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化城市电台对农广播节目 被引量:5
1
作者 《中国广播》 2006年第8期32-34,共3页
对农村广播节目是以农民为主要对象,以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帮助农民勤劳致富,宣传农村新人,新事,新风貌等为主要内容的节目,当前形势下扭转对农广播宣传弱化的现象,正确引导农民走向市场并参与市场竞争,... 对农村广播节目是以农民为主要对象,以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帮助农民勤劳致富,宣传农村新人,新事,新风貌等为主要内容的节目,当前形势下扭转对农广播宣传弱化的现象,正确引导农民走向市场并参与市场竞争,对更好地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农广播节目 城市电台 农村广播节目 农业科技知识 广播宣传 市场竞争 新农村建设 主要对象 勤劳致富 社会主义
下载PDF
广播对农节目弱化的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4
2
作者 《中国广播》 2007年第9期4-6,共3页
广播的优势在农村,广大农民需要广播,更需要实用的农业节目。目前广播对农节目的数量很少,质量不高,很难满足新形势下广大农村听众的信息需求。因此,如何扭转目前广播对农节目弱化的现象,提高广播对农节目的数量和质量,为农民听... 广播的优势在农村,广大农民需要广播,更需要实用的农业节目。目前广播对农节目的数量很少,质量不高,很难满足新形势下广大农村听众的信息需求。因此,如何扭转目前广播对农节目弱化的现象,提高广播对农节目的数量和质量,为农民听众提供更大的帮助,已成为广播媒体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经济建设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播媒体 对农节目 弱化 农民需要 服务农业 大农村 农业节目 信息需求
下载PDF
关于提升广播电视对农传播影响力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2
3
作者 《中国广播》 2011年第11期40-43,共4页
"三农"问题是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对农传播的主流媒体,广播电视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当积极适应新的形势,提高对农传播水平,在服务"三农"的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如今我国广播电视对农传播存在的问题,... "三农"问题是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对农传播的主流媒体,广播电视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当积极适应新的形势,提高对农传播水平,在服务"三农"的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如今我国广播电视对农传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农 广播电视 传播 影响力
下载PDF
用热线打造品牌节目
4
作者 《中国编辑》 CSSCI 2008年第2期61-63,共3页
人们常说广播最吸引受众的是热线参与类节目,但如何将热线节目打造成品牌,特别是用热线节目带动一个广播频率走上品牌之路,是广播编辑和主持人经常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地处西北内陆的兰州人民广播电台的编播人员在与众多媒体的竞争中... 人们常说广播最吸引受众的是热线参与类节目,但如何将热线节目打造成品牌,特别是用热线节目带动一个广播频率走上品牌之路,是广播编辑和主持人经常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地处西北内陆的兰州人民广播电台的编播人员在与众多媒体的竞争中。不与拥有优势资源的中央和省级大台盲目攀比,也不因其他广播节目的成功模式而跟风模仿,而是着眼于本土受众的文化经济现状和生活需求,倾力打造《听众接待室》(市民热线)、《行风阳光热线》、《天天说法》(法律热线)、《兰山夜话》(情感热线)等四档热线节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线节目 品牌节目 人民广播电台 广播频率 广播编辑 优势资源 广播节目 生活需求
原文传递
广播对农节目弱化的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1
5
作者 《新闻战线》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58-61,共4页
我国的广播对农节目是一个长寿节目,广播70%的听众在农村,广播的优势在农村.广大农民需要广播,更需要实用的农业节目。在全社会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今天.各级广播媒体理应充分认识广播对农节目的重要作用,成为宣传“三... 我国的广播对农节目是一个长寿节目,广播70%的听众在农村,广播的优势在农村.广大农民需要广播,更需要实用的农业节目。在全社会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今天.各级广播媒体理应充分认识广播对农节目的重要作用,成为宣传“三农”、服务“三农”工作的主阵地。但目前的情况是许多广播媒体在担此重任中,却有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的现象。广播对农节目的数量不多,质量不高,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广大农村受众的信息需求。因此,如何扭转目前广播对农节目弱化的现象,提高广播对农节目的数量和质量,使其对农民听众提供更大的帮助,已经成为广播媒体服务农业、服务农民、服务农村经济建设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播媒体 对农节目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弱化 “三农”工作 服务农业 农民需要 农村经济建设
原文传递
强化舆论监督的质量意识
6
作者 《中国广播》 2008年第5期49-50,共2页
《晋书·王沉传》曰,“自古贤圣,乐闻诽谤之言,听舆人之论。”这里讲的“舆人之论”,就是指百姓的意见。舆论不是任何个人的思想情绪,个人情绪形不成舆论。舆论是社会生活中政治经济地位基本相近的人对近期发生的、为他们共同... 《晋书·王沉传》曰,“自古贤圣,乐闻诽谤之言,听舆人之论。”这里讲的“舆人之论”,就是指百姓的意见。舆论不是任何个人的思想情绪,个人情绪形不成舆论。舆论是社会生活中政治经济地位基本相近的人对近期发生的、为他们共同关心的某一有争议的社会问题或某一事态所持的大体相近的看法。舆论虽不是行政力量,有时却可以产生一种无形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最初使用“舆论监督”这个概念的是列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舆论监督 质量意识 政治经济地位 个人情绪 社会生活 思想情绪 社会问题 行政力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