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食管癌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1
作者 杨艳 《安徽医药》 CAS 2012年第7期1038-1039,共2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09年5月来该院就诊治疗的8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外科护理方法;实验组42例,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进行围手术期的处... 目的探讨食管癌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09年5月来该院就诊治疗的8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外科护理方法;实验组42例,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进行围手术期的处理,比较两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应激症,并发症及术后生理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应激症较少,手术切口感染等并发症较轻,术后患者出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食管癌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食管癌
下载PDF
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22
2
作者 谭何易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4期467-472,共6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提高手术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至2013年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外科接受食管癌根治术的2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将...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提高手术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至2013年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外科接受食管癌根治术的2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其中感染组患者95例,男性73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63.8±7.5)岁;对照组患者120例,男性83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61.7±6.3)岁。利用卡方检验对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变部位、吸烟史、手术持续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及术前并发症进行率的比较,并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进一步明确食管癌切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卡方检验结果表明,术后肺感染组患者高龄(≥60岁)、肿瘤发生部位、吸烟史(≥20年)、手术持续时间(≥3 h)、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2 h)、术前并发症(糖尿病、COPDⅢ级以上、低蛋白血症)的比重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0岁(χ2=4.201、P=0.04)、烟龄≥20年(χ2=11.204、P=0.001)、病变部位(χ2=12.415、P=0.000)、手术时间≥3 h(χ2=4.28、P=0.045)、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2 h(χ2=4.565、P=0.033)、术前并发糖尿病(χ2=7.335,P=0.007)、术前合并低蛋白血症(χ2=4.97、P=0.026)及术前合并COPDⅢ级以上(χ2=5.225、P=0.022)是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年龄≥60岁、烟龄≥20年、肿瘤发生部位、手术时间≥3 h、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2 h、术前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或重度肺功能受损是食管癌切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体外循环脑损伤及脑保护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3
作者 梅波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0年第2期125-128,共4页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脏手术 脑损伤 脑保护
下载PDF
食管癌切除经食管床行弓上食管胃机械吻合术280例 被引量:16
4
作者 杨洲 杨绍福 +2 位作者 贾维坤 马顺然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436-437,共2页
目的总结使用弯管型吻合器经主动脉弓后食管床行食管胃吻合术的临床经验。方法280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行食管癌切除、经弓后食管床行弓上食管胃机械吻合术,采用多次或一次性弯管型吻合器。结果一次吻合成功278例,吻合失败2例,改为原位... 目的总结使用弯管型吻合器经主动脉弓后食管床行食管胃吻合术的临床经验。方法280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行食管癌切除、经弓后食管床行弓上食管胃机械吻合术,采用多次或一次性弯管型吻合器。结果一次吻合成功278例,吻合失败2例,改为原位修补或弓旁手工吻合。全组患者均无吻合口出血。术后随访244例(87.1%),随访时间140个月。死亡3例,死亡原因:吻合口瘘、严重感染2例,心肌梗死1例。发生膈疝2例(合并胸胃穿孔1例),乳糜胸2例,经对症处理治愈;其余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远期出现吻合口狭窄5例,均经沙氏扩张器扩张13次后缓解或治愈。结论中、下段食管癌患者采用左胸后外侧肋间切口,使用弯管型吻合器经弓后食管床行食管胃弓上吻合,手术难度虽较大,对施术者的手术技术要求较高,但术后胃肠道重建符合正常消化道解剖结构,并发症较少,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食管胃机械吻合术 食管床
下载PDF
医学生临床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5
5
作者 蔡天燕 梅波 +3 位作者 腾小娇 魏彦玲 樊国康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598-600,共3页
临床毕业实习是医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在临床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是培养成为合格临床医生的关键环节,临床实习管理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临床实习质量的高低。文章通过问卷对我校临床医学系本科2005级实习生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临床实习管理... 临床毕业实习是医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在临床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是培养成为合格临床医生的关键环节,临床实习管理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临床实习质量的高低。文章通过问卷对我校临床医学系本科2005级实习生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临床实习管理存在若干问题,并结合实践提出了加强临床实习管理的应对措施,对提高医学院校实习生实习质量和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实习管理 实习质量 医学生
下载PDF
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药物敏感性 被引量:11
6
作者 谭何易 唐胜军 +5 位作者 罗永强 严高武 汪玉磊 谢婧 黄婷婷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胸外科于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14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胸外科于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14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病原菌分类及其药物敏感性。结果 141例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者中共检出病原菌249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204株、占81.93%),其中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均较高,分别占15.26%、14.06%、13.25%和10.04%;革兰阳性菌检出41株(占16.46%),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D群)和咽峡炎链球菌较常见,分别占5.62%、3.61%和2.81%;真菌检出率较低,仅4株(占1.61%)。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左氧氟沙星和亚胺培南有较高的敏感性,敏感率为68.00%~100.00%,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和头孢他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敏感率为90.00%以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D群)和咽峡炎链球菌分别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以及青霉素有较高的敏感性,敏感率均接近100.00%。结论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可试验性选用左氧氟沙星或亚胺培南抗感染治疗;其次可考虑革兰阳性菌所致,可经验性选用万古霉素或青霉素抗感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肺部感染 病原菌 药敏试验
原文传递
心肌纤维化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高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84-587,共4页
心肌纤维化指在心肌组织中胶原成分过度沉积伴异种胶原蛋白比例失衡,引起心肌弹性下降,影响心输血量并导致供血障碍,最终导致心功能不全的心脏病理改变。心脏前后负荷过重、心肌缺血、酒精和药物等均可引起心肌纤维化。
关键词 心肌纤维化 生物标志物 心功能不全 胶原蛋白 胶原成分 心肌组织 供血障碍 病理改变
原文传递
急性创伤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及腔内修复治疗 被引量:9
8
作者 向军 何玲 +3 位作者 彭慧 朱桂 魏蜀亮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26-730,共5页
创伤性主动脉夹层(traumatic aortic dissection,TAD)是创伤性主动脉损伤(traumatic aortic injury,TAI)的一种类型,以Stanford B型最多见,其发病率低,但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救治,伤后6 h的病死率达30%,24 h病死率达55%,院前总病死率达80... 创伤性主动脉夹层(traumatic aortic dissection,TAD)是创伤性主动脉损伤(traumatic aortic injury,TAI)的一种类型,以Stanford B型最多见,其发病率低,但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救治,伤后6 h的病死率达30%,24 h病死率达55%,院前总病死率达80%以上。随着交通事故增多,TAD的发生率逐年增加,但此类患者常合并其他部位的损伤,容易被大出血、胸腹腔脏器损伤的表现所掩盖,常被漏诊或误诊,文献报道此病漏诊率达60%。因此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降低该病病死率的关键。传统的外科手术为直接修补破裂/断裂的主动脉或行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但手术风险极大。但近年来,随着胸主动脉腔内修复(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的迅速发展,为TAD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从2010年7月至2018年5月共收治14例急性创伤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13例实施TEVAR,效果满意,现将治疗经过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总病死率 急性创伤性 手术风险 外科手术 早期诊断 漏诊率
原文传递
依达拉奉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作用 被引量:9
9
作者 陈斌 左友波 +1 位作者 张国元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508-1511,共4页
目的探讨在体外循环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中运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是否具有心脑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12月行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30例,男性7例,女性23例,年龄23~63(41.4±10.4)... 目的探讨在体外循环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中运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是否具有心脑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12月行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30例,男性7例,女性23例,年龄23~63(41.4±10.4)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14例)和对照组(16例)。研究组在体外循环开始时依达拉奉0.5mg/kg稀释成20ml一次性加入体外循环机;对照组在同一时点加入生理盐水20ml。2组分别于体外循环开始时(T0)、体外循环结束时(T1)、体外循环结束后30min(T2)、6h(T3)和24h(T4),采集患者桡动脉血,检测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血清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I,cTnI)、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肌红蛋白(myoglobin,Myo)、神经元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S100蛋白水平。观察并记录患者术中心脏复跳情况和术后严重并发症。结果研究组HCT浓度T1~T3时间段、cTnI在T4时间点低于对照组(P<0.05);2组MDA、iNOS、CK-MB、Myo、NSE、S100蛋白在各时间点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中心脏复跳情况亦无明显差异性(P>0.05)。研究组有1例在术后出现了急性肾功能衰竭。结论在CPB中运用依达拉奉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无明确心脑保护作用,并有可能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红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自由基清除剂 再灌注损伤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手术期间 治疗 临床研究性
下载PDF
经胸微创介入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谭何易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6期891-894,共4页
心脏外科微创治疗技术经过将近十年的发展,业内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发展势态。传统的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切口大、手术时间长及术后并发症可能性较大等缺点使其有所限制;经皮介入封堵尽管可一定程度上取代开胸... 心脏外科微创治疗技术经过将近十年的发展,业内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发展势态。传统的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切口大、手术时间长及术后并发症可能性较大等缺点使其有所限制;经皮介入封堵尽管可一定程度上取代开胸大创伤术式,但低龄患儿介入路径困难、放射暴露等问题也使其有所限制。应运而生的经胸介入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综合了以上术式的优点,摒弃了其缺点。并且就其已开展的安全性及效果而言,取得不错的成绩。相关学会已发布了其适应证、并发症和排除标准。本术式治疗经验的积累和设备、装置的改进将推进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经胸微创介入 封堵术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混合消融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宁 侯明 +6 位作者 梅波 金伟涛 谭雄 杨明川 王亮 刘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36-1145,共10页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已有研究证明其与严重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心力衰竭、脑卒中和心肌梗死)有关,目前全球心房颤动的患病人数超过了3300万,预计未来40年内其患病率将增加1倍以上。多年来,医学相关人员在探究心房颤动的病理生...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已有研究证明其与严重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心力衰竭、脑卒中和心肌梗死)有关,目前全球心房颤动的患病人数超过了3300万,预计未来40年内其患病率将增加1倍以上。多年来,医学相关人员在探究心房颤动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开创改进其治疗方法等方面付出了大量努力。目前心房颤动的治疗管理仍是临床医学上的一个难题,尽管心房颤动治疗的手术消融和导管消融技术已逐渐趋于成熟,但对于心房颤动最佳的治疗方式、消融能量的选择尚无统一定论。导管消融通常需要多次手术且成功率低,而手术消融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近年来,鉴于心脏外科医生和电生理学家之间的密切合作,结合导管及微创手术消融诞生了一种治疗心房颤动的新型策略——混合消融模式。混合消融克服了导管消融和微创手术消融的缺点,减少了不良结局,在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尤其是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上取得了可观的成效。本文主要通过回顾心房颤动消融的研究进展,对比分析目前混合消融模式治疗心房颤动的现有研究成果,归纳总结这种新型心房颤动治疗策略的优势与挑战,以期为临床心房颤动的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血管疾病 导管消融术 心内导管消融 外科手术消融 混合消融 综述
下载PDF
肺海绵状血管瘤二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8
12
作者 梅波 +3 位作者 贾维坤 何光杰 梁敏 周云峰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6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肺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报告我院2例肺海绵状血管瘤,并结合国内1981年1月至2010年10月近30年间文献报道的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3例患者中女32例,男11例,发病年龄1... 目的探讨肺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报告我院2例肺海绵状血管瘤,并结合国内1981年1月至2010年10月近30年间文献报道的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3例患者中女32例,男11例,发病年龄13~72岁,平均(44.3±15.9)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咯血、胸闷、胸痛以及突发呼吸困难和休克等,也可无临床症状,于体检发现。临床诊断3例患者为血管瘤,其余误诊为肺癌、结核、炎性假瘤、肺囊肿、肺隔离症、何杰金氏病、错构瘤及自发性血气胸等。43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结论肺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肺部罕见良性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误诊率高,影像资料有助于诊断,确诊依靠病理诊断,手术切除治疗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海绵状血管瘤 诊断 外科治疗
原文传递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谭雄 李金洁 +1 位作者 刘勇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2018-2022,共5页
目的 研究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心肌自噬和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实验组大鼠采用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 目的 研究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心肌自噬和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实验组大鼠采用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构建MIRI大鼠模型。实验组大鼠在建模前1 d尾静脉注射1.5μg·kg^(-1)rhBNP,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在相同时间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用超声仪检测大鼠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检测大鼠心肌梗死面积,用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TLR4和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大鼠LVEF水平分别为(79.95±5.74)%,(47.68±3.17)%,(62.74±4.69)%,LVFS水平分别为(52.30±3.88)%,(31.75±2.01)%,(41.88±3.10)%,心肌梗死面积分别为(1.63±0.44)%,(40.61±3.42)%,(26.19±2.55)%,血清中IL-6水平分别为(26.06±3.75),(71.96±4.27),(46.45±3.35)ng·L^(-1),TNF-α水平分别为(1.35±0.13),(3.43±0.38),(2.41±0.20)ng·L^(-1),心肌组织LC3Ⅱ/Ⅰ水平分别为0.97±0.06,3.88±0.30,1.67±0.20,TLR4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51±0.04,1.24±0.15,0.71±0.06,NF-κB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30±0.02,0.64±0.04,0.48±0.03;模型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rhBNP可改善MIRI,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肌自噬和TLR4/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重组人脑利钠肽 自噬 TOLL样受体4 核因子-ΚB
原文传递
浅议医院放射防护管理 被引量:8
14
作者 都嬿如 粟小恬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3年第1期133-134,共2页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放射诊断和治疗技术也越来越先进。同时,放射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危害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放射工作中所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与放射人员防护意识缺乏、防护措施不足等有关。对此提出相关建议:加强放射防护意识的...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放射诊断和治疗技术也越来越先进。同时,放射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危害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放射工作中所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与放射人员防护意识缺乏、防护措施不足等有关。对此提出相关建议:加强放射防护意识的培养;完善相关制度;建立放射卫生档案;充分配备及使用放射防护用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防护 安全管理 对策
下载PDF
基于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心室功能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赵亚西 曹礼庭 +3 位作者 顾鹏 汪海飞 谭雄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10期36-41,共6页
背景风湿性心脏病(RHD)患者早期左心室整体三维形变能力增强。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可客观评价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但其用于评价RHD患者二尖瓣置换术(MVR)后左心室功能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基于3D-STI技术评价RHD患者MVR后左心... 背景风湿性心脏病(RHD)患者早期左心室整体三维形变能力增强。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可客观评价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但其用于评价RHD患者二尖瓣置换术(MVR)后左心室功能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基于3D-STI技术评价RHD患者MVR后左心室功能。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20年11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103例行MVR治疗的RHD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8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于体检当天,观察组患者于手术前1 d、术后3个月行3D-STI检查,记录左心室整体心肌应变峰值〔包括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整体面积应变(GAS)〕及左心室17个节段的应变值〔包括纵向应变(LS)、面积应变(AS)、圆周应变(CS)及径向应变(RS)〕。结果观察组术前GLS、GCS、GRS、GAS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GLS、GCS、GRS、GAS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前基底段前间壁、前壁、下间壁和中间段前间壁、前壁、前侧壁、下侧壁、下间壁及心尖段前壁、间壁、心尖的LS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基底段前间壁、前壁、下间壁和中间段前间壁、前壁、前侧壁、下侧壁、下间壁及心尖段前壁、间壁、心尖的LS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前基底段前间壁、前壁、下间壁和中间段前间壁、前壁、下间壁及心尖段前壁、间壁的AS、CS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基底段前间壁、前壁、下间壁和中间段前间壁、前壁、下间壁及心尖段前壁、间壁的AS、CS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前基底段前间壁、前壁和中间段前间壁、前壁及心尖段前壁、心尖的RS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基底段前间壁、前壁和中间段前间壁、前壁及心尖段前壁、心尖的RS低于术前(P<0.05)。结论基于3D-STI技术发现,MVR可有效改善RHD患者左心室整体心肌应变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置换术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 左心室功能
下载PDF
风湿性二尖瓣整体修复术临床效果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16
作者 侯明 刘勇 +6 位作者 张宁 谭雄 王亮 张建 金伟涛 练红梅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7-871,共5页
目的探讨二尖瓣整体修复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2022年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诊断为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并在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修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100例患者,其中女78例、男2... 目的探讨二尖瓣整体修复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2022年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诊断为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并在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修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100例患者,其中女78例、男22例,平均年龄52岁。整组患者无二次开胸、死亡。体外循环时间(136.3±33.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07.6±27.5)min,呼吸机使用时间(12.9±5.9)h,ICU停留时间(2.6±1.4)d,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823.4±584.4)mg。患者手术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左心房收缩末期前后径、二尖瓣有效瓣口面积、左心室短轴缩短率、二尖瓣E峰血液流速、二尖瓣平均跨瓣压差、二尖瓣压力减半时间、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整体修复术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是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二尖瓣 二尖瓣整体修复术 临床疗效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应用Fabulous^(■)支架治疗马凡综合征合并主动脉根部瘤的复杂型B型主动脉夹层1例
17
作者 严雨 张建 +5 位作者 侯明 王浩 胡凯 向朝虎 刘勇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814-816,共3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49岁,因“胸背部间歇性刀割样疼痛4+月”于2023年5月5日入院。患者近视,瘦高身材、手指和脚趾细长,既往无高血压病史,余无特殊。入院查体:心率76次/min,律齐,主动脉听诊区可闻及叹气样舒张期杂音,向心尖传导,余瓣膜未... 1临床资料患者,女,49岁,因“胸背部间歇性刀割样疼痛4+月”于2023年5月5日入院。患者近视,瘦高身材、手指和脚趾细长,既往无高血压病史,余无特殊。入院查体:心率76次/min,律齐,主动脉听诊区可闻及叹气样舒张期杂音,向心尖传导,余瓣膜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张期杂音 马凡综合征 复杂型 刀割样 支架治疗 B型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根部瘤 临床资料
下载PDF
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瓣膜修复
18
作者 侯明 张小燕 +2 位作者 张宁 刘勇 《江苏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90-194,共5页
风湿热可通过免疫级联反应、炎症反应引起风湿性心脏瓣膜损伤,是二尖瓣病变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主要病变类型为瓣叶增厚及纤维化、瓣膜下装置缩短和融合,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目前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主要手术方式为保留原有瓣膜的二尖瓣... 风湿热可通过免疫级联反应、炎症反应引起风湿性心脏瓣膜损伤,是二尖瓣病变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主要病变类型为瓣叶增厚及纤维化、瓣膜下装置缩短和融合,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目前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主要手术方式为保留原有瓣膜的二尖瓣修复和去除原有瓣膜的瓣膜置换。近年来研究证实,风湿性二尖瓣修复在血栓栓塞、出血和治疗成本等方面显著优于瓣膜置换,但缺乏客观标准来预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行二尖瓣修复术的可行性。本文就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病理生理、血流动力学、外科手术及二尖瓣修复客观评分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 瓣膜修复 瓣膜置换
原文传递
体外循环心肺复苏救治致死性肺栓塞1例
19
作者 王浩 杨明川 +4 位作者 侯明 严雨 张宁 刘勇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07-109,共3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67岁。因“反复胸闷、气促1周,突发呼吸困难1 h”于2023年4月10日入院。入院前1周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促,有咳嗽、咳痰,为少量白色泡沫痰,无咳血、发热等不适,至当地医院予以对症处理后症状无明显缓解;入院前1... 1临床资料患者,女,67岁。因“反复胸闷、气促1周,突发呼吸困难1 h”于2023年4月10日入院。入院前1周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促,有咳嗽、咳痰,为少量白色泡沫痰,无咳血、发热等不适,至当地医院予以对症处理后症状无明显缓解;入院前1 h,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随后出现意识丧失,遂急送至我院。患者1个月前行左肺上叶恶性肿瘤切除术,10余年前行左侧乳腺癌切除术,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泡沫痰 左肺上叶 对症处理 意识丧失 乳腺癌切除术 心肺复苏 入院前 呼吸困难
下载PDF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主动脉瓣瓣膜修复1例
20
作者 胡凯 向朝虎 +5 位作者 谢艳 郑天 左宏志 严雨 刘勇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566-568,共3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58岁,门诊以“活动后胸闷、气紧10+年”收治入院。既往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冠心病等病史。入院查体:T 36.3℃,P 51次/min,R20次/min,BP 113/73 mmHg,指尖氧饱和度95%~97%,心率81次/min,心音强弱不等、心... 1临床资料患者,男,58岁,门诊以“活动后胸闷、气紧10+年”收治入院。既往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冠心病等病史。入院查体:T 36.3℃,P 51次/min,R20次/min,BP 113/73 mmHg,指尖氧饱和度95%~97%,心率81次/min,心音强弱不等、心律绝对不齐,心尖区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入院后行心脏超声(见图1)提示: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损害:二尖瓣重度狭窄、主动脉瓣轻度狭窄伴中度反流、三尖瓣轻度狭窄伴轻度反流、中度肺动脉高压。左房收缩末前后径70 mm,右房收缩末上下径71 mm。心电图:心房颤动。入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重度狭窄伴轻度关闭不全、主动脉瓣轻度狭窄伴中度关闭不全、三尖瓣轻度狭窄伴轻度关闭不全、心功能Ⅲ级、持续性房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隆样杂音 持续性房颤 心尖区 前后径 心脏超声 舒张期 风湿性心脏病 瓣膜损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