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脉压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28
1
作者 王宏宇 胡大一 +8 位作者 马志敏 冯存民 张杰 邓素 张瑞爽 李运田 刘文玲 赵明 许玉韵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 探讨脉压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37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其中男 30 6例 ,女 68例 ,年龄 31~ 81 (58 1± 1 0 1 )岁。外周肱动脉压力测定收缩压、舒张压。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用冠状动脉... 目的 探讨脉压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37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其中男 30 6例 ,女 68例 ,年龄 31~ 81 (58 1± 1 0 1 )岁。外周肱动脉压力测定收缩压、舒张压。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用冠状动脉病变的血管支数表示。结果 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冠状动脉双支 (37 5 %比 8 6 % )和三支 (2 7 2 %比 1 4 8% )血管病变的患病率显著高于未合并高血压组 (P<0 0 0 1 ) ;与脉压 <65mmHg (1mmHg=0 1 33kPa)的患者相比 ,脉压≥ 65mmHg的患者冠状动脉 3支血管病变的患病率显著增高 (35 9%比 1 9 4% ,P <0 0 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和升主动脉内径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最佳参数。结论 脉压是最为方便的反映大动脉弹性的参数 ,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可作为全身心血管病的一个危险信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压 冠状动脉病变 冠心病 高血压
原文传递
复方丹参滴丸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9
2
作者 赵明 汪家瑞 +2 位作者 魏嘉平 高承梅 张宇洋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88-291,共4页
为了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左冠状动脉穿线结扎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以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及S-P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凋亡细胞、心肌细胞Fas、B... 为了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左冠状动脉穿线结扎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以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及S-P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凋亡细胞、心肌细胞Fas、Bcl-2基因的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及Fas与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指数(PEI)明显增加(AI(%):19.82±8.67比0.36±0.05;FasPEI(%):17.44±6.08比0.21±0.03;Bcl-2PEI(%):6.79±1.84比0.24±0.03,(P均<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复方丹参滴丸干预后AI与Fas蛋白的PEI下降,且随复方丹参滴丸剂量加大而进一步降低(P<0.05;P<0.01),大剂量复方丹参滴丸干预可轻度上调Bcl-2基因的蛋白表达(P<0.05)。结论为复方丹参滴丸可通过抑制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凋亡、下调Fas基因的蛋白表达与上调Bcl-2基因的蛋白表达以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基因表达 复方丹参滴丸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0
3
作者 赵明 高承梅 张宇洋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干预影响。方法:以穿线结扎左冠脉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48只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及通心络胶囊干预组,检测各组心肌梗死范围、血浆肌酸激酶(CK)活性及心肌组织病理...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干预影响。方法:以穿线结扎左冠脉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48只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及通心络胶囊干预组,检测各组心肌梗死范围、血浆肌酸激酶(CK)活性及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梗死范围明显,血浆CK活性增高,心肌细胞坏死增多。通心络胶囊干预后心肌梗死范围缩小,血浆CK活性下降,心肌坏死程度较轻。结论:通心络胶囊可缩小大鼠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梗死范围,降低血浆CK水平,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胶囊 心肌梗死 CK 血浆 心肌缺血再灌注 保护作用 干预 范围 结论 水平
下载PDF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凋亡与Fas、FasL基因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39
4
作者 赵明 陈运贞 +1 位作者 李媛媛 胡大一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605-608,共4页
目的 探讨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凋亡与Fas及Fas蛋白配体 (FasLigand ,FasL)基因表达的变化及与心肌组织损伤的关系。方法 以穿线结扎或松扎左冠状动脉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 6 4只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 (假手术 ... 目的 探讨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凋亡与Fas及Fas蛋白配体 (FasLigand ,FasL)基因表达的变化及与心肌组织损伤的关系。方法 以穿线结扎或松扎左冠状动脉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 6 4只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 (假手术 2 4h)、缺血再灌注Ⅰ组 (缺血30min、再灌注 2 4h)、缺血再灌注Ⅱ组 (缺血 30min、再灌注 72h)及缺血再灌注Ⅲ组 (缺血 3h、再灌注2 4h)。以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 ,S P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Fas与FasL蛋白水平变化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Fas基因mRNA的表达改变 ,并分析心肌组织病理学损伤程度。结果 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及Fas蛋白阳性染色指数与炎性细胞FasL蛋白阳性染色指数均增加 ,且均随缺血或再灌注时间延长而进一步增高 ;Fas基因的mRNA表达也上调 ,但以再灌注2 4h时达高峰 ;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组织呈大小不一的灶性坏死 ,坏死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凋亡、Fas基因的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及炎性细胞的FasL蛋白表达量均增加 ,心肌细胞凋亡与Fas/FasL系统参与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脱噬作用 基因表达 细胞凋亡 Fas FASL
原文传递
胺碘酮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颤的效果 被引量:46
5
作者 刘莉娟 袁清茹 +1 位作者 赵明 董淑娟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81-782,785,共3页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房颤)的效果。方法 9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静脉滴注胺碘酮150 mg·d^(-1);试验组静脉滴注胺碘酮150 mg·d^(...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房颤)的效果。方法 9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静脉滴注胺碘酮150 mg·d^(-1);试验组静脉滴注胺碘酮150 mg·d^(-1)联合静脉滴注丹参酮ⅡA磺酸钠150 mg·d^(-1),2组均治疗10d。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变化情况,并记录2组患者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血清CRP分别为(24.63±10.58),(24.57±11.12)mg·L^(-1)(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血清CRP分别为(13.21±10.25),(21.52±13.22)mg·L^(-1)(P<0.05),试验组疗效较好。试验组患者心力衰竭、房颤复发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心肌梗死并发房颤效果显著且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丹参酮ⅡA磺酸钠 心肌梗死 房颤
原文传递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及中药木丹颗粒干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40
6
作者 赵步长 赵涛 赵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2期33-35,共3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并发DPN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治疗方面,目前尚无特效的西药。中药木丹颗粒成分多样,对DPN有多层面的保护作用。本文就木丹颗粒对DPN的发病机制的干预及...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并发DPN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治疗方面,目前尚无特效的西药。中药木丹颗粒成分多样,对DPN有多层面的保护作用。本文就木丹颗粒对DPN的发病机制的干预及临床疗效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DPN的中医药综合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基化终末产物 神经修复 木丹颗粒
下载PDF
大鼠心肌再灌注时心肌细胞凋亡、Fas基因表达及缺血预处理对其影响 被引量:32
7
作者 赵明 陈运贞 李媛媛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753-756,共4页
目的 探讨大鼠心肌缺血后不同再灌注时相心肌细胞凋亡、Fas 基因表达变化及缺血预处理的影响。方法 108 只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 假手术24 小时) ,缺血30 分钟再灌注6 、12、24、48小时组及缺血预处理(IPC)... 目的 探讨大鼠心肌缺血后不同再灌注时相心肌细胞凋亡、Fas 基因表达变化及缺血预处理的影响。方法 108 只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 假手术24 小时) ,缺血30 分钟再灌注6 、12、24、48小时组及缺血预处理(IPC) 组( 结扎冠脉5 分钟、再灌注5 分钟,重复3 次后再行结扎冠脉30 分钟,再灌注6 小时) 。以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 标记凋亡细胞,以SP免疫组化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法分别检测Fas 基因蛋白与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心肌细胞凋亡与Fas 基因的表达水平随心肌再灌注不同时相而变化,其中细胞凋亡指数(AI) 与Fas 基因蛋白表达指数(PEI) 于再灌注48小时最高[AI:(38.15±13.26)% ;Fas PEI:(24 .77 ±12.92) %] ;Fas 基因mRNA表达于再灌注24 小时达高峰(Fas/βactin:0.76±0.21);Fas 基因PEI与心肌细胞AI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r=0.87 , P<0-01);IPC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并下调Fas 基因的蛋白表达( P值均< 0.05)。结论 心肌细胞凋亡与Fas基因的表达水平因再灌注不同时相而变化,细胞凋亡及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再灌注损伤 脱噬作用 FAS基因 病理
原文传递
替格瑞洛序贯疗法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5
8
作者 袁清茹 刘莉娟 赵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83-688,共6页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序贯疗法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PCI)后氯吡格雷抵抗的临床疗效。方法于PCI术后第7日,应用Verify Now-P2Y12系统筛检氯吡格雷抵抗的ACS患者10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51)采...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序贯疗法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PCI)后氯吡格雷抵抗的临床疗效。方法于PCI术后第7日,应用Verify Now-P2Y12系统筛检氯吡格雷抵抗的ACS患者10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51)采用替格瑞洛序贯治疗:拜阿司匹林(100 mg/d)+替格瑞洛(180 mg负荷量后,再以90 mg/次,2次/d)3个月。对照组(n=51)采用氯吡格雷强化治疗:拜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150 mg/d)3个月。3个月后2组患者均接受拜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治疗9个月。于分组治疗前及治疗后7 d、1个月、3个月,采用Verify Now系统测定血小板残余活性(用PRU表示),随访2组12个月内的缺血事件、出血事件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PRU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后7 d、1个月、3个月,治疗组患者的PRU均低于对照组(P=0.016,P=0.000,P=0.000);治疗组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993,P=0.026);2组轻微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4,P=0.450);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4,P=0.506)。结论替格瑞洛序贯疗法可降低氯吡格雷抵抗ACS患者的PRU,改善氯吡格雷抵抗,降低缺血事件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序贯疗法 急性冠脉综合征 氯吡格雷抵抗
下载PDF
入院时肌钙蛋白I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干预患者危险分层与预后预测中的价值 被引量:32
9
作者 赵明 胡大一 +3 位作者 许玉韵 马志敏 李运田 陈步星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26-329,共4页
目的 探讨入院时肌钙蛋白I(TnI)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干预(PCI)患者危险分层与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连续行直接PCI的 15 6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 (STEMI)患者根据入院时TnI水平分成TnI阳性组 (89例 )和TnI阴... 目的 探讨入院时肌钙蛋白I(TnI)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干预(PCI)患者危险分层与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连续行直接PCI的 15 6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 (STEMI)患者根据入院时TnI水平分成TnI阳性组 (89例 )和TnI阴性组 (6 7例 ) ,观察患者临床特征 ,并随访 (平均 7 3± 3 2个月 )主要心血管事件 (MACE)。结果 与TnI阴性组比较 ,TnI阳性组高龄患者较多 ,发病至再灌注时间延长 ,左室射血分数 (LVEF)明显下降 (P均 <0 0 5 ) ;其直接PCI后 2h仍有持续性ST段抬高者较多 (P <0 0 5 ) ,直接PCI成功率降低 (P <0 0 5 )。两组间总心脏性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 ,但TnI阳性组总MACE事件 (包括非致命性再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及心脏性病死率之和 )发生率显著增加 (2 2 9%比 9 7% ,P均 <0 0 5 )。结论 入院时血TnI水平与总MACE发生率增加密切相关 (OR值 :8 6 ,95 %可信区间 :2 1~ 38 4 ,P <0 0 5 ) ,且它是除年龄大于 70岁与LVEF值变量外另一个预测STEMI患者直接PCI后总MACE发生率增高、无MACE存活率降低危险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干预 危险分层 预后 预测 肌钙蛋白I
原文传递
心电图变化及肌钙蛋白水平对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危险分层与预后预测的价值 被引量:26
10
作者 赵明 胡大一 +2 位作者 许玉韵 马志敏 刘如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68-572,共5页
目的 探讨心电图变化及肌钙蛋白水平对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危险分层与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 自 2 0 0 0年 7月~ 2 0 0 1年 6月 ,在急诊室因急性胸痛拟诊不稳定性心绞痛及无ST段抬高心肌梗死而收入住院且记录资料完... 目的 探讨心电图变化及肌钙蛋白水平对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危险分层与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 自 2 0 0 0年 7月~ 2 0 0 1年 6月 ,在急诊室因急性胸痛拟诊不稳定性心绞痛及无ST段抬高心肌梗死而收入住院且记录资料完整的连续 2 56例患者。入急诊室后仔细询问病史、查体 ,并在 10min内完成常规 18导联心电图检查 ,将患者入院时心电图的改变分为ST段压低组 (包括伴有T波倒置者 )、单纯T波倒置组、尚不能诊断的心电图组及正常心电图组 ,同时床旁抽静脉血做肌钙蛋白I(TnI)检测。并据TnI水平将患者分成TnI阳性组 (TnI定量检测≥ 0 1μg/L)和TnI阴性组 (TnI <0 1μg/L )。观察各组住院期主要心血管事件 (心脏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反复缺血性心绞痛发作 ) ,并随访 1~ 12 (7 2± 3 8)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变化。结果 与正常心电图组比较 ,ST段压低组的反复心绞痛发作及复合心血管事件明显增多。 3 2 1%的不稳定性心绞痛及所有无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TnI阳性 ,TnI阳性组有明确冠心病诊断者较TnI阴性组多 ,TnI阳性组较TnI阴性组的住院期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增高 ,住院期与随访期反复心绞痛发作增加 ,总心脏性病死率也上升 ,且复合心血管事件显著增多。对复合心血管事件的预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肌钙蛋白 ST段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血管疾病 不稳定性心绞痛 ACS UAP NSTEMI
原文传递
老年患者共病及其管理 被引量:29
11
作者 赵明 胡大一 彭晓霞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64-1367,共4页
老年患者若同时存在2种或2种以上的慢性疾病,且相互间无任何原发与继发的相关性,即可称为共病(multimorbidity),但也有以3种或以上者定义为共病者,大约超过50%的老年患者同时具有3种或以上的慢性疾病。
关键词 共病现象 疾病管理
原文传递
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危险评分对无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不同干预策略的影响 被引量:24
12
作者 赵明 胡大一 +5 位作者 马长生 姜立清 霍勇 朱天刚 王士雯 晏沐阳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01-1004,共4页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危险评分对无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不同干预策略的影响。方法将2001年10月至2003年10月期间连续入院的无ST段抬高ACS患者共545例,随机分成早期保守治疗组(284例)与早期有创干预组(261例)...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危险评分对无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不同干预策略的影响。方法将2001年10月至2003年10月期间连续入院的无ST段抬高ACS患者共545例,随机分成早期保守治疗组(284例)与早期有创干预组(261例),并根据TIMI危险评分分为低分组、中分组和高分组,随访30天与6个月的复合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脏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非致命性心力衰竭、反复缺血性心绞痛发作住院事件),评价不同TIMI危险评分对两种干预策略疗效的影响。结果早期有创干预组的随访30天反复心绞痛发作住院事件[3.5%(9/261)]及30天与6个月复合心血管事件[分别为10.0%(26/261),21.1%(55/261)]低于随访同时期的早期保守治疗组[分别为8.1%(23/284)、16.9%(48/284)和28.2%(80/284),均P<0.05];早期有创干预组随访30天TIMI危险评分高分组[12.2%(5/41)]和随访6个月的高分组及中分组患者的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2.0%(9/41),12.7%(20/158)]明显低于随访同时期保守治疗组[随访30天高分组37.3%(19/51);随访6个月高分组74.5%(38/51),中分组30.4%(49/161);均P<0.01];在TIMI危险评分低分组中两种治疗对策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TIMI危险评分高及中分组无ST段抬高ACS患者中,早期有创干预较早期保守治疗策略能明显降低复合心血管事件、改善预后;对TIMI危险评分低分组者,两种干预策略的疗效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危险因素 危险性评估 预后
原文传递
通心络胶囊对异丙肾上腺素致大鼠心肌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赵明 刘岚 +3 位作者 汪家瑞 高承梅 张宇洋 杨红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对异丙肾上腺素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于大鼠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 ( 85mg/kg)制备心肌损伤模型 ,34只大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异丙肾上腺素组及通心络胶囊干预组。HE染色及DNA末端标记法 (TUNEL)分别...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对异丙肾上腺素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于大鼠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 ( 85mg/kg)制备心肌损伤模型 ,34只大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异丙肾上腺素组及通心络胶囊干预组。HE染色及DNA末端标记法 (TUNEL)分别检测心肌组织病理改变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 ,透射电镜检测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生理盐水对照组无细胞变性与坏死 ,仅见极少凋亡阳性细胞 ;异丙肾上腺素组有明显心肌组织坏死 ,心肌凋亡细胞增多 ,电镜观察有凋亡细胞特征形态改变 ;通心络干预后心肌细胞坏死及凋亡均显著减轻。结论 :异丙肾上腺素可致大鼠心肌组织坏死与凋亡 ,通心络胶囊可通过抑制心肌细胞坏死与凋亡而减轻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胶囊 异丙肾上腺素 心肌损伤 细胞凋亡 实验研究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时间延误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14
作者 赵明 胡大一 许玉韵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2年第2期22-25,共4页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治疗时间延误的可能因素。方法 连续入院的184例AMI患者,据院前时间延误分为≤6h和>6h2个时段;对其中行再灌注治疗的172例AMI,据院内治疗时间延误分为≤90min和>90min2组。分析年龄、性别、高...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治疗时间延误的可能因素。方法 连续入院的184例AMI患者,据院前时间延误分为≤6h和>6h2个时段;对其中行再灌注治疗的172例AMI,据院内治疗时间延误分为≤90min和>90min2组。分析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冠心病家族史、脑血管意外、胸痛症状、夜间发病、既往心绞痛史、心功能分级或入院后确诊时间、导管室人员到位时间等因素对院前或院内时间延误的影响。结果 院前时间延误分析显示,>6h组较≤6h组患者年龄大、女性比例多,伴有糖尿病、脑血管意外或既往有心绞痛者增多,不典型胸痛和夜间发病者较多(均P<0.05);院内时间延误分析表明与≤90min组比较,>90min组不典型胸痛者增多,到达急诊室20min内明确诊断的病例少,导管室人员到位时间延迟(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不典型胸痛、夜间发病因素与患者延迟来院诊治独立相关(均P<0.05);不典型胸痛、到达急诊室至确诊时间及导管室人员到位时间因素与院内治疗时间延误独立相关(均P<0.05)。结论 年龄、糖尿病、不典型胸痛、夜间发病是院前时间延误的独立相关因素;不典型胸痛、到达急诊室至确诊时间及导管室人员到位时间则是院内治疗时间延误的独立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危险因素 治疗
原文传递
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0
15
作者 赵明 陈运贞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00年第1期52-55,共4页
探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假手术组与心肌缺血15h未见心肌细胞凋亡,但缺血35h或缺血30min再灌注lh已见有细胞凋亡,细胞凋亡出现明显早于细胞坏死。... 探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假手术组与心肌缺血15h未见心肌细胞凋亡,但缺血35h或缺血30min再灌注lh已见有细胞凋亡,细胞凋亡出现明显早于细胞坏死。细胞凋亡指数(AI)随缺血或再灌注时间延长呈渐增趋势,分别以缺血48.5h(498%士17.27%)和缺血30min再灌注48h(38.15%±13.26%)最高。与心肌缺血组比较,心肌缺血再灌注组相同处理时间的大鼠的AI较低(P<0.05)。凋亡细胞主要位于心肌纤维收缩带区域及心肌梗死区周围。电镜示再灌注;0肌组织中有典型细胞凋亡形态改变。研究提示心肌细胞凋亡是持续性心肌缺血中早期心肌细胞死亡的主要形式,再灌注过程虽减少凋亡细胞数量,但却促进了不可逆损伤的心肌细胞的凋亡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心肌缺血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1
16
作者 陈步星 王伟民 +5 位作者 赵红 胡大一 赵明 卢明瑜 刘健 吴淳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26-428,共3页
目的 评价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支架置入术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对 4 1例年龄≥ 70岁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 12h以内行梗死相关动脉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加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梗死相关... 目的 评价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支架置入术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对 4 1例年龄≥ 70岁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 12h以内行梗死相关动脉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加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梗死相关动脉 :前降支 2 1例 (5 1 2 % ) ,回旋支 7例 (17 1% ) ,右冠状动脉 13例 (31 7% )。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 (TIMI)血流 :0级 2 9例 ,1级 7例 ,2级 5例。 结果  4 1例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共置入支架 4 8个 ,术中死亡 1例 ,死于心源性休克 ,手术成功率 97 6 % (40 / 4 1)。术后TIMI血流 3级为 37例 (90 2 % )。住院期间死亡 1例 ,死于肾功能衰竭。临床总成功率为 95 1% (39/ 4 1)。随访 36例 ,1例出现心绞痛 ,心血管造影证实为再狭窄 ,行切割球囊成形术 ;1例出院后因充血性心力衰竭再次入院治疗 ;其余 34例未再发心绞痛。 结论 老年A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PTCA加支架置入术成功率高、并发症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支架置入术 疗效 急性心肌梗塞
原文传递
加强胸痛的早期识别和救治 被引量:22
17
作者 胡大一 赵明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3年第2期75-76,共2页
以胸痛为主诉症状的疾病日渐增多,尤其在急诊中较为常见,但其临床危险性与胸痛的病因、性质密切相关.加强对胸痛的性质与危险程度的早期识别,对确立正确诊断并拟定恰当的治疗对策、降低患者的并发症与死亡率均十分关键.
关键词 胸痛 早期识别 救治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危险分层与治疗进展 被引量:21
18
作者 胡大一 赵明 《河北医药》 CAS 2002年第5期351-353,共3页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及心脏性猝死(SCD)。它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病死率高但可救治的特点,部分患者(约50%)无明确的先兆。这类患者在急诊室以胸...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及心脏性猝死(SCD)。它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病死率高但可救治的特点,部分患者(约50%)无明确的先兆。这类患者在急诊室以胸痛就诊者占较大比例,其治疗的关键在于做出早期的诊断、危险分层与正确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病机制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危险分层 治疗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与心脏结构功能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0
19
作者 袁清茹 刘莉娟 +2 位作者 王晋华 赵明 余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3421-3423,共3页
目的探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与心脏结构功能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4月至2014年11月住院治疗的CHF患者102例,根据患者入院第1天的血清c Tn I浓度分为阳性组(c Tn I≥0.5μg/L)和阴性... 目的探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与心脏结构功能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4月至2014年11月住院治疗的CHF患者102例,根据患者入院第1天的血清c Tn I浓度分为阳性组(c Tn I≥0.5μg/L)和阴性组(c Tn I<0.5μg/L),分析两组心脏功能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索住院期间和随访3个月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阳性组的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脑钠肽(BNP)水平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血清c Tn I浓度与LAD、LVEDD及BNP均呈正相关(r=0.190、0.362、0.502,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203,P<0.05);阳性组住院期间死亡、顽固性心衰及复合终点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随访3个月内再入院率和复合终点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 Tn I浓度为住院期间和随访3个月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CHF患者血清c Tn I浓度与心脏结构功能密切相关,随着血清c Tn I浓度升高,心脏结构功能逐渐下降,且血清c Tn I可作为CHF患者预后不良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肌钙蛋白 慢性心力衰竭
下载PDF
糖尿病伴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近期与远期预后 被引量:15
20
作者 赵明 胡大一 +5 位作者 李田昌 贾三庆 杨明 任文林 李瑞杰 许玉韵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8-151,共4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伴发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后近期与远期预后。方法  339例连续行直接PTCA的AMI患者分成糖尿病组 (6 3例 )与非糖尿病组(2 76例 ) ,分析两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 目的 探讨糖尿病伴发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后近期与远期预后。方法  339例连续行直接PTCA的AMI患者分成糖尿病组 (6 3例 )与非糖尿病组(2 76例 ) ,分析两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并随访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间冠状动脉病变差异无显著性 ;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比较 ,近期随访中 (1个月内 )左室射血分数 (LVEF)减低 (0 .5 4± 0 .10 ) %vs (0 .6 0± 0 .13) % ,P <0 .0 5 ,非致命性心力衰竭发生率增高 (16 .7%vs 7.1% ,P <0 .0 5 ) ,但心脏性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远期随访平均 (2 0 .6± 8.7)个月 ,糖尿病组非致命性心力衰竭与靶血管血运重建率增高 (P分别为 <0 .0 5 ,P <0 .0 1) ,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 (6 3.0 %vs 32 .7% ,P <0 .0 1) ,且无主要心血管事件存活率降低 (37 0 %vs 6 7 3% ,P <0 0 1) ,但两组间总心脏性病死率 ,差异无显著性 (7.4%vs 3.9% ,P >0 .0 5 ) ;多变量分析显示 ,糖尿病因素及LVEF值与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密切相关 ,是影响无主要心血管事件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但糖尿病是无主要心血管事件存活率降低的最重要的预测因素 (RR4.15 ,95 %可信区间 :l.2 9~ 15 .6 2 )。结论 AMI伴糖尿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血管成形术 经皮冠状动脉 预后 急性心肌梗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