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续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医嘱依从性及疾病复发率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晓伟 贾康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835-837,共3页
目的:探讨连续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医嘱依从性以及疾病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在入院、住院期间及出院实施连续护... 目的:探讨连续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医嘱依从性以及疾病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在入院、住院期间及出院实施连续护理干预,出院后对2组患者的医嘱依从性、疾病复发情况、护理满意度及复发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出院后2、4、8周医嘱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而出院后6个月和12个月溃疡病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不遵医的主要原因为药品费用高(68.8%),其次为药品不良反应大(61.9%)、工作影响治疗(41.3%)等。结论:连续护理干预能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医嘱依从性,减少溃疡性结肠炎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护理干预 医嘱依从性 疾病复发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在患者结肠镜检查肠道清洁度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晓伟 贾康 《护理管理杂志》 2016年第10期743-745,共3页
目的评价持续质量改进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对患者肠道清洁度差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制订落实整改措施并定期反馈。结果持续质量改进后,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度为97.03%,较改进前89.... 目的评价持续质量改进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对患者肠道清洁度差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制订落实整改措施并定期反馈。结果持续质量改进后,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度为97.03%,较改进前89.68%有明显提高(P<0.01),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P<0.01),小组成员综合能力提高(P<0.01或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能有效提高结肠镜检查肠道清洁度,促进护理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 结肠镜 肠道清洁度
下载PDF
定量免疫法便潜血阈值设定在结直肠肿瘤伺机性筛查中的意义 被引量:13
3
作者 康倩 李娜 +6 位作者 苏惠 杨浪 何玉琦 贾康 王昕 金鹏 盛剑秋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67-770,共4页
目的探讨定量免疫法便潜血试验(FIT)在结直肠肿瘤伺机性筛查中的意义,提出最适宜的阈值,提高结直肠肿瘤的早期筛查水平。方法以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就诊拟行结肠镜检测的人群为研究对象进行伺机性筛查,患者结肠镜检查前留取晨起自... 目的探讨定量免疫法便潜血试验(FIT)在结直肠肿瘤伺机性筛查中的意义,提出最适宜的阈值,提高结直肠肿瘤的早期筛查水平。方法以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就诊拟行结肠镜检测的人群为研究对象进行伺机性筛查,患者结肠镜检查前留取晨起自然便,应用OC-MICRO全自动便潜血分析仪进行免疫法便潜血试验,对便潜血结果进行分析,分别计算不同阳性阈值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结果最终纳入研究对象1448例,其中男714例(49.3%),女734例(50.7%),根据结肠镜和病理结果共检测出结直肠肿瘤242例,其中进展性腺瘤157例、结直肠癌85例。FIT阈值从50μg/L升至200μg/L,阳性率由11.5%降至8.6%,FIT检测结直肠肿瘤的敏感性随FIT阈值升高由47.9%降至38.8%,但是特异性由96.8%升高至98.2%,并且阳性预测值由82.3%升高至87.0%。结直肠癌的漏检率随FIT阈值升高,由11.8%(n=10)增高至17.6%(n=15),但是阳性阈值100μg/L和150μg/L的漏检率相同12.9%(n=11)。结论免疫法便潜血阈值100μg/L用于伺机性筛查对进展性腺瘤和结直肠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该方法操作简便、检测快捷,是较好的大肠良恶性疾病筛查和诊断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伺机性筛查 结直肠癌 定量粪便免疫化学试验
原文传递
仪器法粪便隐血检测在结直肠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4
作者 张英辉 康倩 +4 位作者 贾康 谢惠 王晓英 苏惠 盛剑秋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1231-1233,共3页
目的探讨仪器法粪便隐血检测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对690例就诊者进行结肠镜检查,并应用仪器法、免疫法和化学法同时进行粪便隐血检测,以结肠镜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分别检测三种方法与金标准的... 目的探讨仪器法粪便隐血检测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对690例就诊者进行结肠镜检查,并应用仪器法、免疫法和化学法同时进行粪便隐血检测,以结肠镜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分别检测三种方法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同时比较三种方法对检测CRC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根据三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经与金标准一致性分析后,仪器法、化学法、免疫法的Kappa值分别为0.866、0.586、0.687,仪器法与结肠镜检测结果一致性最高。仪器法、化学法和免疫法检测CRC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88%/95%、95%/81%/84%、95%/82%/86%、76%/45%/52%、99%/98%/99%,仪器法与化学法、免疫法检测结果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免疫法与化学法检测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仪器法灵敏性高、特异性好,更适合用于CRC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便隐血实验 粪便自动分析仪 结直肠癌
下载PDF
应用环孢素治疗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贾康 王晓伟 +1 位作者 金鹏 范如英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第20期1920-1920,F0003,共2页
环孢素A(Cyclosporin A,CsA)是一种较强的选择性免疫抑制剂,可抑制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干扰Th细胞分泌的IL-2、IL-3、IL-4、IFN-γ、TNF-α等细胞因子的生成[1]。环孢素A作为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的二线治疗方案在国外指南中得到极力推荐... 环孢素A(Cyclosporin A,CsA)是一种较强的选择性免疫抑制剂,可抑制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干扰Th细胞分泌的IL-2、IL-3、IL-4、IFN-γ、TNF-α等细胞因子的生成[1]。环孢素A作为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的二线治疗方案在国外指南中得到极力推荐[2]。我国2007年炎症性肠病诊治共识意见中也提示对于激素无效患者,可使用环孢素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 溃疡性结肠炎 治疗 护理
下载PDF
克罗恩病达到黏膜愈合的预测因素分析
6
作者 杜树文 张丽敏 +3 位作者 贾康 杨善兵 谢惠 王继恒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47-551,共5页
目的分析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达到黏膜愈合(mucosal healing,MH)的临床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医学中心接受治疗和随访的CD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和内镜检查资料。根据随访期内镜下检查结果,将7... 目的分析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达到黏膜愈合(mucosal healing,MH)的临床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医学中心接受治疗和随访的CD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和内镜检查资料。根据随访期内镜下检查结果,将70例入组患者按照黏膜是否愈合分为MH组和非MH组。通过组间资料的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达到MH的预测因素。结果入组的70例CD患者中,男48例(68.57%),女22例(31.43%),年龄(41.30±15.48)岁,25例(35.71%)患者达到MH,45例(64.29%)未能达到MH。MH组患者的受教育年限[(13.36±3.17)年vs(10.78±3.25)年,P=0.002]、应用生物制剂治疗[18例(72.00%)vs 14例(31.11%),P=0.001]显著高于非MH组。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更长的受教育年限(OR=1.334,95%CI:1.055~1.688,P=0.016)和应用生物制剂治疗(OR=15.997,95%CI:1.512~169.297,P=0.021)是CD达到MH的预测因素。结论更高的受教育程度和应用生物制剂是CD达到MH的临床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黏膜愈合 预测因素 教育程度 生物制剂
下载PDF
三腔二囊管治疗贲门黏膜撕裂导致的上消化道大出血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继恒 王晓伟 +1 位作者 王昕 贾康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1003-1005,共3页
目的评估三腔二囊管是否能用于贲门黏膜撕裂导致的致命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抢救。方法 3例贲门黏膜撕裂患者均在短时间内大量呕血并排暗红色血便,胃镜下止血不成功,紧急行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治疗。结果 3例患者均在三腔二囊管压迫后立即... 目的评估三腔二囊管是否能用于贲门黏膜撕裂导致的致命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抢救。方法 3例贲门黏膜撕裂患者均在短时间内大量呕血并排暗红色血便,胃镜下止血不成功,紧急行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治疗。结果 3例患者均在三腔二囊管压迫后立即停止呕血,血便逐渐停止,血红蛋白水平逐渐稳定,休克得到纠正。结论三腔二囊管是一种简单、有效和经济的治疗贲门黏膜撕裂导致的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方法,适应证必须是常规保守治疗和内镜下止血治疗无效或无条件行急诊胃镜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腔二囊管 贲门黏膜撕裂 上消化道出血 胃镜 休克
下载PDF
光动力治疗上消化道早期肿瘤的观察护理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晓伟 杨欣艳 +1 位作者 贾康 杨宁 《护士进修杂志》 2013年第1期91-92,共2页
光动力学治疗(Photodynamie therapy,PDT)是指利用激光的光化学原理,通过特定波长的激光激活肿瘤细胞内滞留的光敏剂,与肿瘤内的氧发生作用,产生单态氧和一些自由基,然后再通过氧化作用来攻击细胞结构,从而使肿瘤细胞坏死。
关键词 光动力 上消化道肿瘤 护理
下载PDF
儿童食管狭窄支架置入术后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2
9
作者 贾康 王晓伟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527-1528,共2页
儿童食管狭窄多为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食管化学性烧伤后引起的瘢痕狭窄等,患儿多有不同程度的进食后吞咽困难,引起营养不良和电解质紊乱,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2010年9月~11月我科病房收治了6例食管狭窄的患儿,先用探条... 儿童食管狭窄多为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食管化学性烧伤后引起的瘢痕狭窄等,患儿多有不同程度的进食后吞咽困难,引起营养不良和电解质紊乱,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2010年9月~11月我科病房收治了6例食管狭窄的患儿,先用探条扩张狭窄段后,放置全覆膜防返流支架,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食管狭窄 支架置入 护理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结直肠广基癌前病变237例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晓伟 李恕军 贾康 《人民军医》 2015年第9期1085-1086,共2页
随着消化内镜器械的研发和操作技术、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结直肠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得以显著提高[1]。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通常情况下,肠道内带蒂息肉给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即可获得满意效果[2];但对广基... 随着消化内镜器械的研发和操作技术、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结直肠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得以显著提高[1]。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通常情况下,肠道内带蒂息肉给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即可获得满意效果[2];但对广基扁平病变,尤其是经病理检查证实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病变,EMR难以实现整块完整切除。2012年8月—2014年4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前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并发症
原文传递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11
作者 贾康 王晓伟 王继恒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6年第2期21-22,共2页
总结41例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护理体会。主要护理措施包括:术前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指导患者保持正确体位,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指导患者合理进食,出血、皮下气肿和感染等相关并发症... 总结41例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护理体会。主要护理措施包括:术前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指导患者保持正确体位,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指导患者合理进食,出血、皮下气肿和感染等相关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认为术后的系统护理是手术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症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护理
下载PDF
克罗恩病相关消化道狭窄危险因素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善兵 杜树文 +8 位作者 张丽敏 贾康 陆晓娟 李舒 范鑫 贾燕 金鹏 杨欣艳 王继恒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01-605,共5页
目的探讨CD患者发生消化道狭窄的危险因素,并总结分析其治疗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住院治疗的CD确诊患者122例,其中消化道狭窄组72例,无消化道狭窄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发病年... 目的探讨CD患者发生消化道狭窄的危险因素,并总结分析其治疗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住院治疗的CD确诊患者122例,其中消化道狭窄组72例,无消化道狭窄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发病年龄、病程、病变累及部位(蒙特利尔分型)、疾病活动程度、肠外表现、药物治疗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发生消化道狭窄CD患者的治疗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D患者发生消化道狭窄的危险因素。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消化道狭窄组患者的发病年龄高于无消化道狭窄组[(37.6±15.1)岁比(30.8±14.7)岁],病程长于无消化道狭窄组[72个月(11~492个月)比45个月(3~240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44,Z=-2.770;P=0.018、0.006)。消化道狭窄组病变累及回肠患者比例低于无消化道狭窄组[69.4%(50/72)比86.0%(43/50)],重度患者比例高于无消化道狭窄组[15.3%(11/72)比4.0%(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63、3.942,P=0.035、0.047)。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药物使用情况、肠外表现、药物治疗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年龄、病程是CD患者发生消化道狭窄的危险因素(β=0.028,OR=1.028,95%CI 1.000~1.056,P=0.046;β=0.008,OR=1.008,95%CI 1.002~1.015,P=0.013)。进一步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年龄>40岁、病程>5年的CD患者消化道狭窄发生率分别高于发病年龄≤40岁、病程≤5年的患者[分别为76.3%(29/38)比51.2%(43/84)、68.4%(39/57)比50.8%(33/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3.072,95%CI 1.298~7.272,P=0.009;OR=2.101,95%CI 1.002~4.406,P=0.048)。72例发生消化道狭窄的CD患者中,15例(20.8%)予内科药物和营养治疗,均未行内镜下和外科手术治疗。52例(72.2%)行外科手术治疗,6例(11.5%)行2次手术,2次手术中位间隔时间(范围)为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HN病 消化道狭窄 外科手术 内窥镜检查
原文传递
炎症性肠病发生消化道狭窄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善兵 杜树文 +8 位作者 张丽敏 贾康 陆晓娟 范鑫 李舒 贾燕 杨欣艳 金鹏 王继恒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91-295,共5页
目的探讨住院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发生消化道狭窄的临床特点。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住院诊治的IBD患者,对发生消化道狭窄患者的诊治过程和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 目的探讨住院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发生消化道狭窄的临床特点。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住院诊治的IBD患者,对发生消化道狭窄患者的诊治过程和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消化道狭窄患者118例(23.14%),其中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IBD类型待定(IBD unclassified,IBDU)的消化道狭窄发生率分别为59.02%、6.67%和34.25%,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程0~10年的消化道狭窄发生率为25.06%,而病程>10年的发生率为14.29%,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0,P=0.027)。发生消化道狭窄患者中,33.90%(40例)的患者经单纯药物治疗有效;55.93%(66例)的患者予以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46%(12例),10.61%(7例)的患者予以再次手术治疗。27.12%(32例)的患者予以内镜下治疗,内镜治疗有效率为81.25%(26例),18.75%(6例)的患者经内镜治疗无效后行外科手术治疗,内镜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3%(1例)。结论消化道狭窄是IBD的严重并发症之一,CD的消化道狭窄发生率显著高于UC。有效的内科药物及营养治疗可降低消化道狭窄发生率、手术率。内镜治疗消化道狭窄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安全性,可有效避免外科手术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 消化道狭窄 内镜检查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的护理
14
作者 贾康 王晓伟 《实用医药杂志》 2015年第7期651-652,共2页
随着内镜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消化道黏膜下肿物(submucosal tumor,SMTs)的诊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1]。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泛指黏膜层以下组织的一类肿瘤,包括起源于黏膜下层及固有肌层的肿瘤,病理类型以平滑肌瘤和间质瘤为主。固... 随着内镜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消化道黏膜下肿物(submucosal tumor,SMTs)的诊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1]。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泛指黏膜层以下组织的一类肿瘤,包括起源于黏膜下层及固有肌层的肿瘤,病理类型以平滑肌瘤和间质瘤为主。固有肌层肿瘤位置较深,常在内镜治疗时出现穿孔等并发症,通常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近年来,一种新的内镜下微创治疗技术-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ubmucosal tunnelling endoscopic resection,STER),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可有效避免较大创伤。笔者所在科2011年4月—2014年12月采用STER切除食管固有肌层肿瘤14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 术后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