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我国自焙阳极铝电解槽的技术改造 被引量:1
1
作者 于家谋 《轻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29-32,共4页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和电价的上涨,国内自焙槽的生产更加困难。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铝工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针对我国自焙槽生产状况,提出对自焙槽实施预焙化的技术改造方案,为我国中小铝厂的技术进步和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和电价的上涨,国内自焙槽的生产更加困难。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铝工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针对我国自焙槽生产状况,提出对自焙槽实施预焙化的技术改造方案,为我国中小铝厂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提出了方向。对延长企业经济寿命,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焙槽 预焙化 技术改造 铝电解槽 炼铝
下载PDF
论我国自焙阳极铝电解槽的技术改造方向 被引量:1
2
作者 于家谋 《中国有色冶金》 1998年第6期47-51,共5页
通过对我国自焙槽生产情况、经济合理性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对自焙槽实施预焙化技改方案。
关键词 自焙槽 预焙化 预焙槽 技术改造
下载PDF
降低大型铝电解槽压降的技术应用
3
作者 王民 《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 CAS 2016年第1期32-36,共5页
槽电压是铝电解槽的重要参数,降低槽电压是铝电解生产中节能的核心途径之一。基于重庆旗能电铝有限公司的现有槽型,分别分析了降低气泡压降的阳极开槽技术、降低电解质压降的电解质成分改良技术、阴极开缝技术以及降低阳极压降的磷生铁... 槽电压是铝电解槽的重要参数,降低槽电压是铝电解生产中节能的核心途径之一。基于重庆旗能电铝有限公司的现有槽型,分别分析了降低气泡压降的阳极开槽技术、降低电解质压降的电解质成分改良技术、阴极开缝技术以及降低阳极压降的磷生铁配比改良技术。试验槽现场测试结果显示这四项技术都能取得明显的降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电解 槽电压 压降
原文传递
异型侧部碳块在60KA侧插自焙槽上的应用
4
作者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1-23,共3页
铝电解槽侧壁采用异型碳块取代原标准碳块试验,在国内尚属首次.本文论述了使用异型侧部碳块的理论依据和实施效果,为铝电解槽的改造及节能降耗提供了技术上可行的方案.
关键词 铝电解槽 异型侧部碳块 侧插自焙槽 炼铝
下载PDF
谈谈现场设计服务与工程建设质量
5
作者 《有色金属设计》 1998年第4期30-33,共4页
根据我国目前工程项目建设特点,结合具体工程项目实例,论述了抓好现场设计服务工作是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现场设计服务 工程建设质量 工程建设 工程项目
下载PDF
简议在铝电解厂引入660V电压的必要性
6
作者 杨溢 《有色金属设计》 2014年第2期60-62,共3页
通过对铝电解厂的用电特点进行分析,提出采用660 V替代380 V低压配电方式,并分析了其优越性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指出采用这样的配电方式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关键词 铝电解厂 660V低压配电 经济性
下载PDF
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羊膜移植与常规术式治疗翼状胬肉复发率的比较 被引量:23
7
作者 王伟娟 史秀茹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81-884,共4页
目的通过对3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复发率的比较,评价它们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翼状胬肉84例(86眼),原发性74例(76眼),复发性10例(10眼)。将其随机分为3组,A组: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20例(20眼);B组:翼状胬肉切除加自... 目的通过对3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复发率的比较,评价它们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翼状胬肉84例(86眼),原发性74例(76眼),复发性10例(10眼)。将其随机分为3组,A组: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20例(20眼);B组:翼状胬肉切除加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37例(38眼);C组:翼状胬肉切除加保存羊膜移植术27例(28眼)。复发率的三组样本数据间比较采用x^2检验,两两比较采用精确计算概率法。结果A、B、C组3种手术治疗翼状胬肉复发率分别为30.00%、5.26%、7.14%。经统计分析,A与B、A与C复发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与C (P=1.000)复发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翼状胬肉切除加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或保存羊膜移植可以降低复发率,缩短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是较有效的安全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羊膜 角膜缘干细胞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与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的比较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力军 +1 位作者 孙智勇 史秀茹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79-582,共4页
目的 研究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 (LASEK)与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在治疗 - 8 0 0D以下近视的异同。方法  4 6例近视度数在 - 1 75~ - 8 0 0D的患者在双眼同时治疗时 ,其中一只眼行PRK治疗 ,另一只眼行LASEK治疗 ,... 目的 研究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 (LASEK)与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在治疗 - 8 0 0D以下近视的异同。方法  4 6例近视度数在 - 1 75~ - 8 0 0D的患者在双眼同时治疗时 ,其中一只眼行PRK治疗 ,另一只眼行LASEK治疗 ,观察上皮愈合时间 ,记载疼痛程度 ,对比术后 6个月内视力、屈光状态及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 (Haze)程度。结果 LASEK组上皮愈合时间平均为 3 4 9d ,PRK组为 2 87d ,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平均疼痛指数LASEK组为 2 0 4 ,PRK组为 2 4 5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术后 6个月内两组间视力及屈光度恢复的差异无显著意义 (P>0 0 5 ) ,并发症的发生无差异。LASEK组术后Haze程度明显低于PRK组 (P <0 0 5 )。结论 LASEK可以和PRK一样安全有效地治疗低于 - 8 0 0D的近视 ,并且与PRK相比 ,可以降低早期疼痛水平 ,减少Haze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PRK LASEK 角膜上皮 近视 并发症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差异 结论 意义
原文传递
超薄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与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治疗薄角膜高度近视眼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史秀茹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17-521,共5页
目的探讨超薄角膜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和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在治疗中央角膜厚度<500μm的高度近视眼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使用超薄瓣LASIK和LASEK两种方法治疗近视度数>-6·00D、... 目的探讨超薄角膜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和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在治疗中央角膜厚度<500μm的高度近视眼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使用超薄瓣LASIK和LASEK两种方法治疗近视度数>-6·00D、角膜厚度为450~500μm的近视眼患者。其中超薄瓣LASIK组23人39只眼,近视度数为-6·00^-9·50D,平均-7·51D。LASEK组19人37只眼,近视度数为-6·00^-11·50D,平均为-7·50D。分别于治疗后1、3、6、12个月检查并记录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等值球镜度、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程度等并进行比较。结果超薄瓣LASIK组术后反应较轻,LASEK组角膜上皮完整时间平均为4d,术后裸眼视力超薄瓣LASIK组恢复较快,在术后1、3、6、12个月裸眼视力在1·0以上者分别占64·1%、87·2%、87·2%和79·3%,LASEK组分别为37·8%、75·7%、67·6%和71·4%。等值球镜度在±0·50D之间者超薄瓣LASIK组为48·7%、51·3%、61·5%、82·8%,LASEK组为51·4%、45·9%、45·9%和57·1%。术中、术后无发生严重并发症,超薄瓣LASIK组并发症主要为角膜瓣细小条纹和过矫,LASEK组并发症主要为屈光回退和轻微的haze。结论超薄瓣LASIK在治疗高度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与LASEK相同,而治疗后的稳定性优于LASEK,患者的满意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近视 角膜磨镶术 激光原位 角膜切削术 上皮下 激光
原文传递
严重眼球破裂伤无光感眼合并角膜血染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0
10
作者 颜华 许瀛海 +2 位作者 姚宝群 张静楷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12-214,共3页
目的 探讨严重眼球破裂伤无光感眼合并角膜血染的手术治疗效果 ,并分析相关因素。 方法  7例患者 7只眼因严重眼球破裂伤无光感合并角膜血染接受 2期临时人工角膜下玻璃体切割联合角膜移植手术。 2期手术前 7只眼均角膜血染 ,前房及... 目的 探讨严重眼球破裂伤无光感眼合并角膜血染的手术治疗效果 ,并分析相关因素。 方法  7例患者 7只眼因严重眼球破裂伤无光感合并角膜血染接受 2期临时人工角膜下玻璃体切割联合角膜移植手术。 2期手术前 7只眼均角膜血染 ,前房及玻璃体积血 ,视网膜脉络膜脱离。 1期与 2期手术间隔时间平均 18d(12~ 2 1d)。手术前视力均无光感 ,眼压平均 3mm Hg(1mm Hg =0 .133k Pa) (2~5 mm Hg)。随访平均时间 12个月 (6~ 30个月 )。 结果  5只眼恢复光感以上视力 ,矫正视力从光感至0 .0 5。视网膜复位 5只眼 (5 / 7)。眼压平均 12 mm Hg(5~ 15 mm Hg) ,明显高于手术前眼压 (P<0 .0 5 )。并发症包括一过性高眼压 (1只眼 ) ,角膜新生血管 (4只眼 ) ,角膜排斥反应 (4只眼 ) ,眼球萎缩 (2只眼 )。 结论 临时人工角膜下玻璃体切割联合角膜移植手术是挽球严重眼球破裂伤无光感眼合并角膜血染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眼球破裂伤 无光感眼 合并症 角膜血染 手术治疗 相关因素
原文传递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史秀茹 +1 位作者 王力军 吴世英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60-262,共3页
目的 研究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LASIK)治疗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LASIK治疗 463眼高度近视的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术后裸眼视力与术前相比 ,75 2 9%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为不完全... 目的 研究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LASIK)治疗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LASIK治疗 463眼高度近视的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术后裸眼视力与术前相比 ,75 2 9%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为不完全角膜瓣占 0 86% ,游离角膜瓣占 0 43 % ,角膜瓣偏位占 0 2 2 % ,角膜缘出血占 7 3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瓣下异物 2 8% ,屈光欠矫或过矫 9 8% ,层间角膜炎症 0 43 % ,皮质类固醇性高眼压 0 43 % ,角膜上皮植入 0 65 %。结论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安全有效 ,但需完善的设备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 原位角膜磨镶术 高度近视 LASIK
下载PDF
屈光参差眼角膜地形图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史秀茹 《眼科研究》 CSCD 2000年第3期247-248,共2页
目的 观察屈光参差近视眼双眼角膜地形图的异同。方法 用AlconEH 2 70角膜地形图仪测量 5 9例屈光参差组双眼角膜地形图 ,分析双眼角膜地形图参数及图形分布情况 ,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屈光参差组中双眼角膜地形图一致者占 77 97% ... 目的 观察屈光参差近视眼双眼角膜地形图的异同。方法 用AlconEH 2 70角膜地形图仪测量 5 9例屈光参差组双眼角膜地形图 ,分析双眼角膜地形图参数及图形分布情况 ,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屈光参差组中双眼角膜地形图一致者占 77 97% ,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P >0 0 5 )。屈光参差组中两眼Ks ,Kf值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屈光参差近视眼双侧角膜地形图形状高度一致 ,屈光参差眼的发生与角膜屈光力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参差眼 角膜地形图 图形分析
下载PDF
PRK和LASIK治疗后屈光回退的再治疗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力军 史秀茹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50-352,共3页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 ,PRK )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excimerlaserinsitukeratomilusis ,LASIK )术后屈光回退和欠矫再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稳定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7例LASIK...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 ,PRK )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excimerlaserinsitukeratomilusis ,LASIK )术后屈光回退和欠矫再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稳定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7例LASIK和 13例PRK术后再次治疗的病例。LASIK组在首次术后 5 89月 ,采用原瓣掀起法治疗 ;PRK组在首次术后 13 15月 ,采用机械刮除上皮后PRK的方法治疗。结果 :LASIK组治疗后裸眼视力≥ 0 5者占 10 0 % ,≥ 1 0者占 5 9 2 6% ,等值球镜度在± 0 5 0D之间占 5 9 2 6% ,在± 1 0 0D之间占77 78% ,1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 2行 ,没有眼发生再次回退。PRK组治疗后裸眼视力≥ 0 5者占 61 5 4% ,≥ 1 0者占 5 3 89% ,等值球镜度在± 0 5 0D之间占 46 15 % ,等值球镜度在± 1 0 0D之间占 61 5 4% ,3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 2行 ,5眼再次发生屈光回退。结论 :对于屈光手术的矫正不足的再治疗 ,LASIK术后的再治疗在安全性 ,稳定性 ,有效性等各方面均优于PRK的再治疗 ,而且等待时间短 ,稳定性好 ,易于操作。PRK术后的再治疗应等待更长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K LASIK 治疗 后屈光回退 再治疗 激光手术 角膜 近视
原文传递
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 被引量:6
14
作者 颜华 许瀛海 +2 位作者 张静楷 姚宝群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 评价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成功率 ,并分析有关因素。 方法 对 11例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 18% C3F8或硅油手术。术后严格俯卧位至少 2周以上。 结果  10只眼黄斑裂孔闭合视... 目的 评价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成功率 ,并分析有关因素。 方法 对 11例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 18% C3F8或硅油手术。术后严格俯卧位至少 2周以上。 结果  10只眼黄斑裂孔闭合视网膜复位。 10只眼术后视力提高 ,1只眼术后视力无变化。术后主要并发症为晶状体核轻度硬化 1只眼 ,眼压升高 1只眼 ,纤维素性渗出 2只眼 ,双眼复视 1只眼。 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填充 18% C3F8或硅油是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前详细检查眼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黄斑裂孔 视网膜脱离 眼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伴有系统性疾病的白内障患者手术疗效及围手术期处理原则 被引量:6
15
作者 田美花 孟祥达 +5 位作者 孙智勇 于金国 韩琪 陈松 颜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评价伴有系统性疾病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疗效和围手术期处理原则。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诊断为白内障并伴有系统性疾病且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 目的评价伴有系统性疾病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疗效和围手术期处理原则。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诊断为白内障并伴有系统性疾病且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401例(499眼)为研究对象,加强术前围手术期管理,术后随访至少3个月,对比观察术前及术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角膜内皮细胞数,并分析眼部并发症与系统性疾病的关系。结果术后3个月,BCVA较术前提高者481眼(96.39%),不变者12眼(2.40%),下降者6眼(1.20%)。术前眼压为(16.64±4.76)mmHg(1 kPa=7.5 mmHg),术后3个月为(15.79±5.98)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10,P<0.05)。术前角膜内皮细胞数为(2523.80±469.52)个·mm^(-2),术后3个月为(2245.56±469.94)个·m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7.307,P<0.05)。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一过性角膜水肿168眼(33.67%)、一过性高眼压63眼(12.63%)、一过性低眼压7眼(1.40%)、前房渗出14眼(2.81%)。通过分类变量分析,2型糖尿病、尿毒症与术后一过性高眼压均相关(均为P<0.05);冠心病与术后一过性低眼压相关(P<0.05);2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尿毒症、系统性红斑狼疮与术后一过性角膜水肿均相关(均为P<0.05);系统性红斑狼疮与术后前房渗出相关(P<0.05)。术后随访期内患者系统性疾病均稳定。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伴有系统性疾病的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前完善全身相关检查并控制系统性疾病是安全完成手术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疾病 白内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围手术期处理
下载PDF
Internet和眼科医生 被引量:6
16
作者 史秀茹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11期659-661,共3页
关键词 眼科医生 INTERNET 信息利用
原文传递
LASEK、PRK和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早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智勇 史秀茹 +1 位作者 王力军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5年第3期393-395,共3页
目的:评价比较采用LASEK、PRK和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LASEK、PRK和LASIK治疗高度近视各30眼的临床资料,其中LASEK治疗的为角膜较薄、不能行LASIK治疗的高度近视。LASEK、PRK和LASIK均采用NIDEKEC-5000型准... 目的:评价比较采用LASEK、PRK和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LASEK、PRK和LASIK治疗高度近视各30眼的临床资料,其中LASEK治疗的为角膜较薄、不能行LASIK治疗的高度近视。LASEK、PRK和LASIK均采用NIDEKEC-5000型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进行激光切削,术后随访6个月,对术后疼痛、haze、裸眼视力和屈光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PRK相比,LASEK术后疼痛轻,haze发生率低。比较LASEK术后6个月时裸眼视力与术前矫正视力,差异无显著性(P>0.05)。比较术后1、2和6个月时LASEK、PRK或LASIK各组的屈光度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LASEK在治疗高度近视时,可产生很好的早期疗效。LASEK较PRK术后反应轻,较LASIK手术安全性高,可避免LASIK中角膜瓣并发症的发生,更适合角膜较薄的高度近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 角膜磨镶术 近视
下载PDF
ICL植入后在眼内的位置稳定性与术眼视觉质量变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薛兰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8-231,共4页
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及环曲面ICL(toric ICL,TICL)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可植入式人工晶状体,主要矫治高度近视以及角膜条件不适合角膜激光手术的中低度近视。术前精准的测量,术中安全的植入与术后... 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及环曲面ICL(toric ICL,TICL)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可植入式人工晶状体,主要矫治高度近视以及角膜条件不适合角膜激光手术的中低度近视。术前精准的测量,术中安全的植入与术后合适的位置是保证ICL矫正效果的关键,且中央孔型V4c ICL的出现更大程度地保证了该手术的安全性。然而术后ICL及TICL在眼内的位置并非一成不变,有研究表明,ICL术后拱高有逐年降低的趋势,原因不明。TICL术后可发生自发旋转,引起视力的下降,是TICL更换的主因之一。术后中央孔的位置的变化也需要引起关注。此外,ICL/TICL植入术后术眼的视觉质量会发生改变,然而人工晶状体在眼内位置的变动是否会对术后的视觉质量造成影响,也是需要关注并探究的问题。因此本文将对ICL术后拱高的变化、TICL轴位的改变、ICL术后中央孔位置的变化及其原因,以及这些改变对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进行综述,希望对术前ICL/TICL的精准选择以及手术设计有临床指导意义,提高ICL植入矫正近视屈光不正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CL) 拱高 旋转度 中央孔 高阶像差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术前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
19
作者 孙亚杰 +5 位作者 江枫 韩寒 赵娉婷 孟祥达 孙昂 苏雯琪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24年第9期641-648,共8页
目的评估玻璃体切除术(PPV)术前玻璃体内注射不同类型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随机对照研究。纳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9年7月至2022年12月的PDR 90例(90只眼)。将患者通过... 目的评估玻璃体切除术(PPV)术前玻璃体内注射不同类型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随机对照研究。纳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9年7月至2022年12月的PDR 90例(90只眼)。将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个组:雷珠单抗组(30例,30只眼)、康柏西普组(30例,30只眼)以及阿柏西普组(30例,30只眼)。每组患者均初始接受玻璃体内注射相应药物的治疗,3~4 d后进行PPV手术。比较3组在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黄斑中心区厚度(CMT)及黄斑囊样水肿(CME)的发生率。结果最终,雷珠单抗组中29例(96.7%),康柏西普组中30例(100.0%),阿柏西普组中27例(90.0%)完成随访。雷珠单抗组、康柏西普组及阿柏西普组3组患者在注药及PPV术后6个月的BCVA分别为1.83±0.69、0.78±0.52,1.86±0.78、0.70±0.71,2.03±0.63、0.76±0.60,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6、6.01、7.62,均P<0.001),且3组间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6、0.24,P=0.470、0.787)。注药前及PPV术后6个月,3组患者的CMT分别为(306.32±124.04)、(300.86±118.98),(304.86±76.35)、(271.20±102.03),(371.67±129.54)、(308.63±103.03)μm,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1.43、1.98,P=0.867、0.158、0.05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3.34、1.26,P=0.040、0.288)。雷珠单抗组术后6个月CME发生率(17.2%,5/29)与注药前(34.5%,10/2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25,P=0.115),康柏西普组术后6个月CME发生率(10.0%,3/30)与注药前(36.7%,11/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P=0.015),阿柏西普组术后6个月CME发生率(14.8%,4/27)与注药前(40.7%,11/2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P=0.033);注药前与PPV术后6个月3组间CME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4、0.67,P=0.887、0.739)。结论PPV术前应用雷珠单抗、康柏西普和阿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治疗PDR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玻璃体切除术 雷珠单抗 康柏西普 阿柏西普
原文传递
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后白内障手术屈光异常人工晶状体置换一例
20
作者 唐海花 +1 位作者 乔建玉 孙堂胜 《眼科》 CAS 2024年第5期399-400,共2页
一例65岁女性6年前因闭角型青光眼行双眼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及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植入+26 D IOL,术后出现-4.0 D屈光异常,核对多种检查设备及计算公式后排除IOL植入异常,排除囊袋阻滞综合征,考虑激光周边虹膜成... 一例65岁女性6年前因闭角型青光眼行双眼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及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植入+26 D IOL,术后出现-4.0 D屈光异常,核对多种检查设备及计算公式后排除IOL植入异常,排除囊袋阻滞综合征,考虑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及长期高血糖造成晶状体虹膜隔力量减弱,有效人工晶状体位置前移,给予置换+22.5 D IOL后3个月矫正视力1.0(-0.5 DS/-1.0 DC×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 IOL置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