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同化物分配及其模型研究综述 被引量:42
1
作者 刘颖慧 贾海 高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981-1992,共12页
目前生态系统模型模拟中所用的大多数同化物分配模型是经验性的。同化物分配对植物的生长、竞争及结构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是植物生长的关键,也是植物生长模型中的薄弱环节。总结了影响同化物分配的因素:生理过程和环境因子。指出植物... 目前生态系统模型模拟中所用的大多数同化物分配模型是经验性的。同化物分配对植物的生长、竞争及结构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是植物生长的关键,也是植物生长模型中的薄弱环节。总结了影响同化物分配的因素:生理过程和环境因子。指出植物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所有的生理过程都对其有影响,维管束作为各器官间的连接系统,以及同化物的运输管道,其性质对同化物分配有重要的影响。综述了环境因子特别是环境水分条件对同化物分配的影响。总结了以往研究中发现的、主要的同化物分配规律,指出同化物分配的模式极其复杂,分配过程完全是根据环境以及生长阶段变化而变化的、随机应变的过程。对于同化物分配模型按照经验模型,目的性模型,源汇关系模型进行了总结归纳,分析指出:经验性模型应用最多但机理性差;功能平衡模型在模拟营养生长阶段同化物在条与根之间的分配很成功,但应用于其它器官之间很困难;最优化模型适于模拟平衡态下同化物的分配;源汇关系模型机理性最强,可模拟任何器官间的同化物分配,应用范围最广泛。同化物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研究中仍存在很多不足:对于各相关过程的研究存在不平衡性;整体水平上同化物分配的机理仍缺乏深入研究;同化物分配对于环境的响应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弱;缺乏多环境因素的研究;缺乏长期的实验观测研究。作者认为环境与同化物分配相互关系的研究将成为日后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化物分配 植物生长 环境因子 模型 机理
下载PDF
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区6种植物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许红梅 高琼 +1 位作者 黄永梅 贾海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7-163,共7页
对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区 6种不同植物的生理生态学特性进行了一个生长季的野外观测。测定了 2 0 0 2年生长季早、中、晚期植物叶片的光合、蒸腾速率及相应的微气象因子和土壤水分的含量。在此基础上 ,采用机理性生理生态学模型对黄土高原... 对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区 6种不同植物的生理生态学特性进行了一个生长季的野外观测。测定了 2 0 0 2年生长季早、中、晚期植物叶片的光合、蒸腾速率及相应的微气象因子和土壤水分的含量。在此基础上 ,采用机理性生理生态学模型对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区 6种植物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净光合速率模型和气孔导度模型分别能够解释 5 7%~ 79%和 4 0 %~ 5 9%生长季中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日变化。在此基础上根据拟合得到的参数计算了典型 7月份天气的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模拟的结果表明 :沙棘 (HippophaerhamnoidesL .subsp .sinensisRousi)的生物化学光合能力最强 ,茵陈蒿 (Artemisiacapillaris)的光呼吸速率最低 ,这两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高于其它植物种。刺槐 (Robiniapseudoacacia)、铁杆蒿 (Artemisiagmelinii)、茵陈蒿和沙棘在午后出现的净光合速率下降主要是由气孔导度减小引起的 ,而苹果 (Maluspumila)和柠条 (Caraganakorshinskii)午后净光合速率的降低与叶肉细胞酶的活性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森林草原区 植物 净光合速率 气孔导度 保卫细胞 碳同化 光呼吸 光合作用
下载PDF
皇甫川流域柠条林地水分动态模拟——坡度、坡向、植被密度与土壤水分的关系 被引量:37
3
作者 贾海 刘颖慧 +2 位作者 徐霞 王昆 高琼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10-917,共8页
在皇甫川流域,随着林草覆盖度的增加,植被与水的矛盾日益突出,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植被密度与土壤水分之间的矛盾.土壤水分的降低影响了植被的生长,甚至导致了部分植被的死亡,因此对土壤水分与植被密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非常重要,... 在皇甫川流域,随着林草覆盖度的增加,植被与水的矛盾日益突出,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植被密度与土壤水分之间的矛盾.土壤水分的降低影响了植被的生长,甚至导致了部分植被的死亡,因此对土壤水分与植被密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非常重要,有助于合理造林密度的确定.在已有研究及实验观测的基础上,建立了柠条(Caragana intermedia)林地土壤水分动态模拟模型,模型考虑了主要的土壤、植物过程,包括土壤性状、降雨入渗、植物蒸腾、地表蒸发等;模拟了从1971至2000年,30年里各种立地条件(不同盖度、坡向和坡度)下的柠条林地土壤水分、蒸腾和蒸发等的日动态过程.通过比较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动态,研究了皇甫川流域典型柠条林地土壤水分与植被盖度、坡向和坡度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式.由得到的平地上柠条的适宜密度,同时结合上述关系式,得出了不同坡度、坡向的适宜密度.坡度小于10°时,适宜造林密度对坡度反应敏感,在10°~30°时,适宜盖度对坡度反应不敏感.对于小于10°的坡地,植被建设时要特别注意设计合理的植被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动态 蒸散模拟 模拟模型 柠条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影响模拟 被引量:21
4
作者 许红梅 高清竹 +1 位作者 黄永梅 贾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2939-2947,共9页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纸坊沟流域为例,利用当前气候状况和不同气候情景下的气象数据驱动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VSIM,模拟气候变化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的影响。结果表明:(1)流域NPP对温度升高比对降雨变化的...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纸坊沟流域为例,利用当前气候状况和不同气候情景下的气象数据驱动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VSIM,模拟气候变化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的影响。结果表明:(1)流域NPP对温度升高比对降雨变化的反应更为敏感,土壤水分状况受降雨变化影响显著,温度升高后流域土壤水分也明显下降。(2)草本和半灌木群落的NPP由于温度升高降低最多,沙棘灌丛的NPP受降雨变化影响最为明显,而刺槐林、苹果林和柠条灌丛对降雨变化反应不敏感;(3)综合降雨和气温都增加的情况,流域NPP仍呈下降趋势,只有沙棘灌丛因降雨的增加NPP减小的程度明显降低;(4)大部分植被类型在降雨和温度升高后水分利用效率降低,只有沙棘灌丛和铁杆蒿群落在降雨增加后有所提高,除铁杆蒿群落外,降雨减少使得大部分植被类型的水分利用效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第一性生产力 气候变化 VSIM 黄土丘陵沟壑区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 被引量:18
5
作者 许红梅 贾海 黄永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64-1074,共11页
构建了机理性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Vegetation- Soil- Integrated- Model,VSIM) ,该模型将土壤水分动态过程与植被生长过程相耦合,用以分析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壤水分对植被生产力的影响。模型考虑了叶片尺度上气孔导度对净光合过... 构建了机理性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Vegetation- Soil- Integrated- Model,VSIM) ,该模型将土壤水分动态过程与植被生长过程相耦合,用以分析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壤水分对植被生产力的影响。模型考虑了叶片尺度上气孔导度对净光合过程和蒸腾过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考虑植被冠层结构和地形因素的影响对模型进行尺度转换,并以位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纸坊沟流域的观测数据对模型进行参数化和验证。结果表明对于生物量的模拟草本和半灌木比乔、灌木好,主要植被类型L AI的季节变化与观测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模型能够反映出流域降雨-产流过程,并且基本上也能够反映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范围。模拟结果表明,刺槐林和苹果林属于高光合-低蒸腾类型,农作物、白羊草群落和达乌里胡枝子群落属于高光合-高蒸腾类型,铁杆蒿群落和茭蒿群落属于低光合-低蒸腾类型,而沙棘灌丛和柠条灌丛的净第一性生产力居中,但蒸腾量较高。流域内土壤水分在多年序列上基本平衡,而在不同的水文年表现出失衡。其中刺槐林、苹果林和沙棘灌丛的多年平均土壤水分在年内存在少量亏缺,铁杆蒿群落和茭蒿群落略有增加,而其它植被类型基本保持平衡。丰水年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都明显高于欠水年,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在丰水年表现为盈余,而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孔导度 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 土壤水分动态 模拟模型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下载PDF
内蒙中部地区不同生态区土地利用格局分布特征 被引量:20
6
作者 徐霞 王静爱 +1 位作者 贾海 高琼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4-49,F003,共7页
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同时生态背景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也有着相应的反馈关系。采用单元匹配和空间叠加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内蒙古中部地区不同自然生态区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其结果表明:不同的生态... 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同时生态背景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也有着相应的反馈关系。采用单元匹配和空间叠加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内蒙古中部地区不同自然生态区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其结果表明:不同的生态因素对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的约束状况不同,土地利用在数量结构和空间格局两个方面存在很强的地带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中部区 生态区 土地利用格局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怀来盆地弃耕地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养分动态 被引量:16
7
作者 郑秋红 张宏 +3 位作者 贾海 刘颖慧 伍永秋 全占军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4-28,共5页
研究了怀来盆地丘陵区弃耕地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采取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确定了代表弃耕地初期阶段、草地阶段和灌丛地阶段的3种样地,通过分层取样测定了土壤有机质、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全量养分对生态... 研究了怀来盆地丘陵区弃耕地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采取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确定了代表弃耕地初期阶段、草地阶段和灌丛地阶段的3种样地,通过分层取样测定了土壤有机质、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全量养分对生态系统恢复的响应与其相应的速效养分明显不同。随着弃耕地的恢复,土壤有机质有明显增加的趋势,P循环和K循环由物质控制向生物控制转换,但速效P在恢复初期增加缓慢。速效N由于耕种期施肥的影响表现出先降低而后增加的特点。全量养分中,只有全N在弃耕地自然恢复中有增加的趋势。灌丛可以在更深的层次上影响土壤养分。植被的恢复与土壤肥力的提高密切相关,这种作用随着植被的恢复而不断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来盆地 自然恢复 土壤养分动态 植被与土壤养分
下载PDF
半干旱地区3种植物叶片水平的抗旱耐旱特性分析——两个气孔导度模型的应用和比较(英文) 被引量:16
8
作者 刘颖慧 高琼 贾海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4-70,共7页
在对半干旱区3种植物进行生理生态特性测定的基础上,应用两种气孔导度模型进行参数的非线性拟合,BBL模型平均可以解释77.6%的结果,Gao模型平均可以解释59.3%的结果。但Gao模型作为一个机理性的模型,其参数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模型的行... 在对半干旱区3种植物进行生理生态特性测定的基础上,应用两种气孔导度模型进行参数的非线性拟合,BBL模型平均可以解释77.6%的结果,Gao模型平均可以解释59.3%的结果。但Gao模型作为一个机理性的模型,其参数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模型的行为和敏感性分析结果说明,用BBL计算的气孔导度一般大于Gao模型。BBL模型对于干旱胁迫下的土壤水分亏缺没有响应,因而不适合用作干旱半干旱区的植物生理生态学分析和生态系统模拟。而Gao模型可以描述在各种水分条件下植物气孔导度的响应。Gao模型的结果说明,与油松(Pinustabulaeformis)和中间锦鸡儿(Caraganaintermedia)比较,小叶杨(Populus simonii)具有最小的抗旱和耐旱能力,油松具有最好的叶片水平的耐旱和抗旱特性,但其气孔导度对土壤水分的不敏感意味着在干旱条件下维持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可能会导致过多的水分损失。中间锦鸡儿具有很强的耐旱性,且其气孔导度对土壤水分的变化敏感,二者相结合,中间锦鸡儿可以在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的情况下,维持较大的气孔导度以满足光合作用的需要,但在土壤水分胁迫严重的时候能迅速降低气孔导度以保持土壤水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孔导度 抗旱性 敏感性分析 气孔模型
下载PDF
同仁堂红参与高丽红参品质的初步比较研究——人参皂苷和人参多糖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20
9
作者 吴建梅 林宏英 +4 位作者 赵李宏 贾海 贾海 王钰 陈大为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73-577,共5页
目的:测定人参总皂苷,人参皂苷Rg1,Re,Rb1和人参多糖含量,比较同仁堂红参与高丽红参的质量。方法:建立大孔吸附树脂比色法测定人参总皂苷含量;采用二元梯度洗脱程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参皂苷Rg1,Re,Rb1的含量;优化试验条件,采用苯酚... 目的:测定人参总皂苷,人参皂苷Rg1,Re,Rb1和人参多糖含量,比较同仁堂红参与高丽红参的质量。方法:建立大孔吸附树脂比色法测定人参总皂苷含量;采用二元梯度洗脱程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参皂苷Rg1,Re,Rb1的含量;优化试验条件,采用苯酚-硫酸显色方法测定人参多糖含量。结果:同仁堂红参中人参总皂苷含量不低于高丽红参中总皂苷的含量;人参皂苷Rg1,Rb1的含量与高丽红参中的含量相近,人参皂苷Re含量略低于高丽红参中的含量,而人参多糖含量则高于高丽红参中的含量。结论:同仁堂红参中人参皂苷含量不低于高丽红参中的含量且人参多糖含量高于高丽红参。建立的测定人参总皂苷、人参皂苷Rg1,Re,Rb1以及人参多糖含量的方法准确、快速、重复性好,可以作为人参质量定量评价的方法,初步比较不同来源的人参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总皂苷 人参皂苷Rg1 Re Rb1 人参多糖 大孔吸附树脂比色法 HPLC 苯酚-硫酸显色法
下载PDF
特定场址条件下风电机组载荷适应性评估 被引量:6
10
作者 付德义 张晓东 +3 位作者 王瑞明 薛扬 贾海 赵娜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25-431,共7页
考虑特定场址环境条件对于风电机组载荷与结构安全特性的影响,基于某3 MW双馈型风电机组载荷模型,运用GH Bladed软件对不同场址环境条件下的风电机组载荷进行仿真计算,形成特征环境条件下载荷特性数据库。分析各环境条件参数对风电机组... 考虑特定场址环境条件对于风电机组载荷与结构安全特性的影响,基于某3 MW双馈型风电机组载荷模型,运用GH Bladed软件对不同场址环境条件下的风电机组载荷进行仿真计算,形成特征环境条件下载荷特性数据库。分析各环境条件参数对风电机组关键部件极限与疲劳载荷的影响特性。基于特征载荷数据库,运用BP神经网络预测方法,建立特定场址条件下风电机组关键部件极限与疲劳载荷预测模型,并将模型预测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的风电机组极限与疲劳载荷预测结果误差在6%以内,该方法对于不同场址条件下风电机组载荷与结构安全性评估具有普遍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结构载荷 特定场址 载荷适应性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西藏河谷地区荒漠化综合整治——以日喀则市江当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程宏 邹学勇 +1 位作者 赵延治 贾海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0-44,共5页
在西藏现有的 2 0 4 7万hm2 的沙漠化土地中 ,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危害最大的是藏南宽谷地区的沙漠化土地。日喀则江当宽谷中游 ,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人口稠密 ,土地沙漠化严重。在深入分析当地自然环境和沙漠化灾害特征的基础上 ,提出将沙... 在西藏现有的 2 0 4 7万hm2 的沙漠化土地中 ,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危害最大的是藏南宽谷地区的沙漠化土地。日喀则江当宽谷中游 ,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人口稠密 ,土地沙漠化严重。在深入分析当地自然环境和沙漠化灾害特征的基础上 ,提出将沙漠化土地的防治与利用相结合 ,根据立地条件的不同 ,以生物措施为主 (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造林、流沙固定 ) ,辅以水利工程措施 ,对荒漠化土地开展综合整治研究。西藏自治区林业局按照本研究防治措施进行工程施工 ,其中 ,农田防护林 4 5 9hm2 ,防风固沙造林 30 2 5hm2 ,流沙固定 399.5hm2 ,修建干渠 1 7.6km。这些工程措施布局合理 ,确保了各项防治措施的配套和高效发挥作用 ,不仅有效地治理了荒漠化土地 ,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同时 ,也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河谷地区 荒漠化 日喀则市 沙漠化土地 农业 生物措施 农田防护林 防风固沙造林 生态环境
下载PDF
纳米薄膜屈曲模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贾海 王世斌 +1 位作者 李林安 佟景伟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3-656,共4页
薄膜/基底系统在信息科学以及微电子机械系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薄膜中常会有压或拉的残余应力,因此薄膜/基底结构通常是工作在残余应力以及外加应力的联合作用下。根据结构的功用不同,其载荷方式也有不同,从而也导致了不同的破坏... 薄膜/基底系统在信息科学以及微电子机械系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薄膜中常会有压或拉的残余应力,因此薄膜/基底结构通常是工作在残余应力以及外加应力的联合作用下。根据结构的功用不同,其载荷方式也有不同,从而也导致了不同的破坏模式。压缩载荷下的脱粘屈曲是薄膜基底结构主要的破坏形式之一。本文使用磁控溅射镀膜技术,制作了压缩薄膜试件。选用表面抛光的有机玻璃作为基底,制作了厚度为150nm的铝薄膜和150nm的钛薄膜。在实验中,使用一台光学显微镜观测膜层表面的形貌及其变化。考虑了薄膜在残余应力、外加轴向压应力共同作用下的屈曲破坏模式,并对屈曲的力学行为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薄膜 屈曲模式 残余应力
原文传递
纳米尺度金属薄膜在拉伸状态下的稳定性(英文)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振山 王世斌 +3 位作者 李林安 贾海 门玉涛 何巍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293-2299,共7页
将薄膜和基底作为一个基本结构来研究薄膜的变形和损坏可预测纳米薄膜器件的使用寿命。本文讨论和研究了薄膜基底结构在拉伸载荷下薄膜出现的分叉和断裂的过程。用在相同厚度的PET基底上沉积不同厚度铝膜的薄膜基底结构作为试件,分别对... 将薄膜和基底作为一个基本结构来研究薄膜的变形和损坏可预测纳米薄膜器件的使用寿命。本文讨论和研究了薄膜基底结构在拉伸载荷下薄膜出现的分叉和断裂的过程。用在相同厚度的PET基底上沉积不同厚度铝膜的薄膜基底结构作为试件,分别对薄膜厚度为100,150和200nm的3种不同试件进行了拉伸加载实验,并在OLYMPUS显微镜下观察了薄膜表面的变化情况。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随着薄膜厚度的增加,薄膜出现分叉现象的失效应变也随着增大;当薄膜表面出现裂纹时,裂纹密度的大小取决于薄膜的厚度和加载应变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薄膜 金属薄膜 分叉 断裂 拉伸 微机电系统
下载PDF
基于相关向量信息熵的风电机组功率曲线构建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付德义 高世桥 +1 位作者 孔令行 贾海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52-259,共8页
仿真研究湍流强度、空气密度、偏航误差等风电机组功率输出特性关键影响因素与功率曲线之间的内在关联特性,建立各影响因素与功率输出特性之间的隐含关系子模型。结合风电机组运行数据,基于相关向量信息熵技术,实现风电机组运行功率曲... 仿真研究湍流强度、空气密度、偏航误差等风电机组功率输出特性关键影响因素与功率曲线之间的内在关联特性,建立各影响因素与功率输出特性之间的隐含关系子模型。结合风电机组运行数据,基于相关向量信息熵技术,实现风电机组运行功率曲线的构建。基于构建的功率曲线与机组实际输出特性开展年发电量对比,结果表明,基于相关向量信息熵法构建的功率曲线能够实现对风电机组出力特性的真实准确评价,评价误差不超过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相关向量 信息熵 功率曲线构建
下载PDF
确定微纳米尺度金属薄膜拉伸分叉点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冠华 王世斌 +3 位作者 李林安 王志勇 贾海 何巍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3-139,共7页
为了确定微纳米尺度金属薄膜的拉伸分叉点,本文使用磁控溅射镀膜技术,在PI(聚酰亚胺)基底上沉积500nm厚的铜薄膜,制作薄膜/基底结构拉伸试件。在单轴拉伸作用下,通过测量拉伸加载过程中铜薄膜的电阻变化情况,得到薄膜电阻随应变变化的关... 为了确定微纳米尺度金属薄膜的拉伸分叉点,本文使用磁控溅射镀膜技术,在PI(聚酰亚胺)基底上沉积500nm厚的铜薄膜,制作薄膜/基底结构拉伸试件。在单轴拉伸作用下,通过测量拉伸加载过程中铜薄膜的电阻变化情况,得到薄膜电阻随应变变化的关系,并与理论推导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而确定了塑性阶段理论曲线与实验曲线分离的点,即铜薄膜的分叉点。以此为基础,研究了铜薄膜在单轴拉伸作用下的分叉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沉积于PI基底上的微纳米尺度铜薄膜在单轴拉伸下,经过弹性变形阶段后,很快就发生分叉,然后产生破坏,而塑性变形阶段和局部化阶段较短;弹性阶段薄膜的电阻变化速率很小,塑性阶段薄膜的电阻变化速率稍有增大,而当薄膜表面开始出现微裂纹后,电阻变化速率急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薄膜 分叉 电阻 电阻电测法
原文传递
基于组合模型的风电机组轮毂载荷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廖圣瑄 马晓明 +1 位作者 韩中合 贾海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9-45,共7页
载荷评估对风电机组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有重要影响。鉴于采用FAST和GH bladed等软件不适用于短期风电机组载荷评估,利用实测数据和神经网络原理,建立GA-BP、PSO-ELM、BP-ELM-GRNN组合模型,对轮毂载荷开展短期预测,并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 载荷评估对风电机组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有重要影响。鉴于采用FAST和GH bladed等软件不适用于短期风电机组载荷评估,利用实测数据和神经网络原理,建立GA-BP、PSO-ELM、BP-ELM-GRNN组合模型,对轮毂载荷开展短期预测,并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该组合模型采用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权值阈值,粒子群算法优化极限学习机(ELM)网络权值阈值,再通过等权组合和GRNN融合方法将两个训练模型进行组合。研究表明:轮毂载荷X方向上的弯矩MX误差均值为4.44%,决定系数r2为0.8796,X方向上受力FX误差均值为4.83%,决定系数r2为0.8017;选择合适的风电机组输入参数能更快筛选出有关联的系数,可以提高计算效率;采用组合算法预测机组轮毂载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预测误差,提高载荷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神经网络 载荷 相关性方法 组合模型
下载PDF
A wideband on-chip millimeter-wave patch antenna in 0.18 μm CMOS
17
作者 孟祥雨 池保勇 +3 位作者 贾海 况立雪 贾雯 王志华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144-148,共5页
A wideband on-chip millimeter-wave patch antenna in 0.18 μm CMOS with a low-resistivity (10 Ω.cm) silicon substrate is presented. The wideband is achieved by reducing the Q factor and exciting the high-order radia... A wideband on-chip millimeter-wave patch antenna in 0.18 μm CMOS with a low-resistivity (10 Ω.cm) silicon substrate is presented. The wideband is achieved by reducing the Q factor and exciting the high-order radiation modes with size optimization. The antenna uses an on-chip top layer metal as the patch and a probe station as the ground plane. The on-chip ground plane is connected to the probe station using the inner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the probe station for better performance. The simulated S11 is less than -10 dB over 46-95 GHz, which is well matched with the measured results over the available 40-67 GHz frequency range from our measurement equipment. A maximum gain of-5.55 dBi with 4% radiation efficiency at a 60 GHz point is also achieved based on Ansofi HFSS simulation. Compared with the current state-of-the-art devices, the presented antenna achieves a wider bandwidth and could be used in wideband millimeter-wave communication and image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n-chip antenna patch antenna wideband antenna MILLIMETER-WAV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