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3
1
作者 赵华 高宝玉 岳钦艳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1999年第6期1-4,共4页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聚合物(DMDAAC) 是一种价格较低的阳离子型聚季铵盐电解质,有着广泛的用途。作者对DMDAAC聚合物的结构、性质、合成及应用做了概述,指出了影响其聚合的因素以及提高其性能的措施,并对其未来发展...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聚合物(DMDAAC) 是一种价格较低的阳离子型聚季铵盐电解质,有着广泛的用途。作者对DMDAAC聚合物的结构、性质、合成及应用做了概述,指出了影响其聚合的因素以及提高其性能的措施,并对其未来发展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聚合方式 絮凝剂 DMDAAC
下载PDF
阳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PDMDAAC与P(DMDAAC-AM)的合成及分析 被引量:66
2
作者 赵华 岳钦艳 +2 位作者 高宝玉 于慧 栾兆坤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645-649,共5页
在低于 2 0℃的温度下 ,向二甲胺溶液中同时滴加氯丙烯和NaOH溶液 ,保持pH值在 9.5~ 10 .5之间 ,待加料完毕后升温回流至反应完全 ,一步法合成了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 ,并采取减压蒸馏对其进行了提纯。然后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 在低于 2 0℃的温度下 ,向二甲胺溶液中同时滴加氯丙烯和NaOH溶液 ,保持pH值在 9.5~ 10 .5之间 ,待加料完毕后升温回流至反应完全 ,一步法合成了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 ,并采取减压蒸馏对其进行了提纯。然后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方式 ,在 40℃下用占单体总质量 1%的复合引发剂引发DMDAAC ,或DMDAAC和丙烯酰胺 (AM)聚合 ,反应 8h后得到了阳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PDMDAAC)及DMDAAC与AM的共聚物P(DMDAAC AM)。其中PDMDAAC的特性黏度可达 1.96dL/g,阳离子度为 10 %的P(DMDAAC AM)的特性黏度可达 9 2 6dL/g。发现元素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均可用于P(DMDAAC AM)阳离子度的测定 ,沉淀滴定法更简捷方便。采用NMR和IR对PDMDAAC和P(DMDAAC 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型 高分子絮凝剂 表面活性剂 水处理 P(DMDAAC-AM) 合成
下载PDF
铁炭微电解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80
3
作者 赖鹏 赵华 +1 位作者 王超 倪晋仁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20,共6页
采用曝气铁炭微电解工艺对焦化废水进行了深度处理。结果表明,在活性炭、铁屑和NaCI投加量分别为10g/L、30g/L和200mg/L的条件下反应240min,出水COD去除率在30%~40%;酸性条件可以进一步提高COD去除率;微电解可以去除原生化出... 采用曝气铁炭微电解工艺对焦化废水进行了深度处理。结果表明,在活性炭、铁屑和NaCI投加量分别为10g/L、30g/L和200mg/L的条件下反应240min,出水COD去除率在30%~40%;酸性条件可以进一步提高COD去除率;微电解可以去除原生化出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出水物质的分子量主要集中于2000Da以下,以脂类和烃类化合物为主;出水的可生化性有了大幅度提高,BOD5/COD由0.08增加到0.53。实验结果表明,铁炭微电解是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一种有效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炭微电解 焦化废水 深度处理 可生化性
下载PDF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聚合物的除浊性能研究 被引量:43
4
作者 岳钦艳 赵华 高宝玉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6-28,31,共4页
研究了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聚合物 (PDMDAAC)系列絮凝剂对高岭土模拟水样的除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借助于微电泳技术 ,探讨了该系列絮凝剂的絮凝机理 ;并考察了其与PAC复配的除浊效果。实验结果表明 :PDMDAAC系列絮凝剂具有优良的除浊... 研究了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聚合物 (PDMDAAC)系列絮凝剂对高岭土模拟水样的除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借助于微电泳技术 ,探讨了该系列絮凝剂的絮凝机理 ;并考察了其与PAC复配的除浊效果。实验结果表明 :PDMDAAC系列絮凝剂具有优良的除浊效果 ,尤其对于高浊水 ;絮凝剂的特性粘度越高 ,阳离子度越高 ,除浊效果越好 ;PDMDAAC系列絮凝剂具有电中和和吸附架桥两种功能 ;与PAC复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DMDAAC 聚合物 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 除浊 絮凝 ZETA电位 水处理剂 性能
下载PDF
CEPT技术处理污染河水的研究 被引量:35
5
作者 王曙光 栾兆坤 +3 位作者 宫小燕 黎泽华 贾智萍 赵华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6-18,共3页
利用CEPT技术对深圳市 4条河流的受污染河水进行了处理试验。结果表明 ,该工艺对浊度、COD、SS、TP去除效果较好 ,对TN、重金属等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 ,为工程的实施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CEPT 河水污染 絮凝剂
下载PDF
PDMDAAC系列絮凝剂的脱色性能研究 被引量:40
6
作者 赵华 栾兆坤 +1 位作者 岳钦艳 高宝玉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9-154,共6页
研究了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聚合物 (PDMDAAC)系列絮凝剂对活性染料废水和分散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 ,考察了絮凝剂的特性粘度、阳离子度及结构等因素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探讨了其脱色机理 ,并试验了与PAC复配的脱色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 :... 研究了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聚合物 (PDMDAAC)系列絮凝剂对活性染料废水和分散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 ,考察了絮凝剂的特性粘度、阳离子度及结构等因素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探讨了其脱色机理 ,并试验了与PAC复配的脱色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 :絮凝剂的特性粘度越高 ,阳离子度越高 ,脱色效果越好 ;絮凝剂结构中引入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 (VTMS)可使脱色效果有所提高 ;PDMDAAC系列絮凝剂处理活性染料废水的机理是通过电中和作用 ,使染料分子从水中析出 ,然后通过吸附架桥作用使之聚集、沉降除去 ;PDMDAAC系列絮凝剂在处理分散染料废水时 ,吸附架桥为主导作用 ;PDMDAAC系列絮凝剂与PAC复配可使脱色效果更佳而且可以降低处理成本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MDAAC 性能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聚合物 絮凝剂 脱色 染料废水 废水处理
下载PDF
碳纳米管负载氧化铝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水中氟离子的研究 被引量:36
7
作者 王曙光 李延辉 +5 位作者 赵丹 赵华 徐才录 栾兆坤 梁吉 吴德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5-99,共5页
采用碳纳米管和硝酸铝制备了碳纳米管负载氧化铝新型除氟材料 .X射线衍射检测发现 ,当焙烧温度低于 85 0℃时 ,氧化铝为无定形态 ,当焙烧温度为 1 0 5 0℃时 ,氧化铝为α形态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碳纳米管与氧化铝均匀掺杂 .同时用碳... 采用碳纳米管和硝酸铝制备了碳纳米管负载氧化铝新型除氟材料 .X射线衍射检测发现 ,当焙烧温度低于 85 0℃时 ,氧化铝为无定形态 ,当焙烧温度为 1 0 5 0℃时 ,氧化铝为α形态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碳纳米管与氧化铝均匀掺杂 .同时用碳纳米管负载氧化铝复合材料进行水中氟离子的吸附研究 ,结果表明 ,该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除氟效能 .氧化铝负载量为 30 %、焙烧温度为 4 5 0℃条件下制备的碳纳米管负载氧化铝复合材料的吸附除氟能力是 γ-氧化铝的 2 .0~ 3.5倍 ,与 IRA-4 1 0聚合树脂的吸附除氟能力相当 ,适宜p H范围为 5 .0~ 9.0 ,吸附等温线符合 Freundlich方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氟离子 碳纳米管 负载氧化铝 吸附 除氟机理
下载PDF
混凝沉淀过程中铝系混凝剂的形态转化规律 被引量:37
8
作者 赵华 杨宏伟 +1 位作者 蒋展鹏 师绍琪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3-187,共5页
研究了模拟配水中硫酸铝和氯化铝2种传统铝凝聚剂和2种聚合氯化铝(PAC)絮凝剂在混凝过程中的形态转化规律以及原水浊度和溶解性有机碳(DOC)对残余铝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浊体系中,投加铝系混凝剂是导致出水余铝升高的主要原因;... 研究了模拟配水中硫酸铝和氯化铝2种传统铝凝聚剂和2种聚合氯化铝(PAC)絮凝剂在混凝过程中的形态转化规律以及原水浊度和溶解性有机碳(DOC)对残余铝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浊体系中,投加铝系混凝剂是导致出水余铝升高的主要原因;但在高浊体系中,铝系混凝剂,尤其是聚合铝具有一定的除铝功能;混凝沉淀过程中传统铝凝聚剂的残余铝总量明显高于聚合铝混凝剂的残余铝总量;聚合铝混凝剂的残余铝全部为悬浮态铝,传统铝混凝剂的残余铝中还存在着胶体态铝和溶解态铝.原水浊度和DOC浓度增加,会提高残余铝中胶体态铝和溶解态铝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沉淀 铝系混凝剂 残余铝 铝形态
下载PDF
Al_(13)形态的分离纯化与表征 被引量:32
9
作者 赵华 栾兆坤 +1 位作者 苏永渤 王曙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51-755,共5页
采用乙醇-丙酮沉淀法提取了聚合氰化铝(PAC)中的Al13形态并采用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27Al NMR,SEM,TEM和XRD等方法对所获得的水溶性Al13形态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通过向聚合氯化铝溶液中不断加入乙醇和丙酮,聚合氯化... 采用乙醇-丙酮沉淀法提取了聚合氰化铝(PAC)中的Al13形态并采用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27Al NMR,SEM,TEM和XRD等方法对所获得的水溶性Al13形态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通过向聚合氯化铝溶液中不断加入乙醇和丙酮,聚合氯化铝中各形态组分便会按照在混合溶剂中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从溶液中析出.截取中间组分得到Al13 形态.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和27Al NMR的鉴定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分离提纯得到的样品中Al13 的含量达95%以上.SEM和TEM的鉴定结果表明,固体Al13聚集体主要为棱柱、单斜长方体和四面体等多面晶粒,小的聚集体粒径约 200mm,大的可达 2μm.溶液中的Al13 形态聚集成束并以枝状排列.XRD结果表明,Al13的特征衍射峰出现在2θ为5°~25°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13形态 分离 纯化 形态结构 表征 聚合氯化铝 水处理 絮凝剂 混凝技术 铝13
下载PDF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合成及分析 被引量:28
10
作者 赵华 高宝玉 +2 位作者 岳钦艳 于慧 王艳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84-187,共4页
介绍了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DMDAAC)的合成方法 ,通过该方法可提高产率 ,避免原料浪费 ,最高产率达96.1 % ;采用溴化法测定DMDAAC含量 ,并与重量法作了比较 ;对DMDAAC溶液中NaCl含量的测定也作了探讨 ;用核磁共振谱图和红外谱图对所... 介绍了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DMDAAC)的合成方法 ,通过该方法可提高产率 ,避免原料浪费 ,最高产率达96.1 % ;采用溴化法测定DMDAAC含量 ,并与重量法作了比较 ;对DMDAAC溶液中NaCl含量的测定也作了探讨 ;用核磁共振谱图和红外谱图对所合成的DMDAAC作了结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二烯丙基 氯化铵 合成 定量分析
下载PDF
生物-微电解组合工艺处理染料废水研究 被引量:29
11
作者 徐丽娜 赵华 +1 位作者 叶正芳 倪晋仁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0-14,共5页
采用上流式污泥床过滤器(upflow blanket filter,UBF)+曝气生物滤池(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BAF)+微电解的组合工艺,对盐度接近2%、色度和COD分别约为8000倍和600.5 mg/L的染料废水进行处理。经过连续120 d的稳定运行后,组合系统处... 采用上流式污泥床过滤器(upflow blanket filter,UBF)+曝气生物滤池(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BAF)+微电解的组合工艺,对盐度接近2%、色度和COD分别约为8000倍和600.5 mg/L的染料废水进行处理。经过连续120 d的稳定运行后,组合系统处理效果良好,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分别达到99%和75%以上。UBF和微电解单元均可以大幅度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有利于进一步的生物处理。UV-Vis扫描和GC-MS分析表明,该组合工艺能破坏染料的发色基团和共轭双键,并能高效降解原水中的酚类、氯代有机物和复杂的杂环类化合物。实验结果表明,UBF+BAF+微电解的组合工艺是处理染料废水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处理 微电解 组合工艺 染料废水
下载PDF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P(DMDAAC-VTMS)和P(DMDAAC-AM-VTMS)的合成及絮凝性能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岳钦艳 赵华 高宝玉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6-20,共5页
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方式 ,用复合引发剂引发聚合 ,得到了P(DMDAAC -VTMS)和P(DMDAAC -AM -VTMS) ;探讨了VTMS的投料比对聚合物的特性粘度和水溶性的影响 ;并对这两种絮凝剂的除浊和脱色性能做了初步研究。实验中发现 :VTMS的引入使P(D... 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方式 ,用复合引发剂引发聚合 ,得到了P(DMDAAC -VTMS)和P(DMDAAC -AM -VTMS) ;探讨了VTMS的投料比对聚合物的特性粘度和水溶性的影响 ;并对这两种絮凝剂的除浊和脱色性能做了初步研究。实验中发现 :VTMS的引入使P(DMDAAC -VTMS)和P(DMDAAC -AM -VTMS)的特性粘度分别比PDMDAAC和P(DMDAAC -AM)的特性粘度略微增大 ,但其水溶性变差 ;在絮凝性能方面 ,P(DMDAAC -VTMS)和P(DMDAAC -AM -VTMS)的除浊和脱色性能分别较PDMDAAC和P(DMDAAC -AM )有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DMDAAC 聚合物 乙烯基三甲基硅烷 合成
下载PDF
硫酸铁混凝剂处理焦化废水A/O工艺出水的研究 被引量:28
13
作者 赖鹏 赵华 倪晋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5-219,共5页
利用Fe2(SO4)3作为混凝剂,对焦化废水生化处理出水进行深度处理,考察pH值和投加量对混凝过程的影响,从而分析不同条件下有机物的去除机理.结果表明,在pH3~9的条件下,混凝对生化出水中的有机物均能取得较好去除效果.弱酸性条件有利于... 利用Fe2(SO4)3作为混凝剂,对焦化废水生化处理出水进行深度处理,考察pH值和投加量对混凝过程的影响,从而分析不同条件下有机物的去除机理.结果表明,在pH3~9的条件下,混凝对生化出水中的有机物均能取得较好去除效果.弱酸性条件有利于有机物的去除,在Fe2(SO4)3投加量为400mg/L、pH5的条件下,DOC去除率达到40.1%,出水COD〈150mg/L.络合沉降、络合吸附和吸附是混凝过程中有机物的主要去除机理,但在不同pH值条件下,三者作用程度不同.混凝过程主要去除生化出水中的中等分子量、疏水性有机物,对亲水性有机物几乎没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生化出水 混凝 机理
下载PDF
微量加碱法合成聚合氯化铝的改进及Al_(13)形成机理 被引量:21
14
作者 赵华 彭凤仙 +2 位作者 栾兆坤 徐毅 陈福泰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2-207,共6页
通过提高反应温度和加碱速度对微量加碱法进行了改进 ,从而提高了反应速度 ,缩短了反应时间 ,并提高了AlCl3和NaOH的允许浓度及产品的总铝浓度 .同时对Al1 3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Ala 形态首先与OH- 反应生成Alc 形态 ,然后A... 通过提高反应温度和加碱速度对微量加碱法进行了改进 ,从而提高了反应速度 ,缩短了反应时间 ,并提高了AlCl3和NaOH的允许浓度及产品的总铝浓度 .同时对Al1 3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Ala 形态首先与OH- 反应生成Alc 形态 ,然后Alc 形态与Ala形态反应生成了Alb 形态 ,即Al1 3形态 .第二步反应较慢 ,为总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 ,且为吸热反应 ,A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加碱法 聚合氯化铝 AL13 反应速度 反应时间 温度
下载PDF
生物滤池A/O工艺处理焦化废水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赖鹏 赵华 +2 位作者 叶正芳 倪晋仁 曾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727-2733,共7页
采用具有特定载体的生物滤池A/O工艺处理焦化废水.废水含有高浓度酚类化合物,COD和NH4^+ -N分别约2000mg/L和260mg/L.在HRT为60h时,COD和NH4^+ -N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7.0%和91.6%,最佳条件下出水NH4^+ -N浓度达到了国... 采用具有特定载体的生物滤池A/O工艺处理焦化废水.废水含有高浓度酚类化合物,COD和NH4^+ -N分别约2000mg/L和260mg/L.在HRT为60h时,COD和NH4^+ -N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7.0%和91.6%,最佳条件下出水NH4^+ -N浓度达到了国家一级排放标准.生物滤池A/O工艺高效去除了原水中小分子质量的酚类化合物,出水中有机物主要分布于10000~30000相对分子质量范围,且含有--OH、C--O、C--O等官能团和苯环结构.由于载体的支持和保护作用,大量微生物固定于载体的表面和内部,实现了COD、NH4^+ -N和TN的同时去除.生物滤池A/O系统具有运行稳定、抗冲击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滤池 A/O系统 固定化 焦化废水
下载PDF
聚合氯化铁对浊度和腐殖酸的絮凝特性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王红宇 赵华 +1 位作者 栾兆坤 刘维屏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5-68,共4页
采用聚合氯化铁 (PFC)絮凝剂在不同 pH条件下处理高岭土悬浮液和腐殖酸溶液 ,测试了絮凝过程中的Zeta电位、浊度和腐殖酸的去除率变化 .结果表明 :pH =4时 ,PFC投加量最小 ,剩余浊度最大 ,投加范围最窄 ;pH =7时次之 ;pH =10时由于Fe(... 采用聚合氯化铁 (PFC)絮凝剂在不同 pH条件下处理高岭土悬浮液和腐殖酸溶液 ,测试了絮凝过程中的Zeta电位、浊度和腐殖酸的去除率变化 .结果表明 :pH =4时 ,PFC投加量最小 ,剩余浊度最大 ,投加范围最窄 ;pH =7时次之 ;pH =10时由于Fe(Ⅲ )离子的正电荷减弱 ,电中和能力不强 ,而且同时产生Fe(OH) 3 (s)的吸附作用使得剩余浊度最低 ,投加范围最宽 ,但投加量很大 ;在酸性条件下腐殖酸与Fe(Ⅲ )离子最容易发生络合反应 ;腐殖酸的存在并没有影响PFC的絮凝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氯化铁 腐殖酸 络合反应 浊度
下载PDF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聚合物的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于慧 高宝玉 +4 位作者 邵秀梅 岳钦艳 赵华 王凤艳 王艳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30-335,共6页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DMDAAC)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方式 ,研制出具有较高分子量的DMDAAC均聚物 (PDMDAAC) ,DMDAAC与丙烯酰胺(AM )的共聚物 (PDMDAAC/AM ) .用红外光谱法研究它们结构特征 ,分析了主要红外吸收谱带的归属 ,讨论了一些...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DMDAAC)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方式 ,研制出具有较高分子量的DMDAAC均聚物 (PDMDAAC) ,DMDAAC与丙烯酰胺(AM )的共聚物 (PDMDAAC/AM ) .用红外光谱法研究它们结构特征 ,分析了主要红外吸收谱带的归属 ,讨论了一些结构变化所引起的光谱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DAAC PDMDAAC PDMDAAC/AM 结构特征 红外吸收谱
下载PDF
高浓度聚合氯化铝的合成及其形态分布与转化规律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华 蔡固平 栾兆坤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0-83,共4页
以CaO为碱化剂采用一次加碱法合成了高浓度聚合氯化铝 (PAC) ,研究了其反应特性及产品的铝形态分布与转化规律 .结果表明 ,CaO特殊的水化反应可使PAC达到较高浓度和较高B值 ,PAC最高浓度可达 2 1mol/L ,B值为 2 1 .合成过程中无论高... 以CaO为碱化剂采用一次加碱法合成了高浓度聚合氯化铝 (PAC) ,研究了其反应特性及产品的铝形态分布与转化规律 .结果表明 ,CaO特殊的水化反应可使PAC达到较高浓度和较高B值 ,PAC最高浓度可达 2 1mol/L ,B值为 2 1 .合成过程中无论高铝浓度体系还是低铝浓度体系 ,均存在一最佳B值 ,此B值下产品的Alb 含量最高 .最佳B值和最高Alb 含量均随总铝浓度的升高而降低 .B值小于最佳B值时 ,总反应主要表现为生成Alb;B值大于最佳B值时 ,总反应表现为生成Al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聚合氯化铝 铝形态 形态分布与转化
下载PDF
新型铝硅复合絮凝剂的制备及其絮凝性能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赵奎霞 李中和 +1 位作者 赵华 栾兆坤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18,共4页
以高稳定性的有机硅 (TEOS)代替聚硅酸 (HS)加入到聚合铝 (PAC)中 ,初步制备了一种新型铝硅复合絮凝剂 (TEOS -PAC)。研究了制备过程中的滴碱速度、Si与Al摩尔比和碱化度等因素对该复合絮凝剂絮凝性能的影响 ,对比了TEOS -PAC与HS -PAC... 以高稳定性的有机硅 (TEOS)代替聚硅酸 (HS)加入到聚合铝 (PAC)中 ,初步制备了一种新型铝硅复合絮凝剂 (TEOS -PAC)。研究了制备过程中的滴碱速度、Si与Al摩尔比和碱化度等因素对该复合絮凝剂絮凝性能的影响 ,对比了TEOS -PAC与HS -PAC的絮凝效果。研究结果表明 ,制备TEOS -PAC时滴碱速度要控制适当 (流量刻度定位 4 0 ) ;随着Si与Al摩尔比的提高 ,TEOS -PAC复合絮凝剂的絮凝性能明显增强 ,最佳Si与Al摩尔比为 0 2 ,最佳碱化度为 2 5 ;在相同条件下 ,TEOS -PAC的最佳投药量低于HS -PAC ,且TEOS -PAC在絮凝过程中形成的絮体沉降性能优于HS -PAC形成的絮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絮凝剂 有机硅 聚合氯化铝
下载PDF
改性碳纳米管的表面特性及其对Pb^(2+)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曙光 李延辉 +4 位作者 宫小燕 赵华 栾兆坤 徐才录 吴德海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4期1865-1867,共3页
采用硝酸酸煮法氧化改性了碳纳米管.红外光谱仪的测定结果表明改性碳纳米管表面引人了羟基(-OH)、羰基(-C=O)等官能基团,比表面仪测定结果显示改性碳纳米管表面积略有增加.采用改性碳纳米管进行了吸附Pb2+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吸附除Pb2+... 采用硝酸酸煮法氧化改性了碳纳米管.红外光谱仪的测定结果表明改性碳纳米管表面引人了羟基(-OH)、羰基(-C=O)等官能基团,比表面仪测定结果显示改性碳纳米管表面积略有增加.采用改性碳纳米管进行了吸附Pb2+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吸附除Pb2+效能较未改性的碳纳米管有了显著提高,在所实验的温度范围内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反应级数为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碳纳米管 表面特性 PB^2+ 吸附性能 氧化改性 除铅性能 表面积 纳米材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