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1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泥-电力行业的产业共生网络构建及区域案例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杨 +2 位作者 孙明星 朱俊明 石磊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0-196,共7页
水泥工业作为工业生态系统的汇,能够多样化地利用其他行业的副产物,这种典型的产业共生模式可以通过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带来显著的CO_2减排效果.由于产业共生在水泥行业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及巨大的CO_2减排潜力,所以对水泥工业产业共生... 水泥工业作为工业生态系统的汇,能够多样化地利用其他行业的副产物,这种典型的产业共生模式可以通过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带来显著的CO_2减排效果.由于产业共生在水泥行业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及巨大的CO_2减排潜力,所以对水泥工业产业共生现状的了解与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而通过对产业共生现状的全面了解,才能对现有水泥行业产业共生的程度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参照,对未来不同政策与情景下的CO_2减排潜力进行量化与评估.为实现对产业共生实际情况的模拟,以水泥-电力行业的产业共生为例,采用最优化的方法,提出了一套基于一般统计数据来模拟产业共生实际情况的系统方法,将技术、经济与政策3类不同的决策变量影响纳入模型,以模拟出最接近真实情景的产业共生情况.为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对新乡市水泥-电力行业实际的产业共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乡市水泥-电力行业间存在普遍的产业共生现象,实地调查中有77.8%(21家)的水泥制造企业利用粉煤灰作为水泥制造的原材料.将一般统计数据与实地调查数据对比发现,一般统计数据能较好地反映企业实际物质投入产出情况;利用一般统计数据,模型对新乡市产业共生网络结构模拟的准确率高达92.6%,显示该模型能较为有效地对产业共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共生 生态工业 水泥行业 电力行业 CO2减排
下载PDF
杂交水稻不同器官镉浓度与累积量 被引量:85
2
作者 张洪熙 +2 位作者 奚岭林 朱庆森 杨建昌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6-312,共7页
以生长于盆钵中的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扬两优6号和103S/郑粳2号及三系杂交稻丰优香占、K优818和汕优63为材料,移栽前盆土内加入镉(Cd),使土壤Cd浓度为100mg/kg,研究水稻植株不同器官Cd的浓度和累积量。与未加Cd的对照相比,Cd处理降低... 以生长于盆钵中的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扬两优6号和103S/郑粳2号及三系杂交稻丰优香占、K优818和汕优63为材料,移栽前盆土内加入镉(Cd),使土壤Cd浓度为100mg/kg,研究水稻植株不同器官Cd的浓度和累积量。与未加Cd的对照相比,Cd处理降低了两优培九和103S/郑粳2号的产量,其主要原因是每穗粒数减少,而对其余组合的产量无显著影响。水稻植株对Cd吸收及分配存在着基因型差异,以汕优63累积量最多,K优818累积量最少。水稻植株不同器官Cd的浓度和累积量的大小顺序为根>茎鞘>叶片。籽粒不同部位Cd的浓度大小顺序为糠层>颖壳>精米。精米中Cd累积量仅为谷粒Cd累积量的30%左右。在抽穗期和成熟期,同一器官Cd浓度及累积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但不同器官之间的相关不显著。在6个供试的杂交稻组合中,精米中Cd的浓度以扬两优6号最高,K优818最低。对不同杂交稻组合植株中Cd浓度和累积量差异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浓度 累积 植株器官 分布
下载PDF
水稻灌浆期籽粒中淀粉合成关键酶的活性变化及其与灌浆速率和蒸煮品质的关系 被引量:77
3
作者 张文杰 +2 位作者 常二华 王志琴 杨建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123-1129,共7页
以10个水稻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灌浆期籽粒中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Pase)、淀粉合成酶(SSase)和淀粉分支酶(Q-酶)活性变化及其与灌浆速率、胶稠度(GC)、碱化值(ASV)和直链淀粉含量(AC)的关系。结果表明,籽粒中ADPGPase、SS... 以10个水稻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灌浆期籽粒中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Pase)、淀粉合成酶(SSase)和淀粉分支酶(Q-酶)活性变化及其与灌浆速率、胶稠度(GC)、碱化值(ASV)和直链淀粉含量(AC)的关系。结果表明,籽粒中ADPGPase、SSase和Q-酶活性变化呈单峰曲线,前两个酶活性峰值出现的时间在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Tmax)之前,Q-酶活性峰值的时间与Tmax趋于同步。上述各酶在灌浆前期的活性、灌浆期的最大活性和平均活性与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和籽粒中淀粉的含量(mg·粒-1)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灌浆各期籽粒中ADPGPase活性以及灌浆前、中期的Q-酶活性与蒸煮品质(GC,ASV和AC)的相关均不显著;灌浆前期SSase活性与GC和ASV呈显著负相关,与AC呈显著正相关,灌浆中期和后期的SSase活性以及灌浆后期的Q-酶活性与GC和ASV呈显著正相关,与AC呈显著负相关。灌浆前期喷施玉米素或脱落酸对籽粒中的ADPGPase、SSase和Q-酶活性有明显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灌浆期 籽粒 淀粉合成关键酶 活性变化 灌浆速率 蒸煮品质
下载PDF
优质籼稻扬稻6号库、源、流特性研究 被引量:55
4
作者 谭长乐 张洪熙 +4 位作者 戴正元 徐卯林 刘晓斌 周桂香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6-30,共5页
以生产主栽杂交稻汕优 6 3为对照 ,研究了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扬稻 6号的库、源、流特性。结果表明 ,扬稻 6号库容较大 ,填库能力强 ;株叶型配置好 ,透光率强 ,消光系数小 ,叶绿素含量高 ,光合产物积累量大 ,尤其是抽穗至成熟期光合作用... 以生产主栽杂交稻汕优 6 3为对照 ,研究了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扬稻 6号的库、源、流特性。结果表明 ,扬稻 6号库容较大 ,填库能力强 ;株叶型配置好 ,透光率强 ,消光系数小 ,叶绿素含量高 ,光合产物积累量大 ,尤其是抽穗至成熟期光合作用能力强 ,粒叶比高 ;花后光合产物对籽粒充实的贡献大 ,源库间流的通畅性好 ,库、源、流能在较高水平上协调是扬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水稻 扬稻6号品种 源库关系 物质运转 物质积累
下载PDF
直播水稻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及发展策略 被引量:58
5
作者 戴正元 +3 位作者 谢成林 王宝和 陆春泉 张洪熙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15,共3页
从直播水稻的发展趋势、直播方式、品种改良以及栽培管理措施等方面综述了世界直播水稻发展概况。分析了直播水稻的优缺点,提出今后直播水稻面临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关键词 直播水稻 研究与应用 发展 对策
下载PDF
高吸水种衣剂在水稻旱育抛秧上的应用 被引量:39
6
作者 徐卯林 张洪熙 +5 位作者 黄年生 刘晓静 戴正元 孔祥斗 谭长乐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2-98,共7页
应用高吸水种衣剂对水稻种子进行包衣处理,不浸种不催芽直接播入旱育苗床,考查了它对种子的出苗、病虫害及死苗的防治、秧苗素质以及抛栽后立苗速度、抗植伤能力和产量形成的影响。高吸水种衣剂包衣处理在种子周围及秧苗根部形成了18c... 应用高吸水种衣剂对水稻种子进行包衣处理,不浸种不催芽直接播入旱育苗床,考查了它对种子的出苗、病虫害及死苗的防治、秧苗素质以及抛栽后立苗速度、抗植伤能力和产量形成的影响。高吸水种衣剂包衣处理在种子周围及秧苗根部形成了18cm×1.5cm×1.2cm左右的“蓄水球囊”,不仅提高了种子出苗率、成秧率,有效地防止了多种病虫害及死苗的发生,壮大根群,提高了秧苗素质;而且实现了旱育秧苗根部带土抛植,提高了立亩速度和抗植伤能力,增加了旱育抛栽稻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吸水性树脂 旱育秧 抛秧稻 种子包衣
下载PDF
全量麦草旋耕还田轻简稻作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7
作者 张洪熙 谭长乐 +6 位作者 戴正元 周长海 王宝和 黄年生 刘广青 朱兆斌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共4页
阐明了麦草还田轻简稻作技术的研究进展,推荐了以机械旋耕埋草为基础,麦草全量还田利用为特征,实施抛秧、机插秧、直播稻等轻简稻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农艺相结合的农田保育轻简稻作技术体系,展示了全量麦草旋耕还田轻简稻作技术的... 阐明了麦草还田轻简稻作技术的研究进展,推荐了以机械旋耕埋草为基础,麦草全量还田利用为特征,实施抛秧、机插秧、直播稻等轻简稻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农艺相结合的农田保育轻简稻作技术体系,展示了全量麦草旋耕还田轻简稻作技术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草 秸秆还田 机械旋耕 水稻 轻简栽培
下载PDF
小麦秸秆还田条件下轻简栽培水稻的生长特性 被引量:36
8
作者 张洪熙 +5 位作者 杜永林 谭长乐 戴正元 季红娟 王宝和 周长海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03-609,共7页
以粳稻品种扬辐粳8号作试验材料,设小麦秸秆还田处理,以秸秆不还田作对照,进行直播、机械插秧、抛秧,并对水稻物质生产、产量形成及有关生理指标进行了分析。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处理穗数均有所下降,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 以粳稻品种扬辐粳8号作试验材料,设小麦秸秆还田处理,以秸秆不还田作对照,进行直播、机械插秧、抛秧,并对水稻物质生产、产量形成及有关生理指标进行了分析。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处理穗数均有所下降,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有所增加,产量均显著提高;各生育期的茎蘖数均明显降低。光合势、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抽穗前低于秸秆不还田,抽穗后则相反;各生育期的根冠比均较高。抽穗期高效叶面积、高效叶比例以及粒叶比均较大,结实期茎鞘中贮存的碳水化合物的输出率及转换率以及收获指数明显大于秸秆不还田。结实期根系活力、伤流液、光合速率和ATP酶活性均高于秸秆不还田。阐明了秸秆还田轻简栽培水稻的生育特性和增产效应。同时,对秸秆还田水稻高产的生理原因进行了讨论,并提出秸秆还田水稻的关键调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秸秆还田 生长发育 轻简栽培
下载PDF
水稻结实期不同粒位籽粒相关内源激素含量和关键酶活性的差异及其与品质的关系 被引量:35
9
作者 董明辉 +2 位作者 吴翔宙 陈涛 杨建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70-380,共11页
【目的】研究灌浆期水稻穗上不同粒位籽粒内源激素含量和关键酶活性的差异及其与籽粒品质形成的关系。【方法】以中熟籼稻扬稻6号和中熟粳稻扬粳9538为材料,按照一次枝梗数将稻穗分为上、中、下三个部位,以穗中部一、二次枝梗不同粒位... 【目的】研究灌浆期水稻穗上不同粒位籽粒内源激素含量和关键酶活性的差异及其与籽粒品质形成的关系。【方法】以中熟籼稻扬稻6号和中熟粳稻扬粳9538为材料,按照一次枝梗数将稻穗分为上、中、下三个部位,以穗中部一、二次枝梗不同粒位籽粒为研究对象。【结果】灌浆前期开花较早的籽粒中玉米素(Z)+玉米素核苷(ZR)、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含量以及淀粉合成酶(SSase)、淀粉分支酶(Q酶)活性明显高于同枝梗上开花较迟的籽粒,灌浆后期则相反;籽粒开花越早,其内源激素含量以及酶活性到达最大值的时间越早,峰值也越高。灌浆前期ABA、Z+ZR、IAA含量、ABA/(Z+ZR+IAA)比值以及SSase酶和Q-酶活性与千粒重、直链淀粉累积速率、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垩白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灌浆后期则相反;灌浆前期SSase和Q-酶活性与胶稠度呈负相关,中、后期则相反;与粗蛋白含量的相关两品种存在差异,与整精米率相关不显著。【结论】灌浆期水稻穗上不同粒位籽粒内源激素含量与关键酶活性存在差异;不同粒位间籽粒米质差异的形成与籽粒内源激素含量与关键酶活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位 激素 酶活性 品质
下载PDF
结实期干湿交替处理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被引量:34
10
作者 刘立军 李鸿伟 +2 位作者 王志琴 杨建昌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7-84,共8页
以扬稻6号和武育粳3号为材料,研究了结实期干-湿交替处理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结实期轻度干-湿交替处理改善了稻米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提高了米粉的崩解值,降低了消减值,而重度干-湿交替处理结果则相反。轻度干-湿交... 以扬稻6号和武育粳3号为材料,研究了结实期干-湿交替处理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结实期轻度干-湿交替处理改善了稻米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提高了米粉的崩解值,降低了消减值,而重度干-湿交替处理结果则相反。轻度干-湿交替处理还提高了籽粒中蔗糖合酶(SuSase)、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ase)、可溶性淀粉合酶(SSSase)和淀粉分支酶(Q酶)的活性。重度干-湿交替处理则降低上述酶类的活性。上述酶类活性与稻米主要品质指标显著相关。根系伤流中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乙烯合成前体)浓度、籽粒中ACC浓度和乙烯释放速率在轻度干-湿交替处理条件下均明显降低,而在重度干-湿交替处理条件下则明显提高。根系伤流中ACC浓度、籽粒中ACC浓度和乙烯释放速率与Su-Sase、ADPGase、SSSase和Q酶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灌浆结实期土壤水分处理改变了根系ACC浓度,影响了籽粒乙烯释放速率和ACC浓度,进而影响籽粒蔗糖-淀粉代谢途径关键酶的活性,最终影响了稻米品质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土壤水势 稻米品质 生理机制
下载PDF
江苏近50年粳稻安全齐穗期的变化 被引量:33
11
作者 张祖建 张洪熙 +4 位作者 杨建昌 宋云生 季红娟 朱庆森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6-151,共6页
确定水稻安全齐穗期是安排各品种播栽期的重要依据。本研究应用江苏由北至南4个代表性地点(赣榆、淮安、扬州和吴县)近50年(1958—2007)5~11月逐日日平均温度资料,根据生产上常用的耐寒性较弱和较强的粳稻安全齐穗期的温度指标,得出了... 确定水稻安全齐穗期是安排各品种播栽期的重要依据。本研究应用江苏由北至南4个代表性地点(赣榆、淮安、扬州和吴县)近50年(1958—2007)5~11月逐日日平均温度资料,根据生产上常用的耐寒性较弱和较强的粳稻安全齐穗期的温度指标,得出了近50年及其间前25年和后25年4地点两类粳稻保证率为50%、80%和90%的安全齐穗日期,发现后25年各地的安全齐穗日期较前25年普遍延迟,延迟的幅度在3~4 d;后25年各地的安全齐穗日期的变异亦明显增大。进而提出了北南各地点一般粳稻安全齐穗日期分别为9月18日、9月20日、9月24日和9月28日,这比目前各地生产中习惯应用的安全齐穗日期迟约4~6d。本文分析方法可以供我国各稻区相关研究参考,其结果也可供我国类似稻区借鉴,并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对水稻安全齐穗期的变化给予新的认识。指出应对现用主体粳稻品种出穗开花期的耐寒性进行观察研究,确定出各地各类型粳稻品种的安全齐穗日期,以更具体准确地指导水稻播(栽)期的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粳稻 安全齐穗期 日平均气温
下载PDF
两系杂交稻籽粒充实不良的成因及其与激素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25
12
作者 张洪熙 +1 位作者 朱庆森 杨建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77-486,共10页
【目的】阐明两系杂交稻籽粒充实特征及籽粒充实不良的成因与激素机理。【方法】采用结实特性差异明显的两系杂交稻为材料,测定籽粒中蔗糖和淀粉含量、玉米素+玉米素核苷(Z+ZR)、吲哚-3-乙酸(IAA)和脱落酸(ABA)含量、乙烯释放速率、蔗... 【目的】阐明两系杂交稻籽粒充实特征及籽粒充实不良的成因与激素机理。【方法】采用结实特性差异明显的两系杂交稻为材料,测定籽粒中蔗糖和淀粉含量、玉米素+玉米素核苷(Z+ZR)、吲哚-3-乙酸(IAA)和脱落酸(ABA)含量、乙烯释放速率、蔗糖合成酶(SuSase)和淀粉合成酶(StSase)活性以及籽粒灌浆充实指标,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两系杂交稻结实率低,主要归咎于弱势粒的秕粒率高、充实度差。籽粒充实度差的组合,灌浆前、中期弱势粒中蔗糖含量高于强势粒,表明基质浓度不是两系杂交稻弱势粒灌浆速率慢和籽粒充实度差的主要限制因子。灌浆前期强势粒中的Z+ZR、IAA和ABA含量明显高于弱势粒,Z+ZR、IAA和ABA的最高含量和平均含量与籽粒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谷粒充实度和粒重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灌浆前、中期弱势粒中的乙烯释放速率明显高于强势粒,籽粒充实度差的组合高于籽粒充实度好的组合,乙烯的释放速率与灌浆速率、谷粒充实度和粒重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在灌浆初期喷施乙烯合成促进剂(乙烯利),弱势粒的乙烯释放速率增加,ABA含量减少,SuSase和StSase活性降低,谷粒充实度和粒重下降;喷施乙烯合成的抑制剂(硝酸钴),结果则相反。表明籽粒中激素含量及其平衡对籽粒灌浆和酶的活性起调控作用,部分两系杂交稻籽粒充实不良与其弱势粒中Z+ZR、IAA和ABA含量低、乙烯浓度高有密切关系。【结论】激素对两系杂交稻籽粒充实起重要作用,通过调控激素含量,可以提高籽粒充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籽粒充实 激素调节 生理机制
下载PDF
论知识管理与自组织理论 被引量:20
13
作者 彭纪生 《系统辩证学学报》 2005年第1期37-39,47,共4页
知识型组织是一个自组织系统 ,自组织理论为知识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以自组织理论为视角 ,从系统形成并走向自组织的条件入手 。
关键词 知识管理 自组织理论 知识型企业 知识型组织 推进 条件 自组织系统 走向 方法论 有序
下载PDF
实地氮肥管理对不同氮响应粳稻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7
14
作者 剧成欣 陈尧杰 +3 位作者 刘立军 王志琴 杨建昌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7-246,共10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阐明实地氮肥管理对不同氮响应粳稻品种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和稻米品质的影响。【方法】以4个粳稻品种(淮稻5号、连粳7号、宁粳1号和扬粳4308)为材料,设置了氮空白、农民常规施肥和实地氮肥管理3个氮肥处理,观察了不... 【目的】本研究旨在阐明实地氮肥管理对不同氮响应粳稻品种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和稻米品质的影响。【方法】以4个粳稻品种(淮稻5号、连粳7号、宁粳1号和扬粳4308)为材料,设置了氮空白、农民常规施肥和实地氮肥管理3个氮肥处理,观察了不同氮肥处理下产量构成、氮肥利用效率和稻米品质的变化特征。【结果】与农民常规施肥相比,实地氮肥管理显著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实地氮肥管理显著提高了水稻的整精米率、胶稠度、热浆黏度和崩解值,显著增加了稻米中清蛋白和谷蛋白的含量,显著降低了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和糊化温度。依据不同品种在较低施氮量下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响应,将供试品种分为A型(淮稻5号和连粳7号)和B型(宁粳1号和扬粳4038)。与氮响应B型品种相比,氮响应A型品种的整精米率、清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崩解值较高,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消减值较低。【结论】实地氮肥管理可以提高不同粳稻品种的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对氮响应A型品种的效果更为明显,其米质对氮肥的响应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响应 实地氮肥管理 产量 稻米品质
下载PDF
外源ABA和GA对水稻不同粒位籽粒主要米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6
15
作者 董明辉 刘晓斌 +2 位作者 陆春泉 杨建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99-906,共8页
以中熟籼稻扬稻6号和中熟粳稻扬粳9538为材料,灌浆初期通过喷施低浓度的ABA(75.7μmolL-1)和GA(57.7μmolL-1)处理,研究其对水稻穗部不同粒位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初期喷施低浓度的外源ABA和GA对米质影响较大,影响程度因激素... 以中熟籼稻扬稻6号和中熟粳稻扬粳9538为材料,灌浆初期通过喷施低浓度的ABA(75.7μmolL-1)和GA(57.7μmolL-1)处理,研究其对水稻穗部不同粒位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初期喷施低浓度的外源ABA和GA对米质影响较大,影响程度因激素种类和籽粒着生部位不同而异。ABA增加千粒重和整精米率,降低垩白度;其影响对同枝梗上开花较迟的籽粒大于对其他粒位籽粒,对同部位二次枝梗籽粒大于对一次枝梗籽粒。外源GA处理则显著或极显著降低千粒重、整精米率、胶稠度、粗蛋白含量,增加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同一枝梗不同粒位籽粒间,对较早开花籽粒千粒重和整精米率的影响大于对较迟开花籽粒,对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的影响则与ABA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位 米质 脱落酸 赤霉素
下载PDF
中国水稻生产“双减”的目的意义与途径方法 被引量:27
16
作者 剧成欣 季红娟 +7 位作者 张春梅 陆玉荣 刘建凤 吕敏 卫甜 王志琴 杨建昌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23期12-18,共7页
实现化肥和农药"双减"是中国当前水稻生产的迫切需求。为了对水稻生产"双减"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概述了世界与中国化肥农药的使用现状,总结了水稻生产"双减"的技术措施与实施途径,介绍了水稻生产"双... 实现化肥和农药"双减"是中国当前水稻生产的迫切需求。为了对水稻生产"双减"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概述了世界与中国化肥农药的使用现状,总结了水稻生产"双减"的技术措施与实施途径,介绍了水稻生产"双减"的政策措施,探讨了实施水稻生产"双减"后对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影响,并展望了水稻生产"双减"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化肥 农药 双减 高产高效 植物保护
下载PDF
播期和栽插密度对水稻扬粳805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5
17
作者 季红娟 董长生 +8 位作者 陈刚 郑青松 陶文斌 张小祥 李育红 肖宁 潘存红 李爱宏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15,共6页
以优质高产水稻品种扬粳805为材料,设置3个播期(S1.5月10日,S2.5月25日,S3.6月4日)和3种密度(37.5万穴·hm-2,D1.每穴1苗,D2.每穴2苗,D3.每穴3苗)处理,研究播期和栽插密度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先增... 以优质高产水稻品种扬粳805为材料,设置3个播期(S1.5月10日,S2.5月25日,S3.6月4日)和3种密度(37.5万穴·hm-2,D1.每穴1苗,D2.每穴2苗,D3.每穴3苗)处理,研究播期和栽插密度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先增加后下降,S2处理产量最高,达到10.33t·hm-2;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产量先增加后下降,D2处理产量最高,达到10.18t·hm-2。随着播期的推迟,整精米率下降,垩白率和垩白度先下降后上升,胶稠度增加,淀粉黏滞特性以S2处理最优。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整精米率、垩白率和垩白度先上升后下降,加工品质D2最优,淀粉黏滞特性以D3处理最优。综合播期和栽插密度2个方面因素,扬粳805在5月25日播种、每穴2苗的栽培条件下,水稻产量与品质协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播期 栽插密度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日本产包膜控释氮肥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5
18
作者 居静 吴海波 +5 位作者 陈永林 应晓成 季红娟 王余龙 单玉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7-70,共4页
应用日本产2种不同释放类型的包膜控释氮肥(直线型和S型)在3种不同类型水稻上(扬粳4038、扬稻6号、扬两优6号)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其对水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有利于提高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与常规氮肥相比较,施用控... 应用日本产2种不同释放类型的包膜控释氮肥(直线型和S型)在3种不同类型水稻上(扬粳4038、扬稻6号、扬两优6号)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其对水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有利于提高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与常规氮肥相比较,施用控释氮肥并没有明显提高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2种控释氮肥处理间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因品种不同而有所差异;施肥能降低稻米的垩白率、垩白度,与常规氮肥相比,控释氮肥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稻米的垩白率、垩白度;与直线型控释氮肥相比较,S型控释氮肥更能增加稻米垩白率、垩白度;施肥处理明显降低了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增加了粗蛋白的含量,对胶稠度没有显著的影响;与常规氮肥相比,控释氮肥也没有明显增加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但是显著增加了粗蛋白的含量,尤其是S型缓释肥显著增加了粗蛋白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控释氮肥 水稻 加工品质 外观品质 蒸煮品质
下载PDF
结实期水分胁迫对两系杂交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1
19
作者 叶玉秀 +4 位作者 陈新红 王志琴 杨建昌 朱庆森 张洪熙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6-50,共5页
以6个两系杂交水稻为材料,研究结实期水分胁迫处理(-50kPa)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多数品种的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处理都显著低于对照(浅水层)。剑叶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灌浆初期处理与对照无明显差异,但灌浆中后... 以6个两系杂交水稻为材料,研究结实期水分胁迫处理(-50kPa)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多数品种的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处理都显著低于对照(浅水层)。剑叶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灌浆初期处理与对照无明显差异,但灌浆中后期明显比对照下降快,且籼型两系杂交稻比粳型两系杂交稻下降更快;根系活力在灌浆初期处理高于对照,灌浆中后期下降趋势与叶绿素和光合速率一致。干物质积累量处理低于对照,而茎鞘物质输出率和转换率都高于对照,成熟期茎、鞘中可用性糖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说明水分胁迫处理加快了植株衰老,减少了抽穗后干物质积累,但促进了茎鞘储藏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输出。水分胁迫处理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表现为对出糙率、长宽比、糊化温度、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表现因品种而异,垩白米率、垩白度和胶稠度均高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水稻 水分胁迫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水稻不同粒位籽粒淀粉与蛋白质累积动态差异 被引量:23
20
作者 董明辉 谢裕林 +4 位作者 乔中英 刘晓斌 吴翔宙 杨建昌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7-306,共10页
以中熟籼稻(扬稻6号)和中熟粳稻(扬粳9538)为材料,研究了穗上不同粒位籽粒灌浆过程中粒重、淀粉、可溶性糖和粗蛋白质含量等动态变化,以期通过分析灌浆物质累积动态差异探讨不同粒位间籽粒品质差异形成的生理原因。穗上不同粒位籽粒灌... 以中熟籼稻(扬稻6号)和中熟粳稻(扬粳9538)为材料,研究了穗上不同粒位籽粒灌浆过程中粒重、淀粉、可溶性糖和粗蛋白质含量等动态变化,以期通过分析灌浆物质累积动态差异探讨不同粒位间籽粒品质差异形成的生理原因。穗上不同粒位籽粒灌浆物质累积动态存在显著差异,同一穗上早开花籽粒起步灌浆早,初期灌浆速率快;灌浆前、中期籽粒中淀粉和直链淀粉累积速率、累积量与籽粒开花顺序较为一致,即早开花籽粒大于迟开花籽粒,而不同粒位籽粒间的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则与之相反。灌浆在粒位间的差异扬粳9538大于扬稻6号。成熟期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则与开花顺序无必然联系。粗蛋白质含量随灌浆进程呈倒"S"型趋势,即灌浆前期下降较快,至最低点后略有回升,前期下降速率迟开花籽粒大于早开花籽粒,但蛋白质含量在整个灌浆阶段则以迟开花籽粒大于早开花籽粒,二次枝梗大于一次枝梗籽粒,穗下部籽粒高于其他部位籽粒。灌浆前、中期同枝梗上较早开花籽粒含水量下降幅度大于迟开花的籽粒,一次枝梗上第1粒尤为明显。以上结果说明,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供给可能不是弱势粒发育不良的限制因子,弱势粒灌浆充实不良可能与其较低的生理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位 淀粉 蛋白质 累积动态 差异 水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