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外交与内争——1923年北京政府撤废“二十一条”交涉及其所遭受来自国内的阻碍考述
被引量:
1
1
作者
赵
埜
均
《兰州学刊》
CSSCI
2018年第1期71-82,共12页
1923年对日撤废"二十一条"交涉名义上虽是对日交涉,但实际上却与国内政争脱不了干系,其提出方式及后续交涉都因此深受影响。不但相关人员无法避开政争的漩涡从而影响了交涉进程,且此项交涉提出之后更多地成为国内政争的口实...
1923年对日撤废"二十一条"交涉名义上虽是对日交涉,但实际上却与国内政争脱不了干系,其提出方式及后续交涉都因此深受影响。不但相关人员无法避开政争的漩涡从而影响了交涉进程,且此项交涉提出之后更多地成为国内政争的口实——除了北京政府内部的人事倾轧外,国内反对北京政府各派系亦借机运作以遂其政治图谋。正是在这样无限内耗的情况下,对外交涉不了了之,政府体制的合法性因此受到怀疑,埋下了引发之后政治变革的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维钧
黄郛
“二十一条”
收回旅大
党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另一群“好人”——蔡元培、胡适与壬戌年的北京政局
被引量:
1
2
作者
赵
埜
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20,共10页
第一次直奉战争后,以蔡元培、胡适为首的北京大学教员开始积极参与政治。他们对时局有一定的想法,因而排除研究系、国民党而试图联合吴佩孚。但与吴佩孚的合作效果不彰,故又重新与研究系联合,并且发起双十裁兵大会、废止《治安警察法》...
第一次直奉战争后,以蔡元培、胡适为首的北京大学教员开始积极参与政治。他们对时局有一定的想法,因而排除研究系、国民党而试图联合吴佩孚。但与吴佩孚的合作效果不彰,故又重新与研究系联合,并且发起双十裁兵大会、废止《治安警察法》请愿等对时局有重大影响的运动。正是因其影响力,及其与王宠惠内阁的关系,引起直系津保派的反击,而教育界内部的矛盾亦使蔡、胡等"北大系"腹背受敌,他们的政治活动以失败告终。然而,活动的失败不等于教育界退出政坛,反而代表了北洋系实力派失去了获得教育界支持的机会。话语权的转移乃至北洋系的最终失败,此事可以说是根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元培
胡适
吴佩孚
研究系
好人政府
北洋军阀
北京大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方精英与中央政局的另类互动──以1923年国会移沪事件为中心
被引量:
1
3
作者
赵
埜
均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4-144,178,共12页
驱黎政变发生后,大批国会议员出京,准备在上海召开国会,以与控制北京的曹锟对抗。国会移沪运动受到卢永祥等反对直系的地方实力派的支持,声势颇为浩大。但随着直系实力派的武力威胁浮现,江浙地区的地方精英促成了齐燮元、卢永祥签订“...
驱黎政变发生后,大批国会议员出京,准备在上海召开国会,以与控制北京的曹锟对抗。国会移沪运动受到卢永祥等反对直系的地方实力派的支持,声势颇为浩大。但随着直系实力派的武力威胁浮现,江浙地区的地方精英促成了齐燮元、卢永祥签订“仿前清东南互保成案”的《江浙和平公约》,并以此为依据促使卢永祥中断对国会的支持,国会议员因而再度回京,终于选举曹锟为大总统。国会移沪运动的失败,除了地方实力派各自的考量之外,地方精英对中央、全国性事务的离心更是直接的原因。此番事件对中国的政局及自辛亥以来的临时约法体制产生了严重的后果,它否认了当时最后仅存的全国性的政治符号,彻底埋葬了晚清以来的中国国家整合进程,使得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末期的军阀混战成为顺理成章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精英
国会移沪
北洋军阀
曹锟贿选
《江浙和平公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章士钊“整顿学风”的前因后果
4
作者
赵
埜
均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0-81,共12页
有“老虎总长”之称的章士钊曾分别在1925年4月及8月于其教育总长任内让当时名义上的元首段祺瑞下过两次整顿学风令。因为当时段祺瑞政权早已失去对社会的控制力,故此命令本身不过是具文,但这样的措举却招致章氏曾经的朋友吴稚晖在《...
有“老虎总长”之称的章士钊曾分别在1925年4月及8月于其教育总长任内让当时名义上的元首段祺瑞下过两次整顿学风令。因为当时段祺瑞政权早已失去对社会的控制力,故此命令本身不过是具文,但这样的措举却招致章氏曾经的朋友吴稚晖在《京报副刊》(1925年12月1日)里批评他“跌于粪坑深处矣”(转引自孤桐(章士钊):《答稚晖先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士钊
前因后果
学风
《京报副刊》
教育总长
段祺瑞
吴稚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外交与内争——1923年北京政府撤废“二十一条”交涉及其所遭受来自国内的阻碍考述
被引量:
1
1
作者
赵
埜
均
机构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出处
《兰州学刊》
CSSCI
2018年第1期71-82,共12页
文摘
1923年对日撤废"二十一条"交涉名义上虽是对日交涉,但实际上却与国内政争脱不了干系,其提出方式及后续交涉都因此深受影响。不但相关人员无法避开政争的漩涡从而影响了交涉进程,且此项交涉提出之后更多地成为国内政争的口实——除了北京政府内部的人事倾轧外,国内反对北京政府各派系亦借机运作以遂其政治图谋。正是在这样无限内耗的情况下,对外交涉不了了之,政府体制的合法性因此受到怀疑,埋下了引发之后政治变革的种子。
关键词
顾维钧
黄郛
“二十一条”
收回旅大
党争
Keywords
Wellington Koo
Huang Fu
"the 21 Demands"
Call in Lushun and Dalian
Party Struggle
分类号
K26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另一群“好人”——蔡元培、胡适与壬戌年的北京政局
被引量:
1
2
作者
赵
埜
均
机构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出处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20,共10页
文摘
第一次直奉战争后,以蔡元培、胡适为首的北京大学教员开始积极参与政治。他们对时局有一定的想法,因而排除研究系、国民党而试图联合吴佩孚。但与吴佩孚的合作效果不彰,故又重新与研究系联合,并且发起双十裁兵大会、废止《治安警察法》请愿等对时局有重大影响的运动。正是因其影响力,及其与王宠惠内阁的关系,引起直系津保派的反击,而教育界内部的矛盾亦使蔡、胡等"北大系"腹背受敌,他们的政治活动以失败告终。然而,活动的失败不等于教育界退出政坛,反而代表了北洋系实力派失去了获得教育界支持的机会。话语权的转移乃至北洋系的最终失败,此事可以说是根源之一。
关键词
蔡元培
胡适
吴佩孚
研究系
好人政府
北洋军阀
北京大学
Keywords
Cai Yuanpei
Hu Shih
Wu Peifu
Research Clique
the Government of Capable Men
the Northern Warlords
Peking University
分类号
K261 [历史地理—历史学]
K295.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方精英与中央政局的另类互动──以1923年国会移沪事件为中心
被引量:
1
3
作者
赵
埜
均
机构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4-144,178,共12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博士启动项目“北洋后期的中国国家整合研究”(SWU1809719)
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创新团队项目“抗战大后方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研究”(SWU1709122)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驱黎政变发生后,大批国会议员出京,准备在上海召开国会,以与控制北京的曹锟对抗。国会移沪运动受到卢永祥等反对直系的地方实力派的支持,声势颇为浩大。但随着直系实力派的武力威胁浮现,江浙地区的地方精英促成了齐燮元、卢永祥签订“仿前清东南互保成案”的《江浙和平公约》,并以此为依据促使卢永祥中断对国会的支持,国会议员因而再度回京,终于选举曹锟为大总统。国会移沪运动的失败,除了地方实力派各自的考量之外,地方精英对中央、全国性事务的离心更是直接的原因。此番事件对中国的政局及自辛亥以来的临时约法体制产生了严重的后果,它否认了当时最后仅存的全国性的政治符号,彻底埋葬了晚清以来的中国国家整合进程,使得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末期的军阀混战成为顺理成章的结果。
关键词
地方精英
国会移沪
北洋军阀
曹锟贿选
《江浙和平公约》
分类号
K261.5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章士钊“整顿学风”的前因后果
4
作者
赵
埜
均
机构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0-81,共12页
文摘
有“老虎总长”之称的章士钊曾分别在1925年4月及8月于其教育总长任内让当时名义上的元首段祺瑞下过两次整顿学风令。因为当时段祺瑞政权早已失去对社会的控制力,故此命令本身不过是具文,但这样的措举却招致章氏曾经的朋友吴稚晖在《京报副刊》(1925年12月1日)里批评他“跌于粪坑深处矣”(转引自孤桐(章士钊):《答稚晖先生》。
关键词
章士钊
前因后果
学风
《京报副刊》
教育总长
段祺瑞
吴稚晖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外交与内争——1923年北京政府撤废“二十一条”交涉及其所遭受来自国内的阻碍考述
赵
埜
均
《兰州学刊》
CSSCI
201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另一群“好人”——蔡元培、胡适与壬戌年的北京政局
赵
埜
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地方精英与中央政局的另类互动──以1923年国会移沪事件为中心
赵
埜
均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章士钊“整顿学风”的前因后果
赵
埜
均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