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20
1
作者 刘宁 赵承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99-301,共3页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其发生率约占急诊骨折患者的17%。其中对于涉及关节面的不稳定型骨折,采取非手术治疗或因其他原因导致的治疗迁延,容易产生关节面对合不佳及骨折复位后再移位,继而导致骨折陈旧性畸形愈合,伴有较...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其发生率约占急诊骨折患者的17%。其中对于涉及关节面的不稳定型骨折,采取非手术治疗或因其他原因导致的治疗迁延,容易产生关节面对合不佳及骨折复位后再移位,继而导致骨折陈旧性畸形愈合,伴有较高的创伤性关节炎发病率,常引起腕部疼痛、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严重影响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 桡骨 骨折
原文传递
显微腰间盘切除术与椎间盘镜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比体会 被引量:18
2
作者 祁全 毕郑钢 +4 位作者 赵承 吴滨奇 王鑫 王志杰 刘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28-330,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显微腰间盘切除术(MSLD)与椎间盘镜(ME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方法和疗效,为微创治疗提供经验参考和治疗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单节段LDH微创治疗病例,其中MSLD治疗45例,MED治疗32例,比较手术时间、术中... [目的]通过比较显微腰间盘切除术(MSLD)与椎间盘镜(ME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方法和疗效,为微创治疗提供经验参考和治疗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单节段LDH微创治疗病例,其中MSLD治疗45例,MED治疗32例,比较手术时间、术中情况、并发症、住院日、疗效等指标。[结果]2组疗效优良率均达到了90%以上,无显著差异,MED切口长度明显短于MSLD,而后者在手术时间上明显少于前者。[结论]此两种微创方法疗效满意,但比较之下MED适应证明显受限,技术方法未见明显优势,MSLD是目前更为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显微腰椎间盘摘除术 显微内窥镜椎间盘手术 微创
下载PDF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捍军 赵承 +2 位作者 吴垠 季锋 张睿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441-1444,共4页
[目的]探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统计2007~2009年,采用PFNA治疗4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Evans-Jensen标准分型,准确记录每例患者的手术... [目的]探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统计2007~2009年,采用PFNA治疗4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Evans-Jensen标准分型,准确记录每例患者的手术时间、股骨近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下床部分负重时间及术后半年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2例患者中的39例获得6~25个月的随访。4种骨折类型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床部分负重时间上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随骨折复杂程度的增加,手术难度亦逐渐加大,并且术后负重时间均相应延长。但在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术后Harris功能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按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优13例,良18例,中6例,差2例,优良率为79.4%。[结论]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固定可靠,初期临床疗效满意,但对于骨折类型复杂的转子间骨折,其操作具有一定难度,医源性创伤亦较大,行有限切开复位骨折并加以辅助性固定有利于预防术后髋内翻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髓内 骨折内固定 临床比较
原文传递
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修复四肢骨缺损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文波 陈中伟 +3 位作者 陈统一 王毅 赵承 广晓东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 自固化磷酸钙 (CPC)为非陶瓷型羟基磷灰石类人工骨材料 ,应用 CPC进行临床四肢骨缺损修复。方法  1998年 5月~ 2 0 0 0年 1月对 32例 36处骨缺损进行修复 ,年龄 4~ 5 9岁 ,平均 2 4 .7岁。骨缺损范围为 1cm× 2 cm~ 5 cm&... 目的 自固化磷酸钙 (CPC)为非陶瓷型羟基磷灰石类人工骨材料 ,应用 CPC进行临床四肢骨缺损修复。方法  1998年 5月~ 2 0 0 0年 1月对 32例 36处骨缺损进行修复 ,年龄 4~ 5 9岁 ,平均 2 4 .7岁。骨缺损范围为 1cm× 2 cm~ 5 cm× 2 5 cm。缺损病因依次为骨折、骨囊肿、髂骨取骨后、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内生软骨瘤和骨结核。缺损的部位累及股骨、髂骨、胫骨、肱骨、指骨、腓骨、跟骨、距骨和髋臼。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 ,术后随访 1~2 3个月 ,平均为 15 .3个月。全部患者未见任何不良的全身反应 ,X线片示 CPC与骨直接愈合 ,其中 12例行 CT扫描 ,并测定血钙、磷值。 CT提示植入 CPC与宿主骨直接愈合 ,无间隙存在 ,血钙、磷值无明显升高。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固化磷酸钙 人工骨 骨缺损 修复
下载PDF
去氨加压素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出血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宁 赵承 +4 位作者 张捍军 陈立民 张涛 刘雪峰 潘世奇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 评价去氨加压素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围手术期出血量的效果.方法 2007年9月至2009年6月,选取62例拟行单侧THA的患者,男28例,女3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治疗组用去氨加压素按照0.3 μg/kg体质... 目的 评价去氨加压素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围手术期出血量的效果.方法 2007年9月至2009年6月,选取62例拟行单侧THA的患者,男28例,女3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治疗组用去氨加压素按照0.3 μg/kg体质量溶于100 mL生理盐水配制,静脉滴注,术前30 min应用1次,术后1次/d,连续用2 d;对照组仅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失血总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可见失血量、输血量、术前及术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指标,并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总输血比例、实际失血总量、输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输血比例、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24 h可见失血量、全部可见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Hb、Hct、Plt及APT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ib、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两组均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5例患者获1~3个月随访,仅2例表现为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结论 在THA术中及术后短期使用去氨加压素能有效减少患者的失血量和输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脱氨基精氨酸血管升加压素 失血 手术
原文传递
双侧髋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术 被引量:11
6
作者 赵承 辛风 +2 位作者 于维良 王明义 刘文峰 《伤残医学杂志》 1998年第1期13-15,共3页
文章报告22例患者行双侧髋关节人二关节置换术,共44个髋关节,其中人工全髋关节15例,30个髋关节;人工双极股骨头7例,14个髋关节.年龄33岁-64岁.病因: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8例;Legg-Perthes病1例;类风湿性关节强直3例.经随访优... 文章报告22例患者行双侧髋关节人二关节置换术,共44个髋关节,其中人工全髋关节15例,30个髋关节;人工双极股骨头7例,14个髋关节.年龄33岁-64岁.病因: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8例;Legg-Perthes病1例;类风湿性关节强直3例.经随访优良11例;很好7例;好2例;尚可2例;差、很差0.作者认为对髋关节有屈曲畸形病人采用Smith-peterson切口,一般病例采用Moors切口为好.两侧手术最短间隔时间为1个月.双侧关节应用同型号人工关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人工髋关节 关节手术
原文传递
OPG/RANK/RANKL系统与祖国传统医药 被引量:11
7
作者 吴垠 赵承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0期134-136,共3页
OPG/RANK/RANKL系统是近年来发现的在维持骨吸收和骨形成平衡方面起着重要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系统。目前,随着对中医中药研究的深入,已经可以通过对中药单体成分的提取分析,研究其在细胞、分子水平的作用机制。本文主要阐述中药在OPG/RA... OPG/RANK/RANKL系统是近年来发现的在维持骨吸收和骨形成平衡方面起着重要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系统。目前,随着对中医中药研究的深入,已经可以通过对中药单体成分的提取分析,研究其在细胞、分子水平的作用机制。本文主要阐述中药在OPG/RANK/RANKL系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G RANKL 骨保护素 中药 骨质疏松 骨代谢
下载PDF
BMP/bFGF对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的作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林佳声 赵承 《中国伤残医学》 2009年第2期131-133,共3页
关键词 关节软骨修复 骨损伤修复 bFGF BMP 生长因子 骨组织形成 修复能力 进展综述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双束法重建前交叉韧带 被引量:8
9
作者 刘雪峰 孙贵才 +9 位作者 赵承 亓云龙 刘全 潘世奇 孙闯 富勇 刘昊 于方提 张军 张捍军 《临床骨科杂志》 2008年第5期431-434,共4页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关节内韧带,双束韧带即前内束(AM)、后外束(PL)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完善韧带修补重建的条件,以期达到ACL重建后膝关节的生物力下曲率运动的均衡和对膝关节回旋稳定的调控。方法对67例ACL患者应用同种异体...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关节内韧带,双束韧带即前内束(AM)、后外束(PL)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完善韧带修补重建的条件,以期达到ACL重建后膝关节的生物力下曲率运动的均衡和对膝关节回旋稳定的调控。方法对67例ACL患者应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ACL。股骨髁侧椭圆形隧道,应用Arthrax公司提供的横钉固定肌腱法固定;胫骨侧建立ACL-AM和ACL-PL双隧道,挤压钉固定。结果67例均获随访,时间12~36(18.4±3.8)个月,Lysholm评分:术前(34.47±1.5)分,术后3个月(78.35±3.4)分,术后6个月(81.88±3.3)分,术后12个月(87.76±2.1)分,术后18个月(89.70±3.5)分。有关节软骨损伤者,影响术后Lysholm评分。结论同种异体肌腱可以满足韧带受区的要求,双束ACL重建符合膝关节韧带4连杆曲率生物运动模式,膝关节回旋稳定度高。手术操作简单,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重建 同种异体肌腱 关节镜检查
下载PDF
个体化钛合金掌指关节假体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鹏 宣昭鹏 +4 位作者 赵承 张军 钱贵宾 刘灿 路来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6期4770-4773,共4页
背景:目前国内外对非个体化假体的生物力学研究较多,而对个体化假体的生物力学资料尚缺乏。目的:探讨运用生物力学实验方法观测个体化假体生物力学的优越性。方法:①实验将经重建及快速成形制造的人个体化钛合金示指掌指关节标本设为个... 背景:目前国内外对非个体化假体的生物力学研究较多,而对个体化假体的生物力学资料尚缺乏。目的:探讨运用生物力学实验方法观测个体化假体生物力学的优越性。方法:①实验将经重建及快速成形制造的人个体化钛合金示指掌指关节标本设为个体化假体组;其对侧手标本的示指掌指关节为对照组;取5侧正常人手标本为正常对照组。在个体化假体组掌指关节植入个体化假体;对照组掌指关节植入Swanson假体。②利用CSS-44020试验机来模拟对3组标本分别以50,100,150,200,250,300,350N施加垂直载荷。③观察相应掌、指骨所受的应变变化,并绘制相应的载荷-应变曲线,观察和对比个体化假体、Swanson假体和正常掌指关节的生物力学特点。结果与结论:掌、指骨被垂直加压后,所受应变随着载荷加大而逐渐增大,观察各组数据,在实验测试范围内各应变片所测得应变值基本呈正态分布;掌骨在不同载荷下的应变要大于近节指骨。掌骨与近节指骨的应变变化在300~350N出现了"平台期"。在压力为50N时,各组掌、指骨所受的应变没有差别。大于100N时,对照组与个体化假体、正常对照组应变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而个体化假体、正常对照组间应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个体化钛合金假体更符合掌指关节的解剖学形状,也就更符合正常掌指关节的生物力学,因此个体化钛合金假体要优于Swanson假体,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型理想的掌指关节假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指关节 个体化 人工假体 钛合金假体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腰椎管狭窄症脊椎融合术适应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勾旭升 陈立民 +4 位作者 张捍军 李华哲 刘立冰 王杨 赵承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3期581-583,522,共4页
腰椎管狭窄症主要由腰椎关节强硬引起。腰椎狭窄症的临床表现分为两类:一类为局域性症状,如下腰痛,僵硬等,一类为神经根症状,如神经性跛行。适当保护性治疗可以改善这些症状,但是一些顽固病例仍需手术治疗。单纯腰椎管减压术适用于以神... 腰椎管狭窄症主要由腰椎关节强硬引起。腰椎狭窄症的临床表现分为两类:一类为局域性症状,如下腰痛,僵硬等,一类为神经根症状,如神经性跛行。适当保护性治疗可以改善这些症状,但是一些顽固病例仍需手术治疗。单纯腰椎管减压术适用于以神经根症状为初发表现并且脊椎生物力学稳定的患者。术前评估时如出现背部手术失败综合征,退行性不稳定,严重畸形,有症状的椎骨脱离,难治性退行性椎间盘疾病,以及邻近节段病的患者可行腰椎融合术。术中评估出现广泛椎体压缩合并椎间隙大或者骨储存量不足的患者可行腰椎融合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 腰椎 脊柱融合术
原文传递
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粒子与假体松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季锋 赵承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8期10-12,共3页
假体置换术后假体周围发生的骨溶解导致的假体无菌性松动是引起人工关节置换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磨损颗粒可以刺激巨噬细胞等多种细胞产生各种不同的细胞因子,同时活化破骨细胞和抑制成骨细胞。目前研究的热点是研究磨损颗粒引起骨溶解... 假体置换术后假体周围发生的骨溶解导致的假体无菌性松动是引起人工关节置换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磨损颗粒可以刺激巨噬细胞等多种细胞产生各种不同的细胞因子,同时活化破骨细胞和抑制成骨细胞。目前研究的热点是研究磨损颗粒引起骨溶解过程中的信号传导通路,而治疗和预防磨损颗粒引起的人工关节松动方面仍然处于实验阶段。本文就磨损颗粒对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作用的机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损颗粒 人工关节 无菌性松动 骨溶解
下载PDF
髋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宁 赵承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1622-1625,共4页
关键词 髋关节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诊断与治疗
原文传递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立民 吴垠 +3 位作者 赵承 潘世奇 张涛 侯明明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9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PKP)治疗老年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OVC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3年8月应用PKP治疗的OVCF患者32例(102个椎体)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27例,年龄62~83岁,平...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PKP)治疗老年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OVC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3年8月应用PKP治疗的OVCF患者32例(102个椎体)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27例,年龄62~83岁,平均72.6岁,其中新鲜骨折74个椎体,陈旧性骨折28个椎体。2个节段者6例,3个节段者21例,4个节段以上者5例。术前均行胸腰椎X线正侧位片、CT及 MRI扫描检查。本组采取双侧穿刺者83个椎体,采用单侧穿刺者19个椎体。患者手术前后进行疼痛视觉评分(VAS),Cobb角及椎体矢状面指数( SI)测量。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手术顺利,术中无脊髓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即感腰背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术后24~48小时支具保护下下床活动。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SI指数及Cobb角对比显示有显著性差异(P<0.01)。本组患者随访时间为4~36个月,平均24个月。5例患者随访期间症状复发,复查X线片示Cobb角略丢失,已行 PKP手术节段SI指数无改变,MRI显示有新发骨折,其中3例行保守治疗后缓解,2例再次行PKP手术,术后症状消失。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能确切解除患者疼痛,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椎体形态及高度,是老年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安全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椎体成形术
原文传递
颈前路扩大纵向减压范围植骨融合及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觅 赵承 +2 位作者 张捍军 李华哲 张睿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473-2478,共6页
背景:颈前路减压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因其疗效确切,术中创伤较小,减压明确,被脊柱外科医生奉为经典的手术方式。此次研究在遵循原有经典颈前路减压融合术式基础上扩大纵向减压范围,进而与经典术式的临床疗效相比较。目的:比较2种颈前... 背景:颈前路减压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因其疗效确切,术中创伤较小,减压明确,被脊柱外科医生奉为经典的手术方式。此次研究在遵循原有经典颈前路减压融合术式基础上扩大纵向减压范围,进而与经典术式的临床疗效相比较。目的:比较2种颈前路减压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n=60),其中A组接受经典颈前路减压融合治疗,B组接受颈椎前路扩大纵向减压范围手术。2组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术后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从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日本骨科协会评分(评估神经功能)、颈椎曲度、颈椎屈伸活动度、椎间植骨愈合时间及愈合率等方面对2种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①A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②术后B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日本骨科协会评分)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2组患者术后颈椎曲度及颈椎活动度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④术后椎间植骨愈合时间B组短于A组(P <0.05),而在融合率方面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⑤2种方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均可获得较理想的临床疗效。经典的颈前路术式术中创伤较小,患者在术后离床活动方面存在一定优势;术后颈椎曲度恢复及椎间植骨融合率上2种术式无明显差异;但是在脊髓型颈椎病神经功能恢复及椎间植骨愈合时间方面,颈前路扩大纵向减压范围术式存在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 颈前路减压 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损伤 椎间植骨愈合时间 椎间植骨融合率 减压范围
下载PDF
关节镜下胫骨Inlay技术重建后十字韧带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雪峰 廉永云 +6 位作者 王鲲鹏 刘全 逯代锋 周勇 符利君 赵承 曲敬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6-122,共7页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胫骨Inlay技术双束重建后十字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7年3月至2009年9月,采用关节镜下胫骨Inlay技术行双束PCL重建且随访超过1年的PCL损伤患者17例,男16例,女1例;年龄19~54岁,...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胫骨Inlay技术双束重建后十字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7年3月至2009年9月,采用关节镜下胫骨Inlay技术行双束PCL重建且随访超过1年的PCL损伤患者17例,男16例,女1例;年龄19~54岁,平均25岁.术前Lysholm膝关节评分(53.4±2.1)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分级C级7例,D级10例;后抽屉试验阳性17例.术中采用自行设计的胫骨后方倒打隧道钻具系统制作限深骨隧道.随访时行膝关节X线摄片和螺旋CT检查,观察嵌入骨栓的位置和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评估Lysholm膝关节评分、IKDC分级及后抽屉试验,比较与术前的稳定性差异.结果 1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7.8个月.末次随访时Lysholm膝关节评分(93.5±1.7)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IKDC分级A级15例、B级2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后抽屉试验阴性15例,弱阳性2例.术后12周X线片和螺旋CT示嵌入骨栓的位置满意,愈合良好.结论 胫骨后方倒打隧道钻具系统可以准确制作限深骨隧道,创伤小,使用这种钻具系统的PCL重建术近期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叉韧带 嵌入法 关节镜检查
原文传递
软骨细胞联合BMP/bFGF移植对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红喜 张睿 +2 位作者 李华哲 王杨 赵承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22期4237-4241,共5页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软骨细胞移植联合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取24只14周龄成年大白兔,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6只,于双侧膝关节软骨处制作软骨缺损模型,A组采用软骨细胞移...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软骨细胞移植联合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取24只14周龄成年大白兔,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6只,于双侧膝关节软骨处制作软骨缺损模型,A组采用软骨细胞移植联合应用BMP/bFGF处理,B组采用单纯软骨细胞移植,C组采用单纯BMP/bFGF修复,D组采用磷酸盐缓冲液(PBS)作为阴性对照,于处理后8、12、24周行形态学、电镜观察及组织学评分。结果:8周时,A组关节修复面与周围结合紧密,可见大量软骨细胞出现,电镜下有软骨基质形成;B、C组仅有少量软骨细胞;D组未见修复。12周时,A组关节修复面与周围组织界限模糊,软骨细胞增殖活跃,电镜下可见成熟软骨基质;B、C组修复块周围有肉芽组织生成,电镜下可见未成熟的软骨基质出现;D组可见肉芽组织形成。24周时,A组修复面周围组织融合,电镜下软骨细胞纵行排列;B、C组关节面修复不完全,电镜下软骨细胞分布不均;D组见大量肉芽组织形成。24周时,A组组织学评分(1.87±0.65),明显低于B组(3.49±0.71)、C组(3.43±0.83)组和D组(13.45±0.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均明显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软骨细胞联合BMP/bFGF移植能够促进软骨生长,提高软骨损伤的修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细胞 细胞移植 BMP bFGF 软骨缺损 聚乳酸-co-聚羟基乙酸
原文传递
BMP/bFGF生物活性材料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林佳声 赵承 李华哲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415-1418,共4页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生物材料在关节软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作用,为内源性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取24只14龄成年...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生物材料在关节软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作用,为内源性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取24只14龄成年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每只动物于双侧膝关节股骨膑股关节面制备直径5mm全层关节软骨缺损模型。钻通骨髓腔。A组应用BMP/bFGF生物活性材料,B组应用BMP生物活性材料,C组应用bFGF生物活性材料,D组单纯应用生物蛋白胶材料。于8、12、24周在大体,光镜及电镜下观察损伤修复效果,组织学评分。[结果]A组于8、12周时,软骨缺损被白色半透明坚硬组织平滑修复,富有光泽,24周时修复组织正常软骨边界模糊,连接紧密,质地坚硬,表面平滑光润。B、C组于8、12、24周时候均未见软骨缺损完全修复,边界清楚,中央凹陷明显残留。D组全程均未见软骨修复。组织学平分A组明显优于B、C、D组,而B、C组之间无差别。[结论]BMP/bFGF生物活性材料可以有效修复兔大面积关节软骨损伤,疗效明显优于单独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为关节软骨损伤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软骨缺损 生物蛋白胶
下载PDF
打压植骨结合非骨水泥型髋臼杯翻修重建髋臼 被引量:4
19
作者 廉永云 赵允济 +4 位作者 赵承 刘雪峰 潘世奇 王鲲鹏 李卫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62-1066,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深低温冷冻异体颗粒骨打压植骨修复髋臼骨缺损、非骨水泥型髋臼杯重建髋臼的中期疗效。方法1995年4月-2001年12月,对58例62髋行髋臼杯翻修时采用深低温冷冻异体颗粒骨打压植骨修复髋臼骨缺损,非骨水泥型髋臼杯重建髋臼。其... 目的探讨应用深低温冷冻异体颗粒骨打压植骨修复髋臼骨缺损、非骨水泥型髋臼杯重建髋臼的中期疗效。方法1995年4月-2001年12月,对58例62髋行髋臼杯翻修时采用深低温冷冻异体颗粒骨打压植骨修复髋臼骨缺损,非骨水泥型髋臼杯重建髋臼。其中男32例34髋,女26例28髋;年龄(49.6±15.4)岁。左侧32髋,右侧30髋。髋臼翻修原因:髋臼杯无菌性松动56髋,感染性松动3髋,髋臼杯内衬脱落伴严重骨溶解3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至该次髋臼翻修时间为(10.1±3.9)年。术中骨缺损根据美国骨科医师学会分型Ⅱ型42髋,Ⅲ型20髋。根据Harris评分和X线片对其临床结果进行评估。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58例62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3年,平均8.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由翻修术前(61.1±10.2)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92.0±7.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优46髋,良10髋,可4髋,差2髋,优良率为90.3%。髋臼杯周围植入异体颗粒骨融合时间为(12.5±4.4)个月。术后髋臼杯内衬每年磨损(0.13±0.09)mm。末次随访时14髋(22.6%)发生髋臼杯假体周围骨溶解,其中2髋线性骨溶解,12髋腔隙性骨溶解。7髋(11.3%)发生异位骨化,根据Brooker法分级Ⅰ级3髋,Ⅱ级3髋,Ⅲ级1髋。其中3髋因髋臼再次翻修或X线片见松动征被评估为髋臼假体翻修术失败,术后8年髋臼假体Kaplan-Meier生存率为94.2%±3.3%。结论选择恰当的髋臼杯翻修适应证,应用深低温冷冻异体颗粒骨打压植骨修复髋臼骨缺损、非骨水泥型髋臼杯重建髋臼,可获得较好的中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成形术 翻修 非骨水泥型髋臼杯 异体骨植骨 髋臼重建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雪峰 王鲲鹏 +4 位作者 廉永云 逯代锋 周勇 刘全 赵承 《临床骨科杂志》 2012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对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应用缝合线加钢缆进行复位和内固定的疗效。方法 56例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患者(Ⅱ型13例,ⅢA型15例,ⅢB型13例,Ⅳ型15例),关节镜下应用Ethibond X519缝合线加钢缆对胫骨髁间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对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应用缝合线加钢缆进行复位和内固定的疗效。方法 56例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患者(Ⅱ型13例,ⅢA型15例,ⅢB型13例,Ⅳ型15例),关节镜下应用Ethibond X519缝合线加钢缆对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区进行缝合捆绑,通过胫骨髁前置双隧道牵引复位、固定。结果术后X线片显示胫骨嵴撕脱骨折完全复位。56例均获随访,时间18~21个月。末次随访时骨折完全愈合。Lachmen试验(-)56例;前抽屉试验(-)55例,1例弱阳性。IKDC评定:术前C级30例,D级26例;术后A级55例,B级1例。Lysholm评分:术前37~52(42.7±0.34)分;术后91~96(95.7±0.56)分,平均提高53.0分±0.43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下应用缝合线加钢缆内固定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可以对移位的撕脱骨折很好地复位,最大限度地加大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增加刚性稳定。并可早期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检查 前交叉韧带 胫骨髁间嵴 撕脱骨折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