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量输血程序对腹部外科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翀 +4 位作者 胡斌 闫军 樊小伟 杨柳青 张津辉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15-718,共4页
目的 探讨大量输血程序(massive transfusion protocols,MTP)对腹部外科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 将133例腹部外科创伤性休克患者分为对照组74例MTP组59例,分析比较2组一般资料、输血量、输血比例、24 h血常规、凝血功能、输... 目的 探讨大量输血程序(massive transfusion protocols,MTP)对腹部外科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 将133例腹部外科创伤性休克患者分为对照组74例MTP组59例,分析比较2组一般资料、输血量、输血比例、24 h血常规、凝血功能、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对照组(非MTP实施前)74例入院24 h内平均输注红细胞悬液19.5U,平均输注新鲜冰冻血浆12.6U,RBC∶FFB为1.55∶1.8例患者输注血小板,11例患者输注冷沉淀.MTP组59例入院24 h内平均输注红细胞悬液17.3U,RBC∶FFB为1∶1.32例患者输注血小板,35例患者输注冷沉淀.2组入院时PT、APTT、Hb、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结果2组比较,H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之间PT、APTT、PLT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输血相关并发症11例(14.9%),死亡7例(9.46%).MTP组发生输血相关并发症7例(11.9%),死亡4例(6.78%).结论 大量输血程序能够早期改善腹部外科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凝血功能,减少术后患者的输血量,提高腹部外科创伤性休克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损伤 休克 创伤性 输血
原文传递
过敏性皮肤病血清总IgE和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胡斌 李平立 +1 位作者 文东菁 《医学综述》 2015年第8期1531-1532,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总Ig E和过敏原特异性Ig E检测对过敏性皮肤病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解放军第三医院收治的137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作为过敏性皮肤病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血清总Ig E和几种吸入性以及食入性过敏原... 目的探讨血清总Ig E和过敏原特异性Ig E检测对过敏性皮肤病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解放军第三医院收治的137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作为过敏性皮肤病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血清总Ig E和几种吸入性以及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 E。选取同医院同期收治的非过敏性皮肤病门诊患者72例为非过敏性皮肤病组,行相同方法和指标检测。结果过敏性皮肤病组血清总Ig E水平显著高于非过敏性皮肤病组[(483±17)U/L比(172±12)U/L,P<0.05];过敏性皮肤病组食入性过敏原Ig E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非过敏性皮肤病组[41.6%(57/137)比4.2%(3/72),P<0.05];过敏性皮肤病组吸入性过敏原Ig E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非过敏性皮肤病组[49.6%(68/137)比2.8%(2/72),P<0.05]。结论对血清总Ig E和过敏原特异性Ig E进行检测,有助于对过敏性皮肤病做出确诊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皮肤病 血清总Ig E 过敏原特异性Ig E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对全胃肠外营养大鼠肠道细菌易位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国祥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全胃肠外营养(TPN)大鼠肠道细菌易位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TPN组、TPN+EGF组。测定肠系膜淋巴结细菌易位率;对小肠粘膜组织形态学进行观测;采用免...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全胃肠外营养(TPN)大鼠肠道细菌易位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TPN组、TPN+EGF组。测定肠系膜淋巴结细菌易位率;对小肠粘膜组织形态学进行观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地高辛随机引物原位杂交技术,分别测定小肠粘膜EGF受体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TPN+EGF组肠系膜淋巴结细菌易位率较TPN组明显降低(P<0.05),小肠隐窝细胞数、有丝分裂指数以及小肠粘膜EGF受体、EGF受体mRNA的表达均较TPN组增加(P<0.01)。结论GGF能促进TPN大鼠小肠粘膜EGF受体及其基因的表达,启动隐窝细胞分裂,恢复隐窝细胞生成率,保护肠粘膜机械屏障,从而达到减少细菌易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胃肠外营养 肠道 细菌易位
原文传递
限制输血量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再出血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胡斌 《临床医学》 CAS 2010年第6期110-111,共2页
关键词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出血患者 输血量 上消化道 再出血 止血成功率 早期出血 扩容治疗
原文传递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陈建伟 闫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3193-3194,共2页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原因、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85~2005年20例腹部大手术后发生的胃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胃切除术后发生胃瘫15例,非胃手术后发生胃瘫5例,均发生于术后5~8d。主要表现为上腹胀...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原因、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85~2005年20例腹部大手术后发生的胃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胃切除术后发生胃瘫15例,非胃手术后发生胃瘫5例,均发生于术后5~8d。主要表现为上腹胀、呕吐,胃引流量增多。非胃手术后胃瘫多发生于病情复杂、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的病人。19例非手术治愈,1例再次手术加行胃肠或肠肠吻合仍未缓解,继续内科治疗。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肠功能恢复比肠外营养支持者提前。结论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是由多种因素诱发的。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瘫的可靠方法。采用非手术疗法均可治愈,肠内营养有助胃肠道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瘫综合征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影响肠系膜上动脉血栓预后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闫军 张翀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8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患者预后的多种因素,为改善其预后提供指导意义。方法 61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患者的预后为死亡、短肠和治愈,分别对比研究死亡组与治愈组、手术后短肠组与非短肠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有无便血、是否... 目的探讨影响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患者预后的多种因素,为改善其预后提供指导意义。方法 61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患者的预后为死亡、短肠和治愈,分别对比研究死亡组与治愈组、手术后短肠组与非短肠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有无便血、是否合并心血管疾病和血栓栓塞位置,比较影响其预后的多种因素。结果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死亡组患者≤6 h病程的比例明显低于治愈组、血栓栓塞的位置明显高于治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便血及合并心血管疾病与治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短肠组≤6 h病程的比例明显低于非短肠组、血栓栓塞的位置明显高于非短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肠组的年龄、性别、便血及合并心血管疾病与非短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程和血栓栓塞的位置是影响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患者预后的两个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病程 血栓栓塞
原文传递
高原寒区驻训官兵肛周疾病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闫军 付青海 +1 位作者 高国强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602-604,共3页
目的:调查高原寒区驻训官兵肛周疾病的发病情况,探讨影响肛周疾病的相关因素,为保障部队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计"高原寒区驻训官兵肛周疾病调查表",向驻训官兵发放调查问卷1 150份,对肛周疾病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探讨... 目的:调查高原寒区驻训官兵肛周疾病的发病情况,探讨影响肛周疾病的相关因素,为保障部队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计"高原寒区驻训官兵肛周疾病调查表",向驻训官兵发放调查问卷1 150份,对肛周疾病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肛周疾病发病率为12.8%,痔发病率最高(7.9%),其次依次是肛周瘙痒(3.1%)、肛周感染(1.3%)、肛裂(0.4%)和肛瘘(0.4%)。患病组既往肛周病史、活血药物史、患病前感染情况、预防知识、饮食习惯、水分摄入、生活习惯、训练强度、大便性质、情绪改变等均与正常组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病组年龄、性别、饮食结构、服用维生素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高原寒区驻训官兵的心理疏导、减少辛辣食物的摄取、保障充足的饮水和水果、改善洗澡条件、适量服用活血药物、保持大便通畅,温水坐浴、提肛训练,开展健康宣教和疾病预防、科学施训的措施,能有效降低高原寒区驻训官兵的肛周疾病发病率,对曾有肛周病史、患病前有感染发生者要重点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寒区 肛周疾病 相关因素
下载PDF
γ-谷氨酰转移酶与白蛋白比值对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生存预测价值
8
作者 杨柳青 梁君蓉 +2 位作者 樊小伟 严红卫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183-1187,1210,共6页
目的分析γ-谷氨酰转移酶与白蛋白比值(GAR)与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B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19年1月—2022年3月联勤保障部队第987医院因恶性梗阻性黄疸接受姑息性PTBD治疗的10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 目的分析γ-谷氨酰转移酶与白蛋白比值(GAR)与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B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19年1月—2022年3月联勤保障部队第987医院因恶性梗阻性黄疸接受姑息性PTBD治疗的10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有随访记录,主要终点是总生存期(OS)。结果死亡患者年龄较大,PTBD术后7 d内总胆红素水平较高,术前血小板计数绝对计数和GAR比值更高,而术前ALB水平和预后营养指数(PNI)较低,且接受进一步治疗的患者比例更低(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GAR结合PNI预测总生存率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8(95%CI:0.834~0.952,P<0.001),灵敏度和特异度为90.9%和70.8%,显著优于PNI单独预测的AUC值。术前PNI<39.57和GAR≥1.045是经PTBD治疗的恶性梗阴性黄疸患者在预后的预测因子(P<0.05)。Kaplan-Meier曲线和对秩数分析结果显示,GAR≥1.045的患者OS相较于GAR<1.045的患者更短(log-rank=28.292,P<0.001),且PNI<39.57的患者OS相较于PNI≥39.57的患者更短(log-rank=15.389,P<0.001)。在PNI≥39.57的患者中,GAR≥1.045患者OS相较于GAR<1.045患者也更短(log-rank=10.614,P=0.001)。结论术前GAR可作为接受姑息性PTBD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生存预后的有力预测指标,且可补充PNI额外的预后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谷氨酰转移酶 白蛋白 经皮经肝胆道引流 恶性梗阻性黄疸 总生存期
下载PDF
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9
作者 胡斌 +1 位作者 张翀 胡明霞 《临床医学》 CAS 2013年第10期25-26,共2页
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疑似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78例患者进行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阳性者30例为实验组,阴性者48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实验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 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疑似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78例患者进行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阳性者30例为实验组,阴性者48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实验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检测作为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诊断方法的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为59.6%,阴性预测值为93.5%。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于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诊断是一种简单快速的敏感方法,可以作为排除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筛选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肠系膜上动脉 血栓性疾病
原文传递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5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闫军 杨维桢 +1 位作者 张翀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7年第3期191-194,共4页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临床分型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9月至2016年9月解放军第三医院收治的52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依据外科手术、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及CT血管成像栓塞所处的位置分为中央型和非中央型,比较两型的死亡率、...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临床分型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9月至2016年9月解放军第三医院收治的52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依据外科手术、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及CT血管成像栓塞所处的位置分为中央型和非中央型,比较两型的死亡率、短肠发生率。结果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发生肠坏死与其年龄、性别、胃肠道症状无关,而与病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栓塞的位置有关(X^2=13.658、10.833、13.257,P=0.000 2、0.001 0、0.000 3)。中央型死亡率明显高于非中央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594,P=0.000 4);中央型短肠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中央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59,P=0.004 1)。结论对于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出现剧烈腹痛时需重点检查,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要早诊断(≤6 h)早治疗。在临床上将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分为中央型、非中央型,有利于研判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以帮助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分型 死亡率 短肠综合征
原文传递
抗-M抗体致交叉配血不合1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30期98-99,105,共3页
目的:对1例由于抗-M抗体导致交叉配血不合的情况进行临床检验和分析。方法:首先对患者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然后进行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MNS血型系统血型鉴定,接着通过谱细胞对患者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选,最后通过吸收放散... 目的:对1例由于抗-M抗体导致交叉配血不合的情况进行临床检验和分析。方法:首先对患者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然后进行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MNS血型系统血型鉴定,接着通过谱细胞对患者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选,最后通过吸收放散反应对抗-M抗体进行确证。结果: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为阴性,血型为A型、Rh(+)、NN,导致凝聚胺交叉配血主侧凝聚的原因是存在不规则抗体,即抗-M抗体。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应该对不规则抗体的情况进行鉴别。对于交叉配血不合的结果,应该高度怀疑不规则抗体的存在,以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血肿清除术 交叉配血 抗体筛查 抗-M抗体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对TPN大鼠肠粘膜机械屏障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2 位作者 张国祥 贾同文 王为忠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1997年第4期213-215,共3页
本文旨在探讨表皮生长因子 ( EGF)对 TPN大鼠小肠粘膜机械屏障的保护作用。将 4 8只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TPN组以及 TPN- EGF组。结果显示 TPN组大鼠小肠绒毛面积、高度、隐窝深度、隐窝细胞数及有丝分裂指数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 本文旨在探讨表皮生长因子 ( EGF)对 TPN大鼠小肠粘膜机械屏障的保护作用。将 4 8只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TPN组以及 TPN- EGF组。结果显示 TPN组大鼠小肠绒毛面积、高度、隐窝深度、隐窝细胞数及有丝分裂指数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 P<0 .0 1) ;TPN- EGF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 P>0 .0 5)。提示外源性补充 EGF能促进 TPN大鼠隐窝细胞增殖 ,恢复隐窝细胞生成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外营养 表皮生长因子 肠粘膜
下载PDF
1876名受血者输血前血液传染病指标检测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斌 杨喜民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479-480,共2页
关键词 经血液传播疾病 检测分析 输血前 传染病指标 受血者 医疗纠纷 经血传播疾病 传染病感染
下载PDF
外伤致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2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明霞 +3 位作者 史娟英 范小伟 严红卫 杨柳青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9年第1期79-80,共2页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acut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embolism,ASMAE)是肠系膜缺血性疾病最常见的原因。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疾病发生率的增加,ASMAE 的患病率也在逐年升高[1]。目前我国关于ASMAE 的...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acut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embolism,ASMAE)是肠系膜缺血性疾病最常见的原因。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疾病发生率的增加,ASMAE 的患病率也在逐年升高[1]。目前我国关于ASMAE 的流行病学资料尚不多见,患者多为老年人,往往有冠心病、心房颤动、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血管疾病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肠系膜缺血性疾病 ASMAE
原文传递
急诊门奇断流术对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斌 +3 位作者 张翀 闫军 胡明霞 高国强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0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通过对急诊门奇断流术对肝功能影响的分析来探讨该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对2000年1月-2006年12月行择期门奇断流术(46例)、急诊门奇断流术(21例)和同期内科保守治疗(对照组,68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诊手术组的再出血率、... 目的通过对急诊门奇断流术对肝功能影响的分析来探讨该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对2000年1月-2006年12月行择期门奇断流术(46例)、急诊门奇断流术(21例)和同期内科保守治疗(对照组,68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诊手术组的再出血率、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急诊手术组的肝功能正常率、肝炎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择期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门奇断流术止血效果确切,利于肝脏功能的恢复,手术指征的把握和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上消化道大出血 门奇断流术 脾切除术
下载PDF
入伍新兵吗啡、甲基安非他明、抗-HIV1+2复检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斌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年第3期208-209,共2页
目的对入伍的新兵进行吗啡、甲基安非他明、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复检。方法对342名新兵进行吗啡、甲基安非他明联合检测(胶体金法),抗-HIV1+2采用ELISA法检测。结果 342名新兵尿吗啡、甲基安非他明初检6例阳性,阳性率为1.75%,1周... 目的对入伍的新兵进行吗啡、甲基安非他明、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复检。方法对342名新兵进行吗啡、甲基安非他明联合检测(胶体金法),抗-HIV1+2采用ELISA法检测。结果 342名新兵尿吗啡、甲基安非他明初检6例阳性,阳性率为1.75%,1周后复查均阴性。结论加强对新兵毒品、HIV检测,把吗啡、甲基安非他明、抗-HIV1+2的检测列入到部队每年体检的常规检测项目中,有利于部队的建设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兵复检 吗啡 甲基安非他明 抗-HIV1+2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外科治疗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柳青 +1 位作者 樊小伟 严红卫 《临床医学进展》 2020年第10期2401-2405,共5页
目的:分析影响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acute mesenteric artery embolism, AMAE)外科治疗患者的危险因素,为提高早期诊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18年1月39例AMAE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死亡21例,治愈18例,分别... 目的:分析影响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acute mesenteric artery embolism, AMAE)外科治疗患者的危险因素,为提高早期诊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18年1月39例AMAE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死亡21例,治愈18例,分别设为死亡组与治愈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病程、是否有心血管合并症及栓塞位置等一般资料,比较坏死肠管长度,了解肠系膜切缘血管内血栓情况。结果:死亡组患者 ≥ 12 h病程的比例明显高于治愈组,近端血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治愈组,肠管坏死长度也明显长于治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8例肠系膜切缘小动、静脉内存在微血栓。结论:病程超过12 h、肠系膜上动脉近端血栓的发生以及肠系膜切缘微血栓的存留是AMAE外科治疗的危险因素。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保证肠系膜切缘的安全边际是提高AMAE治愈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急诊与择期门奇断流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翀 +2 位作者 闫军 胡明霞 高国强 《临床医学》 CAS 2008年第12期1-3,共3页
目的总结和分析肝硬化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大出血行脾切除加门奇断流术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择期门奇断流术46例和急诊门奇断流术2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7例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均停止。急诊手术的手... 目的总结和分析肝硬化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大出血行脾切除加门奇断流术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择期门奇断流术46例和急诊门奇断流术2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7例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均停止。急诊手术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再出血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急诊手术对术后肝脏功能有一定影响。结论脾切除加门奇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止血效果确切、手术时机的把握和围术期处理是急诊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上消化道大出血 门奇断流术 脾切除术
原文传递
表皮生长因子对TPN大鼠小肠隐窝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2 位作者 张国祥 贾同文 王为忠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7年第5期430-432,共3页
目的:研究给予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大鼠小肠隐窝EGF受体表达的影响以及与小肠粘膜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TPN模型,小肠组织切片HE染色,测定隐窝细胞数及有丝分裂指数;采用免疫... 目的:研究给予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大鼠小肠隐窝EGF受体表达的影响以及与小肠粘膜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TPN模型,小肠组织切片HE染色,测定隐窝细胞数及有丝分裂指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的方法,测定隐窝细胞EGF含量及EGF受体的表达.实验共使用200~250g体重SD大鼠24只,随机分组:对照组(n=8),仅行虚拟手术,即行右颈静脉结扎,每日饲以普通饲料及水;TPN组(n=8),禁食水,输注常规TPN;TPN-EGF组(n=8),输注常规TPN溶液,并每日按0.1μg/(次·g)皮下注射EGF2次.各组均观察14d.结果:TPN大鼠小肠隐窝EGF含量及EGF受体表达显著减少(P<0.01),隐窝细胞数和有丝分裂指数也明显降低(P<0.05);当给予外源性EGF后,隐窝EGF含量、EGF受体表达以及隐窝细胞数、有丝分裂指数均未降低.结论:EGF能预防TPN大鼠小肠隐窝EGF受体表达及EGF含量下降,维持细胞生成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外营养 表皮生长因子 受体 TNP
下载PDF
EGF对TPN大鼠肠粘膜细胞EGFR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2 位作者 张国祥 贾同文 王为忠 《外科理论与实践》 1999年第3期156-158,共3页
利用大鼠全肠外营养(TPN)模型,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TPN支持后肠粘膜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TPN组及TPN-EGF组。实验持续14天,采用免疫组化结合计算机图象分析的方法,分别测定... 利用大鼠全肠外营养(TPN)模型,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TPN支持后肠粘膜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TPN组及TPN-EGF组。实验持续14天,采用免疫组化结合计算机图象分析的方法,分别测定颌下腺内EGF含量以及小肠粘膜细胞中EGF和EGPR含量。结果:TPN及TPN-EGF组大鼠颌下腺内EGF含量均明显下降(P<0.01);TPN组小肠粘膜细胞中EGF、和EGFR含量显著下降(P<0.01),而TPN-EGF组则未减少(P<0.05)。结论:内源性EGF分泌减少是TPN肠粘膜屏障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EGF具有促进肠粘膜细胞EGFR表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受体 全肠外营养 肠粘膜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