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5
1
作者 孙葵葵 王辰 +5 位作者 庞宝森 杨媛华 何文 陈天风 张健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019-1023,共5页
目的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调查了2001年12月至2002年12月收住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及神经外科的脑卒中患者,经CT或MRI检查证实符台脑卒中诊断,共计488例;调查步骤:(1)在... 目的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调查了2001年12月至2002年12月收住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及神经外科的脑卒中患者,经CT或MRI检查证实符台脑卒中诊断,共计488例;调查步骤:(1)在入院次日清晨空腹抽每位入选患者血,进行D-二聚体(D-dimer)、血栓调节蛋白(TM)和抗凝血酶-Ⅲ(AT-Ⅲ)检测;(2)于发病7-10天行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在超声检查当日或次日复查D-dimer和AT-Ⅲ;(3)高度可疑DVT的患者一周后重复超声检查;(4)研究结束前记录脑卒中的治疗情况。通过比较脑卒中并发DVT与脑卒中无DVT的患者,筛选脑卒中发生DVT的危险因素。结果 脑卒中患者DVT的发生率为21 7%;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1.655,95%CI:1 005-2 725)、女性(OR=1 993,95%CI:1 221-3.253)、卧床(OR=3 275.95%CI:1 653-6.486)和DVT危险性评分≥2(OR=5.019,95%CI:2.685-9 381)是总体脑卒中患者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OR=2 828,95%6 CI:1.242-6 438)、白细胞计数>10 0×109/L(OR=2 032,95%CI:0 897-4 602)和DVT危险性评分≥2(OR=8 809,95%CI:3 081-25 188)是出血性脑卒中患者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65岁)(OR=2 167,95%CI:1 072-4 381)、卧床(OR=3 008,95%CI: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VT 住院患者 独立危险因素 急性脑卒中 CI 卧床 脑卒中患者 结论 评分 前瞻性
原文传递
持续腰大池引流在颅内动脉瘤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1
2
作者 宋仁兴 +1 位作者 杨新乾 吴卫 《中国医药导刊》 2005年第2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在颅内动脉瘤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颅内动脉瘤术后,治疗组72例行持续腰大池 引流,对照组49例每天腰椎穿刺,通过比较两组并发症及预后评定疗效。结果:经过持续腰大池引流后,有症状性脑血管痉 挛的发生率从34... 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在颅内动脉瘤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颅内动脉瘤术后,治疗组72例行持续腰大池 引流,对照组49例每天腰椎穿刺,通过比较两组并发症及预后评定疗效。结果:经过持续腰大池引流后,有症状性脑血管痉 挛的发生率从34.69%降低为18.31%,脑积水的发生率从26.53%降低为11.27%,脑梗塞的发生率从20.4%降低为 7.04%.出院时恢复良好者占76.06%,而对照组为57.14%,以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 5.63%,死亡率为零,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零,两组之间并发症的发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能够减少 蛛网膜下腔中的痉挛因素,减轻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腰大池引流 颅内动脉瘤 术后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持续腰大池引流在神经外科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0
3
作者 李彤 顾征 +3 位作者 孙永全 杨云娜 马向科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06-208,共3页
目的探讨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在神经外科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1-2008-02采用腰大池引流治疗的332例病例临床资料。结果 153例脑室内残余血患者经初次置管引流全部清除积血(以CT影像为准)141例,其余12例经再次置管积血全部... 目的探讨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在神经外科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1-2008-02采用腰大池引流治疗的332例病例临床资料。结果 153例脑室内残余血患者经初次置管引流全部清除积血(以CT影像为准)141例,其余12例经再次置管积血全部清除;13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治愈134例;22例脑脊液漏患者全部治愈;20例严重颅内感染患者治愈19例。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内残余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难治性脑脊液漏及严重颅内感染疗效可靠、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腰大池引流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下载PDF
口服阿司匹林脑出血手术后再出血的风险评估 被引量:17
4
作者 谭可 李锦平 +7 位作者 宋英伦 王宇 李涛 郭鹏 李雄 王嘉炜 王雁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11-814,共4页
目的 探讨口服阿司匹林脑出血手术后再出血的风险以及治疗决策的制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科306例有口服阿司匹林史的脑出血手术患者,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手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进... 目的 探讨口服阿司匹林脑出血手术后再出血的风险以及治疗决策的制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科306例有口服阿司匹林史的脑出血手术患者,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手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术前血栓弹力描记术(TEG)检查花生四烯酸(AA)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以抑制率≥75%作为暂缓急诊手术的标准,比较不同治疗方案之间、不同术式之间术后再出血的风险差异.结果 抑制率≥75%组术后再出血率为26.9%,延期手术组为4.1%,OR=8.566,95% CI=2.279 - 32.190,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抑制率<75%组的再出血率为7.6%,OR=1.923,95% CI=0.594 -6.224,P=0.275;抑制率≥75%组与<75%组比较,OR=4.455,95% CI=1.539 - 12.891,P=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诊开颅手术组与延期手术组相比,再出血率为15.9%,OR =4.399,95% CI=1.215 - 15.919,P=0.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AA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75%可做为口服阿司匹林脑出血患者手术后再出血高风险的预测指标,可根据术者自身经验及技术优势合理选择手术方法及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阿司匹林 神经外科手术 血栓弹力描记术
原文传递
持续腰大池引流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5
作者 杨新乾 +1 位作者 宋仁兴 田宏 《中国医药导刊》 2004年第4期252-253,共2页
目的:探讨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在神经外科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95例用腰大池引流治疗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1例脑脊液漏患者全部治愈;18例严重颅内感染患者治愈17例;4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治愈40例;15例顽固性颅内高压患者全... 目的:探讨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在神经外科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95例用腰大池引流治疗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1例脑脊液漏患者全部治愈;18例严重颅内感染患者治愈17例;4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治愈40例;15例顽固性颅内高压患者全部治愈。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难治性脑脊液漏、蛛网膜下腔出血、顽固性颅内高压及严重颅内感染能取得安全可靠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腰大池引流 神经外科 脑脊液漏 严重颅内感染 顽固性颅内高压
下载PDF
高压氧综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探讨 被引量:14
6
作者 杨新乾 +1 位作者 宋仁兴 吴卫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69-170,共2页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高压氧综合治疗 疗效探讨 HBO 神经外科治疗 治疗情况 临床应用价值 水平
原文传递
周围神经松解术配合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徐庆怀 +5 位作者 谢庆鑫 苏涛锋 刘绍明 张凯松 徐冰理 息金波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12期1016-1019,共4页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松解术配合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43例下肢DPN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研究组114例,应用补阳还五汤或四妙勇安汤配合周围神经松解术治疗;对照组115例,单纯进行周围神经松解术治疗;常规组114...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松解术配合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43例下肢DPN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研究组114例,应用补阳还五汤或四妙勇安汤配合周围神经松解术治疗;对照组115例,单纯进行周围神经松解术治疗;常规组114例,只给予应用补阳还五汤或四妙勇安汤等中药活血化瘀、利湿、止痛、换药及对症治疗。观察比较三组治疗后麻木症状、胫腓神经传导速度、VA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94.7%的患者的疼痛缓解、97.4%的患者感觉恢复,胫腓神经传导速度为(45±4)m/s,(49±4)m/s,VAS评分由术前7.6±1.6降至1.8±0.8,疗效明显。对照组93%的患者的疼痛缓解、78.9%的患者感觉恢复,神经传导速度为(41±4)m/s,(43±4)m/s,VAS评分由术前7.5±1.5降至术后2.1±0.9,疗效好。常规组只有18.45%的患者的疼痛缓解、22.85%的患者感觉恢复,神经传导速度为(33.2±4)m/s,(36±4)m/s,VAS评分由术前7.3±1.5降至7.1±0.9,疗效差,症状无明显缓解。结论周围神经松解术配合补阳还五汤或四妙勇安汤可以明显改善DPN下肢麻木、下肢疼痛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周围神经松解术 中医辨证
下载PDF
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对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涛 杨新乾 +1 位作者 李锦平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288-289,共2页
目的 对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对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 选取2009年2月-2012年3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32例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患者,其中19例为男性,13例为女性,年龄为63-84岁.随机将上述... 目的 对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对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 选取2009年2月-2012年3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32例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患者,其中19例为男性,13例为女性,年龄为63-84岁.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16例.给予治疗组患者口服尼莫地平联合吡拉西坦片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尼莫地平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3.8%、不良反应率为6.3%,而对照组有效率为81.2%、不良反应率为18.8%,2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对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治疗中,使用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具有显著的疗效和更小的不良反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拉西坦 尼莫地平 脑梗塞 血管性痴呆
下载PDF
高渗盐水治疗颅脑外伤性脑水肿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杨云娜 刘伟国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6年第4期364-367,共4页
脑水肿及其引起的颅内压(intracranialpressure,ICP)增高是颅脑外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最常见的继发性病理改变。大量研究表明高渗盐水(hypertonicsaline,HTS)通过其渗透性作用,调节血液动力学、ICP、血管活性、神经递质及免疫... 脑水肿及其引起的颅内压(intracranialpressure,ICP)增高是颅脑外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最常见的继发性病理改变。大量研究表明高渗盐水(hypertonicsaline,HTS)通过其渗透性作用,调节血液动力学、ICP、血管活性、神经递质及免疫特性等各种方式有效治疗脑水肿,降低ICP。对于甘露醇不能控制的高颅压也能起效,并且在治疗TBI合并失血性休克方面优于其它液体。但目前仍需要大宗病例临床研究来明确HTS的最佳浓度、给药方式及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盐水 颅脑外伤 脑水肿
下载PDF
多点微创硬管抽吸引流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 被引量:8
10
作者 顾征 孙仁泉 +4 位作者 徐屹 黄玉春 李辉 马景贺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63-465,共3页
目的 探讨用多点微创抽吸法解除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颅压高的方法。方法  39例重症病例依CT所见分型 ,用微创穿颅置硬导管抽吸引流方法治疗 ,分别在血肿中三点置管 2例 ,血肿两点置管 15例 ,双侧脑室额角置管 8例 ,血肿一点加一侧... 目的 探讨用多点微创抽吸法解除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颅压高的方法。方法  39例重症病例依CT所见分型 ,用微创穿颅置硬导管抽吸引流方法治疗 ,分别在血肿中三点置管 2例 ,血肿两点置管 15例 ,双侧脑室额角置管 8例 ,血肿一点加一侧脑室置管 11例 ,血肿两点置管加对侧脑室置管 2例 ,双侧室体部置管 1例。结果  39例全部存活。ADL分级 :Ⅰ级 6例 ;Ⅱ级 10例 ;Ⅲ级 12例 ;Ⅳ级 8例 ;Ⅴ级 3例。结论 多点微创硬管抽吸引流是缓解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颅压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穿刺 脑内血肿抽吸术 脑室引流术 治疗
下载PDF
严重脑外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大培 王浩丹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1994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研究了11例正常人及14例严重脑外伤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水平及血浆皮质醇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糖皮质激素受体(GCR)为6561±1660位点/细胞,皮质醇(8Am)为208.9±54.7ng/... 研究了11例正常人及14例严重脑外伤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水平及血浆皮质醇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糖皮质激素受体(GCR)为6561±1660位点/细胞,皮质醇(8Am)为208.9±54.7ng/ml;高受体组患者GCR为5259±1686.3位点/细胞,皮质醇(8Am)为880.4±469,3ng/ml;低受体组患者GCR为3004±1005.6位点/细胞,皮质醇为1565.1±631.8ng/ml。高受体组患者4例均痊愈,低受体组患者10例中死亡8例,两组死亡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GCR与脑外伤患者临床应激状态及糖皮质激素的疗效,预后密切相关。利用外周血淋巴细胞代替脑组织活检用于GCR检测具有取材方便、可反复观察、易为患者接受等优点,可反映脑组织GCR的变化趋势,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血液 淋巴细胞 受体 GCR
下载PDF
培养本科学生神经外科临床思维能力的体会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锦平 《中国病案》 2010年第7期52-53,共2页
根据神经外科学的特点,在课堂基础教育中,以病例带入主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临床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在临床实践教学中,指导学生以理论结合实际,建立合理的诊断思维程序,使学生拥有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
关键词 神经外科 临床思维
原文传递
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治疗少量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卫 李涛 《中国医药导刊》 2007年第4期272-274,共3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抽吸引流术治疗少量高血压脑出血的近期和远期治疗效果,并对手术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方法:本研究选取自2005年2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及神经外科住院的160例少量高血压脑出血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抽吸引流术治疗少量高血压脑出血的近期和远期治疗效果,并对手术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方法:本研究选取自2005年2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及神经外科住院的160例少量高血压脑出血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即立体定向抽吸引流术组和非手术治疗组。立体定向手术组68例,非手术治疗组92例。分别统计两组病人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的生活质量并进行对比。近期观察指标为住院期间患者的意识状态、患肢肌力;出院3个月后进行随访,观察指标为日常生活能力分级(ADL)。结果:近期观察患者意识状态、患肢肌力指标显示手术组与非手术组存在差异(P<0.05),远期观察指标显示两组病例ADL评分有差异(P<0.05)。结论:少量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立体定向抽吸引流术的近期和远期总体疗效优于非手术治疗,因此对于有明显神经功能缺失的患者应行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手术 高血压脑出血 外科治疗
下载PDF
介入结合血肿穿刺治疗颅内出血性脑血管病 被引量:6
14
作者 孙永全 李彤 +3 位作者 顾征 王宇 谢湘桂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2-174,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介入结合血肿穿刺技术治疗颅内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6例病人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再行颅内血肿穿刺术,其中20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颅内血肿,6例皮层下出血;总结评判其疗效。结果26例病人均获... 目的探讨神经介入结合血肿穿刺技术治疗颅内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6例病人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再行颅内血肿穿刺术,其中20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颅内血肿,6例皮层下出血;总结评判其疗效。结果26例病人均获得满意疗效,神经功能障碍得到不同程度的好转,无再出血及死亡病例。结论这一手段是安全可行的,为合并颅内血肿及出血破入脑室的SAH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拓展了神经介入的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出血 穿刺抽吸术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高压氧治疗对脑损伤大鼠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岳丽娜 高春锦 +4 位作者 周立春 庞宝森 王国忠 武连华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10-212,共3页
目的观察重度侧位液压撞击脑损伤SD大鼠在高压氧治疗前后损伤灶局部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变化,以探讨高压氧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液压撞击仪建立重度创伤性脑损伤模型,用ELISA... 目的观察重度侧位液压撞击脑损伤SD大鼠在高压氧治疗前后损伤灶局部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变化,以探讨高压氧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液压撞击仪建立重度创伤性脑损伤模型,用ELISA方法检测脑组织匀浆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结果高压氧治疗后脑组织匀浆中IL-1β和TNF-α含量低于相应时间点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可能通过抑制IL-1β和TNF-α等炎症介质的表达,减轻创伤性脑损伤后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原文传递
鞍结节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探讨 被引量:5
16
作者 谭可 李锦平 +7 位作者 宋英伦 王宇 李涛 郭鹏 李雄 王嘉炜 王雁 《中国医药导刊》 2015年第7期680-681,683,共3页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0例患者,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34~65岁,平均47.1岁;病程2个月~3年;肿瘤直径〈4cm的11例中,采用翼点入路7例,单侧额下入路4例;肿瘤直径...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0例患者,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34~65岁,平均47.1岁;病程2个月~3年;肿瘤直径〈4cm的11例中,采用翼点入路7例,单侧额下入路4例;肿瘤直径〉4cm的9例中,采用双测额下入路2例,翼点加纵裂复合入路7例。结果:肿瘤全切(SimpsonⅠ级+Ⅱ级)16例(80%),其中翼点加纵裂复合入路7例均获得肿瘤全切,SimpsonⅢ级切除4例(20%)。在有视力下降的18例患者29只眼中,术后视力改善20只眼(69.0%),无改变7只眼(24.1%),加重2只眼(6.9%),其中术前单眼视力严重下降者术后均无恢复。翼点加纵裂复合入路7例中视力改善6例,无改变1例。结论:保护对视神经供血的穿支血管,注意肿瘤侵入视神经管情况,是视神经功能保护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结节脑膜瘤 手术入路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干出血 被引量:5
17
作者 宋英伦 +3 位作者 顾征 徐屹 吴卫 谢湘桂 《中国医药导刊》 2002年第5期319-321,共3页
目的:探索重症高血压脑干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干出血8例,其中男5例,女3例;中脑出血2例,桥脑出血4例,中脑、桥脑出血2例;出血量8.5~19.7ml,平均14.7ml;意识状况(按Glasgow计分法),3~5分4例,... 目的:探索重症高血压脑干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干出血8例,其中男5例,女3例;中脑出血2例,桥脑出血4例,中脑、桥脑出血2例;出血量8.5~19.7ml,平均14.7ml;意识状况(按Glasgow计分法),3~5分4例,6~8分4例。抽吸后通过引流管分次注入尿激酶持续引流,血肿大部清除拔除引流管。结果:术后20~72小时内拔除引流管,血肿清除85%~90%。随访2~25月,8例全部存活。结论: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治疗重症高压脑干出血,术中再出血并发症少,血肿清除时间短,有利于脑干功能的恢复,是重症高血压脑干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置管引流 重症高血压脑干出血 脑出血 并发症 手术适应证
下载PDF
破裂小脑动静脉畸形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宇 +2 位作者 李涛 郭鹏 继宗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1660-1663,共4页
目的探讨破裂小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象为北京天坛医院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616例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患者(其中小脑AVM32例)以及北京朝阳医院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60例脑AVM患者... 目的探讨破裂小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象为北京天坛医院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616例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患者(其中小脑AVM32例)以及北京朝阳医院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60例脑AVM患者(其中破裂出血的小脑AVM8例)。手术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清除血肿,并切除AVM。结果636例大脑AVM患者和40例小脑AVM患者的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级(A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例小脑AVM中35例以小脑出血为首发症状。术后复查头颅CT,血肿均清除,无再出血发生。术后39例小脑AVM患者复查血管造影未见畸形残留,1例因术前发生枕骨大孔疝,未复查血管造影。术后3例出现平衡障碍;2例出现爆破性语言;1例术前发生枕大孔疝患者,术后出现平衡及语言障碍。术后(ADL)分级:Ⅰ级26例,Ⅱ级10例,Ⅲ级3例,Ⅳ级1例。随访半年,患者无再出血及神经功能障碍加重。结论急性期显微手术是治疗破裂小脑动静脉畸形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颅内动静脉畸形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专题笔谈——脑疝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7期598-598,601,共2页
关键词 脑疝 临床特点
下载PDF
磁性纳米颗粒-Pluronic携带神经节苷脂-1对急性完全横断性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荧 陈澍 +2 位作者 郭晨 刘会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5期6966-6969,共4页
目的:温度敏感性磁性纳米颗粒即磁性纳米颗粒-Pluronic具有温度响应药物控制释放能力,并能穿透血脑屏障,实验检测其携带GM-1能力及在活体组织中药物释放能力,以及对脊髓损伤修复再生的影响。方法:动物实验于2006-09/2007-02在首都医科... 目的:温度敏感性磁性纳米颗粒即磁性纳米颗粒-Pluronic具有温度响应药物控制释放能力,并能穿透血脑屏障,实验检测其携带GM-1能力及在活体组织中药物释放能力,以及对脊髓损伤修复再生的影响。方法:动物实验于2006-09/2007-02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神经科学研究所完成。将20只SD大鼠制作急性完全横断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4组:①治疗组:于脊髓断端间注射磁性纳米颗粒-Pluronic-GM-1100μL+纤维蛋白胶100μL。②对照组1:于脊髓断端间注射磁性纳米颗粒-Pluronic100μL+纤维蛋白胶100μL。③对照组2:于脊髓断端间注射纤维蛋白胶100μL。④空白组:单纯横断不予以任何治疗。4周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NF和GFAP)结合图像分析方法,对脊髓横断处远端、近端进行神经纤维计数及胶质细胞网格框架结构定量分析,以了解神经再生情况。结果:2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脊髓横断区神经纤维数量:治疗组近端、远端均高于其他3组(P<0.05),2个对照组高于空白组(P<0.05),对照组2高于对照组1(P<0.05)。②脊髓横断区胶质纤维面积比:治疗组近端、远端均高于其他3组(P<0.05),2个对照组近端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对照组2远端高于空白组(P<0.05)。结论:磁性纳米颗粒-Pluronic具有药物携带及释放作用,其携带GM-1对脊髓损伤具有一定程度的修复及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磁性纳米颗粒 神经再生 生物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