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普拉墓群出土毛织品上蓝色染料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陈元生 解玉林 +2 位作者 熊樱菲 黄小江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0年第1期15-21,共7页
本文采用薄层色谱法、红外光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及快原子轰击质谱法的分析测试 手段,通过综合比照认定毛织品上的蓝色染料的主要成分应是靛蓝素,染色过程中可能采用了复染
关键词 新疆 山普拉墓群 蓝染料 鉴定工作 毛织品
全文增补中
新疆丝织技艺的起源及其特点 被引量:18
2
作者 《考古》 1985年第2期173-181,148+199-200,共12页
一、前言养蚕缫丝和织制丝绸的技艺何时传入新疆,新疆丝织技艺有无自己的特点等问题,是研究我国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课题之一,也是探索新疆经济发展史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进一步说,对我国丝织技艺西传和中西交通史的研究也有着重大意... 一、前言养蚕缫丝和织制丝绸的技艺何时传入新疆,新疆丝织技艺有无自己的特点等问题,是研究我国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课题之一,也是探索新疆经济发展史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进一步说,对我国丝织技艺西传和中西交通史的研究也有着重大意义。过去,研究这方面问题的学者很多。近代以来,特别是斯坦因发表了他几次到新疆进行"考古发掘"的报告和盗走的文物之后,有些学者根据丹丹乌里克佛寺遗址发现的唐代遗物"公主传蚕种至和田"的木版画,再结合《大唐西域记》中,关于东国公主传丝的传说和玄奘曾目睹鹿射伽兰残留"数株枯桑,云是本种之树也"的记载,就断定东国公主传丝之事当在北朝。如美国学者劳费尔(B.Lauf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经济发展 新疆地区 丝织品 吐鲁番 经纬线 技艺 中原地区 织锦 出土 丝织物
原文传递
鸠摩罗什译经和北凉时期的高昌佛教 被引量:15
3
作者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46-158,187,共14页
It is apparent from Chinese Historical accounts that Buddhism was well established in Tulfan inthe Northem Liang LiDnsty. Dyansty Formation the situation sh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influence of Kumarajiva at least in... It is apparent from Chinese Historical accounts that Buddhism was well established in Tulfan inthe Northem Liang LiDnsty. Dyansty Formation the situation sh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influence of Kumarajiva at least in a sense. This fact is corroborated by the finds of manuscripts and Buddest cavesand stone inscription for Turfan. The men in power, fro example, the king Juqu Anzhou and others allbelongs to the disciples of Kumarajiva who tranlated many Buddhist suave which spread from westChina to Korea 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鸠摩罗什 十二因缘 《出三藏记集》 高昌 妙法莲华经 北凉 佛教思想 诸法实相 佛经 吐鲁番
下载PDF
新疆扎滚鲁克、山普拉墓群出土(西周至东汉)毛织品的鉴定 被引量:14
4
作者 陈元生 +2 位作者 解玉林 熊樱菲 王秀兰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8年第1期18-23,I0001-I0003,共9页
为对一批出土的西周至东汉毛织品进行羊毛品种及编织方法进行研究,以鉴定羊毛品种和确定相关产地,应用扫描电镜分析羊毛毛纤维的组织结构、形态、纤维类型、细度,鉴定了羊毛品种。检验说明,扎滚鲁克和山普拉墓地出土毛织物主要是用新疆... 为对一批出土的西周至东汉毛织品进行羊毛品种及编织方法进行研究,以鉴定羊毛品种和确定相关产地,应用扫描电镜分析羊毛毛纤维的组织结构、形态、纤维类型、细度,鉴定了羊毛品种。检验说明,扎滚鲁克和山普拉墓地出土毛织物主要是用新疆羊的羊毛织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镜分析 羊毛品种 羊毛产地
下载PDF
克孜尔第114窟探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5-10,共6页
文章描述了克孜尔114窟的洞窟形制和壁画布局,并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洞窟的壁画内容,认为其表现的佛教思想是宣扬大乘六度、般若思想,因而是一座大乘佛教窟,是弥勒信仰在龟兹流传的表现。而根据壁画供养人像的穿着,可以判定这是一座比丘尼... 文章描述了克孜尔114窟的洞窟形制和壁画布局,并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洞窟的壁画内容,认为其表现的佛教思想是宣扬大乘六度、般若思想,因而是一座大乘佛教窟,是弥勒信仰在龟兹流传的表现。而根据壁画供养人像的穿着,可以判定这是一座比丘尼寺,很可能是公元4世纪后半叶、鸠摩罗什在龟兹推行大乘佛教时的遗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孜尔114窟 壁画 大乘佛教 比丘尼寺
下载PDF
新疆吐峪沟石窟佛教壁画泛论 被引量:10
6
作者 《佛学研究》 1995年第0期240-249,共10页
从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新疆吐峪沟石窟及其壁画曾先后遭到外国“探险家”的劫掠。通过对现存的石窟和壁画的研究,可以看到,石窟为中心柱窟、方形窟、纵券顶长方形窟三种;壁画内容多与佛教禅观和佛本生故事内容有关。有人曾经认为这... 从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新疆吐峪沟石窟及其壁画曾先后遭到外国“探险家”的劫掠。通过对现存的石窟和壁画的研究,可以看到,石窟为中心柱窟、方形窟、纵券顶长方形窟三种;壁画内容多与佛教禅观和佛本生故事内容有关。有人曾经认为这些壁画系摩尼教的内容,作者不同意这种说法,认为它们都是一些按照佛经内容而绘制的图画,从经典上可以找到依据,属于典型的佛教壁画。这些壁画以4、5世纪为鼎盛,说明吐峪沟石窟曾是高昌佛教的一个重要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尼教 佛教壁画 壁画内容 吐鲁番 比丘 石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无量寿佛 禅观 《大智度论》
下载PDF
吐峪沟第44窟与莫高窟北凉洞窟比较研究(摘要) 被引量:7
7
作者 《敦煌研究》 1988年第2期29-30,共2页
吐峪沟石窟,古代称作了谷寺,位于新疆鄯善县火焰山脉吐峪沟悬崖上,西至吐鲁番县城60公里,距著名的高昌故城15公里。吐峪沟现已编号的洞窟46个。第44窟位于沟谷东岸南端较高处。窟的平面近方形,南北3.6米,东西3.7米,窟高约3米,窟门朝西,... 吐峪沟石窟,古代称作了谷寺,位于新疆鄯善县火焰山脉吐峪沟悬崖上,西至吐鲁番县城60公里,距著名的高昌故城15公里。吐峪沟现已编号的洞窟46个。第44窟位于沟谷东岸南端较高处。窟的平面近方形,南北3.6米,东西3.7米,窟高约3米,窟门朝西,门高约2.5米,宽1.2米,门道长1.2米,也是方形。吐峪沟第44窟与敦煌莫高窟北凉时期的第268、272和275窟,尤其是后两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莫高窟 北凉 高昌 相似之处 石窟艺术 新疆鄯善 壁画 三角形 县城 山脉
下载PDF
尼雅新发现的佛寺遗址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敦煌学辑刊》 1999年第2期48-55,共8页
关键词 佛寺遗址 尼雅遗址 佛教寺院 新发现 大行令 佛教艺术 古代新疆 西域都护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斯坦因
下载PDF
略谈尼雅遗址出土的毛织品 被引量:5
9
作者 《文物》 1980年第3期78-82,104,共6页
尼雅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丰县北约一百五十公里的大沙漠中,是汉代精绝国故址。1959年新疆博物馆考古队在这里进行了调查发掘,出土汉—晋时期文物一千多件。在遗址西北约三公里的地方发现东汉夫妻合葬棺一具,出土文物也十分丰富... 尼雅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丰县北约一百五十公里的大沙漠中,是汉代精绝国故址。1959年新疆博物馆考古队在这里进行了调查发掘,出土汉—晋时期文物一千多件。在遗址西北约三公里的地方发现东汉夫妻合葬棺一具,出土文物也十分丰富。在这两批遗物中,有许多丝、棉、毛、麻织品。本文就其中的毛织品谈一点个人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雅遗址 毛织品 平纹组织 斜纹组织 古代新疆 地毯 出土文物 毛织物 罗纹组织 新疆地区
原文传递
《且渠安周造寺功德碑》与北凉高昌佛教 被引量:4
10
作者 《西域研究》 CSSCI 1995年第2期35-41,共7页
《且渠安周造寺功德碑》与北凉高昌佛教贾应逸1902—1903年德国印度学学者格伦威德尔率领的普鲁士第一次吐鲁番探险队,在高昌故城中发掘,于其中部偏北、被称为“可汗堡”附近东南面一处寺院遗址、德国人编号“M”的地方发现... 《且渠安周造寺功德碑》与北凉高昌佛教贾应逸1902—1903年德国印度学学者格伦威德尔率领的普鲁士第一次吐鲁番探险队,在高昌故城中发掘,于其中部偏北、被称为“可汗堡”附近东南面一处寺院遗址、德国人编号“M”的地方发现了一幢石碑,将之运回柏林,藏于国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德碑 佛教理论 高昌 北凉 碑文 大乘佛教 佛教思想 弥勒菩萨 《大智度论》 迦腻色迦
下载PDF
丝绸之路初探 被引量:3
11
作者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4期63-72,共10页
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传送各国人民深情厚谊的道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关系的发展以及和世界人民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往来,中外学者对丝绸之路的研究也日益增多.为了弄清问题,互... 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传送各国人民深情厚谊的道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关系的发展以及和世界人民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往来,中外学者对丝绸之路的研究也日益增多.为了弄清问题,互相交流,本文仅就以下三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求教于诸家贤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文化交流 东西方 公元前 河西走廊 中原地区 大月氏 丝织品 西域地区 新疆地区
下载PDF
高昌石窟壁画精粹 被引量:4
12
作者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39-46,共8页
古代高昌,即今吐鲁番地区,是我国古代佛教中心之一,至今在火焰山的条条沟谷内仍散布着许多石窟,其中尤以吐峪沟和柏孜克里克石窟的壁画最为精美、最富有代表性.这两处洞窟的形制、壁画内容、绘画风格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其中吐峪沟石窟现... 古代高昌,即今吐鲁番地区,是我国古代佛教中心之一,至今在火焰山的条条沟谷内仍散布着许多石窟,其中尤以吐峪沟和柏孜克里克石窟的壁画最为精美、最富有代表性.这两处洞窟的形制、壁画内容、绘画风格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其中吐峪沟石窟现存有公元5世纪东晋北凉时期的佛和菩萨像、本生故事以及反映当时重视禅定观想等内容的壁画.柏孜克里克石窟于9世纪以后回鹘政权迁置高昌时,被改建为王家寺院,现存壁画中"佛本行经变"图数量最多,绘画技艺优美.这两处石窟的壁画是现存高昌壁画的精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昌 吐峪沟 柏孜克里克 佛教壁画
下载PDF
汉代西域都护府的由来——兼谈郑吉的历史功绩 被引量:2
13
作者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7年第Z1期57-61,共5页
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指出:"中国是一个由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各个少数民族对中国的历史都作过贡献.""从很早的古代起,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殖在这境广大的土地之上.&qu... 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指出:"中国是一个由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各个少数民族对中国的历史都作过贡献.""从很早的古代起,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殖在这境广大的土地之上."位于这块土地的西部边境的新疆,历史上称为"西域",意即我国西部地区的广袤疆域.这块富饶的土地,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很早的古代起就和祖国其它地区有着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战国末期,西域境内"大率土著,有城郭田畜",(《汉书·西域传》)就已建立了地方割据政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域地区 西域都护府 历史功绩 公元前 西域传 屯田 汉朝 校尉 行政机构 汉王朝
下载PDF
新疆壁画中的药师佛图像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吐鲁番学研究》 2019年第1期1-7,F0002,153,共9页
新疆石窟壁画中的药师佛图像资料,现存于库车县的库木吐喇石窟、阿艾石窟和吐鲁番柏孜克里克石窟中。库车县的东方药师净土变和药师佛尊像属于唐代,而吐鲁番的东方药师净土变图则为对唐代安西壁画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西州回鹘时期... 新疆石窟壁画中的药师佛图像资料,现存于库车县的库木吐喇石窟、阿艾石窟和吐鲁番柏孜克里克石窟中。库车县的东方药师净土变和药师佛尊像属于唐代,而吐鲁番的东方药师净土变图则为对唐代安西壁画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西州回鹘时期的艺术。这些图像资料体现了新疆自古以来多民族文化并存的特点,也体现出在多民族长期共同生活的历史进程中,文化艺术的发展存在统一性。与敦煌莫高窟相关题材及藏传佛教相关联,又体现出中华民族整体文化艺术宝库中的多元性、融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木吐喇石窟 阿艾石窟 柏孜克里克石窟 药师佛
下载PDF
地毯与新疆 被引量:1
15
作者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3期94-98,共5页
新疆,地域辽阔,水草肥美,森林茂盛。各兄弟民族人民,历来重视畜牧业生产,吃、穿、铺、盖以及日常用品,很多都取之于它。在我国古文献中,中原地区常把“耕”和“织”,“农”和“桑”连在一起,同样新疆地区也往往把“马”和“罽”,“旃”... 新疆,地域辽阔,水草肥美,森林茂盛。各兄弟民族人民,历来重视畜牧业生产,吃、穿、铺、盖以及日常用品,很多都取之于它。在我国古文献中,中原地区常把“耕”和“织”,“农”和“桑”连在一起,同样新疆地区也往往把“马”和“罽”,“旃”和“畜”相提并论。新疆牲畜种类繁多,除可生产供织制精细毛织品的羊毛和羊绒外,还有大量的土种羊毛,诸如和田毛、叶城毛、巴楚毛和蒙古毛等。这些具有纤维粗而不粘,韧而富有弹性等特点的羊毛,很适合于编织地毯,因而新疆成为我国古代地毯生产的故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地区 新疆地区 我国古代 古文献 手工业 劳动人民 内蒙古地区 十三年 原始社会 统治者
下载PDF
库木吐喇第75窟研究——兼述供养人的族属
16
作者 吕明明 《吐鲁番学研究》 2010年第2期39-49,I0004,共12页
库木吐喇第75窟是一座小型洞窟,主尊为地藏菩萨。窟内的壁画保存较全,但剥落腐蚀严重。作者根据现存情况,对壁画内容进行了辨识。依据与地藏相关的佛教经典,探讨了地藏与六道图的组合;指出:壁画通过比丘禅修观想,展现了地藏菩萨... 库木吐喇第75窟是一座小型洞窟,主尊为地藏菩萨。窟内的壁画保存较全,但剥落腐蚀严重。作者根据现存情况,对壁画内容进行了辨识。依据与地藏相关的佛教经典,探讨了地藏与六道图的组合;指出:壁画通过比丘禅修观想,展现了地藏菩萨威神和救护一切罪苦的功德。通过与各地,主要是敦煌壁画、供养画的对比研究,提出该窟应是晚唐至五代时修建的影窟。该窟供养人的题名多为“骨禄”,作者对其衣冠服饰进行了研究,并与其它石窟的供养人像对比,排除了回鹘人的可能性,认为“骨禄”可能就是居住在跋禄迦,即今阿克苏一带的葛禄氏家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木吐喇第75窟 地藏菩萨 葛禄氏
下载PDF
山东兖州兴隆塔地宫出土遗物与新疆于阗佛教关系考
17
作者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105-114,共10页
文章就山东兖州兴隆塔地宫出土遗物中的"安葬舍利碑"、鎏金银棺和石函上的图像进行了研究后,指出碑文中所说的于阗法藏法师可能是于阗王族;其赴"西天"取"世尊金顶骨真身舍利",云游峨眉、五台,并因"... 文章就山东兖州兴隆塔地宫出土遗物中的"安葬舍利碑"、鎏金银棺和石函上的图像进行了研究后,指出碑文中所说的于阗法藏法师可能是于阗王族;其赴"西天"取"世尊金顶骨真身舍利",云游峨眉、五台,并因"恋皇帝化风,不归本处"的时代正值喀喇汗王朝进攻于阗的战争中,碑文中的"西天"可能是指于阗或疏勒等新疆地区。鎏金银棺上的"华严三圣"和阿修罗图像反映了中古于阗佛教的信仰,是受法藏的影响。鎏金银棺、石函上的涅槃经变图和龟兹石窟壁画不完全相同,是依据大乘经典錾刻的,但图像中的"魔王众"值得我们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隆塔 "安葬舍利碑" 法藏法师 鎏金银棺 石函 涅槃经变图
下载PDF
古代于阗大乘佛教中心的形成与影响
18
作者 《吐鲁番学研究》 2013年第1期32-41,共10页
位于丝绸之路南道的于阗是我国较早信仰佛教的地区。境内设有译场,高僧云集、佛经荟萃、塔寺林立、佛教仪式和习俗盛行。我国中原地区重要的大乘佛教经典,如《般若》、《涅槃》、《法华》、《华严》等经籍和佛教护国思想多从这里传入,... 位于丝绸之路南道的于阗是我国较早信仰佛教的地区。境内设有译场,高僧云集、佛经荟萃、塔寺林立、佛教仪式和习俗盛行。我国中原地区重要的大乘佛教经典,如《般若》、《涅槃》、《法华》、《华严》等经籍和佛教护国思想多从这里传入,使这里形成我国大乘佛教的中心之一。同时,于阗的佛教造像、仪轨和习俗等也大大地影响了我国中原地区的佛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阗佛教 大乘经典 护国思想 对中原佛教的影响
下载PDF
新疆尼雅遗址出土“司禾府印” 被引量:13
19
作者 《文物》 1984年第9期87-87,共1页
1959年在新疆民丰县收集到一枚从尼雅遗址出土的《司禾府印》,现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珍藏。该印为煤玉质,方形,边长2、高1.
关键词 尼雅遗址 新疆哈密 民丰县 维吾尔 出土 博物馆 屯田 自治区 都尉 收集
原文传递
高昌故城 被引量:2
20
作者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132-132,共1页
高昌故城位于吐鲁番县城东南40公里的火焰山下,从胜金口流出的木头沟水潺潺流入城中。这座在当年水源充足,绿树成荫,街衢纵横的丝绸之路上的枢纽遗址,一九六一年,国务院颁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关高昌的记载,最早见于《汉... 高昌故城位于吐鲁番县城东南40公里的火焰山下,从胜金口流出的木头沟水潺潺流入城中。这座在当年水源充足,绿树成荫,街衢纵横的丝绸之路上的枢纽遗址,一九六一年,国务院颁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关高昌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西域传》。它是车师前王国地,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区。西汉政府在此屯田,建高昌壁,设戊己校尉统率。直到魏晋仍然沿用不改。公元327年,东晋前凉在此设高昌郡。公元460年以后,阚、张、马、麴氏相继称王,其中麴氏王朝统治一百多年,曾接受北魏和突厥汗国的册封。公元640年,唐朝统一高昌,设西州。公元九世纪中叶,这里开始成为回鹘王朝的首府,因而,维吾尔族人民称其为“亦都护城”。元朝政府在此设立火州宣慰司,统辖南疆军政事务。直到十四世纪,由于蒙古贵族的混战,高昌城遂废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昌 丝绸之路 突厥汗国 戊己校尉 维吾尔族人 军政事务 蒙古贵族 西域传 亦都护 宣慰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