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Ⅰ):中国气候变化的历史和未来趋势 被引量:1181
1
作者 丁一汇 任国玉 +11 位作者 石广玉 宫鹏 郑循华 翟盘茂 张德二 王绍武 王会军 罗勇 陈德亮 高学杰 戴晓苏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6年第1期3-8,F0004,共7页
中国的气候变化与全球变化有相当的一致性,但也存在明显差别。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近100 a 来中国年平均地表气温明显增加,升温幅度比同期全球平均值略高。近100 a和近50 a的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1956年以来出现了微弱增加的趋势。近5... 中国的气候变化与全球变化有相当的一致性,但也存在明显差别。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近100 a 来中国年平均地表气温明显增加,升温幅度比同期全球平均值略高。近100 a和近50 a的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1956年以来出现了微弱增加的趋势。近50 a来中国主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研究表明,中国的CO2年排放量呈不断增加趋势,温室气体正辐射强迫的总和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对21世纪气候变化趋势做出的预测表明:未来20-100 a,中国地表气温增加明显,降水量也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气候变化 极端事件 温室气体 气溶胶 辐射强迫 气候预估
下载PDF
气候变化科学的最新认知 被引量:586
2
作者 秦大河 陈振林 +9 位作者 罗勇 丁一汇 戴晓苏 任贾文 翟盘茂 张小曳 张德二 高学杰 沈永平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7年第2期63-73,共11页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于2007年2月2日发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明确指出,近100a(1906-2005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了0.74℃,近50a的线性增温速率为0.13℃/10a,1850年以来最暖的12个年份中有11个出现在近期的1995-2006...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于2007年2月2日发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明确指出,近100a(1906-2005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了0.74℃,近50a的线性增温速率为0.13℃/10a,1850年以来最暖的12个年份中有11个出现在近期的1995-2006年。全球变暖已经是不争的科学事实,报告认为人类活动是近50a全球气候系统变暖的主要原因。IPCC评估报告是国际科学界对气候变化问题最权威、最全面的认识,代表了目前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科学认识水平,是国际上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IPCC第一工作组 第四次评估报告
下载PDF
IPCC成立以来对温度升高的评估与预估 被引量:181
3
作者 王绍武 罗勇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7年第3期183-184,共2页
自1990年开始,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已经陆续出版了4次评估报告和1次补充报告。本文回顾了近20a对全球及中国温度升高值的评估及预估的变化。全球平均温度的资料来源于IPCC第一工作组4次评估报告,中国的资料则主要来自与IPC... 自1990年开始,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已经陆续出版了4次评估报告和1次补充报告。本文回顾了近20a对全球及中国温度升高值的评估及预估的变化。全球平均温度的资料来源于IPCC第一工作组4次评估报告,中国的资料则主要来自与IPCC 4次报告大致对应时期的有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估报告 IPCC 温度升高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平均温度 工作组 中国 出版
下载PDF
美国NCEP/NCAR近50年全球再分析资料在我国气候变化研究中可信度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62
4
作者 徐影 丁一汇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37-347,共11页
对美国全球再分析资料在中国气候变化研究当中的可信度 ,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检验 ,结果表明 :NCEP资料在对气候变化长期趋势变化的研究中 ,不确定性较大 ,通过对温度和气压的比较分析 ,可看出 ,NCEP资料在我国东部和低纬的可信度比我国... 对美国全球再分析资料在中国气候变化研究当中的可信度 ,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检验 ,结果表明 :NCEP资料在对气候变化长期趋势变化的研究中 ,不确定性较大 ,通过对温度和气压的比较分析 ,可看出 ,NCEP资料在我国东部和低纬的可信度比我国西部和高纬的高 ;温度的可靠性比气压好 ;1 979年以后的NCEP资料的可信度高于前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分析资料 气候变化 可信度 美国 中国 全球再分析资料
下载PDF
中国气候变化的检测及预估 被引量:167
5
作者 丁一汇 任国玉 +4 位作者 徐影 罗勇 李巧萍 张锦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年第1期1-10,共10页
对近5a来中国科学家在气候变化的检测及预估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及主要成果进行了总结:采用最新的器测时期资料和代用温度资料对中国地区近50a、100a的温度和降水变化规律进行再分析,初步重建了中国过去1000a的地表温度序列;对20世纪中国... 对近5a来中国科学家在气候变化的检测及预估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及主要成果进行了总结:采用最新的器测时期资料和代用温度资料对中国地区近50a、100a的温度和降水变化规律进行再分析,初步重建了中国过去1000a的地表温度序列;对20世纪中国气候变化进行了检测,分析了中国气候变化的原因;预估了中国21世纪气候变化。结果表明:近百年中国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与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一致。中国近百年增暖的幅度为0.5~0.8℃,比全球同期增温略高。近50a中国平均气温升高以北方为主,升温速率达0.8℃/10a,远大于北半球平均的升温速率。中国雨型的年代际变化明显,西北西部从20世纪80年代中降水明显增多,以新疆最为显著。中国东部则由70年代末以前的北涝南旱型转为以后的南涝北旱型。气候变暖后,中国的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也出现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测到的气候变化 检测和归因 气候模式 预估
下载PDF
近39年中国的气温变化与城市化影响 被引量:164
6
作者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4-17,共4页
本文分析了近39年来中国的年与各季气温变化趋势,发现有变暖趋势。全国39年平均增暖大约0.23℃,其中冬季变暖最明显,大约变暖0.78℃,其次为春季,大约为0.34℃,而秋季变暖仅0.06℃,夏季39年有变冷趋势,大约变冷0.27℃。 本文对中国城市... 本文分析了近39年来中国的年与各季气温变化趋势,发现有变暖趋势。全国39年平均增暖大约0.23℃,其中冬季变暖最明显,大约变暖0.78℃,其次为春季,大约为0.34℃,而秋季变暖仅0.06℃,夏季39年有变冷趋势,大约变冷0.27℃。 本文对中国城市化影响气温变化做了较深入分析。研究表明,近39年来,大城市年平均增暖明显,变暖大约0.27—0.45℃,而小城市变暖很少,39年平均变暖大约0.04—0.12℃。文中对各季各类城市气温在39年来的变化亦做了类似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城市化 变化 中国
下载PDF
近百年我国地表气温趋势变化的可能原因 被引量:131
7
作者 王绍武 +3 位作者 徐影 任国玉 罗勇 高学杰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08-817,共10页
多套观测资料检测表明,近百年来中国气候明显变暖,变暖趋势达到0.2~0.8℃/100a,近50年变暖趋势更达到0.6~1.1℃/50 a.气候代用资料研究表明,中国20世纪的变暖在近千年中属于明显的,但对于20世纪是否为近千年中最暖的百年,还有待更多... 多套观测资料检测表明,近百年来中国气候明显变暖,变暖趋势达到0.2~0.8℃/100a,近50年变暖趋势更达到0.6~1.1℃/50 a.气候代用资料研究表明,中国20世纪的变暖在近千年中属于明显的,但对于20世纪是否为近千年中最暖的百年,还有待更多的观测研究验证.气候模式归因分析表明,20世纪中国的变暖与太阳活动、火山活动和人类活动有关,近50年的明显变暖可能与人类排放引起的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有一定联系.但是,目前这一结论仍然存在着不确定性,尚需更多的研究工作.由于中国区域辽阔,不同区域气候差异较大,而且20世纪前50年观测资料匮乏,近千年的代用资料分布不广,因此,应该进一步考证中国20世纪的气温变化和在近千年中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变化 变暖趋势
下载PDF
地面太阳辐射的变化、影响因子及其可能的气候效应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134
8
作者 申彦波 石广玉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15-923,共9页
近几十年来,全球和我国大部分区域的地面太阳辐射都经历了一个从减少到增加的过程,也就是所谓的地球"变暗"到"变亮";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复杂多样,总云量的变化无法完全解释,而气溶胶的变化则有可能在某些地区(包括... 近几十年来,全球和我国大部分区域的地面太阳辐射都经历了一个从减少到增加的过程,也就是所谓的地球"变暗"到"变亮";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复杂多样,总云量的变化无法完全解释,而气溶胶的变化则有可能在某些地区(包括中国)起着重要作用;地面太阳辐射的这种变化会产生重要的气候效应,在"变亮"的过程中有可能使温室气体的增暖效应表现得更加明显。从以上3个方面,对近几年国内外利用地面观测资料和卫星遥感资料所得到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这些研究所揭示的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关的基本事实也可以为我国的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太阳辐射 云量 气溶胶 全球气候变化
下载PDF
Changes of Extreme Events in Regional Climate Simulations over East Asia 被引量:121
9
作者 高学杰 Filippo Giorgi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5期927-942,共16页
Changes of extreme events due to greenhouse effects (2 × CO<SUB>2</SUB>) over East Asia, with a focus on the China region as simulated by a regional climate model (RegCM2), are investigated. The model... Changes of extreme events due to greenhouse effects (2 × CO<SUB>2</SUB>) over East Asia, with a focus on the China region as simulated by a regional climate model (RegCM2), are investigated. The model is nested to a global coupled ocean-atmosphere model (CSIRO R21L9 AOGCM). Analysis of the control run of the regional model indicates that it can reproduce well the extreme events in Chin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hanges of the events are analyzed. Results show that both daily maximum and daily minimum temperature increase in 2 × CO<SUB>2</SUB> conditions, while the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 decreases. The number of hot spell days increases while the number of cold spell days decreases. The number of rainy days and heavy rain days increases over some sub-regions of China. The 2 × CO<SUB>2</SUB> conditions also cause some changes in the tropical storms affecting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ional climate model greenhouse effect extreme events
下载PDF
数值模式不同分辨率和地形对东亚降水模拟影响的试验 被引量:115
10
作者 高学杰 徐影 +2 位作者 Jeremy S.PAL Filippo GIORGI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5-192,共8页
为探讨东亚地区降水数值模拟中水平分辨率和地形的作用,使用RegCM2区域气候模式,采用不同的模式分辨率和地形,对东亚降水进行对比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东亚地区降水的模拟效果取决于模式的水平分辨率,模式分辨率越高,模拟的效果越好。使... 为探讨东亚地区降水数值模拟中水平分辨率和地形的作用,使用RegCM2区域气候模式,采用不同的模式分辨率和地形,对东亚降水进行对比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东亚地区降水的模拟效果取决于模式的水平分辨率,模式分辨率越高,模拟的效果越好。使用实际地形的模拟效果好于使用平滑地形的。但同时,使用较高分辨率的平滑地形的模拟,效果好于使用次高分辨率的实际地形的模拟。这表明在东亚地区降水模拟中,分辨率与地形相比,起着至少同样重要的作用。结果指出,对东亚地区降水的模拟而言,使用60 km及以上分辨率可能是必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降水 区域气候模式 分辨率 地形
下载PDF
温室效应引起的中国区域气候变化的数值模拟Ⅱ:中国区域气候的可能变化 被引量:106
11
作者 高学杰 +2 位作者 丁一汇 黄荣辉 Filippo Giorgi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9-38,共10页
使用RegCM2区域气候模式单向嵌套澳大利亚CSIRO R21L9全球海-气耦合模式,进行了温室气体CO2加倍对中国气候变化影响的数值试验研究。该文为第2部分,对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的分析。分析表明:由于温室效应,中国区域的地面气温特别是在冬季... 使用RegCM2区域气候模式单向嵌套澳大利亚CSIRO R21L9全球海-气耦合模式,进行了温室气体CO2加倍对中国气候变化影响的数值试验研究。该文为第2部分,对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的分析。分析表明:由于温室效应,中国区域的地面气温特别是在冬季和北方将有明显升高,区域年平均的升高值为2.5℃;同时区域内日最高和最低气温将明显上升,日较差将减小。结果还表明,在CO2倍增条件下,中国区域降水将呈增加趋势,区域年平均的增加值为12%;以夏季的增加率最大,其次为冬季。中国汛期降水将呈现出“三类雨型”出现频率增多的趋势。南方的大雨日数将有所增加。此外,生成和影响中国的台风数目也将有所增加。温室气体的增加同时对环流场产生影响,如导致500 hPa高度场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效应 气候变化 数值模拟 区域气候
下载PDF
Detection,Causes and Projection of Climate Change over China:An Overview of Recent Progress 被引量:99
12
作者 丁一汇 任国玉 +4 位作者 徐影 罗勇 李巧萍 张锦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6期954-971,共18页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main results and findings of studies conducted by Chinese scientists in the past five years. It is shown that observed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bears a strong similarity with the global aver...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main results and findings of studies conducted by Chinese scientists in the past five years. It is shown that observed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bears a strong similarity with the global average. The country-averaged annual mea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has increased by 1.1℃ over the past 50 years and 0.5-0.8℃ over the past 100 year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e global temperature increase for the same periods. Northern China and winter have experienced the greatest increases i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Although no significant trend has been found in country-averaged annual precipitation,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and obvious trends on regional scales are detectable, with northwestern China and the mid and lower Yangtze River basin having undergone an obvious increase, and North China a severe drought. Some analyses show that frequency and magnitude of extreme weather and climate events have also undergone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past 50 years or so. Studies of the causes of regional climate change through the use of climate models and consideration of various forcings, show that the warming of the last 50 years could possibly be attributed to an increased atmospheric concentration of greenhouse gases, while the temperature change of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may be due to solar activity, volcanic eruptions an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change. A significant decline in sunshine duration and solar radiation at the surface in eastern China has been attributed to the increased emission of pollutants. Projections of future climate by models of the NCC (National Climate Center,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and the IAP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s well as 40 models developed overseas, indicate a potential significant warming in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 with the largest warming set to occur in winter months and in northern China. Under varied emission scenarios, the country-averaged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is projected to inc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change China DETECTION CAUSES climate models PROJECTION
下载PDF
近30年人类活动对东亚地区气候变化影响的检测与评估 被引量:82
13
作者 徐影 丁一汇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13-525,共13页
利用近 30年 ( 1 961~ 1 990年 )观测的温度 (包括平均、最高、最低 )、降水、日较差、水汽的季和年平均资料 ,对IPCC提供的 5个全球海气耦合模式 (ECHAM4,HADCM2 ,GFDL ,CGCM1 ,CSIRO)在同样时段只考虑CO2 等温室气体的影响和既有CO2... 利用近 30年 ( 1 961~ 1 990年 )观测的温度 (包括平均、最高、最低 )、降水、日较差、水汽的季和年平均资料 ,对IPCC提供的 5个全球海气耦合模式 (ECHAM4,HADCM2 ,GFDL ,CGCM1 ,CSIRO)在同样时段只考虑CO2 等温室气体的影响和既有CO2 等温室气体又有气溶胶的影响两种情形对东亚地区气候变化进行了检测。分析表明 ,考虑温室气体与硫化物气溶胶作用 ,冬季最低温度模拟效果较只考虑温室气体与观测更接近。结果还表明 ,在两种情形下 ,这些模式对东亚和中国地区的气候都有一定的模拟能力 ,但同时各个模式的模拟场也都有各自的系统误差 ;气溶胶的作用使东亚地区气温下降 ;从相关系数计算表明 ,模拟最好的变量是温度 ,其次是水汽和降水 ,最差的是日较差 ;在空间的分布上 ,各变量冬季的模拟效果最好 ;考虑总体情况 ,ECHAM4与HADCM2两个模式对东亚和中国地区的气候模拟效果在 5个模式中是最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 东亚地区 全球海气耦合模式 气候变化 二氧化碳 温室气体 气溶胶
下载PDF
人类活动引起的我国西北地区21世纪温度和降水变化情景分析 被引量:78
14
作者 徐影 丁一汇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27-330,共4页
使用IPCCWG1第三次科学评估报告中给出的 7个全球气候系统模式的模拟预测结果 ,分析了人类活动对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变化的影响 .模拟结果表明 ,由于温室气体增加 (GG)或温室气体与硫化物气溶胶 (GS)增加 ,2 1世纪西北地区气温将可能平均... 使用IPCCWG1第三次科学评估报告中给出的 7个全球气候系统模式的模拟预测结果 ,分析了人类活动对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变化的影响 .模拟结果表明 ,由于温室气体增加 (GG)或温室气体与硫化物气溶胶 (GS)增加 ,2 1世纪西北地区气温将可能平均变暖 4 2~ 6 0℃·10 0a-1.降水的变化较为复杂 ,由于温室气体的影响 ,未来西北地区降水将增加 ;考虑温室气体和硫化物气溶胶的共同影响 ,则略有增加 .模式平均结果表明 ,未来西北地区降水将可能增加 15~ 39mm·10 0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 西北地区 21世纪 中国 温室气体 降水 硫化物气溶胶 气候变化
下载PDF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区域气候模拟研究进展 被引量:71
15
作者 罗勇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25-246,共22页
由于区域气候异常与社会经济及人类发展有紧密联系,因而长期以来受到各国气候学家的极大重视,与此密切相关的对区域气候的模拟研究也有了较大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气候模拟研究的进展更加明显。文中将着重分析全球气... 由于区域气候异常与社会经济及人类发展有紧密联系,因而长期以来受到各国气候学家的极大重视,与此密切相关的对区域气候的模拟研究也有了较大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气候模拟研究的进展更加明显。文中将着重分析全球气候模式对区域气候模拟的可靠性与不确定性;国内外对区域气候的模拟研究进展;以及对区域气候变化模拟研究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拟 区域气候变化 全球环流模式 东亚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20世纪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变化影响检测和21世纪预测 被引量:72
16
作者 丁一汇 +1 位作者 徐影 张锦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3年第1期26-34,共9页
使用各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第一工作组 (WG1 ) 2 0 0 1年科学评估报告中给出的 7个全球气候系统模式 (CCC、CCSR、CSIRO、DKRZ、GFDL、HADL、NCAR) ,对 2 0世纪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变化作检测表明 ,从观测计算得到的近百年... 使用各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第一工作组 (WG1 ) 2 0 0 1年科学评估报告中给出的 7个全球气候系统模式 (CCC、CCSR、CSIRO、DKRZ、GFDL、HADL、NCAR) ,对 2 0世纪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变化作检测表明 ,从观测计算得到的近百年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变暖 0 75℃和近 50年气候变暖 0 88℃ ,很可能与人类活动造成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以及硫化物气溶胶增加有联系。所有模式的控制试验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增暖趋势 ,但是 ,根据 2 0世纪的排放 ,所有模式模拟出温室气体增加或温室气体与硫化物气溶胶增加 ,造成西北地区变暖平均为 0 34~ 1 57℃ /1 0 0a和 0 90~ 1 86℃ /50a。所有模式对 2 1世纪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变化的计算表明 ,2 1世纪由于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增加 ,以及温室气体和硫化物气溶胶增加 ,西北地区气温将可能平均升高 2 79~ 4 50℃ /1 0 0a。对 2 1世纪未来降水变化的分析表明 ,由于温室气体增加 ,以及由于温室气体和硫化物气溶胶增加 ,未来西北地区降水将可能增加 48~ 60mm/1 0 0a。由于全球气候模式在模拟区域尺度气候变化上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以及人类活动排放的多样性 ,因此 ,对未来的预测展望存在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气候变化 气候模式 西北地区 人类活动 温室气体 硫化物 气溶胶
下载PDF
NCAR RegCM2对东亚区域气候的模拟试验 被引量:62
17
作者 罗勇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A00期124-133,共10页
利用垂直、水平高分辨率的区域气候模式NCARRegCM2(1996年5月最新版本)进行了1991年夏季(5~8月)东亚洪涝个例的区域气候数值模拟.与观测事实的比较表明,该模式能够较好地再现出该个例我国江淮流域—日本季... 利用垂直、水平高分辨率的区域气候模式NCARRegCM2(1996年5月最新版本)进行了1991年夏季(5~8月)东亚洪涝个例的区域气候数值模拟.与观测事实的比较表明,该模式能够较好地再现出该个例我国江淮流域—日本季风降水的主要时空特征和环流形势异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拟 江淮流域 洪涝 RegCM2 模拟试验
下载PDF
RegCM3对东亚环流和中国气候模拟能力的检验 被引量:71
18
作者 张冬峰 欧阳里程 +3 位作者 高学杰 PAL Jeremy S GIORGI Filippo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44-452,共9页
使用RegCM3区域气候模式,嵌套ERA40再分析资料,对东亚地区进行了15年(1987~2001年)时间长度的数值积分试验,分析了模式对东亚平均环流及中国地区气温和降水的模拟。结果表明,模式对东亚平均环流的特征和中国地区降水、地面气温的年... 使用RegCM3区域气候模式,嵌套ERA40再分析资料,对东亚地区进行了15年(1987~2001年)时间长度的数值积分试验,分析了模式对东亚平均环流及中国地区气温和降水的模拟。结果表明,模式对东亚平均环流的特征和中国地区降水、地面气温的年、季地理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均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对气温和降水年际变率的模拟也较好。此外模式模拟在测站稀少地区,可以提供局地如降水分布更可靠的信息。模式对气温的模拟存在1-3℃的系统性冷偏差;对中国地区降水地理分布的模拟也存在一定偏差,如对年平均降水的模拟中,降水最大值位置与观测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对冬季降水中心的模拟存在较大偏差。模式模拟的夏季降水,在中国北方地区总体偏大100-200 mm,南方总体偏小100-200 mm。模式对地面气温的模拟效果好于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 气候模拟 检验 东亚地区 中国
下载PDF
温室效应引起的中国区域气候变化的数值模拟Ⅰ:模式对中国气候模拟能力的检验 被引量:56
19
作者 高学杰 +2 位作者 丁一汇 黄荣辉 Filippo Giorgi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0-28,共9页
使用RegCM2区域气候模式单向嵌套澳大利亚CSIRO R21L9全球海-气耦合模式,进行了CO2加倍对中国区域气候变化影响的数值试验研究,分析了控制试验(1×CO2)即模式对中国当代气候的模拟情况。首先给出了全球模式控制试验在中国地区的结果... 使用RegCM2区域气候模式单向嵌套澳大利亚CSIRO R21L9全球海-气耦合模式,进行了CO2加倍对中国区域气候变化影响的数值试验研究,分析了控制试验(1×CO2)即模式对中国当代气候的模拟情况。首先给出了全球模式控制试验在中国地区的结果,分析表明它对中国区域的地面气温和降水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其结果可以用来制作驱动区域气候模式的初始场和侧边界。对RegCM2 5 a时间长度控制试验积分结果的分析与检验表明,区域气候模式由于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较完善的物理过程,它对中国区域地面气温和降水的模拟效果较全球模式有了较大提高,如它模拟的各月气温与实况的相关系数全年12个月的平均由全球模式的0.83提高到0.92,降水由0.48提高到0.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效应 气候变化 数值模拟 区域气候
下载PDF
21世纪中国东北地区气候变化预估 被引量:65
20
作者 罗勇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7年第3期1-4,共4页
利用各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4次科学评估报告中全球气候系统模式组考虑人类排放情景的计算结果,计算与分析了多个气候模式对21世纪中国东北地区气候变化的集成预估结果。多模式集成预估结果表明:到21世纪后期,由于人类排... 利用各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4次科学评估报告中全球气候系统模式组考虑人类排放情景的计算结果,计算与分析了多个气候模式对21世纪中国东北地区气候变化的集成预估结果。多模式集成预估结果表明:到21世纪后期,由于人类排放增加的影响,中国东北地区气温将可能较目前变暖3.0℃或以上,降水将可能增加。需要注意这种气候变化对中国东北地区社会经济的长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 全球气候系统模式 人类排放增加 预估 中国东北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