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型利钠肽与心肾综合征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娜新 陈海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7-400,共4页
目的探讨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与心肾综合征发病的相关性,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16例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肾功能损害将其分为单纯心衰组(113例)和心肾综合征组(103例)。测... 目的探讨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与心肾综合征发病的相关性,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16例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肾功能损害将其分为单纯心衰组(113例)和心肾综合征组(103例)。测量2组患者血液中BNP及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soma of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的浓度。并通过随访,比较2组患者30 d病死率的差异。结果同单纯心衰组相比,心肾综合征组患者BNP与NT-ProBNP的浓度均明显升高,分别为334.00(180.50~628.00)pg/mL vs 794.00(509.00~1 620.00)pg/mL(P〈0.01),22.51(13.09~35.26)ng/mL vs 32.62(21.10~61.24)ng/mL(P〈0.01)。同单纯心衰组相比,心肾综合征组30 d病死率明显升高,为7.1%vs 24.3%(P〈0.01)。结论 BNP的失代偿是导致心肾综合征发病的因素之一。合并肾功能损害的心功能不全患者预后更差,短期内病死率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利钠肽 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 心肾综合征
下载PDF
B型利钠肽与心肾综合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娜新 陈海平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9年第2期349-351,共3页
心功能不全与肾功能不全常同时存在于一个患者中,被称为“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流行病学证据显示即使轻度的肾功能受损也能使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更差,且给治疗带来很大的困惑。因此,心肾综合征近年来备受关注。
关键词 心钠素 脏病 肾疾病 综合征 综述文献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肾功能损伤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娜新 曾志立 +6 位作者 郜桂菊 梁洪远 肖江 杨涤 王芳 陈美玲 孙继云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6期461-466,共6页
目的评估血肌酐和尿常规的常规检测基础上联合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肾功能损伤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9年2~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一科住院的169例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完... 目的评估血肌酐和尿常规的常规检测基础上联合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肾功能损伤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9年2~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一科住院的169例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完善其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血清胱抑素C检测;分析尿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的阳性检出率及其差异,血肌酐升高及血清胱抑素C升高的比例及其差异。计算应用替诺福韦酯(TDF)及合并丙型肝炎、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的肾功能损伤的相对危险度。结果169例HIV感染者中尿常规示尿蛋白阳性者5例(3.0%),尿微量白蛋白升高者17例(10.1%),两者阳性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P=0.007)。血肌酐升高者10例(5.9%),血清胱抑素C升高者20例(11.8%),两者阳性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0、P=0.042)。在尿常规和血肌酐检测的基础上联合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的总体阳性检出率为49例(30.0%)。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与≥200个/μl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分别为0.94(0.83,1.05)mg/L、0.85(0.77,0.95)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02、P=0.003)。应用TDF及合并丙型肝炎、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的肾功能损伤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1、1.5、1.9、2.2和1.4。结论HIV感染者中,单纯以尿常规为依据评估有无蛋白尿,以血肌酐水平为依据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会低估肾功能损伤的患病率。在常规检测血肌酐和尿常规的基础上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在提高HIV感染者肾功能损伤检出率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低CD4+T淋巴细胞计数、应用TDF及合并丙型肝炎、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均为肾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缺陷免疫综合征 肾功能损伤 胱抑素C
原文传递
如何科学保护肾脏
4
作者 娜新 向攀 《保健医苑》 2024年第3期15-17,共3页
慢性肾脏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患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全球十大死亡原因之一。慢性肾脏病逐渐进展至尿毒症期,患者需要长期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维持生命,不仅个人忍受病痛的折磨,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所以,如何科学... 慢性肾脏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患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全球十大死亡原因之一。慢性肾脏病逐渐进展至尿毒症期,患者需要长期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维持生命,不仅个人忍受病痛的折磨,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所以,如何科学保护肾脏,避免肾脏出现疾病,日益成为大家关心的话题。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如何科学保护肾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尿毒症期 保护肾脏 腹膜透析 长期血液透析 死亡原因 经济负担 患病率
下载PDF
营养控制状态对终末期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晚期失功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海燕 娜新 +3 位作者 向攀 任雯雯 曾志立 董庆华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3年第7期542-545,556,共5页
目的探讨营养控制状态与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晚期失功的关系。方法纳入2021年3月~2022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肾内科收治的ESRD患者。根据AVF手术前营养控... 目的探讨营养控制状态与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晚期失功的关系。方法纳入2021年3月~2022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肾内科收治的ESRD患者。根据AVF手术前营养控制状态(controlling nutritional status,CONUT)评分分为正常组、轻度组和中重度组。记录患者AVF手术前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随访6个月记录AVF晚期失功情况。分析营养控制状态对ESRD患者AVF晚期失功的影响。结果共纳入100例患者,正常组、轻度组、中重度组分别为28例、50例、22例。3组患者淋巴细胞计数(Lym)、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尿酸(UA)、C反应蛋白(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P=7331.645/<0.001、82.823/<0.001、27.704/<0.001、14.530/<0.001、6.128/<0.001)。随访期间AVF晚期失功率为31.00%,3组AVF晚期失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63,P=0.001),中重度组AVF晚期失功率高于正常组(χ^(2)=13.732,P<0.001),轻度组高于正常组(χ^(2)=7.026,P=0.008);中重度组AVF晚期失功率与轻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81,P=0.102)。Logistic回归显示:营养不良[轻度:OR(95%CI)=10.321(1.297~81.978),P=0.027;中重度:OR(95%CI)=18.559(1.484~232.091),P=0.023]是ESRD患者血液透析AVF晚期失功的影响因素。结论ESRD患者血液透析AVF晚期失功与中重度营养不良有关,通过营养控制状态评估有助于筛选出存在AVF晚期失功风险的ESRD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 动静脉内瘘晚期失功 营养控制状态
下载PDF
合并血源性传染病的血液透析患者传染病治疗现状调查 被引量:1
6
作者 娜新 董庆华 +3 位作者 曾志立 刘海燕 任雯雯 向攀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3年第3期169-173,共5页
目的调查合并血源性传染病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传染病治疗现状。方法收集2021年3月~2022年8月于北京地坛医院行MHD的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 目的调查合并血源性传染病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传染病治疗现状。方法收集2021年3月~2022年8月于北京地坛医院行MHD的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ey virus,HIV)、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感染的患者的传染病治疗资料,汇总其病毒载量或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olulized red unheated serum test,TRUST)。结果共入组55例患者,男性40例(72.7%)。平均年龄(57.4±11.1)岁。合并HBV感染者27例,16例患者(59.26%)已接受抗HBV治疗,全部HBV感染者中9例(33.33%)血清HBV-DNA高于检测下限。合并HCV感染者9例,6例患者(66.67%)已经或正在接受抗HCV治疗,全部HCV感染者血清HCV-RNA均检测不到。合并TP感染者21例,其中2例患者同时合并HBV感染,另外2例患者同时合并HIV感染。2例患者TRUST自行转阴,余19例患者(90.48%)均曾予青霉素治疗,5例患者(23.81%)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olulized red unheated serum test,TRUST)为高滴度。合并HIV感染者2例,均已接受抗病毒治疗,血清HIV-RNA均检测不到,其中1例患者曾发生重症药物性肝炎。结论合并血源性传染病的MHD患者的传染病治疗有待进一步优化。需要多学科间交流合作,采取安全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其血液的传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梅毒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高峰期血液透析患者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1
7
作者 向攀 曾志立 +6 位作者 耿兴花 刘海燕 任雯雯 董庆华 张伟 陈志海 娜新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23年第3期208-213,共6页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高峰期门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中下旬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高峰期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呼吸道感染的患病率、死...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高峰期门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中下旬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高峰期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呼吸道感染的患病率、死亡率、死亡的危险因素及化验检查等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117例血液透析患者。呼吸道感染的患病率88.0%(103/117),死亡率6.8%(7/103)。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神经系统疾病和B型钠尿肽水平高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34和0.022。12.5%的呼吸道感染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阴性。呼吸道感染后1个月内,70例(59.8%)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抗体IgG阳性,其中10例(14.3%)患者再经过1个月后IgG转为阴性。血液透析患者呼吸道感染后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均较前下降,血清B型钠尿肽较前升高,P值均<0.001。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的下降幅度与年龄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44和0.238,P值分别为0.017和0.019。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高峰期死亡率高,特异性抗体产生率低、抗体持续时间短。需重视血液透析患者呼吸道感染后营养不良的发生,及时予营养支持治疗,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新型冠状病毒 奥密克戎 死亡率 营养不良
原文传递
艾滋病合并梅毒的肾脏损害的临床分析
8
作者 耿兴花 郜桂菊 +4 位作者 梁洪远 王芳 肖江 杨涤 娜新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3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梅毒患者的肾脏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从北京地坛医院中筛选455例艾滋病患者,分为HIV单纯感染者和HIV/梅毒合并感染者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肾损害相关指标。结果:结果2019年02月—2020年01月就诊的455例艾滋病患者中...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梅毒患者的肾脏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从北京地坛医院中筛选455例艾滋病患者,分为HIV单纯感染者和HIV/梅毒合并感染者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肾损害相关指标。结果:结果2019年02月—2020年01月就诊的455例艾滋病患者中,其中单纯HIV感染组309例,HIV/梅毒合并感染组146例,多为男性患者,两组在性别、血尿、CRP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HIV与HIV/梅毒合并感染组患者的年龄、Hb、尿酸、Scr、TC、尿蛋白、血尿的肾功能进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滋病合并梅毒感染者发生肾脏损害的患病率较高,以男性为主,高龄、贫血、高尿酸、血肌酐、血脂高、蛋白尿、血尿等程度加速了肾损害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艾滋病病毒 肾损害
下载PDF
以肾病综合征为首发症状的HIV感染者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9
作者 娜新 梁洪远 +3 位作者 郜桂菊 王芳 肖江 杨涤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71-1073,1087,共4页
目的分析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合并肾病综合征病人的临床与病理特点,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收集2018年1-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一科住院,诊断为HIV感染合并肾病综合征,并行肾脏穿刺活检的3例病人的临床表现、治疗及肾脏... 目的分析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合并肾病综合征病人的临床与病理特点,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收集2018年1-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一科住院,诊断为HIV感染合并肾病综合征,并行肾脏穿刺活检的3例病人的临床表现、治疗及肾脏病理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例HIV感染者中,2例首次就诊症状为双下肢水肿,1例为周身水肿。从就诊到发现HIV感染的时间间隔分别为0、3、11个月。2例病理诊断为膜性肾病,1例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1例及时发现HIV感染、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未见明显下降。另外2例未及时发现HIV感染及抗病毒治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1例膜性肾病病人肾穿刺前经验予糖皮质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效果不理想。3例感染者均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2例合并轻度贫血。结论以肾病综合征就诊的病人应尽早完善抗HIV抗体的筛查,早发现、早开始抗病毒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肾病综合征 肾脏病理
原文传递
门诊艾滋病患者肾脏疾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10
作者 娜新 梁洪远 《重庆医学》 CAS 2019年第20期3497-3499,共3页
目的探讨门诊艾滋病患者肾脏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以北京地坛医院感染科门诊410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合并肾脏疾病的流行病学资料及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对初始治疗的187例患者,观察规律抗病毒治疗半年后的肾功能损害相... 目的探讨门诊艾滋病患者肾脏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以北京地坛医院感染科门诊410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合并肾脏疾病的流行病学资料及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对初始治疗的187例患者,观察规律抗病毒治疗半年后的肾功能损害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2017年1-12月就诊的410例艾滋病患者中,合并肾脏疾病者87例,患病率21.2%,其中血尿80例,患病率19.5%。在初始治疗的187例患者中,治疗前血尿31例,抗病毒治疗后17例转阴,血尿转阴率54.8%。治疗前蛋白尿8例及肾性糖尿1例,治疗后转均阴。抗病毒治疗前后肾小球滤过率(eGFR)无明显变化[(118±12)mL/(min·1.73m^2)vs.(118±13)mL/(min·1.73m^2)]。结论艾滋病患者中肾脏疾病患病率高于普通人群,肾脏疾病表现形式多样,以血尿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肾脏疾病 抗病毒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