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术切除和经皮热消融治疗早期肝癌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102
1
作者 匡铭 +6 位作者 梁力建 谢晓燕 彭宝岗 刘广健 黎东 李绍强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01-805,共5页
目的 比较手术切除和经皮热消融治疗早期肝癌的临床结果。方法 2002年4月至2005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105例早期肝癌(114个结节)患者,单个结节直径≤5cm或结节数目≤3个、直径≤3cm,用单盲法(信封法)随机分为两组。分... 目的 比较手术切除和经皮热消融治疗早期肝癌的临床结果。方法 2002年4月至2005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105例早期肝癌(114个结节)患者,单个结节直径≤5cm或结节数目≤3个、直径≤3cm,用单盲法(信封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开腹手术切除(54例)和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或射频消融治疗(51例)。结果 手术组和消融组比较,首次治疗肿瘤完全清除率为100%(54/54)vs94.1%(48/51),局部复发率均为0。首次远处复发平均时间4.9个月vs9.6个月(P=0.130),复发率16.7%vs27.5%(P=0.182)。1年、2年和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2.4%、82.4%和82.4%vs78.5%、61.5%和51.3%(P=0.128),同期总生存率分别为91.3%、86.4%和86.4%vs93.5%、87.1%和87.1%(P=0.808)。治疗所需平均时间145min vs 27min(P〈0.005),需输血的例数7vs 0(P=0.013)。治疗相关并发症率11.1%vs7.8%(P=0.742),平均住院时间19.2dvs5.2d(P〈0.005)。治疗后第7天WHO Performance Status grades评分0~1级者,16例vs32例(P=0.001),第30天时为33例vs44例(P=0.004)。结论 对早期肝癌经皮热消融治疗可获得与手术切除相近的局部疗效和3年生存率。消融治疗具有微创、简便和经济的优点,可以考虑作为早期肝癌的首选治疗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切除 导管消融术 随机对照试验 早期肝癌
原文传递
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被引量:74
2
作者 梁力建 李绍强 +3 位作者 彭宝岗 黎东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796-800,共5页
目的研究肝切除和不同范围肝切除术对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我院近14年择期手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病人498例,比较肝切除组和无肝切除组、不同范围肝切除组的术后残余结石率、治疗效果和手术并发症。结果本组63.7%的病人... 目的研究肝切除和不同范围肝切除术对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我院近14年择期手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病人498例,比较肝切除组和无肝切除组、不同范围肝切除组的术后残余结石率、治疗效果和手术并发症。结果本组63.7%的病人行肝切除术。2001年后肝切除术的比例(74.6%)明显高于1991—1995年(49.5%)和1996—2000年(51.1%),而胆肠吻合术和单纯胆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的比例逐渐减少。肝切除组术后结石残余率明显低于无肝切除组(19.2%vs31.7%,x2=9.996,P=0.002);肝切除组的优良率明显优于无肝切除组(85.2%vs 74.7%,x2=7.251,P=0.007),但肝切除组术后的并发症(伤口并发症除外)发生率和死亡率与无肝切除者无统计学差异。局限在肝左外叶的结石,肝左外叶切除效果好,术后无一例有残余结石。对结石分布超过左外叶时,左外叶切除、左半肝切除、右半肝切除和肝段切除的结石残余率分别为51.2%,14.3%,6.25%和11.5%,左外叶切除术后结石残余率明显高于左半肝切除、右半肝切除和肝段切除(P<0.001)。半肝切除和肝段切除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左外叶切除(94.8%vs76.1%,x2= 15.454,P<0.001)。结论肝切除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最有效的方法,对于非局限在左外叶的肝内结石,半肝切除和肝段切除术优于左外叶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肝切除术 残余结石 疗效
原文传递
胆肠吻合术在治疗肝胆管结石中的作用 被引量:63
3
作者 李绍强 +4 位作者 梁力建 彭宝岗 黎东 殷晓煜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739-742,共4页
目的探讨胆肠吻合术在治疗肝胆管结石中的指征和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314例不伴有胆管狭窄或囊性病变的肝胆管结石,比较不同胆道引流下的残石率和手术疗效。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住院死亡率为16%。胆肠吻合组和T管引流组术后残石率无差... 目的探讨胆肠吻合术在治疗肝胆管结石中的指征和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314例不伴有胆管狭窄或囊性病变的肝胆管结石,比较不同胆道引流下的残石率和手术疗效。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住院死亡率为16%。胆肠吻合组和T管引流组术后残石率无差异,但经胆道镜取石后,T管组术后总的残石率显著低于胆肠吻合组(05%vs175%,P<001)。肝切除+T管引流术后胆管炎发生率为82%,显著低于肝切除+胆肠吻合术。胆肠吻合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手术并发症高于T管引流组。结论肝切除术+术中或术后胆道镜取石是治疗肝胆管结石最有效的方法。只有同时合并胆道狭窄或囊性扩张的病例,由于要切除病变的胆管,才必须行胆肠吻合术重建胆道引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肠吻合术 肝胆管结石 T管引流术 胆道镜 肝切除术 胆道引流
原文传递
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应注意的问题 被引量:56
4
作者 梁力建 《肝胆外科杂志》 2004年第4期245-246,共2页
关键词 肝切除 胆管结石
下载PDF
胆道感染病原菌及其对抗生素敏感性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51
5
作者 郑惊雷 梁力建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6-88,共3页
目的了解胆道感染时胆汁中致病菌菌群及其对抗生素敏感性的变化,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将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培养阳性的264例胆汁标本323株病原菌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3株细菌中包含了52种细菌,其中革兰阴性... 目的了解胆道感染时胆汁中致病菌菌群及其对抗生素敏感性的变化,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将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培养阳性的264例胆汁标本323株病原菌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3株细菌中包含了52种细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594%,革兰阳性球菌占406%。排列前6位的细菌依次为肠球菌220%,大肠埃希菌195%,克雷白菌属118%,葡萄球菌属108%,假单孢菌属87%,肠杆菌属84%。59例混合感染中,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孢菌各占12例和10例。细菌对青霉素类、头孢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敏感性普遍下降,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仍保持相当高的敏感率。阿米卡星对细菌敏感性也较高,尤其对铜绿假单孢菌有效率仍达687%。结论胆道感染致病菌菌群不断在改变,细菌数量和种类在增加,其对药物敏感性普遍下降;治疗胆道感染应动态监测菌群和药物敏感性的变化及合理应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感染 菌群 抗生素敏感性 细菌 大肠埃希菌 药物敏感性 致病菌 结论 变化 对抗
原文传递
胆道再次手术235例分析 被引量:42
6
作者 梁力建 +2 位作者 彭宝岗 李绍强 张昆松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目的总结胆道再次手术的经验,探讨胆道再次手术的原因、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对1996年7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235例胆道再次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道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是肝胆管结石残留或复发,占全组病例的82.2%;其... 目的总结胆道再次手术的经验,探讨胆道再次手术的原因、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对1996年7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235例胆道再次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道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是肝胆管结石残留或复发,占全组病例的82.2%;其次为胆肠吻合术后狭窄,胆管囊肿,胆管狭窄及胆管肿瘤。再次手术治疗方式以肝叶切除(占66%)合并胆肠吻合或T管引流为主。胆道再次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结论胆道再次手术既有胆道疾病本身因素,亦有医源性因素;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仔细探查,选择合理手术方式及合适的术后辅助治疗是减少胆道再次手术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再次手术 肝胆管结石残留
原文传递
103例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手术切除治疗 被引量:36
7
作者 梁力建 +5 位作者 李绍强 彭宝岗 殷晓煜 汤地 黄洁夫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882-884,共3页
目的总结103例肝门部胆管癌采用手术切除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来行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1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本组行根治性(R0)切除43例,根治性切除率为41.7%,非根治性(R1,R2)切除60例(58.30%),术后发生... 目的总结103例肝门部胆管癌采用手术切除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来行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1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本组行根治性(R0)切除43例,根治性切除率为41.7%,非根治性(R1,R2)切除60例(58.30%),术后发生并发症34例,手术死亡8例。根治性切除组中位生存期29.9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9.6%、42.0%、20.9%,明显优于非根治性切除组34.1%、10.2%、0(P<0.05)。本组近5年术前减黄治疗42例,合并肝切除达53.8%,根治性切除率达45.7%,中位生存期24.7个月,疗效明显提高(P<0.05)。结论肝门部胆管癌作根治性手术切除能更好延长患者生存期,使手术治疗获得良好的疗效。随着近年来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术中行切缘冰冻病理检查、联合肝切除等提高了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外科手术 肝切除术
原文传递
肝胆管结石手术时机的选择 被引量:36
8
作者 梁力建 +4 位作者 李绍强 殷晓煜 黎东 彭宝岗 汤地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35-337,共3页
目的 探讨肝胆管结石手术时机的选择对术后并发症及其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2~ 2 0 0 2年因肝胆管结石行手术治疗 45 7例的胆管炎发作史 ,再手术史 ,手术方式 ,术后并发症及结石残留等情况。结果  45 7例中急症期内行... 目的 探讨肝胆管结石手术时机的选择对术后并发症及其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2~ 2 0 0 2年因肝胆管结石行手术治疗 45 7例的胆管炎发作史 ,再手术史 ,手术方式 ,术后并发症及结石残留等情况。结果  45 7例中急症期内行手术治疗 2 13例 ,出现术后并发症 47例 ( 2 2 1% ) ,死亡 3例 ,术后结石残留率3 7 3 % ;择期行手术治疗 2 44例 ,出现术后并发症 3 1例 ( 12 7% ) ,死亡 2例 ,术后结石残留率 2 1 7%。结论 严格掌握肝胆管结石手术时机 ,避免急症期内被动手术和减少再次手术率 ,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残留结石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管结石 手术时机 选择 治疗
原文传递
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的远期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36
9
作者 殷晓煜 刘鑫 +5 位作者 陈伟 蔡建鹏 陈东 张昆松 梁力建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9-333,共5页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的远期疗效及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4年8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9例行手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门诊及电话方式进行随访,...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的远期疗效及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4年8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9例行手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门诊及电话方式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生存情况,肿瘤复发、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10月。观察指标:(1)患者远期疗效(1、3、5年生存率,生存时间)。(2)预后因素分析指标:患者性别、年龄、术前CA19-9、肿瘤直径、肿瘤根治程度(R0或R0切除)、血管切除重建、改良T分期、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3)对独立预后因素进行分层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采用Ⅳ。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129例患者中,4例于围术期死亡。11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9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9个月。随访期间,75例患者死亡。129例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23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1%、31.4%、14.6%。(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根治程度、改良T分期、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行手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x2=5.566,5.450,4.558,4.033,6.093,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根治程度为R1切除、TNM分期为Ⅲ~Ⅳ期、肿瘤分化程度为低分化是影响行手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HR=2.328,1.691,1.750,95%可信区间:1.224~4.427,1.035~2.762,1.205~2.542,P〈0.05)。(3)110例R0切除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4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5%、36.0%、15.8%;19例R1切除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2个月,1、3年生存率分别为47.1%、7.1%,5年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肿瘤 肝门部 手术切除 预后因素
原文传递
肝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前瞻性随机研究 被引量:31
10
作者 梁力建 +5 位作者 华赟鹏 方仕 郝元涛 黄力 彭宝岗 黎东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04-607,共4页
目的前瞻性研究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肝部分切除术后病人的影响。方法78例肝部分切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2组。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组35例,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43例。两组病人均于术后24... 目的前瞻性研究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肝部分切除术后病人的影响。方法78例肝部分切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2组。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组35例,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43例。两组病人均于术后24h开始给予等热量、等氮营养支持,共7d。观察术前、术后1d及术后8d病人一般情况、肝脏功能、临床营养、临床并发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的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前后肝功能、临床营养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差异;EEN组术后8d前白蛋白已恢复到术前水平,虽然营养并发症发生率高于PN组,但程度较PN组轻。EEN组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较快,平均营养费用也明显低于PN组。结论肝部分切除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早期肠内营养在改善肝功能,促进肝脏蛋白质合成代谢和胃肠蠕动功能恢复方面以及在减少临床营养费用方面优于肠外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原文传递
肝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28
11
作者 肖伟锴 陈东 +3 位作者 李绍强 彭宝岗 梁力建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3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肝切除术后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对比分析。方法选取国内外大型数据库Pubmed、Embase和CNKI进行文献搜索,筛选关于肝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为1990年1月至2012年11月,按纳入标准,由2... 目的系统评价肝切除术后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对比分析。方法选取国内外大型数据库Pubmed、Embase和CNKI进行文献搜索,筛选关于肝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为1990年1月至2012年11月,按纳入标准,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利用RevMan5.1.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文献筛选,共8个随机对照试验610例(肠内营养310例,肠外营养300例)纳入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肝切除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EN)组与肠外营养(PN)组相比,营养后平均总胆红素(TBIL)(WMD=-4.29mmol/L,95%CI=-5.55^-3.03,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WMD=-25.36U/L,95%CI=-42.45^-8.27,P=0.004),前白蛋白(WMD=27.56mg/L,95%CI=8.99~46.14,P=0.004),肛门排气时间(WMD=-16.90h,95%CI=-21.49^-12.32,P<0.05),平均营养费用(WMD=-120.68元,95%CI=-136.61~104.7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肠内营养组不同程度地优于肠外营养组。而在白蛋白水平(ALB)(WMD=2.25g/L,95%CI=-0.55~5.06,P=0.12),感染并发症(OR=0.63,95%CI=0.32~1.26,P=0.19),腹泻(OR=1.59,95%CI=0.91~2.77,P=0.11)等指标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腹胀(OR=1.80,95%CI=1.08~3.00,P=0.02),肠内营养组发生率高于肠外营养组。结论与肠外营养相比,肝切除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改良襻式与Roux—en—Y胆肠吻合术对胃肠动力及结构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27
12
作者 黄力 梁力建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39-842,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襻式与Roux-en-Y胆肠吻合术对肠道蠕动功能与结构的影响。方法15只新西兰兔分为改良组、R-Y组和对照组,分别检测胆肠吻合术前和术后25d开腹状态下空腹慢波频率(SWF)、术后21d再次开腹前的空腹SWF及其在移行性复合运动中... 目的探讨改良襻式与Roux-en-Y胆肠吻合术对肠道蠕动功能与结构的影响。方法15只新西兰兔分为改良组、R-Y组和对照组,分别检测胆肠吻合术前和术后25d开腹状态下空腹慢波频率(SWF)、术后21d再次开腹前的空腹SWF及其在移行性复合运动中的顺行扩布率(MMC%)、餐后峰电位频率(SPF)及其顺行扩布率(SP%),并进行电生理学比较。术后90d改良组取输入襻缝扎段及输出襻组织,R—Y组取胆汁引流襻上段肠组织分别行HE染色、c—kit标记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术后改良组SWF较术前减少8.4%,R.Y组减少23.8%(P〈0.05)。术后21d开腹前改良组SWF及SPF较对照组减少(P〈0.05);R—Y组各指标均较其他组减少(P〈0.01)。改良组输入襻近端电活动能通过缝扎段顺行扩布;R-Y组胆汁引流襻上段存在异位起搏点并呈逆行扩布。改良组输入襻缝扎段未见复通,其肠腔闭塞伴黏膜层轻度萎缩;免疫组织化学法及透射电镜示内环肌层存有正常Cajal间质细胞(ICCs)。R-Y组胆汁引流襻稍扩张,c-kit阳性面积与改良组比较无差异,电镜下ICCs与神经末梢、平滑肌细胞缝隙连接减少。结论胆肠吻合术后,改良组实验兔肠蠕动轻度减弱,但能维持正常扩布方向;R—Y组术后肠襻动力障碍可能由ICCs与周围细胞连接异常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术 Roux-en—Y 动物实验 胃肠动力
原文传递
重视肝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被引量:26
13
作者 梁力建 《肝胆外科杂志》 2002年第1期4-5,共2页
关键词 胆管结石 治疗 外科手术 肝叶切除
下载PDF
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胆道感染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黎沾良 张同琳 +18 位作者 徐智 杨磊 刘家峰 梁力建 张平 彭承宏 陈皓 全志伟 张生来 梁庭波 王伟林 蒋飞照 张志伟 张必翔 崔乃强 傅强 李强 谢敏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2-555,共4页
目的研究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胆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多中心研究159例确诊为胆道感染并接受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的住院患者,评价其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胆道感染的临床有效率为86... 目的研究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胆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多中心研究159例确诊为胆道感染并接受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的住院患者,评价其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胆道感染的临床有效率为86.78%;患者经治疗后发热迅速缓解,平均退热时间(3.09±1.81)d;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的细菌学清除率为85.71%;研究中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可作为经验性治疗胆道感染的首选药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感染 头孢哌酮/舒巴坦 治疗
下载PDF
左半肝切除与肝左外叶切除治疗左侧肝内结石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李绍强 梁力建 +1 位作者 彭宝岗 《肝胆外科杂志》 2006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比较左半肝切除与肝左外叶切除治疗左侧肝内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14年来手术切除的结石局限在左侧肝内的肝内结石患者96例,其中左外叶切除61例,为左外叶切除组,左半肝切除35例,为左半肝切除组。比较两组的术后残石率、... 目的比较左半肝切除与肝左外叶切除治疗左侧肝内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14年来手术切除的结石局限在左侧肝内的肝内结石患者96例,其中左外叶切除61例,为左外叶切除组,左半肝切除35例,为左半肝切除组。比较两组的术后残石率、手术并发症和远期效果。结果左外叶切除组术后结石残余率为13.1%,明显高于左半肝切除组(0%), P=0.025(Fisher exact test)。左外叶切除组术中出血量(P=0.005)和手术时间(P=0.017)均明显低于左半肝切除组,左外叶切除组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左半肝切除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7)。左外叶切除组和左半肝切除组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7%和31.4%,P=0.220。左半肝切除组的远期优良率显著高于左外叶切除组(78.8%vs 96.8%,P=0.027)。结论左半肝切除治疗左侧肝内结石的短期和远期效果明显优于肝左外叶切除,对于局限在左侧肝内的胆管结石,应行左半肝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结石 肝切除术 效果
下载PDF
应用医用胶减少肝断面渗血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殷晓煜 华赟鹏 +1 位作者 梁力建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68-670,共3页
目的 探讨医用创面封闭胶在减少肝切除术后肝断面渗血中的价值。方法  2 0 0 2年 5~ 11月采用信封法将 60例接受肝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医用胶组 (A组 ,n =3 0 )和对照组 (B组 ,n =3 0 )。A组在肝断面彻底止血后滴注医用创面封闭胶 ,... 目的 探讨医用创面封闭胶在减少肝切除术后肝断面渗血中的价值。方法  2 0 0 2年 5~ 11月采用信封法将 60例接受肝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医用胶组 (A组 ,n =3 0 )和对照组 (B组 ,n =3 0 )。A组在肝断面彻底止血后滴注医用创面封闭胶 ,B组则不用。测定术后第 1、2、3d腹腔引流液中红细胞 (RBC)数和血红蛋白 (Hb)量。结果 A、B两组术后腹腔引流液中的RBC数和Hb量均以第 1d为高峰 ,显著高于第 2、3d(P <0 0 5) ,其中A组术后第 1d腹腔引流液中RBC数及Hb量均显著低于B组 (P <0 0 5) ,只相当于B组第 2d的水平。A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7)。结论 医用创面封闭胶可有效抑制肝切除术后早期的肝断面渗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胶 肝断面渗血 随机对照研究 血红蛋白 红细胞
原文传递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陈东 陈伟 +4 位作者 殷晓煜 彭宝岗 黎东 梁力建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1-334,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39例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胰瘘的危险因素,比较前5年与后5年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 目的探讨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39例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胰瘘的危险因素,比较前5年与后5年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差异。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全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3.0%(112/339),其中胰瘘发生率为8.6%(29/339)。29例术后发生胰瘘的患者中,A级6例、B级8例、C级15例。胰腺质地较软、胰管直径43mm时,术后胰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是影响术后发生胰瘘与否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5,3.75,P〈0.05)。住院期间死亡患者12例,其中3例死于胰瘘合并腹腔感染,且感染控制不佳发生腹腔大出血;3例死于术后上消化道出血;2例术后1周内因心功能不全死亡;1例术后第4天因呼吸衰竭死亡;1例术后发生胰瘘、腹腔感染、坏死性胰腺炎,经腹腔镜探查清除坏死组织、置管引流无好转,于术后30d死亡;1例术后因腹腔出血导致肝肾功能衰竭死亡;1例术后胆瘘、腹腔感染,术后20d腹腔出血,急诊剖腹探查止血,术后腹腔感染无改善,因感染性休克、MODS死亡。12例死亡患者中,前5年死亡1例,后5年死亡11例。结论胰腺质地较软和胰管直径≤3mm是术后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发生严重胰瘘并发症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疾病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瘘
原文传递
同一术者169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7
18
作者 陈东 陈伟 +4 位作者 彭宝岗 殷晓煜 黎东 梁力建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4-187,共4页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并发症及影响胰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该院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同一术者施行的169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资料,分析影响胰瘘的危险因素,比较前5年与后5年间的并发症差异。结果死亡率2.4%,并...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并发症及影响胰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该院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同一术者施行的169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资料,分析影响胰瘘的危险因素,比较前5年与后5年间的并发症差异。结果死亡率2.4%,并发症发生率为34.9%,胰瘘发生率为7.7%;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手术出血量大于400ml(OR=2.87;95%可信区间:1.17~8.19;P=0.048)、胰腺质软(OR—1.95;95%可信区间:0.87~6.19;P=0.032)和胰管直径小于3mm(OR=3.78;95%可信区间:1.01~10.63;P=0.019)是影响术后发生胰瘘与否的危险因素;前5年与后5年患者临床资料在死亡率、并发症以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5年的再手术率较前5年高、术后住院天数显著延长。结论手术出血量、胰腺质地和胰管直径是影响术后发生胰瘘与否的危险因素;为减少术后胰瘘的发生,应选用术者熟悉的吻合方式进行胰肠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腺瘘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MBBS留学生外科学教学初步探讨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杨超 秦鉴 +4 位作者 陈省平 陈创奇 朱斌 肖海鹏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1年第6期5-6,共2页
文章以MBBS留学生外科学教学实践为基础进行探索,着重从学生特点、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模式、教学质量评估等方面探讨如何提高留学生临床医学教学质量,为留学生医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留学生 临床医学 英语教学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杜汉朋 陈伟 +3 位作者 黄力 张昆松 梁力建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24-728,共5页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1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指标:(1)随访情况。(2)影响胰十二指肠...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1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指标:(1)随访情况。(2)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情况及有无因胰瘘引起的二次住院或死亡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6月。单因素分析采用驴检验,多冈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随访情况:3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问为6~60个月,巾位随访时间为31个月。随访期间,65例患者发生胰瘘,包括B级胰瘘59例,c级胰瘘6例。其中24例接受保守治疗,4l例接受B超引导下置管引流术。63例患者经治疗后好转,痊愈出院:2例c级胰瘘患者[大I胰瘘相关并发症死亡。(2)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单岗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病、术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例数、手术时间及胰肠吻合方式是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相关冈素(X^2=5.986,13.006,9.025,21.561,P〈O.05)。多冈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病、手术时间〉6h、胰肠吻合方式为端端胰肠套人式吻合或捆绑式胰肠吻合是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2.465.1.880,2.719,6.190,95%可信区间:1.253.4.850,1.025~3.448,1.254~5.894,2.309~16.592,P〈0.05),,结论合并高血压病、手术时间〉6h、胰肠吻合方式为端端胰肠套人式吻合或捆绑式胰肠吻合是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疾病 胰腺肿瘤 胰腺癌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瘘 胰肠吻合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