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原始细胞增多和急性髓系白血病伴骨髓增生异常相关改变 被引量:38
1
作者 刘静 +4 位作者 宫立众 卢晟晔 主鸿鹄 黄晓军 江浩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34-738,共5页
目的比较地西他滨(DAC)联合半量CAG方案(D—CAG)与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原始细胞增多(MDS—EB)和急性髓系白血病伴骨髓增生异常相关改变(AML-MR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7年3月42例初治MD... 目的比较地西他滨(DAC)联合半量CAG方案(D—CAG)与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原始细胞增多(MDS—EB)和急性髓系白血病伴骨髓增生异常相关改变(AML-MR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7年3月42例初治MDS—EB和AML-MRC患者临床资料,21例接受D—CAG治疗,21例接受CAG方案治疗,诱导缓解后患者继续巩固化疗或进行allo-HSCT。比较两组患者的CR率、总有效率(ORR)、总生存(OS)率、无病生存(DFS)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42例MDS-EB和AML—MRC患者中,男27例,女15例,中位年龄52.5(18—65)岁;MDS-EB21例,AML-MRC21例。D-CAG组和CAG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基因突变类型和染色体核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CAG组2个疗程CR率为81.0%(17/21),高于CAG组的52.4%(11/21)(Z=3.857,P=0.050)。D—CAG组与CAG组2个疗程后ORR分别为85.7%(18/21)与76.2%(15/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73,P=0.259)。D-CAG组和CAG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13(6~32)个月和15(2~36)个月,D.CAG组10例患者接受了allo-HSCT,CAG组7例患者接受了allo.HSCT。D—CAG组非移植患者的中位LFS时间为18.0(95%CI6.6~29.4)个月,CAG组非移植患者的中位LFS时间为11.0(95%CI 0~23.9)个月,两组1年累积LFS率分别为(63.6±14.5)%和(50.0±1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49,P=0.824)。D-CAG组11例非移植患者中2例死亡,CAG组非移植的14例患者中7例死亡,D—CAG组与CAG组非移植患者的1年累积OS率为(90.9±8.7)%对(61.5±13.5)%,D—CAG组高于CAG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40,P=0.175)。D—CAG组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所致的感染,化疗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为42.9%,与CAG组(3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3)。结论DAC联合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CAG方案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近期疗效:单中心数据 被引量:21
2
作者 于文静 +7 位作者 王婧 唐菲菲 宫立众 刘霄虹 朱晓璐 赵晓甦 黄晓军 江浩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4-140,共7页
目的探究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Ven+AZA)在初治不适合强化疗(unfit)及难治(≥1次强化诱导化疗未缓解)/复发(R/R)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2019年6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接受Ven+AZA治疗(... 目的探究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Ven+AZA)在初治不适合强化疗(unfit)及难治(≥1次强化诱导化疗未缓解)/复发(R/R)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2019年6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接受Ven+AZA治疗(Ven 100 mg第1天、200 mg第2天、400 mg第3~28天;阿扎胞苷75 mg/m2第1~7天)的初治unfit及R/R AML患者60例。分析各组完全缓解/血细胞计数未完全恢复的完全缓解(CR/CRi)率、微小残留病(MRD)转阴率及总体反应率(ORR)。结果60例初治unfit及R/R AML患者,中位年龄54(18~77)岁,男性33例(55.0%),中位随访时间4.8(1.4~26.3)个月。其中初治unfit患者24例(40.0%),R/R患者36例(60.0%)。初治unfit组及R/R组中位治疗疗程均为1(1~5)个。24例初治unfit患者(依据NCCN预后分层:低危8例、中危2例、高危14例)经第1疗程Ven+AZA治疗后,17例(70.8%)达CR/CRi,3例(12.5%)达部分缓解(PR),ORR为83.3%。其中9例患者接受第2疗程治疗,2例接受第3疗程治疗。17例CR/CRi患者中8例(47.1%)经2个疗程治疗后MRD转阴。36例R/R患者经第1疗程诱导治疗后,21例(58.3%)达CR/CRi(其中7例MRD转阴,占33.3%),3例(8.3%)PR,ORR为66.7%。R/R患者中12例治疗≥2个疗程,第2疗程治疗后无新增缓解患者,累计MRD转阴14例(66.7%)。R/R患者中低危组(CR至血液学复发≥18个月)12例,其余24例为高危组。低危R/R组1个疗程后10例(83.3%)达CR/CRi,CR/CRi率显著高于高危R/R组[45.8%(11/24),P=0.031]。在60例患者中,13例伴IDH1/2突变及4例TP53阳性患者经1个疗程治疗后均达CR/CRi,18例NPM1突变阳性患者1个疗程CR/CRi率为77.8%,5例RUNX1-RUNX1T1伴c-kit D816患者(2例初诊,3例复发)均未获缓解。Ven+AZA作为诱导及再诱导治疗总体耐受性好。结论Ven+AZA在初治unfit及R/R AML患者中均获得较高的治疗反应率,部分缓解患者可快速获得MRD转阴。其在伴NPM1、IDH1/2、TP53等基因突变的AML患者中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系 急性 维奈克拉 阿扎胞苷
原文传递
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任欣 赵婷 +8 位作者 王婧 主鸿鹄 江浩 杨申淼 江滨 王德炳 黄晓军 江倩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21,共7页
目的探讨接受IAl0[去甲氧柔红霉素(IDA)10mg·m-2·d-1×3d联合阿糖胞苷(Ara—C)100mg·m-2·d-1×7d]作为诱导方案且未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预后影... 目的探讨接受IAl0[去甲氧柔红霉素(IDA)10mg·m-2·d-1×3d联合阿糖胞苷(Ara—C)100mg·m-2·d-1×7d]作为诱导方案且未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08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接受IAl0作为诱导化疗方案、获得形态学无白血病状态(MLFS)后未接受allo—HSCT的198例AML(不包括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连续病例,分析诊断时特征、首次获得MLFS时血细胞恢复程度、首次获得MLFS时和巩固1个疗程后微小残留病(MRD)水平对预后的影响。结果198例患者中,男96例(48.5%),中位年龄42(18~62)岁。SWOG分组:低危45例(22.7%),中危104例(52.5%),高危24例(12.1%),危险度未知25例(12.6%)。FLT3一ITD突变阳性28例(14.1%)。完全缓解(CR,MLFS伴ANC≥1×109/L和PLT≥100×109/L)168例(84.8%),CRp(MLFS伴PLT未恢复)16例(8.1%),CRi(MLFS伴ANC和PLT均未恢复)14例(7.1%)。131例(66.2%)存活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5(1~70)个月,2年累积复发率(CIR)、无病生存(DFS)、总生存(OS)率分别为45.2%、46.9%、62.9%,中位复发、DFS、OS时间分别为34、20、37个月。在所有获得MLFS的患者中进行多因素分析,FLT3-ITD突变阳性和CRi是影响患者CIR、DFS、OS的共同不利因素;SWOG危险度为高危是影响患者CIR和DFS的共同不利因素;单体核型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接受巩固治疗≥1个疗程的患者,FLT3-ITD突变阳性和SWOG危险度为高危是影响患者CIR、DFS、OS的共同不利因素;外周血原始细胞≥0.50和巩固治疗1个疗程后MRD阳性[FCM和(或)WT1 mRNA阳性]是影响患者CIR和DFS的共同不利因素;CRi是影响患者DFS和OS的共同不利因素。结论对于接受IA10作为诱导方案且获得MLFS后未接受allo—HSCT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去甲氧柔红霉素 预后
原文传递
去甲氧柔红霉素10和8mg/m2联合阿糖胞苷治疗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比较性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圆圆 杨申淼 +9 位作者 王婧 主鸿鹄 鲍立 赵婷 江浩 路瑾 江滨 黄晓军 江倩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5-229,共5页
目的 比较去甲氧柔红霉素(IDA) 10 mg/m2和8 mg/m2(简称10和8 mg组)联合阿糖胞苷(IA)方案诱导治疗成人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除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疗效、血液学不良反应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3... 目的 比较去甲氧柔红霉素(IDA) 10 mg/m2和8 mg/m2(简称10和8 mg组)联合阿糖胞苷(IA)方案诱导治疗成人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除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疗效、血液学不良反应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3年10月335例成人初发AML患者资料,其中IDA l0 mg组198例,8mg组13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第1疗程化疗反应、血液学不良反应及早期死亡率,分析IDA剂量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除外早期死亡的4例患者,331例可评估患者的第1疗程完全缓解(CR)率为72.5%,部分缓解(PR)率为10.0%,总反应(OR)率为82.5%.IDA 10 mg组第1疗程CR率及OR率均显著高于IDA 8 mg组(CR率:78.9%对63.5%,P=0.003; OR率:88.2%对75.4%,p=0.007).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初诊时HGB≥100 g/L、FLT3-ITD突变阴性、IDA剂量10 mg/m2是有利于第1疗程获得CR的因素.化疗后所有患者均出现4级血细胞减少,两组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和PLT≥20×10VL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中位随访14(1~118)个月,98例(29.3%)复发,92例(27.5%)死亡,3年无病生存(DFS)率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53.2%和58.9%.3年DFS和OS率在174例持续化疗患者中分别为34.2%和37.4%,在157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分别为74.5%和81.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诱导化疗时IDA剂量10 mg/m2是改善患者DFS (P=0.040)及OS (P=0.007)的独立因素.结论 IA“3+7”方案诱导治疗初发AML患者,IDA 10mg/m2与8 mg/m2相比,第1疗程CR率显著提高,血液学不良反应相似,并且改善DFS及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去甲氧柔红霉素 疗效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患者艰难梭菌感染与肠道微生态失调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黄晓军 +7 位作者 刘代红 许兰平 张耀臣 吴彤 王静波 苏宏 陆启燕 陆道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35-139,共5页
本研究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过程中患者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lostridium difficile associated diarrhea,CDAD)与肠道微生态的关系,了解肠道微生态失衡的临床特征,... 本研究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过程中患者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lostridium difficile associated diarrhea,CDAD)与肠道微生态的关系,了解肠道微生态失衡的临床特征,寻找有效防治措施,保护肠道菌群,减少细菌易位及感染的发生。对44例allo-HSCT后腹泻患者采用艰难梭菌毒素A&B检测试剂盒进行毒素检测,采用厌氧培养方法进行艰难梭菌的分离、鉴定。对患者粪便标本进行肠道微生态研究;采用光冈复合式法对目的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类杆菌、消化链球菌、产气荚膜梭菌、肠杆菌、肠球菌、酵母菌)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44例腹泻患者中共检测出12例艰难梭菌阳性,阳性率为27.27%;CDAD的发生与使用抗生素或化疗药物有关;CDAD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发生了明显变化,表现为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类杆菌、肠杆菌等细菌数量明显下降;对CDAD用万古霉素、甲硝唑等药物并配合给予益生菌治疗效果好,但有一定复发率(16.67%)。结论:allo-HSCT并发CDAD与肠道微生态的改变有关,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应积极扶植肠道菌群,这样的治疗有利于改善病情和减少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 艰难梭状芽孢杆菌 肠道菌群 抗生素
下载PDF
早期评估NPM1突变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残留白血病水平的预后意义 被引量:14
6
作者 赵婷 主鸿鹄 +12 位作者 王婧 杨申淼 江浩 路瑾 陈欢 许兰平 张晓辉 江滨 阮国瑞 王德炳 黄晓军 江倩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6,共7页
目的探讨NPM1突变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化疗后早期微小残留病(MRD)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初治成人伴NPM1基因主要突变(A、B、D突变)AML患者的治疗结果,以及化疗后早期时间点MRD(NPM1突变转录本)水平... 目的探讨NPM1突变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化疗后早期微小残留病(MRD)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初治成人伴NPM1基因主要突变(A、B、D突变)AML患者的治疗结果,以及化疗后早期时间点MRD(NPM1突变转录本)水平对预后的影响。 结果在137例患者中,男67例(48.9%),中位年龄49(16~67)岁,染色体正常核型107例(78.1%),FLT3-ITD突变阳性57例(41.6%),初诊时NPM1基因突变转录本中位水平84.1%(4.1%~509.9%)。在134例可评估的患者中,115例(85.8%)最终获完全缓解(CR)。多因素分析显示,WBC〈100×109/L(OR=0.3,95% CI 0.1~0.9,P=0.027)和初始诱导治疗为"IA10"方案(OR=0.3,95% CI 0.1~0.8,P=0.015)是获得CR的有利因素。在108例可评估的CR患者中,存活患者中位随访24(2~91)个月,3年无病生存(DFS)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48.0%和63.9%。多因素分析显示,FLT3-ITD突变阳性(HR=3.2,95% CI 1.6~6.7,P=0.002)、巩固治疗2个疗程后MRD高水平(NPM1突变转录本水平较治疗前下降〈3个对数级,HR=23.2,95% CI 7.0~76.6,P〈0.001)、未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HR=2.6,95% CI 1.0~6.6,P=0.045)是影响患者DFS的不利因素;MRD在首次获得CR时高水平(NPM1突变转录本水平下降〈2个对数级,HR=2.5,95% CI 1.0~6.1,P=0.040)和巩固治疗2个疗程后高水平(HR=4.5,95% CI 2.0~10.3,P〈0.001)是影响患者OS的不利因素。进一步分析78例接受化疗(或自体移植)的CR患者,3年DFS和OS率分别为39.7%和59.1%,FLT3-ITD突变阳性和巩固治疗2个疗程后MRD高水平是独立影响患者DFS(HR=3.5,95% CI 1.6~7.6,P=0.002和HR=8.9,95% CI 3.8~20.7,P〈0.001)和OS(HR=2.7,95% CI 1.1~6.9,P=0.036和HR=3.1,95% CI 1.2~8.0,P=0.021)的共同不利因素,此外,首次获得CR时MRD高水平(HR=3.1,95% CI 1.2~8.0,P=0.022)也是影响患者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基因 NPM1 微小残留病 预后
原文传递
细胞周期蛋白G2 mRNA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7
作者 徐世荣 +3 位作者 马劼 哈森 郭晓楠 王颖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54-259,共6页
为了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中细胞周期蛋白G2(cyclin G2)的mRN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7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及10例正常人骨髓细胞中的cyclin G2、G1和P53的mRNA 表达,对cyclin G2的阳性扩增产物进行序... 为了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中细胞周期蛋白G2(cyclin G2)的mRN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7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及10例正常人骨髓细胞中的cyclin G2、G1和P53的mRNA 表达,对cyclin G2的阳性扩增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①AL患者中cyclin G2的阳性率及mRNA表达水平 (52.7%,0.552±0.498)明显低于正常人(100%,1.953±0.675)(P<0.01)。②在初治的AL患者中,cyclin G2 阳性表达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高于阴性者(分别为69.2%和40%;P<0.05)。③耐药组AL患者cyclin G2的 阳性率(43.6%)明显低于敏感组(68.6%)(P<0.05)。④对初治28例CR的AL患者进行随访14.3个月(11- 18.5个月),11例cyclin G2低表达患者中有10例复发(90.9%),而17例cyclin G2高表达患者中有7例复发 (41.2%),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yclinG2是影响AL患者CR的因素,其高表达可能是AL患 者良好预后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蛋白G2 细胞周期蛋白G1 急性白血病 基因表达
下载PDF
细胞周期素G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3
8
作者 徐世荣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2004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细胞周期素G(cyclin G)在细胞周期素家族中发现较晚,其功能可能主要在细胞周期调控和DNA修复中起作用,并参与细胞凋亡过程,在不同的组织细胞中或不同来源的肿瘤细胞中,其表达水平和生物学功能是不同的。目前发现cyclin G主要存在两个亚... 细胞周期素G(cyclin G)在细胞周期素家族中发现较晚,其功能可能主要在细胞周期调控和DNA修复中起作用,并参与细胞凋亡过程,在不同的组织细胞中或不同来源的肿瘤细胞中,其表达水平和生物学功能是不同的。目前发现cyclin G主要存在两个亚型:cyclin G1和cyclin G2,随着对它们研究的不断深入,注意到两种cyclin G所对应的蛋白质结构、功能,对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乃至在肿瘤中扮演的角色是不一样的,并且在不同的肿瘤发生、发展中具有不同的作用。Cyclin G1在人类多种肿瘤细胞中有基因的扩增和过表达,可能对癌症的发生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素G 研究现状 肿瘤 白血病
下载PDF
首次获骨髓无白血病状态时血细胞恢复程度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预后意义 被引量:11
9
作者 任欣 赵婷 +8 位作者 王婧 主鸿鹄 江浩 杨申淼 江滨 王德炳 黄晓军 江倩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5-191,共7页
目的探讨首次获骨髓无白血病状态时血细胞恢复程度[包括完全缓解(CR,ANC≥1.0×10^9/L和PLT≥100×10^9/L)、PLT未恢复(CRp)、ANC和PLT均未恢复(CRi)]对初治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2008年... 目的探讨首次获骨髓无白血病状态时血细胞恢复程度[包括完全缓解(CR,ANC≥1.0×10^9/L和PLT≥100×10^9/L)、PLT未恢复(CRp)、ANC和PLT均未恢复(CRi)]对初治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2008年1月至2016年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获得骨髓无白血病状态后持续化疗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连续病例,分析诊断时疾病特征、诱导化疗方案、首次诱导化疗反应以及骨髓无白血病状态时血细胞计数与预后的关系。结果352例患者,男179例(50.9%),中位年龄44(17~65)岁。按美国西南肿瘤组(SWOG)标准分组:低危87例(24.7%),中危171例(48.6%),高危46例(13.1%),未知48例(13.6%)。单体核型16例(4.5%),FLT3-ITD突变阳性41例(11.6%)。首次获骨髓无白血病状态时血细胞恢复程度:CR299例(84.9%),CRp26例(7.4%),CRi27例(7.7%)。存活患者中位随访16(2~94)个月,30个月累积复发(CIR)、无病生存(DFS)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47.5%、46.0%和58.6%。多因素分析显示,骨髓无白血病状态时血细胞恢复不良是影响患者CIR、DFS和OS的共同不利因素(HR=1.4,95%C11.0~1.9,P=0.037;HR=I.5,95%CI1.1-2.0,P=0.003;HR=1.5,95%CI1.1~2.0,P=0.017)。此外,SWOG分组危险度高和FLT3-ITD突变阳性是影响患者CIR、DFS和OS的共同不利因素;确诊时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高是影响患者DFS的不利因素;年龄大和确诊时骨髓原始细胞比例高是影响患者OS的不利因素。结论持续化疗的成人AML患者,首次获骨髓无白血病状态时血细胞恢复程度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系 急性 诱导缓解 血细胞计数 预后
原文传递
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获得早期治疗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任欣 赵婷 +8 位作者 王婧 主鸿鹄 江浩 杨申淼 江滨 王德炳 黄晓军 江倩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69-875,共7页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获得早期治疗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成人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连续病例,分析诊断时疾病特征和诱导治疗方案对患者化疗后获得形态学无白血病状态(MLFS)、首...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获得早期治疗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成人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连续病例,分析诊断时疾病特征和诱导治疗方案对患者化疗后获得形态学无白血病状态(MLFS)、首次获得MLFS时血细胞恢复程度和微小残留病[MRD,阳性定义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WT1 mRNA≥0.6%(本院正常值上限)和(或)流式细胞术发现残留白血病细胞]的影响。结果739例AML患者中,男406例(54.9%),中位年龄42(18—65)岁。在721例可评估患者中,477例(66.2%)第1个疗程诱导治疗后获MLFS,592例(82.1%)≤2个疗程获MLFS,634例(87.9%)最终获MLFS。634例患者中,首次达MLFS时,534例(84.2%)达完全缓解(CR,MLFS伴ANC≥1×10^9/L和PLT≥100×10^9/L),100例(15.8%)达CRi(MLFS伴ANC或PLT未恢复)。在566例获得MLFS并检测了MRD的患者中,260例(45.9%)MRD阳性。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SWOG危险度为低危、采用IA10或HAA/HAD作为诱导治疗方案是有利于第1个和≤2个疗程诱导化疗后获MLFS的共同因素。此外,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低、HGB高、PLT低、NPM1^+ FLT3-ITD^-有利于第1个疗程诱导治疗后获MLFS,FLT3-ITD^-有利于≤2个疗程诱导治疗获MLFS。诊断时PLT高、采用IA10、IA8或HAA/HAD为诱导治疗方案与达CR显著相关;女性、FLT3-ITD^-、NPM1^+FLT3-ITD^-、SWOG危险度为低危与MRD阴性显著相关。结论对于成人AML患者,女性、良好的分子或细胞遗传学特征和标准剂量诱导治疗方案是有利于早期获得高比例、深层治疗反应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系 急性 形态学无白血病状态 早期治疗反应
原文传递
伊马替尼联合化疗治疗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分子学疗效与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婧 黄晓军 +7 位作者 江滨 秦亚溱 鲍立 江浩 陈欢 杨申淼 江倩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0-125,共6页
目的评估伊马替尼联合化疗治疗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分子生物学疗效,并对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方法2006年5月至2012年7月连续收治的Ph+ALL患者82例,在化疗的第1个疗程期加入伊马替尼治疗者48例;第2个疗程或之... 目的评估伊马替尼联合化疗治疗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分子生物学疗效,并对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方法2006年5月至2012年7月连续收治的Ph+ALL患者82例,在化疗的第1个疗程期加入伊马替尼治疗者48例;第2个疗程或之后加入伊马替尼治疗者34例。49例患者在巩固3~5个疗程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在每个疗程结束后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BCR.ABLmRNA表达水平用以评估分子生物学疗效。结果82例PhALL患者总完全缓解(cR)率为92.7%(82例中76例),其中第1疗程化疗CR率为76.8%(82例中63例)。第1疗程化疗时联合伊马替尼治疗者与未加伊马替尼者相比,CR率显著提高(93.8%对52.9%,P〈0.001)。在第1疗程诱导化疗后BCR.ABLmRNA下降91个对数级的患者占55.3%。在获得CR的患者中,累计复发率为27.6%;3年无疾病复发生存(DFS)率及3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60.5%及70.2%。allo.HSCT是降低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1)。allo-HSCT、第1疗程诱导化疗时联合伊马替尼及女性是改善DFS的独立预后因素(P值分别〈0.01、0.05和0.01)。第1疗程诱导化疗后BCR-ABLmRNA下降≥1个对数级及allo-HSCT是改善OS的独立预后因素(P值分别为O.011和O.027)。结论第1疗程诱导化疗时联合伊马替尼、第1疗程诱导化疗后BCR-ABLmRNA下降91个对数级、接受allo-HSCT可以改善PhALL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样 伊马替尼 融合蛋白类 BCR-ABL 造血干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细胞免疫功能异常与强化免疫抑制治疗的关系 被引量:11
12
作者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0-44,49,共6页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发生、发展与细胞免疫紊乱,特别是T细胞数量、功能的异常密切相关,因此免疫功能异常在SAA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或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联合环胞霉素A(...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发生、发展与细胞免疫紊乱,特别是T细胞数量、功能的异常密切相关,因此免疫功能异常在SAA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或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联合环胞霉素A(CsA)的强化免疫抑制治疗(IST)对改善SAA预后有显著疗效。IST能够使60%~80%的SAA患者得到血液学恢复即是异常免疫反应损伤造血干细胞的最直接证据。然而,由其他非免疫因素介导或造血干细胞极度耗竭所致的骨髓衰竭,IST就可能无效。因此,在IST前进行疾病评估和疗效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其中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对初治SAA进行IST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细胞免疫功能 强化免疫抑制治疗
原文传递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人类巨细胞病毒pp65的监测及疗效、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东平 +11 位作者 黄晓军 吴彤 刘代红 张耀臣 苏宏 王静波 周葭蕤 刘强 殷宇明 孙瑞娟 段萱 陆道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749-754,共6页
本研究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受者外周血白细胞巨细胞病毒(CMV)pp65抗原阳性细胞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以104例HSCT受者为研究对象,采集移植前后及恢复期受者的抗凝血标本,用CMVpp65单克隆抗体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MV... 本研究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受者外周血白细胞巨细胞病毒(CMV)pp65抗原阳性细胞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以104例HSCT受者为研究对象,采集移植前后及恢复期受者的抗凝血标本,用CMVpp65单克隆抗体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MV早期抗原,并进行动态观察。结果表明104例HSCT受者中29例移植后检出CMVpp65抗原阳性,检出率27.88%,其中16例为CMV血症,13例为CMV病。29例经抗病毒治疗后25例抗原转为阴性,有效率86.21%,死亡4例,病死率13.79%。CMV感染患者中,受非血缘或单倍体相合异基因HSCT的患者与受同胞全相合异基因HSCT的患者CMV感染率分别为39.29%和14.58%,两者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Ⅰ度急性GVHD组CMV感染的发生率为19.44%,而Ⅱ-IV度急性GVHD组为46.88%,两者间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CMV抗原阳性与阴性患者的急性GVHD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周血白细胞CMVpp65病毒抗原检测可作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MV病的监测指标,用于指导移植后抗病毒的治疗和疗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巨细胞病毒 PP65抗原 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测定
下载PDF
小鼠白血病Cyclin G和其它相关蛋白表达及凋亡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徐世荣 +3 位作者 白莉 马劼 苏秀兰 哈森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 :探讨在白血病细胞中细胞周期素zCyclin)G、CyclinD、P16、P2 1、P5 3等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和白血病细胞周期变化。方法 :建立白血病模型 (L615 )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的CyclinG、P5 3、P2 1、Cy clinD、P16和C fos、bcl ... 目的 :探讨在白血病细胞中细胞周期素zCyclin)G、CyclinD、P16、P2 1、P5 3等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和白血病细胞周期变化。方法 :建立白血病模型 (L615 )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的CyclinG、P5 3、P2 1、Cy clinD、P16和C fos、bcl 2的表达 ;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白血病细胞的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结果 :阳性组和复发组的CyclinG、CyclinD、C fos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化疗组 ( P <0 .0 5 ) ,P16则相反 (P <0 .0 1) ;P2 1在四组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阳性组和复发组P5 3的表达为阴性 ,而化疗组与正常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bcl 2四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化疗组和阳性组的细胞凋亡率均较正常组增高(P <0 .0 5 ) ,且化疗组的凋亡率比阳性组的明显增高 (P <0 .0 1)。结论 :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可能与CyclinG、CyclinD、C fos基因的高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小鼠 细胞周期素G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凋亡
下载PDF
EBV病毒感染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何秋连 曹红 +2 位作者 马春蓉 全凤琼 《西部医学》 2017年第5期689-693,共5页
目的探讨EBV病毒感染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方法对1例EBV病毒感染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HLH)患者依据诊断指南进行诊断,使用甲强龙160mg q12h/天联合人免疫球蛋白20g/天共3天抑制免疫风暴治疗,同时降血氨、抗感染... 目的探讨EBV病毒感染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方法对1例EBV病毒感染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HLH)患者依据诊断指南进行诊断,使用甲强龙160mg q12h/天联合人免疫球蛋白20g/天共3天抑制免疫风暴治疗,同时降血氨、抗感染、纠正肝功及输注新鲜冰冻血浆、人血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等支持治疗,对病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者经治疗后体温明显下降,生命体征稳定,病情有好转过程,但该患者最终因肝性脑病、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通过对本例HLH患者使用大剂量甲强龙及丙球冲击治疗阻断细胞因子风暴,同时联合控制感染、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纤维蛋白原等支持治疗,能控制免疫失衡,并取得了积极的治疗效果。故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大剂量甲强龙方案适用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极重症HLH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血细胞综合征 EBV病毒感染 抑制免疫风暴治疗 多器官功能障碍
下载PDF
微小残留病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预后良好型患者中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10
16
作者 任欣 赵婷 +8 位作者 王婧 主鸿鹄 江浩 杨申淼 江滨 王德炳 黄晓军 江倩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78-585,共8页
【摘要】目的探讨微小残留病(MRD)对初治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非预后良好型持续化疗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2008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按美国西南肿瘤协作组(SWOG)危险度分组为非预后良好型、获得形态学无白血病状态(MLFS... 【摘要】目的探讨微小残留病(MRD)对初治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非预后良好型持续化疗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2008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按美国西南肿瘤协作组(SWOG)危险度分组为非预后良好型、获得形态学无白血病状态(MLFS)后持续化疗的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连续病例,分析诊断时特征、诱导化疗方案、首次获得MLFS时MRD水平(MRD阳性定义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WT1mRNA≥0.6%或流式细胞术发现残留白血病细胞)与预后的关系。结果292例患者中,男150例(51.4%),中位年龄46(18~65)岁。SWOG分组:中危186例(63.7%),高危49例(16.8%),未知57例(19.5%)。单体核型15例(5.1%),FLT3-ITD突变阳性45例(15.4%),完全缓解(CR,MLFS伴ANC≥1×10^9/L和PLT≥100×10^9/L)231例(79.1%),CRp(MLFS伴PLT未恢复)25例(8.6%),CRi(MLFS伴ANC和PLT均未恢复)36例(12.3%)。189例(64.7%)存活者中位随访15(1~94)个月,2年累积复发率(CIR)、无病生存(DFs)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51.6%、42.6%和60.0%。多因素分析显示:MLFS时MRD阳性、PLT〈100×10^9/L是影响患者CIR和DFS的共同不利因素。FLT3-ITD突变阳性和MLFS时血细胞恢复不良是影响患者CIR、DFS和OS的共同不利因素。单体核型是影响患者CIR和OS的不利因素。此外,年龄/〉44岁和SWOG危险度分组为高危组是影响DFS的不利因素。结论对于非预后良好型获得MLFS后持续化疗的成人AML患者,MLFS时MRD水平是独立于年龄、诊断时血液学或分子遗传学特征之外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微小残留病 预后
原文传递
成人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年龄相关临床特征和预后 被引量:9
17
作者 窦雪琳 赵婷 +18 位作者 许兰平 张晓辉 王昱 陈欢 陈育红 闫晨华 韩伟 王峰蓉 王景枝 陈瑶 江浩 主鸿鹄 王婧 江滨 王德炳 刘开彦 黄晓军 江倩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69-976,共8页
目的探讨非老年成人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年龄相关的临床特征、早期治疗反应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8-65岁初发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连续病例,分析不同年龄组患者初诊时疾病特征、早期治疗... 目的探讨非老年成人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年龄相关的临床特征、早期治疗反应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8-65岁初发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连续病例,分析不同年龄组患者初诊时疾病特征、早期治疗反应、复发和生存,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1097例患者,男性591例(53.9%),中位年龄42岁。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WBC显著下降(P=0.003),PLT显著上升(P=0.034),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显著下降(P=0.021)。SWOG危险度在各年龄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NPM1阳性伴FLT3-ITD阴性的患者比例随年龄增长显著上升(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在总人群中,年龄增加是获得形态学无白血病状态(MLFS)(P=0.053)、完全缓解(CR)(P=0.004)和总生存(OS)(P=0.070)的不利影响因素,但在接受标准诱导治疗的患者中,年龄增加仅与CR相关(P=0.075),而与MLFS和OS无关。结论非老年初发AML患者的临床、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特征随年龄变化而不同。在接受标准诱导治疗的患者中,年龄增加与获得MLFS和OS均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系 急性 年龄 成人 临床特征 预后
原文传递
细胞周期蛋白A在成人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18
作者 马劼 徐世荣 +5 位作者 马卫东 王颖 刘小军 赖永榕 卢玉英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56-560,共5页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蛋白A(cyclinA)在成人急性白血病 (AL)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RT PCR法对 10 0例初治及复发的AL患者进行cyclinAmRNA水平的检测 ,对其阳性表达的PCR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分析。对其中 75例AL患...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蛋白A(cyclinA)在成人急性白血病 (AL)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RT PCR法对 10 0例初治及复发的AL患者进行cyclinAmRNA水平的检测 ,对其阳性表达的PCR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分析。对其中 75例AL患者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yclinA蛋白表达水平 ,1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 结果  (1)AL患者cyclinA蛋白表达在细胞周期中的分布无异常 ,cyclinA蛋白及mRNA的阳性率 (分别为 6 6 7% ,5 9 0 % )和中位表达水平 (分别为18 5 % ,0 5 39± 0 4 90 )明显高于正常人 ,同一实验条件下未发现在正常人中有cyclinA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 (P <0 0 1) ;经测序分析发现cyclinA阳性扩增片段序列与基因库中的目标序列完全一致 ;(2 )cyclinA蛋白及mRNA水平与S期、G2 /M期细胞所占的比例呈正相关 (P <0 0 1)。 (3)复发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患者的cyclinA蛋白表达水平 (15 4 % )明显低于初治组(2 9 5 %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4 4 18,P =0 0 2 2 )。 (4 )cyclinA蛋白或mRNA高表达患者的完全缓解率 (分别为 87 9%、85 7% )明显高于低表达患者 (分别为 38 2 %、5 3 3% ) (P <0 0 5 )。结论 cyclinA在AL患者中是一种增殖标志 ,是影响AL患者完全缓解率的因素 ,其高表达可能是AL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蛋白A 急性白血病 表达 聚合酶链反应 流式细胞术
原文传递
化疗联合异基因自然杀伤细胞巩固治疗低中危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春键 黄晓军 +9 位作者 宫立众 刘霄虹 王昱 闫晨华 常英军 赵晓甦 石红霞 赖悦云 江浩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12-817,共6页
目的评价巩固化疗联合异基因NK细胞输注治疗低中危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治的23例经化疗达血液学完全缓解(CR),且巩固治疗3个疗程后,应用巩固化疗联合异基因NK细胞回输治疗... 目的评价巩固化疗联合异基因NK细胞输注治疗低中危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治的23例经化疗达血液学完全缓解(CR),且巩固治疗3个疗程后,应用巩固化疗联合异基因NK细胞回输治疗的低中危AML患者,对照组为1∶2配对的46例AML患者,配对因素为患者的性别、年龄、诊断、预后危险分层、诱导CR及NK细胞输注前巩固化疗的疗程数。比较两组微小残留病(MRD)转阴率、复发率、无白血病生存(LFS)及总生存(OS)。结果治疗组23例低中危AML患者于巩固化疗第4~7个疗程共输注NK细胞45次,中位NK细胞输注数量7.5(6.6~8.6)×10^9/L,NK细胞中位存活率95.4%(93.9%~96.9%),中位扩增倍数141.1(86.1~171.1),其中中位CD3-CD56+细胞数5.0(1.4~6.4)×10^9/L,占回输细胞总数的76.8%(30.8%~82.9%);CD3+CD56+细胞数0.55(0.24~1.74)×10^9/L,占回输细胞总数的8.8%(4.9%~20.9%)。NK细胞输注前,治疗组MRD阳性患者为9例(39.1%),对照组MRD阳性患者为19例(41.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0,P=0.862)。治疗组输注NK细胞前后疗效评估与同期对照组对比,MRD阴性转阳性比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3%(2/14)对22.2%(6/27),χ^2=0.037,P=0.847]。治疗组MRD由阳性转为阴性的患者占66.7%(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5%(2/19)(χ^2=6.811,P=0.009)。其中治疗组有1例MRD阴性患者发生了形态学复发,对照组有2例MRD阳性患者形态学复发。截至末次随访,中位随访35(10~59)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MRD阴性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5%(10/23)对43.5%(20/46),χ^2=1.045,P=0.307]。在形态学复发方面,虽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治疗组形态学复发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30.4%(7/23)对50.2%(24/46),χ^2=2.929,P=0.087]。治疗组预计3年LFS率为(65.1±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7.4)%(P=0.047)。治疗组、对照组的预计3年OS率分别为(78.1±10.2)%、(65.8±8.0)%(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杀伤细胞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成人Ph染色体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婧 黄晓军 +8 位作者 江滨 杨申淼 鲍立 江浩 路瑾 主鸿鹄 赵婷 江倩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15,共6页
目的 分析影响成人Ph染色体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ALL)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2月至2013年12月连续收治的18~65岁Ph-ALL患者353例,以CODP±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方案诱导化疗,采用CODP和大剂量甲氨蝶呤(... 目的 分析影响成人Ph染色体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ALL)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2月至2013年12月连续收治的18~65岁Ph-ALL患者353例,以CODP±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方案诱导化疗,采用CODP和大剂量甲氨蝶呤(MTX)交替或改良Hyper-CVAD方案巩固化疗,178例(50.4%)患者在巩固3~5个疗程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172例(49.6%)患者继续接受巩固和维持化疗.存活患者中位随访时间39.9(2.0~171.0)个月.结果 3例(0.85%)患者早期死亡.350例可评估患者中,1个疗程完全缓解(CR) 271例(77.4%),总CR 325例(92.9%).WBC≥100.0×10^9/L(P=0.010)、肝/脾/淋巴结肿大(P=0.036)是影响患者总CR的独立预后因素.在325例CR患者中,117例(36.0%)复发,5年累积复发率(CIR)为43.2%,5年无病生存(DFS)率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44.7%和45.6%.多因素分析显示:诊断时伴随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 (P值分别为0.004、0.002和<0.001)、诱导治疗未加用L-Asp(P值分别为0.023、0.009、0.004)、4周诱导化疗后未达CR(P值分别为0.034、0.024、0.003)以及未进行allo-HSCT(P值均<0.001)是影响患者复发、DFS及OS率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诊断时高WBC(B-ALL≥30×10^9/L,T-ALL≥100×10^9/L)(P=0.044)是降低DFS率的独立因素.以影响CR患者DFS的四个预后因素(诊断时WBC、是否伴随CNSL、诱导治疗是否加用L-Asp及4周诱导化疗后是否达CR)将患者分为低危组(无不良因素)、中危组(1个不良因素)和高危组(至少2个不良因素).低危组非allo-HSCT和allo-HSCT患者DFS和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高危组中,相对于非allo-HSCT,allo-HSCT显著改善患者DFS和OS(P值均<0.001).结论 对于成人Ph-ALL患者,诊断时WBC偏高(B-ALL≥30×10^9/L,T-ALL≥100×10^9/L)、诊断时伴随CNSL、诱导治疗未加用L-Asp、诱导治疗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样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左旋门冬酰胺酶 造血干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