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指数平滑法与ARIMA模型对流感样病例流行趋势的预测效果比较 被引量:14
1
作者 棋锋 马珊珊 +2 位作者 王吉玲 马岩 方益荣 《预防医学》 2020年第4期381-383,387,共4页
目的比较指数平滑法和自回归移动平均混合模型(ARIMA)预测绍兴市流感样病例(ILI)流行趋势的效果,为绍兴市流感的预测及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9年6月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中绍兴市3家哨点医院上报的ILI资料,分别拟合指数... 目的比较指数平滑法和自回归移动平均混合模型(ARIMA)预测绍兴市流感样病例(ILI)流行趋势的效果,为绍兴市流感的预测及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9年6月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中绍兴市3家哨点医院上报的ILI资料,分别拟合指数平滑法和ARIMA模型,利用2019年1—6月数据进行验证,比较两种模型对ILI流行趋势的预测效果。结果拟合最佳的指数平滑法模型为简单季节模型,均方根误差(RMSE)为0.67,Ljung-Box Q=25.11,P=0.07,残差符合白噪声序列,验证2019年1—6月预测的相对误差为9.96%~36.02%。拟合最佳的ARIMA模型为ARIMA(0,0,3)×(0,1,2)12模型,RMSE为0.81,Ljung-Box Q=8.98,P=0.77,残差符合白噪声序列,验证2019年1—6月预测的相对误差为11.39%~52.32%。除4月外,简单季节模型预测误差和拟合误差均小于ARIMA(0,0,3)×(0,1,2)12模型。结论指数平滑法模型对绍兴市ILI流行趋势的预测效果优于ARIMA模型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样病例 指数平滑法 ARIMA模型
原文传递
2008—2018年绍兴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趋势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马岩 方益荣 +2 位作者 王吉玲 棋锋 傅利军 《预防医学》 2020年第1期1-3,8,共4页
目的了解2008-2018年绍兴市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趋势,为制定乙肝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8-2018年绍兴市乙肝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绍兴市乙肝疫情的时间... 目的了解2008-2018年绍兴市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趋势,为制定乙肝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8-2018年绍兴市乙肝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绍兴市乙肝疫情的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析乙肝疫情流行趋势。结果2008-2018年绍兴市共报告乙肝病例22 76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2.24/10万,标化发病率为39.19/10万。2008-2018年绍兴市乙肝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2012-2018年APC为-18.00%,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绍兴市6个县(市、区)均有乙肝病例报告,年平均发病率居前三位的是诸暨市(49.40/10万)、越城区(44.17/10万)和新昌县(43.28/10万)。男性乙肝发病率为57.07/10万,高于女性的27.33/10万(P<0.05)。发病年龄集中在25~59岁,16 941例占74.42%。乙肝病例职业以农民、工人和民工为主,分别为15 013例、2 730例和1 121例,占65.95%、11.99%和4.92%。结论 2008-2018年绍兴市乙肝发病率呈下降趋势,25~59岁人群,农民、工人和民工群体是乙肝发病的重点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 年度变化百分比 流行特征
原文传递
2005-2023年绍兴市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分析
3
作者 棋锋 王吉玲 +1 位作者 马岩 方益荣 《预防医学》 2024年第9期806-808,812,共4页
目的分析2005—2023年浙江省绍兴市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特征,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监测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05—2023年绍兴市布病病例个案资料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 目的分析2005—2023年浙江省绍兴市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特征,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监测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05—2023年绍兴市布病病例个案资料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特征,采用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析布病发病趋势。结果2005—2023年绍兴市累计报告布病病例270例,年均发病率为0.29/10万,未见明显变化趋势(AAPC=0.812%,P>0.05)。发病高峰为2—3月,累计报告80例占29.63%。病例主要分布在上虞区,139例占51.48%;其次是嵊州市,74例占27.41%。男性病例188例,女性82例,男女性别比为2.29∶1;40~<70岁205例,占75.93%,其中50~<60岁组报告病例86例,占41.95%。职业以农民为主,187例占69.26%。发病至诊断间隔时间M(QR)为22.73(39.97)d,诊断延迟率为62.96%。通过饲养、贩卖和运输牛羊感染164例,占60.74%;收购和屠宰过程感染36例,占13.33%。2018年报告1起布病暴发疫情,发生在新昌县,有3例确诊病例。结论2005—2023年绍兴市布病的发病率变化不大,发病高峰在2—3月,病例主要分布在上虞区和嵊州市;50~<60岁、男性和农民是防控重点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流行特征 发病率
原文传递
2006—2022年绍兴市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棋锋 刘明奇 +5 位作者 马珊珊 李杰 陈海苗 马岩 王吉玲 方益荣 《预防医学》 2023年第6期514-516,521,共4页
目的了解2006—2022年绍兴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征,为完善HFRS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监测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06—2022年绍兴市HFRS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HFRS的时间、人群、地区... 目的了解2006—2022年绍兴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征,为完善HFRS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监测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06—2022年绍兴市HFRS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HFRS的时间、人群、地区分布特征。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析2006—2022年绍兴市HFRS发病率变化趋势。结果2006—2022年绍兴市累计报告HFRS病例1022例,年均发病率为1.22/10万,死亡3例。2006—2022年绍兴市HFRS发病率呈下降趋势(APC=-11.101%,t=-9.930,P<0.001)。HFRS发病高峰在5—6月、11月至次年1月。男性发病率为1.76/10万,高于女性的0.68/10万(χ^(2)=201.361,P<0.001);病例年龄30~<60岁714例,占69.86%;职业以农民为主,799例占78.18%。发病数前三位分别为诸暨市(366例)、新昌县(263例)和嵊州市(134例),县市(诸暨市、嵊州市、新昌县)发病率为1.96/10万,高于城区(越城区、柯桥区和上虞区)的0.58/10万(χ^(2)=326.880,P<0.001)。结论2006—2022年绍兴市HFRS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春末夏初和冬季为高发季节,病例以男性、中青年和农民为主,主要分布在县市,可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流行特征 绍兴市
原文传递
血清CRP、PCT及WBC在脓毒血症中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棋锋 沈旭 +4 位作者 李燕婷 邓婕 余艺文 姚艺辉 牛建军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A02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计数(WBC)诊断脓毒血症及病原菌感染严重程度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血培养鉴定为阳性的7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脓毒血症组...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计数(WBC)诊断脓毒血症及病原菌感染严重程度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血培养鉴定为阳性的7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脓毒血症组与非脓毒血症组CRP、PCT及WBC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CRP、PCT和WBC对脓毒血症患者的诊断价值;比较一般脓毒血症与脓毒性休克的差异。结果脓毒血症组CRP[119.8(69.0,197.8)mg/L]与PCT[5.6(0.8,33.9)ng/mL]均高于非腺毒血症组CRP[68.6(35.7,115.5)ng/mL]与PCT[0.9(0.3,3.8)ng/mL]水平,而WBC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脓毒血症患者入院情况相对更加危重。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RP与PCT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1、0.692,两者联合的AUC最大为0.726,脓毒性休克患者CRP与PCT水平明显高于一般脓毒血症患者。结论CRP与PCT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感染的严重程度,可以为早期诊断与判断患者病情状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血症 血培养阳性 C-反应蛋白 血清降钙素原 白细胞计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