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为国破家:近代中国家庭革命论反思 被引量:34
1
作者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4-86,161,共14页
对近代中国很多读书人来说,甲午战败带来天崩地裂的感觉。人们在挫败引起的焦虑心态中,开始彻底反思家、国、天下的问题。在国家崛起的语境中,家与国呈现竞争性的姿态。经革命观念的打造,先国后家逐渐衍变为家庭革命。加之西来的自由、... 对近代中国很多读书人来说,甲午战败带来天崩地裂的感觉。人们在挫败引起的焦虑心态中,开始彻底反思家、国、天下的问题。在国家崛起的语境中,家与国呈现竞争性的姿态。经革命观念的打造,先国后家逐渐衍变为家庭革命。加之西来的自由、平等观冲击,打破三纲之说甚嚣尘上,家庭革命进一步激烈化为父子平等的构想。家庭由护佑其成员的温暖港湾遽变为束缚自由的牢笼,甚或被视为阻碍国家民族发展的桎梏。这与古今中外珍视家庭的基本价值观念适相对立,体现了近代中国的变异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革命 家庭形象 三纲 五伦
原文传递
为了人生幸福:五四时期家庭革命的个体诉求 被引量:11
2
作者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8-141,共14页
在中西文野互异的语境下,清末民初的读书人有意无意中构建了西方一夫一妻小家庭的正面形象。到五四前后,新青年理想的家庭从过去同居共财的大家庭变成一夫一妻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小家庭。前者象征着束缚、专制和依赖,而后者象征着自由、... 在中西文野互异的语境下,清末民初的读书人有意无意中构建了西方一夫一妻小家庭的正面形象。到五四前后,新青年理想的家庭从过去同居共财的大家庭变成一夫一妻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小家庭。前者象征着束缚、专制和依赖,而后者象征着自由、平等和独立。在新青年眼中,小家庭是快乐的源泉,是增进人生幸福、社会进步和国家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作为情感,快乐拥有一种理智没有的魔力,它激发了新青年的情志。于是他们纷纷提倡恋爱结婚、父子析居、成立小家庭等家庭革命方案。从家庭革命的言行可以看出,当政治革命不能产生令人满意的社会秩序时,青年们期待通过家庭革命来重建一个美好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 胡适 家庭革命 政治革命 一夫一妻
下载PDF
去国去家:家庭在重构社会伦理中的地位 被引量:9
3
作者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27,194,共14页
晚清一部分思想激进的读书人批评国家和家庭都是自私自利的表现,而主张去国、去家。传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裂变为修身、去家、去国、平天下。在个人主义崛起的五四时代,一部分时人强调以个体直接面向社会来重构理想的人群组织... 晚清一部分思想激进的读书人批评国家和家庭都是自私自利的表现,而主张去国、去家。传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裂变为修身、去家、去国、平天下。在个人主义崛起的五四时代,一部分时人强调以个体直接面向社会来重构理想的人群组织,其特色便是儿童公育、父老公养、不要家庭。对于无家庭的人群如何凝聚成社会的问题,新青年期待以各式各样的"主义"来凝聚这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家庭革命的言说展现了部分读书人既反传统、又反西化的倾向,也意味着他们对人性罪恶面、人能力的有限性以及亲情的可替代性等根本问题有着突破古今中西的新认识。家庭渐渐成为各派人士最不喜欢的社会建制,这也进一步塑造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的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国去家 废姓 儿童公育 父老公养 妇女解放
原文传递
试验新生活——“五四”后北京工读互助团的家庭革命 被引量:7
4
作者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5-106,共12页
"五四"前后,旧家庭、旧礼教、旧道德受到新文化人的严厉批评。受时风的塑造,思想激进的青年甚至主张废姓、废除婚姻,梦想着能过上无家庭的共同生活。其中一些青年大胆将这一梦想从"未来"带到了"现在"。1... "五四"前后,旧家庭、旧礼教、旧道德受到新文化人的严厉批评。受时风的塑造,思想激进的青年甚至主张废姓、废除婚姻,梦想着能过上无家庭的共同生活。其中一些青年大胆将这一梦想从"未来"带到了"现在"。1920年春,在北京成立的工读互助团便是一次家庭革命的尝试。这意味着伴随思想革命走向社会改造,家庭革命也进一步组织化、激烈化。虽然由于一些错综复杂的原因工读互助团很快解散了,但是废婚毁家的理想却一直萦绕在青年革命者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革命 废家 自由恋爱 工读互助团
下载PDF
稀疏约束的L21增量式非负矩阵分解研究
5
作者 杨亮东 潘正红 《科技资讯》 2024年第12期240-244,共5页
针对新增数据增大而引起的运算效率增大的现象,提出了一种稀疏约束的增量式非负矩阵分解改进算法。该算法是在加入稀疏条件的情况下对增量数据使用L21范数。首先对初始数据进行经典非负矩阵分解,其次再利用其分解结果参与增量数据的运算... 针对新增数据增大而引起的运算效率增大的现象,提出了一种稀疏约束的增量式非负矩阵分解改进算法。该算法是在加入稀疏条件的情况下对增量数据使用L21范数。首先对初始数据进行经典非负矩阵分解,其次再利用其分解结果参与增量数据的运算,使目标函数在分解计算中具有较好的收敛效果和分解后数据有较好的稀疏度。实验部分主要是将该算法与增量式非负矩阵分解、稀疏约束的增量式非负矩阵分解、经典非负矩阵分解算法进行对比,得出在分解后数据的稀疏度和收敛快慢方面该算法均优于其他3个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负矩阵分解 增量式学习 图像识别 稀疏约束 L21范数
下载PDF
烦闷因家庭而生:“五四”前后家庭革命的一个情感面相 被引量:5
6
作者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9-97,共9页
受新文化运动的冲击,过去解释人生意义的价值系统渐渐崩散,而新的系统却尚未建立。在这青黄不接的过渡时代,新青年们常常感受着烦闷。这既有因现实生活而产生的苦闷,也有因理想无法实现所带来的焦虑。报刊吸引着读者去"发现"... 受新文化运动的冲击,过去解释人生意义的价值系统渐渐崩散,而新的系统却尚未建立。在这青黄不接的过渡时代,新青年们常常感受着烦闷。这既有因现实生活而产生的苦闷,也有因理想无法实现所带来的焦虑。报刊吸引着读者去"发现"自己或身边人的家庭痛苦,引起青年思想和感情的共鸣。受新思潮感染的青年和他们眼中代表旧文化的家长,在生活观念上日趋紧张、冲突,最终导致家庭成为革命的对象。探讨因家庭而生的烦闷可以丰富我们对"五四"后新青年思想与心态的认识,呈现新文化运动中不那么理性的情感面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革命 新文化运动 痛苦 情感
原文传递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及甲状旁腺功能保护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刘家锋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587-593,共7页
随着人民健康意识的增强及超声影响技术的发展,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长,目前我国专家共识仍推荐对临床淋巴结阴性(Clinical negative lymph nodes,cN0)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患者行... 随着人民健康意识的增强及超声影响技术的发展,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长,目前我国专家共识仍推荐对临床淋巴结阴性(Clinical negative lymph nodes,cN0)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患者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在甲状腺手术当中,对甲状旁腺功能的保护是目前一大难点及热点问题。本文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出发,总结近年来有关甲状腺癌的淋巴结清扫问题、甲状旁腺功能保护、针对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补钙策略等问题,以期减少甲状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对医疗的满意度,同时也为临床医师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淋巴结清扫 甲状旁腺 甲状腺下动脉 补钙
下载PDF
近代中国非孝论反思 被引量:4
8
作者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7-188,共12页
孝本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核心价值观念。在激变的近代中国,固有的孝道丧失其核心地位,日渐边缘。趋新时人从中西、公私、新旧的新眼光审视孝道,使其从普世价值缩变为中国过去的象征,成为民族国家的障碍。新文化运动前后,孝从核心伦理规范... 孝本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核心价值观念。在激变的近代中国,固有的孝道丧失其核心地位,日渐边缘。趋新时人从中西、公私、新旧的新眼光审视孝道,使其从普世价值缩变为中国过去的象征,成为民族国家的障碍。新文化运动前后,孝从核心伦理规范一变为奴隶道德,并与个人人格相对立。习染此风气,新青年改变了对孝道的态度,而这在社会层面产生的影响是具体和深远的。这意味着反传统不仅涉及抽象层面与固有文化的决裂,也意味着生活方式、情感表达与传统深深的决裂。不过,非孝论也遭到不少批评和质疑,但这些反思却淹没在家庭革命的洪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非孝 旧道德
下载PDF
从劝诫到禁止:近代中国关于早婚的言说及其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0-181,共12页
在传统中国,少男少女何时结婚本是家事,官方很少介入。但是晚清以来,伴随着传统的负面整体化,趋新读书人从群体和个体的多重视角对早婚进行了彻底的批评。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从舆论界讨论早婚的弊害、劝诫早婚到国家立法采纳新派早婚有害... 在传统中国,少男少女何时结婚本是家事,官方很少介入。但是晚清以来,伴随着传统的负面整体化,趋新读书人从群体和个体的多重视角对早婚进行了彻底的批评。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从舆论界讨论早婚的弊害、劝诫早婚到国家立法采纳新派早婚有害的立场规定法定婚龄。这既反映了国家通过立法与民间礼俗竞争,也是作为新兴力量的国家干预百姓日常生活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婚 恶俗 法定婚龄
下载PDF
面向未来:近代中国废婚毁家论述的一个特色 被引量:3
10
作者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8-134,共7页
在以反传统著称的近代中国,家庭作为传统的核心价值,受到家庭革命者的激烈批评。一些思想激进的读书人,进而主张废除婚姻和家庭,尝试构建一个生育、生产、生活彻底社会化的乌托邦世界。因此,表面看上去是破坏婚姻和家庭等基本社会建制... 在以反传统著称的近代中国,家庭作为传统的核心价值,受到家庭革命者的激烈批评。一些思想激进的读书人,进而主张废除婚姻和家庭,尝试构建一个生育、生产、生活彻底社会化的乌托邦世界。因此,表面看上去是破坏婚姻和家庭等基本社会建制的废婚毁家主张,却带有面向未来的建设意味。这种对全新社会模式的探索,表明部分时人思考的深度已触及人类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革命 废婚 毁家 无家社会 近代中国思想
原文传递
不独子其子:五四前后关于儿童公育的争论 被引量:3
11
作者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6-193,共8页
清季以来,面对内忧外患的时局,一部分思想激进的读书人放弃了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的传统社会模式,转而构建不独子其子、不独亲其亲的大同社会,即儿童出生之后,交由公立机构养育、教育。这样,男女双方只需生育而无抚养、教育的责任。他们... 清季以来,面对内忧外患的时局,一部分思想激进的读书人放弃了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的传统社会模式,转而构建不独子其子、不独亲其亲的大同社会,即儿童出生之后,交由公立机构养育、教育。这样,男女双方只需生育而无抚养、教育的责任。他们相信这不仅有助于实现教育平等和社会的根本改造,而且可以藉此将妇女从育儿的责任中彻底解放出来。不过,这一事关儿童的讨论,却忽视了儿童自身的诉求和人类对亲情的基本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公育 不独子其子 教育公平 妇女解放
下载PDF
离婚自由:五四前后婚姻解体的去道德化及正面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2-181,共10页
受西方离婚观念与实践的影响,婚姻解体的形象在中国经历了颠覆性的改变。五四前后,在西方作为社会问题的离婚在中国却成了解决社会问题的手段。新青年视离婚为处理实际生活中没有爱情之婚姻的一种方式,是追求男女人格平等、个人自由的手... 受西方离婚观念与实践的影响,婚姻解体的形象在中国经历了颠覆性的改变。五四前后,在西方作为社会问题的离婚在中国却成了解决社会问题的手段。新青年视离婚为处理实际生活中没有爱情之婚姻的一种方式,是追求男女人格平等、个人自由的手段,是文明、进步的象征。然而,从中西、新旧、老幼、男女等不同视角出发,离婚并非百利而无一害。由传统的七出转变为离婚,固然意味着女性有了提出离婚的权利。然而,实际社会生活中女性处于弱势的情形下,离婚恐怕仍是一个男权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婚姻观念 欧化 离婚自由 婚姻解体 男权社会
原文传递
伦理与国家:民国初年读书人对家庭伦理的维护 被引量:1
13
作者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0-207,共8页
对于民国初年的读书人而言,如何建设新生的共和国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除了政治和法律制度的建设外,共和国还呼吁道德重建。与效法欧美的思路不同,不少态度保守的读书人选择从传统中寻找思想资源,试图通过读经和孔教入宪的方式来保存伦... 对于民国初年的读书人而言,如何建设新生的共和国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除了政治和法律制度的建设外,共和国还呼吁道德重建。与效法欧美的思路不同,不少态度保守的读书人选择从传统中寻找思想资源,试图通过读经和孔教入宪的方式来保存伦理道德。无论借助的是阅读还是宪法,他们希望在一个急速变动的时代重新确认伦理的意义。虽然存伦常于共和时代的努力失败了,但是他们调适的取向却表达了文化民族主义的诉求,呈现出民国初年思想界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经 孔教入宪 伦常 尊孔 孝道
下载PDF
在具体时空中把握历史感——全球史视野下的地方近世史 被引量:1
14
作者 沈艾娣 +1 位作者 葛兆光 刘永华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5-104,178,共11页
近年来,全球史和微观史的视野深刻地影响了历史学界的选题、研究与写作范式。牛津大学教授沈艾娣(Henrietta Harrison)的《传教士的诅咒:一个华北村庄的全球史》一书出版后,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该书跨出民族国家的框架,描写一个中国... 近年来,全球史和微观史的视野深刻地影响了历史学界的选题、研究与写作范式。牛津大学教授沈艾娣(Henrietta Harrison)的《传教士的诅咒:一个华北村庄的全球史》一书出版后,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该书跨出民族国家的框架,描写一个中国天主教村庄三个世纪的历史,由此揭示出全球史与微观史在某种意义上的互动。历史学家的时间感、空间感与历史中的个体时空感觉或许有着一定错位,如何摆脱由于后见之明所形成的框架和结构,重新理解和诠释历史中的个体,便成为一个有意义的问题。为了从上述角度深入探讨当代史家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呈现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中国历史研究院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学知识体系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邀请葛兆光、沈艾娣、刘永华三位学者,围绕时间与空间、微观史与全球史、文献与田野、仪式与社会等问题进行深度对话。经主办方授权,本刊将对谈精华择要发布,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津大学 中国历史学 全球史 葛兆光 历史感 微观史 当代史 历史学界
原文传递
探索开放的史学——访罗志田教授 被引量:2
15
作者 罗志田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8-246,共9页
作为一门理解人的学问,史学眼界越宽越好。任何有助于理解人的学科,都对历史研究有帮助。中国过去有一种观念,就是历史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过去和处理现在,而且是构建未来的一个基础和参照。我们认识和了解到自己或他人过去的成败,可以告... 作为一门理解人的学问,史学眼界越宽越好。任何有助于理解人的学科,都对历史研究有帮助。中国过去有一种观念,就是历史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过去和处理现在,而且是构建未来的一个基础和参照。我们认识和了解到自己或他人过去的成败,可以告诉我们曾有的机会和选择,也可以提示我们是否进行了足够努力,帮助我们思考怎样可以做得更好。现代史学兴起之后,个体的人就开始慢慢退出历史研究了。但历史应该是要讲故事的,最好是在有人、有故事的基础上,再把所讲故事对我们的借鉴和影响表达出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本身的逻辑及其所蕴含的意思。就学术表述来说,如果不"了然于心",几乎就没有可能"了然于口和手"。优秀的表述要让人联想,给人以领会和想象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 历史思考 历史逻辑 历史表述 中国近代史
原文传递
在“异端”之外:吴虞思想的诸多面相
16
作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4-51,189,共9页
既存研究较多关注吴虞非儒、反孔、非孝等为五四新文化人所看重的主张,而忽略其思想中的其它面相,有意无意中割裂了其思想的整体性。吴虞深受章太炎和廖平的影响,重史而轻经、重小说而轻正史、重文言而轻白话、重视独立见解而轻视流俗之... 既存研究较多关注吴虞非儒、反孔、非孝等为五四新文化人所看重的主张,而忽略其思想中的其它面相,有意无意中割裂了其思想的整体性。吴虞深受章太炎和廖平的影响,重史而轻经、重小说而轻正史、重文言而轻白话、重视独立见解而轻视流俗之见,进而提倡思想自由和学术独立。作为政论家,吴虞渴望中国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国民国家,强调国民的政治参与是以良好的教育与学术为基础,进而支持省长民选和联邦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虞 思想自由 学术独立 国民国家 联邦制
下载PDF
穆光政事件与九一八事变后山西政局变动 被引量:1
17
作者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9-78,共10页
1931年12月18日,太原进山中学学生穆光政在请愿抗日时被国民党山西省党部纠察队枪击身亡。这一事件发生在九一八事变后风起云涌的学生请愿抗日的背景下,要求赴南京请愿的学生与省党部、省政府执行禁止学生南下的命令之间的冲突可谓一触... 1931年12月18日,太原进山中学学生穆光政在请愿抗日时被国民党山西省党部纠察队枪击身亡。这一事件发生在九一八事变后风起云涌的学生请愿抗日的背景下,要求赴南京请愿的学生与省党部、省政府执行禁止学生南下的命令之间的冲突可谓一触即发,最终爆发了流血冲突。该事件的另一个语境是中原大战后蒋、阎关系的进一步发酵与转变。阎锡山以此为契机将代表中央的省党部驱逐出晋,失去省党部支持的各县国民党党部几乎全线崩溃。蒋介石和阎锡山在山西的竞争颇能体现出国民政府时期地方权力结构中党政关系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一八事变 穆光政 国民党山西省党部 蒋介石 阎锡山
原文传递
过渡时代的牺牲者:家庭革命洪流中的旧式妇女 被引量:1
18
作者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6期63-71,共9页
新文化运动前后,老师们极力号召打破旧礼教、旧道德、旧伦理,呼吁家庭革命。受此风气的感染,新青年不再信奉传统的婚姻观念,热切地向往恋爱结婚的现代婚姻观念。然而他们很可能面临一个具体的问题:对于父母从前代订的未婚妻(或已婚的妻... 新文化运动前后,老师们极力号召打破旧礼教、旧道德、旧伦理,呼吁家庭革命。受此风气的感染,新青年不再信奉传统的婚姻观念,热切地向往恋爱结婚的现代婚姻观念。然而他们很可能面临一个具体的问题:对于父母从前代订的未婚妻(或已婚的妻子)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有的认为应该断然拒绝父母代订的未婚妻,甚至离婚,有的则主张考虑女方的处境采取可行的补救办法。在他们或激烈或温和的态度、举动背后,有意无意中塑造了那些旧式妇女的命运。这些女性或者失婚,或者自杀,即便勉强成婚,也面临着被新式丈夫鄙夷的绝望生活。在一个宣扬甜蜜爱情的时代,她们却没有机会享受人生的乐趣,被现实生活和历史记忆无情地抛弃了。这让人不得不反思家庭革命究竟是加剧了性别的不平等还是推动了性别的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革命 恋爱结婚 旧式妇女 离婚
下载PDF
从合礼到非法:民初纳妾制度的负面有罪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7-85,共9页
受西潮的冲击,近代中国读书人对婚姻制度的认识经历了一次根本性变化。这恰恰是以西方基督教国家一夫一妻制为参照的。在趋西读书人的心目中,纳妾制度成为传统中国社会实行一夫多妻的证据,沦为野蛮、专制的象征。因此,纳妾从合礼、合法... 受西潮的冲击,近代中国读书人对婚姻制度的认识经历了一次根本性变化。这恰恰是以西方基督教国家一夫一妻制为参照的。在趋西读书人的心目中,纳妾制度成为传统中国社会实行一夫多妻的证据,沦为野蛮、专制的象征。因此,纳妾从合礼、合法的社会制度变成了违反人道、不尊重女性人格、破坏人伦的社会制度。不少支持社会改良和女权运动的团体纷纷呼吁废止纳妾制度。国民革命前后,纳妾进一步成为党义、国法所不允许的制度。废妾的言说与行动,再现了过渡时代的新旧之争,也呈现出国家法律与百姓礼俗之间的博弈。然而,在战争和动荡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实际生活中,纳妾恐怕仍未完全消失,而是处于有罪无罚的状态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妾 一夫一妻 男女平等
下载PDF
把情感带回“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浪漫面相
20
作者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0-188,共9页
过去的研究强调“五四”的启蒙意义,却忽视了其所包含的情感因子。从学生运动的各种表现来看,“五四”可以说是一场浓炽的情感运动。当老师们提倡思想解放运动时,学生面对的正是如何重置个体与新兴的社会和国家的关系的问题。新青年倾... 过去的研究强调“五四”的启蒙意义,却忽视了其所包含的情感因子。从学生运动的各种表现来看,“五四”可以说是一场浓炽的情感运动。当老师们提倡思想解放运动时,学生面对的正是如何重置个体与新兴的社会和国家的关系的问题。新青年倾向于在社会与国家框架之内或者社会与国家框架之外诠释个体,这意味着个性解放不仅表现在对父子、师生、男女等伦理范畴的突破,也表现在新青年对社会和政治的浪漫主张。到20世纪40年代,一些亲历“五四”的知识分子开始反思“五四”运动中情感因子对政治、社会和学术等领域或隐或显的塑造。而学界对“五四”的研究重理性、轻感性,或许遮蔽了“五四”的丰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 理智 爱国 “五四”运动 个人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