限制,存在文本与校勘关系认识的混乱。本文通过《梁书》《南史》文本的校勘回溯与版本辨析,梳理古今“昔人”线索,并与近年学者相关讨论要旨进行综合考量,指出《梁书》《南史》的原始文本相同,《梁书》的文本应当不误,所谓“妹姝”二字互倒的说法并不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书》 《南史》 刘孝绰 “少妹”公案 文本
原文传递
“心之精神是谓圣”:杨慈湖心学宗旨疏解 被引量:1
14
作者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6-86,共11页
陆象山的门人杨简(号慈湖)是南宋后期最有影响的儒学家之一,在宋明儒学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心之精神是谓圣"是慈湖心学宗旨的基本内容。慈湖以心体之神,肯定道德实体的普遍性。慈湖言道、天道、道心,皆为笼统、形式、... 陆象山的门人杨简(号慈湖)是南宋后期最有影响的儒学家之一,在宋明儒学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心之精神是谓圣"是慈湖心学宗旨的基本内容。慈湖以心体之神,肯定道德实体的普遍性。慈湖言道、天道、道心,皆为笼统、形式、抽象的表示,故以"精神"一语充实心体之义,使其所具有的"寂感"的超越性具体地得以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简 慈湖 心学 心之精神是谓圣 精神
原文传递
论宋儒杨慈湖与道家思想之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17,160,共7页
宋代大儒杨慈湖与道家思想的关系,首先体现在他对先秦道家老子、庄子学说的批评与肯定;由其晚年所撰青词,可以见出他对道教科仪的娴习,及在道教斋醮活动中汲引儒家义理,援心学人道的努力;值得注意的是,慈湖曾长期讲求内丹修炼,《慈湖遗... 宋代大儒杨慈湖与道家思想的关系,首先体现在他对先秦道家老子、庄子学说的批评与肯定;由其晚年所撰青词,可以见出他对道教科仪的娴习,及在道教斋醮活动中汲引儒家义理,援心学人道的努力;值得注意的是,慈湖曾长期讲求内丹修炼,《慈湖遗书》所收《内丹歌》为其自述之作,表现了他在内丹修炼方面真实深湛的体验。慈湖的案例表明,儒、道两家在身心体验、证悟境界等方面,具有沟通、交流与对话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简 慈湖 心学 道教 内丹学
下载PDF
“吴六奇书札”正名——清初名臣傅弘烈书札的新发现
16
作者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1-106,共6页
吴六奇(1607-1665)是清初名将,广东潮州海阳县丰政都汤田乡(今属梅州市丰顺县)人。先仕南明桂王为总兵,清顺治七年(1650),迎降平南王尚可喜(1604—1676),授协镇潮州总兵,驻镇饶平,后实授总兵官,给左都督衔,加太子太保... 吴六奇(1607-1665)是清初名将,广东潮州海阳县丰政都汤田乡(今属梅州市丰顺县)人。先仕南明桂王为总兵,清顺治七年(1650),迎降平南王尚可喜(1604—1676),授协镇潮州总兵,驻镇饶平,后实授总兵官,给左都督衔,加太子太保,晋少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书札 正名 丰顺县 梅州市 尚可喜 潮州
原文传递
徐中舒与暨南大学——由其佚著《尚书讲义》的新发现说起
17
作者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0-105,共6页
暨南大学是中国现代著名史家徐中舒先生早年任教的第一所国立大学,为其学术生涯的起点;徐先生在暨南大学任教期间,是校长郑洪年最为倚重的人物之一,在校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论文根据近年新发现徐先生佚著《尚书讲义》,以及相关校史资... 暨南大学是中国现代著名史家徐中舒先生早年任教的第一所国立大学,为其学术生涯的起点;徐先生在暨南大学任教期间,是校长郑洪年最为倚重的人物之一,在校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论文根据近年新发现徐先生佚著《尚书讲义》,以及相关校史资料,对徐先生与暨南大学校史的重要关系进行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中舒 暨南大学 方壮猷 《尚书讲义》 王国维
下载PDF
蒙文通先生佚文《〈西洋近世史〉序》书后
18
作者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1-144,共4页
蒙文通先生1932年任教于河南大学历史系时,为同事张仲琳教授编著的《西洋近世史》作序,对新文化运动与中国现代史学的发展情势,提出自己明确的看法,并特别指出借鉴西方史学的必要性。该序是蒙先生在文化观点上持"文化保守主义"... 蒙文通先生1932年任教于河南大学历史系时,为同事张仲琳教授编著的《西洋近世史》作序,对新文化运动与中国现代史学的发展情势,提出自己明确的看法,并特别指出借鉴西方史学的必要性。该序是蒙先生在文化观点上持"文化保守主义"立场的直接证明,为考察其生平与学术思想的重要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文通 张仲琳 《西洋近世史》 新文化运动 中国史学
下载PDF
江应樑先生早期佚文一束——暨南大学校史文献披览所见
19
作者 《西南古籍研究》 2006年第1期35-43,共9页
我国著名的民族学家、历史学家、人类学家江应樑先生,早年就读于上海暨南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前后时间长达八年之久。论文由民国时期暨南大学校史文献中,辑出江先生文学类、学术类佚文24篇目录,前者为其青年时期心路历程的见证,后者涉... 我国著名的民族学家、历史学家、人类学家江应樑先生,早年就读于上海暨南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前后时间长达八年之久。论文由民国时期暨南大学校史文献中,辑出江先生文学类、学术类佚文24篇目录,前者为其青年时期心路历程的见证,后者涉及东南亚华侨历史、教育、族群关系、侨务等重要问题,是中国现代华侨研究史上的重要文献,可为研究其早期生平与学术思想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应樑 暨南大学 《南洋情报》 华侨研究 谭其骧
原文传递
南宋名相梁克家与刘松年《四夷宾贡图》传说辨伪——宋元时期中外关系史料研究之二
20
作者 《暨南史学》 2019年第1期116-122,共7页
福建地方族谱资料载有署名宋人钱端礼、王炎、吕祖谦为刘松年画作《四夷宾贡图》所作的三篇题记,记述南宋名相梁克家由于出使金国达成南北通和以至'万国来朝'的卓著功绩,而承蒙御赐《四夷宾贡图》的'伟人'事迹。本文根... 福建地方族谱资料载有署名宋人钱端礼、王炎、吕祖谦为刘松年画作《四夷宾贡图》所作的三篇题记,记述南宋名相梁克家由于出使金国达成南北通和以至'万国来朝'的卓著功绩,而承蒙御赐《四夷宾贡图》的'伟人'事迹。本文根据史书记载南宋前期与金国的交聘活动,以及周边国家部族的朝贡记录,指出在梁氏出使之前,宋、金之间已有较为频繁的交聘来往;而宋孝宗统治时期,朝贡记录并未增加,反而有明显减少的趋势。所谓梁氏使金的功绩云云,是家族造就的奢夸传说,不足信据。本文并对三篇题记的作者署款、刘松年的活动时代等问题作了初步的研究,最后得出结论:族谱资料所载刘松年《四夷宾贡图》的图画与题记,其真实性都不能确定,可以判断是伪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克家 《四夷宾贡图》 刘松年 朝贡 辨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