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刘大新教授从脾胃论治慢喉痹的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刘大新 丁雷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8期1404-1406,共3页
目的探讨刘大新教授治疗脾胃失调型慢喉痹的用药规律及临证经验。方法收集整理刘大新教授诊治的150例脾胃失调型慢喉痹患者资料及其门诊处方,构建数据库,统计分析药物应用频次、辨证分型及其常用药物。结果慢喉痹患者辨证分型有脾虚肝... 目的探讨刘大新教授治疗脾胃失调型慢喉痹的用药规律及临证经验。方法收集整理刘大新教授诊治的150例脾胃失调型慢喉痹患者资料及其门诊处方,构建数据库,统计分析药物应用频次、辨证分型及其常用药物。结果慢喉痹患者辨证分型有脾虚肝郁证、脾虚湿热证、脾气不足证、脾胃阳虚证、脾胃不调证、胃阴不足证;应用频次较高的药物包括茯苓(78%)、半夏(72%)、桔梗(70%)、陈皮(62%)、甘草(60%)、白术(60%)等。结论刘大新教授从脾胃入手,采用健脾调胃、理气生津利咽之法治疗慢喉痹,以固本治标;方剂以逍遥散、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理中汤、沙参麦冬汤等为基础方并随症加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喉痹 脾胃失调 辨证施治 组方用药规律
下载PDF
从瘀论治慢喉痹浅析 被引量:6
2
作者 丁雷 《北京中医药》 2021年第3期275-277,共3页
慢喉痹是以咽部不适、异物感、紧缩感等为主要症状,以反复发作为主要特点的喉科疾病,其主要病因病机在于血瘀,多位医家临证从瘀论治,采用行气活血祛痰等法每获良效。现代医学亦认为活血化瘀类药物可调节机体炎性微环境,缓解咽部炎症。... 慢喉痹是以咽部不适、异物感、紧缩感等为主要症状,以反复发作为主要特点的喉科疾病,其主要病因病机在于血瘀,多位医家临证从瘀论治,采用行气活血祛痰等法每获良效。现代医学亦认为活血化瘀类药物可调节机体炎性微环境,缓解咽部炎症。笔者基于理论溯源和治法治则,系统论述慢喉痹从瘀论治的可行性,在验案举隅中,紧扣病机从整体辨治,根据宛陈则除之治疗原则确定慢喉痹的内服外治法,疗效显著,进一步验证了从瘀论治的治疗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喉痹 辨证施治 血瘀 从瘀论治
下载PDF
逍遥散加减方用于肝郁脾虚证的临床应用概况 被引量:4
3
作者 丁雷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20年第1期7-12,共6页
逍遥散为临床常用和解剂,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其配伍精当、药性平和,临床上凡属肝郁脾虚者,常以此方为基础加减施治,多可获得良效。本文总结逍遥散加减方近十年来在临床各科室用于肝郁脾虚证的研究概况,进行简要论述,以求道于同行。
关键词 逍遥散 肝郁脾虚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复合病因法复制肝郁脾虚证耳鸣大鼠模型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金飞 丁雷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9年第5期379-381,383,共4页
目的尝试一种复合病因造模法制作肝郁脾虚证耳鸣大鼠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健康雄性白色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自然饲养)和实验组(束缚应激+过度疲劳+饮食失节,同时训练大鼠建立电击-跳台逃避反射)连续20天,观察大鼠一般状态... 目的尝试一种复合病因造模法制作肝郁脾虚证耳鸣大鼠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健康雄性白色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自然饲养)和实验组(束缚应激+过度疲劳+饮食失节,同时训练大鼠建立电击-跳台逃避反射)连续20天,观察大鼠一般状态、外观行为、体重等宏观表征。将实验组大鼠进一步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耳鸣诱导组(经腹腔注射10%水杨酸钠),记录大鼠在声刺激间隔期跳台逃避行为(假阳性反应FP)。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毛发蓬乱无光泽、发黄;行为不活跃,好扎堆、倦卧闭目,对捉拿反应淡漠;食量减少,粪便湿软稀溏,体重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无声状态下,耳鸣诱导组大鼠跳台逃避动作明显增加,与阳性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跳台反射基础上联合慢性束缚应激+过度疲劳+饮食失节的复合病因造模法,复制中医肝郁脾虚证耳鸣大鼠模型是可行的,方法尚需在摸索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郁脾虚 耳鸣 动物模型 大鼠
下载PDF
耳鸣动物模型概述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金飞 丁雷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9年第1期32-34,共3页
本文对耳鸣动物模型制作方法进行整理归纳,涵盖经典的饮水抑制法、跳台反射法、声音惊吓刺激反射法,以及多种由此演化改进的模型制作方法,并探讨"肝郁脾虚证"耳鸣大鼠模型的制作,以便于相关研究应用。
关键词 耳鸣 动物模型 行为学 肝郁脾虚
下载PDF
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耳鸣大鼠下丘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雪 江洪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2年第6期657-660,共4页
目的观察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耳鸣大鼠下丘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和谷氨酸(Glu)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水杨酸钠诱导联合饮水抑制法建立大鼠耳鸣模型,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卡马西平组(5 mg/kg)、羟基红花黄色素A组(20... 目的观察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耳鸣大鼠下丘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和谷氨酸(Glu)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水杨酸钠诱导联合饮水抑制法建立大鼠耳鸣模型,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卡马西平组(5 mg/kg)、羟基红花黄色素A组(20 mg/kg)。腹腔注射给药15 d后,记录各组条件反射消退时间,检测不同声音频率(4、12、20、28 kHz)下大鼠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采用液质联用法检测大鼠下丘GABA、Glu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羟基红花黄色素A组条件反射消退时间[(3.55±0.69)d比(1.83±0.58)d]延长(P<0.01);在4、12、20、28 kHz声音频率下,羟基红花黄色素A组ABR阈值降低(P<0.01);羟基红花黄色素A组大鼠下丘GABA水平[(2.25±0.26)μmol/g比(1.96±0.19)μmol/g]升高(P<0.05),Glu水平[(2.95±0.34)μmol/g比(3.71±0.39)μmol/g]降低(P<0.01)。结论羟基红花黄色素A可改善水杨酸钠所致大鼠耳鸣症状,可能与恢复听觉中枢兴奋性和抑制性递质的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红花黄色素A 耳鸣 Γ-氨基丁酸 谷氨酸 大鼠
原文传递
大黄素抗小鼠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佩 陈瑨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大黄素抑制同种异体小鼠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采用BALB/c供体鼠→C57BL/6受体鼠背-背皮肤移植法建立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黄素组(50 mg/kg)、环孢素A组(10 mg/kg)、大黄素+亚剂量环孢素A组(大黄素50 mg/kg+... 目的:探讨大黄素抑制同种异体小鼠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采用BALB/c供体鼠→C57BL/6受体鼠背-背皮肤移植法建立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黄素组(50 mg/kg)、环孢素A组(10 mg/kg)、大黄素+亚剂量环孢素A组(大黄素50 mg/kg+环孢素A 5 mg/kg),腹腔注射给药10 d.记录受体鼠移植皮片的存活时间;取血浆,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和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取脾脏,流式细胞仪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CD4^+及CD25^+的比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受体鼠移植皮片的存活时间均有明显延长,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黄素联合环孢素A组的移植皮片存活时间比大黄素组或环孢素A组均有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大黄素联合环孢素A组及大黄素组均可显著降低血浆IL-2和IFN-γ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显著升高IL-4和IL-10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大黄素联合环孢素A组及大黄素组均可显著升高脾脏CD4^+及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黄素可抑制同种异体小鼠的皮肤移植排斥反应,其机制或与促使Thl向Th2细胞的偏移,刺激CD4^+及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诱导免疫耐受等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免疫抑制 皮肤移植
原文传递
巴曲酶治疗大鼠耳鸣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李雪 江洪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22年第7期851-856,共6页
目的 观察巴曲酶对耳鸣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下丘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 采用水杨酸钠腹腔注射诱导联合饮水抑制法建立大鼠耳鸣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卡马西平组(5 mg/kg)和巴曲酶组(1 BU/kg),另设正常组作为对照。腹腔注射给药15 d后,记... 目的 观察巴曲酶对耳鸣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下丘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 采用水杨酸钠腹腔注射诱导联合饮水抑制法建立大鼠耳鸣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卡马西平组(5 mg/kg)和巴曲酶组(1 BU/kg),另设正常组作为对照。腹腔注射给药15 d后,记录各组饮水抑制率恢复至正常的时间,检测大鼠在不同声音频率(4~28 kHz)下的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阈值,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和液相色谱液质谱法检测大鼠下丘递质~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5-羟色胺(5-hydroxytrptamine,5-HT)和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的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巴曲酶组饮水抑制率恢复至正常的时间显著延长(P<0.01);在不同声音频率下,巴曲酶组ABR阈值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巴曲酶组下丘GABA和ACh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5-HT水平则显著降低(P<0.01)。结论 巴曲酶对水杨酸钠致大鼠耳鸣具有抑制作用,可能与调节中枢可塑性变化、恢复兴奋性和抑制性递质的平衡等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曲酶 耳鸣 大鼠 神经递质
原文传递
中药复方术竭异位安胶囊对大鼠内异症的影响
9
作者 胡世佳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16-19,共4页
目的观察术竭异位安胶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自体子宫内膜移植法建立大鼠内异症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术竭异位安胶囊高、中、低剂量组(生药分别为14.4 g/kg、7.2 g/kg、3.6 g/kg)、阳性组(达那唑胶... 目的观察术竭异位安胶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自体子宫内膜移植法建立大鼠内异症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术竭异位安胶囊高、中、低剂量组(生药分别为14.4 g/kg、7.2 g/kg、3.6 g/kg)、阳性组(达那唑胶囊36 mg/kg),灌胃给药4周。光镜下观察异位内膜的组织病理学并评价病变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异位内膜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阳性表达。结果术竭异位安胶囊各给药组大鼠异位内膜体积明显缩小甚至萎缩,病变程度分级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减轻(P<0.01);与模型组比较,术竭异位安胶囊各剂量组异位内膜组织中ICAM-1 和MMP-9阳性表达均有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术竭异位安胶囊治疗内异症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异位子宫内膜在盆腹腔处的黏附、阻滞其侵袭腹壁内膜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竭异位安胶囊 子宫内膜异位症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原文传递
葛根素对沙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10
作者 夏杨 +1 位作者 文姝 李若文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8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葛根素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CI/RI)沙鼠脑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50只沙鼠随机分为葛根素3个剂量组(剂量分别为50、25、12.5 mg/kg)、模型组、假手术组,模型制备前3 d... 【目的】探讨葛根素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CI/RI)沙鼠脑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50只沙鼠随机分为葛根素3个剂量组(剂量分别为50、25、12.5 mg/kg)、模型组、假手术组,模型制备前3 d各组开始腹腔注射给药,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术制备CI/RI模型。采用卒中指数评估再灌注6 h内的神经症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再灌注6 h后脑海马组织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葛根素高、中剂量预处理CI/RI沙鼠的卒中指数评分均有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葛根素各剂量预处理均可明显下调脑海马组织NF-κB和ICAM-1的阳性表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葛根素高、中剂量脑海马组织MMP-9的表达有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预处理对沙鼠CI/RI具有脑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由于葛根素可抑制炎症因子表达,缓解脑组织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核因子-ΚB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原文传递
术竭异位安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制研究
11
作者 胡世佳 《湖北中医杂志》 2019年第7期3-6,共4页
目的观察术竭异位安胶囊(SYC)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自体子宫内膜移植法建立大鼠EMs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SYC高剂量组(生药14.4g/kg)、SYC中剂量组(生药7.2 g/kg)、SYC低剂量组(生药3.6 g/kg)... 目的观察术竭异位安胶囊(SYC)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自体子宫内膜移植法建立大鼠EMs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SYC高剂量组(生药14.4g/kg)、SYC中剂量组(生药7.2 g/kg)、SYC低剂量组(生药3.6 g/kg)、阳性组(达那唑胶囊36 mg/kg),每组10只,灌胃给药4周。光镜下检查异位内膜的组织病理学并评价病变程度,ELISA法检测血清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介素-6(IL-6)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异位内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核因子-B(NF-B)阳性表达。结果治疗后,大鼠异位内膜体积明显缩小甚至萎缩,SYC各给药组的病变程度分级与模型组比较均显著减轻(P<0.01);与模型组比较,SYC各剂量组血清中TNF-和IL-6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SYC各剂量组异位内膜组织中VEGF和NF-B阳性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SYC对EMs具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滞异位内膜新生血管的生成,抑制炎症相关因子表达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术竭异位安胶囊 炎症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