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新疆阿勒泰骆驼峰崩塌发育特征及破坏机理
被引量:
1
1
作者
赖
润
森
张紫昭
+3 位作者
陈德斌
刘新宇
于喜坤
刘涛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86-1199,共14页
新疆阿勒泰骆驼峰崩塌位于阿勒泰市重点景区中,对游客、坡前公路及过往人员车辆构成威胁。新疆阿勒泰复向斜褶皱发育复杂,岩体在内外地质作用下劈理和节理等地质构造较为发育,导致该地区崩塌地质灾害危害程度较高。为有效防控阿勒泰市...
新疆阿勒泰骆驼峰崩塌位于阿勒泰市重点景区中,对游客、坡前公路及过往人员车辆构成威胁。新疆阿勒泰复向斜褶皱发育复杂,岩体在内外地质作用下劈理和节理等地质构造较为发育,导致该地区崩塌地质灾害危害程度较高。为有效防控阿勒泰市骆驼峰崩塌灾害,综合利用野外地质调查、InSAR监测、节理统计及理论分析等方法,探明了骆驼峰崩塌危岩体的几何形态和变形破坏特征,揭示了其成因和破坏机理。结果表明,研究区以滑移式崩塌为主,共分为崩塌区、陡崖斜坡和堆积区3个区段;得到最优势节理结构面曲线产状为37°∠70°,总结出该崩塌共存在3种岩体破坏模式;崩塌失稳模式为卸荷-拉裂-滑移,破坏机理可总结为地质构造-地形高差-节理结构面剪切-岩性差异性风化-水、冻融作用等因素诱发-岩体拉裂卸荷等多方面共同作用导致崩塌的变形破坏。研究成果可为阿勒泰骆驼峰景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景区开发规划提供参考,也为类似地区的凝灰岩崩塌灾害的发育特征及破坏机理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AR监测
滑移式崩塌
失稳模式
破坏机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疆崩滑流地质灾害孕灾环境分区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紫昭
张天栋
+4 位作者
于喜坤
吕倩俐
赖
润
森
贾竣予
刘新宇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29-1144,共16页
新疆地域广阔,地质灾害点多、面广,自然地理条件和地质环境背景差距较大,因此地质灾害孕灾环境合理分区至关重要。本文在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大气降水和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对崩滑流地质灾害分布影响的基础上进行了孕灾环境分区...
新疆地域广阔,地质灾害点多、面广,自然地理条件和地质环境背景差距较大,因此地质灾害孕灾环境合理分区至关重要。本文在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大气降水和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对崩滑流地质灾害分布影响的基础上进行了孕灾环境分区,并选取了不同典型区域内有代表性的崩滑流地质灾害开展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的专门研究。结果如下:(1)将新疆地区崩滑流地质灾害的孕灾环境划分为阿尔泰山与准噶尔西部山区、准噶尔盆地区、天山北麓区、天山南麓区、吐哈盆地区、塔里木盆地区、昆仑山区等共计7个区域;(2)空间分布上,新疆地区独有的崩滑流地质灾害分布规律是沿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环绕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呈开口朝东的“E”字型分布,在时间分布上,新疆崩滑流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大气降水、冰雪融化关系最为密切;(3)阿尔泰山与准噶尔西部山区、天山南坡、阿尔金山与昆仑山3个区域崩塌和泥石流地质灾害最为发育,天山北坡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最为发育,地形地貌、地层岩性、降水等地质环境条件与这些灾害的形成密不可分。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总结归纳新疆崩滑流地质灾害的分布、孕灾环境、孕灾机制等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地质灾害在哪里”这一地质灾害防治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滑流
孕灾环境
形成机制
新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疆温宿县卡坡土质崩塌群形成机理与失稳模式研究
3
作者
刘新宇
张艳阳
+4 位作者
张紫昭
史光明
王双成
赖
润
森
陈德斌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67-1185,共19页
土质崩塌是一种危险性极高且广泛分布的地质灾害,是当前地质灾害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阿克苏地区一带土质崩塌灾害发灾频率显著上升,尤其是以温宿县卡坡区域为中心的土质崩塌群最为典型,由于该区域受地形地貌、复杂地层、侵蚀作...
土质崩塌是一种危险性极高且广泛分布的地质灾害,是当前地质灾害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阿克苏地区一带土质崩塌灾害发灾频率显著上升,尤其是以温宿县卡坡区域为中心的土质崩塌群最为典型,由于该区域受地形地貌、复杂地层、侵蚀作用等影响,至今仍存在众多崩塌隐患点,严重威胁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本研究以温宿县卡坡崩塌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收集资料、理论分析等手段,阐述了卡坡崩塌群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和类型,深入剖析其影响因素及形成机理,对失稳模式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并根据崩塌失稳过程的演化关系,总结灾害的启动规律与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卡坡崩塌群的形成是多因素相耦合的结果,其中土体自身性质和降雨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研究区崩塌多以倾倒式为主,针对该类型的运动失稳模式,本文从节理裂隙发育、降雨入渗、坡脚凹腔破坏和土体强度变化等多角度出发,将研究区倾倒式崩塌的失稳演化过程归纳为“节理裂隙-凹腔发育阶段→水-节理面作用阶段→危岩体沿支撑点的倾倒运动阶段→崩塌体的失稳堆积阶段”4个过程。本文的研究成果能为该地区及类似土质崩塌的形成机理和失稳规律的系统性研究提供借鉴意义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坡崩塌群
土质崩塌
形成机理
失稳模式
倾倒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疆阿勒泰骆驼峰崩塌发育特征及破坏机理
被引量:
1
1
作者
赖
润
森
张紫昭
陈德斌
刘新宇
于喜坤
刘涛
机构
新疆大学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
深部岩体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新疆大学研究基地
新疆地矿局第二水文工程地质大队
出处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86-1199,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号:4196703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研发项目(资助号:2021B03004-4)
202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文摘
新疆阿勒泰骆驼峰崩塌位于阿勒泰市重点景区中,对游客、坡前公路及过往人员车辆构成威胁。新疆阿勒泰复向斜褶皱发育复杂,岩体在内外地质作用下劈理和节理等地质构造较为发育,导致该地区崩塌地质灾害危害程度较高。为有效防控阿勒泰市骆驼峰崩塌灾害,综合利用野外地质调查、InSAR监测、节理统计及理论分析等方法,探明了骆驼峰崩塌危岩体的几何形态和变形破坏特征,揭示了其成因和破坏机理。结果表明,研究区以滑移式崩塌为主,共分为崩塌区、陡崖斜坡和堆积区3个区段;得到最优势节理结构面曲线产状为37°∠70°,总结出该崩塌共存在3种岩体破坏模式;崩塌失稳模式为卸荷-拉裂-滑移,破坏机理可总结为地质构造-地形高差-节理结构面剪切-岩性差异性风化-水、冻融作用等因素诱发-岩体拉裂卸荷等多方面共同作用导致崩塌的变形破坏。研究成果可为阿勒泰骆驼峰景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景区开发规划提供参考,也为类似地区的凝灰岩崩塌灾害的发育特征及破坏机理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InSAR监测
滑移式崩塌
失稳模式
破坏机理
Keywords
InSAR monitoring
Sliding collapse
Instability mode
Failure mechanism
分类号
P642.21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疆崩滑流地质灾害孕灾环境分区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紫昭
张天栋
于喜坤
吕倩俐
赖
润
森
贾竣予
刘新宇
机构
新疆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出处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29-1144,共16页
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研发项目(资助号:2021B03004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号:41967036).
文摘
新疆地域广阔,地质灾害点多、面广,自然地理条件和地质环境背景差距较大,因此地质灾害孕灾环境合理分区至关重要。本文在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大气降水和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对崩滑流地质灾害分布影响的基础上进行了孕灾环境分区,并选取了不同典型区域内有代表性的崩滑流地质灾害开展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的专门研究。结果如下:(1)将新疆地区崩滑流地质灾害的孕灾环境划分为阿尔泰山与准噶尔西部山区、准噶尔盆地区、天山北麓区、天山南麓区、吐哈盆地区、塔里木盆地区、昆仑山区等共计7个区域;(2)空间分布上,新疆地区独有的崩滑流地质灾害分布规律是沿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环绕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呈开口朝东的“E”字型分布,在时间分布上,新疆崩滑流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大气降水、冰雪融化关系最为密切;(3)阿尔泰山与准噶尔西部山区、天山南坡、阿尔金山与昆仑山3个区域崩塌和泥石流地质灾害最为发育,天山北坡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最为发育,地形地貌、地层岩性、降水等地质环境条件与这些灾害的形成密不可分。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总结归纳新疆崩滑流地质灾害的分布、孕灾环境、孕灾机制等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地质灾害在哪里”这一地质灾害防治关键问题。
关键词
崩滑流
孕灾环境
形成机制
新疆
Keywords
Collapse
landslide and debris flow
Disaster environment
Formation mechanism
Xinjiang
分类号
P642.21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P642.22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P642.23 [天文地球—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疆温宿县卡坡土质崩塌群形成机理与失稳模式研究
3
作者
刘新宇
张艳阳
张紫昭
史光明
王双成
赖
润
森
陈德斌
机构
新疆大学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
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水文工程地质大队
出处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67-1185,共1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号:4196703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研发任务专项资助项目(资助号:2021B03004-4).
文摘
土质崩塌是一种危险性极高且广泛分布的地质灾害,是当前地质灾害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阿克苏地区一带土质崩塌灾害发灾频率显著上升,尤其是以温宿县卡坡区域为中心的土质崩塌群最为典型,由于该区域受地形地貌、复杂地层、侵蚀作用等影响,至今仍存在众多崩塌隐患点,严重威胁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本研究以温宿县卡坡崩塌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收集资料、理论分析等手段,阐述了卡坡崩塌群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和类型,深入剖析其影响因素及形成机理,对失稳模式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并根据崩塌失稳过程的演化关系,总结灾害的启动规律与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卡坡崩塌群的形成是多因素相耦合的结果,其中土体自身性质和降雨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研究区崩塌多以倾倒式为主,针对该类型的运动失稳模式,本文从节理裂隙发育、降雨入渗、坡脚凹腔破坏和土体强度变化等多角度出发,将研究区倾倒式崩塌的失稳演化过程归纳为“节理裂隙-凹腔发育阶段→水-节理面作用阶段→危岩体沿支撑点的倾倒运动阶段→崩塌体的失稳堆积阶段”4个过程。本文的研究成果能为该地区及类似土质崩塌的形成机理和失稳规律的系统性研究提供借鉴意义和理论支撑。
关键词
卡坡崩塌群
土质崩塌
形成机理
失稳模式
倾倒式
Keywords
Kapo collapse group
Soil collapse
Formation mechanism
Instability mode
Tipping type
分类号
P642.21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新疆阿勒泰骆驼峰崩塌发育特征及破坏机理
赖
润
森
张紫昭
陈德斌
刘新宇
于喜坤
刘涛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新疆崩滑流地质灾害孕灾环境分区及其形成机制
张紫昭
张天栋
于喜坤
吕倩俐
赖
润
森
贾竣予
刘新宇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新疆温宿县卡坡土质崩塌群形成机理与失稳模式研究
刘新宇
张艳阳
张紫昭
史光明
王双成
赖
润
森
陈德斌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