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质遗迹资源评价指标体系 被引量:92
1
作者 方世明 李江风 来时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5-288,共4页
虽然最近几年国内外都在大力推进地质公园的申报建设工作,但对地质遗迹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研究工作较少,本文在对地质遗迹资源评价内容进行详细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将其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资源景观价值和资源开发利用条件两大类,其中资源... 虽然最近几年国内外都在大力推进地质公园的申报建设工作,但对地质遗迹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研究工作较少,本文在对地质遗迹资源评价内容进行详细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将其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资源景观价值和资源开发利用条件两大类,其中资源景观价值包括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稀有性、自然完整性、经济价值等6个指标;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包括区域经济水平、与中心城市距离、可进入性、基础服务设施、环境容量及地域类型组合等6个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各个指标体系的权重进行计算,指出资源景观价值权重为70%,资源开发利用条件权重为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公园 地质遗迹 资源评价 指标体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古近纪—新近纪隆升与沉积盆地分布耦合 被引量:76
2
作者 张克信 王国灿 +5 位作者 陈奋宁 徐亚东 骆满生 向树元 寇晓虎 来时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83-597,共15页
根据在高原及邻区近7年完成的1∶250000地质填图资料,划分出青藏高原及邻区古近系-新近系残留盆地共92个.沉积范围大且序列完整的盆地分布在高原周缘和腹地.在高原的南、北和东缘,沿区域性大断裂带分布许多走滑拉分盆地.古新世—始新世... 根据在高原及邻区近7年完成的1∶250000地质填图资料,划分出青藏高原及邻区古近系-新近系残留盆地共92个.沉积范围大且序列完整的盆地分布在高原周缘和腹地.在高原的南、北和东缘,沿区域性大断裂带分布许多走滑拉分盆地.古新世—始新世海相地层仅分布在藏南和新疆叶城地区.藏南半深海-深海沉积沿江孜-萨嘎-郭雅拉-桑麦一线分布,其海水东浅西深,西部为活动型,反映新特提斯洋闭合的时间从东向西变新,地壳抬升首先开始于东侧.晚白垩世隆起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北部,高原总体地貌格局为东北高,西南低.古新世—始新世出现了腾冲-班戈、库牙克-格尔木新的隆起带,西昆仑隆起带向东拓展,祁连隆起带加宽,松潘-甘孜隆起区范围向东有所萎缩.渐新世期间,冈底斯和喜马拉雅带掘起,昆仑-阿尔金-祁连的进一步隆起,造成了整个高原的周缘为山系、而腹地为盆的宏观地貌格局.中-上新世期间,冈底斯和喜马拉雅带、喀喇昆仑-西昆仑地区进一步较大幅度隆起;高原从渐新世及其以前的东高西低格局,经历了中新世—上新世全区的不均衡隆升和拗陷,最终在上新世末铸就了西高东低的地貌格局,青藏做为一个统一的高原发生了重大的地貌反转事件.青藏高原新生代的隆升过程以多阶段、不均匀、非等速为特征,具有强烈的时空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近纪-新近纪 沉积盆地 地层序列 地貌格局 隆升 青藏高原.
下载PDF
科技期刊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及思考 被引量:45
3
作者 来时 王亨君 张健 《编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35-436,共2页
科技期刊的国际化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是期刊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探讨科技期刊国际化进程中的几个问题 ,主要包括调整、优化结构 ,提高质量 ,实现编委、作者、审稿国际化 ,办好英文期刊。
关键词 科技期刊 国际化 期刊质量 英文期刊 国际交流
下载PDF
下扬子地区早三叠世碳酸盐岩碳同位素组成的演化特征 被引量:35
4
作者 左景勋 童金南 +1 位作者 邱海鸥 来时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9-122,共14页
对分布于下扬子地区早三叠世海相碳酸盐岩台地相、斜坡相、盆地相3条地层剖面的碳同位素演化趋势研究表明,早三叠世碳同位素组成演化表现为3次负漂移和1次正漂移.经与牙形石生物地层对比,3次负漂移分别发生在早三叠世GRIESBACHIAN期、SM... 对分布于下扬子地区早三叠世海相碳酸盐岩台地相、斜坡相、盆地相3条地层剖面的碳同位素演化趋势研究表明,早三叠世碳同位素组成演化表现为3次负漂移和1次正漂移.经与牙形石生物地层对比,3次负漂移分别发生在早三叠世GRIESBACHIAN期、SMITHIAN期和SPATHIAN晚期,正漂移发生在SPATHIAN早期.相同时期不同沉积相区碳酸盐岩具有相同的碳同位素组成变化趋势,但由台地相→斜坡相→盆地相碳酸盐岩Δ^(13)C值由高向低的变化说明其背景值受古地理因素控制.碳同位素组成的正漂移与早三叠世生物繁盛及有机质的快速埋藏有关,而碳同位素组成的负漂移则可能与早三叠世频繁的火山活动、生物绝灭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三叠世 碳同位素组成 岩相古地理 火山活动 下扬子地区
原文传递
安徽巢湖地区下三叠统综合层序 被引量:31
5
作者 童金南 来时 +2 位作者 左景勋 Hans J.Hansen Yuri D.Zakharov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0-46,共7页
印度阶 -奥伦尼克阶界线的全球层型候选剖面之一位于安徽巢湖地区 ;巢湖地区的下三叠统也是国际上同期地层中生物地层序列最有代表性、多重地层学手段应用齐备、研究效果最好的地层序列之一 .根据巢湖地区 3条代表性下三叠统剖面的岩石... 印度阶 -奥伦尼克阶界线的全球层型候选剖面之一位于安徽巢湖地区 ;巢湖地区的下三叠统也是国际上同期地层中生物地层序列最有代表性、多重地层学手段应用齐备、研究效果最好的地层序列之一 .根据巢湖地区 3条代表性下三叠统剖面的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和碳同位素地层的最新研究成果归纳出本区早三叠世综合地层序列 ,作为区域地层对比研究的标准 .巢湖的下三叠统明确包含 8个牙形石带和 6个菊石带 ,它们具有区域甚至全球对比意义 ;巢湖地区早三叠世碳同位素δ1 3 Ccarb的演变呈现 2个显著的漂移周期 ,这种有特色的碳同位素漂移 ,不仅具有地层学价值 ,而且可能对于三叠纪初的生物复苏和生态系演变具有指导意义 .在综合地层序列基础上 ,将 3条剖面的古地磁学研究成果链接 ,形成了巢湖地区完整的早三叠世磁性地层序列 ,包括 5个主要的正向极性带和 5个反向极性带 ,这也是目前在本区乃至华南获得的最完整的早三叠世磁极性序列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三叠统 生物地层 碳同位素地层 磁性地层 安徽巢湖
下载PDF
巢湖地区早三叠世碳氧同位素地层对比及其古生态环境意义 被引量:30
6
作者 左景勋 童金南 +1 位作者 邱海鸥 来时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2003年第3期26-33,共8页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环境恶化事件不但导致了生物大绝灭,而且造成了自然界正常的碳循环崩溃。为了研究三叠纪早期生物复苏过程中的环境特征、碳氧同位素演化上的地层学意义,对巢湖平顶山西坡剖面下三叠统碳酸盐岩取样分析。研究结果表...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环境恶化事件不但导致了生物大绝灭,而且造成了自然界正常的碳循环崩溃。为了研究三叠纪早期生物复苏过程中的环境特征、碳氧同位素演化上的地层学意义,对巢湖平顶山西坡剖面下三叠统碳酸盐岩取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巢湖平顶山西坡剖面早三叠世碳氧同位素地层曲线与已知的平顶山北坡剖面碳氧同位素地层曲线相似。δ13C值在Induan阶、Olenekian阶底部首先表现为大幅度负漂,随后呈上升趋势。δ18O值除了表现出1Ma的周期性波动之外,与δ13C低值区对应处也具负偏趋势。δ13C、δ18O值的演化趋势反映了早三叠世海洋环境恶化、生物复苏十分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 早三叠世 碳氧同位素地层 古生态环境 取样分析 海洋环境 生物复苏
下载PDF
巢湖平顶山北坡剖面早三叠世碳、氧同位素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27
7
作者 左景勋 童金南 +1 位作者 邱海鸥 来时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5-40,47,共7页
取自安徽巢湖平顶山北坡下三叠统剖面中 12 4个碳、氧同位素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 ,由 Induan阶→Olenekian阶下部→ Olenekian阶中部 ,δ1 3C平均值由 - 1.8‰减小到 - 3.9‰后又快速增大到 3.7‰ ,δ1 8O的平均值由 - 6 .9‰降低到 - 8.... 取自安徽巢湖平顶山北坡下三叠统剖面中 12 4个碳、氧同位素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 ,由 Induan阶→Olenekian阶下部→ Olenekian阶中部 ,δ1 3C平均值由 - 1.8‰减小到 - 3.9‰后又快速增大到 3.7‰ ,δ1 8O的平均值由 - 6 .9‰降低到 - 8.6‰后又回升到 - 6 .5‰。 Induan阶的中、上部δ1 3C呈缓慢上升趋势 ,Olenekian阶下部δ1 3C呈明显的“U”型谷 ,Olenekian阶中部 δ1 3C表现为显著正漂。碳、氧同位素演化特征表明 ,早三叠世 Induan期环境恶劣、生物复苏缓慢 ,Olenekian早期的地质事件导致生物再次绝灭 ,延缓了生物复苏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三叠世 同位素 地层学 巢湖 安徽
原文传递
印度阶-奥伦尼克阶界线层型候选剖面——安徽巢湖平顶山西剖面地层序列 被引量:23
8
作者 童金南 Hans J.Hansen +1 位作者 来时 左景勋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5-214,共10页
位于安徽省中部巢湖市郊的平顶山西剖面被推荐为印度阶-奥伦尼克阶界线的全球层型候选剖面。系统记述了该剖面的地层序列,包括岩石地层、生物地层、磁性地层、碳氧同位素地层和旋回地层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该剖面包括3个岩石地层单元... 位于安徽省中部巢湖市郊的平顶山西剖面被推荐为印度阶-奥伦尼克阶界线的全球层型候选剖面。系统记述了该剖面的地层序列,包括岩石地层、生物地层、磁性地层、碳氧同位素地层和旋回地层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该剖面包括3个岩石地层单元、7个牙形石带、5个菊石带、3个双壳类带;在剖面下段地层中识别出2个正向磁性带和2个反向磁极性带;与地球轨道天文周期相对应的Milankovitch气候沉积旋回也可以明确地辨认;碳氧同位素δ1 3Ccarb演变呈现两次大的旋回。以牙形石N eospathodus waageni首现定义的印度阶-奥伦尼克阶界线在该剖面上位于三叠系第二个主要的正向极性带近顶部,也接近三叠纪碳同位素δ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三叠统 印度阶 奥伦尼克阶 界线层型 巢湖 安徽
原文传递
云南中三叠世罗平生物群地层时代的厘定:来自牙形石的证据 被引量:24
9
作者 张启跃 周长勇 +6 位作者 吕涛 谢韬 楼雄英 刘伟 孙媛媛 黄金元 来时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0-305,共6页
罗平生物群是成都地质调查中心2007年在云南省罗平县大凹子村中三叠统关岭组中首次发现的以海生鱼类为主,伴生有爬行类、两栖类(?)、多种无脊椎动物和植物的珍稀海洋生物化石群.根据实测剖面资料和牙形石证据对罗平生物群地层时代进行... 罗平生物群是成都地质调查中心2007年在云南省罗平县大凹子村中三叠统关岭组中首次发现的以海生鱼类为主,伴生有爬行类、两栖类(?)、多种无脊椎动物和植物的珍稀海洋生物化石群.根据实测剖面资料和牙形石证据对罗平生物群地层时代进行了厘定,研究表明罗平生物群产于牙形石Nicoraella kockeli带,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期的Pelsonian亚期,为进一步研究罗平生物群及三叠纪海洋生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平生物群 安尼期 关岭组 牙形石
原文传递
下三叠统殷坑阶和巢湖阶及其界线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童金南 来时 左景勋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11期548-564,共17页
系统介绍层型剖面殷坑阶和巢湖阶的定义和地层特征,并重点讨论了两阶之间的界线,即巢湖阶的底界。巢湖阶的底界层型位于近期提出的全球印度阶?奥伦尼克阶界线层型候选剖面———安徽巢湖平顶山西坡剖面上,界线定义为以牙形石Neospathodu... 系统介绍层型剖面殷坑阶和巢湖阶的定义和地层特征,并重点讨论了两阶之间的界线,即巢湖阶的底界。巢湖阶的底界层型位于近期提出的全球印度阶?奥伦尼克阶界线层型候选剖面———安徽巢湖平顶山西坡剖面上,界线定义为以牙形石Neospathodus waageni的首现点作为第一标志,菊石Flemingites-Euflemingites带底界作为参考标志。在巢湖剖面上,该界线位于三叠纪第2个正向磁极性带上部、三叠纪碳同位素曲线第1次正向漂移峰值附近;在岩石地层系统中,它位于殷坑组中上部位。简要概述了该界线地层的国际和国内对比的主要标志性化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三叠统 年代地层 殷坑阶 巢湖阶 界线层型 巢湖 安徽
原文传递
龙门山构造带WFSD-2钻孔岩心磁化率特征及其对大地震活动的响应 被引量:16
11
作者 张蕾 孙知明 +10 位作者 李海兵 来时 曹勇 叶小舟 王雷振 王焕 何祥丽 韩帅 白明坤 葛成隆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5-239,共15页
岩石磁化率特征可以帮助判断岩石的形成环境,对地震过程中滑动摩擦伴随高温的物理-化学变化具有显著反应.本研究以钻穿龙门山中段构造带的汶川地震断裂科学钻探2号孔(WFSD-2)岩心为研究对象,使用Bartington MS2K磁化率仪对500~2283.56 ... 岩石磁化率特征可以帮助判断岩石的形成环境,对地震过程中滑动摩擦伴随高温的物理-化学变化具有显著反应.本研究以钻穿龙门山中段构造带的汶川地震断裂科学钻探2号孔(WFSD-2)岩心为研究对象,使用Bartington MS2K磁化率仪对500~2283.56 m深度的岩心进行高分辨率无损磁化率测试,并结合岩性特征和显微结构探讨了龙门山构造带主要岩石单元的磁化率特征及其地震断裂活动的磁学响应.磁化率测试结果表明,由花岗岩和火山碎屑岩组成的彭灌杂岩体的磁化率值(数十到数千个10^(-6)SI)普遍高于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岩的磁化率值(数个到数十个10^(-6)SI).从WFSD-2岩性分布来看,彭灌杂岩上下出露四段,其磁化率值特征反映它们属于不同的岩石单元,它们与下伏须家河组地层呈断层接触,构成叠瓦状构造,指示了龙门山构造带具有强烈的地壳缩短作用.断裂带中处于滑动带的断层泥和假玄武玻璃具有高磁化率特征,而断层角砾岩和碎裂岩不具有高磁化率值特征,表明断层岩磁化率增高的原因可能主要与地震断裂滑动摩擦过程中高温作用下发生的磁性矿物转换有关,断层岩中高磁化率异常可作为大地震活动的证据.WFSD-2岩心中的映秀—北川断裂带(600~960 m)可识别出约80条高磁化率异常的断层岩带,揭示映秀—北川断裂带是一条长期活动的断裂带,龙门山构造带形成演化过程中伴随着大地震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灌杂岩体 断层岩 磁化率 地震活动 龙门山构造带
下载PDF
阿尔金断裂走滑作用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山脉形成的古地磁证据 被引量:16
12
作者 孙知明 李海兵 +5 位作者 裴军令 许伟 潘家伟 司家亮 来时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928-1936,共9页
通过对青藏高原北部阿尔金断裂东缘早白垩世-第三纪红层与玄武岩38个采点的系统古地磁测定,获得了研究区早白垩世-第三纪高温特征剩磁分量。结果表明,昌马乡早白垩世红层与玄武岩剖面层面坐标下高温特征剩磁平均方向(Ds=32.8°,Is=5... 通过对青藏高原北部阿尔金断裂东缘早白垩世-第三纪红层与玄武岩38个采点的系统古地磁测定,获得了研究区早白垩世-第三纪高温特征剩磁分量。结果表明,昌马乡早白垩世红层与玄武岩剖面层面坐标下高温特征剩磁平均方向(Ds=32.8°,Is=59.4°,κs=36.2,α95=8.1°)和北大窖早白垩世玄武岩剖面层面坐标下高温特征剩磁平均方向(Ds=335.4°,Is=55.1°,κs=34,α95=9.6°)均通过了褶皱检验,可能代表岩石形成时的原生剩磁。旱峡地区早白垩世地层层面坐标下高温特征剩磁平均方向(Ds=26.1°,Is=49.5°,κs=28.6,α95=7.3°)和红柳峡早第三纪地层层面坐标下高温特征剩磁平均方向(Ds=355.4°,Is=48.3°,κs=135.8,α95=7.9°),这两组高温特征剩磁方向在地理坐标下均远离现代地磁场方向,且具有正、反双极性特征,说明其也可能代表了岩石形成时的原生剩磁方向。结合已有阿尔金断裂及周边早白垩世-第三纪古地磁结果,提出柴达木块体在新生代印度/欧亚大陆碰撞挤压下并没有发生明显的整体顺时针旋转作用,青藏高原东北地区的块体旋转作用是阿尔金断裂左旋走滑作用在青藏高原东北缘转换的重要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 古地磁 阿尔金断裂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大兴安岭南段红岭铅锌矿床岩浆演化序列与成矿动力学背景探讨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剑锋 王可勇 +3 位作者 权鸿雁 孙丰月 来时 张雪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29-1542,共14页
红岭是内蒙古东部地区的一处大型铅锌多金属矿床。矿体产于燕山晚期花岗岩与二叠系大石寨组的外接触带上,受NE向断裂控制。本文对红岭矿区及其外围主要岩浆岩开展了年代学研究,系统的LA-ICP-MS锆石定年结果表明:红岭矿区与矿化关系密切... 红岭是内蒙古东部地区的一处大型铅锌多金属矿床。矿体产于燕山晚期花岗岩与二叠系大石寨组的外接触带上,受NE向断裂控制。本文对红岭矿区及其外围主要岩浆岩开展了年代学研究,系统的LA-ICP-MS锆石定年结果表明:红岭矿区与矿化关系密切的乌兰坝岩体中浅褐黄色花岗斑岩、中粗粒花岗岩、灰褐色斑状花岗岩及深部钻孔揭露的细粒花岗岩测试结果分别为136.70±0.85Ma、144.1±1.5Ma、139.7±1.1Ma和144.82±0.81Ma,显示出由多阶段岩浆侵入形成的复式岩体的特征;乌兰楚鲁特岩体中浅褐灰色斑状花岗岩、含斑细粒花岗岩测年结果为141.9±1.2Ma、139.83±0.82Ma。根据锆石UPb测年的结果,得出两个岩体为同一次构造岩浆事件的产物的结论。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区内花岗岩类富SiO_2(75.50%~76.14%)、K_2O(4.38%~5.19%),贫Al_2O_3(12.25%~13.08%)、Ba(26.6×10^(-6)~164×10^(-6))、Sr(4.74×10^(-6)~46.0×10^(-6)),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轻稀土富集型,具明显铕负异常,δEu值为0.44~0.80,富集高场强元素Zr、Hf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U、Th,显示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属性,表明其形成于伸展构造体系的造山后环境。本文根据对矿区及外围侵入岩年代学研究,结合矿区地质和前人研究成果,将大兴安岭南段多金属成矿带构造演化史概括为:古亚洲洋双向俯冲可能延续到晚石炭世;约从二叠纪开始,该区进入了碰撞造山阶段;中三叠世-二叠纪的构造岩浆事件与碰撞造山后陆壳加厚和拆沉作用有关,同时标志着中亚造山带演化的终止;170~230Ma为该区构造活动的平静期;进入侏罗纪-早白垩世(120~170Ma),该区受到蒙古-鄂霍次克构造体系活动的远程影响;120Ma~今,鲜有关于岩体年龄的报道,据此我们认为该区域并未受到太平洋构造体系的强烈影响;并得出红岭铅锌矿的成矿动力学背景为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碰撞造山后陆壳伸展环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岭铅锌矿床 岩浆岩序列 动力学背景 大兴安岭南段
下载PDF
湖北兴山大峡口浅海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粘土岩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素新 来时 +1 位作者 童金南 杨浩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4-100,共7页
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能谱等鉴定分析方法,对湖北兴山大峡口剖面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的8层粘土岩研究发现,各层粘土岩中的主要粘土矿物均为伊/蒙混层矿物,并且各层中均含有数量不等的六方双锥石英和黄铁矿,非粘土矿物为石膏,个... 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能谱等鉴定分析方法,对湖北兴山大峡口剖面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的8层粘土岩研究发现,各层粘土岩中的主要粘土矿物均为伊/蒙混层矿物,并且各层中均含有数量不等的六方双锥石英和黄铁矿,非粘土矿物为石膏,个别层位中还含有粘土微球粒。该8层粘土岩均为火山物源成因,联系相应的火山事件记录表明该地区在二叠系—三叠系之交经历了多次火山活动。这些火山事件与同时段牙形石的绝灭和延缓复苏呈现一致性。频繁的火山活动是造成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生物及生态系重大转折的主导事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兴山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 粘土岩 火山活动
下载PDF
早三叠世下扬子古海洋地球化学环境的修复过程 被引量:13
15
作者 左景勋 童金南 +2 位作者 来时 常德峰 荣军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41-453,共13页
巢湖平顶山北坡剖面下三叠统岩石化学成分分析表明,SiO2、Al2O3、Fe2O3、FeO、MgO、Na2O、K2O、TiO2、P2O5及微量元素Ba、V、Be、Nb、Zn、Cu、Ni、Co、Pb主要富集在下三叠统格里斯巴赫(Griesbachian)、迪纳(Dienerian)及斯密斯(Smithian... 巢湖平顶山北坡剖面下三叠统岩石化学成分分析表明,SiO2、Al2O3、Fe2O3、FeO、MgO、Na2O、K2O、TiO2、P2O5及微量元素Ba、V、Be、Nb、Zn、Cu、Ni、Co、Pb主要富集在下三叠统格里斯巴赫(Griesbachian)、迪纳(Dienerian)及斯密斯(Smithian)亚阶中,形成了8次显著的正异常,异常的强度、规模由下向上呈下降趋势;微量元素Sr和常量元素CaO主要富集在下三叠统上部斯帕斯(Spathian)亚阶中,其含量由下向上呈逐渐增加趋势.前者含量与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组成(δ13C)呈负相关关系,后者含量与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组成(δ13C)呈正相关关系.海相碳酸盐岩碳同位素组成(δ13C)指示初始生产力大小,同时亦是海洋生态环境改善的指示标志;负相关表明环境恶化、生物萧条,正相关表明环境适宜、生物繁盛.据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布异常特点在下三叠统地层中识别出8次地质事件,其规模及影响强度由早到晚逐渐变小及减弱;晚二叠世末期及早三叠世初期的火山喷发将各种有害元素大量输向海洋,导致海水中粘土矿物、微量元素含量异常增高,海洋生态环境恶化.随着时间推移,火山活动逐渐平息,海洋中各种有害组分逐渐排除,海水得到净化,生态环境渐渐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成分 古海洋 早三叠世 下扬子地区 沉积物 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内蒙古海拉尔盆地大磨拐河组孢粉化石及其时代浅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黄清华 来时 +3 位作者 卢占武 党毅敏 王立群 孔惠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26,共8页
海拉尔盆地大磨拐河组所产孢粉化石分属于3个孢粉组合。下部孢粉组合以蕨类植物海金沙科孢子为主,重要分子有Cicatricosisporites australiensis,Cyathidites minor,C.gracilis,C.minutaestriatus,Appendicisporites problematicus,A.jo... 海拉尔盆地大磨拐河组所产孢粉化石分属于3个孢粉组合。下部孢粉组合以蕨类植物海金沙科孢子为主,重要分子有Cicatricosisporites australiensis,Cyathidites minor,C.gracilis,C.minutaestriatus,Appendicisporites problematicus,A.jonso-nii,Pilosisporites verus,Impardecispora apiverrucata,I.purverulenta,Triporoletes reticulates,Aequitriradites echinatus等;中部孢粉组合则以两气囊花粉如Pinuspollenite s,Piceaepollenite s,Abietineaepollenite s,Abiespollenites等占绝大多数,同时见少量被子植物花粉Asteropollissp.,Tricolpitessp.等;上部孢粉组合中裸子植物花粉略有减少,但仍占重要地位,重要分子有Cicatri-cosisporites australiensis,C.minutaestriatus,C.gushanensis,Impardecispora purverulenta,Foraminisporites wonthagiensis,Aequitriradites verrucosus,Triporoletes singularis,T.reticulates,Polyporites?sp.等。上述孢粉组合大体可与松辽盆地登娄库组,黑龙江省东部城子河组、穆棱组,辽西地区沙海组、阜新组等对比,代表了中国北方早白垩世特有的植物群面貌,而其中Aster-opollis,Tricolpites和Polyporites等被子植物花粉化石的发现,可能暗示大磨拐河组的时代为早白垩世中、晚期的巴列姆(Barre-mian)期-阿普第(Aptian)期,其上部可能上延至早阿尔必(Albian)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组合 大磨拐河组 早白垩世 海拉尔盆地 内蒙古
下载PDF
安徽巢湖平顶山下三叠统牙形石生物地层序列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来时 童金南 左景勋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4-418,共5页
简要介绍安徽巢湖平顶山下三叠统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的最新成果 .对平顶山西坡剖面 112 .8m厚的下三叠统地层所采集的 2 86件牙形石样品 ,经处理后获得 2 870余枚牙形石样本 ,经鉴定共有 11属 5 1种 .这些属分别是Hindeodus,Isarcicella... 简要介绍安徽巢湖平顶山下三叠统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的最新成果 .对平顶山西坡剖面 112 .8m厚的下三叠统地层所采集的 2 86件牙形石样品 ,经处理后获得 2 870余枚牙形石样本 ,经鉴定共有 11属 5 1种 .这些属分别是Hindeodus,Isarcicella(?) ,Neogondolella ,Neospathodus,Platyvillosus ,Cratognathodus,Parachirognathus,Pachycladina ,Ellisonia ,Aduncodina和Cornudina .牙形石生物地层从老到新可划分为 9个牙形石带 :(1)Hindeodustypicalis-Neogondolellaplanata带 ;(2 )Neogondolellakrystyni带 ;(3)Neospathoduskummeli带 ;(4 )Neospathodusdieneri带 ;(5 )Neospathodusn .sp .C -Neospathodusn .sp .D带 ;(6 )Neospathoduswaageni带 ;(7)Neospathodusn .sp .M带 ;(8)Neospathoduseotriangularis带 ;(9)Neospathodusabruptus-Neospathodushomeri带 .牙形石的组合面貌基本可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牙形石带相对比 .但其中牙形石 (2 ) ,(3) ,(5 ) ,(7) ,(8)带为巢湖地区首次建立 .在下三叠统菊石带控制下所建立的连续的牙形石分带对全球的三叠系阶的对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石 牙形石生物地层 下三叠统 安徽巢湖
下载PDF
安徽巢湖地区下三叠统牙形石生物地层分带及其全球对比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来时 童金南 +1 位作者 Orchard M.J. 左景勋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23-634,共12页
安徽巢湖地区早三叠世处于下扬子碳酸盐岩缓坡较深水区域,地层序列完整、清晰,各类化石是区域乃至全球最为丰富、序列最为完整的,是研究国际早三叠世年代地层最经典地区之一.对安徽巢湖平顶山西坡剖面、平顶山北坡剖面、马家山南剖面系... 安徽巢湖地区早三叠世处于下扬子碳酸盐岩缓坡较深水区域,地层序列完整、清晰,各类化石是区域乃至全球最为丰富、序列最为完整的,是研究国际早三叠世年代地层最经典地区之一.对安徽巢湖平顶山西坡剖面、平顶山北坡剖面、马家山南剖面系统采样和精细的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结果表明,下三叠统至少可以划分为8个牙形石带,建立了在华南具有代表性的下三叠统牙形石生物地层序列,自下而上为(1)Hindeodustypicalis带;(2)Neogondolellakrystyni-Neogondolellaplanata带;(3)Neospathoduskummeli带;(4)Neospathodusdieneri带;(5)Neospathoduswaageni带;(6)Neospathoduspingdingshanensis带;(7)Neospathodushomeri带;(8)Neospathodusanhuinensis带.并与世界其他地区同期地层进行精确对比,为建立下三叠统印度阶与奥伦尼克阶界线的全球层型(GSSP)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层 牙形石带 下三叠统 全球对比 安徽巢湖
下载PDF
安徽巢湖平顶山西坡剖面早三叠世Smithian-Spathian界线地层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梁丹 童金南 来时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9-157,共9页
安徽巢湖平顶山西坡剖面近年来得以较全面的研究,成为早三叠世多重地层划分和对比的经典地质序列之一,也是进行奥伦尼克阶内部Smithian和Spathian亚阶界线定义的重要剖面.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剖面Smithian-Spathian(S-S)界线附近地... 安徽巢湖平顶山西坡剖面近年来得以较全面的研究,成为早三叠世多重地层划分和对比的经典地质序列之一,也是进行奥伦尼克阶内部Smithian和Spathian亚阶界线定义的重要剖面.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剖面Smithian-Spathian(S-S)界线附近地层中的牙形石生物地层学和碳同位素地层学进行再研究,更精确地标定了该界线的准确位置及界线附近碳同位素演变过程.以牙形石Neospathodus pingdingshanensis的首现点定义的S-S界线在剖面第52层+30cm处,该界线也是牙形石演变快速分异突变点;碳同位素曲线在S-S界线附近显著正向漂移,可作为该界线定义的重要参考标志.所得到的界线位置及碳同位素曲线均可进行全球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三叠世 Smithian-Spathian界线 牙形石 碳同位素 安徽巢湖
原文传递
中国南方早三叠世岩相古地理分异演化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被引量:9
20
作者 左景勋 童金南 来时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9-34,共6页
早三叠世中国南方的岩相古地理总体上表现为"两隆两凹"的格局,即西部以康滇古陆为核心的中、上扬子地块,东部以华夏古陆为核心的华夏地块,两地块之间为扬子古海洋。两古陆附近沉积滨浅海相碎屑岩,其间的古海洋内为碳酸盐岩台... 早三叠世中国南方的岩相古地理总体上表现为"两隆两凹"的格局,即西部以康滇古陆为核心的中、上扬子地块,东部以华夏古陆为核心的华夏地块,两地块之间为扬子古海洋。两古陆附近沉积滨浅海相碎屑岩,其间的古海洋内为碳酸盐岩台盆,岩相分带显著。中国南方早三叠世的岩相古地理取决于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的裂离和拼合。由Induan期到Olenekian期,中、下扬子地区的北部缓慢抬升,下扬子地区由较深水转化为局限碳酸盐岩台地。与此同时,西南部的康滇古陆下沉,东部的华夏古陆隆升,导致岩相向西推移,右江地区表现为活动性断陷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早三叠世 岩相古地理 扬子板块 华夏板块 板块运动 沉积滨浅海相碎屑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