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络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可显著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纤维化的改善率 被引量:50
1
作者 苗社 杨婉娜 +26 位作者 董晓琴 张占卿 谢仕斌 张大志 张绪清 成军 张国 赵巍 谢青 刘映霞 马安林 李军 尚佳 白浪 曹立华 邹志强 李家斌 吕福东 刘晖 王志津 张明香 陈黎明 梁伟锋 高慧 庄辉 赵鸿 王贵强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21-526,共6页
目的探索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接受恩替卡韦单独或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78周对肝纤维化的改善作用。方法慢性HBV感染者随机接受恩替卡韦单独或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78周,肝穿刺标本采用Ishakscore盲态判读。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肝纤... 目的探索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接受恩替卡韦单独或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78周对肝纤维化的改善作用。方法慢性HBV感染者随机接受恩替卡韦单独或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78周,肝穿刺标本采用Ishakscore盲态判读。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肝纤维化改善情况。对计量资料采用Student'st检验、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U-Test及Kruskal-Wallis检验)方法分析;计数资料采用Chi-squared检验方法分析;Spearman分级检验法分析双变量相关性。结果治疗78周后肝纤维化改善率为36.53%(80/219)、进展率为23.29%(51/219)。肝纤维化改善与基线纤维化程度和治疗方法相关(P<0.05)。在安络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且基线肝纤维化评分(F)≥3的患者中,肝纤维改善率(54.74%,52/95)显著高于仅接受恩替卡韦治疗者(33.33%,16/48),P=0.016;联合治疗组肝纤维化进展比例(13.68%,13/95)在数值上低于单独治疗组(18.75%,9/48),P=0.466。在基线F<3的患者中,联合治疗组肝纤维化改善和稳定的患者比例(68.08%,32/47)高于单独治疗组(51.72%,15/29)。结论安络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可显著提高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的改善率,并有提高肝纤维化稳定率和降低进展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治疗 肝纤维化 改善
原文传递
安络化纤丸和恩替卡韦联合治疗对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肝纤维化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3
2
作者 赵巍 王园园 +3 位作者 李赢 李长安 杜敬佩 刘淑媛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319-322,共4页
目的探讨安络化纤丸和恩替卡韦联合治疗对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肝纤维化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2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4... 目的探讨安络化纤丸和恩替卡韦联合治疗对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肝纤维化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2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0例,所有患者给予常规保肝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安络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疗程均为24周。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蛋白(Ⅳ-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应用Fibro Scan~?502型无创肝纤维化诊断仪测定肝脏硬度(LS)。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HA、PⅢP、LN、Ⅳ-C、TNF-α、IL-6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A、PⅢP、LN、Ⅳ-C、TNF-α、IL-6及hs-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HA、PⅢP、LN、Ⅳ-C、TNF-α、IL-6及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L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LS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络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和肝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肝纤维化 安络化纤丸 恩替卡韦 炎性因子
下载PDF
恩替卡韦分散片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 被引量:19
3
作者 窦芊 杜敬佩 +3 位作者 杨瑞 刘淑媛 李长安 赵巍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8期66-69,共4页
目的分析恩替卡韦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对血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免疫分子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 目的分析恩替卡韦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对血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免疫分子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恩替卡韦分散片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HBV-DNA载量、TGF-β1及免疫分子含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血清HBV-DNA载量及TGF-β1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干扰素-γ(IFN-γ)、C3及C4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血清三基序蛋白5α(Trim5α)及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1(SOCS1)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分子1(s PD-1)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恩替卡韦分散片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可以有效降低重型肝炎患者的血清HBV-DNA载量及TGF-β1水平、提升自身免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肝炎 恩替卡韦分散片 促肝细胞生长素
下载PDF
青年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郑会蓉 张丽 +3 位作者 赵巍 邹娟 傅锦华 李凌江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2010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单相难治性抑郁症的治疗价值和安全性。方法:36例青年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真刺激组及药物治疗组,共接受20次rTMS治疗。治疗开始及疗程结束时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单相难治性抑郁症的治疗价值和安全性。方法:36例青年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真刺激组及药物治疗组,共接受20次rTMS治疗。治疗开始及疗程结束时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大体功能评定量表(GAF)及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磁刺激组有效12例,其中痊愈4例,有效率为63.2%。药物组有效2例,有效率11.8%。卡方值为14,P=0.000。rTMS组治疗后,患者HAMD评分从治疗前(24.68±3.01)分降低到(13.53±5.19),药物组HAMD评分治疗前(24.47±2.62),治疗后(20.88±4.30)。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rTMS组的BDI、GAF及PSQI评分也明显低于单纯药物组,两组症状改善状况差异明显(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合并抗抑郁药物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MS 难治性抑郁症 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16
5
作者 窦芊 杨瑞 +5 位作者 王园园 胡冰冰 杜敬佩 李长安 刘淑媛 赵巍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58-660,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9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根据肝纤维化程度不同分为S1~S4期,分析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实验室检查指标与肝纤维化分期的关系及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9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根据肝纤维化程度不同分为S1~S4期,分析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实验室检查指标与肝纤维化分期的关系及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独立性危险因素有血小板(OR=0.440,P=0.022)、透明质酸(OR=2.224,P=0.033)、Ⅲ型前胶原(OR=2.163,P=0.034)及Ⅳ型胶原(OR=2.133,P=0.036)。结论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尤其是血小板水平降低,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水平持续升高时,应及时行肝脏组织学评估以便早期发现及治疗肝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下载PDF
核苷类似物序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低水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长安 赵巍 +5 位作者 刘淑媛 窦芊 杜敬佩 杨瑞 王园园 李赢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323-329,共7页
目的探讨核苷类似物(NA)恩替卡韦序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低水平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HBsAg低水平CHB患者... 目的探讨核苷类似物(NA)恩替卡韦序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低水平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HBsAg低水平CHB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继续给予恩替卡韦治疗48周,观察组患者先给予恩替卡韦和PEG-IFNα-2b联合治疗12周,再给予PEG-IFNα-2b单药治疗36周。治疗后48周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24、48周和治疗后24、48周检测2组患者血清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转移酶(ALT)水平,并计算血清HBsAg和HBeAg阴转率。结果治疗后48周,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6.67%(23/30)、43.33%(13/3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HBsAg、HBeAg、ALT和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HBsAg、HBeAg、ALT和AST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P<0.05);治疗12、24、48周及治疗后24、48周,观察组患者血清HBsA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4、48周及治疗后24、48周,观察组患者血清HBeAg、A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8周及治疗后24、48周,观察组患者血清AS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4周时2组患者血清HBsAg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及治疗后24、48周时,观察组患者血清HBsAg阴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24、48周及治疗后24、48周时,观察组患者血清HBeAg阴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12周至治疗后48周时血清HBV DNA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12、24、48周及治疗后24、48周,观察组患者血清H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核苷类似物 聚乙二醇干扰素 乙肝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 序贯治疗
下载PDF
BDNF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共病抑郁的关联及其血小板活性机制 被引量:13
7
作者 彭敏 蒲唯丹 +5 位作者 禹顺英 赵巍 邱小燕 汪惠芝 赖平妹 鲍广林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0-233,共4页
目的:探讨BDNF基因rs6265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共病抑郁的关联,及其血小板活性机制。方法:采用HAMD-17对冠心病患者共病抑郁情绪进行筛查,收集到冠心病共病抑郁患者49例和冠心病未共病抑郁患者124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检测患者血小板活性... 目的:探讨BDNF基因rs6265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共病抑郁的关联,及其血小板活性机制。方法:采用HAMD-17对冠心病患者共病抑郁情绪进行筛查,收集到冠心病共病抑郁患者49例和冠心病未共病抑郁患者124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检测患者血小板活性,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提取DNA,采用Taq Man探针SNP基因分型技术,对BDNF基因rs6265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BDNF基因rs6265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冠心病共病抑郁组与冠心病未共病抑郁组之间有显著差异,冠心病共病抑郁组突变基因型AA分布频率和突变等位基因A频率显著高于冠心病未共病抑郁组;且共病抑郁可使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比积更高。是否携带A等位基因对血小板活性的影响主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国冠心病患者中携带BDNF rs6265等位基因A者对共病抑郁更易感,但本研究未发现其通过作用于血小板活性而参与共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抑郁 BDNF 共病 多态性 血小板
原文传递
抑郁症患者的痛阈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赵巍 杨文辉 +1 位作者 梁敉宁 姚树桥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84-486,共3页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的疼痛敏感性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20例抑郁症无疼痛患者(抑郁症组)和3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用贝克抑郁量表(BDI)、贝克焦虑量表(BAI)、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进行测查,痛阈测试仪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的疼痛敏感性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20例抑郁症无疼痛患者(抑郁症组)和3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用贝克抑郁量表(BDI)、贝克焦虑量表(BAI)、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进行测查,痛阈测试仪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检测被试的痛阈。结果抑郁症组BDI、BAI、AIS得分和耐痛阈强度刺激下疼痛、难受程度[分别为(30.2±8.79)分,(38.5±12.07)分,(11.7±6.11)分,(69.03±20.17)分,(64.98±25.55)分]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0.83±5.4)分,(24.87±4.81)分,(4.9±3.24)分,(50.92±21.16)分,(44.33±23.28)分],差异有显著性(1=9.668、t=5.580、t=5.123、t=3.02、t=2.95,均P〈0.01),抑郁症组痛阈和耐痛阈[分别为(0.87±0.58)mA,3.82±1.3)mA]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09±1.05)mA,(4.43±0.81)mA],差异有显著性(t=4.697,P〈0.01;t=2.053,P〈0.05);痛阈与BDI、BAI、AIS得分均呈显著负相关(r=-0.581,r=-0.245,r=-0.253;P〈0.01或P〈0.05)。采用回归分析显示BDI、BAI得分可以预测痛阈。结论抑郁症无疼痛症状患者痛阈降低,抑郁、焦虑水平与疼痛敏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疼痛 痛阈 焦虑 失眠
原文传递
男/女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预测因素 被引量:12
9
作者 赵巍 彭敏 +4 位作者 赖平妹 鲍广林 李新力 吕纯芳 赵艳军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7-220,共4页
目的:探讨男/女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预测因素。方法:随机抽取精神分裂症患者170例评估其一般资料、社会支持、自我效能、临床症状、外显攻击行为并检测其血清皮质醇,比较检测6个月后有攻击行为的男/女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无攻击行为的... 目的:探讨男/女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预测因素。方法:随机抽取精神分裂症患者170例评估其一般资料、社会支持、自我效能、临床症状、外显攻击行为并检测其血清皮质醇,比较检测6个月后有攻击行为的男/女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无攻击行为的男/女患者首次检测时的相关资料,并分析男/女患者6个月后攻击行为的预测因素。结果:男性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皮质醇与其6个月后的攻击行为相关,女性患者的攻击行为,阳性症状、皮质醇与其6个月后的攻击行为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皮质醇水平可预测其6个月后的攻击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攻击行为 临床症状 血清皮质醇
原文传递
慢性应激对大鼠行为和体重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纯姿 刘少文 赵巍 《中国民康医学》 2005年第3期129-130,138,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应激对大鼠体重和行为变化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成二组:对照组,应激组。应激组大鼠接受强迫游泳4 周,每天15分钟。用电子动物秤称大鼠的体重,开场实验评定大鼠的行为。结果:(1)第3、4周应激组大鼠体重增长明显低于对照... 目的:观察慢性应激对大鼠体重和行为变化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成二组:对照组,应激组。应激组大鼠接受强迫游泳4 周,每天15分钟。用电子动物秤称大鼠的体重,开场实验评定大鼠的行为。结果:(1)第3、4周应激组大鼠体重增长明显低于对照组(45± 21,67±17,P<0.05;54±27,81±16,P<0.01);其余各周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第1周应激组大鼠穿行格数明显多于对照组(77 ±31,44±20;P<0.05)。应激组大鼠在第4周的穿行格数和直立次数比第1周明显减少(43±16,73±31,P<0.05;8±5,21±12,P<0. 01)。绪论:(1)慢性应激导致大鼠体重增长减少。(2)慢性应激使大鼠行为改变,与对照组比,应激大鼠活动增多;应激大鼠自身前后比,行为 受到抑制。说明强迫游泳使大鼠焦虑、警觉性增高,但随着应激次数的增加,行为抑制越来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体重 行为
下载PDF
HBV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的被动免疫机制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淑媛 杜敬佩 +3 位作者 祝金冉 郜媛 李汝珂 赵巍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5年第21期3570-3572,共3页
目的探讨HBV阳性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的被动免疫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乙型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在孕28、32、36周肌肉注射乙肝... 目的探讨HBV阳性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的被动免疫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乙型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在孕28、32、36周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3次,200IU/次;对照组仅随访查体未予以药物。应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检测母婴血清乙肝标志物及细胞因子IL-6、IL-12、IFN-γ水平,应用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检测HBVDNA含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中HBVDN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的IL-12、IFN-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对照组的新生儿脐血清抗-HBs检出率分别为64.0%、4.0%,观察组、对照组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分别为4.0%、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HBV阳性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有效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与胎盘转运IgG型抗体及乙肝免疫球蛋白对机体感染HBV引发的免疫缺陷调节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研究 免疫球蛋白 垂直传播 乙肝
原文传递
超声诊断脂肪肝与酒精肝的临床价值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窦芊 杜敬佩 +3 位作者 杨瑞 刘淑媛 李长安 赵巍 《中外医疗》 2015年第8期185-186,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方法对于脂肪肝与酒精肝的临床价值,研究超声诊断对脂肪肝与酒精肝患者治疗效果的意义。方法随机抽取该院于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患者200例进行超声诊断,分析超声诊断方法的优势,观察经超声诊断后患者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方法对于脂肪肝与酒精肝的临床价值,研究超声诊断对脂肪肝与酒精肝患者治疗效果的意义。方法随机抽取该院于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患者200例进行超声诊断,分析超声诊断方法的优势,观察经超声诊断后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超声诊断方法 ,共检查出脂肪肝患者68例,其中男性31例,女37例,酒精肝患者73例,其中男性48例,女25例。超声诊断的总检出率是70.5%。其中,检出的脂肪肝和酒精肝男性患者的比例明显大于女性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研究通过对脂肪肝与酒精肝进行超声诊断,反映出超声诊断能够在有效的提升脂肪肝和酒精肝的检出率,进而使患者及时得到治疗,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诊断 脂肪肝 酒精肝 疗效
下载PDF
噻奈普汀对慢性应激大鼠行为和体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纯姿 刘少文 +1 位作者 赵巍 张华娜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12-314,共3页
目的观察噻奈普汀对慢性应激大鼠体质量和行为变化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组,应激组,应激+噻奈普汀组。应激组、应激+噻奈普汀组大鼠接受强迫游泳4周,每天15min。应激前灌胃。用电子动物称称大鼠的体质量,开场实验评定大鼠的... 目的观察噻奈普汀对慢性应激大鼠体质量和行为变化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组,应激组,应激+噻奈普汀组。应激组、应激+噻奈普汀组大鼠接受强迫游泳4周,每天15min。应激前灌胃。用电子动物称称大鼠的体质量,开场实验评定大鼠的行为。结果(1)第3、4周应激组和第2、3、4周应激+噻奈普汀组的大鼠体质量增长明显低于对照组(45±21, 67±17,P<0. 05; 54±27, 81±16;25±16, 50±16; 38±20, 67±17; 44±17, 81±16; P<0. 01);其余各周各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第1周应激组,第1、2周应激+噻奈普汀组的大鼠穿行格数明显多于对照组(77±31, 44±20; 81±23,44±20; 69±30, 31±33;P<0. 05)。第1周应激+噻奈普汀组大鼠的直立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19±5, 11±3,P<0. 05; )。其余各周各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应激组和应激+噻奈普汀组的大鼠在第4周的穿行格数和直立次数比第1周明显减少(43±16, 73±31; 50±25, 81±23;P<0. 05; 8±5, 21±12; 11±7, 19±5;P<0. 01)。结论(1)慢性应激导致大鼠体质量增长减少。(2)强迫游泳使大鼠焦虑、警觉性增高,但随着应激次数的增加,行为抑制越来越明显。(3)噻奈普汀对慢性应激阻碍体质量增长无作用,稍微减轻了慢性应激所致的行为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奈普汀 慢性应激 大鼠行为 体质量增长 显著性差异 0.05 强迫游泳 行为抑制 对照组 行为变化 应激大鼠 正常组 次数 警觉性 直立
下载PDF
慢性应激对大鼠行为和血清皮质酮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纯姿 刘少文 赵巍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7期591-592,共2页
目的研究慢性应激对大鼠行为、血清皮质酮浓度的影响及停止应激后的变化。方法动物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应激组、应激后12d组。应激组、应激后12d组大鼠接受强迫游泳4周,每天15min。开场实验评定大鼠的行为。采用免疫分析方法和酶... 目的研究慢性应激对大鼠行为、血清皮质酮浓度的影响及停止应激后的变化。方法动物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应激组、应激后12d组。应激组、应激后12d组大鼠接受强迫游泳4周,每天15min。开场实验评定大鼠的行为。采用免疫分析方法和酶标仪检测血清皮质酮的含量。结果实验第1周、第2周应激组和实验第3周应激后12d组行为总分明显多于对照组(98±42,55±19;79±38,39±38;63±32,32±33;P<0.05)。各组大鼠自身前后比较,应激组和应激后12d组第4周的行为总分比第1周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51±17,98±42;47±30,81±25;P<0.05);应激后12d组在停止应激12d后的行为总分与第1周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应激组、应激后12d组大鼠血清的皮质酮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强迫游泳应激可使大鼠行为发生可逆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行为 慢性应激 皮质酮 浓度 免疫分析方法 对照组 显著性 强迫游泳 大鼠血清 游泳应激 体质量 实验 酶标仪 可逆性 含量
下载PDF
慢性腰背痛病人睡眠质量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巍 刘衔华 +2 位作者 杨文辉 谭芙蓉 姚树桥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2009年第1期120-121,126,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腰背痛病人的睡眠质量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169例慢性腰背痛病人(疼痛组)和114例正常人(对照组)用简式McGill疼痛问卷(SF-MPQ)、失眠量表(ASI)、抑郁量表(BDI)、焦虑量表(BAI)进行测查。结果:①疼痛组ASI、BDI以及BAI得... 目的:探讨慢性腰背痛病人的睡眠质量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169例慢性腰背痛病人(疼痛组)和114例正常人(对照组)用简式McGill疼痛问卷(SF-MPQ)、失眠量表(ASI)、抑郁量表(BDI)、焦虑量表(BAI)进行测查。结果:①疼痛组ASI、BDI以及BAI得分及伴有失眠(ASI≥6分)的人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疼痛伴失眠者的现有疼痛强度(PPI)、BDI、BAI得分均显著高于疼痛无失眠者(P≤0.05或P≤0.01)。②疼痛组ASI得分与每周疼痛时间、SF-MPQ各因子分、BDI、BAI得分均显著相关(P≤0.01)。结论:慢性腰背痛患者存在严重的失眠,每周疼痛时间和焦虑、抑郁情绪是其失眠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腰背痛 睡眠质量 焦虑 抑郁
原文传递
主动性社区治疗对分裂症患者自杀风险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9
16
作者 赵巍 彭敏 +2 位作者 赵艳军 谢博 骆成俊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20-623,共4页
目的:探讨主动性社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风险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随机抽取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114例分为主动性社区治疗组(n=43)和对照组(n=71),对主动性社区治疗组进行6个月的主动性社区治疗,入组前及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主动性社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风险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随机抽取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114例分为主动性社区治疗组(n=43)和对照组(n=71),对主动性社区治疗组进行6个月的主动性社区治疗,入组前及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社会支持、临床症状和自杀风险,分析影响患者自杀风险的因素。结果:主动性社区治疗组6个月后客观支持得分、支持利用度得分高于对照组,阳性因子、兴奋敌对因子、焦虑抑郁因子和自杀风险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干预后患者的支持利用度和焦虑抑郁症状与其自杀风险相关。患者是否参与主动性社区干预以及首次测量的主观支持、焦虑抑郁症状、自杀风险与患者6个月后自杀风险相关。结论:主动性社区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社会支持、减轻临床症状和自杀风险,干预后患者的支持利用度和焦虑抑郁症状与其自杀风险相关。主动性社区治疗、干预前的主观支持、焦虑抑郁因子和自杀风险可预测患者6个月后的自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主动性社区治疗 自杀风险
原文传递
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替诺福韦酯经治慢性乙肝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7
17
作者 赵巍 杨瑞 +3 位作者 窦芊 杜敬佩 刘淑媛 李长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8期1453-1455,共3页
目的观察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替诺福韦酯(TDF)经治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58例符合诊断标准的经过TDF治疗的CHB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29例)和单药组(29例)。单药组继续应用TDF治疗,联合组... 目的观察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替诺福韦酯(TDF)经治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58例符合诊断标准的经过TDF治疗的CHB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29例)和单药组(29例)。单药组继续应用TDF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Peg-IFN-α2b治疗,疗程均为48周,观察治疗24、48周两组患者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和HBsAg清除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4周时两组患者HBeAg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转换率和HBsAg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8周两组患者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和HBsAg清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联合Peg-IFN-α2b治疗TDF经治CHB患者的临床疗效比单药TDF在HBeAg、HBsAg血清学转换方面更具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替诺福韦酯 慢性乙型肝炎
下载PDF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8
作者 赵巍 谷高玲 +2 位作者 李长安 窦芊 杜敬佩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0期161-163,共3页
目的观察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常规保肝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对照组不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 目的观察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常规保肝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对照组不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肝脏血清生化指标、临床疗效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结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血清生化指标(ALT、AST、TBIL、CHE、PTA)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7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有一定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 慢性重型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
下载PDF
大剂量腺苷蛋氨酸治疗严重慢性肝病致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淑媛 杜敬佩 +3 位作者 王胜根 李茹珂 郜媛 赵巍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462-2463,2464,共3页
目的研究大剂量腺苷蛋氨酸治疗严重慢性肝病所致高胆红素血症老年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严重慢性肝病所致高胆红素血症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腺苷蛋氨酸治疗,剂量为2 000 mg/d。对照组采用腺苷蛋氨酸治疗... 目的研究大剂量腺苷蛋氨酸治疗严重慢性肝病所致高胆红素血症老年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严重慢性肝病所致高胆红素血症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腺苷蛋氨酸治疗,剂量为2 000 mg/d。对照组采用腺苷蛋氨酸治疗,剂量为1 000 mg/d。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治疗前后总胆红素、肝功能: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凝血酶原时间。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一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 w后,观察组总胆红素明显低于对照组(t=8.053 1,P<0.000 1);治疗4 w后,观察组总胆红素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凝血酶原时间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凝血酶原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腺苷蛋氨酸治疗严重慢性肝病所致高胆红素血症老年患者临床疗效良好,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剂量腺苷蛋氨酸 慢性肝病 高胆红素血症
下载PDF
HBV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循环血miR-155水平与相关免疫细胞因子、HBV-DNA载量的关系及意义 被引量:7
20
作者 杜敬佩 王园园 +1 位作者 李长安 赵巍 《精准医学杂志》 2021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原发性肝癌(PHC)患者循环血miR-155水平与相关免疫细胞因子、HBV-DNA载量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3月我院180例HBV感染者的血样,其中包括HBV相关PHC患者(PHC组)7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原发性肝癌(PHC)患者循环血miR-155水平与相关免疫细胞因子、HBV-DNA载量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3月我院180例HBV感染者的血样,其中包括HBV相关PHC患者(PHC组)7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LC组)4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组)30例,无症状慢性HBV携带者(HBV组)30例,同时收集健康人群血样50例。分别检测所有受检者血浆中miR-155表达水平及血清中Th1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2(IL-12)、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Th2类细胞因子(IL-4、IL-6、IL-10)的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得出miR-155诊断HBV相关PHC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PHC组患者血浆中miR-155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F=9.147,P<0.01),且血浆中miR-155水平与血清中IL-4、IL-6、IL-10水平和HBV-DNA载量、甲胎蛋白水平均呈正相关(r=0.285~0.714,P<0.05),与血清中IL-12、IFN-γ呈负相关(r=-0.595、-0.478,P<0.05)。PHC患者肝功能越差、肿瘤分化程度越高、肿瘤直径越大,血浆中miR-155表达水平越高(t=3.218~5.187,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中miR-155对HBV相关性PHC诊断的灵敏度为94.5%,特异度为68.5%,AUC为0.892(95%CI=0.810~0.942)。结论miR-155在HBV相关性PHC患者血液中表达量升高,并且与HBV-DNA载量以及Th1/Th2免疫失衡密切相关,miR-155的检测对临床HBV相关PHC的早期诊断和筛查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乙型肝炎病毒 HBV-DNA载量 循环微RNA Th1-Th2平衡 DNA 病毒 病毒载量 曲线下面积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