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电图评价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对椎旁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卢荣 陈建 +2 位作者 何丽 郭龙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第8期876-878,882,共4页
目的通过肌电图检测观察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远期椎旁肌功能的变化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访到的胸腰段骨折术后取出内固定12月以上的患者69例,依据取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手术方式分组,微创组共37例行椎旁肌间隙... 目的通过肌电图检测观察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远期椎旁肌功能的变化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访到的胸腰段骨折术后取出内固定12月以上的患者69例,依据取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手术方式分组,微创组共37例行椎旁肌间隙入路,传统组共32例行传统后正中入路。随访时两组均进行椎旁肌肌电图检测及SF-36量表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评分)。结果两组患者ODI评分微创组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SF-36评分微创组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肌电图检查结果比较,静息状态微创组自发电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轻收缩状态微创组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增宽和数量减小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最大用力状态微创组单混相、单纯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分别对两组异常和正常电位患者的ODI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及SF-36量表评分对比表明,两组中正常电位患者的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异常电位患者(P<0.05),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异常电位患者(P<0.05)。结论椎旁肌肌电图检测可客观评价椎旁肌功能状态;椎旁肌的功能对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胸腰段骨折 肌电图 椎旁肌功能
下载PDF
单侧椎弓根外侧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效果 被引量:6
2
作者 陈建 +2 位作者 田进财 杨再超 郭龙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第5期567-570,共4页
目的观察单侧椎弓根外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 2010年10月-2012年6月,施行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70例,其中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22例(单侧组)... 目的观察单侧椎弓根外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 2010年10月-2012年6月,施行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70例,其中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22例(单侧组),双侧椎弓根入路24例(双侧组),单侧椎弓根外侧入路23例(外侧组),比较术前及术后的视觉模拟疼痛程度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比较三组手术时间、单椎体骨水泥注入量及在椎体中的分布。结果三组患者手术均得到安全完成,单侧组手术时间15~40min,平均35min,单椎体骨水泥注入量为1.5~4mL,平均2.5mL/椎,术后伤椎的X线平片显示骨水泥分布在椎体一侧;双侧组手术时间40~80min,平均60min,单椎体骨水泥注入量为2.5~6mL,平均4.5mL/椎,术后伤椎的X线平片显示骨水泥均在椎体中央两侧;单侧椎弓根外侧入路组手术时间15~40min,平均30min,单椎体骨水泥注入量为2~4mL,平均3mL/椎。术后伤椎的X线平片显示骨水泥分布在椎体中央。术后视觉模拟疼痛程度评分及ODI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外侧入路可以运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相对手术时间短,适合运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椎弓根外侧入路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
下载PDF
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术并发脑脊液漏23例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建 田进财 +3 位作者 杨再超 郭龙 何仲义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第7期799-801,共3页
目的分析腰椎疾患行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术并发脑脊液漏的原因。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38例腰椎退变性疾患行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并椎间融合术的患者病史及病例资料,对发生脑脊液漏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共有23例发生... 目的分析腰椎疾患行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术并发脑脊液漏的原因。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38例腰椎退变性疾患行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并椎间融合术的患者病史及病例资料,对发生脑脊液漏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共有23例发生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为5.25%,其中34例返修手术中发生脑脊液漏者6例,发生率17.6%,6例均为术中在分离粘连的硬膜及神经根时硬膜破裂,初次手术404例术中发现有硬脊膜损伤或脑脊液漏者11例,硬脊膜粘连严重4例;器械损伤6例;解剖变异1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者6例。结论退变性腰椎疾患行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术并发脑脊液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术中操作不慎是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减压 腰椎椎间融合 脑脊液漏
下载PDF
腰椎终板Modic改变Ⅱ型对腰椎椎间融合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马东 +2 位作者 陈建 郭龙 田进财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第10期28-31,共4页
目的:本研究目的是分析腰椎终板ModicⅡ型改变对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后(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短期椎间融合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7年10月在银川国龙医院实施腰椎后路融合手术的患者,筛选出... 目的:本研究目的是分析腰椎终板ModicⅡ型改变对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后(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短期椎间融合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7年10月在银川国龙医院实施腰椎后路融合手术的患者,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患者80例,按照定义进行分组,其中伴有ModicⅡ型改变组36例(男性17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为(59.44±6.73)岁.不伴有ModicⅡ型改变组44例(男20例,女24例),平均年龄为(56.95±11.77)岁.2组患者均行腰椎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整理2组基本资料进行随访,探讨ModicⅡ型改变对术后短期椎间融合率的影响.结果:总共随访了80例患者(对照组和ModicⅡ型改变组),术后1、3、6、9、12个月进行复查.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腰椎X线片显示内固定牢固,椎间融合器未发生移位,椎间高度维持较好,术后6个月2组腰椎重建CT显示未发现不融合者,对照组出现2例完全融合患者.伴有ModicⅡ型改变组的Ⅱ级椎间融合率为21/36(58.3%),Ⅲ级椎间融合率为15/36(41.6%).不伴有ModicⅡ型改变组的Ⅱ级椎间融合率为36/44(81.8%),Ⅲ级椎间融合率为6/44(13.6%).2组手术时间(P=0.316)、术中出血量(P=0.671)、年龄(P=0.263)、性别(P=0.877)等均无显著性差异,但2组术后6个月Ⅱ级椎间融合率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39),Ⅲ级椎间融合率相比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0),伴有ModicⅡ型改变组患者术后6个月椎间融合率较低.结论:腰椎终板伴有ModicⅡ型改变的患者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后的短期椎间融合率相比腰椎终板无ModicⅡ型改变的患者较低,腰椎终板ModicⅡ改变可能是影响TLIF术后短期椎间融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C改变 腰椎退行性疾病 腰椎后路融合手术 椎间融合率
原文传递
特发性弥漫性骨肥厚症合并骨折临床特征和手术疗效
5
作者 海恒光 +3 位作者 杨再超 田进财 陈建 郭龙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第19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特发性弥漫性骨肥厚症合并骨折的创伤机制,损伤特点及手术疗效及短期的预后。方法:统计2012年1月1日-2018年10月1日我院共接收住院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纳入标椎及排除标准诊断为DISH。按照骨折类型给予分为经椎间盘... 目的:探讨分析特发性弥漫性骨肥厚症合并骨折的创伤机制,损伤特点及手术疗效及短期的预后。方法:统计2012年1月1日-2018年10月1日我院共接收住院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纳入标椎及排除标准诊断为DISH。按照骨折类型给予分为经椎间盘损伤组、经骨损伤组和混合损伤组,根据患者的一般状况,骨折的类型,神经损伤的情况分别给予单纯后路内固定融合手术,后路内固定联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记录3组患者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的临床症状,美国脊柱损伤协会脊髓损伤分级(ASI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结果:自2012年1月1日-2018年10月1日我院共接收住院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有435例,按照纳入标椎及排除标准共有25例患者诊断为DISH。其中男性7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78.32岁,男性平均年龄81.6岁,女性平均年龄77,1岁,其中伤后1天内到达医院并就诊有3例,占比12%,1周(7天)内就诊的有13例,占比52%,>3周(21天)就诊的6例,占比24%,>3个月(90天)就诊的3例,占12%,所有患者中出现神经功能障碍(ASIA分级B-D)有20例,占比80%。无神经功能损害5例,占比20%。经骨损伤的17例,占比68%,经椎间盘损伤3例,占比例12%.混合型骨折5例,占比20%。手术治疗采用后路治疗12例,占比52%,单纯前路手术0例,联合手术5例,占比20%。手术治疗共18例,占比72%,保守治疗7例,占比28%。术前神经功能分级,ASIA A级3例,B级2例,C级3例,D级9例,E级8例,其中有神经损伤患者共有17例,占比68%,没有神经损伤8例,占比32%,术后出院前患者有神经功能恢复仅有2名患者,占总手术者11,1%。所有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ISH患者的胸腰椎骨折大多数发生在下胸椎及胸腰段,这些病人往往是高龄,并且在轻微外伤下发生骨折,隐蔽性较强。损伤类型多为经骨的损伤,通过手术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性弥漫性骨肥厚症 椎体骨折 强直性脊柱疾病 脊柱创伤i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髂腰固定联合横跨钢板并骶管减压治疗腰椎-骨盆分离18例疗效分析
6
作者 陈建 田进财 +2 位作者 杨再超 郭龙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10期1018-1020,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腰髂固定联合横跨钢板治疗脊柱-骨盆分离损伤的疗效。方法对2012年6月2018年6月国龙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8例脊柱-骨盆分离损伤患者进行治疗结果评估。功能恢复采用Majeed评分进行评价,神经恢复采用Gibbons标准评价。结果18... 目的探讨采用腰髂固定联合横跨钢板治疗脊柱-骨盆分离损伤的疗效。方法对2012年6月2018年6月国龙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8例脊柱-骨盆分离损伤患者进行治疗结果评估。功能恢复采用Majeed评分进行评价,神经恢复采用Gibbons标准评价。结果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末次随访功能恢复情况采用Majeed评分:其中优3例、良8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61.1%。18例患者中,11例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完全恢复,6例部分恢复,1例无明显恢复,末次随访均无内固定物失效、骨不愈合等并发症。结论腰髂固定联合横跨钢板并骶管减压是治疗腰椎-骨盆分离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骨盆分离 腰髂固定 横跨钢板 骶管减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