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主动脉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治疗De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被引量:20
1
作者 杨禁非 黄方炯 +5 位作者 许尚栋 孙东 蔡克强 于建波 赖以 刘岳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32-333,共2页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主动脉弓置换 DEBAKEY 象鼻技术 手术治疗 Ⅰ型 支架 夹层动脉瘤病
原文传递
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非心脏手术1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吴强 黄方炯 +6 位作者 孙东 杨禁非 许尚栋 于建波 刘岳 赖以 瑞起金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9年第7期697-698,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及合并疾病的同期外科治疗的可行性及治疗方案。方法:19例合并非心脏疾病的严重冠心病患者在实施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对其合并疾病实施外科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无手... 目的:探讨冠心病及合并疾病的同期外科治疗的可行性及治疗方案。方法:19例合并非心脏疾病的严重冠心病患者在实施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对其合并疾病实施外科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无手术死亡病例;1例合并肺癌患者术后出现左支气管漏、肺不张和胸腔积液,经引流、抗感染及对症处理后痊愈;其余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平均手术时间(4.5±1.4)h,平均住ICU时间(1.4±0.8)d,平均住院时间(27.6±11.7)d。术后随访6个月~9年,无心绞痛复发或心肌梗死等心脏事件,无脑梗死等神经事件。结论:冠心病及合并疾病的同期外科手术治疗可获得与分次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同期外科治疗对患者的创伤并未过度增大,不影响疾病恢复,患者总住院时间及费用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并发症
原文传递
覆膜支架在成人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李进华 来永强 +4 位作者 许尚栋 李景伟 赖以 崔永超 郝兴海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09-311,共3页
目的总结覆膜支架治疗成人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体会。方法2005年9月至2007年3月,4例成人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例应用覆膜支架封堵,均为女性,年龄18~42岁,平均(31.5±5.4)岁。动脉导管平均直径(28.3... 目的总结覆膜支架治疗成人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体会。方法2005年9月至2007年3月,4例成人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例应用覆膜支架封堵,均为女性,年龄18~42岁,平均(31.5±5.4)岁。动脉导管平均直径(28.3±0.8)mm,肺动脉收缩压平均(66.0±8.3)mmHg。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10.5±1.5)个月。结果术后造影示3例动脉导管完全封闭,1例残余少量左向右分流。术后2周超声心动及大血管CT示残余分流消失,肺动脉收缩压平均(40.5±7.5)mmHg。4例术后平稳,临床症状缓解。结论覆膜支架治疗成人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近期效果良好,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支架 心脏外科手术 肺动脉高压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移植血管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与选择性血管造影对比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吴强 黄方炯 +5 位作者 孙东 杨禁非 于建波 刘岳 赖以 邹以席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1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血管诊断的准确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5 a以上冠心病患者进行随访。冠状动脉及移植血管同时行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和选择性血管造影,比较分析2种检查结果。结果:...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血管诊断的准确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5 a以上冠心病患者进行随访。冠状动脉及移植血管同时行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和选择性血管造影,比较分析2种检查结果。结果:共移植血管58支。以选择性移植血管造影结果为标准,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移植血管闭塞诊断的敏感性为77.27%,特异性为97.22%,阳性预测值为94.44%,阴性预测值为87.50%,准确性为89.66%;对于闭塞加狭窄诊断的敏感性为81.48%,特异性为93.55%,阳性预测值为91.67%,阴性预测值为85.29%,准确性为87.93%。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移植血管病变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后检查方法,尤其适用于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困难的移植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 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缘对缘”二尖瓣成形术对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李进华 来永强 +5 位作者 王炯 李景伟 赖以 崔永超 章良 周其文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44-347,共4页
目的探讨"缘对缘"二尖瓣成形术对术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以了解该成形方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06年2月至2007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30例中至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二尖瓣... 目的探讨"缘对缘"二尖瓣成形术对术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以了解该成形方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06年2月至2007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30例中至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二尖瓣后叶脱垂患者施行后叶楔形切除二尖瓣成形术;实验组:15例,前叶或双叶脱垂患者施行"缘对缘"二尖瓣成形术;所有患者均用二尖瓣成形环(Medtronic成形环)成形。用漂浮Swan-Ganz导管监测术前、术毕、术后2 h、4 h、6 h和12 h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前和术后1周,运用脉冲多普勒、组织多普勒测定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包括术前和术后左心室舒张峰值血流速度E峰与A峰的比值(E/A),舒张期E峰血流速度与舒张早期二尖瓣环的最大运动速度的比值(E/Em),舒张早期二尖瓣环的最大运动速度与舒张晚期二尖瓣环的最大运动速度的比值(Em/Am)。结果两组患者二尖瓣成形二尖瓣瓣口面积均较本组术前明显减小(对照组3.63±1.06 cm2vs.7.18±2.41 cm2;实验组3.44±1.02 cm2vs.6.51±3.06 cm2;P<0.05),二尖瓣反流均较本组术前明显减少(对照组0.53±0.64 cm2vs.3.60±0.51 cm2;实验组0.67±0.82 cm2vs.3.40±0.63 cm2,P<0.05);但术前、术后两组间二尖瓣瓣口面积和二尖瓣反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E/A、E/Em和Em/Am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A 1.28±0.36 vs.1.95±1.06;E/Em 8.79±2.16 vs.8.13±3.02;Em/Am 1.39±0.38 vs.1.31±0.41;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肺动脉楔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13.60±4.37 mm Hg vs.12.20±3.53 mm Hg,P>0.05)。结论"缘对缘"二尖瓣成形术效果良好,对左心室舒张功能无明显影响,双孔二尖瓣具有与正常二尖瓣相似的的血流动力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关闭不全 “缘对缘”二尖瓣成形术 左心室舒张功能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后不同移植血管远期通畅率 被引量:4
6
作者 吴强 黄方炯 +3 位作者 孙东 杨禁非 赖以 邹以席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0年第11期1072-1074,共3页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后不同移植血管材料的远期通畅率。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后5 a以上患者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情况以及移植血管的通畅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共移植血管231支,其中移植左乳内动脉7...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后不同移植血管材料的远期通畅率。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后5 a以上患者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情况以及移植血管的通畅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共移植血管231支,其中移植左乳内动脉71支,右乳内动脉11支,桡动脉15支,胃网膜右动脉9支,大隐静脉125支;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移植血管通畅157支(通畅率67.97%),狭窄19支(狭窄率8.23%),闭塞55支(闭塞率23.81%);左乳内动脉通畅率83.10%,右乳内动脉通畅率63.64%,桡动脉通畅率73.33%,胃网膜右动脉通畅率66.67%,大隐静脉通畅率59.20%。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移植左乳内动脉有良好远期通畅率,明显高于大隐静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乳内动脉 桡动脉 胃网膜右动脉 大隐静脉 远期通畅率
原文传递
组织多普勒对“缘对缘”二尖瓣成形术后左心室舒张功能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进华 王炯 +5 位作者 来永强 李景伟 赖以 崔永超 章良 周其文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08-910,共3页
目的:EMVP技术将脱垂的二尖瓣叶相对应的前后叶缝合起来,形成一个双孔二尖瓣,从而改变了二尖瓣的解剖形态,本文旨在研究组织多普勒在"缘对缘"二尖瓣成形术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作用。方法:30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根据成形方式... 目的:EMVP技术将脱垂的二尖瓣叶相对应的前后叶缝合起来,形成一个双孔二尖瓣,从而改变了二尖瓣的解剖形态,本文旨在研究组织多普勒在"缘对缘"二尖瓣成形术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作用。方法:30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根据成形方式被分成A、B组,A组:15例二尖瓣后叶脱垂患者接受后叶楔形切除;B组:15例前叶或双叶脱垂患者接受"缘对缘"二尖瓣成形术,所有患者均同时接受二尖瓣环成形。术前及术后1周,运用彩色多普勒、组织多普勒测定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包括:术前和术后E峰与A峰血流速比值(E/A),舒张期E峰血流速度与舒张早期二尖瓣环的最大运动速度的比值(E/Em),舒张早期二尖瓣环的最大运动速度与舒张晚期二尖瓣环的最大运动速度的比值(Em/Am)。结果:A组与B组成形术后二尖瓣口面积及二尖瓣反流程度均明显减小,E/A、E/Em及Em/Am在手术前后组间及组内之间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组织多普勒能较好客观地评价"缘对缘"二尖瓣成形后左心室舒张功能,"缘对缘"二尖瓣成形技术效果良好,对左心室的舒张功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左心室舒张功能 “缘对缘”二尖瓣成形术
原文传递
儿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及其疗效 被引量:2
8
作者 来永强 赖以 +3 位作者 韩瑞 汪建中 孟旭 罗毅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36-138,共3页
目的 探讨儿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及治疗效果。方法  199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 ,4 5例14岁以下儿童施行了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其中男 2 6例 ,女 19例。年龄 3~ 14岁 ,平均 10 8岁 ;≤ 10岁15例 ,10~ 14岁 30例。包括先天性心脏瓣... 目的 探讨儿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及治疗效果。方法  199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 ,4 5例14岁以下儿童施行了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其中男 2 6例 ,女 19例。年龄 3~ 14岁 ,平均 10 8岁 ;≤ 10岁15例 ,10~ 14岁 30例。包括先天性心脏瓣膜病 32例 ,风湿性瓣膜病 6例 ,心内膜炎 3例 ,部分型房室管畸形修补术后二尖瓣关闭不全 3例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主动脉关闭不全 1例。行二尖瓣置换 2 3例 ,其中 2例为矫正型大动脉转位行解剖位三尖瓣置换 ,主动脉瓣置换 9例 ;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双瓣置换 4例 ;三尖瓣置换 9例。 5例使用生物瓣膜或同种主动脉瓣 ,余 4 0例均采用机械瓣膜 ,包括进口双叶瓣 34枚 ,进口单叶瓣 3枚 ,国产单叶瓣 7枚。结果 本组手术死亡 (术后 30d内 ) 2例 ,死亡率 4 4 % ,均死于手术当日 ,1例因顽固性心律失常 ,1例术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生存者随访 8个月~ 12年 ,平均 4 9年。 4例晚期死亡 ,晚期死亡率 9 3%。置入机械瓣膜者均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 ,未发生血栓栓塞及抗凝相关并发症 ,病儿术后心功能均I~II级。结论 儿童瓣膜病病人 ,大多数可以置入合适的成人型号人工瓣膜 ,保证其术后生长发育 ,减少二次手术。采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 ,经过平均 4 5年随访 ,无血栓栓塞或抗凝有关的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心脏瓣膜疾病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心脏外科
原文传递
单纯无名动脉灌注的主动脉弓置换术21例 被引量:2
9
作者 黄方炯 吴强 +7 位作者 许尚栋 任长伟 孙东 杨禁非 于建波 刘岳 赖以 瑞起金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7-108,共2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置换术中使用单纯无名动脉灌注进行脑保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4年1月至2007年7月,21例主动脉弓置换者使用单纯无名动脉灌注技术进行脑保护,男19例,女2例;年龄29~72岁,平均(46.5±11.4)岁。A型(Sta...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置换术中使用单纯无名动脉灌注进行脑保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4年1月至2007年7月,21例主动脉弓置换者使用单纯无名动脉灌注技术进行脑保护,男19例,女2例;年龄29~72岁,平均(46.5±11.4)岁。A型(Stanford分型)主动脉夹层19例,其中7例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真性动脉瘤伴降主动脉受累2例。所有病例均在深低温、使用单纯无名动脉选择性脑灌注下进行升主动脉、主动脉弓置换+降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同时行Bentall手术6例,David手术1例。结果升主动脉阻断(109.6±29.6)min;体外循环(186.7±56.2)min;最低鼻咽温(19.0±3,3)℃;选择性脑灌注时间(38.3±11.5)min,流量每分钟(6.8±2.6)ml/kg。术后无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呼吸机辅助(38.6±29.O)h。1例因低心排输出量综合征于术后第5d死亡。术后随访2~45个月,平均(24.0±12.5)个月,无死亡及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结论深低温、单纯无名动脉选择性脑灌注下行主动脉弓置换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体外循环 心脏外科手术 选择性脑灌注
原文传递
核磁共振成像研究正常人主动脉瓣上血流速度分布的临床初探 被引量:2
10
作者 曾文 孟旭 +3 位作者 董莉 张兆琪 王咏梅 赖以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69-74,共6页
目的:应用核磁共振成像(MRI)对国内正常人升主动脉内特定横截面上的血流速度分布进行研究,以探讨其普遍规律。方法:13例健康志愿者,均为窦性心律。应用1.5T核磁共振仪在升主动脉内、距主动脉瓣环0.5、1.0和2.0个瓣环直径处,垂直于升主... 目的:应用核磁共振成像(MRI)对国内正常人升主动脉内特定横截面上的血流速度分布进行研究,以探讨其普遍规律。方法:13例健康志愿者,均为窦性心律。应用1.5T核磁共振仪在升主动脉内、距主动脉瓣环0.5、1.0和2.0个瓣环直径处,垂直于升主动脉的层面进行成像扫描和血流参数的测量。应用血流分析软件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后处理,并读取每个研究对象的核磁共振扫描图像,最后作出相应各个时相血流速度的三维图形。结果:在所有13个测试者中,在心脏收缩射血时,均有很强的信号缺失,主要分布于升主动脉外侧弯曲部分。阶段对比测量显示1.0D层面是研究升主动脉内血流速度分布的理想层面。自收缩射血的加速期至舒张早期,前向最大速度血流的偏斜呈现出从后-右-前的"右手螺旋"现象。在收缩射血的加速期和峰期,绝大部分研究对象未出现返流。结论:本研究初步探索应用MRI研究国内正常人升主动脉内特定横截面上的血流速度分布。为使这项技术成为一种安全、无创的评价人体主动脉瓣上血流速度分布的工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 正常人 主动脉瓣 血流速度
下载PDF
贮存式自体输血在心血管外科应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恩军 黄方炯 +8 位作者 杨禁非 孙东 蔡克强 吴强 于建波 刘岳 赖以 韩博 邹以席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59-660,共2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及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的改变,心血管病患者逐年增加,心血管外科的手术量及对血液制品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但人口老龄化、对献血潜在风险的担忧使得献血量减少。心血管外科中血液需求与异体血液供给之间的矛盾更...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及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的改变,心血管病患者逐年增加,心血管外科的手术量及对血液制品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但人口老龄化、对献血潜在风险的担忧使得献血量减少。心血管外科中血液需求与异体血液供给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成为限制心血管外科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通过对160例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探讨贮存式自体输血在心血管外科应用的安全性及减少围手术期异体血液需求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存式自体输血 心血管外科 临床研究 应用 心血管病患者 人口老龄化 随机对照研究 生活方式
原文传递
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头臂血管转流手术
12
作者 吴强 黄方炯 +10 位作者 孙东 杨禁非 许尚栋 蔡克强 于建波 刘岳 赖以 李景伟 韩博 瑞起金 邹以席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97-398,共2页
动脉粥样硬化属全身性的病理改变。有一部分需手术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同时存在严重的头臂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对于此类患者目前还没有获得一致认可的治疗方案。2006年12月至2008年5月,我们对4例合并严重... 动脉粥样硬化属全身性的病理改变。有一部分需手术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同时存在严重的头臂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对于此类患者目前还没有获得一致认可的治疗方案。2006年12月至2008年5月,我们对4例合并严重头臂动脉狭窄的冠心病病例同期进行了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及主动脉至头臂血管人工血管转流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人工血管转流术 头臂动脉狭窄 转流手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不停跳 病理改变
原文传递
主肺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13
作者 李进华 来永强 +5 位作者 李景伟 赖以 崔永超 郝兴海 章良 周其文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5-247,共3页
目的探讨主肺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1987年12月至2007年3月,16例主肺间隔缺损病儿(人),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5个月~22岁,平均(8.2±7.1)岁;体重5.8~50.0奴,平均(22.2±13.9)kg。Moil分型Ⅰ型7例... 目的探讨主肺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1987年12月至2007年3月,16例主肺间隔缺损病儿(人),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5个月~22岁,平均(8.2±7.1)岁;体重5.8~50.0奴,平均(22.2±13.9)kg。Moil分型Ⅰ型7例,Ⅱ型7例,Ⅲ型2例。主肺间隔缺损大小10.35min,平均(22.6±7.3)mm。其中合并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肺主动脉弓离断畸形(B型)各2例,动脉导管未闭1例。术前10例行心导管检查,肺动脉收缩压50—120mm Hg(1mmHg=0.133kPa),平均(75.4±25.2)mmHg,肺动脉平均压21~100mmHg,平均(60.3±24.8)mmHg。14例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2例在深低温停循环完成手术。结果主动脉阻断(70.6±48.1)min,体外循环(110.5±62.9)min。术后10例肺动脉收缩压(50.2±18.5)mm Hg,平均肺动脉压(40.0±15.2)mmHg,术后呼吸机使用(22.6±14.5)h,滞留重症监护室1~70d,总住院14,127d。2例合并主动脉弓离断者围术期分别死于急性。肾衰和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14例痊愈,平均随访(8.8±7.5)年,1例主肺动脉间隔小残余漏,余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主肺间隔缺损者肺血管病理改变早,早期诊断、及时手术,能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 心脏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