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腰段骨折经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内固定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36
1
作者 方向前 胡志军 +4 位作者 范顺武 赵兴 黄悦 赵凤 陈剑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5-319,共5页
目的前瞻性对比研究Wihse经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在胸腰段椎体骨折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中对脊旁肌损伤的差异。方法自2004年6月至2006年12月,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47例... 目的前瞻性对比研究Wihse经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在胸腰段椎体骨折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中对脊旁肌损伤的差异。方法自2004年6月至2006年12月,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47例,ASIA分级均为E级。随机采用脊旁肌间隙入路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19-49岁,平均37.6岁;传统骶棘肌剥离入路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16-65岁,平均40.1岁。患者术前及术后1、3、5、7d测定肌酸激酶水平。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前1天及术后1、6个月进行视觉模拟数字法疼痛评分,并在末次随访时行多裂肌肌内静息肌电图评估。结果肌间隙入路组与传统入路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肌间隙入路组术中平均出血明显低于传统入路组;术后肌酸激酶水平均明显低于传统入路组。肌间隙入路组与传统入路组术前1天VAS评分无明显差异,而术后1、6个月VAS评分均明显低于传统入路组。肌间隙入路组术后肌电图未发现失神经电位;而传统入路组术后肌电图存在明显失神经纤颤电位。结论肌间隙入路相比开放入路具有置钉容易,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和对脊旁肌的损伤、干扰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斜外侧椎间融合术在单节段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08
2
作者 张建锋 范顺武 +6 位作者 方向前 赵凤 周志杰 赵兴 胡志军 刘军辉 王燕燕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0-88,共9页
目的探讨单节段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y fusion,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36例应用单节段OLIF术联合或不联合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下腰椎病变的患者资料... 目的探讨单节段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y fusion,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36例应用单节段OLIF术联合或不联合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下腰椎病变的患者资料,其中男11例,女25例;年龄32-75岁,平均(55.2±13.6)岁。椎间盘源性腰痛15例,腰椎轻度滑脱伴或不伴节段性不稳定21例;手术节段L4/5,30例,L3/4 6例。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3d检查生化全套测定肌酸激酶水平;临床结果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摄腰椎正侧位x线并评估内植物及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本组36例中25例联合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36例的手术时间为46-175min,平均(112±43)min;其中OLIF术手术时间46-89min,平均(57±23)rain。术中出血量30-180ml,平均(63±35)ml。术后住院日3-7d,平均(4.5±2.1)d。术前平均肌酸激酶水平为(63.5±16.8)IU/L,术后第1天(416.8±152.1)IU/L,术后3d(112.4±37.5)IU/L。所有患者术后VAS和ODI评分均显著降低,VAS评分由术前的(8.3±2.3)分降至术后6月的(1.6±0.4)分,ODI评分由术前的(69.2±17.5)分降至术后6月的(10.7±2.7)分。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5%(9/36),其中术中并发症为8.3%(3/36,均为融合器沉降),术后并发症为16.7%(6/36),包括1例术侧腰大肌无力,1例术侧大腿前侧疼痛,1例对侧屈髋疼痛,1例术侧交感链损伤症状,2例取髂骨区疼痛。所有并发症在随访过程中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或消失。结论OLIF作为一种脊柱外科新技术,可获得良好的短期疗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但是其远期的随访结果有待进一步观察、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融合术 临床方案
原文传递
小切口与传统开放术式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对脊旁肌损伤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3
3
作者 范顺武 胡志军 +3 位作者 方向前 赵凤 黄悦 虞和君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00-1004,共5页
目的对比小切口与传统开放术式进行单节段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术对脊旁肌损伤程度的差别。方法2006年3月至2008年5月,应用PLIF术治疗单节段下腰椎病变患者91例。小切口组41例,男22例,女1... 目的对比小切口与传统开放术式进行单节段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术对脊旁肌损伤程度的差别。方法2006年3月至2008年5月,应用PLIF术治疗单节段下腰椎病变患者91例。小切口组41例,男22例,女19例;年龄34-72岁,平均53.5岁;椎间盘突出伴椎间隙狭窄10例、椎管狭窄症7例、椎体后缘离断症4例、腰椎滑脱症20例。开放组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28-75岁,平均53.4岁;椎间盘突出伴椎间隙狭窄13例、椎管狭窄症8例、椎体后缘离断症4例、腰椎滑脱症25例。比较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前、术后第1、3、5、7天的肌酸激酶水平。对术后1年以上患者评估VAS疼痛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分别对11例小切口和10例开放手术的患者手术节段水平多裂肌横截面积比较。结果小切口组术中出血及术后第1、3、5天肌酸激酶水平明显低于开放组。小切口组25例、开放组30例获得随访。VAS分值和ODI百分数两组患者术前均无明显差别,而术后小切口组均明显低于开放组。小切口组术后多裂肌横截面积无明显变化,脂肪化轻微;而开放组多裂肌萎缩明显,并且瘢痕化、脂肪化明显。结论与传统PLIF术相比,小切口PLIF术具有切口小、术中出血少、软组织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多裂肌萎缩和腰背痛的发生率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融合术 腰椎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下腰椎疾病 被引量:54
4
作者 范顺武 方向前 +2 位作者 赵兴 赵凤 虞和君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扩张通道管系统(X-Tube)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TLIF)治疗下腰椎疾患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X—Tube辅助下微创TLIF治疗下腰椎病变患者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34-65... 目的探讨扩张通道管系统(X-Tube)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TLIF)治疗下腰椎疾患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X—Tube辅助下微创TLIF治疗下腰椎病变患者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34-65岁,平均52.4岁;单侧椎间盘突出伴椎间隙狭窄10例,椎间盘源性腰痛6例,单侧椎体后缘离断6例,脊柱不稳引起的力学源性腰腿痛1例,单侧侧隐窝狭窄2例。L3-4病变1例,L4-5病变14例,L3S1病变10例。患者术前、术后第l天及术后7天检查生化全套,测定肌酸激酶水平变化。随机统计另25例行开放TUF患者的肌酸激酶水平,并与行微创TLIF患者进行比较。结果25例行微创TLIF患者手术时间平均154min;术中出血平均367ml。微创TLIF术后第1天肌酸激酶水平明显低于开放手术(P〈0.001)。术后1例患者减压侧手术切口周缘皮肤坏死,经切除坏死皮肤,重新缝合切口后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25例行微创TLIF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10.7个月,除1例患者主诉手术区域轻度疼痛外,其余患者均未诉疼痛。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由术前平均(34.6±6.1)分降至术后平均(15.6±5.4)分,手术结果优良。结论X—Tube辅助下微创TLIF治疗下腰椎疾患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短期疗效确切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微创性 脊柱融合术 腰椎
原文传递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间接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44
5
作者 丁凌志 范顺武 +7 位作者 胡志军 方向前 赵凤 张建锋 赵兴 周志杰 刘军辉 王燕燕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965-971,共7页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y fusion,OLIF)间接减压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中的治疗作用。方法2014年10月至2016年11月应用OLIF技术联合或不联合后路椎弓根钉一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轻中度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3...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y fusion,OLIF)间接减压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中的治疗作用。方法2014年10月至2016年11月应用OLIF技术联合或不联合后路椎弓根钉一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轻中度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3例,男9例,女14例;年龄41-74岁,平均(59.2±11.6)岁。均为单节段,L3.48例,L4.515例。影像学评估采用CT薄层扫描及二维重建片测量椎间孔纵径和面积,正中矢状位MRI测量椎间隙高度和椎管前后径,水平位MRI测量椎管前后径和面积。临床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腰痛、下肢疼痛、下肢麻木及腰椎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6个月以上的随访。术后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增加了78.6%±13.4%;左侧椎间孔纵径增加了36.7%±7.8%,左侧椎间孔面积增加了36.6%±8.7%;右侧椎间孔纵径增加了40.7%±9.6%,右侧椎间孔面积增加了40.0%±8.9%;正中矢状位椎管前后径增加了32.6%±5.9%;水平位椎管前后径增加了34.4%±6.8%,椎管面积增加了47.5%±7.2%;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前腰痛VAS评分为(6.2±1.7)分,下肢疼痛VAS评分为(5.6±1.4)分,下肢麻木VAS评分为(6.6±2.0)分,ODI为81.2%±18.2%;术后6个月随访,腰痛VAS评分为(1.1±0.5)分,下肢疼痛VAS评分为(0.8±003)分,下肢麻木VAS评分为(3.4±1.2)分,ODI为6.1%±2.0%;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OLIF技术间接减压治疗轻中度腰椎管狭窄症早期影像学指标改善明确,临床疗效显著;但远期结果仍需多中心、大样本的随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 脊柱融合术
原文传递
Wihse入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对多裂肌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2
6
作者 庞正宝 庞帮镭 +3 位作者 汤优民 刘军辉 赵凤 范顺武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2-80,共9页
目的探讨Wihse入路椎弓根钉单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对多裂肌影响的影像学、组织学和电生理学特点。方法2010年6月至2012年8月76例无神经损伤表现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采用Wihse入路椎弓根钉单节段固定治疗(36例)和传统正中... 目的探讨Wihse入路椎弓根钉单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对多裂肌影响的影像学、组织学和电生理学特点。方法2010年6月至2012年8月76例无神经损伤表现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采用Wihse入路椎弓根钉单节段固定治疗(36例)和传统正中骶棘肌剥离入路治疗(40例),对比术前、术后多裂肌的影像学变化、组织形态及电生理学特点,及对手术切口长度、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比较分析。结果Wihse入路组20例(随访率:56%)获得1年以上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8.4个月;正中切口肌肉剥离组25例(随访率:62.5%)获得1年随访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0.8个月。性别、年龄、骨折类型、骨折节段、术后拆内固定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后正中入路组2例病例发生切口感染,经清创换药治疗后愈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后正中入路组与Wihse入路组相比,多裂肌萎缩和脂肪浸润程度较为严重,影像学上表现为多裂肌横截面积减少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可见较多的脂肪浸润表现,组织形态学上表现为肌纤维直径和横截面变小,肌纤维间隙增大,肌纤维间瘢痕形成,脂肪沉积;肌电图表现为多裂肌中位频率值和平均振幅值均明显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切口长度、术后Cobb角矫正率及椎弓根钉置入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及术后MR评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VAS评分及影像学指标均比同组术前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Wihse入路与传统正中骶棘肌剥离入路相比,置钉较为容易,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可有效避免多裂肌的变性、萎缩、纤维瘢痕的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肌电描记术 组织学 比较
原文传递
年龄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手术风险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6
7
作者 陈佳 吴昊 +1 位作者 范顺武 赵凤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43-250,共8页
目的评估年龄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手术风险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70岁以上)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共129例,另随机选取同期接受手术治疗的40-69岁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0例作为对照。采用的手术方式... 目的评估年龄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手术风险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70岁以上)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共129例,另随机选取同期接受手术治疗的40-69岁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0例作为对照。采用的手术方式包括后路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后路经椎间孔融合内固定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斜外侧入路椎体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和后路单纯椎板开窗减压术(decompressive laminotomy,DL)。将患者按照年龄分为四组:≤ 69岁组、70-74岁组、75-79岁组和≥80岁组,再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五组:PLIF组、TLIF组、OLIF组、PELD组和DL组。分析不同年龄组患者的手术方式、手术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隐性失血量、住院费用、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预测发生率(即生理学和手术严重度评分,physiological and operative severity score for the enumeration of mortality and morbidity,POSSUM评分)和实际发生率,以及术后3个月随访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的差异。通过比较不同年龄组间以上参数的差异分析老年患者的手术风险及其预后。结果患者年龄和手术方式无明显的相关性(F=15.637,P=0.208)。各年龄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预测发生率(POSSUM评分)≥80岁组(38.5%±12.34%)、75-79岁组(41.1%±11.82%)均高于≤69岁组(28.4%±15.44%),75岁以上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70-74岁组与其他三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0岁组实际并发症发生率为43.75%、75-79岁组为42.86%和70-74岁组为42.03%,三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高于≤ 69岁组(20.00%)。手术节段和住院时间75岁以上两组要高于74岁以下两组,但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 老年人 手术中并发症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椎基静脉孔与椎体内裂隙相通可能是后凸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34
8
作者 王种妍 单治 +4 位作者 陈欢欢 苏优乐图 刘军辉 赵凤 范顺武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3-379,共7页
目的通过对伴与不伴椎内裂隙征的椎体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后不同类型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的评估,探讨椎基静脉孔和椎内裂隙相通是否为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我科... 目的通过对伴与不伴椎内裂隙征的椎体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后不同类型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的评估,探讨椎基静脉孔和椎内裂隙相通是否为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我科行PKP手术的224例患者的270个手术椎体术前与术后X线片、CT及MRI。所有病例依据是否存在椎体内裂隙分为裂隙组和骨小梁组。将骨水泥渗漏分为五型:通过骨皮质缺损进入椎旁软组织(A型),通过椎基静脉孔(B型),通过进针管道(C型),通过骨皮质缺损进人椎间盘区域(D型),以及通过椎旁静脉(E型)。分别统计两组各类型的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并分析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裂隙组72例,骨小梁组198例。B型骨水泥渗漏最为常见,占总手术椎体的15.5%(42例),其次为D型骨水泥渗漏(7.8%,21例)。裂隙组B型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23.6%,高于骨小梁组的12.6%,且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其余各型骨水泥渗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型骨水泥渗漏在伴椎内裂隙征的椎体中更为常见,说明椎内裂隙征和椎基静脉孔之间存在通道。因此,在伴椎内裂隙征的椎体行PKP手术时,需特别小心避免骨水泥通过椎基静脉孔漏人椎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折 压缩性
原文传递
斜外侧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33
9
作者 王吉莹 周志杰 +7 位作者 范顺武 方向前 赵凤 张建锋 赵兴 胡志军 刘军辉 王燕燕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006-1013,共8页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y fusion,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lO月至2017年2月83例接受OLIF手术联合或不联合后路椎弓根钉一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病...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y fusion,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lO月至2017年2月83例接受OLIF手术联合或不联合后路椎弓根钉一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病历资料,男29例,女54例;年龄32~83岁,平均(60.8±13.7)岁。椎间盘源性腰痛17例,腰椎轻度滑脱23例,腰椎管狭窄症25例,退行性腰椎侧后凸畸形18例。手术节段L1,2 5例、L2.3 13例、L3,4 38例、L4,5,69例,平均手术节段1.5节。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临床疗效评价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摄腰椎正、侧位x线,CT扫描并评估内植物及融合器沉降情况。结果83例患者中51例联合后路椎弓根钉一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时间43-460min,平均(132±68)min,每个节段(不含内固定操作)手术时间平均(43±12)min。术中出血量30-640ml,平均(125±74)ml,每个节段OLIF手术中出血量平均(27±13)ml。术后住院时间3-15d,平均(5.6±3.2)d。所有患者术后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均明显降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2.9%(19/83),术中并发症为5例(6.0%),包括4例(4.8%)入路无关的融合器沉降,1例(1.2%)入路相关的节段动脉损伤;术后并发症为14例(16.9%),包括6例(7.2%)术侧腰大肌无力,2例(2.4%)术侧大腿前外侧疼痛,1例(1.2%)术侧大腿外侧麻木,1例(1.2%)对侧屈髋疼痛,2例(2.4%)术侧交感链损伤症状,2例(2.4%)取髂骨区疼痛。所有并发症在随访期间均得到不同程度地缓解或消失。结论OLIF技术作为一种新的脊柱微创技术,为腰椎退行性病变提供了一项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退行性变 脊椎前移 椎管狭窄 脊柱侧凸 脊柱后凸 脊柱融合术 手术中并发症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腰椎终板、椎间盘退变及椎间盘造影疼痛激发试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8
10
作者 赵凤 黄悦 +4 位作者 范顺武 方向前 赵凯 施培华 林伟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探讨下腰痛患者腰椎终板Modic退变、椎间盘退变及CT引导下腰椎间盘造影疼痛激发试验的相关性。方法对45例下腰痛患者常规行腰椎X线和MR检查,分别按Modic终板退变标准(0~3级)与Pearce椎间盘退变标准(Ⅰ~Ⅴ级)对终板和椎间盘进行评... 目的探讨下腰痛患者腰椎终板Modic退变、椎间盘退变及CT引导下腰椎间盘造影疼痛激发试验的相关性。方法对45例下腰痛患者常规行腰椎X线和MR检查,分别按Modic终板退变标准(0~3级)与Pearce椎间盘退变标准(Ⅰ~Ⅴ级)对终板和椎间盘进行评估。在CT引导下对45例患者中的40例(120个椎间盘)进行造影和疼痛激发试验,并按Dallas椎间盘造影分级系统(DDD)测评椎间盘退变程度。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分析腰椎终板Modic退变、椎间盘退变与腰椎间盘造影疼痛激发试验之间的相关性。结果40例下腰痛患者的腰椎终板Modic分级与椎间盘退变Pearce分级存在较强的相关性(Pearsonχ2=43.326,P=0.000),与椎间盘造影疼痛激发试验有显著相关性(Pearsonχ2=27.858,P=0.000);椎间盘退变Pearce分级与CT椎间盘造影椎间盘退变Dallas分级也呈较强的相关性。结论腰椎终板Modic退变分级与椎间盘退变Pearce分级密切相关,而与椎间盘疼痛激发试验有显著相关性,提示终板Modic退变可能是下腰痛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 腰椎终板退变 椎间盘退变 椎间盘造影 疼痛激发试验
原文传递
皮质骨轨迹螺钉固定技术在腰椎翻修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11
作者 王燕燕 张建锋 +3 位作者 范顺武 赵凤 方向前 赵兴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143-1149,共7页
目的探讨皮质骨轨迹(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螺钉固定技术的后中线腰椎融合术(midline lumbar fusion,MIDLF)在腰椎再次手术中的应用优势和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自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应用MIDLF技术治疗的腰椎二次手术12例... 目的探讨皮质骨轨迹(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螺钉固定技术的后中线腰椎融合术(midline lumbar fusion,MIDLF)在腰椎再次手术中的应用优势和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自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应用MIDLF技术治疗的腰椎二次手术12例患者的资料,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56-76岁,平均(68.5±5.6)岁。手术原因: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邻椎病5例、后路动态内固定术后手术节段盘源性腰痛2例、单纯椎间盘切除术后症状复发5例;与上次手术的间隔时间为3.0-9.5年,平均(6.0±2.0)年。本次手术节段:1例L2/3,2例L3/4,7例L4/5,2例L5/S1。患者术前均摄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并行CT扫描及MR检查。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手术并发症等。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记录术前、各次随访时腰腿痛情况,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问卷表,评估患者手术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12例的手术时间110-210min,平均(158.3±36.4)min;术中出血150-310ml,平均(231.7±51.0)ml。1例术中脑脊液渗漏,术后予去枕平卧1周、加强抗生素预防感染等治疗后,切口愈合,无头痛头晕等低颅压表现,其余患者无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本组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7.9±4.6)个月。术前VAS腰痛评分(3.9±1.4)分,末次随访为(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06,P=0.001);术前VAS腿痛评分(4.9±1.4)分,末次随访为(1.2±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34,P=0.000);术前ODI评分(32.9±3.4)分,末次随访(13.3±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02,P=0.000)。所有患者腰腿痛症状均获得缓解,躯体功能改善满意。结论MIDLF技术应用于部分腰椎翻修患者时,具有其特有的技术优势,获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可作为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再手术
原文传递
X—Tube辅助下微创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9
12
作者 范顺武 方向前 +1 位作者 赵兴 赵凤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88-492,共5页
目的探讨扩张通道管系统(METRXX—Tube)辅助下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下腰椎疾患的临床价值。方法2005年5月至2006年3月,应用X—Tube辅助下微创PLIF治疗下腰椎病变患者31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38~75岁,平均54... 目的探讨扩张通道管系统(METRXX—Tube)辅助下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下腰椎疾患的临床价值。方法2005年5月至2006年3月,应用X—Tube辅助下微创PLIF治疗下腰椎病变患者31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38~75岁,平均54.2岁;腰椎滑脱症14例(其中Ⅰ度8例,Ⅱ度6例),椎管狭窄症8例,椎体后缘离断症5例,椎间盘突出症伴椎间隙狭窄4例。病变节段:L4.5 17例,L5~S1 13例,L3.4 1例。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每例患者术前、术后1d及术后7d检查生化全套,测定肌酸激酶水平变化,并与同期在本院行开放PLIF的31例患者的肌酸激酶水平变化进行比较。对所有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和影像学检查,并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结果31例患者手术时间140~225min,平均(176±22)min;术中出血量270~750ml,平均(406±96)ml。微创PLIF术后1d肌酸激酶水平明显低于开放手术(P〈0.01)。术后2例患者2枚螺钉置入位置欠佳,但无神经损伤并发症和不影响固定效果而无需翻修;1例L4.5节段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主诉左侧L5神经根支配区域麻木,经对症治疗2周后症状消失,其余患者无固定不良和神经损伤等相关并发症发生。3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17个月,平均12.2个月。随访病例均经腰椎X线检查,部分病例经螺旋CT三维重建,提示手术节段均在术后半年内获得良好的节段融合。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由术前平均(40.6±5.1)分降至术后平均(17.4±6.5)分,末次随访时平均(9.5±4.0)分,手术疗效优良。结论X—Tube辅助下微创PLIF治疗下腰椎疾患具有术中出血少、创伤小、术后康复快、骨融合时间短和临床疗效确切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融合术 腰椎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内窥镜
原文传递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29
13
作者 赵兴 范顺武 +6 位作者 方向前 赵凤 张建锋 胡志军 周志杰 刘军辉 王燕燕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989-996,共8页
目白啦探讨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y fusion,OLIF)治疗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的近期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手术治疗ADS患者17例,男4例,女13例;年龄46~80岁,平均... 目白啦探讨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y fusion,OLIF)治疗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的近期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手术治疗ADS患者17例,男4例,女13例;年龄46~80岁,平均(69.5±9.2)岁。所有患者正位X线片显示Cobb角均〉10°。依据患者腰痛、下肢痛、Cobb角、滑移、腰椎后凸畸形、矢状位平衡等对患者进行Lenke.Silva分级,并根据其制定手术方案,17例患者中Ⅰ级2例,行单纯减压术;Ⅱ级2例,行减压±有限融合内固定术;Ⅲ级4例,行减压±侧弯区域融合内固定术;IV级5例,行减压±前后联合入路融合内固定术;V级4例,减压、融合固定延长至胸椎。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以及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影像学评价采用侧凸Cobb角、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临床疗效评价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后3、6和12个月随访,评估侧凸矫正、矢状位平衡、植骨融合及内固定等情况。结果1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OLIF手术,单节段4例、双节段2例、三节段7例、四节段4例。单纯OLIF手术5例(包括Ⅰ级2例,Ⅱ级、Ⅲ级和Ⅳ级各1例);OLIF联合后路手术12例,时间间隔1~2周,平均(1.7±0.5)周。12例行后路手术患者中,6例单纯后路内固定术、2例行椎板减压术、4例行L5S1椎体间融合术。OLIF手术时间60~150min,平均(115.0±26.7)min;术中出血量40~150ml,平均(102.5±33.6)ml。后路手术时间50—340min,平均(175.0±91.4)min;后路手术出血40~500ml,平均(302.5±160.2)ml。两次手术总时间110~460min,平均(290.0±107.4)min;两次手术术中总出血量80~640ml,平均(405.0±172.8)ml;所有患者未输血。随访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成年人 脊柱侧凸 脊柱融合术
原文传递
Ⅲ、Ⅳ度腰椎滑脱症的手术策略与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14
作者 张建锋 范顺武 +4 位作者 方向前 赵凤 虞和君 陈剑 赵兴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40-744,共5页
目的探讨撑开椎间隙后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的方法在治疗Ⅲ、Ⅳ度腰椎滑脱的临床价值与疗效。方法1999年3月至2006年5月,应用全椎板减压,用椎间撑开器撑开椎间隙后,再进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和固定治疗重度腰椎滑脱症22例,Ⅲ... 目的探讨撑开椎间隙后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的方法在治疗Ⅲ、Ⅳ度腰椎滑脱的临床价值与疗效。方法1999年3月至2006年5月,应用全椎板减压,用椎间撑开器撑开椎间隙后,再进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和固定治疗重度腰椎滑脱症22例,Ⅲ度滑脱14例,Ⅳ度滑脱8例。对所有病例进行定期随访,评估滑脱率、滑脱角、骶骨倾斜角和椎间隙后高等影像学指标,并采用临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术后所有患者滑脱均有不同程度地复位:滑脱率由术前75.7%±3.2%恢复至术后1周12.4%±3.1%,末次随访为12.6%±3.2%;滑脱角由术前23.6°±3.9°改善至术后1周4.7°±0.5°,末次随访为4.8°±0.5°。滑脱率、滑脱角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术后1年薄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可见完全的骨小梁连接,达到骨性融合。临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4.6±4.3)分降至术后12个月的平均(18.7±4.6)分,结果优良。2例术后神经根损伤症状经对症治疗后恢复,无其他并发症。结论椎间隙撑开能方便有效地复位椎体滑脱和恢复腰椎的生理平衡,是治疗Ⅲ、Ⅳ度腰椎滑脱症的有效策略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椎滑脱 脊柱融合术
原文传递
小切口经腹膜外前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20
15
作者 赵凤 苏优乐图 +4 位作者 方向前 胡志军 赵兴 范顺武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8-264,共7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经腹膜外前路腰椎椎间融合术(anteriorlumbarinterbodyfusion,A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2001年2月至2012年2月应用小切口经腹膜外ALIF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44... 目的探讨小切口经腹膜外前路腰椎椎间融合术(anteriorlumbarinterbodyfusion,A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2001年2月至2012年2月应用小切口经腹膜外ALIF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44-68岁,平均(53.1--5.9)岁。术中均采用SynFrame拉钩系统及SynFix.LR腰椎前路椎间融合器。统计术中出血量、术后48h引流量、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于术后2天、3、6、12个月进行随访,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index,O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10个月,平均(45.6±29.6)个月。术后疼痛VAS评分与ODI值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天、3个月、6个月、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7±0.7)分(5-8分)降至术后12个月平均(1.7±0.9)分(p3分),ODI值由术前平均80.6%±3.9%(69%--85%)降至术后12个月6.6%±1.3%(5%~11%)。术中出血量90--220ml,平均(126.0±40-3)ml;术后48h引流量35--63ml,平均(47.5±7.6)ml;住院天数4--11d,平均(6.7±1.8)d。术后6个月骨性融合。随访期间融合器位置及形态正常,内固定无断裂及滑脱。结论应用小切口经腹膜外AuF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能够缓解患者症状及改善功能,脊柱融合率高,手术并发症少,近中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融合术 复发 椎间盘移位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原文传递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融合器移位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16
作者 赵凤 杨伟 +6 位作者 刘军辉 王健 陈海啸 洪正华 钱字 何登伟 范顺武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22-927,共6页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术后椎间融合器移位的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多个脊柱中心行腰椎TLIF的512例患者资料,男255例,女257例;年龄37-77岁,平均54.7岁;腰...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术后椎间融合器移位的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多个脊柱中心行腰椎TLIF的512例患者资料,男255例,女257例;年龄37-77岁,平均54.7岁;腰椎Ⅰ度或Ⅱ度滑脱者253例,腰椎间盘突出者200例,腰椎管狭窄者59例。于术后3、6、12个月进行随访,对X线片发现融合器移位的病例,加做CT薄层扫描三维重建,进一步分析融合器移位的特点、发病率和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512例患者中有6例发生融合器移位,发生率为I.17%。各个脊柱中心术后发生融合器位移的发生率各不相同。4例腰椎滑脱者和2例腰椎间盘突出者术后发生融合器移位,发生率分别为1.58%(4/253)和1.00%(2/200)。矩形融合器(3.11%,5/161)比肾形融合器(0.28%,1/351)更容易发生移位。双节段者(5.75%,5/87)比单节段者(0.24%,1/425)更容易发生移位。邻近终板为直线形者(3.50%,5/143)比双凹形者(0.27%,1/369)更容易发生移位。结论手术技巧的差异、矩形融合器的使用、双节段融合、直线形终板或术前为腰椎滑移者均可能为TLIF术后融合器移位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融合术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1
17
作者 龚遂良 陈宝 +1 位作者 范顺武 赵凤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2,共7页
目的探讨椎体内裂隙样变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采用PKP治疗18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fractures,OVCFs... 目的探讨椎体内裂隙样变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采用PKP治疗18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fractures,OVCFs)患者资料,根据影像学表现,将患者分为裂隙组和无裂隙组。裂隙组44例,男5例,女39例;年龄56~89岁,平均71.6岁。无裂隙组139例,男22例,女117例;年龄51—91岁,平均70.2岁。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椎体分布情况、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渗漏类型、骨折椎体高度恢复情况等。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和Oswest~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评价疗效。结果裂隙组与无裂隙组在骨折椎体的分布存在差异,裂隙组骨折椎体主要分布在T1。~I。椎体,无裂隙组主要分布在T1。~L,及T7。裂隙组和无裂隙组骨水泥注入量及渗漏率分别为3.4~5.6ml和3.5~5.1ml,45.3%(24/53)和41.9%(72/172),两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骨水泥渗漏类型存在差异,裂隙组主要在椎体周围软组织渗漏,无裂隙组主要沿血管渗漏。两组术后骨折椎体高度均明显恢复,裂隙组较无裂隙组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明显。裂隙组和无裂隙组术后VAS评分及ODI指数分别为(2.8±1.I)分和(2.4~0.7)分,29.3%±6.8%和27.6%±6.9%,两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伴椎体内裂隙样变的OVCFs的骨折椎体主要分布在活动度较大的T。,~L:椎体。采用PKP治疗伴椎体内裂隙样变的OVCFs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折 压缩性
原文传递
腰椎斜外侧融合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护模式的探讨及应用 被引量:20
18
作者 王燕燕 刘军辉 +3 位作者 范顺武 赵凤 方向前 张建锋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1568-1573,共6页
目的探索腰椎斜外侧融合(obliquelateralinterbodyfusion,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的神经电生理监护模式。方法分析2014年11月至2016年7月问行腰椎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并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护的34例患者资料... 目的探索腰椎斜外侧融合(obliquelateralinterbodyfusion,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的神经电生理监护模式。方法分析2014年11月至2016年7月问行腰椎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并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护的34例患者资料,术中应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EP)、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electricalstimulationmotorevokedpotentials,MEP)和自发肌电图(spontaneouselectromyography,sEMG),并加行皮节体感诱发电位(dermatomal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DSEP)及诱发肌电图(triggeredelectromyography,tEMG)钉道探测技术。总结术中各种监护方法的波形检出率,以及各种监护指标的报警原因及处理措施。结果SEP监护成功率100%(34/34),术中SEP波幅未见明显下降,潜伏期未见明显延长。DSEP监护成功率为58.8%(20/34),有稳定DSEP波形的患者术中DSEP波幅未见明显下降,潜伏期未见明显延长。MEP监护成功率100%,3例患者术中出现MEP消失,分析原因为术中追加肌松药物所致,行四联刺激肌肉收缩试验(trainoffourtwitchtest,TOF),TOF值〉0.7后MEP恢复;其余患者术中MEP波形未见明显变化。MEP、SEP和DSEP术中均未出现报警,其敏感度为0%,阳性预测值为O%。在OLIF手术通道建立过程中有5例监护到异常肌电反应,其中3例及时提醒术者并暂停手术后仍有异常波形,适当调整扩张通道的角度及方向后3例肌电图波形恢复正常;另2例出现异常波形后暂停手术,未予调整通道而波形自行恢复,继续手术操作未出现异常波形。术中出现异常波形的5例患者中术后1例出现大腿前侧麻木,1例出现大腿前侧疼痛;其余29例术中无异常肌电波形的患者中1例术后出现大腿前侧疼痛。sEMG真阳性2例,假阳性3例,真阴性28例,假阴性1例;其敏感度为66.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融合术 诱发电位 躯体感觉 诱发电位 运动 肌电描记术
原文传递
腰椎椎间融合术后融合评价方法与标准 被引量:19
19
作者 蔡宏歆 范顺武 赵凤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07年第1期22-25,共4页
腰椎椎间融合术已广泛应用于腰椎滑脱和各种腰椎退变性疾病。术后手术节段融合状况的评价标准对判断临床疗效十分重要,且有助于对不同手术方法和器械的疗效比较。目前报道有多种术后腰椎椎间融合评价方法和标准,但迄今仍无一种公认统一... 腰椎椎间融合术已广泛应用于腰椎滑脱和各种腰椎退变性疾病。术后手术节段融合状况的评价标准对判断临床疗效十分重要,且有助于对不同手术方法和器械的疗效比较。目前报道有多种术后腰椎椎间融合评价方法和标准,但迄今仍无一种公认统一的标准。该文就目前应用于临床的各种腰椎椎间融合评价方法和标准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融合 评价
下载PDF
马尾沉降征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0
20
作者 陈佳 赵凤 范顺武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36-642,共7页
目的 评价马尾沉降征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价值并对其分型进行改良.方法 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因腰痛伴间歇性跛行而行MR检查的患者511例,选取椎管最狭窄层面的横断面MRI图像.按Schizas分型将患者分为A1、A2、A3、A4、B、C和D七型,... 目的 评价马尾沉降征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价值并对其分型进行改良.方法 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因腰痛伴间歇性跛行而行MR检查的患者511例,选取椎管最狭窄层面的横断面MRI图像.按Schizas分型将患者分为A1、A2、A3、A4、B、C和D七型,测量各组的硬膜囊横截面积;对没有差异的组进行合并,制定新的马尾沉降征分型.比较马尾沉降征二分法、Schizas分型、新的马尾沉降征分型与硬膜囊横截面积分型法的相关性与一致性.比较新的分型方法各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的差异.结果 Schizas分型A1型与A2型、A4型与B型、C型与D型组间硬膜囊横截面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后新的马尾沉降征分型分为阴性、a、b、c四型.马尾沉降征二分法与硬膜囊横截面积分型法的相关性为rs=0.579,一致性为κ=0.254;Schizas分型法与硬膜囊横截面积分型法的相关性为rs=0.718,一致性为κ=0.171;而新的马尾沉降征分型法与硬膜囊横截面积分型法的相关性为rs=0.722,一致性为κ=0.381,较前两种分型均提高.新的马尾沉降征分型各组ODI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972,P=0.000);其中c型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的马尾沉降征分型与马尾沉降征二分法和Schizas分型比较,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MRI腰椎管狭窄程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主观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 马尾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