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2014年登革热暴发流行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 被引量:54
1
作者 应若素 王建 +7 位作者 洪文昕 贾卫东 唐漾波 蔡卫平 尹炽标 唐小平 张复春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19-723,共5页
目的分析2014年广东省暴发流行登革热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以期更好地防治登革热。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14年收治的1942例登革热住院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免疫层析法和ELISA法测定登革病毒(DENV)IgM和IgG抗体... 目的分析2014年广东省暴发流行登革热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以期更好地防治登革热。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14年收治的1942例登革热住院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免疫层析法和ELISA法测定登革病毒(DENV)IgM和IgG抗体;实时荧光PCR检测DENV核酸,并对部分标本进行核酸分型;分离DENV并进行型别鉴定。结果1942例登革热患者中,1821例(93.8%)普通型登革热(DF)以青壮年为主,占69.0%;重症登革热(SD)121例,占6.2%,均为成人,其中〉65岁老年人占52.0%。登革热患者血小板计数减少占79.8%。SD发生严重出血者占52.1%,休克占54.5%,71.9%的患者出现严重器官功能损害,其中并发心肌炎者占46.3%。163例患者ELISA法检测DENVIgM和IgG抗体,二次感染在DF和SD患者中分别占47.6%和55.0%。159例患者分型分析显示,83.6%为DENV-1型感染,5.7%为DENV-2型感染,10.7%为DENV-1型和DENV-2型混合感染。98.2%患者治愈出院,2例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2014年广东省暴发DENV-1和DENV-2感染所致的登革热大流行,大多数患者为成年人,血小板计数减少比例较高。SD患者高龄老年伴基础疾病者多,并发休克及重要脏器损伤比例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登革热病毒 疾病暴发流行 重症登革热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8
2
作者 张健珍 杨葆业 +4 位作者 陈铿 张春兰 姚细安 谭奕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2609-2611,共3页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替比夫定治疗组75例,恩替卡韦组治疗组65例,疗程均为72周。观察两组治疗8、12、24、52、72周时ALT复常率、HBVDNA...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替比夫定治疗组75例,恩替卡韦组治疗组65例,疗程均为72周。观察两组治疗8、12、24、52、72周时ALT复常率、HBVDNA低于检测下限值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及药物的安全性。结果:治疗8、12、24、52、72周时ALT复常率、HBVDNA低于检测下限值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8、12、24周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52周及72周时两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0.7%和16.9%(P<0.05),36.0%和23.1%(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均具有快速强效抗病毒作用,近期ALT复常率、HBVDNA低于检测下限值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均无明显差异,但治疗52、72周时替比夫定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于恩替卡韦组。两药治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E抗原阳性 病毒载量 替比夫定 恩替卡韦
下载PDF
外周血T细胞亚群构成比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20
3
作者 聂大奥 一俏 +5 位作者 靳文 李志樑 傅强 叶文胜 邓西龙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32-536,共5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构成比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关系,为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炎症反应诱导斑块进展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心内科住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及治疗患者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构成比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关系,为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炎症反应诱导斑块进展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心内科住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及治疗患者57例,其中造影检查正常13例(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1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5例,急性心肌梗死15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细胞占淋巴细胞比例,CD4+、CD8+细胞占T淋巴细胞比例,以及CD4+CD25+Treg和CD4+CD28-T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评价各组间差异,并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改良Gensini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CD3+细胞占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与对照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相比,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组CD4+及CD8+细胞占CD3+细胞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D4+CD25+Treg及CD4+CD28-T细胞占CD4+细胞比例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外周血CD3+T细胞与Gensin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608,P<0.01);CD4+T细胞与Gensin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624,P<0.01);CD8+T细胞与Gensini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548,P<0.01);CD4+CD25+Treg细胞与Gensini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617,P<0.01);CD4+CD28-T细胞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但相关关系不大(r=0.399,P<0.01)。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广泛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对冠心病临床危险分层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 流式细胞术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鹰嘴豆芽素A抗HIV-1活性及抑制CD4^+淋巴细胞早期活化作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林长乐 曾耀英 +4 位作者 曾祥凤 王通 李海仙 李莉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4-218,共5页
目的研究鹰嘴豆芽素A(biochanin A,BioA)对HIV-1活性及CD4+淋巴细胞早期活化作用的影响。方法①以MT-2和H9/HIV-1ⅢB细胞或HIV-1病毒共培养建立HIV-1感染模型,以不同浓度的BioA干预该过程,观察细胞融合情况和测定培养上清中的p24抗原含... 目的研究鹰嘴豆芽素A(biochanin A,BioA)对HIV-1活性及CD4+淋巴细胞早期活化作用的影响。方法①以MT-2和H9/HIV-1ⅢB细胞或HIV-1病毒共培养建立HIV-1感染模型,以不同浓度的BioA干预该过程,观察细胞融合情况和测定培养上清中的p24抗原含量变化,以评价BioA的抗HIV-1活性。②以PHA刺激剂诱导人外周血CD4+淋巴细胞活化,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BioA对早期活化标志CD69分子的表达影响。结果①BioA在本实验所设浓度下均能减少由HIV-1介导的细胞融合数(EC50=5.1μmol.L-1,SI=39)及p24抗原的表达量(EC50=38μmol.L-1,SI=5.2)。②终浓度5、10、25、50μmol.L-1的BioA对CD4+淋巴细胞早期活化抗原CD69表达具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其中50μmol.L-1达到最大抑制率,能使活化率从(60.42±0.52)%降低到(19.70±0.38)%。结论BioA具有抗HIV-1介导的细胞融合和HIV-1复制的活性及抑制CD4+淋巴细胞早期活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chanin A HIV-1 细胞融合 P24抗原 早期活化
下载PDF
鹰嘴豆芽素A对小鼠T淋巴细胞体外活化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林长乐 曾耀英 +3 位作者 曾祥凤 黄秀艳 叶雪仪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目的:研究黄酮类化合物鹰嘴豆芽素A(biochanin A,bioA)对小鼠T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周期的影响。方法:运用双色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bioA对小鼠T淋巴细胞在多克隆刺激剂(ConA)刺激下早期活化抗原CD69表达的影响;运用羧基... 目的:研究黄酮类化合物鹰嘴豆芽素A(biochanin A,bioA)对小鼠T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周期的影响。方法:运用双色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bioA对小鼠T淋巴细胞在多克隆刺激剂(ConA)刺激下早期活化抗原CD69表达的影响;运用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carboxyfluorescein diacetate,succinimidyl ester,CFDA-SE)标记技术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T淋巴细胞增殖相关指数;用碘化丙锭(propidium iodide,PI)染色分析T淋巴细胞细胞周期变化。结果:终浓度为25、50μmol/L的bioA对ConA刺激下的T淋巴细胞早期活化抗原CD69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50μmol/L抑制达到峰值;CFDA-SE染色法显示,25、50μmol/L bioA对Con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作用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终浓度为5、25、50μmol/L的bioA能够使ConA刺激的T淋巴细胞滞留于G0/G1期,减少处于S期和G2/M期细胞数。结论:BioA对小鼠T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周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豆芽素A T淋巴细胞 早期活化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下载PDF
不同临床类型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健珍 曾春燕 +4 位作者 张春兰 张烈光 姚细安 袁小珍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508-510,共3页
目的研究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33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50例中度、32例重度、64例肝硬化、51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和30例健康人,采用特异性荧光抗体标记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目的研究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33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50例中度、32例重度、64例肝硬化、51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和30例健康人,采用特异性荧光抗体标记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慢性乙型肝炎重度、乙型肝炎肝硬化和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CD3+、CD4+、CD8+细胞数和CD4+/CD8+比值显著下降(P<0.05),以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下降最显著;HBeAg阴性患者外周血CD3+、CD4+和CD8+细胞数较HBeAg阳性患者显著减少(P<0.05);HBV DNA载量与患者外周血CD3+、CD4+、CD8+细胞数和CD4+/CD8+比值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严重的HBV感染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免疫调节紊乱,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程度与病毒复制水平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衰竭 T淋巴细胞亚群 HBV DNA
下载PDF
登革热的实验室早期诊断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玉枝 平岖 +5 位作者 雷杨 洪文昕 胡凤玉 张复春 唐漾波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建立登革热实验室早期诊断方法。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登革病毒(DENV)NS1抗原,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DENV RNA并分型,对2014年广东省暴发流行期间疑似登革热的病例进行实验室早期诊断,并对两种检测方... 目的建立登革热实验室早期诊断方法。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登革病毒(DENV)NS1抗原,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DENV RNA并分型,对2014年广东省暴发流行期间疑似登革热的病例进行实验室早期诊断,并对两种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72例研究对象中267例临床诊断为登革热,DENV NS1抗原阳性245例,阳性率为90.1%(245/272);DENV RNA阳性256例,阳性率为94.1%(256/272)。256例核酸阳性病例中DENV-1型224例,占87.5%(224/256);DENV-2型15例,占5.9%(15/256);DENV-1型和DENV-2型同时阳性17例,占6.6%(17/256)。两种方法检出的符合率为93.0%(253/272)。结论2014年广东省登革热暴发流行主要以DENV-1为主,同时存在DENV-2型散在流行及少数DENV-1型和DENV-2型合并感染;ELISA方法检测DENV NS1抗原及Real-time PCR检测DENV RNA的两种检测方法,有助于登革热的早期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病毒核酸 非结构区-1抗原
原文传递
188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中医体质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白玉燕 谭行华 +4 位作者 岑玉文 许飞龙 陈淑云 张复春 《新中医》 CAS 2012年第6期66-68,共3页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的中医体质特征。方法:对188例HIV感染/AIDS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同一时期收集的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体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HIV/AIDS组平...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的中医体质特征。方法:对188例HIV感染/AIDS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同一时期收集的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体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HIV/AIDS组平和质30例(15.96%),偏颇体质中的单一体质74例(39.36%),混合体质84例(44.68%),与肝炎组(平和质31例,占56.36%,偏颇体质中的单一体质12例,占21.82%,混合体质12例,占21.82%)比较,HIV/AIDS组偏颇体质居多(P<0.01);HIV/AIDS组158例偏颇体质中,气虚质114例(72.15%),与HIV/AIDS组其它偏颇体质比较,气虚质居多(P<0.01)。HIV/AIDS组艾滋病期患者86例,其中平和质14例(16.28%),偏颇体质中的单一体质38例(44.19%),混合体质34例(39.53%);与无症状期患者(共102例,其中平和质16例,占15.69%,偏颇体质中的单一体质36例,占35.29%,混合体质50例,占49.02%)比较,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05)。HIV/AIDS组艾滋病期与无症状期患者偏颇体质分别比较,无症状期患者气郁质多于艾滋病期患者(P<0.05)。结论:气虚质是HIV感染者/AIDS患者最常见的中医体质类型,偏颇体质较多是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中医体质特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中医体质 《中医体质量表》
原文传递
双黄连粉针剂及其药物血清体外抗HIV-1作用 被引量:8
9
作者 曾祥凤 曾耀英 +3 位作者 林长乐 李海仙 李莉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4-147,156,共5页
【目的】探讨双黄连药物及其药物血清在体外是否有抗HIV-1作用。【方法】采用荧光染料CalcienAM标记HIV感染的慢性H9细胞(H9/HIV-1ⅢB)分别与不同稀释浓度的双黄连药物和药物血清作用后,与靶细胞MT-2细胞混合培养,观察MT-2和H9/HIV-1Ⅲ... 【目的】探讨双黄连药物及其药物血清在体外是否有抗HIV-1作用。【方法】采用荧光染料CalcienAM标记HIV感染的慢性H9细胞(H9/HIV-1ⅢB)分别与不同稀释浓度的双黄连药物和药物血清作用后,与靶细胞MT-2细胞混合培养,观察MT-2和H9/HIV-1ⅢB融合细胞的变化;MTT法检测药物对HIV感染细胞的保护作用;HIV-1p24抗原试剂盒检测药物作用后的细胞培养上清p24抗原含量的变化。【结果】双黄连粉针剂及其药物血清能够抑制MT-2和H9/HIV-1ⅢB细胞融合,能够保护HIV感染细胞的死亡,减少HIV-1p24的表达。【结论】双黄连粉针剂及其药物血清在体外具有抗HIV-1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黄连 HIV-1 细胞融合 药物血清
下载PDF
HIV/AID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TLR-1、-2、-4和-6表达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伟烈 +1 位作者 胡凤玉 唐小平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354-357,共4页
目的了解HIV/AID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Toll样受体(TLRs)的表达及其在HIV/AIDS疾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0例HIV/AIDS患者和15例健康人外周血多型核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表面TLR-1、TLR-2、TLR-4和TLR-6的表达水平。... 目的了解HIV/AID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Toll样受体(TLRs)的表达及其在HIV/AIDS疾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0例HIV/AIDS患者和15例健康人外周血多型核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表面TLR-1、TLR-2、TLR-4和TLR-6的表达水平。结果 TLR-1、TLR-2、TLR-4和TLR-6在外周血白细胞表面均有表达,与健康对照组比较,HIV/AIDS患者多型核粒细胞TLR-1[(967.44±215.01)%vs(1 159.51±210.17)%,P=0.014]、TLR-2[(1 614.91±346.66)%vs(2 101.87±236.28)%,P<0.001]、TLR-4[(1 735.31±443.28)%vs(2 539.08±842.96)%,P<0.001]和TLR-6[(1 102.96±259.32)%vs(1 357.36±155.49)%,P<0.00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淋巴细胞TLR-1[(922.09±271.04)%vs(728.19±184.31)%,P=0.024]、TLR-2[(961.81±419.21)%vs(617.72±202.02)%,P=0.008]、TLR-6[(646.93±264.37)%vs(458.50±168.64)%,P=0.037]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淋巴细胞TLR-4的表达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067.2±526.32)%vs(2 072.93±259.32)%,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HIV/AIDS患者单核细胞TLR-1[(1 230.67±380.82)%vs(998.86±229.30)%,P=0.014]、TLR-2[(1 091.61±378.23)%vs(549.69±192.99)%,P<0.001]、TLR-4[(2 343.45±724.35)%vs(1 776.67±519.72)%,P<0.001]和TLR-6[(746.58±344.51)%vs(303.19±166.08)%,P=0.004]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结论 HIV/AID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TLR-1、-2、-4和-6表达水平异常,提示TLRs信号可能在HIV/AIDS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 Toll样受体(TLRs) 多型核粒细胞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登革病毒载量和IgM抗体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9
11
作者 高秀洁 +4 位作者 庾蕾 洪文昕 邱爽 王建 张复春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52-255,共4页
目的:探讨登革热( dengue fever ,DF)患者病毒载量和特异性IgM抗体在疾病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140例DF患者(其中轻症1050例,重症90例)发病第1~10天的血清1508份,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病毒载量... 目的:探讨登革热( dengue fever ,DF)患者病毒载量和特异性IgM抗体在疾病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140例DF患者(其中轻症1050例,重症90例)发病第1~10天的血清1508份,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病毒载量,ELISA法检测特异性IgM抗体。结果 DF患者病毒载量在发病第1天时高达108拷贝/ml,随病程进展逐渐下降,第10天时降至103拷贝/ml,重症患者病毒载量在发病的第5~7天高于轻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核酸阳性率也随病程进展逐渐下降,但至第10天时,仍有约40%的阳性率,重症患者核酸阳性率在第6天和第8天高于轻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IgM抗体最早可在发病的第2天检测到,随病程进展逐渐上升,第10天时水平仍在上升;轻症患者IgM抗体水平在发病第4天高于重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IgM抗体阳性率在发病第6天时达到95%,轻症患者的IgM抗体阳性率在发病第5~6天显著高于重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登革热退热期的高病毒载量和低IgM抗体水平与疾病的严重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病毒载量 IGM抗体 动力学 疾病严重性
原文传递
《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解读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长泰 刘林娜 +1 位作者 张复春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2年第3期12-17,共6页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剧烈头痛、淋巴结肿大、皮疹等。该病主要流行于非洲的西部和中部。2022年5月以来,全球非流行国家暴发了猴痘疫情,且存在社区传播。猴痘大部分临床过程呈自限性,少数出现严重并发...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剧烈头痛、淋巴结肿大、皮疹等。该病主要流行于非洲的西部和中部。2022年5月以来,全球非流行国家暴发了猴痘疫情,且存在社区传播。猴痘大部分临床过程呈自限性,少数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为提高临床早期识别和规范诊疗能力,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了《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本文结合相关研究进展对指南进行解读,内容覆盖了猴痘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医疗机构内感染预防与控制等,以提高临床医师对猴痘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痘 猴痘病毒 诊断 治疗 指南解读
下载PDF
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健珍 冯婉婷 +3 位作者 李笑群 张春兰 袁小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874-2877,共4页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期间外周血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情况及其与治疗转归的关系。方法:收集接受替比夫定治疗的80例HBeAg阳性CHB患者在基线与治疗8、12、24、36、52周时的外周血,用流式细...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期间外周血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情况及其与治疗转归的关系。方法:收集接受替比夫定治疗的80例HBeAg阳性CHB患者在基线与治疗8、12、24、36、52周时的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对其血清白细胞介素(IL)-2、-4、-6、-10,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干扰素(IFN)-γ的表达水平进行动态检测,比较完全应答组、部分应答组、无应答组及各组在不同治疗时间点的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结果:完全应答组、部分应答组的Th1型细胞因子水平高于无应答组;而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则低于无应答组(P<0.05)。在完全应答组内IL-2、TNF-α及IFN-γ水平自服用替比夫定24周起及其后各时间点较基线时明显升高,IL-4、IL-6及IL-10水平自服用替比夫定24周起及其后各时间点较基线时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应答组内从服药36周起IL-2、TNF-α、IFN-γ水平较基线时升高,IL-4、IL-6及IL-10从服药36周起较基线时降低(P<0.05);无应答组在服药52周时IL-4、IL-6及IL-10水平较基线时明显升高(P<0.05)。结论:Th1/Th2型细胞因子的活性平衡与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的转归有一定相关性,替比夫定通过抑制HBV复制,能够上调Th1型细胞因子,下调Th2型细胞因子,可以改善CHB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E抗原阳性 细胞因子 替比夫定
下载PDF
登革热患者IgM/IgG抗体动力学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庾蕾 +4 位作者 洪文昕 邱爽 杨慧勤 王建 张复春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18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了解我国登革热患者登革病毒IgM/IgG抗体动力学,分析免疫状态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性。方法应用登革病毒IgM和IgG抗体捕获ELISA法动态检测1371例登革热患者登革病毒特异性IgM和IgG抗体,依据其水平判断患者的初次或二次感染状态。结果... 目的了解我国登革热患者登革病毒IgM/IgG抗体动力学,分析免疫状态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性。方法应用登革病毒IgM和IgG抗体捕获ELISA法动态检测1371例登革热患者登革病毒特异性IgM和IgG抗体,依据其水平判断患者的初次或二次感染状态。结果登革病毒IgM抗体水平随着病程进展迅速升高,至发病第6天阳性率即达95%以上,IgG抗体水平上升相对缓慢;初次感染与二次感染发生率分别为75.02%和24.98%;轻症和重症患者二次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差别;老年患者二次感染发生率(52.79%)显著高于青壮年患者(18.39%)。结论我国登革热患者以初次感染为主,老年患者二次感染发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登革病毒 二次感染 抗体 动力学
下载PDF
9例重症登革热死亡病例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粤平 王建 +5 位作者 洪文昕 杨慧勤 关家龙 童裕维 张复春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1期646-650,共5页
目的分析重症登革热死亡病例的临床特征和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3日至2019年9月10日广东省9例重症登革热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死亡报告等。9例患者均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确定血清登革病毒核酸阳性,部分患者进行病毒血清... 目的分析重症登革热死亡病例的临床特征和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3日至2019年9月10日广东省9例重症登革热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死亡报告等。9例患者均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确定血清登革病毒核酸阳性,部分患者进行病毒血清学分型。结果9例患者中位年龄为57.5岁,年龄范围为18~80岁;其中女6例;8例为本地病例,1例为输入性病例;发病集中于9月至10月。发病至就诊中位时间为3 d,发病至确诊中位时间为4 d。9例患者中,3例有基础疾病。9例患者均有发热,其中双峰热3例。入院前存在3项以上重症登革热预警指征者8例。入院时严重出血3例,休克1例,器官功能衰竭6例。3例患者进行了侵入性或有创性检查治疗,其中动脉穿刺置管、胃镜下钛夹止血、经皮穿刺插管冠状动脉造影术各1例。术后2例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1例发生皮下软组织大量出血。死亡原因为暴发性心肌炎导致心源性休克和致死性心律失常4例,脑炎和脑病3例,难治性休克1例,急性肝衰竭1例。6例进行血清学分型的患者中,登革病毒型(dengue virus type,DEN)-1有4例,DEN-2有2例。结论重症登革热患者主要死因为严重器官衰竭,尤其是暴发性心肌炎,以DEN-1感染多见。早期识别、及时救治、尽量避免有创性操作等可有效降低重症登革热患者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登革热 临床特征 死因分析
原文传递
白杨素对HIV-1感染、复制和CD4^+ T细胞活化的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曾耀英 +4 位作者 曾祥凤 林长乐 李海仙 黄秀艳 王通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9-102,107,共5页
目的:研究白杨素(CR)体外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感染和复制的影响及对植物血凝素(PHA)刺激的正常人外周血CD4+T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以CR对Calcein-AM标记的慢性感染HIV-1ⅢB的H9细胞(H9/HIV-1ⅢB)和MT-2细胞的融合、对HIV-1诱导的... 目的:研究白杨素(CR)体外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感染和复制的影响及对植物血凝素(PHA)刺激的正常人外周血CD4+T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以CR对Calcein-AM标记的慢性感染HIV-1ⅢB的H9细胞(H9/HIV-1ⅢB)和MT-2细胞的融合、对HIV-1诱导的MT-2细胞形成合胞体及对感染HIV-1的MT-2细胞产生p24抗原的影响,探讨其抗HIV-1活性;以PHA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CD69表达的百分率,分析CR对免疫活化的影响。结果:CR抑制H9/HIV-1ⅢB细胞与MT-2细胞融合、HIV-1诱导的MT-2细胞形成合胞体和P24抗原产生的选择指数分别为7.24±0.43、6.74±0.47和8.16±0.30;CR降低PHA刺激的CD4+T细胞CD69的表达。结论:CR体外对HIV-1的感染和复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可抑制抗原刺激的CD4+T细胞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杨素 HIV-1 细胞融合 慢性免疫活化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登革热血清抗体反应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在初次/二次感染判定中的意义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茜茜 雷杨 +4 位作者 温莺芬 王信 张复春 庾蕾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576-578,607,共4页
目的观察2014年登革热疫情中,登革病人特异性Ig M和Ig G抗体产生在病程中的动态变化特征,探讨其在初次感染及二次感染判定中的意义。方法收集38例住院登革热患者系列血清或血浆样品298份,至少包含发热期和极期中的3个时点。采用Panbio... 目的观察2014年登革热疫情中,登革病人特异性Ig M和Ig G抗体产生在病程中的动态变化特征,探讨其在初次感染及二次感染判定中的意义。方法收集38例住院登革热患者系列血清或血浆样品298份,至少包含发热期和极期中的3个时点。采用Panbio登革热Ig M/Ig G捕获ELISA法检测血清或血浆中特异性的抗体。每个样品做3个复孔,取平均值后使用试剂盒公式算出Panbio Units值。依据抗体的动态变化进行初次/二次感染判定,并与常用的依据Ig M/Ig G比值判定方法比较。结果观察到5种不同的登革病毒特异Ig M和Ig G抗体反应趋势。依据Ig G反应趋势可区分成2组。一组Ig G在病程的第4-5天可检测到,呈现快速上升。另一组在病程的第7天可检测到,一直维持在低的水平。依据Ig M和Ig G抗体反应趋势判定轻症样品中初次感染11例(29.7%);轻症样品中二次感染9例(24.4%);重症样品中初次感染7例(18.9%);重症样品中二次感染10例(27.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Ig M/Ig G一个时点比值法判定会出现将二次感染误判为初次感染的情况。结论依据Ig G反应趋势可以明确初次/二次感染的判定。2014年爆发的登革热疫情中,二次感染可能不是重症病例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抗体 初次感染 二次感染
原文传递
ppk1基因缺失对产ESBLs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区静怡 陈万山 +5 位作者 陈美君 李凌华 彭亮 梁烂 石亚玲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38-1245,共8页
探讨ppk1基因缺失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ESBLs-UPEC)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课题为实验性研究,2021年3至4月期间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检验科临床尿路感染患者尿液标本中分离1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探讨ppk1基因缺失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ESBLs-UPEC)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课题为实验性研究,2021年3至4月期间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检验科临床尿路感染患者尿液标本中分离1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型为TEM合并CTX-M-14型)的大肠埃希菌,命名为UE210113,并采用自杀质粒同源重组技术构建ppk1基因敲除株Δpk1并同时构建回补株Δpk1-C,用于开展研究ppk1基因对ESBLs-UPEC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使用Vitek2 Compact和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检测UE210113、Δpk1及Δpk1-C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UE210113、Δpk1及Δpk1-C的ESBLs、外膜蛋白以及主动外排系统基因进行定量分析。通过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与UE210113相比,Δpk1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妥布霉素、米诺环素和复方新诺明的敏感性增强(Z=-2.121,P<0.05;Z=-2.236,P<0.05;Z=-2.236,P<0.05;Z=-2.121,P<0.05),Δpk1-C的药敏性恢复与UE210113一致(Z=0,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耐药性相关基因的结果显示,Δpk1中编码ESBLs基因bla_(TEM)和bla_(CTX-M-14)表达量较UE210113明显下调,但在Δpk1-C未恢复表达;外膜蛋白基因omp F在Δpk1中的表达明显上调而omp A、omp C则表达下调,主动外排系统基因tol C、mdt A和mdt G在Δpk1中的表达相对下调,外膜蛋白和主动外排系统基因在Δpk1-C均能恢复表达。综上,ppk1基因的缺失影响了ESBLs-UPEC的外膜蛋白基因和主动外排系统蛋白基因的表达,使ESBLs-UPEC对多种药物的敏感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k1基因 尿路感染 大肠埃希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药物敏感性
原文传递
桑色素对小鼠T细胞增殖、周期和巨噬细胞分泌NO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臧宁 曾耀英 +4 位作者 季煜华 叶雪仪 黄秀艳 周建国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1-344,共4页
目的:研究桑色素(morin)对小鼠T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腹腔巨噬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um,NO)的影响。方法:以佛波醇酯(phorbol 12,13-dibutyrate,PDB)和离子霉素(ionomycin,Ion)联合刺激淋巴结来源的小鼠T淋巴细胞,再以不... 目的:研究桑色素(morin)对小鼠T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腹腔巨噬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um,NO)的影响。方法:以佛波醇酯(phorbol 12,13-dibutyrate,PDB)和离子霉素(ionomycin,Ion)联合刺激淋巴结来源的小鼠T淋巴细胞,再以不同终浓度的morin与上述细胞共培养,利用流式细胞术(FCM),以羧基荧光素双醋酸盐琥珀酰脂(carboxyfluorescein diacetate succinimide ester,CFDA-SE)染色检测T细胞的增殖;以碘化丙锭(pro-pidium iodide,PI)染色分析T细胞的细胞周期;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与不同浓度morin共培养,以Griess反应检测上清液中的NO含量。结果:CFDA-SE染色分析显示,PDB+Ion组的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为1.70±0.05,各浓度的morin对PDB+Ion刺激的T细胞增殖,具有明显地抑制作用,以100μmol/L的morin抑制作用最明显,PI为1.03±0.01(P<0.01)。细胞周期的分析结果表明,morin组中处于S期的细胞比率较高,与PDB+Ion组相比有明显差异。Griess反应检测NO含量的结果显示,各浓度组的morin均抑制LPS刺激巨噬细胞产生NO,100μmol/L的morin可将LPS刺激巨噬细胞产生NO为(12.89±0.11)μmol/L降低为(7.25±0.05)μmol/L,抑制作用最强。结论:Morin可显著抑制PDB+Ion刺激的T细胞增殖;其对增殖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为S期的细胞的阻滞;对LPS刺激巨噬细胞产生的NO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色素 T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巨噬细胞 一氧化氮
下载PDF
204例登革热患者病原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蔡晓莉 +6 位作者 雷华丽 邱爽 袁小珍 洪文昕 王建 胡凤玉 张复春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484-486,共3页
目的分析204例登革病毒感染者的病毒血清型别分布及抗体产生特征,为研究登革热流行动态特征及临床诊治策略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集登革热患者急性期血清,应用实时荧光PCR检测登革病毒核酸及分型,ELISA法检测登革病毒特异性抗体Ig G和Ig ... 目的分析204例登革病毒感染者的病毒血清型别分布及抗体产生特征,为研究登革热流行动态特征及临床诊治策略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集登革热患者急性期血清,应用实时荧光PCR检测登革病毒核酸及分型,ELISA法检测登革病毒特异性抗体Ig G和Ig M。结果共检测204例标本,其中179例登革病毒核酸阳性,DENV-1型、DENV-2型及DENV-3型分别占97.2%(174/179)、1.1%(2/174)及0.6%(1/174);DENV-1合并DENV-2型感染和DENV-1合并DENV-3型感染各1例。ELISA法结果显示Ig M、Ig G抗体阳性者分别为193例和47例,且Ig G抗体阳性者的Ig M抗体同为阳性,表明初次感染和二次感染分别为146例(75.6%,146/193)和47例(24.4%,47/193)。结论广州存在多种血清型流行及二次感染患者,提示今后广东省重症登革热的发生几率可能会有所增加,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PCR 登革病毒 血清型 登革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